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初中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教学案例
最新九年级数学渗透德育教育教案
九年级数学学科德育渗透案例本节课为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主要学习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解决传播问题。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2.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数学思考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代数问题的过程,探索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一元二次方程对之进行描述。
解决问题通过解决传播问题,学会将实际应用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应用意识.情感态度通过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身边的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应用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教育学生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做好学生人人爱卫生的思想教育。
重难点重点:列一元二次方程解有关传播问题的应用题难点:发现传播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解传播问题,渗透预防传染病的发生的思想教育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制作课件,精选习题学生准备:复习有关知识,预习本节课内容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问题】下表是某一周甲、乙两种股票每天每股的收盘价(收盘价:股票每天交易结果时的手续费、税费等),则在他帐户上,星期二比星期一增加200元,•星期三比星期二增加1300元,这人持有的甲、乙股票各多少股?老师点评分析:一般用直接设元,即问什么就设什么,即设这人持有的甲、乙股票各x、y张,由于从表中知道每天每股的收盘价,因此,两种股票当天的帐户总数就是x 或y乘以相应的每天每股的收盘价,再根据已知的等量关系;星期二比星期一增加200元,星期三比星期二增加1300元,便可列出等式.解:设这人持有的甲、乙股票各x、y张.则解得答:(略)【思考】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步骤有哪些?应注意什么?【活动方略】教师演示课件,给出题目.学生口答,老师点评。
【设计意图】复习列方程一次方程解应用题,为继续学习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解实际问题作好铺垫.二、探索新知【问题情境】有一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有121人患了流感,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几个人?【分析】(1)本题中有哪些数量关系?(2)如何理解“两轮传染”?(3)如何利用已知的数量关系选取未知数并列出方程?(4)能否把方程列得更简单,怎样理解?(5)解方程并得出结论,对比几种方法各有什么特点?【解答】设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x个人,则依题意第一轮传染后有x+1人患了流感,第二轮传染后有x(1+x)人患了流感。
(完整)初中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教学案例-.doc
初中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教学案例【 是浙教版教材七(下) 4· 3 解二元一次方程 ( 1)中的其中某个教学片断】 :同学 , 才我 已学 了二元一次方程 的一种解法即代入消元法,下面我运用所学的知 一起来研究一个有趣的数学 目。
生 1(迫不及待地) :老 是什么 啊?:同学 , 《 子算 》是我国南北朝 期一部重要的数学著作。
是我国古代《算 十 》之一, 多 浅 有趣。
其中“ 兔同 ”流 尤 广泛,它 漂洋 海流 到了日本等国呢!【学生 出自豪的神情并急切地要求老 出 目】:今有 兔同 ,上有三十五 ,下有九十四足, 兔各几何?意思是:有若干只 和兔在同个 子里,从上面数,有三十五个 ;从下面数,有九十四只脚。
求 中各 有几只 和兔?同学 你 会解 ?⋯⋯【同学 一 思考 后】生 2:老 ,我会解。
(用小学算 方法求解)生 3:老 我有另外的解法。
(学生用一元一次方程求解) ⋯⋯【学生小 非常激烈】生 4:用今天所学的二元一次方程 的方法,个 就更容易解决了。
有 x 只,x y 35 x 23 兔有 y 只, 根据 意有:4 y 94,用代入消元法解 个方程 得。
2x y12:同学 的解法都很好,特 是生 4 的解法,他把我 今天所学的知 都 用 来了,使我 更容易理解。
那你 知道 子是如何解答 个“ 兔同 ” 的 ?【学生 流露出迫切想知道的神情】:原来 子提出了大胆的 想。
他假 砍去每只 和每只兔1的脚, 每只 就2成了“独脚鸡” ,而每只兔就变成了“双脚兔”。
这样,“独脚鸡”和“双脚兔”的脚就由94 只变成了47 只;而每只“鸡”的头数与脚数之比变为1: 1,每只“兔”的头数与脚数之比变为 1: 2。
由此可知,有一只“双脚兔”,脚的数量就会比头的数量多 1。
所以,“独脚鸡”和“双脚兔”的脚的数量与他们的头的数量之差,就是兔子的只数。
生5:孙子真伟大啊,《孙子算法》真棒!师:孙子的这一思路新颖而奇特,其“砍足法”也令古今中外数学家赞叹不已。
初中数学德育渗透优秀教案通用5篇
初中数学德育渗透优秀教案通用5篇初中数学德育渗透优秀教案1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在分析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确定了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首先来看一下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有理数的加减法在整个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很重要的。
它是整个初中代数的一个基础,它直接关系到有理数运算、实数运算、代数式运算、解方程、、研究函数等内容的学习。
初中阶段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让学生根据一些现实模型,把它转化成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就第一章而言,有理数的加减法是*的一个重点。
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加、减法可以统一成为加法,乘法、除法和乘方可以统一成乘法,因此加法和乘法的运算是*的关键,而加法又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种有理数运算,学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的思考方式(确定结果的符号和绝对值),关键是这一节的学习。
数学思想方法分析: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意识,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力图向学生渗透的德育目标是:(1)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品质。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和上述对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了解代数和的概念,理解有理数加减法可以互相转化,会进行加减混合运算;2. 通过学习理解加减法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继续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3.通过加法运算练习,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教学建议(一)重点、难点分析本小节的重点是依据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准确迅速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难点是省略符号与括号的代数和的计算.由于减法运算可以转化为加法运算,所以加减混合运算实际上就是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了解运算符号和性质符号之间的关系,把任何一个含有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算式都看成和式,就可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计算.(二)教法建议1.通过习题,复习、巩固有理数的加、减运算以及加减混合运算的法则与技能,讲课前教师要认真总结、分析学生在进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常犯的错误,以便在这节课分析习题时,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改正.2.关于“去括号法则”,只要学生了解,并不要求追究所以然.3.任意含加法、减法的算式,都可把运算符号理解为数的性质符号,看成省略加号的和式。
