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复习

合集下载

2024年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2024年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2024年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地理是一门关于地球的研究学科,它涵盖了地球的各个方面,包括地理环境、地球的构造、地表现象以及人类与地球的相互作用等内容。

高中地理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问题分析能力,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地认识地球和人类社会的学科。

下面是2024年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一、地球环境科学1.地球的地理环境及其特征地球的地理环境是指影响地球上生物生存的一系列外界条件,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和土壤环境。

了解地球环境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地球的大气、水和土壤特征、地球表面的热条件、生物地理环境等。

2.地球上的水资源和水循环水资源是指地球上存在的可供各种用途的水的总量。

了解水资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水的分布、水的循环、全球水资源地理分布、中国的水资源状况、水资源开发和利用等。

3.地球上的陆地资源地球上的陆地资源包括土壤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等。

了解陆地资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土壤资源特征、矿产资源的类型和分布、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等。

4.地球上的海洋资源地球上的海洋资源包括渔业资源、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以及海底矿产资源等。

了解海洋资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海洋资源的类型和分布、海洋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石油资源开发利用等。

二、系统科学观1.地理学科的系统性与综合性地理学科是对地球的研究,它以系统的方法对地球进行分析和研究。

了解地理学科的系统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地理学科的对象、地理学科的基本方法、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等。

2.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实地考察、实验方法、模型方法、统计方法和计算机模拟等。

了解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地理学的实地考察、地理学的实验方法等。

3.地理系统和地理过程地理系统是指由相互关系的各种地理现象和元素组成的有机整体。

地理过程是地理系统发生变化的过程。

了解地理系统和地理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地理系统的特征和分类、地理过程的基本类型和特征等。

2024年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范本

2024年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范本

2024年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范本____年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自然地理环境1.地球的形状与地球的运动地球是近似于一个椭球体,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

2.地球的大气层大气层是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保持地球表面适宜生命存在的重要功能,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热层。

3.地球的水圈地球的水圈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和生物体内的水,它们通过水循环相互转化。

4.陆地的基本构造地球表面由陆地和海洋两部分组成,陆地是地壳上海拔较高并露出水面的部分,海洋是被水覆盖的部分。

陆地主要构成有大陆和岛屿。

5.地壳的构造与运动地壳是地球表层的一部分,由岩石组成,具有不均匀分布和多样化的构造。

地壳运动包括地壳的抬升、下沉、侧错和折叠等。

第二章经济地理与人口地理1.经济地理的基本概念经济地理研究经济现象在空间上的分布和格局,包括经济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等。

2.城市与城市体系城市是人口聚集和经济活动集中的地区,城市体系是由城市和城市间的联系组成的空间网络。

城市体系可以根据城市的大小、地理位置和功能特点进行划分。

3.农业地理与农业发展农业地理研究农业在空间上的分布和格局,农业发展受到自然环境、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4.工业地理与工业发展工业地理研究工业在空间上的分布和格局,工业发展受到地理条件、资源分布和交通条件等因素的制约。

5.人口地理与人口分布人口地理研究人口在空间上的分布和变化,人口分布受到自然环境、经济条件和社会因素等的影响。

第三章区域地理与自然资源1.区域地理区域地理研究不同地区在自然环境、经济条件和文化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和联系,包括区域的划分方法、区域类型和区域发展等内容。

2.自然资源的概念与分类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人类可以利用的各种物质和能量,包括能源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

根据资源的特点和用途,可以将其进行分类。

3.能源资源与能源开发利用能源资源是支持人类社会各项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和能量来源。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人口与城市一、人口与人口问题1. 人口与人口地理学(1)人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2)世界人口地理分布的特点(3)世界人口发展的不平衡性2. 世界人口问题(1)人口增长与人口结构的问题(2)人口增长的影响3. 中国人口问题(1)人口增长与人口结构的问题(2)人口问题的影响二、城市与城市化问题1. 城市化及其影响(1)城市及其定义(2)城市化的基本概念(3)城市化的历史过程(4)城市化的影响2. 新型城市化与中国城市化问题(1)新型城市化的概念(2)中国城市化问题的主要内容(3)中国城市化问题的成因第二章农业与农业区位一、农业资源1. 农业资源的概念2. 农业资源的分类及分布(1)土地资源(2)水资源(3)气候资源(4)人力资源3. 农业资源配置与利用二、世界主要农业类型及其区位1. 农业类型及其区位的基本概念2. 半自然经济农业区的主要类型及其区位3. 商业农业区的主要类型及其区位4. 工场化农业区的主要类型及其区位5. 世界主要农业区位的变化三、世界主要农业生产区及其特点1. 主要粮食生产区2. 主要经济作物生产区3. 世界主要牧业生产区4. 综合农业生产区5. 主要农业生产区的特点第三章工业与工业区位一、工业的发展及其影响1. 工业的概念及其发展特点2. 工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 工业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二、世界工业发展的地理差异1. 世界工业的发展地域特点2. 工业分布的影响因素3. 世界工业地域结构的演变三、现代工业区位1. 工业核心区与卫星城市2. 工业集中区的特征及发展趋势3. 现代工业园区的构成及类型第四章贸易与交通一、贸易的地位及特点1. 贸易的概念及其地位2. 世界贸易的区域结构3. 贸易流动的地理特点二、国际贸易的格局1. 主要贸易国家及其贸易特点2. 国际贸易的主要运输方式3. 国际贸易的主要通道及其特点三、国际运输通道及其发展1. 主要国际运输通道的地理位置2. 主要国际运输通道的类型及其特点3. 主要国际运输通道的发展现状第五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反思一、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1. 人类活动的种类及其特点2.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3. 地球环境问题及其解决途径二、区域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1. 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内容2. 区域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3.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三、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及措施1.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要点及内涵2.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对策3.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措施以上就是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2024年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范文

