早产儿医院内感染临床分析及预防

合集下载

34周的早产儿preterm-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34周的早产儿preterm-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医院感染的预防
主动性监控
医务人员及进入病房的人员:个人卫生 手
医疗环境:病人密度、床位设置要合理 医疗设备:暖箱、光疗仪、呼吸机管道 奶源:母乳库、配奶程序
医疗措施: 侵袭性操作 抗生素 住时间临床表现一 、常见感染种类 败血症:导管相关性? NEC: 呼吸机相关性感染:肺炎、败血症 消化道感染: 真菌感染:浅表感染、深部感染
二、常见症状和体征 全身反应: 呼吸系统:低氧血症、二氧化碳储留 消化系统:奶量下降、腹胀、呕吐、便血 血液系统:出血倾向、贫血、黄疸 体重不增/下降
实验室检查
制订合适的监测项目(指标) 制订合适的监测频率 制订合适的标准(危急值)
针对早产儿尤其是小早产儿感染的重点是 监测而不仅仅是“识别” 只有通过严密的临床和实验室监测相结合 才能有效的及时发现早产儿感染,避免感 染相关严重不良时间的发生。
早产儿感染的预防
在我们现有的医疗模式和医疗制度下的早 产儿感染预防
早产儿感染的早期诊断与预防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夏斌
<34周的早产儿(preterm)
34~37周:近足月儿(near term)
早产儿感染的特点
一、多数为医院获得性感染() 二、多数起病隐匿 三、多数病例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四、败血症发生率高,并发症也高 五、病情进展迅速、容易出现感染暴发 六、容易在NICU或新生儿病房中传播
一、血常规及炎症指标 WBC:减低、升高 RBC:贫血 PLT:减低 CRP:增高 PCT:增高 白介素:
二、细菌培养: 痰培养:咽部、气管导管盲采、支气管 灌洗(优缺点和注意事项)
血培养:注意事项
三、PCR技术在新生儿感染中的应用(分子 诊断技术的应用)
连续监测的重要性
一、临床的监测 二、实验室的监测

早产儿医院内感染临床分析及预防

早产儿医院内感染临床分析及预防
维普资讯

1 50 ・
医学 院学报 2 0 0 8年 4月第 3 1卷第 2期
B o 幽 MU J
! .


早 产 儿 医 院 内感 染 临床 分 析 及 预 防
张晓 丽 牛晓桂 张雪雁 沙凯辉 王 辉
滨州 医学 院护理 学 院
滨 州市
染 的 3 4 例 早 产 儿 中 , 亡 5 例 , 亡 率 为 7 死 2 死
1.0 , 者差 异有 显著 性 ( 00 ) 39 % 两 P< .5 。
2 2 不 同胎 龄段 与 医 院 内感 染 的 关 系 在发 生 医 .
3 2 胎龄 越小 , 生感 染 的机会 越多 。母 亲 的免 疫 . 发 球 蛋 白传 递 给胎 儿 , 要 发 生 在 孕 3 主 2周 后 , 产儿 早
1 1 临床 资料 .
年1 2月 3 1日住 院早 产儿 4 2例 为研 究 对 象 , 中 5 其
男孩 2 2例 , 7 女孩 10例 , 8 由经治 医生 填写 统一 规 格
染 的发 生 率 随 着 住 院 时 间 的 延 长 逐 渐 增 高 ( < P
00 )见 表 2 .5 , 。
死亡 率 的 1 . O ( 0 0 ) 3 9 % P< . 5 。
足 月新 生 儿 感 染 率 的 7 1% ( 0 0 ) 在发 生 医 .5 P< .5 , 院 内 感 染 的 早 产 儿 中 , 亡 3 例 , 亡 率 为 死 0 死 3.6 , 84 % 胎龄 愈低 , 亡率 愈高 , 死 而未 发 生 医院 内感
260 563
【 关键词 】 早产儿 ; 医院感染 ; 防 预 【 中图分类号 】 R2.3 【 721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号 】 1 1 50 20 )2 10 2 0 — 1 ( 80 - 5- 09 0 0 0

