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柱的设置&规范

合集下载

构造柱设置规则

构造柱设置规则

要求:

1、墙体转角处无框架柱时、不同厚度墙体交接处,应设置构造柱

2、当墙长大于5m(或墙长超过层高2倍)时,应该在墙长中部(遇有洞口在洞口边)设置构造柱

3、较大洞口两侧、无约束墙端部应设置构造柱

4、构造柱与墙体拉结筋为2Φ6@500,沿墙体全长贯通

墙体自由端、较大洞口两侧、T字、十字墙交界处、女儿墙等设置构造柱

1 、当无混凝土墙(柱)分隔的直段长度,120(或100)厚墙超过3.6m,180(或190)厚墙超过5m 时,在该区间加混凝土构造柱分隔;

2、120(或100)厚墙当墙高小于等于3米时,开洞宽度小于等于2.4m,若不满足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3、180(或190)厚墙当墙高小于等于4m,开洞宽度小于等于3.5m,若不满足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作用:

1构造柱能够提高砌体的受剪承载力10%~30%左右,提高幅度与墙体高宽比、竖向压力和开洞情况有关;

2、构造柱主要是对砌体起约束作用,使之有较高的变形能力;

3、构造柱应当设置在震害较重、连接构造比较薄弱和易于应力集中的部位。

由于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作用主要在于对墙体的约束,构造上的截面不必很大,但需与各层纵横墙的圈梁或现浇板连接,才能发挥作用。

为保证钢筋混凝土的构造柱的施工质量,构造柱需有外露面。一般利用马牙茬外露即可

构造柱的设置原则

构造柱的设置原则

构造柱的设置原则

(2009-09-30 13:28:28)

转载

标签:

分类:结构设计

健康

构造柱的设置原则:

构造柱的设置原则:

1)应根据砌体结构体系.砌体类型.结构或构件的受力或稳定要求,以及其他功能或构造要求,在墙体中的规定部位设置现浇混凝土构造柱;

2)对于大开间荷载较大或层高较高以及层数大于等于8层的砌体结构房屋宜按下列要求设置构造柱

(1)墙体的两端,

(2)较大洞口的两侧,

(3)房屋纵横墙交界处,

(4)构造柱的间距,当按组合墙考虑构造柱受力时,或考虑构造柱提高墙体的稳定性时,其间距不宜大于4M,其他情况不宜大于墙高的1,5--2倍及6M,或按有关的规范执行,

(5)构造柱应与圈梁有可靠的连接;

3)下列情况宜设构造柱

(1)受力或稳定性不足的小墙垛,

(2)跨度较大的梁下墙体的厚度受限制时,于梁下设置,

(3)墙体的高厚比较大如自承重墙或风荷载较大时,可在墙的适当部位设置构造柱,以形成带壁柱的墙体满足高厚比和承载力的要求,此时构造柱的间距不宜大于4M,构造柱沿高度横向支点的距离与此同时与构造柱截面宽度之比不宜大于30,构造柱的配筋应满足水平受力的要求.

--------------------------------------------------------------------------------------------

1、构造柱能够提高砌体的受剪承载力10%~30%左右,提高幅度与墙体高宽比、竖向压力和开洞情况有关;

2、构造柱主要是对砌体起约束作用,使之有较高的变形能力;

3、构造柱应当设置在震害较重、连接构造比较薄弱和易于应力集中的部位。

构造柱一般在什么地方设置

构造柱一般在什么地方设置

构造柱一般在什么地方设置

为了增加房屋的稳定性以及整体性,从目前来看,越来越多的人会将重心放在防震方面,而构造柱就是比较常见的一种,那么构造柱一般在什么位置呢?