九年级数学渗透德育教育教案
九年级数学渗透德育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九年级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诚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勾股定理的应用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证明及应用。
教学难点:勾股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第二章: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教学重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教学难点:相似三角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第三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判定。
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第四章: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的综合应用教学重点: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教学难点: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5. 第五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教学重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
教学难点: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德育教育内容1. 爱国主义教育:通过数学史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数学发展的辉煌历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 集体主义教育: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3. 诚信教育: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诚实守信、严谨治学的态度。
4. 社会责任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 运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3. 采用案例教学法,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参与度、合作交流等。
2. 结果性评价:通过考试、作业等方式,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
3. 综合性评价:结合学生的道德品质、学习态度、实践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评价。
六、第六章:概率与统计初步教学重点:概率的基本概念、统计量的计算。
初二数学德育渗透教案
初二数学德育渗透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文案策划、工作计划、作文大全、教案大全、演讲稿、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copywriting planning, work plans, essay summaries, lesson plans, speech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初二数学德育渗透教案主题:初中数学德育渗透教案一、引言数学德育渗透是指将德育理念和价值观融入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学习态度。
初中数学德育渗透教学案例-初中教育精选(K12教育文档)
初中数学德育渗透教学案例-初中教育精选(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初中数学德育渗透教学案例-初中教育精选(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初中数学德育渗透教学案例-初中教育精选(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初中数学德育渗透教学案例一、学生起点分析:通过前几节知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通过分析简单问题中已知量与未知量的关系列出方程解应用题,初步掌握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但学生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常常会遇到一下困难,就是从题设条件中找不到所依据的等量关系,或虽能找到等量关系但不能列出方程。
二、教学任务分析:本课以“希望工程"义演为例引入课题,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协作交流,教师点拨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借助列表的方法分析问题,体会用图表语言分析复杂问题表达思维方法的优点,从而抓住等量关系“部分量之和等于总量"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经历抽象的符号变换应用等活动,展现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因此,本节教材的处理策略是:展现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分析数量关系和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方程——检验解的合理性.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借助表格学会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等量关系,体会间接设未知数的解题思路,从而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必须检验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题意。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体会方程模型的作用,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敢于提出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希望工程义演中的数学问题的探讨,进一步体会方程模型的作用,同时,从情感上认识希望工程,懂得珍惜今天的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九年级数学渗透德育教育教案
九年级数学渗透德育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平面几何中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勇于挑战、克服困难的意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数学、亲近数学的情感;(2)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平面几何基本概念(1)点、线、面的定义及关系;(2)垂直、平行、相交等基本位置关系。
