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构造柱设置要求
构造柱的设置要求
构造柱的设置要求1. 简介柱是构造过程中常用的一种结构元素,主要用于承担垂直荷载和提供稳定性。
为确保柱的安全可靠,需要满足一系列的设计和施工要求。
本文将详细介绍构造柱的设置要求,从基础设计、选材、施工过程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说明。
2. 基础设计要求2.1. 荷载计算在设计柱子时,首先需要确定柱子所承受的荷载。
这包括垂直荷载、水平荷载、地震荷载等。
根据建筑物的设计要求和所在地区的规范,进行荷载计算,并确定柱的截面尺寸和钢筋配筋。
2.2. 柱子数量与布置柱子的数量和布置需要根据建筑结构的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
通常,柱子的数量越少,建筑空间就越大,但柱子的位置不能影响到建筑物的结构和使用功能。
柱子的布置应考虑到垂直和水平荷载的传递路径,避免出现不合理的荷载传递路径。
2.3. 柱子截面尺寸的选择选择柱子的截面尺寸需满足建筑安全和使用要求。
截面尺寸的确定需要考虑到荷载大小、柱子高度、柱子在建筑中的位置等因素。
同时,还要保证柱子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以防止柱子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变形或破坏。
2.4. 钢筋配筋设计柱子的钢筋配筋设计是确保柱子在承受荷载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延性的关键。
钢筋的布置要合理,保持纵向钢筋和箍筋的间距符合规范。
另外,还需根据具体地震区域的规范,对柱子进行抗震设计。
3. 材料选择要求3.1. 混凝土柱子的主体结构通常使用混凝土来制作,因此混凝土的质量对柱子的强度和耐久性至关重要。
选择优质的混凝土材料,严格控制配合比和水灰比,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符合要求。
3.2. 钢筋钢筋是柱子中起到增加强度和延性的作用。
选择合适的钢筋材料,其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要符合设计要求。
同时,还要保证钢筋的质量,如表面光滑、无裂纹和锈蚀等缺陷,以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断裂和脱落等情况。
3.3. 箍筋箍筋的作用是增加柱子的抗剪能力和承载力,提高柱子的韧性。
选择合适的箍筋材料,保证其强度和刚度满足设计要求。
同时,箍筋的间距和数量也需要根据柱子的尺寸和设计要求进行合理确定。
构造柱设置地要求规范
构造柱设置规范1 、当无混凝土墙(柱)分隔的直段长度,120(或100)厚墙超过3.6m,180(或190)厚墙超过5m时,在该区间加混凝土构造柱分隔;2、 120(或100)厚墙当墙高小于等于3米时,开洞宽度小于等于2.4m,若不满足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3、180(或190)厚墙当墙高小于等于4m,开洞宽度小于等于3.5m,若不满足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4、墙体转角处无框架柱时、不同厚度墙体交接处,应设置构造柱5、当墙长大于8m(或墙长超过层高2倍)时,应该在墙长中部(遇有洞口在洞口边)设置构造柱6、较大洞口两侧、无约束墙端部应设置构造柱 4、构造柱与墙体拉结筋为2Φ6@500,沿墙体全长贯通编辑本段设计规范第2.1.14条混凝土构造柱structural concrete column在砌体房屋墙体的规定部位,按构造配筋,并按先砌墙后浇灌混凝土柱的施工顺序制成的混凝土柱,通常称为混凝土构造柱,简称构造柱(建筑图纸里符号为—GZ)。
[1]为提高多层建筑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规范要求应在房屋的砌体内适宜部位设置钢筋混凝土柱并与圈梁连接,共同加强建筑物的稳定性。
这种钢筋混凝土柱通常就被称为构造柱。
构造柱,主要不是承担竖向荷载的,而是抗击剪力,抗震等横向荷载的。
构造柱通常设置在楼梯间的休息平台处,纵横墙交接处,墙的转角丈处,墙长达到五米的中间部位要设构造柱。
为提高砌体结构的承载能力或稳定性而又不增大截面尺寸,墙中的构造柱已不仅仅设置在房屋墙体转角、边缘部位,而按需要设置在墙体的中间部位,圈梁应设置成封闭状。
圈梁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整体刚度,抵抗不均匀沉降,圈梁的设置要求是宜连续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不能截断,不可避免有门窗洞口堵截时,在门窗洞口上方设置附加圈梁,附加圈梁伸入支座不得小于2倍的高度(为被堵截圈梁的上平到附加圈梁的下平),且不得小于1000mm,过梁设置在门窗洞口的上方,宜与墙同厚,每边伸入支座不小于240mm。
构造柱及圈梁的设置要求
构造柱及圈梁的设置要求之马矢奏春创作墙长大于5米时,墙顶与梁(板)宜有钢筋拉接(98ZG003中同时说明----当顶部拉结施工有困难时,可在砌体填充墙中设置构造柱,间距<=5米);当墙长大于层高2倍时,宜设构造柱;墙高超出4米时,半高或门洞上皮宜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长贯通的混凝土现浇带.另外,在砌体构造规范中还有以下几种情况需设构造柱:1,墙体转角;2,砌体丁字接关处;3,通窗或者连窗的两侧;1 圈梁圈梁是沿建筑物外墙四周及部分或全部内墙设置的水平、连续、封闭的梁。
1.1圈梁的作用1.1.1增强砌体房屋整体刚度,承受墙体中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等因素引起的弯曲应力,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和减轻墙体裂缝的出现,防止纵墙外闪倒塌。
