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中山王墓中的罕见金缕玉衣(图文)

合集下载

金缕玉衣:中山靖王的宝藏

金缕玉衣:中山靖王的宝藏

金缕玉衣:中山靖王的宝藏打开文本图片集西汉皇帝共有11座陵寝,除汉文帝霸陵和汉宣帝杜陵外,其余都在西汉末年被赤眉军盗掘破坏。

霸陵、杜陵和东汉帝陵,还有许多贵族墓,在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时期,被董卓等军阀挖掘殆尽。

时至今日,在陕西咸阳等汉代帝陵的附近还经常发现当年皇陵开掘后散落的遗物,比如汉高祖长陵附近发现的皇后玉玺、汉武帝茂陵附近发现的玉铺首等珍贵文物。

西汉帝陵被毁坏得比较严重,而很多诸侯王的墓未被盗扰,使我们有幸多角度深层次地了解汉代的物质文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诸侯王墓就是河北满城的中山靖王刘胜之墓。

西汉中山靖王刘胜是汉景帝刘启的儿子,武帝刘彻的庶兄。

他在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被封为中山王,死于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二月,统治中山封国长达42年。

中山国位于太行山东麓,大致包括今易水以南、滹沱河以北的地区,国都设在卢奴(今河北定州市)。

刘胜机敏过人,言辞雄壮,生前颇得汉武帝器重。

他曾经在武帝面前保护过各诸侯王的利益,被誉为“汉之英籓”。

1968年5月23日,一支修建国防工事的解放军部队在河北省满城县县城西南1.5公里处的陵山山顶埋设炸药,准备开通一条隧道。

随着一声沉闷的爆破响声,山体被炸出一个大洞,正在施工的解放军战士突然发现洞中竟是一座古墓。

他们立即封锁好洞口,做好保密工作,马上向河北省委报告。

河北省文物工作队的专家来到现场勘查,发现这是一座开凿在山岩中的崖洞墓,规模如此宏大,前所未见。

工作人员在震惊之余立即向中央汇报。

7月22日,在毛主席和周总理的亲自批示下,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亲自来到陵山。

郭老经过一番勘查,确定这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墓。

刘胜墓北侧为其妻窦绾之墓,属夫妇并穴合葬,即所谓“同坟异葬”。

郭老走后,考古工作开始有条不紊地展开。

然而此时正值“文化大革命”的高潮,红卫兵的“破四旧”破坏运动正如火如荼。

几百红卫兵、造反派来到工地现场,阻拦工作人员的正常考古清理,叫嚣这些文物属于封建帝王的“四旧”,应该砸烂毁掉。

金缕玉衣

金缕玉衣
米,共用玉片2498片,金丝约
1100克。玉衣的外观和男子体型一样,宽肩阔胸, 腹部突鼓,四肢粗壮。腹下有男性生殖器罩盒。头 部有高高隆起的鼻子,三个狭窄的缝隙代表双眼和 嘴。玉衣分为头部、上衣、袖筒、裤筒、手套和鞋 六个部分,每一部分都可以彼此分离,犹如制衣工 人裁剪缝制的一件衣服。其中头部由脸盖和头罩构 成,上衣由前片、后片构成,袖筒、裤筒、手套和 鞋都是左右分开的。所用玉片大部分呈长方形和方 形,也有梯形、三角形、四边形和多边形。最大的 玉片长4.5厘米,宽3.5厘米,用在脚底。最小的玉 片只有成人拇指盖大小,用来表现手指。与金缕玉 衣相伴的还有鎏金镶玉铜枕、玉九窍塞、玉握和18 件殓尸用玉璧,组成一套规格最高的汉代丧葬用玉。
+ 刘胜(前165年-前113年),西汉诸侯王,
汉景帝刘启之子,汉武帝刘彻异母兄,母 为贾夫人。[1]前元三年(前154年),被封 为中山王。刘胜为人好酒色,有子一百二 十余人。元鼎四年(前113年),刘胜去世, 终年五十三岁。谥号“靖”,史称中山靖 王。
+ 刘胜金缕玉衣,西汉。中国首批禁止出国
+ 1968年6月15日,周恩来总理把满城发现汉
墓的消息告诉了时任中科院院长的郭沫若, 并让他负责满城汉墓的发掘工作。 + 1968年6月27日,由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河北省文物考古所和解放军工程兵组成的 联合考古发掘队正式开始了对汉墓的发掘 清理。郭沫若和专家们经过分析,最终认 定出土的这件文物,是迄今为止人们发现 的保存最完整的金缕玉衣。
+ 玉衣是用金丝将玉片编缀而成。玉片为岫
岩玉制作。上衣呈绿色,玉质莹润。下身 为灰白和淡黄色。整体主要分为头罩、上 衣、手套、裤筒和鞋等五部分。 + 这完整的金缕玉衣葬服,是闻名中外的首 次重大发现,是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物,堪 称国宝。 + 2002年成为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 文物。

金缕玉衣的故乡——中山靖王汉墓

金缕玉衣的故乡——中山靖王汉墓

金缕玉衣的故乡——中山靖王汉墓作者:王若夏来源:《收藏与投资》2021年第12期摘要:1968年,考古人员在河北满城西南角的陵山上发现了一座汉代墓穴。

在这座汉墓之中,出土了一件珍贵的文物—金缕玉衣,它的完整性令人惊讶。

金缕玉衣是汉代皇室或贵族在死后所穿的一种入殓服,由金丝缀连玉片编织而成,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这座汉墓是西汉时期中山国王刘胜的墓。

根据史料考察,刘胜在公元前154年被正式立为中山国王,他是中山国的第一代王,这座墓以所在地的名称被正式命名为满城汉墓。

基于此,文章对中山靖王汉墓展开详细的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金缕玉衣;中山靖王;汉墓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墓是我国考古的重要发现,它的发现对于历史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刘胜墓(图一)与王后窦绾的墓合葬在一起,这一发现举世瞩目。