2. 第二章:三角形性质(1)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2)三角形的稳定性。
3. 第三章:平行四边形与梯形(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梯形的性质。
4. 第四章:圆的基本性质(1)圆的定义及性质;(2)圆周率的概念。
5. 第五章:坐标系与函数(1)坐标系的定义及作用;(2)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性质及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平面几何基本概念;(2)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性质;(3)圆的基本性质;(4)坐标系与函数。
2. 教学难点:(1)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性质证明;(2)圆的证明及应用;(3)函数图象的绘制与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的价值;3. 利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4. 结合数形结合法,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参与度、合作精神等;2. 结果性评价: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如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等;3. 综合性评价: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4. 德育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品德表现,如诚实守信、勇于挑战等。
六、第四章:圆的基本性质(续)教学内容:(3)圆周率的概念及应用;(4)弧、弦、圆心角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1)圆周率的定义及计算;(2)弧、弦、圆心角的关系证明及应用。
数学渗透德育教育教案
数学渗透德育教育教案引言:数学作为一门学科,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是培养学生德育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
数学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正确思考和行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责任心、正义感、尊重他人等优秀德育品质。
本文将针对初中生的数学课程,结合德育教育的理念,设计一份数学渗透德育教育教案,旨在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德育素养。
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明白数学是一门为人类服务的学科,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态度和数学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正义感、责任心、尊重他人等德育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态度和数学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正义感、责任心、尊重他人等德育品质。
三、教学方法:1.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2.探究式学习法: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发现,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步骤:1.引导学生思考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让他们明白数学可以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如算账、测量等。
2.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发现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例如,通过一个购物案例,让学生计算商品折扣后的价格,培养他们正确的商业意识。
3.设计一个小组合作的数学问题,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解决,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
例如,给定一份数据,要求学生根据数据制作一份统计图表,并在小组内讨论数据的意义和解读。
4.引导学生反思和总结合作学习的经验,让他们认识到团队合作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并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尊重他人的意识。
5.进行一次数学竞赛,通过竞争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培养他们的正义感和公平意识。
6.进行知识的巩固和拓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更复杂的数学问题,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1.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心;通过数学竞赛的成绩,评价学生的正义感和竞争意识;通过学生的课后作业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评价他们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初中数学德育渗透教案(精选5篇)
初中数学德育渗透教案(精选5篇)第一篇:初中数学德育渗透教案《三角形相似复习》德育渗透教案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复习巩固相似三角形知识,掌握测量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测量旗杆高度的活动,巩固相似三角形有关知识,累积数学活动经验,使学生初步学会数学建模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用相似以及已学过的知识对国旗高度的测量,培养学生要珍惜和平的时光,热爱学习,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复习相似三角形的主要性质?2、当你走进学校,仰头望着操场旗杆上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时,你也许想知道操场旗杆有多高?我们知道可以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首先请同学量出太阳下自己的影子长度,旗杆的影子长度,再根据自己的身高,计算出旗杆的高度。
(100页图24.1.1)如果在阴天,你一个人能测量出我们国旗旗杆的高度吗?二、提出问题、探索新知例1.书.P.98试一试.如图所示,站在离旗杆BE底部10米处的D点,目测旗杆的顶部,视线AB与水平线的夹角∠BAC=34°,并已知目高AD为1米。
现在请你按1:500的比例得△ABC画在纸上,并记为△A1B1C1,用刻度尺量出纸上B1C1的长度,便可以算出旗杆的实际高度。
你知道计算的方法吗?B1BACE二、合作交流、尝试练习A1C1D例2.为了测出旗杆的高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三种方案,并测得图(a)中BO=6m,OD=3.4m,CD=1.7m图(b)中CD=1m,FD=0.6m,EB=1.8m图(c)中BD=9m,EF=0.2;此人的臂长为0.6m。
(1)说明其中运用的主要知识;(2)分别计算出旗杆的高度。
ABODEAAECCCFBBFDD(a)(b)分析:图(a)和图(c)都运用了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的性质,图(b)运用了同一时刻的物高与影长成正比的性质。
解:(1)∵△AOB∽△COD,∴CDAB=OBAB 即 1.7OD=36.4 ∴AB=3(m).(2)∵同一时刻物高与影长成正比,∴BE(3)∵△CEF∽△CAB ∴ABEFAB=CDDFAB 即 1.8=01.6 ∴AB=3(m).=FG0.2BD 即AB.6=09 ∴AB=3(m).方法技巧:测量物体的高度可利用自己的身高、臂长等长度结合相似形的性质求出物高,也可以运用同一时刻的物高与影长成正比的性质测量物体的高度。