儿科院内感染46例临床分析

儿科院内感染46例临床分析
占 43%。 .5
合理应用抗生素 , 谨慎使用 肾上 腺皮 质激 素。对有易 感 因素 的患儿 自入院 日起 进行 跟踪 随访 , 做好 保护 性 隔离 , 格执 严
行各项 消毒灭菌措施 , 这些都是预防 院内感染 的有 效措施 。
参 考 文 献
[] 1 陈思 , 门英 , 郝 童玉章 , 16例 医院 内感染 临床 分析 . 等. 3 华西 医
中 国 医学 创新
20 09年 1 月 第 6卷 第 2期
Me i l no ̄i f hn ,aur. 09, o 6N . dc nv o o C iaJnay2 0 V 1 o2 aI n .
. 3. 1

临 床 研 究

儿科 院 内感 染 4 6例 临床 分 析
孔庆 青 蒋跃 强
占 2 1% 。 .7
[ ]徐能义 , 2 张美 英 , 淑一 , . 院 内感 染 与原发 疾病 关 系 的分 马 等 医
24 院内感染 与危 险因素的关系 .
使用广 谱抗生 素感染 2 0
析. 现代预防医学 ,0 7,4 2 )7 2 0 3 ( 3 :7—7 . 8 [ ]胡玉玲 , 3 胡红梅 , 夏金花. 小儿支气管肺 炎的预 防及 护理. 中国医
入选 资料 来 自2 0 0 6年 2月至 2 0 0 8年 9月
54 , . % 本组资料显示 为 3 1 % , . 5 较文 献报 道低 , 可能 与笔 者
所在 医院是基层 医 院有关 。另外 , 本组 院 内感染 的年龄 ≤1
在笔者所在 医院儿科住 院患儿 , 每月 收集 出院病例 的 医院感 染登记表 , 并查 阅病史记 录进行 核对 , 实院内感 染 4 核 6例 。 12 方法 . 参照全国医院感染监 测采用 的统 一感染 诊断 标

新生儿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课件

新生儿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课件
合理使 用抗菌药物
物品管理
.
三、新生儿科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1、环境管理
❖ 新生儿科(室)相对独立,建筑布局应当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有 关规定,洁污区域分离,功能流程合理;
❖ 新生儿病室应当保持空气清新与流通,每日通风不少于2次,每次15-30 分钟。有条件者可使用空气净化设施 、设备。室内温度足月儿室24-26℃, 早产儿室26-28℃,相对湿度55%-65% 为宜; ❖ 设立普通新生儿室、重症监护室、早 产儿室、隔离病室、更衣室、配奶室 、沐浴室、治疗室、处置室等区域, 病人通道与工作人员通道、垃圾通 道分离;
5、不合理使用抗生素
❖ 无使用抗菌药物指征情况下使用抗菌药物; ❖ 用药疗程不合理; ❖ 给药途径或给药时间间隔不当; ❖ 使用抗菌药物作预防用药和过度使用高档或广谱抗菌
药物; ❖ 过分依赖抗菌药物而忽视必须的外科处理和综合治疗。
.
三、新生儿科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环境管理
人员管理
规范的诊疗 护理操作
国内的概念
❖ 对于新生儿的某些感染,难以明确感染部位时即可诊断为新生儿感 染
具有以下临床症状或体征中的2项及以上:
1、体温不升或发热,氧合指数下降;
2、精神反应欠佳,面色苍白或灰暗;
3、进奶量减少,胃潴留、呕吐、腹胀、肠鸣音减弱,四
肢肌张力下降;
4、频繁呼吸暂停;
5、体重不增;
6、环境因素
❖ 空间狭小,空气不流通,密度大; ❖ 流动人员较多,增加了新生儿院内感染的机会; ❖ 科内医疗仪器及固定装置的污染,是造成交叉感染的
途径之一; ❖ 空调过滤网未定期清洗也是造成院感原因之一。
.
二、新生儿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