两座墓葬共出土文物四千多件,规模宏大,令人震撼。

河北博物院专设“满城汉墓”这一专题,将三百余件文物进行展示。

一、出土背景满城位于河北保定,西南有几座山峰,呈椅形环状围绕,背后的主峰相对较高,登上主峰,就能看遍满城区的景观。

1968年,解放军在满城西南地区进行隧道工程挖掘,在某天的挖掘中,工程兵偶然发现隧道打眼出现下线的情况,发现了几个洞口。

几个工程兵带着探照灯深入洞穴,他们借助灯光用手拨开了脚下的泥土,发现了一些大骨头,还有一些铜制品,战士们随后向领导进行报告。

在经过领导批准后,考古专家前来参与指导挖掘工作[1]。

这两座墓规模宏大,极具考古价值,墓穴内部的构造完全与地上宫殿建筑一样,极尽奢华。

墓穴出土的文物约一万多件,涉及的用途比较广泛,从衣食住行到货币计量,贯穿生活的方方面面,可细致分为上百个品种。

其中,很多器物是之前考古工作中没有遇到过的,令考古学家惊叹。

此次挖掘也为历史学和考古学的研究提供了很多实物资料。

满城汉墓文物不仅数量多,制作也较精致,陈列铜器鎏金银、错金银、镶嵌宝石,玉器雕琢精细。

这些文物反映了西汉社会的经济发展情况、社会文明程度、文化审美趋向以及社会生产力水平,举世闻名的金缕玉衣、长信宫灯就出土于此。

金缕玉衣

金缕玉衣

汉墓金缕玉衣示意图
考古发掘
河北省满城西汉中山靖 于1994~1995年徐州狮子山楚
王陵出土,由徐州博物馆花费两年 王刘胜及其妻窦绾的二件、 多的时间修复完成。是目前国内出
定县西汉中山孝王刘兴的一 土的金缕玉衣中玉质最好、玉片数
量最多、工艺最精的一件。这件金 件、江苏省徐州西汉楚王刘 缕玉衣目前有很多全国之最:年代
戊(一说为第二代楚王刘郢 最早,距今超过2000多年,推断墓
主人是第三代楚王刘戊;玉片最多, 客)的一件、 安徽省亳州东 玉衣长174厘米、宽68厘米,用
汉末年曹操的宗族曹腾(曹 1576克金丝连缀起4248块大小不等
的玉片;玉质最好,玉衣全部用新 操祖父)的一件,共5件,已疆和田白玉、青玉组成,温润晶莹;
金缕玉衣反映的社会状况






















Thank you
金 缕 玉 衣
11804 宫正
二、金缕玉衣起源
三、金缕玉衣的考古发掘
一、金缕玉衣概况
四、反映的社会 现象
金缕玉衣
金缕玉衣主要出土于中国汉代,玉衣也称“玉匣”、“玉 柙”,是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皇帝和高级贵族死 后穿用的殓服,外观与人体形状相同。
玉衣是穿戴者身份等级的象征,皇帝及部分近臣的玉衣以 金线缕结,称为"金缕玉衣",其他贵族则使用银线、铜线编造, 称为"银缕玉衣"、"铜缕玉衣"。
金缕玉衣是汉代规格最高的丧葬殓服,大致出现在西汉文 景时期。据《西京杂志》记载,汉代帝王下葬都用“珠襦玉 匣”,形如铠甲,用金丝连接。这种玉匣就是人们日常说的金 缕玉衣。当时人们十分迷信玉能够保持尸骨不朽, 更把玉作 为一种高贵的礼器和身份的象征。

历史解密金缕玉衣竟藏在次棺中 盗墓发生一个怪事!

历史解密金缕玉衣竟藏在次棺中 盗墓发生一个怪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金缕玉衣竟藏在次棺中盗墓发生一个怪事!导语:董卓字仲颍,陇西临洮人。

他自小性格残忍而且谋略极多,还有一身超强的武艺。

董卓天性好斗,力气很大,尤其是臂力过人,会骑马,喜欠腰挂双董卓字仲颍,陇西临洮人。

他自小性格残忍而且谋略极多,还有一身超强的武艺。

董卓天性好斗,力气很大,尤其是臂力过人,会骑马,喜欠腰挂双弓,能够左右驰射。

后来,董卓被朝廷所用,虽然在战斗中屡战屡败,但是却由于自己的钻营而得到连续的升迁,手中握有重兵。

他凭借手中兵权,在汉灵帝死后乘机攻入都城洛阳,并操纵了朝廷。

他为了把持朝政,长期专权,便废了少帝,改立献帝为皇帝。

朝廷一切都由他说了算,他不断给自己加官进爵,官位直至相国。

董卓为人极为残暴,他在洛阳时,纵兵大肆诛杀劫掠。

京城人人自危,到处都是一片凄惨的景象。

天下各路诸侯都对董卓的专权极为不满,便商议讨伐董卓。

汉献帝元年,袁绍带领全国各路诸侯兴兵讨伐他。

董卓并没有因此而着急,因为他手里还攥着一张王牌,即汉献帝。

他挟献帝以令诸侯,各路诸侯为了皇帝的安危不敢轻举妄动。

董卓还强迫汉献帝下诏自洛阳迁都长安。

次年,董卓自称太师,专权到了极点。

董卓所做坏事远不止这些,盗墓也是他诸多罪名中的一项。

他入西关前,由于天下混乱,为了扩充自己的军队,壮大自己的实力,就曾派手下将领盗取过很多东汉帝王的陵墓。

但是,由于那时他的势力尚小,不敢明目张胆的盗墓,怕引起天下人的非议。

在他入关后,独赢朝廷大权,满朝文武以至献帝都要唯董卓马首是瞻,他就没有什么顾虑了。

再加上天下各路诸侯都来讨伐他,就更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来生活常识分享。

精美绝伦的刘胜金缕玉衣

精美绝伦的刘胜金缕玉衣

精美绝伦的刘胜金缕玉衣作者:秋慈来源:《科学之友》2022年第05期玉衣又称“玉匣”,是汉代皇帝和贵族们的丧葬殓服,也是汉代最具特色的丧葬用玉,大致出现在西汉文景时期。