九年级数学渗透德育教育教案
九年级数学渗透德育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九年级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2)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维和方法分析问题,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勇于探索的精神;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勾股定理的应用(1)引导学生理解勾股定理的内涵;(2)培养学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第二章:锐角三角函数的应用(1)让学生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2)引导学生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3. 第三章: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应用(1)让学生了解相似三角形的性质;(2)培养学生运用相似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第四章:解直角三角形(1)让学生掌握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2)引导学生运用解直角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
5. 第五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1)让学生掌握数据收集、整理的方法;(2)培养学生运用数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九年级数学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相似三角形性质的运用;(2)数据收集、整理与分析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3. 结合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 注重个体差异,给予学生充分的关爱和指导。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所学知识;3. 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在实际问题解决中的表现,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4. 期中期末考试:检验学生阶段性的学习成果。
六、第六章:概率初步(1)让学生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2)培养学生运用概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初中数学渗透德育教案
初中数学渗透德育教案一、教学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德育教育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
为此,教师需要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将德育教育与数学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德育教育。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创新精神、良好品质和道德观念。
三、教学内容1. 教材内容: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八年级上册第10章“角的计算”。
2. 德育素材: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我国数学教育的发展历程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相关知识: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复习旧知。
(2)导入新课: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发学生兴趣。
2. 知识讲解(1)讲解角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掌握角的计算方法,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2)举例说明: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角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3. 德育教育渗透(1)讲述华罗庚的故事:介绍华罗庚这位杰出的数学家,让学生了解他的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2)探讨我国数学教育的发展: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数学教育的历史,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4. 课堂练习(1)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互相讨论: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5. 总结与反思(1)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让学生回顾课堂内容,巩固所学。
(2)反思德育教育: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德育教育,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评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
2. 学生德育素养的提升:观察学生在课堂表现、日常行为等方面的变化,评估德育教育的效果。
初中数学德育渗透教案
初中数学德育渗透教案教案目标:1.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态度和方法,提高数学学习兴趣;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互助精神;3.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和人文素养。
教案内容:第一课:数学真实应用体验时间: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实际运用能力;2.提高学生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流程:1.导入:教师介绍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班级组织一次郊游,需要买蛋糕,要求学生给出如何计算蛋糕数量和预算的方法。
2.学生分小组讨论,并记录各自的解题思路和答案。
3.各小组依次报告自己的解法,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优缺点,并选出最佳解决方法。
4.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这个过程中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经验。
第二课:数学道德情感教育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敬畏和认真态度;2.提高学生遵守学习规则和大众道德的意识。
教学流程:1.导入:教师给学生出一个数学难题,并提醒学生严肃对待这道题目。
2.学生独立思考,解题完毕后互相检查答案。
3.学生交卷后,教师公布标准答案,并检查学生的解题过程和思路。
4.在讲解解题方法的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和总结数学学习中的道德问题,如:做题过程中是否可以抄袭、是否可以作弊等。
5.教师组织班级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学习规则和大众道德。
第三课:数学与公平正义教育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公平竞争的意识和公正公平的原则;2.培养学生愿意帮助他人并体验分享的快乐。
