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邮电大学考研真题试题-管理学基础2004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试题题目
科目:管理学基础
一、问答题
1.名词解释(每个小题3分,共l8分):
(1)SCM: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简单而言是一种策略,是企业交易伙伴共同承诺一起紧密合作,并有效率及效益地管理供应链中的资讯流、物流和资金流,以期在付出最少整体供应成本的情况下,为消费者和顾客带来更大的价值。
SCM 有五项基本要素①规划(Plan):这是供应链管理中的策略部分。
企业需要严拟一套策略来管理所有的资源、以期产品或服务能迎合顾客的需求。
而规划的重点主要是发展出一套能监控供应链,使其更有效率、成本更少,并能给予顾客更高品质与价值的产品与服务的尺标。
②采购(Purchase):选择能够让企业生产所需的产品或服务的供应商。
企业与供应商共同发展出一套定价、运送及付款过程的机制、并建立能监控及改善彼此关系的尺标。
此外,还必须能够整体性地管理上游供应商运送来的产品与服务的库存,包括收受货物、清点货物、搬运货物至适当地制造场所,然后批准供应商的款项。
③制造(Make):这是在制造阶段。
详列生产、测试、包装及运送准备所需之活动的时程表。
这是整个供应链中最能够用量化尺标来衡量成果的部分,企业应该针对品质水平、生产产出以及员工生产力加以评量。
④运送(Deliver):这既是所谓的“物流(Logistics)”。
协调来自顾客的订单收送、开发仓储网络、挑选货运公司递送产品至顾客手中,及建立发货单系统以收受款项。
⑤退货(Return):企业除了考虑如何有效率地将产品或服务递送至顾客手中之外,也应该建立一套能完整地从顾客手中回收瑕疵品、以及从下游厂商手中回收过剩产品的机制。
(2)ASP:应用服务托管(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ASP),又称为应用服务提供,是
由应用服务提供商利用集中管理的设施为客户提供应用部署、托管、管理及访问租赁的解决方案。
ASP是随着外包趋势、软件应用服务和通信传输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
国际数据集团IDC 认为ASP模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应用为中心
ASP提供对应用的访问和全面管理,不同于业务流程外包,也不同于通常的
定位于网络和服务器的托管服务。
(2)“销售”应用访问
ASP在企业不需要对应用软件许可、服务器、人员及其他资源进行投资的前
提下,为其提供一种标准应用环境的新方式。
提供商自己拥有上述许可及投资,
按期向用户收取服务费用。
(3)集中管理
ASP服务一般在一个中心位置集中管理,企业通过Intemet远程访问ASP
提供的应用。
(4)一对多服务
提供商可以一对多的方式向企业提供服务,如标准化的封装软件,这对行业
用户来讲已经达到实用方便的标准。
(5)按合同交付
在ASP客户的眼中,提供商是一家根据客户协议内容提供相关服务,保证
应用服务系统服务可以得到确实履行的机构。
无论发生什么问题,企业只与它
发生关系,而不论及其他合作方。
(3)ERP:企业资源计划(ERP),是一种先进的企业管理方法,它将企业各个方面的资
源充分调配和平衡,为企业提供多重解决方案,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
据统计,世界500强企业中,有80%的企业都在用ERP软件作为其决策的工具,并用来管理日常工作流程。
ERP系统定义了与事务处理相关的会计核算科目与核算方式,以便在事务处理发生的同时能自动生成会计核算分录,保证了资金流与物流的同步记录和数据的一致性,从而实现了根据财务资金现状,追溯资金的来龙去脉,并进一步追溯所发生的相关业务活动的功能,改变了资金信息滞后于物料信息的状况,便于实现事中控制和及时作出决策的目的。
ERP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不是有钱买来软件就可以的。
ERP更多的是
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它所体现的主要管理思想有:
(1)ERP体现了对整个供应链资源进行管理的思想
现代企业竞争不是单一企业与单一企业间的竞争,而是一个企业供应链与
另一个企业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ERP系统实现了对整个企业供应链的管理,适
应了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竞争的需要。
(2)ERP体现了精益生产和敏捷制造的思想