据《西京杂志》记载,汉代帝王下葬都用“珠襦玉匣”,形如铠甲,用金丝连接。

这种玉匣就是人们日常说的金缕玉衣。

当时,人们十分迷信玉能够保持尸骨不朽,玉塞九窍,可以使人气长存,更把玉作为一种高贵的礼器和身份的象征。

长久以来,玉衣只存在于历史记载当中,没有人见过它真正的模样。

直至1968年5月,解放军某部官兵在满城陵山上施工,意外地发现了西汉中山靖王墓。

当棺椁的漆皮和朽木灰全部被清理,一件用金丝连缀着玉片的铠甲状的东西出现在大家眼前时,参与发掘的考古工作者狂喜不已,不约而同地欢呼:“确实发现玉匣葬服了!”消息很快传到了北京,经周恩来总理批示,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先生亲赴满城实地考察,最终认定:这是中国考古乃至世界考古史上首次发现的、保存最完整的金缕玉衣,其主人是中山靖王刘胜。

刘胜系汉景帝刘启的儿子,汉武帝刘彻庶兄,汉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被封为西汉中山国第一代王。

其金缕玉衣全长1.88米,共用玉片2 498片,金丝约1 100克。

玉衣的外观和男子体型一样,宽肩阔胸,腹部突鼓,四肢粗壮。

玉衣分为头部、上衣、袖筒、裤筒、手套和鞋六个部分,每一部分都可以彼此分离,犹如制衣工人裁剪缝制的一件衣服。

其中,头部由脸盖和头罩构成,上衣由前片、后片构成,袖筒、裤筒、手套和鞋都是左右分开的。

所用玉片大部分呈长方形和方形,也有梯形、三角形、四边形和多边形。

最大的玉片长4.5厘米,宽3.5厘米,用在脚底;最小的玉片只有成人拇指盖大小,用来表现手指。

与玉衣相伴的还有鎏金镶玉铜枕、玉九窍塞、玉握和18件殓尸用玉璧,组成一套规格最高的汉代丧葬用玉。

刘胜金缕玉衣全衣耗用玉片、金丝颇多,做工十分精细。

玉片成衣后,排列整齐,对缝严密,表面平整,颜色协调,着实令人惊叹,反映出玉匠杰出的技艺。

两汉诸侯王墓玉器中的葬玉美术代表——金缕玉衣初探

两汉诸侯王墓玉器中的葬玉美术代表——金缕玉衣初探
两汉诸侯 王墓 玉器 中的葬玉美术代表
— —
金缕 玉衣 初 探
马莉 景德 镇 陶瓷 大 学
摘 要: 本 文 以 两 汉 诸侯 王墓 金 缕 玉衣 为 研 究 对 象 , 试 图研 究 其 美 术 史 价值 。玉衣 的研 究现 状 是 什 么?玉 衣 的产
生 条件 和起 源 又是 怎 样 的 ? 搜 寻 玉 器 方 面 的文 献 , 结合 一 些地 下考 古 实物 , 对 进 一 步 研 究金 缕 玉 衣 的 美 术 价值
泽, 但 在地壳 中含 量很少 。 银 是仅次 于金的金属 , 但遇臭 氧则 生氧 化银 . 遇硫 化物则 成黑 色 的硫化银 , 失 去 其光 泽【 9 】 。虽然 金银 尤其 是金 的开采 难度 大 , 但 人们 在 使用 的过 程 中仍 旧发 现 了其延 展性 。除 了金 银 , 玉器 的发展
而是 与汉人 的“ 死后 升天 ” 的社 会观 和“ 比德 如玉 ” 的 价 值观息 息相关 。一 件艺术作 品价值 的高低 , 应该 以其 当
铜缕 、 丝缕 四类 。 完整 的成套 的玉 衣 , 主要 由面罩 、 头罩 、 手脚 、 躯体 组成 。部分金 缕 玉衣还 有 玉琮 ( 罩男 性生 殖

玉 衣 研 究 现 状
对 于玉器 的研 究现状 , 张明华在《 古代 玉器》 一 书中 做 了很 好 的总结 。他认为 。 中国古代玉器 的研究大致 可 分为 三个 阶段 : 一是诸如郑德坤的《 古玉通论》 、 郭宝钧的 《 古 玉新诠》等探 索如何运 用考古学进 行玉器研 究的论 文; 二是随着考古事业 的恢复 。 国内学者发掘报告 的发布 以及 国外学者 诸如 日本林 巳奈夫撰 写的《 玉器 》 和《 中国
器) 。 在《 试论两汉 的玉衣 》 中, 卢兆荫说 玉衣又称 “ 玉匣” “ 玉柙 ” 或“ 玉? ” 同 ; 巫鸿在 《 黄泉下 的美术 : 宏观 中 国古 代 墓葬》 中说 : “ 玉衣是对 装殓汉代诸 侯王遗 体的 ‘ 玉匣’ 的

