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破坏性创新 困境与出路
读《创新者的窘境》有感
![读《创新者的窘境》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f57e3fb0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04.png)
读《创新者的窘境》有感(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自我总结、合同协议、条据书信、演讲致辞、规章制度、策划方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e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 such as work summary, self-summary, contract agreement, memorandum letter, speech speech,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rogram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osition, other model essay, etc. want to know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 please pay attention!读《创新者的窘境》有感读《创新者的窘境》有感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
《困境与出路》读书笔记1000字
![《困境与出路》读书笔记10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67395158f524ccbff021841a.png)
读《困境与出路》,企业如何实现破坏性增长!“股票市场残酷地惩罚了那些让增长停滞下来的公司”。
增长的停滞直接导致股票市值大幅缩水,也直接表现为投资者账户回撤,而超预期的增长会带来市场的亢奋和巨大的收益。
因此,增长成为企业家和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为什么强大的公司会发展停滞甚至走向失败?新公司如何颠覆并取代目前该行业内的霸主企业?为了找到答案,克里斯坦森与雷纳研究了企业增长的路径,《困境与出路》这本书提炼了两个人的研究成果。
书中的重点是创新性增长,它被进一步划分为维持性创新和破坏性创新。
维持性创新以挑剔的、高端产品消费者为目标,这些消费者要求要求得到性能更好的产品。
为持续创新更多发生在市场地位强大的公司,它们延续原有成功路径,退出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比如更好的手机、更大的销售网络。
与此相反,破坏性创新是指引入与现有产品相比尚不够好的产品和服务,他们破坏并重新定义了这一轨迹。
破坏性创新有两种:新市场破坏和低端破坏。
“新市场破坏”推出的产品使用更简单或是价格更便宜,面对的是新的消费者,这些消费者没有使用或拥有过原来的旧产品。
智能手机就属于新市场破坏。
当年的诺基亚手机,质量可靠、价格便宜,人见人爱,看上去市场地位无比稳固,可是当智能手机面世并不断发展,诺基亚的大厦轰然倒塌。
诺基亚CEO奥利拉在记者招待会上说过一句话: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但不知为什么,我们输了。
说完,连同他在内的几十名诺基亚高管不禁落泪。
令人悲凉的是,市场竞争不相信眼泪。
“低端破坏”没有创造新市场,代表了低成本的商业模式。
沃尔玛就是典型的低端破坏,其商业口号是天天低价,商业模式的核心就是低毛利率、高周转率,传统的西尔斯百货毛利率是40%,存货一年周转3次,沃尔玛毛利率降为25%,存货周转竟提高到一年5次,总收益美美哒。
面对沃尔玛这样的竞争者,西尔斯百货大势已去。
通过对维持性创新和破坏性创新的分析,作者的观点是:破坏是增长的主要源泉。
创始于1987年的国美电器,与成立于1990年的苏宁电器,曾经是家电零售领域的竞争对手,当年江湖地位十分风光。
“破坏式创新”理论到底错在何处?!
![“破坏式创新”理论到底错在何处?!](https://img.taocdn.com/s3/m/6489ac13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2d.png)
“破坏式创新”理论到底错在何处?!一、概述进入 21 世纪以来,地球转动的速度似乎都比平时快了好多。
互联网内容和形式的升级,移动互联网的出现,让人们以前所未有的全新眼光看待身边的任何一个行业。
技术的革新,全球化的推进,不断蔓延的恐怖主义,我们所处的时代经常与"不安","剧变","混乱"等词联系在一起。
人们喜欢看的是与黑暗题材有关的电影。
人们渴望看到从黑暗之中走出来的英雄。
而"破坏性创新"就恰好迎合了人们的这种心理,在科技圈乃至任何行业的职业经理人课程中频频出现,有破坏式创新方面的顾问,有围绕破坏式创新所展开的公司会议,有行业内围绕“破坏式创新”主题所展开的研讨会。
风险投资家乔什·林克尔(Josh Linker)就宣称:“一个伟大的时代已经到来,更加微妙的消费动向,前所未有的复杂程度,以及让人们感到天旋地转的科技革新,让人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慌。
”为福布斯杂志撰文的拉里·唐斯(Larry Downs)以及保罗·汤恩(Paul Nunes)也相信人们正在进入一个让人心生畏惧的全新时代。
他们警告,这已经不是破坏性创新了,我们将面临的创新将是颠覆性的。
二、那什么是"破坏式创新"?“破坏式创新” 是一种创造了新的市场和新的价值链的创新形式,最终破坏了已有的,稳固的市场和价值链,取代了之前的科技。
该词首先运用于商业和科技方面,以某种市场所预想不到的方式提升了产品和服务质量,一般而言是在新的市场中锁定了之前从未进入视野的目标消费者,其次是在已有市场中通过大幅降价来达到“破坏”的效果。
该理论的创始人名为克雷顿·克里斯汀(Clayton M. Christensen),是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长期致力于研究公司为什么会走向末路。
他发明了“创新者困境”理论(Innovator Dilemma) 。
科技创新中存在的问题与突破的方向
![科技创新中存在的问题与突破的方向](https://img.taocdn.com/s3/m/6226c6bb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41.png)