2024年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范文

____年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范文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在高中地理必修三课程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地球上的各种自然地理现象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本文将总结____年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三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目的是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程。

一、地球的形状与地壳运动1.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近似于椭球体的,它的南北半径略短于赤道半径,这就是所谓的地球的扁球形状。

2.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着自己的轴线旋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被定义为一天。

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所需要的时间,被定义为一年。

3. 四大圈层: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

其中地壳是我们生活的最外层,它分为陆地和海洋两部分;地幔是地壳和外核之间的层,是地球体积最大的一层;外核是地幔和内核之间的层,主要由液态铁和镍组成;内核是地球的中心部分,由固态铁和镍组成。

4. 地震的发生与地球内部结构的关系:地震是地球地壳发生的一种突然的震动现象。

地震的发生与地球内部的构造有直接关系,主要是由于地壳板块发生了断裂或者移动。

二、地球的气候1. 气候与气象: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平均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湿度、降水等因素。

而气象是指具体某一时刻或某一较短时期内的天气状况。

2. 气候类型:根据全球分布的不同,我们可以将气候划分为寒冷气候、温带气候、热带气候和极地气候等几种类型。

3. 气候要素:气温、降水、气压、湿度和风力等因素是气候的重要要素。

通过观测和分析这些要素,可以对一个地方的气候做出评估和预测。

4.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工业化和汽车尾气的排放导致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增加,引起了全球变暖的问题。

三、水资源与利用1. 水资源的分布:地球上约70%的表面都被水所覆盖,但其中绝大部分是海水,只有很小的一部分是淡水。

淡水主要分布在河流、湖泊、地下水和冰川等形式。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区域: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区域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开发早期: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黏重的土壤使人们开垦困难。

受地理环境的限制,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农业社会:①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长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

②随着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长江三角洲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制条件,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

③随着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长江三角洲人口越来越稠密。

(人口迁移)④优越的气候条件还使得长江三角洲成为我国主要的桑蚕和棉花生产基地。

现代社会:①工商业的发展使长人口、城市密集,耕地面积减小。

②耕地被分割得很破碎,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低。

③今天长江三角洲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逐渐让位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在全国棉花生产中的地位也比不上新疆南部和华北平原。

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从北到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房檐逐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

如果不考虑地价、建筑材料等因素,建同等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建同样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

2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地理信息技术: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

遥感(RS):概念:所谓遥感,是人们在航空器(如飞机、高空气球)或航天器(如人造卫星)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单元复习重点归纳 (共64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单元复习重点归纳 (共64张PPT)

1.中国三大自然区
西北 干 旱半 干旱 区 东
青藏高原
长城




雷州
中国地形
准噶尔盆地 天山
塔里木盆地
青藏高原

黄土高原
北 平

四川盆地
中国地势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大
兴 安 岭 贺 阴山 兰 山 唐古拉山
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巴颜喀拉山 唐古拉山 冈底斯山
o ℃等温线
2.能源问题
1、人类使用的能源的分类 可再生能源: 水能、风能、太阳能、
必修三第二章复习重点
1. 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土 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等
见:地图册
2.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东北地区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优势
自然优势
社会经济优势
雨热同期 平原面积广大
土壤肥沃 水源充足
交通便利 市场广阔 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政策支持
地广人稀,利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四、东北农业开发中问题的治理
A、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 B、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C、大力借发鉴展科鲁技尔、区教的育经,验 培养和引进人才; D、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E 、增加资金投入,促进设备更新。
资源型工业区主要优势区位条件 1. 矿产资源或能源资源丰富 2.市场广阔 3.交通便利 4.劳动力资源丰富 资源型工业区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一般问题 1.资源的衰减 2. 经济结构单一 3.环境污染
天然气 水电 2.7% 7.8%
水电核能7% 3%
石油 23.4%
煤炭 66.1%
天然气 23%
煤炭27% 石油40%
中国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2002年)
谨防

地理高一必修三知识点归纳笔记

地理高一必修三知识点归纳笔记

地理高一必修三知识点归纳笔记1.地理高一必修三知识点归纳笔记篇一1.四季划分依据是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的变化。

2.划分的方法有三种:(1)物候四季: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

(2)传统四季:以“四立”为起始点。

(3)天文四季:以“二分二至”为起始点。

3.五带的划分依据是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界限是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

4.黄赤交角与回归线、极圈之间的关系⑴黄赤交角的度数等于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数,与极圈的纬度数互余。