1.1.2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性,圈梁和构造柱连接形成纵向和横向构造框架,加强纵、横墙的联系,限制墙体尤其是外纵墙山墙在平面外的变形,提高砌体结构的抗压和抗剪强度,抵抗震动荷载和传递水平荷载。
1.1.3起水平箍的作用,可减小墙、柱的压屈长度,提高墙、柱的稳定性,增强建筑物的水平刚度。
1.1.4通过与构造柱的配合,提高墙、柱的抗震能力和承载力。
1.1.5在温差较大地区防止墙体开裂。
1.2圈梁的设置1.2.1外墙和内纵墙的设置: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均设。
1.2.2内纵墙的设置:地震裂度为6、7度地区,屋盖及楼盖处设置,屋盖处间距不该大于7m,楼盖处间距不该大于15m,构造柱对应部位;8度地区,屋盖及楼盖处,屋盖处沿所有横墙,且间距不该大于7m,楼盖处间距不该大于7m,构造柱对应部位;9度地区,屋盖及每层楼盖处,各层所有横墙。
1.2.3空旷的单层房屋的设置:砖砌体房屋,檐口标高为5~8m时,应在檐口标高处设置圈梁一道,檐口标高大于8m时应增加圈梁数量;砌块机料石砌体房屋,檐口标高为4~5m时,应在檐口标高处设置圈梁一道,檐口标高大于5m时,应增加圈梁数量;对有吊车或较大震动设备的单层工业房屋,除在檐口和窗顶标高处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外,尚应增加设置数量。
构造柱设置规范要求
构造柱设置规范要求
柱设置规范要求的构建应包括以下方面:
1. 尺寸和形状:规定柱高、柱顶、柱底和柱身的尺寸要求,以确保柱子的稳定性和美观性。
此外,还需要规定柱子的形状,如圆柱形、方柱形等。
2. 材料:规定柱子所使用的材料要求,如混凝土、石材、木材等。
要求材料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能够承受柱子自身的重量和外部力的作用。
3. 表面处理:规定柱子的表面处理要求,如涂刷、抛光、雕刻等。
要求柱子的表面光滑、无瑕疵,并能与建筑整体风格相协调。
4. 安装方式:规定柱子的安装方式和要求,如固定方式、连接方式等。
要求柱子安装稳固,能够承担起建筑物的重量和外部力的作用。
5. 防火性能:规定柱子的防火性能要求,如使用防火材料、设置防火涂料等。
要求柱子在火灾发生时能够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
6. 美观要求:规定柱子的美观要求,如颜色、纹理等。
要求柱子的外观与周围环境相协调,能够提升建筑物的整体美感。
7. 维护和保养:规定柱子的维护和保养要求,如定期清洁、修复破损部分等。
要求柱子能够保持长期稳定和美观性。
这些规范要求应根据具体的项目特点和实际情况来确定,以确保柱子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同时,需要与相关的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及安全规范等进行协调,确保柱子与其他结构部件的配合和整体建筑的稳定性。
构造柱设置规范
构造柱设置规范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构造柱设置规范1 、当无混凝土墙(柱)分隔的直段长度,120(或100)厚墙超过,180(或190)厚墙超过5m时,在该区间加混凝土构造柱分隔;2、 120(或100)厚墙当墙高小于等于3米时,开洞宽度小于等于,若不满足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3、180(或190)厚墙当墙高小于等于4m,开洞宽度小于等于,若不满足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4、墙体转角处无框架柱时、不同厚度墙体交接处,应设置构造柱5、当墙长大于8m(或墙长超过层高2倍)时,应该在墙长中部(遇有洞口在洞口边)设置构造柱6、较大洞口两侧、无约束墙端部应设置构造柱 4、构造柱与墙体拉结筋为2Φ6@500,沿墙体全长贯通设计规范构造柱structural concrete column在砌体房屋墙体的规定部位,按构造配筋,并按先砌墙后浇灌混凝土柱的施工顺序制成的混凝土柱,通常称为混凝土构造柱,简称构造柱(建筑图纸里符号为—GZ)。
[1]为提高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规范要求应在房屋的砌体内适宜部位设置钢筋混凝土柱并与连接,共同加强建筑物的稳定性。
这种钢筋混凝土柱通常就被称为构造柱。
构造柱,主要不是承担竖向荷载的,而是抗击剪力,抗震等横向荷载的。
构造柱通常设置在的休息平台处,纵横墙交接处,墙的转角丈处,墙长达到五米的中间部位要设构造柱。
为提高砌体结构的或稳定性而又不增大截面尺寸,墙中的构造柱已不仅仅设置在房屋墙体转角、边缘部位,而按需要设置在墙体的中间部位,圈梁应设置成封闭状。
圈梁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整体刚度,抵抗不均匀沉降,圈梁的设置要求是宜连续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不能截断,不可避免有门窗洞口堵截时,在门窗洞口上方设置附加圈梁,附加圈梁伸入支座不得小于2倍的高度(为被堵截圈梁的上平到附加圈梁的下平),且不得小于1000mm,过梁设置在门窗洞口的上方,宜与墙同厚,每边伸入支座不小于240mm。
构造柱的设置原则【范本模板】
构造柱的设置原则构造柱的设置原则:1)应根据砌体结构体系.砌体类型.结构或构件的受力或稳定要求,以及其他功能或构造要求,在墙体中的规定部位设置现浇混凝土构造柱;2)对于大开间荷载较大或层高较高以及层数大于等于8层的砌体结构房屋宜按下列要求设置构造柱(1)墙体的两端,(2)较大洞口的两侧,(3)房屋纵横墙交界处,(4)构造柱的间距,当按组合墙考虑构造柱受力时,或考虑构造柱提高墙体的稳定性时,其间距不宜大于4M,其他情况不宜大于墙高的1,5—-2倍及6M,或按有关的规范执行,(5)构造柱应与圈梁有可靠的连接;3)下列情况宜设构造柱(1)受力或稳定性不足的小墙垛,(2)跨度较大的梁下墙体的厚度受限制时,于梁下设置,(3)墙体的高厚比较大如自承重墙或风荷载较大时,可在墙的适当部位设置构造柱,以形成带壁柱的墙体满足高厚比和承载力的要求,此时构造柱的间距不宜大于4M,构造柱沿高度横向支点的距离与此同时与构造柱截面宽度之比不宜大于30,构造柱的配筋应满足水平受力的要求.—-—--—--——--—-————--———-—--------———---—-—-----———-—---—---——--——————-——-———--—--——---—----—1、构造柱能够提高砌体的受剪承载力10%~30%左右,提高幅度与墙体高宽比、竖向压力和开洞情况有关;2、构造柱主要是对砌体起约束作用,使之有较高的变形能力;3、构造柱应当设置在震害较重、连接构造比较薄弱和易于应力集中的部位。