科技创新中存在的问题与突破的方向概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科技创新在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科技创新也面临一系列困境和挑战,如管理体制问题、知识产权保护等。
本文将探讨科技创新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可能的突破方向。
一、管理体制问题随着中国逐渐成为全球科技强国之一,越来越多企业和机构投入到了科技创新领域。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遇到了管理体制上的挑战。
首先,由于行政主导导致决策缓慢、效率低下;其次是部门间协调不畅、沟通不顺畅。
这种体制上限制了信息流动以及关键资源配置。
解决以上问题需要改革现有管理模式。
首先要建立有效高效沟通协作机制,打破信息壁垒;其次要加强跨部门合作与交流,在持续集成运营思想指导下进行教育培训以提高人员素质能力,并且引入市场机制,激励创新。
二、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是科技创新的核心内容之一,但如何有效地保护知识产权却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挑战。
当前存在许多问题:首先,缺乏明确法律法规和完善的执行机制导致了侵权行为普遍存在。
其次,在科技创新过程中信息传递速度快,难以对知识产权进行及时监督和维护。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加强立法并完善执行机制。
加大对于侵犯他人知识产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同时要推进国际合作,在国际平台上加大执法力度,并建立跨国监测和维护体系。
三、资金匮乏科技创新需要大量资金支持。
尽管我国在近年来已经加大了对于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但仍然面临资金不足等问题。
解决这个困境需要多方面考虑:首先要争取更多政府支持与引导基金投资项目;其次要鼓励企业增加研发经费投入,并提高通过股票、债务等方式融资的比例;同时能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多创业投资、天使投资的机会等。
四、人才流失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人才成为推动科技创新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然而,我国在科技领域中人才流失频繁。
引导揽留高层次人才返乡是解决这个问题最直接有效的途径。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供更好发展机会与条件;同时进行各类交流活动,建立广泛联系网络。
《创新者的窘境》读书笔记
![《创新者的窘境》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a04b16f7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52.png)
《创新者的窘境》读书笔记《创新者的窘境》是一本具有深刻洞察力的商业书籍,作者克莱顿·克里斯坦森通过对多个行业的深入研究,揭示了创新在商业竞争中的复杂作用以及企业面临创新时所遭遇的困境。
书中开篇就指出,那些曾经在行业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成功企业,往往在面对破坏性创新时会遭遇失败。
这并非是因为这些企业缺乏资源、技术或者人才,而是由于它们所遵循的管理原则和价值网络,使其难以适应新的创新模式。
以磁盘驱动器行业为例,大型企业在不断追求更高容量、更高性能的产品以满足主流客户的需求时,却忽视了新兴的小型磁盘驱动器市场。
当小型磁盘驱动器的性能逐渐提升,能够满足更多客户的需求时,原来的大型企业却因为过度专注于既有市场,而失去了在新市场中的机会。
这种现象反映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即企业的价值网络决定了其对创新的接受和响应能力。
在既定的价值网络中,企业会倾向于满足现有客户的明确需求,因为这是它们获取利润和维持市场地位的基础。
然而,破坏性创新往往最初在性能上不如现有产品,但却具有一些新的特性或优势,能够满足一些尚未被充分关注的市场需求。
对于创新者来说,理解技术的发展轨迹和市场的需求变化至关重要。
书中提到,技术的发展往往遵循一条 S 形曲线。
在初期,技术进步相对缓慢,但随着投入的增加和经验的积累,技术会迅速发展,直至达到一个极限。
当现有技术接近极限时,新的技术往往会应运而生,开启新的发展曲线。
而市场需求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
有时候,客户自己也不清楚他们真正需要什么,直到新的产品出现并改变了他们的认知和行为。
这就要求创新者不仅要关注现有客户的显性需求,还要善于挖掘潜在的市场需求,并通过创新的产品或服务来满足这些需求。
此外,书中还探讨了企业的组织架构和文化对创新的影响。
在大型企业中,由于分工明确、流程规范,往往会导致创新的想法难以在组织内部得到有效的传播和实施。
而且,企业内部的资源分配机制也通常倾向于支持那些能够带来短期收益的项目,而对具有不确定性的创新项目投入不足。
创新者的窘境(干货版)
![创新者的窘境(干货版)](https://img.taocdn.com/s3/m/9208e9fe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c6.png)
创新者的窘境(干货版)目录引言:管理良好企业的大败局一、厘清四个关键词二、基于三个发现建立一个失败框架三、为什么优秀管理者难以成功地应对破坏性技术第一部分为什么大企业会失败一、从硬盘行业发展史看大企业为何失败1.明确四个关键词2.硬盘发展史回顾3.需要引起注意的三个要点二、价值网络和创新推动力1.关键词:价值网络2.面对破坏性技术创新成熟企业的管理决策过程3.价值网络体系对创新的意义三、挖掘机行业的破坏性技术变革四、回不去的低端市场1.资源分配过程推动企业向东北角迁移2.客户需求外价值网络的其他制约因素3.谁起关键作用?企业内部资源分配秘密4.低端价值网络竞争真空形成第二部分管理破坏性技术变革五、把开发破坏性技术的职责赋予存在客户需求的机构1.创新和资源分配2.破坏性技术和资源依赖理论六、如何使机构与市场的规模更匹配1.案例1推动新兴市场的增长率2.案例2等到市场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再进入3.案例3让小机构去利用小机遇七、发现新市场1.专家为何难以洞察和预测破坏性创新市场2.成熟企业面临的不可预知性和向下游市场移动的难度八、如何评估机构的能力与缺陷1.机构能力框架2.流程与价值观如何成功应对延续性技术和破坏性技术3.能力是怎么转移的4.创造新能力应对变革九、产品性能、市场需求和生命周期1.性能过度供给和竞争基础的变化2.破坏性技术的其他基本特征3.可能面临性能过度供给企业的战略选择十、应对破坏性技术变革需解答四大问题1.怎样才能判断出某技术是否具有破坏性2.新产品的市场到底在哪里3.应该采取什么样的产品技术和经销策略4.什么样的机构适合进行破坏性创新引言管理良好企业的大败局理解本书的语境,可以先回看中国的名画——《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笔下,汴京一隅,已见北宋繁盛。