NICU院感因素及预防

NICU院感因素及预防

加强基础护理
皮肤护理: 口腔护理: 眼部护理: 脐部护理: 喂 养:
皮肤护理
每日认真进行沐浴或油浴,保持皮肤的清洁 特别注意观察颈周、耳后、腋下、腹股沟等
皮肤皱折处有无破损、脓点、红疹等 每次排便后及时做臀部护理,擦拭由前到后,以
免肛周污物污染尿道口,并更换尿布,涂护臀霜 ,预防臀红
皮肤护理
环境
预预
操作中感染控制
防防 措措
用品感染控制
施施
加强基础护理
合理使用抗生素
环境
严格划分新生儿感染与非感染病室,合 理分布治疗室、配奶室、沐浴室及污物 室,并有明显的标识
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定时开窗通风 控制人员进出 洗手水龙头应为感应龙头,并配备烘手
机或擦手纸
环境
定人、定点、定时做好消毒卫生工作 每月监测空气、物体表面细菌 紫外线每日消毒1次,每次照射1小时,
多,pH 值较高,利于病原菌的生长
自身因素(体重)
在重症监护病房的新生儿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早 产儿、低体重儿
新生儿体重从侧面反应新生儿各系统的成熟度及 生长发育情况,体重低生长发育差,各系统发育 不成熟,血浆中IgG水平低,相应的免疫力亦低, 更易于感染
自身因素(体重)
据文献报道,极低体重儿医院感染发生率为 0.5% ,国内报道病死率为63%~74%。体重<2 kg 的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性是体重≥4 kg 者 的2.5倍
每3h 更换体位,防止骨突出部受压过久,引起 皮肤压伤。
每次测量血压后及时摘下血压袖带 每2h更换氧饱和度探头部位
口腔护理
每天用制霉菌素护理口腔1~2次,观察口腔 粘膜有无溃疡及鹅口疮
护理时动作应轻柔、细心,避免擦伤口腔粘 膜引起感染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早产儿护理的个案分析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早产儿护理的个案分析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早产儿护理的个案分析一、疾病概述早产儿是指胎龄小于 37 周出生的新生儿。

由于早产儿各器官发育不成熟,生理功能不完善,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如呼吸窘迫综合征、颅内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感染等。

因此,早产儿需要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进行密切监测和护理,以提高存活率和生存质量。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一)病因1. 母亲因素母亲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胎膜早破、前置胎盘等疾病,可增加早产儿的发生风险。

母亲孕期感染、吸烟、酗酒、吸毒等不良行为,也可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导致早产。

2. 胎儿因素多胎妊娠、胎儿畸形、胎儿宫内窘迫、羊水过多或过少等因素,可引起早产。

3. 社会因素社会经济条件差、生活压力大、缺乏孕期保健等因素,也可增加早产儿的发生风险。

(二)发病机制1. 肺发育不成熟早产儿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导致肺泡进行性萎陷,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

早产儿呼吸中枢发育不完善,呼吸调节功能差,容易出现呼吸暂停。

2. 脑发育不成熟早产儿脑血管发育不完善,血管壁薄,容易破裂出血,导致颅内出血。

早产儿脑白质发育不成熟,容易受到缺氧、感染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脑白质损伤。

3. 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早产儿胃肠道蠕动功能差,消化酶分泌不足,容易出现喂养不耐受、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并发症。

早产儿肝脏功能不完善,胆红素代谢能力差,容易出现高胆红素血症。

4. 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早产儿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受到感染,尤其是医院内感染。

早产儿皮肤屏障功能差,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导致皮肤损伤和感染。

三、临床表现(一)呼吸系统1. 呼吸窘迫综合征出生后不久即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发绀、呻吟等症状。

胸部 X 线检查显示两肺透亮度降低,呈毛玻璃样改变,严重者可出现白肺。

2. 呼吸暂停呼吸停止时间超过 20 秒,或虽不足 20 秒,但伴有心率减慢(小于 100 次/分)和皮肤发绀。

呼吸暂停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呼吸暂停多见于早产儿,继发性呼吸暂停多见于缺氧、感染、低血糖等情况。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ppt课件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ppt课件

抗菌药物与 激素的应用 因素
环境因素
3
2019
-
(一)新生儿自身因素



皮肤粘膜屏障功能差,皮肤薄嫩,角质层发育 差,皮下血管丰富,局部防御机能差易擦伤而 致皮肤细菌感染,且皮肤中含水量较多,PH 值较高,利于病原菌的生长。 吞噬细胞吞噬功能低下 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你 下,新生儿血清免疫球蛋白主要来自于母体, 自身合成的很少基本测不出。抵抗力低,易于 感染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1
2019
-
内容提要

新生儿病房建设与院感管理要点 新生儿医院感染高危因素 新生儿医院感染特点 新生儿医院感染管理及防治对策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
2
2019
-
二、新生儿医院感染高危因素
侵入性操作 因素
新生儿自身 因素
医务人员因素
高危 因素
住院时间
13
2019
-
四、新生儿医院感染管理及防治对策


一、制定相关规章制度 建立医院感染管理监控体系、健全各项规章制 度:医院成立三级医院感染管理监控体系,即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科室 院感监控小组,明确职责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核心制度:如新生儿 病房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医院感染的监 测与工作人员进出管理制度、探视制度等等
8
2019
-
(六)环境因素