由于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作用主要在于对墙体的约束,构造上的截面不必很大,但需与各层纵横墙的圈梁或现浇板连接,才能发挥作用.为保证钢筋混凝土的构造柱的施工质量,构造柱需有外露面。
一般利用马牙茬外露即可----—------——-——-—-—-———————--—————--——-—---————--———-—-—-—-—--—--———--————-—---———-—--——-—-国家标准图集-03G363,专门关于构造柱的图集,里面对构造柱的构造有比较详细的一些说法和画法。
构造柱设置规范要求
1 当填充墙与框架采用脱开的方法时,宜符合下列规定:2 当填充墙与框架采用不脱开的方法时,宜符合下列规定:2) 当填充墙有洞口时,宜在窗洞口的上端或下端、门洞口的上端设置钢筋泪凝土带,钢筋?昆凝土带应与过梁的混凝土同时浇筑,其过梁的断面及配筋由设计确定。
钢筋混凝土带的1昆凝土强度等级不小于C20 。
当有洞口的填充墙尽端至门窗洞口边距离小于240mm 时,宜采用钢筋混凝土门窗框;3) 填充墙长度超过5m 或墙长大于2 倍层高时,墙顶与梁宜有拉接措施,墙体中部应加设构造柱;墙高度超过4m 时宜在墙高中部设置与柱连接的水平系梁,墙高超过6m 时,宜沿墙高每2m 设置与柱连接的水平系梁,梁的截面高度不小于60mm 。
6.5.2房屋顶层墙体,宜根据情况采取下列措施:7。
女儿墙应设置构造柱,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4m ,构造柱应伸至女儿墙顶并与现浇钢筋混凝土压顶整浇在一起;12g614-1第17页规定门洞大于2100mm时门洞两边设置构造柱。
12g614-1第18页如图所示:窗间墙不得小于1000mm!否则采取1、加钢筋砼独立柱;2、把该处的圈梁改成连梁设置等加固措施。
高层在高规6.1.1.2中有明确规定,若是两个相邻房间的窗,窗间墙不得小于1200mm!GB50011-2010第13.3.4-4与12G614-1中墙长规定似乎有点矛盾。
二、砌体结构:关于多层砖砌体房屋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要求《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规定:第7.3.1条:1、楼电梯间的四角2、楼梯段上下端对应的墙体处3、外墙四角和对应转角4、错层部位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5、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6、较大洞口两侧。
(内墙指不小于2.1m的洞口;外墙在内外墙交接处已设置构造柱时应允许适当放宽,但洞口侧墙体应加强。
)构造柱最小截面240×180mm,纵向钢筋4根12,箍筋间距不宜小于250mm,且柱上下端宜适当加密,构造柱与墙体连接处做马牙槎,并每隔500mm设置2根6的拉结钢筋,拉结钢筋伸入墙体不小于1m,构造柱下端伸入室外地面以下不小于500mm,或与埋深不小于500mm的地圈梁相连。
构造柱设置规范要求
构造柱设置规范要求⼀、框架结构填充墙: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13.3.4-4条:墙长⼤于5m 时,墙顶与梁宜有拉结;墙长超过8m 或层⾼2 倍时,宜设置钢筋混凝⼟构造柱;墙⾼超过4m 时,墙体半⾼宜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全长贯通的钢筋混凝⼟⽔平系梁。
这与12ZG003第38页要求相同。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第6.3.4 条填充墙与框架的连接,可根据设计要求采⽤脱开或不脱开⽅法。
有抗震设防要求时宜采⽤填充墙与框架脱开的⽅法。
1 当填充墙与框架采⽤脱开的⽅法时,宜符合下列规定:2) 填充墙端部应设置构造柱,柱间距宜不⼤于20 倍墙厚且不⼤于4000mm ,柱宽度不⼩于100mm。
柱竖向钢筋不宜⼩于~10 ,箍筋宜为rTR 5 ,坚向间距不宜⼤于400mm。
竖向钢筋与框架梁或其挑出部分的预埋件或预留钢筋连接,绑扎接头时不⼩于30d ,焊接时(单⾯焊)不⼩于lOd (d 为钢筋直径)。
柱顶与框架梁(板)应预留不⼩于15mm 的缝隙,⽤硅⾃同胶或其他弹性密封材料封缝。
当填充墙有宽度⼤于2100mm 的洞⼝时,洞⼝两侧应加设宽度不⼩于50mm 的单筋混凝⼟柱;2 当填充墙与框架采⽤不脱开的⽅法时,宜符合下列规定:2) 当填充墙有洞⼝时,宜在窗洞⼝的上端或下端、门洞⼝的上端设置钢筋泪凝⼟带,钢筋?昆凝⼟带应与过梁的混凝⼟同时浇筑,其过梁的断⾯及配筋由设计确定。
钢筋混凝⼟带的1昆凝⼟强度等级不⼩于C20 。
当有洞⼝的填充墙尽端⾄门窗洞⼝边距离⼩于240mm 时,宜采⽤钢筋混凝⼟门窗框;3) 填充墙长度超过5m 或墙长⼤于 2 倍层⾼时,墙顶与梁宜有拉接措施,墙体中部应加设构造柱;墙⾼度超过4m 时宜在墙⾼中部设置与柱连接的⽔平系梁,墙⾼超过6m 时,宜沿墙⾼每2m 设置与柱连接的⽔平系梁,梁的截⾯⾼度不⼩于60mm 。
6.5.2房屋顶层墙体,宜根据情况采取下列措施:7。
⼥⼉墙应设置构造柱,构造柱间距不宜⼤于4m ,构造柱应伸⾄⼥⼉墙顶并与现浇钢筋混凝⼟压顶整浇在⼀起;12g614-1第17页规定门洞⼤于2100mm时门洞两边设置构造柱。
构造柱设置规范