可画成后不久,城池陷落,政权易手。
后人再琢磨,原来此画中,冲突已显,危机暗伏,早有凋落之端倪。
在最好时机做出的基于主体面貌的结论,恰恰忽略其随后可能遭遇的失败。
未来20年,破坏性创新会带来什么
![未来20年,破坏性创新会带来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cc7b67771711cc7931b7167e.png)
人工智能是你可以花钱购买的一种服务。通过人工智能去创业的公司,需要将人工智能运用到某一个特定领域去增加智慧。比如无人驾驶汽车,其实就是把人工智能的智慧放到车里。它的出现将影响交通状态、影响快递这样的行业和司机行业的人。而真正的革命是:这些汽车今后将变成你的新办公室,今后你用汽车接收的数据将比你坐在写字楼里接收的数据更多。
汽车未来将变成你的新办公室
苹果的SIRI就是人工智能,你可以跟它对话。但我们看到的大多数人工智能没那么酷,都在后台运行。它可以处理X光片、处理法律证据、飞行问题等等。现在图形处理芯片的进步提升了机器学习能力,有一些机器可以看懂你的照片,告诉你这些照片是关于什么的,还可以跟你进行人际交互对话,目前还处在实验室阶段。
现在还只是分享时代早期
现在,摄像头监控无处不在。互联网总是希望去监控和采集数据,我们很难停止这个趋势。每部手机上都有摄像头,这意味着全球有60亿台摄像机。社会化媒体的兴盛,让我们总是不停地在报告我们的位置。
我和斯皮尔伯格一起做了部电影叫《少数派报告》,男主角想从一直被跟踪的环境里逃出去,但他发现,他每到一个地方,屏幕上的广告都变成针对他的广告。我们现在谈论艳照门、国家安全局的棱镜,我们都知道自己的数据一直被采集不安全。这些数据我们是无法停止被采集的,我们应该想的是,如何把采集数据的模式从由某一个机构来掌控,变成你我之间去互相观察。比如,美国的警察带了一个传感器摄像头对市民进行实时监控,那么反过来,市民也可以带这个东西去监控警察对我们做了什么。
应对破坏性战略创新的策略
![应对破坏性战略创新的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1eb70c8f33d4b14e85246898.png)
应对破坏性战略创新的策略文件编码(TTU-UITID-GGBKT-POIU-WUUI-0089)90年代中期,欧洲航空业巨人如英 ?格兰航空公司和荷兰皇家航空公司受到了来自后起之秀(如轻松喷气机航空公司和莱恩航空公司)的强力挑战。
这些新兴的航空公司没有走大型航空公司提供全方位服务的老路,而是采用低成本、点对点、只提供基本服务的战略,赢得了欧洲旅客的高度认同而大获成功。
不久之后,这些公司抢占了大块市场份额,而老牌欧洲航空公司不得不寻找应对之道。
同时,美林证券也焦头烂额地寻求应对网上经纪公司如嘉信理财、亿创理财的周全之策。
联合利华则饱受来自行业内的一大威胁——低价的分销商自有品牌的发展的困扰,而邦诺公司也在考虑如何灵活应对网上图书销售以及亚马逊网站的挑战。
在一个又一个行业中,这些曾经不可一世的公司曾以其貌似无懈可击的战略地位而屡获成功,而今却受到进行大胆战略创新的无名小卒的频频挑战。
为此,各行业的龙头企业都在思考同一个问题:我们是否应该对这些破坏性战略创新采取回应措施如果回应的话,该采取哪一种策略这些龙头企业都面临一个困境:他们的竞争对手采取全然不同的迂回战略,如果企业采取措施反击,就会影响现有的业务,打乱既定的战略。
然而,企业又不能忽视这一破坏性创新战略,否则客户会慢慢流失。
那么,能有什么样的应对措施了解这一现象战略创新是以全然不同的竞争方式从事现有业务。
亚马逊网站从事图书零售的方式与邦诺公司不同。
同样地,嘉信理财、轻松喷气机航空公司和戴尔公司从事各自业务的方式分别与美林证券、英格兰航空和IBM不相同。
战略创新首先是业务模式的创新,由此导致商业行为方式的变革。
破坏性战略创新是战略创新的一种特殊形式,换言之,这种新的商业行为方式不但与传统方式不同,而且还与传统方式冲突。
比如网上银行、低成本航空公司、保险直销、网上证券经纪、网上新闻发布、食品杂物送货上门服务等。
过去的研究表明,各种破坏性战略创新存在一些共同特点。
什么样的破坏性创新才能让企业长久生存
![什么样的破坏性创新才能让企业长久生存](https://img.taocdn.com/s3/m/697abf1d650e52ea55189838.png)
什么样的破坏性创新才能真的成功(课程论文)1. 引言破坏性创新(Disruptive Innovation)理论主要是针对新组织提出的,新组织可以使用相对简单、便利、低成本的创新创造增长和成功,超越强大的在位者。
通过破坏性创新的方式取得成功的案例非常非常多,这里面有非常多我们熟悉的案例,沃尔玛(Wal-Mart)的折扣零售店、戴尔(Dell)的直销商业模式、苹果的个性产品……。
通过破坏性创新取得一时成功的案例那就更多,比如目前炒得很热的五谷道场“非油炸”方便面,曾经辉煌的TCL的钻石手机等等。
当然还有一些破坏性创新尚未得到广泛的商业推广和应用“胎死腹中”,成为商业世界的反面教材,比如:惠普推出的名为“基蒂霍克”的全世界最小的硬盘驱动器项目,摩托罗拉公司的“铱星”移动通信系统。
破坏性创新问题出在何处?破坏性创新如何能让成功持久一些?本文以苹果iPod 、iPhone的破坏性创新为主线,并比较几个一时成功、没有成功的案例来讨论消费品行业如何取得破坏性创新的成功。
2. 几个案例的综述2.1苹果的破坏性创新盛宴在破坏性创新的范畴里,乔布斯和苹果计算机是绝佳范例,1999年乔布斯重回他一手创办的苹果计算机后,推出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产品,市场频传佳绩,近年以iPod系列抢攻数字音乐领域,以iPhone迅速颠覆移动电话领域,苹果近十年来一直在享用着破坏性创新盛宴。
苹果之所以是苹果,就在于很多时候它不按牌理出牌。
以现代企业重视专业分工为例,苹果却是什么都要自己来。
它自己开发、制造苹果计算机的硬件和操作系统,连应用软件也不假手他人;为了切入数字音乐市场,它设计、制造自己的MP3播放器iPod,跨足消费性电子产品,更进一步进军流通服务业,经营起自己的网络音乐商店。
“时代杂志”说,苹果形同集微软、戴尔、与新力三大企业于一身。
高辩识度也是破坏性创新产物的一大特点,虽然现在的苹果笔记本已经用了intel的芯片,虽然无数厂商早已模仿了苹果产品的外观,但是,无论怎样,消费者还是很容易辨别出苹果的产品。