ERP系统支持对混合型生产方式的管理,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的思想;②敏捷制造的思想。
(3)ERP体现了事先计划与事中控制的思想
ERP系统中的计划体系主要包括: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计划、采购计划、销售执行计划、利润计划、财务预算和人力资源计划等,而且这些计划功能与价值控制功能已完全集成到整个供应链系统中。
(4)BPR: 商业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一种把目标订在重新改造组织工作流程,以提高生产力,并期望降低组织营运成本的方法论;这种方法论常常与管理动机论(Management Initiatives)相提并论或作为附属架构,有时亦合称为BPR。
BPR的基本内涵是以流程运作为中心,摆脱传统组织分工的束缚,提倡面向客户、组织变通、员工授权及正确地运用信息技术,达到快速适应市场变化的目的,包括不同程度的业务提升、业务优化、业务改造。
商业流程再造就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性的再设计,从而获得可以用诸如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的业绩来衡量的戏剧性的成就。
BPR适用于三类企业:第一类是问题丛生,已经面临危机的企业;第二类是业绩不错,但潜伏着危机的企业;第三类是正处于发展高峰,再造是为了构建新的竞争优势,大幅度超越竞争对手,抢占下一轮竞争的制高点。
(5)EIP:企业信息门户(Enterprise Information Portal,EIP),作为一种新的应用工具,正在为许多实施CRM战略的企业所采用。
EIP本质上是一个超级主页,可以在其上附加许多服务内容,但它较常用的搜索引擎要小的多。
通过EIP站点,可以为客户、合作伙伴和员工建立与整个企业交互的门户,担负起Web营销的主要功能。
EIP能使企业释放存储其在内部和外部的各种信息,利于客户从Web渠道访问其所需的个性化信息,客户由此做出合理的决策,企业在测量到客户的决策意向后会与其进行交互联系,最终完成交易或合作。
EIP由于通过及时地向用户提供准确的信息,从而优化了企业业务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Web集成管理工作中对于建立企业的EIP或营销网站时,首先要对其进行
规划,应根据客户的需求和企业的目的来规划网站,使其具有个性和特定的功
能,要考虑“3C”,即内容(Content)、商业(Commerce)和社区(Community)的结合,
用个性的内容,服务于特定的客户或合作伙伴,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建立企业EIP的要点有:
(1)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建立营销网站
网络营销的关键在于理解“客户需求导向”这一核心问题,其最大的优势在
于可以使企业掌握最终客户的需求信息,能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所以网络
营销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
在建设企业营销网站时,要考虑如何使自己的网
站能吸引客户及如何满足客户的需求的问题,要遵循客户需求的导向。
(2)准确的客户和市场定位
企业要建立成功的营销网站,必须重点考虑自己的客户和市场定位。
所有
想在Intemet上获得成功的公司,都必须找到适合自己的细分市场。
(3)从客户的角度设计网站的结构
客户是营销网站最重要的使用者,要把方便留给访问者,为他们建立一条方
便的通道,这样才能使客户有可能在线购买产品或使用有偿服务。
要真正做到
网络营销,要想方设法建立客户在线购物的信心,使他们认为在线购物在某种程
度上是一次方便、愉快的经历。
(4)网站的效率、质量与专业性、丰富性
网站产生的效率将是企业减少成本、增加收益的关键之一。
同时,企业一定
要像关注自己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那样去关注营销网站的专业性、丰富性,提高
自己的网站的质量。
因为客户如果对一个精良、巧妙、专业和方便的网站感兴趣
的话,网站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无疑会先给他留下良好的印象,那么客户进一步
购买产品或服务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
(5)不断利用CRM系统改进网站
一方面,利用CRM系统中的数据分析管理系统,可以清楚地了解企业营销
网站的点击率、访问量,以及从接触转化为实质交互的可能,从而发现网站结构