南越王墓文物志

南越王墓文物志

<1>丝缕玉衣金缕玉衣,现在大家都听得多了,也知道这是汉朝特有的,再叨唠好像便显得多余了,但对这么重要一件文物不说一说,也好像说不过去,就简单说说吧。

南越王墓里出土的玉衣是非常罕见的丝缕。

为什么是丝缕,而不是我们知道的金缕,银缕或铜缕,其中原因现在谁也不知道,反正我觉得不会是因为拿不出金银铜线,才由丝缕代替的。

这玉衣构成和我们常见的没有多少区别,都由头套、上衣、裤筒、衣袖、手套和鞋六大部分组成;各部分彼此分离。

全长1.73米,由二千多块大小、形状各异的玉片组成。

自从1968年在满城汉墓出土第一件玉衣,到目前为止,玉衣出土了大概有二三十件,只有南越王墓的是丝缕。

仔细一看,不难发现,所谓的丝缕,其实只是指头套,手套和鞋三部分。

玉片四边开孔,以丝线缕成。

也很明显,整套玉衣也只有这三部分无论是用料还是手工,都是最好的。

玉色呈青白色,颇为清润,打磨精细,造型也美观,手套四指还呈弯曲状。

至于上衣、衣袖和裤筒所用玉片玉质较差,以黄褐色,黄白色为主,呈不透明状。

个别玉片上还遗留有谷纹,显然是来自废旧玉壁,可见用料极省。

玉片厚薄不一,又欠打磨,手工也较为粗糙。

玉片四角没有穿孔,而是先粘贴在薄丝衣上定型,表面用窄红线丝带对角粘贴成菱形网状纹,四边再用宽红丝带粘贴成方格状。

红丝带纵横交错,构成多重几何图型,简单而有致,色泽也非常鲜艳,粗粗一看,还是挺漂亮的。

说真的,这套玉衣的整体质量很一般,墓主虽贵为王侯,似乎没有能力提供所需二千多块上好玉片,除了头套、手套和鞋三部分外,其余只能草草了事,玉块不足就以破旧玉壁为用,甚至有些玉片其实就是石片。

说是丝缕,也只是三部分是真实的丝缕,其他更多取用的是粘贴。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墓主死时,玉衣还没完工,才不得不以粘贴的方式应付?这个可能性亦似乎不大。

我们知道墓主是南越文帝赵眜(史称赵胡)在位十多年,时间不算短,应颇为充裕。

在排除时间的可能性,只有在工艺技术落后上解释。

金缕玉衣——精选推荐

金缕玉衣——精选推荐

⾦缕⽟⾐01汉代是葬⽟的黄⾦时代。

所谓葬⽟即指是为下葬⽽做的、⽤于殓⼫的⽟器,其起源甚早,有学者认为可以追溯⾄良渚⽂化时期。

良渚⽂化许多⼤墓出⼟很多⽟器,且这些⽟器多遍布墓主全⾝。

⾄龙⼭⽂化时期,已出现专门放置死者⼝中的⽟琀,此种做法⼀直延续⾄商代。

⾄周代由于丧礼的完善,也随之发展出⼀套在整个丧礼过程中为死者的特设⽟器,如饰棺⽤⽟、⽟覆⾯、⽟琀、⽟握、丧葬⽤璧、⾜端殓⽟、祭祀⽤⽟等。

缀⽟瞑⽬有迹象表明,在战国末期⼀些⾼等级墓葬可能已经使⽤⽟⾐,覆⾯也相应地被⽟⾐的头罩所取代。

如中⼭王墓椁室内残留200余件⽟⽚,⽽这些⽟⽚之上⼜多有穿孔。

相应地,《吕⽒春秋·节丧》⾔当时贵族丧葬中有“含珠麟施”之俗,⾼诱注云:“麟施,施⽟于死者之体如鱼鳞也。

”西汉时期出现的⽟⾐则是承其绪。

02⾦缕⽟⾐的使⽤直接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等级,是当时等级制度化的表征之⼀。

⽟⾐是汉代皇帝和⾼级贵族死时使⽤的殓服。

在汉代⽂献中,⽟⾐⼜称“ ⽟匣”、“⽟柙”。

根据⽂献记载⽟⾐的使⽤是分等级的,《后汉书·礼仪志》记载皇帝死后使⽤⾦缕⽟⾐,诸侯王、列侯始封、贵⼈、公主使⽤银缕⽟⾐,⼤贵⼈、长公主使⽤铜缕⽟⾐。

根据考古发掘资料,依据穿缀⽟⾐⽚的丝缕质地的不同,也可将⽟⾐分为“⾦缕⽟⾐”、“银缕⽟⾐”、“铜缕⽟⾐”和“丝缕⽟⾐”。

1946 年 9 ⽉,河北邯郸郎村的⼀座汉墓中出⼟了许多长⽅形、⽅形等形状的⽟⽚,这些⽟⽚⼤⼩不⼀,四周边⾓有细⼩穿孔,有的孔中还留有铜绿。

这些⽟⽚后来保存在北京历史博物馆(现为中国国家博物馆),根据该墓出⼟的“刘安意印”铜印可知,墓主为西汉象⽒侯刘安意,这是⽬前最早确认出⼟⽟⾐的汉代墓葬。

建国后河北望都⼆号汉墓、睢宁九⼥墩汉墓、⼭东东平陵⼭汉墓、河北定线北庄汉墓都出⼟有⽟⾐⽚,但这些墓葬都遭到盗扰,⽟⾐出⼟时都已散乱,⽆法了解其真实⾯⽬。

1968年随着河北满城西汉中⼭王墓的发掘,出⼟了两件完整的⽟⾐,由于这两件⽟⾐是⽤⾦丝编缀成的,因此发掘报告中将这两件⽟⾐取名为“⾦缕⽟⾐”。

精美绝伦的刘胜金缕玉衣

精美绝伦的刘胜金缕玉衣

精美绝伦的刘胜金缕玉衣
秋慈(汇编)
【期刊名称】《科学之友》
【年(卷),期】2022()5
【摘要】在河北博物院,有两件以金线连缀玉片而成的奇怪“衣服”,向人们讲述着泱泱大汉的时代风貌,见证着西汉王侯的奢华岁月,也封存了他们幻灭的永生之梦,其中一件就是蜚声中外的满城汉墓刘胜金缕玉衣。

在它被发现之前,人们只能凭借史料的记载想象金缕玉衣的模样,而刘胜金缕玉衣则首次完整地呈现出玉衣的真颜,为人们揭开了金缕玉衣之谜。

【总页数】2页(P66-67)
【作者】秋慈(汇编)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7
【相关文献】
1.记刘胜金缕玉衣的第三次修复
2.两汉诸侯王墓玉器中的葬玉美术代表——金缕玉衣初探
3.浅说满城汉墓中的金缕玉衣
4.金缕玉衣
5.金缕玉衣的故乡——中山靖王汉墓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历史趣谈河北发现2000年汉代古墓 旁边曾挖出金缕玉衣