科技创新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科技创新面临的挑战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45fab6bb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af.png)
科技创新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在当今时代,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力量。
然而,科技创新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它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我们深入分析并积极寻找对策。
科技创新面临的挑战是多方面的。
首先,资金投入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
科研项目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从实验设备的购置到研究人员的薪酬,再到实验的反复尝试和改进,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资金的保障。
然而,资金的获取并非易事,尤其是对于一些中小企业和初创团队来说,融资渠道有限,资金不足严重影响了科技创新的进程。
人才短缺也是科技创新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
科技创新需要具备跨学科知识和创新思维的高素质人才。
但目前,在一些关键领域和前沿学科,高端人才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同时,人才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一些优秀的人才被吸引到发达国家和地区,导致国内人才流失。
技术瓶颈的突破是科技创新的又一难题。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许多研究领域已经进入到深水区,技术难题的攻克难度越来越大。
例如,在新材料的研发中,如何提高材料的性能和稳定性,在生物医药领域,如何攻克一些疑难病症的治疗方法,这些都需要长期的研究和探索。
科技创新还面临着知识产权保护的挑战。
在创新过程中,研发成果容易被抄袭和模仿,这严重打击了创新者的积极性。
如果知识产权得不到有效的保护,企业和科研机构就会缺乏创新的动力,从而影响整个行业的创新水平。
此外,科技创新与市场需求的脱节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有些科研成果在实验室中表现出色,但在实际应用中却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无法实现产业化和商业化。
这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资源,也使得科技创新的价值无法得到充分体现。
面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来推动科技创新的发展。
加大资金投入是关键的一步。
政府应增加对科技创新的财政支持,设立专项科研基金,为重要的科研项目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同时,要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科技创新领域,通过风险投资、天使投资等方式为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资金支持。
《创新者的窘境》观点
![《创新者的窘境》观点](https://img.taocdn.com/s3/m/eff03864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4c.png)
《创新者的窘境》观点
《创新者的窘境》主要探讨了为什么一些领先的企业会失败,
而一些新兴的、看似较弱势的企业却能取得成功。
作者克里斯坦森
引入了“破坏性创新”的概念,认为在市场上出现突破性创新的产
品或服务,往往会改变现有企业的竞争格局。
书中的核心观点包括以下几点:
完美地执行既有商业模式无法保证企业成功:企业可能因为过
于关注现有客户的需求,而忽视了新兴市场的机会,从而在面对破
坏性创新时陷入困境。
破坏性创新往往来自新兴市场:主流企业面临的挑战之一是新
兴市场通常不能立即产生高额利润或无法满足主流企业的财务需求。
主流企业往往难以从新兴市场获得资源,因此更倾向于忽视新兴市
场的机会。
破坏性创新改变了竞争的本质:破坏性创新创造了新的市场和
价值网,这些市场和价值网最初可能较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
们可能会颠覆整个行业。
价值网是决定企业进化的关键因素:一个企业的价值网是其业
务环境中的一系列因素,如供应商、客户、竞争对手、政府机构等。
企业需要了解其价值网中的各种关系,以便制定适应环境变化的战略。
企业要成功应对破坏性创新,需要改变对变化的看法:企业需
要意识到,变化不一定是威胁,也可能是机会。
为了应对变化,企
业需要积极寻找并利用破坏性创新的机会,而不是仅仅防御或抵制
它们。
总的来说,《创新者的窘境》提醒企业要保持对新兴市场的关
注和对破坏性创新的态度,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破坏性创新——制胜之道
![破坏性创新——制胜之道](https://img.taocdn.com/s3/m/8561e8b91a37f111f1855b0b.png)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本科课程论文课程名称:《广东工业发展模式的转变与企业创新》课程主讲人:江波教授课程开设单位:中山大学南方学院经济学与商务管理系论文题目: __ 破坏性创新——制胜之道_ __系别:经济学与商务管理系专业:经济学姓名:陈达成学号 071041017 姓名:李毅璧学号 091041179 姓名:张亦涛学号 091041462 姓名:刘徳军学号 091041236指导老师:二010 年 5 月目录摘要 1 关键词 1 正文 1一、应当进行破坏性创新 1二、破坏性创新的来源与特征 2三、破坏性创新就在我们身边 2四、广东企业在破坏性创新的行为 4五、总结 5 参考文献 6破坏性创新——制胜之道摘要本文借鉴破坏性创新理论,结合广东工业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通过对一些行为个案进行解析,提出企业在竞争中保持破坏性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扩大市场的有效路径是以降低成本尽快获得较大规模市场份额,并结合市场实际需求状况,使创新达到足够好的市场反应,然后再争取和强化技术领先地位。