构造柱一般在什么位置

通常会将其设置在外墙的四个角落、错层部位墙体与外纵墙交汇处。当然它也会因为房屋的层数不同、地震的强度不同、构造柱的设置需求不一样而出现一些变化,最小横截面尺寸应当设置为24cm×18cm。

构造柱施工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1、在进行这类产品的施工时,一定要注意按照相关的顺序进行,通常来讲,砌筑墙体也是按照这个工序来,混凝土的施工也应该按照这个顺序来,这样才能使得整个构造柱的施工品质更具保障性,增加施工以及后期使用的安全性。

2、在施工时,第一步通常是需要从柱脚开始的,而角则称为它的最大断面,这时一定要注意跟砖墙贴合在一起,不能预留过多的空隙,否则容易出现豆浆的样式,同时也要注意避免一些杂物掉入到缝隙中,否则容易给整个工程带来一个不好的形象。

3、为了以后在清洁时能够更为容易一些,在施工时,对于每层的构造柱底部都建议设置一个圈梁,并且在圈梁的上面预留一个砖高的洞口,方便后期在清洁时更容易将污渍去除。另外在施工时也要注意选择上等的材料,这样不管是在使用方面更放心,同时施工出来的效果也会更加良好。

构造柱设置规范要求

构造柱设置规范要求

一、框架结构:

GB50011-2010第13.3.4-4条:墙长大于5m 时,墙顶与梁宜有拉结;墙长超过8m 或层高2 倍时,宜设置混凝土;墙高超过4m 时,墙体半高宜设置

与柱连接且沿墙全长贯通(de)水平系梁.这与12ZG003第38页要求相同.

设计规范GB50003-2011

第6.3.4 条填充墙与框架(de)连接,可根据设计要求采用脱开或不脱开方法.有时宜采用填充墙与框架脱开(de)方法.

1 当填充墙与框架采用脱开(de)方法时,宜符合下列规定:

2) 填充墙端部应设置构造柱,距宜不大于20 倍墙厚且不大于4000mm ,柱宽度不小于100mm.柱竖向钢筋不宜小于~10 ,宜为rTR 5 ,坚向间距不宜

大于400mm.竖向钢筋与或其挑出部分(de)或预留,绑扎接头时不小于30d , 焊接时(单面焊)不小于lOd (d 为).柱顶与框架梁(板)应预留不小于15mm (de)缝隙,用硅自同胶或其他弹性封缝.当填充墙有宽度大于2100mm (de)

洞口时,洞口两侧应加设宽度不小于50mm (de)单筋混凝土柱;

2 当填充墙与框架采用不脱开(de)方法时,宜符合下列规定:

2) 当填充墙有洞口时,宜在窗洞口(de)上端或下端、门洞口(de)上端设置钢筋泪凝土带,钢筋昆凝土带应与过梁(de)混凝土同时浇筑,其过梁(de)

断面及配筋由设计确定.钢筋混凝土带(de)1昆凝土等级不小于C20 .当有洞口(de)填充墙尽端至洞口边距离小于240mm 时,宜采用钢筋混凝土门窗框;

3) 填充墙长度超过5m 或墙长大于2 倍层高时,墙顶与梁宜有拉接措施,

构造柱的设置要求

构造柱的设置要求

构造柱的设置要求

构造柱是建筑结构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承载着建筑物的重量和力量,保证了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在进行柱子设置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荷载要求

荷载是指柱子所需要承受的重量和力量。在设计柱子时,需要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和用途确定荷载要求。例如,在高层建筑中,柱子需要承受较大的荷载,因此需要采用更加坚固和稳定的材料和结构。

2.空间要求

在进行柱子设置时,还需要考虑空间要求。例如,在室内空间中,柱子不能阻碍人们的活动或影响室内布局。因此,在设计柱子时,需要根据空间要求确定其位置、形状和尺寸。

3.材料选择

在进行柱子设置时,还需要考虑材料选择。常见的材料包括混凝土、钢铁、木材等。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优缺点,在选择时需要

综合考虑其强度、耐久性、成本等方面。

4.施工工艺

在进行柱子设置时,还需要考虑施工工艺。柱子的设置需要经过多个环节的施工,包括地基处理、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等。在设计柱子时,需要考虑施工难度和成本,并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案。