⑵如果黄赤交角变小,南北回归线度数变小,极圈度数增大,从而使热带和寒带的范围缩小,温带范围扩大。

如果黄赤交角变大,南北回归线纬度变大,极圈纬度减小,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扩大,温带范围缩小。

2.地理高一必修三知识点归纳笔记篇二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2)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3、地球的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

(1)地球内部的圈层根据地震波(纵波、横波)的特点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地壳物质主要由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组成,上地幔的软流层是岩浆的源地,地核主要由铁镍物质组成。

(2)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3.地理高一必修三知识点归纳笔记篇三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1)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受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南北)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这种分异是以热量为基础的。

例如:赤道附近是热带雨林带,其两侧随纬度升高,是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

北京市高中地理 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新人教版必修3

北京市高中地理 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归纳整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1.1区域与区域差异一、中国三大自然区1、产生原因: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海拔高度地形、气候:自然差异的基本因素2、自然地理五要素土壤、植被:自然区域的标志(镜子)水文4、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1)、南北差异①分界线:1月0℃等温线 秦岭—淮河 暖温带与亚热带800mm 年等降水量线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 ②南北差异(P9图)二、中国三大经济地带(P12图)1、依据: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补充:“西部大开发”的西部范围:西部经济地带所包括省区+内蒙古+广西 1.2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陆地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阶段性、变化性)(P17、P19图) 二、海洋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阶段性)地形:丘陵、平原欧洲的三圃制条件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适合谷物生长;秋季水草丰美,适合放牧牲畜三圃制:把土地分成三快:一块植树、一块种田、一块放牧1.3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一、自然资源的利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山西煤炭资源的开采1、影响:有利①调整生产力布局,加快城市化进程;②促进基础设施建设;③改善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④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和农村小康建设。

不利环境污染:水、土地和大气污染生态破坏:①占据农田,浪费土地资源,引起水土流失②地面塌陷、地下水漏失阻断2、条件:资源丰富,市场广阔,交通较便利(大秦线、黄骅线、石太线)3、面临问题:资源枯竭、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运输力量不足4、解决措施:(1)调整产业结构(2)提高综合利用:变煤为电、油、气(3)矿区复垦;矿坑发展水产养殖,保护环境(二)水资源跨区域调配1、澳大利亚:东水西调2、美国:北水南调(加利福尼亚水道)(1)地区:西部加利福尼亚州农业:蔬菜、水果基地工业:石油、电子、军事、航天航空、原子能飞机等新兴工业中心(2)原因:北部:湿润、萨克拉门托河水量丰沛(地中海气候)南部:地势平坦、光热充足,但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3)意义:增加水源、调节气候、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持水土、防止地面沉降4、生物资源的利用负面:森林的过度砍伐(热带雨林砍伐最严重):物种急剧较少正面:运用科学技术(改良品种、灌溉、施肥、塑料大棚),增加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二、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二)产业转移1、部门: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2、原因:(1)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2)区域之间总体水平的差异3、方向:发达地区不发达地区4、举例:亚洲:美国日本四小龙、东盟中国、越南第一次第二次珠三角:香港珠三角欠发达的相邻地区第二单元区域可持续发展2.1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原因自然:(1)黄土疏松(2)暴雨集中(3)构造运动强烈多地震(4)植被覆盖率低人为:过渡开垦、放牧、采樵、开矿、轮荒等。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高考复习大纲)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高考复习大纲)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高考复习大纲)第一章地理环境的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试分析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地理环境的差异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差异:长江三角洲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水稻土);河网密集,湖泊众多;耕地破碎,多为水田,人均耕地少;矿产资源贫乏。

松嫩平原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为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但大陆性稍强,水热组合条件较差;地形开阔平坦,黑土肥沃;耕地集中连片,多为旱地,人均耕地多;石油资源丰富。