关键词:破坏性创新技术跨越广东企业创新模式有人说,有突破有特色才能胜出,在创新这两个字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的今天,创新一边创造着成功,一边创造着奇迹。
广东中小企业大多属于行业的新进入者和弱小者,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通过选择合适的创新战略实现发展壮大是一个难题。
一、应当进行破坏性创新广东的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巨大困难挑战,并非完全源自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
国际金融危机暴发之前,广东工业在结构失衡问题已较突出【1】:1、是区域结构上高度依赖珠三角地区特别是广州、深圳等大中城市;2、是行业结构上高度依赖轻型、外向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技术产业也大多处于产业链低端环节,增值水平低;三是在企业主体结构方面,高度依赖于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的制度创新仍在探索、实践之中,民营企业虽然发展较快但实力还不是很强;3、是在资金投入结构上高度依赖外资和银行贷款,受盈利水平较低等因素制约,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资本积聚能力不够强;4、是在企业用工方面,高度依赖于低成本、低素质、低技能和流动性极大的外来工,劳动力队伍在结构、素质等方面与工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要求不相适应;5、是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上高度依赖于引进,自主创新能力与提升产业层次的要求不相适应;6、是在产品结构上高度依赖于中低档产品,市场拓展难、盈利能力弱;7、是工业生产所需的能源、原材料高度依赖于外省调入或进口,高成本压力较大;8、是产品销售高度依赖于出口,国际贸易环境及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对工业经济运行影响极大;9、是出口高度依赖于美国、欧盟等贸易磨擦较多的市场,受不确定因素影响较大。
破坏性创新怎样才能成功
![破坏性创新怎样才能成功](https://img.taocdn.com/s3/m/b3089b8a3169a4517723a3fc.png)
F ebruary2019.02/ 2019.0290破坏性创新的魅力不在于它能否侵入一个低端市场,而在于能否逐步进入主流市场乃至取代在位企业。
然而,新进企业实施破坏性创新后可能有多种状态,包括进入、僵持、进攻、萎缩、完胜和溃败等。
实施破坏性创新的新进企业要稳定地占据某些市场、要能不断进攻甚至达到完胜,都是需要一系列条件的。
破坏性创新理论能被祭在神坛的原因,源于克里斯滕森在理论上对破坏性创新的内涵与外延未能做出明确界定,逻辑推导非常粗糙,使之可以比较随意地扭曲证据,严重误导了读者。
全面理解学者们的论述及所举案例,可认为一般所讲的是低端破坏性创新,“低廉”或“低端”是其关键特征,高端破坏性创新或突破式维持性创新应排除在外。
根据相应的逻辑关系,破坏性创新未必总会有长足发展,破坏性创新只是一种创新类型而不是一个成功宝典。
破坏性创新理论之所以能让许多学者和企业家们倾倒,把破坏性创新祭在了神坛,实际源于克里斯滕森等学者在论证和列举时有意无意的不严谨。
首先是理论上对破坏性创新的内涵与外延未能做出明确界定,逻辑推导非常粗糙,使之可以比较随意地扭曲证据,把一系列理想假设等同于现实,从而夸大了破坏性创新获得持续成功的可能性;其次是在举例时,把大量仅仅是符合破坏性创新个别特征的成功创新都装在破坏性创新的篮子里,而无视在另一些特征上就根本不属于破坏性创新,同时把个别最终完胜的破坏性创新当作普遍现象,把在位企业当史有春P 破坏性创新并非一定是成功宝典【史有春】 《发现》专栏主笔,京WORK-北京码头智库顾问。
南京大学商学院市场营销与电子商务系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市场营销战略、消费者行为和公共关系。
成了傻瓜,总是直到游戏结束才会恍然大悟,由此进一步误导读者。
全面理解学者们的论述及所举案例,应该认为一般所讲的是低端破坏性创新,“低廉”或“低端”是其关键特征,高端破坏性创新或突破式维持性创新应排除在外。
根据相应的逻辑关系,破坏性创新未必有长足发展的可能。
创新者的窘境读后感
![创新者的窘境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a47dacd4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09.png)
创新者的窘境读后感《创新者的窘境》是一本由克莱顿·克里斯滕森(Clayton Christensen)所著的畅销书,书中详细阐述了创新者在面对市场竞争和变革时所遇到的困境和挑战。
通过对企业和行业的案例分析,克里斯滕森提出了许多新颖而深刻的观点,让人们对创新和竞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阅读完这本书后,我对创新者所面临的困境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并从中受益匪浅。
首先,书中提到了创新者在面对市场变革时所遇到的“破坏性创新”。
这种创新往往会让原有的企业或行业受到冲击,甚至导致它们的衰败和消亡。
克里斯滕森通过多个案例详细阐述了这一观点,让人们对破坏性创新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科技行业,破坏性创新更是屡见不鲜,许多传统企业都因为没有及时调整自己的经营模式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创新者在面对市场变革时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也让我对企业在创新过程中需要保持警惕和灵活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其次,书中提到了创新者在面对市场竞争时所遇到的“价值网络”的困境。
这一观点强调了创新者在推广新产品或新技术时所面临的困难和阻力。