教学流程:1.导入:教师出示一组数据图表,让学生分析并判断哪个方案最为公平。
2.学生独立思考并给出自己的判断。
3.各组选出代表报告自己的观点和理由,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公平公正的主要原则。
4.教师提出一个实际生活中的困难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通过数学方法来解决。
5.学生合作解决问题,并将解决过程和结果报告给全班。
6.教师引导学生反思这个过程中的合作和分享体验。
第四课:数学与环境保护教育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2.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案例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案例案例一:个人道德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合作研究和互动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例如,在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鼓励学生相互帮助、协作探讨,培养他们的友爱精神和相互尊重的意识。
同时,教师还可以选取与社会实际联系紧密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道德、伦理方面的问题,并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判断和行为准则。
案例二:社会公德的培养数学教学中可以融入一些与社会公德相关的话题,引发学生对公平、公正等价值观的关注和思考。
例如,在解决分配问题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情景,要求学生思考如何合理分配资源,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
通过这样的研究,学生可以理解社会公德的重要性,并明白自己在实际生活中应如何行为,做到公平、公正。
案例三:责任意识的培养在数学研究中,教师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例如,通过设计一些实践性的数学任务或项目,要求学生自己负责整个过程的实施与管理。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认真对待任务,具备组织、协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自我约束和责任感。
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项目展示和分享,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案例四:诚信意识的培养在数学考试中,教师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
例如,通过讲解学术诚信原则、考试纪律等内容,引导学生明确诚信的重要性,并提醒他们在考试中要自觉遵守规则。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能够诱发学生违规行为的操作,让学生自己思考违反诚信原则的后果和影响,从而树立起诚信意识。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融入德育渗透是十分重要的。
教师们应当通过合适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道德、伦理问题,并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价值观念和综合素质。
这种德育渗透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促使他们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为社会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初中数学德育渗透教学案例
初中数学德育渗透教学案例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通过列表法分析问题,找出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解决问题。
步骤:1.学生分组,每组4人。
2.教师发放工作纸,引导学生通过列表法分析问题,找出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
3.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互相交流,解决问题。
4.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汇报解题过程和思路。
目的:通过小组合作研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加深对等量关系的理解和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第三环节:运用巩固内容:学生个人完成练册上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步骤:1.学生个人完成练册上的题目。
2.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学生相互交流,互相检查答案。
4.教师进行点评,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目的:通过练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对等量关系的理解。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内容: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步骤:1.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
2.强调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目的:通过课堂小结,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同时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内容: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步骤:1.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强调检验方程解的合理性。
3.提醒学生按时提交作业。
目的:通过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对等量关系的理解。
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和按时完成任务的能力。
教材中的问题情境是一个售票场景,两位同学通过表演来模拟这个场景。
在分析题目中的每一句话时,需要关注其中所包含的含义、数量关系和等量关系。
售出1000张票的意义是指在这个场景中售出了1000张票,而票款6950元则是指售出的1000张票所得的总收入。
根据题目中所给的条件,我们可以求出售出的成人票和儿童票的数量,以及成人票和儿童票的单价。
初中数学德育渗透教学案例
初中数学德育渗透教学案例一、案例背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如何将德育渗透到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价值观念,是每位数学教师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本案例将介绍一种有效的初中数学德育渗透教学方法。
二、案例描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富有德育意义的数学问题和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感和价值观念。
以下是一个案例描述:1.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数学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 了解并理解正直、诚实、公平等道德价值观念;-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与道德相关的问题;- 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 教学内容:本次课程将以“公平分配”为主题,通过一个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展开教学。