历史趣谈河北发现2000年汉代古墓 旁边曾挖出金缕玉衣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河北发现2000年汉代古墓旁边曾挖出金缕玉衣
导语:近日,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区对一座汉代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出土49件文物,对研究汉代历史起到了重要的补充作用。

此汉代墓葬位于满城陵
近日,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区对一座汉代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出土49件文物,对研究汉代历史起到了重要的补充作用。

此汉代墓葬位于满城陵山靖王墓正东1000米处的北陵山村,自11月1日开始发掘,通过出土器物和墓室型制判断,应为西汉时期墓葬,可能为中山靖王刘胜陪葬墓之一,之前曾在刘胜墓中发现过“金缕玉衣”。

据河北省文研所专家介绍,墓葬出土文物49件,其中彩色陶器25件,包括陶盒、陶壶、陶鼎,均为冥器;玛瑙1颗,玉环、玉璧、玉珠等玉器4件,铜炉、铜灯、铜镜、铜盆、铜镞、鎏金铜铺手等各种铜器;另有完整器盒1个,其材质和内部物件正在研究。

保定市满城区文研所工作人员称,根据出土的器物和墓的规制判断,此墓室距今2000余年,墓室底部距地9米,长6.6米,宽6米,原有石砌墓拱覆盖。

墓道长20米,由外至内逐渐加宽,至主墓室坡度超过30度,其规模比当时一般墓室要大。

北陵山的村民告诉记者,在20世纪60年代,这处大墓上方曾是大土台,附近都是半米粗的柏树。

到了70年代,这些柏树被砍了做课桌,大土台也慢慢被推平,文物在一定程度上可能遭到了破坏。

据悉,古墓葬挖掘前已有3个盗洞,推测古墓在古代和近期都被盗过,文物有一定遗失。

生活常识分享。

汉广陵王墓博物馆:两千年前的黄肠题凑

汉广陵王墓博物馆:两千年前的黄肠题凑

汉广陵王墓博物馆:两千年前的黄肠题凑作者:钦若来源:《莫愁·时代人物》2020年第11期汉广陵王墓博物馆位于扬州市蜀冈风景区一带,馆前是连接着扬州数个景点的平山堂东路。

从平山堂东路向北转上友谊路,就能看到一对巍峨的汉式阙楼,踏上数十级的台阶一路走上阙门,似有一种“九天阊阖开宫殿”的仪式感。

步入阙门后有一条笔直的石板路,路尽头就是广陵王地宫。

地宫上建有一座地面建筑,实际上就是供参观游览的正厅,但被设计成汉式宫殿的模样。

华丽的飞檐、稳固的斗拱、厚重的石柱、宽敞的门廊,灰白色的建筑基调既遥应汉代宫室的古朴,又彰显着王陵的肃穆。

在广陵王地宫东北方50米处是另一座汉式宫殿建筑,即广陵王后地宫。

两座地宫的位置照应天山一号墓与二号墓的位置,复原了广陵王与王后同茔异穴的墓葬样式。

天山汉墓公元前117年,汉武帝刘彻封其四子刘胥为广陵王,领广陵、江都、高邮、平安四县,定都广陵,刘胥也是历史上第一位广陵王。

之后,广陵国与广陵王几经废立,终在时代的更迭中湮于历史。

1979年,高邮县天山乡境内的神居山上,车辆往复,爆破轰隆,这里的采石工作已经持续了十多年。

一次爆破后,山上出现了一个黑洞,洞下竟是一座古墓。

同年5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南京大学历史系、南京博物院、扬州博物馆、高邮县文管会等派代表组成考古队,进入天山乡神居山发掘古墓。

在历时两年的考古发掘中,考古队先后发现两座汉代岩坑木椁墓,相距50米,分别被命名为“天山一号汉墓”和“天山二号汉墓”。

根据出土文物考证,这两座汉墓就是第一代广陵王刘胥和其王后的陵墓。

“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

”两千载的寒来暑往后,古老的广陵遗迹终于与世间再度相逢。

天山汉墓规模之庞大、工程之繁浩实属罕见。

一号墓墓坑深18米,东西宽23米,南北长28米,墓道长60米;二号墓坑深达25米,四壁留有三级台基,逐级内收,坑底长19.8米,宽14.8米。

筑建这两座汉墓,仅开凿山石就需近6万立方米,在两千年前的西汉,这近乎是一场愚公移山的壮举。

金缕玉衣里面有尸骨吗

金缕玉衣里面有尸骨吗

金缕玉衣里面有尸骨吗提到金缕玉衣,相信不少朋友也有所耳闻。

它是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的收敛用具,外形比人形略大。

下面,我们来看看金缕玉衣长什么样?金缕玉衣通常由两三千件玉片和1000克左右的黄金丝线缝缀而成。

玉衣一般由头罩、上身、袖子、手套、裤筒和鞋六个部分组成,全部由玉片拼成,并用金丝加以编缀。

玉衣内头部有玉眼盖、鼻塞,下腹部有生殖器罩盒和肛门塞。

周缘以红色织物锁边,裤筒处裹以铁条锁边,使其加固成型。

脸盖上刻划眼、鼻、嘴形,胸背部宽阔,臀腹部鼓突,完全似人之体型。

那么,问题来了,金缕玉衣里真的有尸体吗?让我们看看考古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吧。

刘修的金缕玉衣,已经修复西汉楚王的(第二代楚王刘郢客或第三代楚王刘戊)金缕玉衣,1995年出土,现藏徐州博物馆。

狮子山汉墓可能在两汉之交就被盗掘过,金丝被抽走,玉片也散了。

这种情况和上面一样,都无法判断金缕玉衣里有没有尸体。

狮子山汉墓金缕玉衣,已经修复1968年满城汉墓(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夫妇墓)出土了2件金缕玉衣,这两套金缕玉衣保存完好,然而让考古工作人员疑惑的是金缕玉衣里面竟然是空的,难道金缕玉衣里面没有放入尸体吗?并不是!后来工作人员在清理金缕玉衣时,竟然发现里面有些褐色的骨灰和牙齿的珐琅质外壳碎片,原来经历了千年后刘胜与其妻子的尸体早已腐朽,与金缕玉衣全部锈在了一起所以刚开始没有人注意到。