克里斯滕森通过多个案例详细阐述了这一观点,让人们对价值网络的影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今天的市场竞争中,许多创新者都会遇到来自于原有价值网络的阻力,这让他们在推广新产品或新技术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创新者需要在推广新产品或新技术时需要克服价值网络的阻力,也让我对企业在创新过程中需要做好市场调研和推广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最后,书中提到了创新者在面对市场需求时所遇到的“资源约束”。
这一观点强调了创新者在推广新产品或新技术时所面临的资源不足和投入不足的困境。
克里斯滕森通过多个案例详细阐述了这一观点,让人们对资源约束的影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当今的市场竞争中,许多创新者都会遇到资源不足和投入不足的困境,这让他们在推广新产品或新技术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创新者需要在推广新产品或新技术时需要克服资源约束,也让我对企业在创新过程中需要做好资源调配和投入规划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破坏性创新的国外发展状况
![破坏性创新的国外发展状况](https://img.taocdn.com/s3/m/adfc0ecc08a1284ac8504332.png)
破坏性创新的国外发展
2001 Vadim Kotelnikov
1997
2002
Sandberg
破坏性创新的国外发展
1997
Christensen
起源
破 坏 性 创 新
Clayton Christensen
破坏性创新的国外发展
•
Clayton Christensen [1][2] (1997)指出 DI是开发出低于主流市场已定型的产品性能 的新产品,这种产品有一定的特殊性能吸引 一些低端用户或者新用户,随着产品性能的 不断完善和发展,将逐步创建低端市场或新 市场,并取代主流市场上已定型的产品。
[11]CHESBROUGH H W. Open Innovation: The New Imperative for Creating and Profiting from Technology[M]. Boston,MA: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2003
破坏性创新的国外发展
破坏性创新的国外发展
1997
Christensen 1998
Cumming 1999
Frank Fernandez
破坏性创新的国外发展
• Frank Fernandez[6] ( 1999)认为破坏性创
新是破坏市场上已有的成熟的主流产品并取 代的过程。
[6] CLAYTON M C,MICHAEL O. Meeting the Challenge of Disruptive Change[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0,78 ( 1):67-76
经济危机:公司从事“破坏性创新”的恰当时机?
![经济危机:公司从事“破坏性创新”的恰当时机?](https://img.taocdn.com/s3/m/fcc7b6b2d4d8d15abe234ef2.png)
尽管全球化见证了美国在制造业、能源领域甚至金融业优势地位的衰落,不过人们认为,有一点是无法攻克的,那就是:美国人的独创性这一优良传统。
只是现在看来这一点也不是安全无忧了。
中国的工业一直让西方羡慕的是其坚韧精神,而不是其独创性,但现在,中国已经制定了一个跨越多年的计划,以使自己更有创新性、从而也将更具竞争力。
新加坡也一样。
明年,芬兰将会将本国的顶级商学院、设计学院和技术学院合并到一起,建立一所跨学科的“创新大学”。
美国国家科学总院(National Academies)于2007年出版了一份长达600页的报告《站在即将来临的风暴之上》(Rising Above the Gathering Storm),该报告称,美国国家科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和国家工程院(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的理事会成员“表达了这样的忧虑:美国的科学和技术的削弱,不可避免地会使社会状况和经济状况恶化,尤其会削弱民众在高端工作机会上的竞争力。
”近来,悬而未决的问题是,创新领域——也就是对科学、技术和商业领域先进思想的推进——将会发生什么变化,要知道,全球经济现在已陷于混乱状态。
传统观念或许以为,企业界、政府和学术界不太愿意接受与创新相伴的风险与短期花费。
不过,麦克技术创新中心(Mack Center for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的学术主任保罗·舒美克(Paul J.H. Schoemaker)则认为,对某些公司而言,经济危机实际上为创新提供了一个平台。
“这场危机有多重影响。
”舒梅科说。
“收入和利润的损失首先会使人产生削减成本的心理,这种心理对创新是不利的。
但是,如果一个病人正在流血,那么,你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为他止血。
随之而来的步骤是企业领导者会提问,他们会重新思考商业模式的哪些部分是薄弱(从而可能无法维持下去)的,而这些思考则可以引发商业模式的重组和重建。
解决行业创新壁垒的方法和破解途径
![解决行业创新壁垒的方法和破解途径](https://img.taocdn.com/s3/m/8f912d59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54.png)
解决行业创新壁垒的方法和破解途径一、行业创新壁垒的现状目前,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各行各业都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创新壁垒。
这些壁垒可能来自于技术、人才、法规等方面,对企业进行了限制,使得创新变得困难重重。
1. 技术壁垒首先,技术壁垒是最常见也是最直接的一种创新障碍。
在某些高科技领域,例如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由于技术门槛高、研发成本昂贵,导致只有少数几家大型企业或跨国公司能够投入足够资源来开展相关研究与创新。
小型企业则常常面临无法跨越这一技术鸿沟的问题。
2. 人才壁垒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人才壁垒。
优秀的员工是推动企业创新与发展的核心力量。
然而,由于人才稀缺或者缺乏相关经验和背景知识等原因,很多企业很难吸引到顶尖人才。
更为重要的是,即便吸引到,企业也面临着培养和留住这些人才的挑战。
3. 法规壁垒此外,法规也可能成为一种行业创新的阻碍。