3.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教师通过一个小故事引入课程,讲述一个班级组织的义卖活动。
学生们需要将募集到的善款公平分配给需要帮助的人。
步骤二:讨论与思考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什么是公平?为什么要公平分配?- 在生活中,你们遇到过哪些与公平分配相关的问题?- 公平分配与数学有什么关系?步骤三:数学问题设计教师设计一系列与公平分配相关的数学问题,例如:- 有10个苹果,要分给5个人,每人分几个才是公平的?- 小明和小红共有20元钱,他们要公平分配这笔钱,每人应该得到多少?步骤四:小组合作学生分成小组,共同解决这些数学问题。
每个小组需要讨论并给出自己的解答。
步骤五:展示与总结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解答和解题思路。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公平分配的原则和方法,并与数学知识进行关联。
4. 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意识、团队精神等;- 评价学生对公平分配的理解和运用;- 对学生解答数学问题的正确性和解题思路进行评价。
三、案例效果通过这种德育渗透的数学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也能够培养道德情感和价值观念。
他们将更加理解公平的重要性,并能够将公平原则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七年级数学德育教育案例(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德育教育在各个学科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数学作为基础学科,不仅承载着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任务,也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
本案例以七年级数学教学为背景,探讨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道德品质和价值观。
二、案例描述1. 案例情境某中学七年级一班,学生共45人。
在学习“有理数”这一章节时,教师发现部分学生在面对负数、分数等概念时存在畏难情绪,学习积极性不高。
同时,课堂上学生的纪律意识、合作精神也亟待提高。
2. 案例实施(1)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态度针对学生对有理数概念的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教师采取了以下措施:-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体会有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温度、海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抽象的有理数概念形象化、具体化,降低学习难度。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2)强化纪律意识,培养合作精神为了提高课堂纪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师采取了以下措施:- 制定课堂纪律规范,明确奖惩制度,增强学生的纪律意识。
-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培养团队精神。
- 开展课堂活动,如“数学知识竞赛”、“解题技巧分享”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渗透德育教育,塑造良好品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注重将德育教育融入教学过程,具体措施如下:- 结合数学史,讲述数学家的事迹,如欧几里得、阿基米德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敬业精神。
- 引导学生分析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 强调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严谨态度,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
三、案例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七年级一班的学生在学习有理数概念时取得了显著进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课堂纪律明显改善。
- 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表现出良好的团队精神,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德育渗透初中数学教案
德育渗透初中数学教案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和方法;(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自信心;(2)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体验成功解决问题的喜悦;(3)通过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热爱数学、运用数学的观念。
二、教学内容1. 教学主题:解一元一次方程2. 教学内容:(1)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及特点;(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和方法;(3)实际问题中的一元一次方程求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相关知识,如代数式的概念、运算规则等;(2)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出一元一次方程,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及特点;(2)引导学生总结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实际问题中的一元一次方程求解;(2)每组选取一个代表进行解答,分享解题思路和方法;(3)全班交流,总结解题技巧和注意事项。
4. 练习巩固:(1)布置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2)挑选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分析其解题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3)针对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
5. 拓展提高:(1)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一元一次方程应用到实际生活中?(2)让学生举例说明,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介绍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6. 总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特点及解法;(2)强调解题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如符号的正确性、运算的准确性等;(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提问回答等情况,给予相应的评价。
九年级数学渗透德育教育教案