刚发现的金缕玉衣已经“塌陷”刘胜妻子窦绾墓金缕玉衣,少见的女性金缕玉衣看来,金缕玉衣里确实是有尸体的,只不过两千多年过去了,金缕玉衣里的尸体早已腐化。

古人相信玉能使人不腐,故费尽心血的制作玉衣。

没想到,在金缕玉衣里的刘胜夫妇已经化为灰土,而裹了20层丝绸棉麻衣服的马王堆辛追夫人尸身却能不朽。

比起刘胜夫妇仅剩些骨灰牙齿,马王堆女尸保存的太好了,皮肤还很有弹性呢。

【知识解析】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历史图集

【知识解析】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历史图集
汉武帝开始设立十三州刺史,按六条问事,强化监察制度;引擢 近臣,裁抑相权;数次派遣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令张骞出使西域; 改革币制,铸五铢钱,盐铁官营,平准均输,颁算缗、告缗令,抑夺 商人;亲督黄河治理,广兴水利;征和(或作延和)四年,诏罢轮台 屯田,思富养民。
五铢钱
五铢钱
汉武帝下令统一铸造的五铢钱,以重量为单位,是我国
汉武帝像
汉武帝像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一前87年),是西汉时期一位有作为的皇 帝。刘彻是汉景帝中子,4岁被册立为胶东王,7岁被册立为太子,16 岁登基,在位54年。崩于五柞宫,享年70岁,葬茂陵,谥“孝武”, 庙号世宗。
汉武帝是西汉王朝第七位皇帝,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他开 创了大一统局面,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他即位不久,于公元 前140年定年号“建元”,自此中国开始有了年号。他听取董仲舒的建 议,“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开创中国传统主流文化的正统。汉武 帝在长安兴办太学,在郡国立学官;举孝廉,不拘一格用人才;用主 父偃之计,行推恩令;定左官律、设附益法,禁止诸侯干政。
钱币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货币。西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 年),在中原开始发行五铢钱,从此开汉五铢钱的先河。一 直到东汉末年为止,除了中间有些小的变动外(例如王莽统 治时期),西汉、东汉五铢钱一统天下。
五铢钱也奠定了中国钱币圆形方孔的传统。钱上用篆字 铸出“五铢”二字。“铢”是古代一种重量单位,一两的二 十四分之一为一铢。五铢钱直径2.5厘米左右,重3.5-4克。 因其材料改用紫铜,因而有紫绀钱之称。五铢钱的铸行,标 志着中国古代钱币本系的初步成熟,是中国货币发展过程中 的一个里程碑。五铢钱在中国历史上流通了700多年,从汉 武帝起,到唐初武德四年(621年)铸行“开元通宝”,其 间各朝均有铸造,是我国铸行时间最长、发行最成功的钱币, 在我国货币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西汉中山怀王刘修金缕玉衣

西汉中山怀王刘修金缕玉衣

西汉中⼭怀王刘修⾦缕⽟⾐刘修墓于1973年由河北省⽂物管理处和河北省定县博物馆共同发掘,刘修是西汉中⼭王,卒于汉宣帝五凤三年 (公元前55年),其墓中出⼟了⾦缕⽟⾐,现在被国家博物馆收藏。

⾦缕⽟⾐也叫“⽟匣”、“⽟柙”,是汉代皇帝和⾼级贵族死后穿的殓服,外观和⼈体形状相同。

汉代⼈认为⽟是⼭岳精英,将⾦⽟置于⼈的九窍,⼈的精⽓不会外泄,就能使⼫⾻不腐,可求来世再⽣,所以⽤于丧葬的⽟器在汉⽟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东周时的“缀⽟⾯幕” “缀⽟⾐服”,到三国时曹丕下诏禁⽤⽟⾐,共流⾏了四百年。

皇帝及部分近⾂的⽟⾐⽤⾦线缕结,称为“⾦缕⽟⾐”,其他贵族则使⽤银、铜线缀编称为“银缕⽟⾐”、“铜缕⽟⾐”。

从外观上看“⽟⾐”的形状和⼈体⼏乎⼀模⼀样。

头部由脸盖和脸罩组成,脸盖上刻制出眼、⿐和嘴的形象。

组成脸盖的⽟⽚绝⼤部分是长⽅形的⼩⽟⽚,双眼和嘴是在较⼤的⽟⽚上刻出,⿐⼦是⽤五块长条⽡状⽟⽚合拢⽽成,惟妙惟肖。

上⾐由前⽚、后⽚和左、右袖筒构成,各部分都是彼此分离的;前⽚制成胸部宽⼴、腹部⿎起的体型,后⽚的下端作出⼈体臀部的形状。

裤由左、右裤筒组成,也是各⾃分开的。

⼿部做成握拳状,左右各握⼀璜形⽟器,⾜部作鞋状。

⼀些⽟璧,以及饭含、佩带之物等。

前胸和后背共置⽟璧18块,并有⼀定的排列⽅式。

在“⽟⾐”的头部,有眼盖、⿐塞、⽿塞和⼝含,下腹部有罩⽣殖器⽤的⼩盒和肛门塞,这些都是⽤⽟制成的。

另外,颈下有玛瑙珠48颗,腰部出⽟带钩。

整套“⽟⾐”形体肥⼤,披⾦挂⽟,全长1.88⽶,共⽤⽟⽚ 2498⽚,⾦丝约1100克。

⽟⽚的⾓上穿孔,⽤黄⾦制成的丝缕把它们编缀,故称“⾦缕⽟⾐”。

⽟⾐耗⽤⽟⽚、⾦丝巨多,做⼯⼗分精细。

⽟⽚成⾐后排列整齐,对缝严密,表⾯平整,颜⾊协调,着实令⼈惊叹,反映出⽟师杰出的技艺和达官奢侈的⽣活。

刘胜窦绾金缕玉衣

刘胜窦绾金缕玉衣
"
内 历史背景

历史背景
西汉时期,由于迷信玉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保 持尸骨不朽,所以当时贵族死
后多用玉衣下葬
这种风气在当时极为盛行,并 成为了身份地位的象征
金缕玉衣主要出土于中国河南、 江苏、河北、山东,玉衣也按 身份分为金缕、银缕、铜缕
皇帝的玉衣用金缕,诸侯王、 列侯始祖、公主用银缕,其他
皆用铜缕
内 刘胜和窦绾的玉衣