构造柱设置规范1 、当无混凝土墙(柱)分隔的直段长度,120(或100)厚墙超过,180(或190)厚墙超过5m时,在该区间加混凝土构造柱分隔;2、 120(或100)厚墙当墙高小于等于3米时,开洞宽度小于等于,若不满足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3、180(或190)厚墙当墙高小于等于4m,开洞宽度小于等于,若不满足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4、墙体转角处无框架柱时、不同厚度墙体交接处,应设置构造柱5、当墙长大于8m(或墙长超过层高2倍)时,应该在墙长中部(遇有洞口在洞口边)设置构造柱6、较大洞口两侧、无约束墙端部应设置构造柱 4、构造柱与墙体拉结筋为2Φ6@500,沿墙体全长贯通设计规范构造柱structural concrete column在砌体房屋墙体的规定部位,按构造配筋,并按先砌墙后浇灌混凝土柱的施工顺序制成的混凝土柱,通常称为混凝土构造柱,简称构造柱(建筑图纸里符号为—GZ)。
[1]为提高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规范要求应在房屋的砌体内适宜部位设置钢筋混凝土柱并与连接,共同加强建筑物的稳定性。
这种钢筋混凝土柱通常就被称为构造柱。
构造柱,主要不是承担竖向荷载的,而是抗击剪力,抗震等横向荷载的。
构造柱通常设置在的休息平台处,纵横墙交接处,墙的转角丈处,墙长达到五米的中间部位要设构造柱。
为提高砌体结构的或稳定性而又不增大截面尺寸,墙中的构造柱已不仅仅设置在房屋墙体转角、边缘部位,而按需要设置在墙体的中间部位,圈梁应设置成封闭状。
圈梁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整体刚度,抵抗不均匀沉降,圈梁的设置要求是宜连续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不能截断,不可避免有门窗洞口堵截时,在门窗洞口上方设置附加圈梁,附加圈梁伸入支座不得小于2倍的高度(为被堵截圈梁的上平到附加圈梁的下平),且不得小于1000mm,过梁设置在门窗洞口的上方,宜与墙同厚,每边伸入支座不小于240mm。
从施工角度讲,构造柱要与圈梁地梁、整体浇筑。
构造柱及圈梁的设置要求
构造柱及圈梁的设置要求墙长大于5米时,墙顶与梁(板)宜有钢筋拉接(98ZG003中同时说明----当顶部拉结施工有困难时,可在砌体填充墙中设置构造柱,间距<=5米);当墙长大于层高2倍时,宜设构造柱;墙高超过4米时,半高或门洞上皮宜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长贯通的混凝土现浇带.另外,在砌体构造规范中还有以下几种情况需设构造柱:1,墙体转角;2,砌体丁字接关处;3,通窗或者连窗的两侧;1 圈梁圈梁是沿建筑物外墙四周及部分或全部内墙设置的水平、连续、封闭的梁。
1.1圈梁的作用1.1.1增强砌体房屋整体刚度,承受墙体中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等因素引起的弯曲应力,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和减轻墙体裂缝的出现,防止纵墙外闪倒塌。
1.1.2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性,圈梁和构造柱连接形成纵向和横向构造框架,加强纵、横墙的联系,限制墙体尤其是外纵墙山墙在平面外的变形,提高砌体结构的抗压和抗剪强度,抵抗震动荷载和传递水平荷载。
1.1.3起水平箍的作用,可减小墙、柱的压屈长度,提高墙、柱的稳定性,增强建筑物的水平刚度。
1.1.4通过与构造柱的配合,提高墙、柱的抗震能力和承载力。
1.1.5在温差较大地区防止墙体开裂。
1.2圈梁的设置1.2.1外墙和内纵墙的设置: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均设。
1.2.2内纵墙的设置:地震裂度为6、7度地区,屋盖及楼盖处设置,屋盖处间距不应大于7m,楼盖处间距不应大于15m,构造柱对应部位;8度地区,屋盖及楼盖处,屋盖处沿所有横墙,且间距不应大于7m,楼盖处间距不应大于7m,构造柱对应部位;9度地区,屋盖及每层楼盖处,各层所有横墙。
1.2.3空旷的单层房屋的设置:砖砌体房屋,檐口标高为5~8m时,应在檐口标高处设置圈梁一道,檐口标高大于8m时应增加圈梁数量;砌块机料石砌体房屋,檐口标高为4~5m时,应在檐口标高处设置圈梁一道,檐口标高大于5m时,应增加圈梁数量;对有吊车或较大震动设备的单层工业房屋,除在檐口和窗顶标高处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外,尚应增加设置数量。
构造柱设置规范要求
构造柱设置标准要求构造柱的设置标准要求分为以下几种情况:涉及到砌体构造、框架填充墙和抗震设计几个方面,详细内容均自以下建筑标准,由于内容较多,标准可以上网自行查找,尽量查找最新的标准,不方便查找的也可以参看以下内容。
方法/步骤砌体构造设计标准(GB50003-2023)10.2.4 各类砖砌体房屋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构造柱(以下简称构造柱),其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标准》GB 50011的有关规定,并应符合以下规定:1 构造柱设置部位应符合表10. 2.4的规定;2 外廊式和单面走廊式的房屋,应根据房屋增加一层的层数,按表10. 2.4的要求设置构造柱,且单面走廊两侧的纵墙均应按外墙处理;3 横墙较少的房屋,应根据房屋增加一层的层数,按表10.2.4的要求设置构造柱。
当横墙较少的房屋为外廊式或单面走廊式时,应按本条2款要求设置构造柱;但6度不超过四层、7度不超过三层和8度不超过二层时应按增加二层的层数对待;4 各层横墙很少的房屋,应按增加二层的层数设置构造柱;5 采用蒸压灰砂普通砖和蒸压粉煤灰普通砖的砌体房屋,当砌体的抗剪强度仅到达普通黏土砖砌体的70%时(普通砂浆砌筑),应根据增加一层的层数按本条1~4款要求设置构造柱;但6度不超过四层、7度不超过三层和8度不超过二层时应按增加二层的层数对待;6 有错层的多层房屋,在错层部位应设置墙,其与其他墙交接处应设置构造柱;在错层部位的错层楼板位置应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当房屋层数不低于四层时,底部1/4楼层处错层部位墙中部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2m。