九年级数学渗透德育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九年级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实数与代数式1.1 实数的概念与分类1.2 代数式的表示与运算2. 第二章:方程(组)与不等式(组)2.1 方程的解法与应用2.2 不等式的性质与解法3. 第三章:几何图形的性质与判定3.1 平面图形的性质与判定3.2 空间几何图形的性质与判定4. 第四章:函数的概念与性质4.1 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4.2 反比例函数、指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5. 第五章:统计与概率5.1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5.2 概率的计算与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九年级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及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2. 教学难点:方程(组)与不等式(组)的解法,几何图形的性质与判定,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意识。
3. 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德育教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相关知识点,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参与度、合作精神等。
2. 结果性评价:评价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程度,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德育教育评价: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德育教育的渗透程度,如爱国主义情怀、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等。
六、第六章:三角函数及其应用6.1 三角函数的概念与性质6.2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解析6.3 三角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七、第七章:投影与视图7.1 投影的概念与分类7.2 平行投影的性质与作图7.3 三视图的绘制与理解八、第八章:圆的方程与性质8.1 圆的标准方程与参数方程8.2 圆的性质与判定8.3 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及其应用九、第九章:数学归纳法与数列9.1 数学归纳法的概念与步骤9.2 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求和公式9.3 数学归纳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十、第十章:数学逻辑思维与创新10.1 逻辑思维的基本方法与技巧10.2 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与实践10.3 数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初中数学德育渗透教学案例
初中数学德育渗透教学案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是非常重要的。
数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通过德育渗透,可以培养学生的品德素质,提高他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使他们能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同时,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他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下面我将通过一个实际的教学案例来说明初中数学德育渗透的重要性。
在一次数学课堂上,我设计了一个实践性的任务,要求学生分组完成一个数学游戏。
游戏的规则是:每一个小组有一份题目纸,上面列有一系列的数学问题,包括四则运算、几何图形等。
每一个小组成员需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分工合作来解答问题。
在规定的时间内,小组成员需要相互交流,讨论解题思路,并最终给出答案。
在游戏结束后,我会根据小组的表现赋予相应的奖励。
这个游戏不仅考察了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解题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在游戏过程中,学生们需要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他们需要互相倾听和尊重对方的观点,相互讨论和交流解题思路。
通过这个游戏,学生们体验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明白了合作的力量。
在游戏结束后,我进行了一次小组讨论,让学生们分享他们在游戏中的体味和感受。
他们纷纷表示,在这个游戏中,他们不仅学会了如何解决数学问题,还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
他们意识到,惟独相互合作,才干更好地完成任务。
这个游戏让他们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激发了他们对合作学习的热情。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在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设计实践性的任务,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这种德育渗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式。
固然,在数学德育渗透教学中,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教师需要合理设计任务,确保任务既能考察学生的数学能力,又能培养他们的德育素质。
其次,教师需要在任务中注重引导学生的思量和讨论,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尊重他人的意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教学一例
倪文平
一、问题背景:
初二已近尾声,临近初三毕业,还有较多学生学对升学还没有明确的打算,一部分成绩较差同学没有明确的学习奋斗目标,学习缺乏动力.一部分成绩较好的学生对我们学校的高中并不了解,又由于一些兄弟学校的宣传攻势,让我们的优生对我们学校的高中信心不足,不是大面积的优生十分愿意填报我校的高中自愿,往往到毕业自愿填报时班主任作了大量的工作,效果却不是太好.一方面为了激励我们初三学生,具有明确的升学目标,发奋努力学习,另一方面为了能为我校留下更多的优秀生源,减轻毕业时的工作难度,有必要在我们平常的教学中渗透这方面的思想教育,为此我在教学中抓住每一个切入点渗透这方面的思想教育,注意将这方面的教育素材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比如:在我教学“加权平均数”时想到,当初我与教科室胡主任在研究衔接班招生时的综合成绩计算方法里面,每次考试成绩所占的百分比就是加权平均数中的权,是一个绝好的教学素材,于是我将这一与学生息息相关的例子用到了这一课的教学之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是这堂课的教学实录。
二、课堂实录:
这是人教版教材八(下)20·1加权平均数教学中一个真实的教学片断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回顾了算术平均数及其计算方法,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个事关同学们人生重大决策的问题。
生1(迫不及待地):老师是什么问题啊?
师:我们即将进入初三,我们学校针对初三学生每届都将组建一个衔接班,你们知道吗?有没有哪位同学就你知道的情况给同学们作个介绍。
生2:老师,我知道一些,我哥就在现在的高二衔接班读书,我当时从龙角转学到外国语,就希望能到初三时像哥一样能进入到衔接班去。
我叔到学校来做杂工,婶到学校来当清洁工就是为了我们俩在这里好好读书的。
师:哦,难怪谭华同学这么发奋,原来他早就有十分明确的学习目标,我提议大家向他学习并祝他成功。
(同学们热烈鼓掌)
还知道关于衔接班的一些事吗?
生3:我听说衔接班的老师都是很有名气的,教得很好,学生都很优秀,读衔接班不但不缴钱还有奖学金和生活补贴,还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同学们都很羡慕。
师:是的,我也希望我们班上能有几位同学能冲进衔接班去,到了衔接班不但有刚才同学说的好处,更重要的是提前半年学习高中课程,更有把握考上名牌大学或重点大学。
但是你们知道衔接班的同学是怎么录取的吗?