5.美观要求

在进行柱子设置时,还需要考虑美观要求。柱子作为建筑物的组成部分,其外观应该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并符合建筑风格和设计理念。

总之,在进行柱子设置时,需要综合考虑荷载要求、空间要求、材料选择、施工工艺和美观要求等方面,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布局。这样才能保证柱子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同时也能满足建筑物的功能和美学需求。

构造柱设置规范

构造柱设置规范

构造柱设置规范

构造柱设置规范:

1.适用于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可根据实际工程采用单排布置、多排布置和混合布置。

2.当采用单排布置时,应根据施工技术条件和抗震设防要求确定间距;当采用多排布置时,间距宜为每米4~6m。

3.当设置构造柱有困难时,可在梁柱节点处构造柱与框架柱的交叉点或柱端设置构造柱。

4.当采用双排布置时,应在相邻两个抗震等级之间增设一道抗震缝。

5.剪力墙结构的水平向构造柱间距应满足建筑平面设计要求;竖向构造柱的间距可按有关规定执行。

6.高层建筑结构中,竖向钢筋不宜少于1/3,剪力墙底部钢筋不宜少于2/5。在地下室、多层民用工程中,不得超过地下室高度的2/5;在多层民用建筑中,除考虑抗震外不得超过4m。

7.当住宅建筑高度小于24m时,采用剪力墙结构;小于22m 时,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大于22m时,采用砌体结构;在框架-剪力墙立面相交处应设置构造柱(当不具备设置构造柱条件时)。

7.对建筑平面设计有特殊要求或抗震设防要求可能变化的住宅建筑、公共建筑和工业厂房等应采取适当的措施。

8.对于大跨度和超长跨度的超高层建筑可根据不同的抗震设防要求采取必要的抗震措施;当不能设置竖向构造柱时应在剪力墙底部设置平面尺寸不小于60 cm×60 cm、高度不低于100 cm、长度不超过200 cm的抗侧力钢筋网。

10.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当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高度为100m 或12层及以上时,其水平向钢筋网宜沿结构高轴方向布置;当抗震设防烈度为8~10、高度为12层以下时,其水平向钢筋网宜沿纵墙或横墙面对称布置;当抗震设防烈度为10及以上且地震作用较大时,除考虑其水平向钢筋网外应适当加密。

构造柱设置规范要求

构造柱设置规范要求

构造柱设置规范要求

有规范要求,具体如下:

一、构造柱的设置

构造柱设置位置的规定规范要求无论房屋层数和地震烈度多少,均应在外墙四角、错层部位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较大洞口两侧、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设置构造柱。

二、构造柱的构造

1.构造柱应与圈梁连接,构造柱的纵筋应穿过圈梁,保证构造柱的纵筋上下贯通。隔层设置圈梁的房屋,应在无圈梁的楼层设置配筋砖带。仅在外墙四角设置构造柱时,在外墙上应伸过一个开间,其它情况应在外纵墙和相应横墙上拉通,其截面高度不应小于四皮砖,砂浆强度不应低于

M5级。

2.构造柱与墙连接处宜砌成马牙槎,并应沿墙高每隔500毫米,设2φ6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小于1米或伸至洞口边。

3.构造柱的最小截面可采用240×180毫米,房屋四角的构造柱可适当加大截面尺寸,施工时应先砌墙后浇柱,构造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15,钢筋级别一般为1级钢,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20mm,并不得小于15mm,也不宜大于25mm。纵向钢筋应采用4φ12,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50mm,且在柱上、下端宜适当加密;7度时超过6层,8度时超过5层,9度时构造柱纵向钢筋宜采用4φ14,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圈梁和构造柱的交接处,圈梁钢筋应放在构造柱钢筋的内侧,即把构造柱当作圈梁的支座,这样对结构有利。