注:1 较大洞口,内墙指不小于2.1m的洞口;外墙在内外墙交接处已设置构造柱时允许适当放宽,但洞侧墙体应加强;2 当按本条第2~5款规定确定的层数超出表10.2. 4范围,构造柱设置要求不应低于表中相应烈度的最高要求且宜适当进步。
10.2.5 多层砖砌体房屋的构造柱应符合以下构造规定:1 构造柱的最小截面可为180mm×240mm(墙厚190mm时为180mm×190mm);构造柱纵向钢筋宜采用412,箍筋直径可采用6mm,间距不宜大于250mm,且在柱上、下端适当加密;当6、7度超过六层、8度超过五层和9度时,构造柱纵向钢筋宜采用414,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房屋四角的构造柱应适当加大截面及配筋;2 构造柱与墙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沿墙高每隔500mm设26程度钢筋和4分布短筋平面内点焊组成的拉结网片或4点焊钢筋网片,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m。
构造柱设置原则
1、构造柱的定位详建筑图。
如建筑图上未表示,施工中按以下原则设置:
1)宽度大于2m的洞口的两侧(6、7度),8、9度时1.2m洞口两侧应加设构造柱。
2) 内隔墙转角处(宜);
3)长度超过2.5m的独立墙体的端部、电梯井四角(宜);
4)内外墙交接处,外墙转角处宜设置构造柱,构造柱间距不大于2倍墙高。
5)窗裙墙中部宜设置构造柱,构造柱中距不宜大于2.5m
6)外墙端部无柱时,墙长不大于1m时宜在端部设置钢筋砼边框,大于1m时应在端部设置构造柱。
2)构造柱断面为墙厚200(100)X200,配筋4ф12(4ф10),ф6@200,上下端400长度范围内,箍筋间距加密到100。
构造柱的钢筋应锚入梁板内上下各一个锚固长度。
2、砌体填充墙端部无结构墙、柱时,应设置构造柱;当墙长超过5m(墙厚不大于120为4m)而无中间横墙或立柱拉结时,应在墙长中间部位设置混凝土构造柱。
构造柱的设置要求
2 构造柱
2.1构造柱的作用
2.1.1构造柱能够提高砌体的抗剪强度10%~30%左右,提高幅度与砌体高宽比、竖向压力和开洞情况有关。
2.1.2构造柱通过与圈梁的配合,形成空间构造框架体系,使其有较高的变形能力。当墙体开裂以后,以其塑性变形和滑移、摩擦来耗散地震能量,它在限制破碎墙体散落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由于摩擦,墙体能够承担竖向压力和一定的水平地震作用,保证了房屋在罕遇地震作用下不至倒塌。
2.3构造柱的构造
2.3.1构造柱应与圈梁连接,构造柱的纵筋应穿过圈梁,保证构造柱的纵筋上下贯通。隔层设置圈梁的房屋,应在无圈梁的楼层设置配筋砖带。仅在外墙四角设置构造柱时,在外墙上应伸过一个开间,其它情况应在外纵墙和相应横墙上拉通,其截面高度不应小于四皮砖,砂浆强度不应低于M5级。
2.3.4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伸入地下500毫米,宜在柱根设置120毫米厚的混凝土座,将柱的竖向钢筋锚固在该座内,这样有利于抗震,方便施工。当有基础圈梁时,可将构造柱竖向钢筋锚固在低于室外地面下50毫米的基础圈梁内。若遇基础圈梁高于室外地面(室内、外高差较大),仍应将构造柱伸入室外地面下500毫米,在柱根设置120毫米厚的混凝土座。当墙体附有管沟时,构造柱埋置深度应大于沟的深度。
2.4构造柱的配筋
2.4.1构造柱纵筋不宜小于4φ12,对于边柱、角柱不宜少于4φ14。七度时超过6层,8度时超过5层.9度时纵向钢筋宜采用4φ14。构造柱的竖向受力钢筋的直径也不宜小于16mm。构造柱的竖向受力钢筋应在基础梁和楼层圈梁中锚固,并应符合受拉钢筋的锚固要求。
1.3.4现浇圈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15,钢筋级别一般为1级钢,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20毫米,并不得小于15毫米,也不宜大于25毫米。
构造柱的设置原则
构造柱的设置原则
柱的设置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1.根据功能区划分柱的位置:柱可以用来划分不同功能区域,比如餐厅区、休息区、办公区等。
在进行柱的设置时,应该根据功能需求将柱放置在适合的位置,以便实现对空间的合理利用和分隔。
2.综合考虑结构和美观:柱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建筑的结构,所以在确定柱的位置时应综合考虑其结构性能。
同时,柱的形状、大小和颜色等也应与整体建筑风格相协调,以保证美观性。
3.控制柱的数量和密度:柱的数量和密度应该根据具体场所的需求进行控制。
在一些需要大空间的场所,柱的数量应尽量减少,以便提高空间的利用率和灵活性;而在一些需要加固支撑的场所,柱的密度则应相对较高。
4.确保柱的尺寸和间距合理:柱的尺寸和间距应该根据建筑的功能和要求进行合理设计。
柱的尺寸要符合建筑的结构强度和外观效果的要求,间距则要考虑到建筑使用者的活动需求和安全性。
5.柱与室内布局的协调:柱的设置应与建筑室内布局相协调,避免对活动空间的影响和阻碍。
可以通过合理的柱形设计来避免柱子在空间中成为障碍物,减少对活动空间的占用。
6.利用柱子进行功能扩展:柱的设置可以不仅仅是作为结构支撑,还可以用于功能扩展。
例如,在柱子上设置展示架、照明灯具等,能够在起到结构支撑的同时达到实用和美观的效果。
总的来说,柱的设置要根据建筑的功能需求、结构特点和美观性进行
综合考虑。
合理的柱的设置可以有效地提高建筑空间的利用效率和美观度,同时也能够满足人们对建筑的舒适性和功能性的需求。
构造柱设置要求
构造柱设置要求
1. 设定位置
构造柱应设置在建筑物纵横墙交接处、墙的转角处、楼梯间及电梯井的四角处、较大洞口两侧、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等部位。
此外,当墙的长度大于5m时,也应根据需要设置构造柱。
2. 尺寸规定