影响:长江三角洲在良好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种植水稻、油菜、棉花等作物;一年两到三熟;河湖水面广,水产业发达;水运发达,商业贸易发达;依靠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形成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作物;一年一熟;松嫩平原西部草原分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利用石油和周边地区的煤铁资源发展重化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一、荒漠化:1、分布: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2、包括:沙漠化-西北;次生盐碱化-华北,灌溉农业区;石质荒漠化-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红色荒漠化-南方地区丹霞地貌;二、盐碱化成因:1、气候干旱,蒸发旺盛;2、不合理灌溉,大水漫灌,只灌不排,地下水位上升,盐分富集地表,盐碱化严重;3、地势低洼,排水不畅;4、过量使用化肥;5、沿海地区海水倒灌;三、治理盐碱化:引淡淋盐;排灌结合,合理灌溉,滴灌喷灌;防止海水倒灌,营造红树林,建沿海堤坝;四、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特征:1、地理位置和范围:位于温带,深居内陆,大兴安岭以西,昆仑-阿尔金山-古长城以北,中国西北;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分;2、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年温差大,降水少;3、地形:东部为高原,西部盆地和山脉相间分布,三山夹盆地;4、河流:内流河为主,径流量少,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夏季汛期,冬季断流;5、植被:稀少,以温带草原和温带荒漠;五、天山北坡迎风坡:盛行西风带来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气遇天山北坡抬升形成地形雨;六、风沙活动(沙尘暴)原因:气候干旱,地表水缺乏,河流欠发育,植被稀少,地表缺乏植被保护,土壤以疏松沙质沉积物为主,大风日数多且集中;风力大(冬季西北风)成因:离冬季风源头近;地形坦荡植被稀少,对风阻力小,风力大;七、荒漠化因素:1、自然因素:气候干旱,风沙活动频繁;2、人为因素(决定因素):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人类活动不当,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建设不注意环保;八、荒漠化防治的措施有哪些:合理利用水源:推广节水农业、减少水井数量(合理利用地下水)、合理分配上中下游水资源(防止过度引河流水灌溉);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建防护体系:生物措施-防护林;工程措施-沙坡头草方格沙障;调节农、林、牧用地关系:退耕还林、还草、还湖、还湿;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推广省柴灶;控制人口增长;第二章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一、森林的作用-大自然总调度室:环境效益--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防风固沙;生态效益--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繁衍物种;二、热带雨林1、分布:南美洲的亚马逊;非洲的刚果盆地;亚洲的东南亚;2、雨林全球环境效应调节全球气候;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维持全球碳氧平衡;维护全球生态平衡;“地球之肺”“蓄水海绵”“基因宝库”“医学宝库”3、雨林生态脆弱性—土壤贫瘠(砖红壤):生物循环旺盛,有机质和养分被植被吸收;高温多雨的淋洗作用;三、亚马孙开发原因:根本原因--人口增长和贫困导致发展的需求;直接原因--人类的开发;过度的迁移农业;商业性伐木;采矿、修路、城镇建设;开辟大型牧场;四、巴西迁都原因(里约热内卢迁往巴西利亚):巴西利亚位于巴西高原,气候更加凉爽;巴西利亚位于国土中央,便于管理,利于带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河流流经,水源充足;五、热带雨林的保护措施:1、鼓励保护性的开发;2、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3、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4、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5、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6、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减少移民和农耕进入雨林区的机会。

2023年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2023年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2023年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地理,作为一门学科,涉及广泛且内容丰富。

以下是2023年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三的主要知识点总结:一、地球与地球的运动(总课时:4课时)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扁球形状、地球的尺度与单位、地球的大小。

2.地球自转和公转:地球的自转、自转带来的现象、地球的公转、公转带来的季节变化。

3.地球的倾斜和地区性气候:地球的倾斜、倾斜带来的景象、地区性气候的形成原因。

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与地壳运动(总课时:6课时)1.地球的结构: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的密度分层、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

2.地壳的运动: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地壳变动的影响、地壳运动的原因和机制。

三、水资源与利用(总课时:8课时)1.地球上的水资源:地球水资源的分布、水资源的特点。

2.水的循环和利用:地球上水的循环过程、人类对水资源的利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四、岩石与地貌(总课时:11课时)1.岩石的组成和分类:岩石的组成、岩石的分类。

2.地貌的形成和发展:地貌的形成条件、地貌的发展过程、地貌类型及其区域分布。

五、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总课时:7课时)1.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和影响。

2.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破坏和改变、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六、人口与城市(总课时:13课时)1.世界人口问题:全球人口分布、人口增长与控制、人口迁移与城市化。