或设计中的问题,进行改进。
另一方面,可以借助综合的业务操作流程和客户合
作流程去推广自己的网站,使其具有更高的知名度和信誉,或者创造综合的品牌
效应。
只有通过不断改进重新设计,企业的营销网站才有可能真正实现web营
销的功能。
(6)ARPU:所谓ARPU就是每用户平均收入(ARPU-Average Revenue Per User)。
用总的收入除以总的人数,这样可以计算行业、部分人群、也可计算个人的收入情况。
ARPU注重的是一个时间段内运营商从每个用户所得到的利润。
高端的用户越多,ARPU越高。
在某时间段,从运营商的运营情况来看,A R P U值高说明利润高,这段时间效益好。
A R P U 是给股东的,投资商不仅要看企业现在的赢利能力,更关注企业的发展能力。
A R P U值高,则企业的目前利润值较高,发展前景好,有投资可行性。
2.举例说明以下概念的区别(每个小题3分,共18分):
(1)MIS、OA:MIS——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新型学科,是由人和计算机设备或其他信息处理手段组成并用于管理信息的系统。
任何地方只要有管理就必然有信息,如果形成系统就形成MIS。
计算机设备使MIS更有效,尤其是现代社会,MIS已和计算机设备不可分离,因此一般来说MIS就是计算机MIS。
MIS 包括计算机、网络通讯设备等硬件成份,包括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包等软件成份。
并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还会出现更多的内容。
OA(Office Auto)是办公自动化, 一种辅助管理系统。
是利用网络通讯基础及先进的网络应用平台,建设一个安全、可靠、开放、高效的办公自动化、信息管理电子化系统,为管理部门提供现代化的日常办公条件及丰富的综合信息服务,实现档案管理自动化和办公事务处理自动化,以提高办公效率和管理水平,实现企业各部门日常业务工作的规范化、电子化、标准化,增强档案部门文书档案、人事档案、科技档案、财务档案等档案的可管理性,实
现信息的在线查询、借阅。
最终实现"无纸"办公。
OA 的核心内容是提高办公效率、提高团队的整体作战能力,及有效的提供应用信息与素材,从而提高管理水平,是"向管理要效益"这句名言的典型具体表现。
(2)有形的手、无形的手:有形的手又称“看得见的手”,对政府的经济作用的比喻。
无形的手又称“看不见的手”。
经济学中的一个隐喻,用于说明在市场经济中社会成员出于个人利己目的的经济行为,通过对买卖双方都有利益的市场交换以及互动过程.而促进社会公共利益的机制。
这种机制不是出自个人本意所建立的.而是在市场上自行建立的一种社会秩序或规则。
例如:一些经济学者在研究市场失灵问题时,提出政府有必要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包括政府制定有关的法律、法规,使私人活动得以顺利地进行;政府对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以促使经济稳定发展;政府对企业进行规制,以克服外部性;政府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政府对收入进行再分配,以解决分配不公问题等,都是无形的手在发挥作用。
与“无形的手”相对应,人们有时把政府的经济作用比喻为“有形之手”(或“看得见的手”)。
但“无形的手”已成为经济学中的一个专门术语,而“有形的手”是一种非规范的、形象的用法。
(3)开环系统、闭环系统:系统不加入反馈环节,就叫开环系统;系统加入反馈环节,就叫闭环系统。
(4)E-Business 、E-Commerce :电子商务(e-business ),是广义的电子商务,指包括电子交易在内的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的全部商业活动,如市场分析、客户联系、物资调配、内部管理、公司间合作等。
这些商务活动可以发生于公司内部、公司之间及公司与客户之间。
e-commerce 的定义是经由数字媒体进行购买与销售,利用Web 提供的通信手段在网上进行的交易。
这里的电子商务定义,只是一个狭义的定义,又称为电子交易(e-commerce )。
而e-Business 则除了购买与销售外,还包括前台与后台应用系统整合。
e-Business 不仅包含e-commerce 交易,也同时定义旧有商业模式(Business model),善用科技扩大客户价值。
e-Business 是整体性的策略,以低成本方式数字化地将消费者及企业结合在一起,而e-commerce 则是e-Business 中相当重要的特色。
(5)完全竞争、有效竞争:完全竞争指一种市场结构。
其主要特征是:(1)在市场上,一个行业的产品有众多的卖方和买方。
(2)该种产品属于同质产品,即同一种类的、没有差别的产品。
这种产品具有完全替代性。