病房布局不合理,面积较小,床位多,病人的 密度高,流动人员较多等,也增加了新生儿院 内感染的机会 病室内医疗仪器及固定装置的污染,如新生儿 暖箱、呼吸机、心电监护仪、治疗车、婴儿磅 秤、操作台(配奶台)、沐浴盆等,是造成交 叉感染的途径之一。共用眼药、粉扑等 空调过滤网未定期清洗也是造成院感原因之一

产科院内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与控制体会

产科院内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与控制体会

产科院内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与控制体会摘要】目的:总结探讨产科预防与控制发生医院感染的管理方法,达到预防与控制发生医院感染的目的,保障产妇和新生儿及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

方法:分析产科发生医院感染的原因,提出相关预防与管理措施。

结果:通过强化院感工作措施与制度的落实、强化产妇健康卫生知识的健康教育、强化易感者的保护、强化产房的清洁与消毒、强化无菌操作措施规程的落实,可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结论:必须重视做好产科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落实相关工作措施与制度,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产妇、新生儿健康和医护人员免受病原微生物的伤害,确保医疗安全。

【关键词】产科;医院感染;管理控制;体会【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8-0085-02医院感染控制是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医疗安全至关重要的环节,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产妇进入医院产科,经历了由孕期、分娩期向产褥期的过渡,其机体的生理、内分泌产生了一系列变化,此期间最容易受到多种易感因素的侵袭,最容易发生医院内感染,需引起医务工作者特别是医院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1.医院内感染的理解与现状医院内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新的微生物引起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1]。

医院作为病人高度密集的地方,不管是病房环境还是外围环境都很容易被病原微生物所污染,为疾病传播提供可能,促进医院感染的发生。

据全国院内感染监测网的数据显示,我国的医院内感染率在4%~10%之间,死亡率在3.5%左右[2]。

产科作为医院临床科室之一,承担着孕产妇和新生儿的保健任务,如何预防控制产科医院感染,最大程度的保障母婴健康,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3]。

2.产科发生医院内感染原因分析2.1 内源性感染产妇在怀孕及分娩过程中,自身防御机能降低明显,分娩的过程、各种检查与治疗都会影响休息,影响自身机体的调节,都是产科病人易感的原因。

早产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治护理

早产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治护理

患儿 机体的大量繁 殖 , 并诱 导耐 药菌株 的出现。国外 有研究 指出 , 造成细菌耐药及 传播 的主要 原因是抗菌药 物的广泛使
用, 且第三 、 四代头孢类和碳青霉烯类等广谱强效抗茵药物的
使用 , 可导致二重感染 , 特别是真菌感染的发生 . 9 ] 。
3 . 4 早产儿医院感染 的防治措施 3 . 4 . 1 重视科 室的 医院感 染管理工作 针对性地制定相关
用, 也大大增加 了各种 病原 菌侵袭 早产 儿 的机会 . 2 】 。为 了 解早产儿发生医院感染 的危险 因素 , 探讨 相应的防治措施 , 回 顾分析我院 2 0 1 0年 7 月一 2 0 1 1 年 6月收治 的早产儿 发生 医 院感染 的影响因素 , 现总结如下 。
1 资料与方法
最多 , 占4 4 %, 具 体见表 3 。
表 3 早产儿发生医院感染病原菌分 析( n= 2 5)
感染 的机会也 随之增 加 。住 院 日数 的延 长, 增加 了医院院 内 病原菌侵入患儿机体 的机会 ; 同时 , 大量抗 菌药物 的使用 , 破
坏机体内正常 的微生物 菌群 的平衡性 , 导致侵入性病 原菌在
性、 减 少侵入性操作、 缩短住院 日数、 合理使用抗菌药 物, 可降低早产儿 医院感染的发生 。 关键词 早产儿 ; 医院感染 ; 危险 因素 ; 防护 d o i : l O . 3 9 6 9 / j . i s m. 1 6 7 2— 9 6 7 6 . 2 0 1 3 . 1 3 . 0 8 7

1 4 5・
2 . 4 早产儿 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析
5 3例医 院感 染患儿送 3 . 3 住院 日数 >1 0 d 、 抗菌药 物使 用与医院感染