2.我国人口问题:中国人口发展的特点、人口政策与控制、城市化进程与特点。

七、区域可持续发展(总课时:5课时)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我国可持续发展问题和对策: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以上是2023年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三的主要知识点总结,涵盖了地球与地球的运动、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与地壳运动、水资源与利用、岩石与地貌、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人口与城市、区域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三知识点考点文综2023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三知识点考点文综2023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三知识点考点文综2023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三知识点11、大气的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体杂质等主要成分的作用低层大气组成:稳定比例的干洁空气(氧氮为主)、含量不稳定的水汽、固体杂质氮--生物体基本成分氧--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保温作用臭氧--地球生命保护伞,吸收紫外线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杂质:凝结核2、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大气分层气温随高度变化气流状况其它特征与人类关系对流层越高越低对流占3/4大气质量;水汽和尘埃;各纬度层高不一致天气现象平流层越高越高平流高空飞行;存在臭氧层高层大气存在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太阳活动干扰短波通讯3、大气的受热过程(1)根本能量源:太阳辐射(各类辐射的波长范围及太阳辐射的性质--短波辐射)(2)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热力作用)--太阳晒热大地,大地烤热大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三种形式及各自现象(用实例说明)影响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阳高度角(各纬度削弱不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了解地面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保温作用的过程: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图示及实例说明--如霜冻出现时间;日温差大小的比较)保温作用的意义:减少气温的日较差;保证地球适宜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4、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各纬度之间;海陆之间)3高一地理的知识点具体的总结(2)大气运动形式: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图示及说明);举例:城郊风;海陆风;季风主要原因热力环流分解:冷热不均引起大气垂直运动水平气压差水平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大气水平运动(风):形成风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压差(或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风的三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表磨擦力风向的决定:1力风(理论风)--垂直于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2力风(高空风)--平行于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3力风(实际地表风)--斜穿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注意北半球实际地表气压场中的某点风向的画法5、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1)无自转,地表均匀--单圈环流(热力环流)(2)自转,地表均匀--三圈环流(3)三圈环流的组成:0-30低纬环流;30-60中纬环流;60-90高纬环流地表形成7压6风:纬向分布的理想模式(带状)各气压带的干湿状况(低压湿;高压干)各风带的风向及干湿状况(信风一般较干;西风较湿)极锋:60度附近,由盛行西风和极地东风相遇形成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性南北移动而移动(4)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实际地表状况(块状)最重要的影响:海陆热力差表现(大气活动中心):北半球7月(夏季):亚欧大陆-亚洲低压;太平洋上高压北半球1月(冬季):亚欧大陆-亚洲高压;太平洋上低压(5)季风环流(重视图示)概念理解:是全球性大气环流的组成部分;东亚季风最典型季风的成因:主因--海陆热力差(可解释东亚的冬夏季风;南亚的冬季风)南亚夏季风的成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过赤道右偏成西南风(或概括说: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季风的影响:季风的共性特点:雨热同期;降水量季节变化大,易有旱涝灾东亚的两种季风气候及各自分布区(以秦淮一线为界);各自气候特点--温带季风气候:秦淮以北季风区;冬干冷;夏湿热--亚热带季风气候:秦淮以南季风区;冬温和少雨;夏湿热--东亚两种季风气候的冬夏季风风向相同,成因相同--注意季风区城市工业布局中大气污染企业的分布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旱季(东北季风控制)和雨季(西南季风控制)交替季风区是世界上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地区--东亚、南亚和东南亚的季风气候区和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区6、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的关系——是对大气环流作用的总结(1)全球性的大气环流:促进了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与水汽的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2)几类重要气候的成因: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40之间大陆西岸;冬受西风控制,暖湿;夏受副高控制,干热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20度之间;全年高温,雨季受赤道低压控制,干季受信风控制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40-60之间大陆西岸;全年受西风控制,气候暖湿热带雨林气候:赤道附近;全年湿热,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三种季风气候:(见以上分析)7、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锋面系统锋面类别图示符号表示过境前天气过境时天气降水位置举例冷锋暖气团控制:晴;气压低阴天、下雨、刮风、降温锋后冬寒潮;夏中国北方暴雨暖锋冷气团控制:晴;气压高连续性降水锋前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气压:高低压气流:气旋和反气旋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三知识点2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圆说、地心说、日心说、大爆炸宇宙学说。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 地球的赤道半径、极半径和平均半径-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地轴的倾斜与四季的形成- 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更替、季节变化、太阳高度角变化2. 地图的基本知识- 地图的定义与分类- 比例尺的概念与计算- 地图上的方向表示- 地图的投影方法及其变形问题3. 地图的阅读与解读- 地图符号的识别- 等高线与地形图的阅读- 地图上量算距离与面积的方法- 地图的综合解读与应用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气压、风和天气系统- 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 水文循环与海洋- 水文循环的过程与意义- 河流的特征与分类- 海洋的构造与运动- 海洋资源及其开发利用3. 地貌与地质作用- 地壳的结构与板块构造- 内外地质作用及其表现形式- 地貌类型与地貌演化- 地质灾害的成因与防治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的规律与影响因素- 人口问题及其对策- 城市化进程与城市体系- 城市问题与城市规划2. 经济地理- 农业的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工业布局- 交通运输的区位因素与交通网络 -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3. 环境与发展- 环境问题的类型与成因-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 环境保护的措施与政策- 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 遥感的基本原理- 遥感图像的解译与应用- 遥感在资源调查与环境监测中的应用2. 地理信息系统(GIS)- GIS的基本概念与功能- 地理信息的采集、存储与处理- 地理信息的查询、分析与可视化3. 全球定位系统(GPS)- GPS的基本原理与组成- GPS在定位与导航中的应用- GPS与其他地理信息技术的集成以上是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的知识点总结,涵盖了地球与地图、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地理信息技术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这些知识点是地理学科的基础,对于理解地理现象、分析地理问题以及解决实际地理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三》是针对高一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地理课程。

该教材主要涵盖中国的地形、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经济地理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将对该教材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地貌特点中国位于东亚的大陆东部,东临太平洋,辽阔的海岸线大大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中国地貌复杂多样,以山地为主,主要有青藏高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西南丘陵山地等。

二、中国的气候和水文地理中国地域广阔,气候变化显著。

主要有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西北干旱气候、西南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等。

中国水资源丰富,有长江、黄河、珠江等大型河流,以及洞庭湖、大连湾、南海等大型湖泊和海湾。

三、自然环境与自然灾害中国的自然环境众多,包括高山、河流、湖泊、胡杨林、珊瑚礁等。

中国是地震多发国家,地质灾害十分严重,有房屋倒塌、土地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此外,中国还受到台风、旱涝灾害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四、中国的资源与环境问题中国是资源大国,但也面临着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

其中,能源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金属矿产包括铁、铜、锌等;非金属矿产包括磷矿、盐类等。

中国还存在土地沙化、水资源短缺、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

五、中国的人口与城市化中国是人口大国,人口众多、分布不均是中国人口问题的主要特点。

中国的人口密度较高,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且人口密度大。

城市化是中国当前重要的社会问题之一,城市化进程包括城市人口比例的提高、农民工问题等。

六、中国的区域发展差异中国的区域发展差异明显,主要表现为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快速、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这种差异主要由资源分布、基础设施建设、经济政策等因素造成。