(3)不存在市场势力。
没有一个单独的卖方或买方能够影响该种产品的价格。
价格完全由市场上的供给力量和需求力量决定。
卖方和买方把市场价格看做是既定的,双方都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
(4)市场不存在企业的进出障碍。
(5)具有完全信息。
卖方和买方对商品的价格、质量等拥有全部相关的信息。
(6)不存在外部性。
完全竞争只是一种理论抽象,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并不存在,但对完全竞争的分析具有基础性的理论意义。
(6)需求、有效需求:(6.29邓力文做)
答:需求指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不同的价格下,市场中所有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数量。
消费者的需求可以由需求表、需求曲线和需求函数等形式加以表示。
所有消费者对一种商品的需求构成该商品的市场需求,它是由一系列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所有消费者的需求总量所决定的。
因而一种商品的市场需求不仅仅依赖于每一个消费者的需求函数,还取决于该市场中所有消费者的数量。
假设某商品的市场中有n 个消费者,他们都具有不同的个人需求函数1),(==i p f Qd i i 、2……n ,则该商品的市场需求函数为:
∑==)()(p F p f Qd i
所以一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是每一价格水平上的该商品的所有个人需求量的总和。
从而将市场上所有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水平相加就可得到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
有效需求指商品的总供给价格等于总需求价格时的社会总需求,表现为全部市场上有支付能力的需求。
对有效需求有两种理解:①在凯恩斯主义理论中。
有效需求指有支付能力的对商品和劳务的总需求。
与之相区别的是名义需求(notional demand),这种需求只是一种愿望而没有支付能力。
凯恩斯认为有效需求决定经济的产量水平和就业水平。
资本主义社会的失业是由于有效需求不足引起的。
②在新古典综合学派的非均衡理论中,有效需求指的是商品市场和劳动市场都处于均衡状态时,即厂商提供的商品量等于居民户的需求量,居民户提供的劳动量等于厂商的需求量时,居民户对商品的需求和厂商对劳动的需求总和。
由上可以看出需求和有效需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需求一般大于有效需求,有效需求决定是对社会经济起实质作用的需求。
3.简答题(每个小题5分,共20分):
(1)创新和创新管理分别包括哪些内容?
答:(1)创新指形成一种创造性思想并将其转换为有用产品、服务或作业方法的过程,也即富有创新力的组织能够不断地将创造性思想转变为某种有用的结果。
熊彼特是第一个明确提出创新概念的学者,在其创新概念所涵盖的十分广泛的内容中,已含有创造全新的资源配置方式方法的内在涵义。
①创新的动力来源:1)创新的外在动因:经济体制环境的变动;技术的改变;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市场竞争的压力。
2)创新的内在动因:创新心理;自我价值实现;责任感(社会、企业)。
②创新的类型可以分为:1)目标创新;2)制度创新;3)组织机构和结构的创新;4)环境创新。
(2)创新管理指创造一种新的更有效的资源整合范式,这种范式既可以是新的有效整合资源以达到组织目标和责任的全过程管理,也可以是新的具体资源整合及目标制定等方面的细节管理。
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①提出一种新发展思路并加以有效实施。
②创设一个新的组织机构并使之有效运转。
③提出一个新的管理方式方法。
④设计一种新的管理模式。
⑤进行一项制度的创新。
(2)图示管理者的技能要求并做简单说明。
(6.30邓力文做)
答:每位管理者都在自己的组织中从事某一方面的管理工作,对工作都具有一定责任,都要使自己的工作达到一定的标准和要求。
管理是否有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是否真正具备了作为一个管理者应该具备的管理技能。
这些管理者技能要求主要包括:(1)技术技能。
所谓技术技能,就是指为了完成或理解一个组织的特定工作所必需的技能,也就是业务方面的技能。
如一个学校的校长在教学方面的造诣,一个财务总监对财务知识的掌握等,都属于技术技能。
技术技能对基层管理者来说尤为重要,因为他们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指导下属并回答有关具体工作方面的问题。