构造柱的截面尺寸应根据墙厚和砖的类型而定,一般不宜小于240mm×240mm,墙厚大于240mm时,应适当增大截面尺寸。
构造柱的高度应与墙厚一致,且不应小于层高。
3. 材料选用
构造柱应采用不低于C20的混凝土,并应采用配有受力钢筋的构造柱,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也不应大于25mm。
4. 配筋要求
构造柱的配筋应根据墙体的抗震烈度、建筑物的抗震烈度指标以及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等指标进行设计。
在地震烈度指标较高的地区,构造柱的配筋应适当增大。
5. 混凝土强度
构造柱所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且应符合建筑物的抗震烈度和荷载要求。
混凝土的强度应通过试验检验,确保其强度等级符合要求。
6. 连接方式
构造柱之间的连接应采用可靠的连接方式,包括整体连接方式、局部连接方式和锚固方式等。
连接部位应设置在构造柱的受力钢筋上,并应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等方式进行固定。
7. 构造柱的锚固
构造柱与砌体、混凝土等材料的锚固方式应根据墙体的抗震烈度、建筑物的抗震烈度指标以及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等指标进行设计。
锚固方式应包括孔径、深度、形状、数量等方面,并应确保锚固可靠、易于施工。
构造柱及圈梁的设置要求
构造柱及圈梁的设置要求之羊若含玉创作墙长大于5米时,墙顶与梁(板)宜有钢筋拉接(98ZG003中同时说明----当顶部拉结施工有艰苦时,可在砌体填充墙中设置构造柱,间距<=5米);当墙长大于层高2倍时,宜设构造柱;墙高明出4米时,半高或门洞上皮宜设置与柱衔接且沿墙长贯通的混凝土现浇带.别的,在砌体构造规范中还有以下几种情况需设构造柱:1,墙体转角;2,砌体丁字接关处;3,通窗或者连窗的两侧;1 圈梁圈梁是沿建筑物外墙四周及部分或全部内墙设置的水平、持续、关闭的梁.1.1圈梁的作用1.1.1增强砌体衡宇整体刚度,承受墙体中由于地基不平均沉降等因素引起的弯曲应力,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和减轻墙体裂痕的出现,防止纵墙外闪倒塌.1.1.2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性,圈梁和构造柱衔接形成纵向和横向构造框架,增强纵、横墙的接洽,限制墙体尤其是外纵墙山墙在平面外的变形,提高砌体构造的抗压和抗剪强度,抵抗震动荷载和传递水平荷载.1.1.3起水平箍的作用,可减小墙、柱的压屈长度,提高墙、柱的稳定性,增强建筑物的水平刚度.1.1.4通过与构造柱的合营,提高墙、柱的抗震才能和承载力.1.1.5在温差较大地区防止墙体开裂.1.2圈梁的设置1.2.1外墙和内纵墙的设置: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均设.1.2.2内纵墙的设置:地震裂度为6、7度地区,屋盖及楼盖处设置,屋盖处间距不该大于7m,楼盖处间距不该大于15m,构造柱对应部位;8度地区,屋盖及楼盖处,屋盖处沿所有横墙,且间距不该大于7m,楼盖处间距不该大于7m,构造柱对应部位;9度地区,屋盖及每层楼盖处,各层所有横墙.1.2.3空旷的单层衡宇的设置:砖砌体衡宇,檐口标高为5~8m时,应在檐口标高处设置圈梁一道,檐口标嵬峨于8m时应增加圈梁数量;砌块机料石砌体衡宇,檐口标高为4~5m时,应在檐口标高处设置圈梁一道,檐口标嵬峨于5m时,应增加圈梁数量;对有吊车或较大震动设备的单层工业衡宇,除在檐口和窗顶标高处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外,尚应增加设置数量.1.2.4对建造在软弱地基或不平均地基上的多层衡宇,应在基本和顶层各设置一道圈梁,其它各层可隔层或每层设置.1.2.5多层衡宇基本处设置圈梁一道.1.3圈梁的构造1.3.1圈梁应持续设置在墙的同一水平面上,并尽可能的形成关闭圈,当圈梁被门窗洞口截断时,应在洞口上部增设相同截面的附加圈梁,附加圈梁与截面圈梁的搭接长度不该小于其垂直间距的二倍,且不得小于1米.1.3.2纵横墙交代处的圈梁应有靠得住的衔接,刚弹性和弹性计划衡宇,圈梁应与屋架、大梁等构件靠得住衔接.1.3.3圈梁的宽度易与墙厚相同,当墙厚大于等于240毫米时,圈梁的宽度不容易小于2/3墙厚;圈梁高度应为砌体厚度的倍数,其实不小于120毫米;设置在软弱粘性土、液化土、新近填土或严重不平均土质上的基本内的圈梁,其截面高度不该小于180毫米.1.3.4现浇圈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15,钢筋级别一般为1级钢,混凝土呵护层厚度为20毫米,其实不得小于15毫米,也不宜大于25毫米.1.3.5内走廊衡宇沿横向设置的圈梁,均应穿过走廊拉通,并隔一定距离(七度时:15米;八度时:11米;九度时:7米)将穿过走廊部分的圈梁局部增强,其最小高度一般不小于300毫米.1.4圈梁的最小纵筋不该小于4φ10,箍筋最大间距不该大于250mm.2 构造柱2.1构造柱的作用2.1.1构造柱可以或许提高砌体的抗剪强度10%~30%左右,提高幅度与砌体高宽比、竖向压力和开洞情况有关.2.1.2构造柱通过与圈梁的合营,形成空间构造框架体系,使其有较高的变形才能.当墙体开裂以后,以其塑性变形和滑移、摩擦来耗散地震能量,它在限制破碎墙体散落方面起着症结的作用.由于摩擦,墙体可以或许承担竖向压力和一定的水平地震作用,包管了衡宇在罕遇地震作用下不至倒塌.2.2构造柱的设置构造柱应当设置在地震时震害较重,衔接构造比较单薄和易于应力集中的部位.(详见下表)注:外廊式和单面走廊式的多层砖房,应按衡宇层数增加一层后,依据下表要求设置构造柱,且单面走廊两侧的纵墙应按外墙处理;教授教养楼、医院等横墙较少的衡宇,应依据衡宇增加一层后的层数,按下表设置构造柱.2.3构造柱的构造2.3.1构造柱应与圈梁衔接,构造柱的纵筋应穿过圈梁,包管构造柱的纵筋上下贯通.隔层设置圈梁的衡宇,应在无圈梁的楼层设置配筋砖带.