七、中国的交通运输与通信中国的交通运输发展快速,主要包括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运。

中国的通信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主要包括电信、广播电视、手机通信等。

八、中国与世界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之一。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与复习要点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与复习要点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与复习要点在地理的学习当中一定要对知识点熟悉,认真审题,联系相关知识点进行思考答题,小编在这整理了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到您。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区域1、概念:地球表面的空间单元,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2、特征:层次性、整体性、差异性、可变性、开放性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1、两地自然环境的异同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相同点都是平原;都位于季风区,雨热同期不同点地理位置位于30°N附近,东部沿海中部;位于43°N——48°N,地处东北地区的中部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较好温带季风气候,大陆性稍强土地条件水稻土、水田、人均耕地少黑土、旱地、人均耕地多矿产资源贫乏石油资源丰富2、地理环境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农业耕作方式水田耕作业为主旱地耕作业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水稻为主春小麦、玉米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油菜、棉花甜菜、大豆作物熟制一年两熟或三熟一年一熟备注水产业较发达西部适宜发展畜牧业工业综合性工业基地重化工业基地商业商业贸易发达沿边商业贸易较为发达人口和城市人口稠密,城市众多相对地广人稀,城市较少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1、开发早期——水土条件限制区域农业发展。

2、农业社会——科技的发展使原来的制约性因素被克服,甚至成为有利条件,长江中下游平原成为主要粮食产地和桑蚕、棉花产地。

3、工业社会——长江中下游平原人均耕地少,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低,粮仓地位和棉花生产地位下降。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一、地理信息技术1、概念: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

2、类型: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3、应用领域:(1)区域地理环境研究: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2)大众化应用:导航等二、遥感(RS)1、概念:人们在航空器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怼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2、组成:遥感平台、传感器、信息传输、处理设备3、应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三、全球定位系统(GPS)1、概念: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地理必修三是高中地理必修的一门课程,该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

该课程着重介绍了地球的四大圈层、各种天气气候现象、土地利用与地貌形态、人口与城市等地理知识,全面展示了地球之美和人类的社会生活。

以下是我对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知识点的总结。

一、自然地理(一)地球的四大圈层地球由内向外分别为地球核、地球幔、地球外核和地壳四大圈层。

地球核是地球的中心部分,由钢铁和镍铁两种元素构成,是地球的能源来源;地球幔与核之间,由硅酸盐岩石构成,是地球最厚的圈层;地球外核也是由铁和镍构成,其较低的密度将其与地球内核分隔开来;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岩石壳,主要由硅酸盐岩石构成,包括陆地和海洋地壳。

(二)天气气候现象天气和气候是地球大气层中的两个重要现象。

气象学家通过长期的气象数据观测,建立了各种天气现象的分类和规律,如气压、温度、湿度、风、降水量等。

同时,气候也是地球的一项重要自然现象,是一年四季的温度、降水、风和天气的长期平均值。

气候特征是地域性的,它不仅影响着生态环境,也决定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方式。

(三)土地利用与地貌形态土地利用和地貌形态都是地球表面的自然现象,它们决定了地球的经济活动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土地利用是指人类对地球地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包括农业、林业、牧业、城市建设等;地貌形态是指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特征,包括山脉、河流、湖泊、海洋等。

地貌形态不仅决定了气候和热量分配的方式,也决定了地球资源的分布情况,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人文地理(一)人口与城市人类是地球上唯一有思想和自我意识的生物,人口与城市是人文地理的两个重要内容。

人口是指人类在某个地理范围内的数量,人口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的人口数;城市是指人口聚集、市民生活和经济活动的场所,其面积较小,人口数量相对较多。

城市化是人类历史的重要进程,它带来了物质文明和文化发展,但也存在着能源消耗、生态破坏等问题。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地理必修三是高中地理的一门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部分。

下面是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三的知识点总结:一、自然地理部分1.地球和地球的运动地球的形状、尺度和构造、地球的运动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如地球自转、公转、倾斜等)。

2.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动力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地核等)以及地球内部的动力(如地球内部的热力活动、地球表面的构造活动等)。

3.地理称谓和地理经纬度地理称谓(如洲、岛屿、海峡、海湾等)和地理经纬度的概念及其在地理位置确定、天文定位等方面的应用。

4.地球上的水资源地球上的水资源(包括淡水和盐水资源)及其分布规律、利用和保护措施。

5.地理气候地理气候的概念、要素(如温度、降水量、气压等)和分类、全球气候带及其分布规律,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等。

6.地理水文地理水文的概念、要素(如降水、蒸发、径流等)和分类,地貌与水文的关系及其影响等。

7.地理生态地理生态的概念、要素(如生物、环境等)和分类,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及其影响等。

8.地理灾害地理灾害的概念、分类(如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等)、成因及其防灾减灾措施等。

二、人文地理部分1.人文地理概论人文地理的概念和研究内容,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的关系等。

2.人口与城市人口的概念、人口分布和人口密度的影响因素、人口变动和人口规模的控制等;城市的概念、发展和分类(如大城市和中小城市等)等。

3.农业与农村农业的概念和分类、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等;农村的概念、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等。