不合理或过于严格的法律法规限制,使得企业在开展新产品或新服务方面受到限制。
无论是对于科技公司还是传统产业企业来说,良好的监管环境都是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保障。
二、解决行业创新壁垒的方法和破解途径尽管行业创新壁垒给企业带来了困扰,但仍然有多种方法和途径可以帮助企业找到突破口,促进创新并实现持续发展。
1. 加强合作与联盟互相合作和形成联盟是打破技术壁垒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在行业内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或发起共同研发项目,将有助于资源共享、经验积累和技术交流。
通过多方力量的共同推动与协作,企业可以更好地应对技术挑战,并实现更高水平的创新成果。
2. 拓宽人才渠道与培养体系针对人才壁垒,企业应该积极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并着力搭建完善的员工培养体系。
通过与高校、研究机构合作建立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吸引并培养有潜力和能力的人才。
同时,注重员工职业发展规划和福利待遇,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晋升机会,以留住优秀人才。
3. 建立积极面对法规挑战的机制对于法规壁垒,企业需要建立一个专门负责监测、解读和适应相关法律法规的团队。
“破坏性”创新带来的变革
![“破坏性”创新带来的变革](https://img.taocdn.com/s3/m/078835d7d15abe23482f4d1d.png)
“破坏性”创新带来的变革中国现在正处于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中国经济转型的历史交汇点上,抓住了就是机遇,错过了就是挑战。
今天,我们必须面对这样的现实:人类社会、计算机和物理世界的三元融合,使信息服务进入了普惠计算时代,只要手持智能终端,随时随地都能获得想要的问题的解决方案。
这是划时代的大事,怎么高估,都不为过。
而就在几年前,人们还在计算何时进入普惠计算时代。
2008年,IBM的CEO彭明盛在金融危机后对奥巴马说,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几乎任何东西都可实现数字化、互联化……还有什么信息不能被挖掘、分析、优化、决策到提供一个整体解决方案。
这就是“智慧地球”的起始点。
同样在2008年,大数据研究和应用开始出现。
大数据的海量、多源、异构、非结构化、连续性、实时性、网络结构、精准映射等,几乎就是记录人类行为和物理世界特征的数字写真,无限接近真实世界。
大数据被认为是继实验研究、理论分析、计算机模拟仿真之后的第四种科学范式,将取代还原论及传统的复杂性科学。
数据处理能力被认为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标志,数据决定成败,大数据的热潮就此开场了。
“云计算相遇大数据”,再加上移动互联网可说是信息技术发展上两大技术突破的一个重大交汇。
继而又出现了“万物互联”的物联网概念。
至此,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便成为一个完整的互联网概念,立即成为人们追逐的一个新战场。
作为这个时代的引领性技术,信息技术正在发生看不见止境的变化,其规模之宏大,发展之迅速,令人应接不暇。
那个《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的作者,英特尔原CEO格鲁夫在本世纪初网络泡沫破灭时曾说:“互联网将重新定义IT”,现实是互联网已经重新定义了IT,并将重新定义各行各业。
信息革命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工业革命。
各行各业唯有变革,融入信息技术的变革,才能适应时代而生存。
就连沉寂了好几年的海尔的张瑞敏在传统制造业在信息化大潮的冲击下,也逐渐回过了神,正如他觉醒道:“谁能把用户带进网络时代,谁就能赢,载体是什么,反而不重要。
破坏性创新:浙商转型升级的出路
![破坏性创新:浙商转型升级的出路](https://img.taocdn.com/s3/m/609d151510a6f524ccbf8581.png)
此外 ,学者 们 在 总 结 浙 商 精 神 和 浙 商 文 化 中探 浙商 的迅 猛 发 展 引 起 了理 论 界 的高 度 兴 趣 ,其 讨 了浙商 创 新 发 展所 具 备 的 独 特优 势 ,比如 :张仁 中浙 商转 型 备 受 关 注 ,因为 ,浙 商 转 型无 疑 是 中 国 汉 和罗许 成 认 为在 与西 方 商 业 文 明 的交 融 中 ,浙 商 经济 转型 背 景 下极 具 现 实 意 义 的研 究 主 题 ,浙 商 转 逐渐 形 成 了模 仿 、引进 、学 习 、赶 超 的 个 体 品 格 , 型研 究对 中 国 民 营企 业 和 企 业 家具 有 普 遍 和典 型 的 在与 中 国近代 以来 的制 度 变 迁 的 适 应 中 ,浙 商 又 赋 意义 ¨ 。那 么 ,浙 商 如 何 转 型 呢?对 这 一 问题 ,学 予其 “ 草 根性 ” 品 格 以 原 创 性 、 自主 性 、变 通 性 等 者们 已经 做 了一 些 很 有 价 值 的研 究 ,如 : 吕福 新 从 现代 特色 ¨ ;葛卫 芬 研 究 指 出 ,浙 商 作 为 一个 创 新 横 向对 比和 纵 向总结 的角 度 研 究 发 现 ,浙 商 转 型 的 活跃 的群 体 ,同其 他 商 帮 相 比 ,在 自主创 新 方 面具 关 键 在于 主 体 属 性 的转 型 J ,浙 商应 通 过 创 新 发 展 有独 立 自主 性 、市 场 敏 感 性 、创 新 偏 好 性 等 先 发 优 应对 危机 ,通过 创 业 创 新 转 变 发 展 方 式 ,以真 势 。这些 研 究 说 明 浙 商 创 新 发 展 的 可 能 性 和 优 正实 现转 型 升 级 ;杨 轶 清 、许 爱 玉 等 延 承 吕福 新 强 调 主体属 性 的 观 点 ,更 为 明确 深 入 地 从 企 业 家角 度 出发 研究 浙 商 转 型 ,如 许 爱 玉认 为浙 商 转 型 首先 是 企业 家能 力 的转 型 J ,杨 轶 清 、朱 海 就 和 张 昭 时实 证 研 究发 现浙 商 要 实 现 转 型 升 级 就 要 发 挥好 企 业 家 能力[ 6 - 7 ] ,俞荣建从 价值体系的角度研究指 出构建 价值 网格 式 组 织 是 浙 商组 织 创 新 的战 略 途 径 。此 外 ,项 国鹏 、范 钧 、易 开 刚 等 分 别 从 战 略 系 统 、 区域 经济 发展 环境 、伦理 ¨ 等角 度研 究 了浙 商转
创新创业遇到的困难与应对措施