NICU医院内感染的防控

NICU医院内感染的防控

NICU医院感染的预防
①多项研究证实,手卫生可有效控制医院内感染 (减少30%-80%),其经济高效性得到广泛认可,因 此,尤其值得在医疗资源有限的发展中国家积极推 行。
②我国将手卫生列入医院目标检测优先检测项目之 一,其基本要求就包括:新生儿室工作人员手卫生 正确性必须超过92%。
③医护人员应积极向新生儿家属进行手卫生的健康 宣教。
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
⑵特殊药物使感染风险增加 ①静脉营养(胃肠外营养)使血行感染风险升高4.7倍。 ②糖皮质激素抑制免疫功能:对于不可避免的早产,产前至
少48小时开始使用激素来促肺成熟,能降低新生儿呼吸窘迫 综合征的发生,但可能增加VLBWI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生风险。 新生儿使用激素超过3天,感染风险升高,故围产期糖皮质 激素的应用应谨慎。 ③抗生素及血制品的潜在风险:NICU患儿常常存在严重感 染,需要长时间使用广谱抗生素抗感染、反复输注血制品等 支持治疗,可能导致二重感染及血制品相关感染。因此,必 须严格控制使用指征。
3,减少侵入性的诊疗操作,强调护理、诊疗 操作集中进行,强化无菌操作观念。
NICU医院感染的预防
4,尽可能缩短机械通气、PICC导管留置时间和住 院时间,减少接触感染的机会,有效控制CRBSI和 VAP.
⑴防治CRBSI: CRBSI是目前最常见的NICU医院 感染之一,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等G-菌为 主要病原菌。易产生耐药性。 CRBSI的防治涉及严 格规范无菌操作、管道植入、维护、感染监控等多 个环节,需要多学科协助、组织控制的专业团队。
二: NICU医院感染的特点
1, NICU医院感染首次发生时间:国外报道, 迟发性败血症平均发病时间在生后21.4— 35.7天,80%在出生后30天以后。国内报道 极低出生体重儿医院感染首次发生时间多在 2—3周。

新生儿监护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新生儿监护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 邱小文等, 2001
对广州四家医院81名医务人员接触病人后、 洗手前暂居菌进行检测
发现:超标75例, 92.59% 其中68例带有致病菌, 83.59%
医务人员洗手时间
• 实际:平均洗手时间为8.5—9.5s • 要求:最短洗手时间应为10s(30s) • 洗手时间不够,达不到除菌要求!
影响洗手依从性的原因
依从性 29% 41% 41% 30% 48%
医院区域 普通病房和ICU 普通病房
ICU 普通病房 普通病房
1. Gould D, J Hosp Infect 1994;28:15-30. 2. Larson E, J Hosp Infect 1995;30:88-106. 3. Slaughter S, Ann Intern Med 1996;3:360-365. 4. Watanakunakorn C, Infect Control Hosp Epidemiol 1998;19:858-860. 5. Pittet D, Lancet 2000:356;1307-1312.
暖箱消毒(强调)
• 1、暖箱污染原因 • 2、暖箱常见菌 • 3、暖箱的消毒
(1)日常消毒 (2)终末消毒
暖箱污染原因
1、通过医务人员手带入。 文献[2]:护士操作前洗手后采样细菌含
量少于5cfu/cm2,暖箱操作后细菌培养严 重超标,且与物体表面检出细菌相一致。 2、暖箱内空气的含菌量与物体表面污染程 度有关。 3、暖箱储水槽可引起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我院手卫生的初步调查
不同指征洗手和未洗手的例数 • 接触病人前:
共观察27例,26例未洗手,1例洗手,洗手率为3.7%; • 接触病人后:
观察的52例中,37例未洗手,15例洗手,洗手率为28.8%;