4.工业与工业区工业的概念和分类、工业的发展和影响因素、工业区的分类和特点等。

5.交通、通信与商业交通的概念和分类、交通发展对地理的影响、交通方式的变化等;通信的概念和分类、通信发展对地理的影响等;商业的概念和分类、商业发展和商业布局的影响因素等。

6.旅游与环境保护旅游的概念和分类、旅游发展的影响、旅游资源的保护等;环境保护的概念和措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意义等。

高中人教版地理必修三总复习

高中人教版地理必修三总复习

中学地理教学资料荒漠化的防治一、荒漠化: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

本质:土地退化:土地缺少水分养分;植被稀少;裸露;风沙侵蚀、水流侵蚀;水土流失;水分养分进一步流失。

原因:气候变异;人类活动。

表现:土地沙漠化:风力作用:我国西北(风沙活动)石质荒漠化:水土流失:我国西南(云贵、喀斯特)次生盐渍化:过度灌溉:我国华北、东北(农业区)红漠化:水土流失:我国南方(江南丘陵)二、荒漠化成因(背景):自然:地理位置:亚欧腹地,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北纬40度,西:三山两盆。

东:高原和高大山脉。

地形:内蒙古高原、三山两盆、青藏高原阻挡水汽。

气候:温,:陆:干旱;非季风区:气温降水变率大。

气候异常是荒漠化主要自然因素。

土壤:土质疏松,土壤发育差,为沙质土壤,风沙活动。

水文:河流少多内流河,欠发育(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是绿洲农牧业主要)植被:植被少:草地、荒漠分布:贺兰山:东:内蒙古高原东部:温带草原(2200mm)西:荒漠草原(小于200mm)塔里木:(大于50mm)荒漠(山地降水、积雪融水——绿洲农业:沙漠边缘)人为:人类活动:决定性因素;人口激增和贫困而致的发展需求。

土地利用不合理:过度开垦:沙区边缘从事农业,缺少防护林保护,向牧区侵入。

过度樵采:能源:天然植被;经济利益:药材过度放牧:游牧经济:超载放牧水资源:掘井:斑点状——片状荒漠灌溉不合理——次生盐渍化上中下游调配不合理——下游绿洲消失(迁居上游后截流)三、荒漠化对策:用水:合理开采地下水,减少水井;发展节水农业:喷灌、滴灌技术合理调配上、中、下游水资源用地:退耕还林、还草合理放牧(划区轮牧、轮作)防护:生物措施:植树种草;构建防护林带(必需水源)(绿化边缘)工程措施:设置沙障工程能源:营造薪炭林(需要水源)、太阳能、风能;兴建沼气池。

人口:控制、提高森林开发和保护森林:分布:亚寒带针叶林热带雨林:保护较好:自然、交通、人口、开发时间。

作用:自然资源:木林、林产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 上的植物体内。 亚马孙开发计划: ① 20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生活方式落后,未开发,没有产生太 大的影响 ② 人口急剧增长,雨林遭到空前的破坏 ③ 1970年,巴西政府又正式公布了著名的亚马孙流域大规模开 发计划: 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 移民亚马孙平原 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 雨林的保护:当前,应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区域的发展”学习的一般思路
第一步:区域面临的问题 第二步:区域问题产生的原因 第三步:区域问题产生的危害 第四步:区域问题综合整治的措施
“区域问题产生的原因”归 纳
荒漠化的因素
自然因素: ①干旱的气候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 本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②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 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 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活 动常常起决定性作用。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东北地区地理条件
① 气候条件:气候是区域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 然条件。 ② 地形、土壤条件: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 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 有利于农业生产。 ③ 社会、经济条件: 工业: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农牧兴工、工促农牧; 交通: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发展外向型农业; 开发时间较晚,人口密度较低,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大 农业的发展。
(冰期,含沙量 , 汛期 ,流量 )
无冰期,含沙量较小,汛 期长,流量大 矿产资源贫乏
有冰期,含沙量小,汛期 较短,流量较小 矿产资源丰富
矿产资源条件 差异
例: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对农业的影响
长江三角洲
耕地类型 成熟制度 主要粮食作物
松嫩平原
主要油料作物 其他农业部门
2、对第二产业的影响