生4:看考试成绩吧!
师:是的,并且是这样计算的学生成绩的:4册期末总分乘以10%+5册中期总分乘以20%+5册期末总分乘以30%+最后选拔考试部分乘以40%=综合得分,再用综合得分排名,能进入前50名的直接进入,若前50名有不愿去的向后依次录取。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从这种录取计算方法中你发现了什么?
(全班同学冷静思考2分钟)
师: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5:我发现不是用某一次考试成绩来算的,而用了四次考试成绩来算的综合分。
师:这样算道理何在?
生5:这样计算的好处在于,不因为某一次考试失利而使整个成绩受到太大影响。
生6:这种计算方法不但要求我们在毕业的时候成绩好,而且要求我们平时也要学习好。
生7:我发现对四次考试成绩所乘的百分数不一样。
并且越到后面百分数越大。
师:这是为什么呀?
生8:说明过去的成绩我们要肯定,但它已成历史,没有当前的成绩重要吧!
生9(急不可耐的):老师,我知道了这个百分数也是加权平均数中的“权”,昨天我在自学时明白“权”可以中一组数据中一个数据出现的次数,就不明
白为什么还有分数和比是怎么回事。
师:总结一下什么是加权平均数中的权呢?
生10:是一组数据中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
师:很好,请同学们记住这个概念。
并且老师告诉你们,有权参加计算的平均数就是加权平均数,比如前面的综合得分。
师:具体的,前面例子中的10%,20%,30%。
40%说明什么?
生11:说明最后一次选拔考试最重要,4册期末考试的成绩不太重要。
师:好呀!,那我们这学期期末考试就不用认真努力了,我们好好休息一下吧!
生众(热烈的):不对,不对。
师:谁来讲一下为什么不对呀!
生12:本册期末考试析成绩还是很重要的。
师:从这种计算方法就说明了这个问题嘛
生13:4册期末考试要算10%的分恰恰说明本册期末考试,很重要,我们应该努力考好,但是它相对于进入初三后的考试成绩,初三的成绩会更加重要,这告诫我们到初三要更加努力。
也请同学们在课后计算一下为升入衔接班挣多少分了,更希望我们有更多的同学能顺利考到衔接班,比如***,***,……在此我们预祝他们成功。
(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三、教学思考:
1、教学目标明确,选材得当。
从知识的角度让学生准确理解“权”,从
情感的角度让学生从对“权”的计算中,体验到我们每时每刻的学习都十分重要,唤醒同学立即努力学习的意识。
从价值观的角度,激励学生将进入我校衔接班作为当前追求的目标。
摈弃了教材中的例子,选取了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素材,进行研究,让全体同学感同身受,体验到了所学的内容就是与我们自己紧密相关的事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全体学生都
能集中精力进行思考,从现实的例子中不但真正理解了“权”的意义,而且体验到的“权”的大小对结果的影响。
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策略合理。
要达到好的教学效果,选择教学策略是关键,在本堂课的教学中不是老师一味的讲述,而更多的是通过学生的介绍,学生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思考,在思考中讨论,促进了学生知识的内化,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对知识触类旁通,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氛围民主平等,给了学生人人参与的机会,又通过老师的点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正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
3、很好地渗透了德育教育思想。
人最难做的两件事,一是将别人的钱装进自己和口袋,二是将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大脑。
作为教师要让学生按照老师的意愿行事,其实并不容易,比如一天都讲同学们要怎样怎样努力学习,学生往往置若罔闻,在本课通过对升学的讨论,让学生真切意识到与初中毕业已不再遥远,通过衔接班的成绩计算体验到每期的学习都很重要,能够从内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比简单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以衔接班的招生政策为载体,让学生进行讨论,计算,使得大部分优生蠢蠢欲动,让学生在潜意识中将进入我校衔接班作为自己当前的奋斗目标,并为之努力,为我校高中留下优秀生源作好铺垫,为毕业时的工作扫除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