仅在外墙四角设置构造柱时,在外墙上应伸过一个开间,其它情况应在外纵墙和相应横墙上拉通,其截面高度不该小于四皮砖,砂浆强度不该低于M5级.2.3.2构造柱与墙衔接处宜砌成马牙槎,并应沿墙高每隔500毫米,设2φ6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小于1米或伸至洞口边.2.3.3构造柱的最小截面可采取240×180毫米,衡宇四角的构造柱可适当加大截面尺寸,施工时应先砌墙后浇柱,构造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15,钢筋级别一般为1级钢,混凝土呵护层厚度为20毫米,其实不得小于15毫米,也不宜大于25毫米.纵向钢筋应采取4φ12,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50mm,且在柱上、下端宜适当加密;7度时超出6层,8度时超出5层,9度时构造柱纵向钢筋宜采取4φ14,箍筋间距不该大于200mm.圈梁和构造柱的交代处,圈梁钢筋应放在构造柱钢筋的内侧,即把构造柱当作圈梁的支座,这样对构造有利.2.3.4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本,但应伸入地下500毫米,宜在柱根设置120毫米厚的混凝土座,将柱的竖向钢筋锚固在该座内,这样有利于抗震,便利施工.当有基本圈梁时,可将构造柱竖向钢筋锚固在低于室外地面下50毫米的基本圈梁内.若遇基本圈梁高于室外地面(室内、外高差较大),仍应将构造柱伸入室外地面下500毫米,在柱根设置120毫米厚的混凝土座.当墙体附有管沟时,构造柱埋置深度应大于沟的深度.2.4构造柱的配筋2.4.1构造柱纵筋不宜小于4φ12,对于边柱、角柱不宜少于4φ14.七度时超出6层,8度时超出5层.9度时纵向钢筋宜采取4φ14.构造柱的竖向受力钢筋的直径也不宜小于16mm.构造柱的竖向受力钢筋应在基本梁和楼层圈梁中锚固,并应相符受拉钢筋的锚固要求.2.4.2构造柱箍筋最小直径采取φ6,间距不宜大于250mm,柱上、下端大于等于h/6(h为层高)及大于等于450mm规模内箍筋间距加密至100mm.结语:依据现行规范的划定,分离对砖砌体衡宇圈梁和构造柱的作用、设置和配筋、做法、衔接等进行了简述.在总结国表里历次地震灾害以及普遍深入的科研基本之上,我国在砌体构造抗震设计范畴已取得了显著提高,获得了珍贵的设计经验.标签: 构造柱混凝土建筑物教授教养楼。
构造柱及圈梁的设置要求
构造柱及圈梁的设置要求之袁州冬雪创作墙长大于5米时,墙顶与梁(板)宜有钢筋拉接(98ZG003中同时说明----当顶部拉结施工有坚苦时,可在砌体填充墙中设置构造柱,间距<=5米);当墙长大于层高2倍时,宜设构造柱;墙高超出4米时,半高或门洞上皮宜设置与柱毗连且沿墙长贯通的混凝土现浇带.别的,在砌体构造规范中还有以下几种情况需设构造柱:1,墙体转角;2,砌体丁字接关处;3,通窗或者连窗的两侧;1 圈梁圈梁是沿建筑物外墙四周及部分或全部内墙设置的水平、持续、封闭的梁.1.1圈梁的作用1.1.1增强砌体房屋整体刚度,承受墙体中由于地基不平均沉降等因素引起的弯曲应力,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和减轻墙体裂痕的出现,防止纵墙外闪倒塌.1.1.2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性,圈梁和构造柱毗连形成纵向和横向构造框架,加强纵、横墙的接洽,限制墙体尤其是外纵墙山墙在平面外的变形,提高砌体布局的抗压和抗剪强度,抵抗震动荷载和传递水平荷载.1.1.3起水平箍的作用,可减小墙、柱的压屈长度,提高墙、柱的稳定性,增强建筑物的水平刚度.1.1.4通过与构造柱的配合,提高墙、柱的抗震才能和承载力.1.1.5在温差较大地区防止墙体开裂.1.2圈梁的设置1.2.1外墙和内纵墙的设置: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均设.1.2.2内纵墙的设置:地震裂度为6、7度地区,屋盖及楼盖处设置,屋盖处间距不该大于7m,楼盖处间距不该大于15m,构造柱对应部位;8度地区,屋盖及楼盖处,屋盖处沿所有横墙,且间距不该大于7m,楼盖处间距不该大于7m,构造柱对应部位;9度地区,屋盖及每层楼盖处,各层所有横墙.1.2.3空阔的单层房屋的设置:砖砌体房屋,檐口标高为5~8m时,应在檐口标高处设置圈梁一道,檐口标高大于8m时应增加圈梁数量;砌块机料石砌体房屋,檐口标高为4~5m时,应在檐口标高处设置圈梁一道,檐口标高大于5m时,应增加圈梁数量;对有吊车或较大震动设备的单层工业房屋,除在檐口和窗顶标高处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外,尚应增加设置数量.1.2.4对建造在软弱地基或不平均地基上的多层房屋,应在基础和顶层各设置一道圈梁,其它各层可隔层或每层设置.1.2.5多层房屋基础处设置圈梁一道.1.3圈梁的构造1.3.1圈梁应持续设置在墙的同一水平面上,并尽量的形成封闭圈,当圈梁被门窗洞口截断时,应在洞口上部增设相同截面的附加圈梁,附加圈梁与截面圈梁的搭接长度不该小于其垂直间距的二倍,且不得小于1米.1.3.2纵横墙交接处的圈梁应有靠得住的毗连,刚弹性和弹性方案房屋,圈梁应与屋架、大梁等构件靠得住毗连.1.3.3圈梁的宽度易与墙厚相同,当墙厚大于等于240毫米时,圈梁的宽度不容易小于2/3墙厚;圈梁高度应为砌体厚度的倍数,其实不小于120毫米;设置在软弱粘性土、液化土、新近填土或严重不平均土质上的基础内的圈梁,其截面高度不该小于180毫米.1.3.4现浇圈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15,钢筋级别一般为1级钢,混凝土呵护层厚度为20毫米,其实不得小于15毫米,也不宜大于25毫米.1.3.5内走廊房屋沿横向设置的圈梁,均应穿过走廊拉通,并隔一定间隔(七度时:15米;八度时:11米;九度时:7米)将穿过走廊部分的圈梁部分加强,其最小高度一般不小于300毫米.1.4圈梁的最小纵筋不该小于4φ10,箍筋最大间距不该大于250mm.2 构造柱2.1构造柱的作用2.1.1构造柱可以提高砌体的抗剪强度10%~30%左右,提高幅度与砌体高宽比、竖向压力和开洞情况有关.2.1.2构造柱通过与圈梁的配合,形成空间构造框架体系,使其有较高的变形才能.