因而,对他们而言,成为业务的内行是作为一个有效的管理者的前提条件。
而对于中、上层管理者来说,技术技能的要求就可以相对稍微低一些。
(2)人际技能。
人际技能就是与组织单位中上下左右的人打交道的能力,包括联络、处理和协调组织内外人际关系的能力,激励和诱导组织内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能力,正确地指导和指挥组织成员开展工作的能力。
首先,人际技能要求管理者了解别人的信念、思考方式、感情、个性以及每个人对自己、对工作、对集体的态度,并且承认和接受不同的观点和信念,只有这样才能与别人更好地交换意见。
其次,人际技能要求管理者能够敏锐地察觉别人的需要和动机,并判断组织成员的可能行为及其可能后果,以便设法最大程度地统一组织成员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
再次,要求管理者掌握评价和激励员工的一些技术和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许多研究表明,人际技能是一种重要技能,对各层管理者都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在同等条件下,人际技能可以极为有效地帮助管理者
在工作中取得成功。
(3)概念技能。
概念技能是指对事物的洞察、分析、判断、抽象和概括的能力。
管理者应看到组织的全貌和整体,了解组织与外部环境是怎样互动的,了解组织内部各部分是怎样相互作用的,能预见组织在社区中所起的社会的、政治的和经济的作用,知道自己所属部门在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
概念技能的表现之一就是分析和概括问题的能力。
具备较高的概念技能能够使管理者快速、敏捷地从混乱而复杂的动态情况中辨别出各种因素的内在联系,抓住问题的起因和实质,预测出问题将会产生的影响,判断出需要采取的措施及其可能产生的后果。
概念技能的又一表现是形势判断能力,管理者通过对内、外部形势的分析,预见形势发展的趋势,以便充分利用机会,避开威胁,使组织获得最有利的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概念技能对高层管理者来说尤为重要。
不同管理人员的技能要求
以上几种管理技能的相对重要性随管理者在组织中的层次不同而不同。
一般而言,对于基层管理人员来说,技术技能最为重要,人际技能在同下属的频繁接触中也是非常有益的,但概念技能的要求则相对较弱。
对于中层管理人员而言,技术技能的重要性有所下降,人际技能的要求变化不大,但概念技能显得更为重要。
对于高层管理人员,概念技能和人际技能最为重要,技术技能则相对无足轻重。
尤其在大企业中,高层主管可以充分借助其下属人员的技术技能,因而对其自身的技术技能要求不高。
但在小企业中,即使是高层管理人员,技术技能也仍然是非常重要的。
(3)简述组织文化的三个层次及其功能。
答:一般认为,组织文化有三个层次结构,即潜在层、表层和显现层。
这些层次是以一定规律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从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1)潜层次的精神层
这是指组织文化中的核心和主体,是广大员工共同而潜在的意识形态,包括管理哲学、敬业精神、人本主义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等。
它是组织文化中最深层、最稳定的内容,是组织文化发挥作用的源泉。
同时,它是组织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也是最困难的。
精神层次的组织文化一般要通过员工的行为方式分析才能真正感受与把握,所以,精神层次的组织文化的形成,就标志组织员工的基本价值观的统一,就会自觉地在日常的组织行为中发挥作用。
(2)表层的制度系统
它又称制度层,指体现某个具体组织的文化特色的各种规章制度、道德规范和员工行为准则的总和,也包括组织体内的分工协作关系的组织结构。
它是组织文化核心层(内隐部分)与显现层的中间层,是由虚体文化(意识形态)向实体文化转化的中介,它构成了各个组织在管理上的文化个性特征。
制度层文化在组织文化的形成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显现层的组织文化载体
它又称物质层,是指凝聚着组织文化抽象内容的物质的外在显现,它既包括了组织整个物质的和精神的活动过程、组织行为、组织体产出等外在表现形式,也包括了组织实体性的文化设备、设施等,如带有本组织色彩的工作环境、作业方式、图书馆、俱乐部等等。
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