新生儿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PPT医学课件

新生儿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PPT医学课件
5
巴西 卫生部
将新生儿所有 的感染均认为 是院内感染 (但排除通过 胎盘传播和胎 膜早破> 24h 的感染)。
一、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相关概念
国内的概念
患儿在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在 医院内发生的感染;
无明确潜伏期的疾病,在入院48小时后发生 的感染;
通过产道获得的感染。
Company Logo
合适(最好是短袖);
进入NICU的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护士、进修生、实习生等进行规章制度 及消毒隔离知识的培训;
医务人员每年健康检查1次,最好每3月做鼻和咽拭子培养,卫生清洁人 员也应同样重视;
侵入性操作越来越多,如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留置 胃管、静脉置管等;
导管相关性感染越来越 多,侵入性监测仪和支 持仪器都是造成医院感 染的直接因素。
Company Logo
12
二、新生儿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
4、医护人员因素
医务人员的手是造成院内感染传播的重要媒介; 无菌技术操作不能严格执行; 消毒隔离制度不能严格执行; 对医院感染重要性认识不够;
Company Logo
3
一、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相关概念
早发性
新生
感染
儿院
内感
染的
定义
迟发性
感染
Company Logo
4
新生儿早发性感染 是指生后3d内的感 染,临床症状多在 生后48h内出现, 感染源多来自母体。
新生儿迟发性感染 是指出生3d以后住 院患儿的感染,感 染源多来自医院内。
一、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相关概念
设立普通新生儿室、重症监护室、早 产儿室、隔离病室、更衣室、配奶室 、沐浴室、治疗室、处置室等区域, 病人通道与工作人员通道、垃圾通 道分离;

新生儿医院感染常见病原因分析及对策

新生儿医院感染常见病原因分析及对策

新生儿医院感染常见病原因分析及对策新生儿医院感染常见病原因分析及对策新生儿期是人体发育的关键时期,新生儿比较脆弱,免疫力也相对较低,很容易感染病菌。

尤其是在新生儿住院期间,它们面临着更大的感染风险。

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新生儿感染率比欧美国家高出了1倍以上,儿童医院感染问题更为突出。

因此,保持新生儿医院感染问题的控制,对于减少新生儿医院死亡率和提高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分析新生儿医院感染常见病原因,并提出相关对策。

一、新生儿医院感染常见病原1. 细菌感染细菌感染是新生儿医院感染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尤其是在新生儿产生的黄疸时更为常见。

常见细菌病原体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杆菌、化脓链球菌等。

2. 真菌感染新生儿医院感染中的真菌感染虽然不常见,但其危害性很高。

真菌感染往往出现在长时间使用抗生素后,而症状严重时可能引起血液中毒和败血症等危重状况。

3. 病毒感染新生儿医院感染中并不是常见,但通常情况下,病毒感染如腺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往往在医院的呼吸道感染期间引起新生儿感染。

二、新生儿医院感染原因1. 医院内设施污染医院内设施如门把手、尘垢、电话等表面常常都藏有大量病原体。

如果没有及时彻底清洁消毒,就有可能在感染控制方面引发问题。

2. 新生儿体质特殊新生儿的身体免疫系统尚未充分发展,特别是早产儿受到的保护更少,免疫力更低,更易感染病菌。

3. 医院工作人员操作不当医院工作人员操作不当也是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原因之一。