例: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具体原因:
根本原因: a.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人口数量)
b.人类的活动不当(人口素质)
例:非洲萨赫勒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具体原因:传统游牧经济向商品性的定居牧业经济转化; 农作侵入牧区。
根本原因:
例:前苏联垦荒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具体原因:“剃光头”式开荒及不恰当的耕作方法 根本原因:不合理的开垦方式(人口素质)
第三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两类能源
可再生能源: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 非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
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
① 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储量丰富、分布范围 广、煤种齐全、煤质优良、开采条件好 ② 市场广阔 ③ 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能源基地建设
例:我国东北地区20世纪以来环境问题产生的人为原因:
具体原因:乱砍乱伐、过度放牧等 根本原因:人口激增、高强度开发。
小结:
根本原因:人口数量、人口素质 具体原因:结合当地的人类活动方式
自主分析: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2 .“区域问题综合整治的措施”学习的一般思路: ——“措施”针对“问题”
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第五章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区域间 关系
5.1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5.2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2 、作用:培养学生全面梳理问题、归纳问题能力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 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区域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
第一章 第一节·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在整册书中的地位
1、 地位:统领全册书
人教版必修3
自然
目录
人文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2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2.1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2.2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第三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3.1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3.2 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例: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问题的整治措施
合理利用水资源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建防护林 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能源问题 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例:西北荒漠化防治措施之一——合理利用水资源
西 干旱内陆区 海陆 位置 牧区草原 东 农作区
河流上中下 游合理分配 河流水资源 少
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地形:多山,地形起伏大,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 陆路交通不便,河流航运作用十分突出。 气候:亚热带地区,冬末春初降水多。 水系:支流众多,水量丰富,大部分可通航,并通过 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可通往全国大部分地区;地形起 伏大,河流落差大,受气候影响,水量很不稳定。 矿产资源:非常丰富。铜矿
限制农业 发展 工业社会
促进发展 全国粮、棉、 促进发展 人口南迁 桑蚕基地
农业地位下降; 限制农业 限制农业 全国工商业基 发展 发展 地
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腹地,
产业基础,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都处于劣势。
经济腹地 长江三角 洲 珠江三角 洲 大 受南岭阻 隔,腹地 范围小
产业基础 雄厚 薄弱
例:
长江三角洲
地理位置差异 (绝对、相对) 气候条件差异 (类型、特征) 植被条件差异 (类型、覆盖率) 土地条件差异 (土壤、地形、人均耕地)
松嫩平原
水文差异
(冰期,含沙量 , 汛期 ,流量 )
矿产资源条件差异
总结
长江三角洲
地理位置差异 (绝对、相对)
30°N,120°E 东南沿海中部
松嫩平原
工业 轻工业 重工业 建筑业 正南正北方位观 长江三角洲
全国最大的综 合性工业基地
松嫩平原
著名的 重化工业基地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墙体厚薄 屋顶坡度
房檐宽度
房屋进深
房屋高度 建筑成本 楼间距
3、对第三产业的影响
部门 交通 商业 文化
长江三角洲
陆运便利,沿海航线 的中枢
松嫩平原
陆运为主
更发达
较发达
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现存的原始森林集中分布在亚寒带针叶林和热 带雨林地区。 原因:它们或因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严酷,或 因难以通行、开发较晚,才免遭大规模破坏。 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 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森林。
热带雨林的分布
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但在大陆向风地带 可以伸展道南北纬15 °— 25 ° 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是 热带雨林的三大集中分布区。 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① 地球之肺:深刻的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② 地球的储水库: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③ 世界生物基因宝库:在生物进化史中,雨林成为地 球上繁衍物种最多、保存时间最长的场所。
例:亚马孙雨林被毁的人为原因
具体原因:如图2.25
根本原因:人口增长和贫困导致的发展需求
例:美国田纳西河19世纪后期环境问题产生的人为原因
具体原因:
长期高强度种植棉花 扩大耕地和获取炼铜用的木炭
炼铜企业大量排放SO2,形成酸雨
根本原因:
流域内人口激增,开始对其进行掠夺式开发,带来一系 列生态环境与社会问题。
扩大煤炭开采量 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建设坑口电站;发展炼 焦业
能源的综合利用 ——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
三条产业链 煤—电—铝 煤—焦—化 煤—铁—钢
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 山西省产业结构由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 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 元结构,原料工业逐步超过采掘工业而占到主体 地位,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①提高煤的利用技术; ②调整产业结构; ③“三废”的治理
农业布局特点
耕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三大平原地区 林业和特产区: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 白山区, 长白山区的鹿茸、人参,延边苹果梨。辽东低山丘 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辽南苹 果 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 部分林区草地,是重要的羊、牛、马牧畜生产基地。 呼伦贝尔市三河地区:三河牛、三河马;松嫩平原 西部:东北红牛
现有林地 宜林则林 宜牧则牧 绿洲边缘的 灌草林带
作为防护林 发展林业、牧业 退耕还林 退耕还牧
已荒漠化的地方
珠江三角洲 面临的问题
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珠江三角洲相 应的对策 产业结构调整 构建大珠三角城市群
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加强规划与管理
森林分布
作用——“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科技实力 强 较弱
人才队伍 大 较小
遥感(RS)
RS,主要是获取,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物体辐射和反射电磁波→收集→传输→信息处理信息 分析→专业图件统计数字 目标物 →传感器(最重要)→ 遥感地面系统 → 成果 特点和优点:可以首先从面上的区域分析研究入手, 然后有重点地选择若干点、线进行野外验证和检查。 不仅可以提高研究工作的精度和质量,而且节省人力、 财力,提高效率。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原因——地 理环境差异
气候条件差异 土地条件差异 矿产资源 条件差异 地理位置的差异
农业
工业
交通 建筑 商业 文化
气候条件的差异
综合因素 综合因素
例: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不同发展阶段
自然条件
河流 土壤 限制发展 不再限制 社会经济 条件 在全国地位 劳动力 低下 较快发展
农 早期 限制发展 业 中期 促进发展 社 会 后期 促进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