![创新创业遇到的困难与应对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5a6ae2b2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fa.png)
创新创业遇到的困难与应对措施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创新创业这个话题。
创新创业是一个非常有挑战性的领域,很多人都想在这个领域里大展拳脚,但是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些困难呢?下面就让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些经验吧!我们要明确自己的创业目标。
很多人在创业的时候,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这样就很容易迷失方向。
所以,我们在创业之前,一定要先明确自己的目标,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去解决问题。
我们要学会与人合作。
俗话说得好,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一个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
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与很多人打交道,包括投资人、合作伙伴、员工等等。
所以,我们要学会与人合作,懂得如何与别人沟通,如何协调关系,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自己的事业发展。
我们要勇于尝试新事物。
创新创业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尝试、不断创新的过程。
我们不能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敢尝试新事物,反而应该勇敢地去尝试,去创新。
只有不断地尝试新事物,我们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我们还要学会调整心态。
创新创业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
这时候,我们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情。
不要因为一时的困难而气馁,要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这些困难。
当然啦,我们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还要学会利用资源。
这里的资源不仅仅是指金钱和物资上的资源,还包括人脉、信息、技术等等。
我们要善于利用这些资源,为自己的事业发展提供支持。
我们要学会总结经验教训。
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我们难免会犯一些错误。
这时候,我们要学会总结经验教训,从中吸取教训,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
只有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我们才能不断地进步。
创新创业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领域。
我们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
但是只要我们勇敢面对,积极应对,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加油吧,朋友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0
时间
破坏性创新的第三个维度
维持性战略向现有市
性 能
场提供更好的产品
不 同 的 性 能 衡 量 标 准
非消费者与 非消费情况
低端破坏以低成本商业模 型吸引过分满足的顾客
时间
新市场破坏与非消费进行竞争
时间
创建新增长型企业的三种方法
维度
目标产品 或服务的 性能
维持性创新
导致该行业的主流客户 最重视的产品特征的性 能改进.这些改进的性质 可能是渐进或破坏式的
来自增长充分和增长不足的自我增强螺旋
3.不需 要太 大 的资 源投入就可以开始 推出新业务
4.为增 长投 入 的资 源开始增长
企业内部一项新 业务建议的命运
增长 停止增长
2.进入 战略 尝 试阶 段以寻找一个可行 的盈利性战略
1. 企 业 价 值 大 到 可 以 拥抱不一定大规模、 快速成长的机会
新市场破坏
以较低的单位价格, 以最初较小的单位 产量销售产品的商 业模式必须能够赚 钱.单位产品销售销 售毛利润率将会非 常之低
2.顾客希望购买什么商品
3.谁是我们产品的最佳顾客
资源配置框架
威胁 机会
高度承诺 刚性计划
低度承诺 刚性计划
高度承诺 弹性计划
低度承诺 弹性计划
威胁
机会
4.确立正确的业务范围
困境与出路
破坏性技术:逐浪之道
公司增长的要求
1.如何击败最强大的竞争对手
破坏性创新模式
性 能
破坏性创新
消费者可以利用 或吸收的性能
消费者可以利 用的性能区间
时间
案例:小钢厂向高端产品市场的移动
钢 的 质 量
18%毛利率 12%毛利率 7%毛利率
1975 1980
1985
占钢铁产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百分比
55%
产品结构与生产一体化
性
在功能和可
能
靠性上击败
竞争对手
剩余性能
性能差异
相对于模块化结构而言,完善的相 互依赖性结构所能带来的功能差异
以速度/反应能力和 便利性击败竞争对手
时间
5.如何避免商品化
PC产业品价值链中的盈利点
顾客
$ $
6.公司有能力实现破坏性增长吗
7.战略开发程序管理
8.优质资本与不良资本
低端破坏
根据主流市场低端产 品的传统性能衡量标 准,使用该技术制造 出的产品足够好
新市场破坏
导致传统的性能降 低,但新性能得到改 进—常常是简单和 方便
目标顾客 或市场应 用
创建新增长型企业的三种方法
维度
对要求的 商业模式 影响(程序 和成本结 构)
维持性创新
利用
低端破坏
使用新的经营方法或 财务方法,或者二者 兼用—较低的毛利利 润率和较高的资产周 转率的不同组合,这 个组合可以通过赢得 低端市场业务所必需 的折扣价格赚取诱人 利润
4.投资 于增 长 的资 金被浪费,使得增长 变得更加紧迫
1.企业价值观变了,需要 增长业务大规模、快速 地增长
3.巨额 投资 资 源被 要求很快增大
2.一个 有意 识 的激 进的战略是实现增 长的惟一途径
9.高层在领导新增长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