从严格遵守护理、操作规程,从卫生手消毒、换药等每个环节去减少感染的错误发生。

三、新生儿医院感染防控对策1. 提升医院环境卫生提升医院环境卫生是保障新生儿医院感染防控效果的基础。

医院日常的卫生保洁工作应该增加密度,确保医院维护干净、整洁、卫生的状态。

2. 遵守操作规程在医院操作方面,应该严格遵循医院规程。

新生儿病房的工作人员应该定期接受培训,不断提高护理水平,从细节处抓好操作规程的执行。

NICU新生儿院内感染预防和控制

NICU新生儿院内感染预防和控制

天津蓟县妇幼保健院存在问题
新生儿室管理混乱并存在重大医疗缺陷。 新生儿暖箱污染严重,清洁消毒不彻底。 新生儿吸氧所用的湿化瓶没有更换,消毒液浓度 也不合格。 医务人员严重缺乏院内感染防控等相关知识。 新生儿病区布局及工作流程不符合环境卫生学和 感染控制的要求,不能保证手术安全。
传统的NICU
NICU的发展概况
90年代至今, NICU环境设计更合理、更科学,也 符合院感的要求。 NICU现已成为早产儿、低体重 儿、超级低体重儿后天发育的理想就治基地。
人性化的NICU环境
早产儿根据出生体重分为:
低出生体重儿 <2500g 极低出生体重儿<1500g 超极低出生体重儿<1000g
NICU病室 通风和空气消毒 地面消毒 物体表面消毒 严格的探视制度 定期扫除与监测
加强对奶具的消毒与管理
奶嘴彻底清洗后煮沸消毒30分钟
奶瓶送至供应室清洗并高温消毒 奶瓶、奶嘴存在病房配奶间的干燥柜
中。 每日对干燥柜进行擦拭消毒。
每月定期对奶具进行消毒效果监测。 严格执行配奶流程,确保奶液不被污
因此NICU院内感染是一个严峻的全球性 的问题! 所以出生体重越低,病情越重,越容易发 生感染 !
NICU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体
病原体
醋酸钙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肺炎克雷伯菌已成为优势菌种,与国内其他NICU相似
北京协和医院NICU
1999年肺炎克雷伯菌ESBLs(+)感染流行6例 2006年肺炎克雷伯菌ESBLs(+)感染流行7例
我院 NICU : 2006 年 发生 沙门氏菌 - 鼠伤寒 感染 流行;儿科在2009年发生 轮状病毒感染流行。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医院感染临床分析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医院感染临床分析
以便减少早产儿医院感染的发生 , 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 。
【 关 键 词】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早产儿 ; 医 院感 染
【 中图分类号】R 7 2 2 . 6
【 文献标识 码】A
【 文章编 号】1 6 7 4 — 0 7 4 2 ( 2 0 1 3 ) 1 2 ( a ) 一 0 0 6 4 — 0 2 机相关性肺炎 , 或是 在和机械通气前 , 经 x线检查发现肺 内有浸 润 影像 以及 新炎性病 变等 的早产 儿 , 均视为 医院感染 ; 同时 , 若
口固
2 0 1 3 N O . 3 4 恻 …
临床医学
新 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早产 儿医院感染 临床分析
李 鸿 鸣
湖南省岳阳市妇 幼保健 院 , 湖南岳阳 4 1 4 0 0 0
【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在 医院感染 中面临的危险 因素 , 以及抗生素 的使用情况 , 以便为解决 医院 感染管理 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依据 。方 法 抽取该 院新生 儿重症监护病房 2 0 0 8 年 1 月一2 0 1 2年 1 月收治 的 6 3 0例早产儿及
染情况 . 见表 1 。
2 . 2 早产儿 医院感染危 险因素分析
1 . 2 . 1检查 方法 给予胎膜提前破裂超过 6 h的早产儿常规 留胃
未感染组 ( 4 9 6例 ) 胎龄不超 过 3 2 周7 2例 ( 5 3 . 7 %) , 感染 组 ( 1 3 4例 ) 胎龄不超过 3 2周 6 9例 ( 1 3 . 9 %) , 胃肠外 营养 以及机 械 通气时 间等方面 , 未感染组显著优于感染组 , 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据有关资料表明 , 新生 儿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 的医院感染 , 是医院感染 的高发群体 ,严重影 响到婴儿 的身体健康和生 长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产儿医院内感染临床分析及预防(作者: 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_ )
作者:张晓丽牛晓桂张雪雁沙凯辉王辉
【关键词】早产儿医院感染预防
早产儿又称未成熟儿,指胎龄不足37周出生的新生儿]1]。

早产儿各系统发育未成熟,抵抗力低,易发生医院感染,而预防医院感染是现代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

为了进一步做好预防工作,降低早产儿的医院感染率,提高其存活率,我们对我院2001年1月1日一2003年12月31日452例早产儿医院内感染情况和部位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01年1月1日一2003年12月31日住院早产儿45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孩272例,女孩180例,由经治医生填写统一规格的报告表。

按照国家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确认病例。

按胎龄分组,37〜
34周9例,34〜32周45例,32〜30周218例,V30周180例。

主要入院诊断是早产儿、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入院时无任何感染性疾病。

住院期间其中42例早产儿患呼吸道感染,20 例早产儿患皮肤软组织感染,8例早产儿患胃肠道感染,2例早产儿患泌尿道感染,6例早产儿患其他部位感染。

1.2方法采用回顾性的方法,病房医院感染由兼职监控医生' 兼
职监控护士负责查看,观察早产儿住院全过程,发现感染病例,采取措施治疗和护理,并填写新生儿医院感染病例调查表。

由院感办收集
感染病例调查表,进行汇总。

2结果
2.1早产儿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和死亡率452例中发生医院内感染
78例感染发生率为17.25%,明显高于同期我院总感染率的5.17%和足月新生儿感染率的7.15% (PV 0.05),在发生医院内感染的早产儿中,死亡30例,死亡率为38.46%,胎龄愈低,死亡率愈高,而未发生医院内感染的374例早产儿中,死亡52例,死亡率为13.90%,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V 0.05 ) o
2.2不同胎龄段与医院内感染的关系在发生医院内感染的早产儿
中,胎龄越小感染率越高,两者之间呈正相关,见表1o表1胎龄与医院内感染的关系
2.3住院时间与医院内感染的关系将早产儿发生医院内感染的时间分为5个阶段,分别是住院后1、2、3、4周及4周以上,结果显示,早产儿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逐渐增高
( P
V0.05),见表2。