当墙体开裂以后,以其塑性变形和滑移、磨擦来耗散地震能量,它在限制破碎墙体散落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由于磨擦,墙体可以承担竖向压力和一定的水平地震作用,包管了房屋在罕遇地震作用下不至倒塌.2.2构造柱的设置构造柱应当设置在地震时震害较重,毗连构造比较单薄和易于应力集中的部位.(详见下表)注:外廊式和单面走廊式的多层砖房,应按房屋层数增加一层后,根据下表要求设置构造柱,且单面走廊两侧的纵墙应按外墙处理;讲授楼、医院等横墙较少的房屋,应根据房屋增加一层后的层数,按下表设置构造柱.2.3构造柱的构造2.3.1构造柱应与圈梁毗连,构造柱的纵筋应穿过圈梁,包管构造柱的纵筋上下贯通.隔层设置圈梁的房屋,应在无圈梁的楼层设置配筋砖带.仅在外墙四角设置构造柱时,在外墙上应伸过一个开间,其它情况应在外纵墙和相应横墙上拉通,其截面高度不该小于四皮砖,砂浆强度不该低于M5级.2.3.2构造柱与墙毗连处宜砌成马牙槎,并应沿墙高每隔500毫米,设2φ6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小于1米或伸至洞口边.2.3.3构造柱的最小截面可采取240×180毫米,房屋四角的构造柱可适当加大截面尺寸,施工时应先砌墙后浇柱,构造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15,钢筋级别一般为1级钢,混凝土呵护层厚度为20毫米,其实不得小于15毫米,也不宜大于25毫米.纵向钢筋应采取4φ12,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50mm,且在柱上、下端宜适当加密;7度时超出6层,8度时超出5层,9度时构造柱纵向钢筋宜采取4φ14,箍筋间距不该大于200mm.圈梁和构造柱的交接处,圈梁钢筋应放在构造柱钢筋的内侧,即把构造柱当作圈梁的支座,这样对布局有利.2.3.4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伸入地下500毫米,宜在柱根设置120毫米厚的混凝土座,将柱的竖向钢筋锚固在该座内,这样有利于抗震,方便施工.当有基础圈梁时,可将构造柱竖向钢筋锚固在低于室外地面下50毫米的基础圈梁内.若遇基础圈梁高于室外地面(室内、外高差较大),仍应将构造柱伸入室外地面下500毫米,在柱根设置120毫米厚的混凝土座.当墙体附有管沟时,构造柱埋置深度应大于沟的深度.2.4构造柱的配筋2.4.1构造柱纵筋不宜小于4φ12,对于边柱、角柱不宜少于4φ14.七度时超出6层,8度时超出5层.9度时纵向钢筋宜采取4φ14.构造柱的竖向受力钢筋的直径也不宜小于16mm.构造柱的竖向受力钢筋应在基础梁和楼层圈梁中锚固,并应符合受拉钢筋的锚固要求.2.4.2构造柱箍筋最小直径采取φ6,间距不宜大于250mm,柱上、下端大于等于h/6(h为层高)及大于等于450mm范围内箍筋间距加密至100mm.结语:根据现行规范的规定,分别对砖砌体房屋圈梁和构造柱的作用、设置和配筋、做法、毗连等停止了简述.在总结国表里历次地震灾害以及广泛深入的科研基础之上,我国在砌体布局抗震设计范畴已取得了显著前进,获得了贵重的设计经历.标签: 构造柱混凝土建筑物讲授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造柱设置要求
1 、当无混凝土墙(柱)分隔的直段长度:
120(或100)厚墙超过3.6m
180(或190)厚墙超过5m时,在该区间加混凝土构造柱分隔
2、120(或100)厚墙当墙高小于等于3米时,开洞宽度小于等于2.4m,若不满足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3、180(或190)厚墙当墙高小于等于4m,开洞宽度小于等于3.5m,若不满足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1、墙体转角处无框架柱时、不同厚度墙体交接处,应设置构造柱
2、当墙长大于5m(或墙长超过层高2倍)时,应该在墙长中部(遇有洞口在洞口边)设置构造柱
3、较大洞口两侧、无约束墙端部应设置构造柱
4、构造柱与墙体拉结筋为2Φ6@500,沿墙体全长贯通
主要还是根据图纸设计要求在定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明天开始实施的那本。
第13.3.4-4条: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砌体填充墙,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墙长大于5m 时,墙顶与梁宜有拉结;墙长超过8m 或层高2 倍时,宜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墙高超过4m 时,墙体半高宜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全长贯通的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构造柱设置规范
构造柱间距应该分两种情况区分对待。
一种是单一作为约束边缘构件的构造柱,此类构造柱的设置主要考虑约束墙段的长度需要,以往抗震规范中尚不明确,无论在砌体横墙或纵墙中均未提出间距的要求。
事实证明构造柱的约束作用是有限的。
例如在以往的纵墙中设置构造柱时只要求在两端设构造柱,数十米长的构造柱难以约束墙段的破坏此时构造柱的数量是远远不够的。
即使横墙中的构造柱间距一般可能达到11~12米,构造柱的作用也难以完全发挥。
根据工程实践经验和有关实验研究分析结果,新规范对此做了补充和完善:
a)当层数和房屋高度接近或者达到砌体结构限定高度时横。
墙内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层高的2倍,即一般不宜超过5.4米;纵墙内的构造柱一般不超过3.9米(外纵墙)和4.2米(内纵墙),即大致每开间均应设置一根构造柱如此要求是十分必要的,实验证明墙段的宽高比超过2时,构造柱的约束作用降低。
b)在开间较大的多层数和房屋高度接近和达到砌体高度是对构造柱的设置间距要求更高。
在横墙内德柱间距不宜大于层高,在纵墙内的柱间距不宜大于4.2米;同时在所有纵横墙交接处及横墙的中部也均应设有构造柱以约束相应墙段的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