刘胜和窦绾的玉衣
1 河北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的墓出土的两套金缕玉衣是其中最为著名的 2 这两套金缕玉衣分别长188厘米,宽60厘米,共有玉片2165片,金丝约1100克
3 两套玉衣形制相同,均为上衣下裳连体形
4
其中刘胜的玉衣形体肥大,腹部突出,通身缝缀近三千个圆形、三角形、长方形、菱形等花形的玉片, 有的还钻有73个孔
料,帮助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风俗和文化背景
02
此外,这两套金缕玉衣也体现了中国古代贵族对玉的崇拜和
信仰。在当时,人们相信玉可以保护死者的身体不朽,因此
贵族们会在死后穿上玉衣下葬。这种信仰和文化传统在中国
古代历史上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影响力
内 总结

总结
刘胜和窦绾的金缕玉衣是西汉时期贵族文化的瑰宝,它们 以精湛的工艺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展现了汉代玉器艺术的最 高水平
最后,金缕玉衣等珍贵文物的保 护和研究也促进了国际文化交流 和合作。中国文物在全球范围内 都备受关注和珍视,中国文物的 保护和展示已经成为国际文化交 流的重要渠道之一。通过文物交 流和合作,可以促进不同国家和 地区之间的文化沟通和理解,增 进国际友谊和合作
当代应用和影响
r
xxxxx

汉中市博物馆简介概况

汉中市博物馆简介概况

汉中市博物馆简介概况
汉中市博物馆是汉中市的文化地标,是集收藏、展览、教育、研究和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地方博物馆,隶属于汉中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是一座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

现隶属于汉中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博物馆分两个馆,其中一馆是基本陈列《汉中历史陈列》,
二馆是临时展厅。

基本陈列《汉中历史陈列》主要分为“汉兴之地”、“秦汉雄风”、“三国遗韵”、“汉水明珠”四个单元,展示了汉中从先秦到民国时期的历史文化,其中的文物代表有:
1.汉墓出土文物(一)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和王后金缕玉衣,(二)西汉金缕玉衣,(三)东汉金缕玉衣,(四)三国时期金缕玉衣套盒。

2.秦汉时期的陶器、铜器、铁器、漆器、石器等文物。

3.反映汉中经济文化发展的明清时期的陶瓷。

4.反映汉中地方民俗风情的民俗文物及秦巴山区出土的各类珍贵文物。

5.反映汉中古代建筑艺术及现代建筑艺术的古建筑模型。

—— 1 —1 —。

古玉界:汉代楚王之宝玉

古玉界:汉代楚王之宝玉

古玉界:汉代楚王之宝玉
位于江苏省的徐州市博物馆,拥有众多精美的汉代文物。

尤其是其珍藏的西汉时期玉器,因为用料精良,雕工高超,千百年来不受沁蚀,成为中国汉代玉器的代表。

徐州狮子王楚王墓出土的金缕玉衣,更被誉为迄今为止在中国发现,最为精美,白度最高的一套金缕玉衣。

这得益于90年代至2000年徐州城郊附近几座大型楚王汉墓的挖掘。

徐州古称“彭城”,又因为属地沛县是刘邦的诞生之地,所以在西汉建立初期,便受到朝廷的重视与封赏。

西汉第一代楚王刘交为刘邦之弟,一共传位十二代。

此次展出的专题名为《汉玉精工》,大部分展出玉器出土于徐州北洞山,东洞山,狮子山,龟山楚王汉墓。

很多玉器玉质呈”冻状“,等级很高。

(没有使用金缕玉衣的楚王,用的玉覆面)
憨态可掬的玉熊,考古专家认为是楚王饲养的家熊,因其脖子上还有项圈
圈儿里人都在关注以下这几个平台。

汉风楚韵,来看镇馆之宝金缕玉衣 大汉楚王——徐州汉代楚国文物精品展

汉风楚韵,来看镇馆之宝金缕玉衣 大汉楚王——徐州汉代楚国文物精品展

汉风楚韵,来看镇馆之宝金缕玉衣大汉楚王— —徐州汉代楚国文物精品展丨晋华徐州古称彭城,是汉刘邦的故乡,西汉初年,成为汉代楚王的领地。

由徐州博物馆与山西博物院合作举办的《大汉楚王》展上,徐州地区多座汉代诸侯王墓出土的270余件汉代文物,通过“制同京师”“锐兵强阵”“盛世繁华”“永生之梦”四个单元,为公众了解汉代文化,提升文化自信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记忆064/ TOURISM WORLDMemory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迄今,西汉楚国都城等重要都城遗址已得到考古发掘证实,已发现和发掘两汉王侯宗室陵墓近40座,出土文物洋洋大观,精美绝伦。

从中可见汉代社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民族自信心强劲,富有热情奔放、兼容并蓄、进取又不失浪漫的时代精神。

汉朝盛世奠定了中华民族的主基调,为后世留下丰厚的文化遗产。

汉代体制完备的封国制度如何呈现?汉代王侯贵族的生活到底有多奢华?楚汉雄兵到底有多威武?汉代特有的玉葬制度如何演进和发展?“大汉楚王——徐州汉代楚国文物精品展” 揭开大汉王朝的神秘面纱,从多角度解读了汉代诸侯国的历史风貌,再现了大汉风华。

宫室百官 制同京师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56-前195年)即位第二年,封其弟刘交于楚国,辖东海、薛郡、彭城三郡三十六县,定都彭城。