表2住院时间与医院内感染的关系
2.4早产儿医院内感染部位的分布早产儿医院内感染发生部
位以呼吸道多见,见表3。

表3感染部位分布
3讨论
3.1本调查结果表明,早产儿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17.25%,明显高于同期我院总感染率的5.17% (PV0.05),也高于我国医院内感染的平均水平8.4%,而且发生医院内感染的早产儿死亡率为38.46%,也显著高于未发生医院内感染的早产儿的死亡率的13.90% (PV 0.05 ) o
3.2胎龄越小,发生感染的机会越多。

母亲的免疫球蛋白传
递给胎儿,主要发生在孕32周后,早产儿体内含量低,IgA、IgM不能通过胎盘,特别是分泌型IgA缺乏,使早产儿发生感染机会增加。

我院设立了早产儿病室,病室内备有空调和空气净化设备,保持室温在24〜26C、相对湿度55%-65%建立完善的消毒隔离制度和清洗设施,要求人
人严格遵守。

每月对工作人员做一次咽拭子培养,对带菌者及患感染性
疾病者应暂时调离早产儿室。

病室每日通风两次,每
次15min,用湿式法进行日常清洁。

暖箱使用期间每天用消毒液将其内
外擦拭,然后用清水再擦拭一遍,并将奶渍、葡萄糖液等随时擦去。

湿化器水箱
用水每天更换一次,以免滋生细菌。

机箱下面的空气净化垫应每月清洗一次。

患儿出箱后,暖箱应进行终末清洁消毒处理。

氧气湿化瓶及吸氧管道每天更换消毒。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和静脉人血免疫球蛋白。

3.3早产儿住院时间越长,医院内感染率越高。

所以工作人员相对固定,并按系统化整体护理要求进行工作。

必须严格控制参观和示教人数,超常人流量后及时进行空气及有关物品消毒,确保空气及仪器物品洁净,防止交叉感染]2]o对无并发症的早产儿,建议回家进行护理,护理人员预先做好健康教育,并建立热线电话,由主管护师以上人员进行专业指导,必要时由医生、护士上门服务。

3.4早产儿医院感染部位53.85%发生在呼吸道。

主要因早产儿免疫功能差,儿科病房陪护多,探视多,空气污染严重,易发生感染性肺
炎]3];早产儿吞咽运作不协调,易致吸入性肺炎]4]。

其次是皮肤粘
膜软组织,常见疾病是新生儿鹅口疮、脐炎、结膜炎、尿布疹,传播方式是直接或间接传播。

早产儿胃酸低、蛋白酶活性低、肠粘膜渗透性
高、slgA水平低和动力障碍等易发生肠道感染]5]。

加强院内消毒隔离,同时向患儿家长进行防病护理知识的健康教育,减少陪
护和探视次数。

严禁非专业人员和患感染性疾病者入内。

患儿侧卧位,避免吸入性肺炎。

保持皮肤粘膜完整,每日暖箱内擦浴一次,促进血液循环;眼部每日用抗生素滴眼液护理;每日用 2.5%碳酸氢钠擦拭
口腔;脐带是引起感染的主要途径,每日检查脐带1〜2次,局部涂
0.5%碘伏,保持脐部干燥、清洁,男婴尿布不宜遮盖脐部,防止发生感
染,同时检查皮肤粘膜完整性及有无肛旁脓肿等情况。

人乳的初乳中
含较高分泌型免疫球蛋白IgA,提倡母乳喂养,加强乳母的卫生观念,避免母婴垂直传播。

综上所述,早产儿由于自身的特点及外界的各种原因,容易发生医
院内感染,胎龄越小,感染率越高;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其次是皮
肤软组织。

可针对上述感染特点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减少和控制早产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金汉珍,黄德琨,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 294.
[2]张凤芝•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分析与预防]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5):436.
:3]王霞,郝萍•儿科医院感染528例次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2, 17 ( 9): 573.
:4]陈超•早产儿呼吸的临床问题[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0, 15 (12) : 714 拟715.
[5]邵肖梅•早产儿消化系统的特点及喂养]J]•中国实用儿科杂
志,2000, 15 (12) : 716 拟7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