西汉时期,这一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得到巨大的发展。

彭城作为西汉楚王国都城,历12代楚王,见证190余年历史,汉风楚韵在这里得到极致的体现。

第一单元是“制同京师”。

通过徐州西汉楚王墓中出土的众多印章、封泥等反映封国官制与职能的资料,可以略窥西汉楚国的政治制度,真实再现汉代封国的官制与权力运作方式。

汉承秦制,刘邦建立西汉帝国后,鉴秦之衰,大封宗族与功臣。

汉初诸侯王封国制度与职官皆参照帝国中央之制。

《汉书·百官公卿表》载:“诸侯王,高帝初置,金玺盭(lì)绶,掌治其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汉中山王墓中的罕见金缕玉衣(图文)
2014-11-24 来源:国家文化市场调查评估中心
自1959年以来,考古工作者先后发掘了中山简王刘焉夫妇墓、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墓、中山穆王刘畅夫妇墓、中山怀王刘修墓、三盘山120~122号墓、陵北137号墓等。

汉中山国是汉代的重要封国。

公元前154年,汉景帝封其第九子刘胜为中山靖王,迁都卢奴(今定州),始为汉代的中山国。

两汉共十七代中山王,世袭达300余年,在今河北省定州市境内,留下了大量的汉代中山王墓。

这些墓葬规格高,出土文物丰富,其中,中山王墓出土的玉器尤为引人瞩目。

它们质地细纯,光泽莹润,种类繁多,工艺精湛,是一批难得的汉代玉器的珍品。

现选取其中代表性玉器分类介绍如下:
丧葬用玉
汉代是丧葬用玉的鼎盛时代,认为玉是“山岳精英”,以玉敛葬,可以不朽。

西晋葛洪在《抱朴子》中说:“金玉在九窍,则死人为不朽”。

葬玉就是指这类专门为保护尸体而制造的随葬玉器,主要有玉衣、玉琀、玉握、九窍塞、玉枕和镶玉棺等。

两汉中山王墓出土丧葬用玉种类齐全,保存较好,是研究汉代丧葬用玉的重要实物资料。

其中,中山王墓中共出土玉衣四套:金缕玉衣三套,银缕玉衣一套,鎏金铜缕玉衣片若干。

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墓出土的两件金缕玉衣意义尤为重要,是目前考古史上首次发现,并且是保存最完整的汉代玉衣,使世人得以认识了玉衣的真面目。

靖王刘胜墓出土,现藏于河北省博物馆。

玉衣可分为头部、上衣、裤、鞋、手套五部分。

玉衣所用玉片为岫岩玉,有长方形、三角形、菱形以及多边形,均为合体而裁,合体而用。

每片玉上都钻有小孔,相邻的小孔间用金丝连缀。

所用金丝有单股的,多股的,还有拧成麻花状的。

玉衣内同时出土有一些塞、盖在死者身上的小玉件,包括头部的眼盖、鼻塞、耳塞、口琀,胸部、背部的玉璧,下腹部的生殖器罩、肛门塞和手中的璜形玉饰。

玉衣,是汉代葬玉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被称为“玉匣”或“玉柙”,是两汉皇帝和诸侯王等高级贵族死后穿用的殓服。

用玉衣入葬,始于西汉中早期,盛行于武帝时代,止于东汉末年。

玉衣等级制度东汉时基本确立,《后汉书·礼仪志》规定,只有皇帝才能使用金缕玉衣;诸侯王、列侯始封、贵人、公主只能用银缕玉衣;大贵人、长公主使用铜缕玉衣。

刘胜是诸侯王,按制死后是不能穿金缕玉衣入葬的,现在对此有两种说法,一是,刘胜与汉武帝是同父异母兄弟,关系较好,是汉武帝特赐。

还有一种说法是,刘胜死时玉衣的入葬制度还不完善,是越级而穿。

玉衣的制作十分考究,据专家推测,玉衣是按人体模型设计而制作,先将人体分割成大小不一的“块”,然后编号。

根据编号,对玉片进行加工。

经过锯片、钻孔、抛光加工后,再用金丝将玉片连缀在一起。

玉片的钻孔在0.1—0.2毫米之间,金丝粗细在0.35—0.5毫米之间。

金丝的编缀方法有交叉式、套联式、并联式、结联式多种。

为防止边缘玉片的散乱,最后锁边成型,玉衣的制作即完成。

经测算,在当时生产力水平下,制作一件玉衣大致需要一名熟练的玉工辛勤劳作十余年的时间,其制作费用约相当于汉代一百户中等人家家产的总和。

王刘胜妻窦绾墓出土,现藏于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玉衣所用玉片为岫岩玉,与刘胜金缕玉衣不同之处是上衣的制作,窦绾玉衣的上衣没有用到金丝,而是先将制成的玉片粘在裁好的麻布上,再用丝带将玉片沿对角线加以黏贴,这样制成的玉衣既美观又牢固。

玉衣内同时出土有眼盖、鼻塞、耳塞、口琀,胸部、背部的玉璧,下腹部的生殖器盖、肛门塞和手中的璜形玉饰。

青玉云纹枕
青玉云纹枕高13厘米,长34.7厘米,宽11.8厘米,重13.8公斤。

东汉中山简王刘焉墓出土,现藏于河北省博物馆。

由整块青玉雕制而成,玉质晶莹。

枕中部内凹,枕面及前、后两面以细浅的双勾阴线雕刻变形云纹,纹饰相互勾连,宛转流畅。

此枕形体硕大,极为罕见。

猪形玉握
猪形玉握高2.8厘米,长10.3厘米,宽2.3厘米。

东汉中山简王刘焉墓出土,现藏于河北省博物馆。

玉质洁白明亮,温润细腻。

器呈卧猪状,背部滚圆,周身光素无纹,仅用几道宽阴线刻出猪的双耳、四肢各部位轮廓,头和尾各有一个小圆穿,造型简单,细腻传神,是死者手中的玉握,象征拥有财富。

龙形玉璜
龙形玉璜(图6)长10.8厘米。

西汉中山怀王刘修墓出土,现藏于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玉色青白,玉质莹润,器体为双龙合体形,龙张口露齿,用阴线刻划出眼角等细部,线条流畅,出土时位于墓主人右手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