4.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伸入地下500mm,宜在柱根设置

120mm厚的混凝土座,将柱的竖向钢筋锚固在该座内,这样有利于抗震,

方便施工。当有基础圈梁时,可将构造柱竖向钢筋锚固在低于室外地面下50mm的基础圈梁内。若遇基础圈梁高于室外地面(室内、外高差较大),仍应将构造柱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在柱根设置120mm厚的混凝土座。

构造柱设置规范

构造柱设置规范

构造柱设置规范

1 、当无混凝土墙(柱)分隔的直段长度,120(或100)厚墙超过3.6m,180(或190)厚墙超过5m时,在该区间加混凝土构造柱分隔;

2、 120(或100)厚墙当墙高小于等于3米时,开洞宽度小于等于2.4m,若不满足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3、180(或190)厚墙当墙高小于等于4m,开洞宽度小于等于3.5m,若不满足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4、墙体转角处无框架柱时、不同厚度墙体交接处,应设置

构造柱

5、当墙长大于8m(或墙长超过层高2倍)时,应该在墙长中部(遇有洞口在洞口边)设置构造柱

6、较大洞口两侧、无约束墙端部应设置构造柱 4、构造柱与墙体拉结筋为2Φ6@500,沿墙体全长贯通

编辑本段设计规范

第2.1.14条混凝土构造柱structural concrete column

在砌体房屋墙体的规定部位,按构造配筋,并按先砌墙后浇

灌混凝土柱的施工顺序制成的混凝土柱,通常称为混凝土构

造柱,简称构造柱(建筑图纸里符号为—GZ)。[1]

为提高多层建筑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规范要求应在房屋的砌体内适宜部位设置钢筋混凝土柱并与圈梁连接,共同加强建筑物的稳定性。这种钢筋混凝土柱通常就被称为构造柱。

构造柱,主要不是承担竖向荷载的,而是抗击剪力,抗震等

横向荷载的

。构造柱通常设置在楼梯间的休息平台处,纵横墙交接处,墙的转角丈处,墙长达到五米的中间部位要设构造柱。为提

高砌体结构的承载能力或稳定性而又不增大截面尺寸,墙中的构造柱已不仅仅设置在房屋墙体转角、边缘部位,而按需

构造柱设置规范要求

构造柱设置规范要求

构造柱设置标准要求

构造柱的设置标准要求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涉及到砌体构造、框架填充墙和抗震设计几个方面,详细内容均自以下建筑标准,由于内容较多,标准可以上网自行查找,尽量查找最新的标准,不方便查找的也可以参看以下内容。

方法/步骤

砌体构造设计标准(GB50003-2023)

10.2.4 各类砖砌体房屋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构造柱(以下简称构造柱),其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标准》GB 50011的有关规定,并应符合以下规定:

1 构造柱设置部位应符合表10. 2.4的规定;

2 外廊式和单面走廊式的房屋,应根据房屋增加一层的层数,按表10. 2.4的要求设置构造柱,且单面走廊两侧的纵墙均应按外墙处理;

3 横墙较少的房屋,应根据房屋增加一层的层数,按表10.2.4的要求设置构造柱。当横墙较少的房屋为外廊式或单面走廊式时,应按本条2款要求设置构造柱;但6度不超过

四层、7度不超过三层和8度不超过二层时应按增加二层的层数对待;

4 各层横墙很少的房屋,应按增加二层的层数设置构造柱;

5 采用蒸压灰砂普通砖和蒸压粉煤灰普通砖的砌体房屋,当砌体的抗剪强度仅到达普通黏土砖砌体的70%时(普通砂浆砌筑),应根据增加一层的层数按本条1~4款要求设置构造柱;但6度不超过四层、7度不超过三层和8度不超过二层时应按增加二层的层数对待;

6 有错层的多层房屋,在错层部位应设置墙,其与其他墙交接处应设置构造柱;在错层部位的错层楼板位置应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当房屋层数不低于四层时,底部1/4楼层处错层部位墙中部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2m。

构造柱设置规范

构造柱设置规范

构造柱设置规范

1 、当无混凝土墙(柱)分隔的直段长度,120(或100)厚墙超过3.6m,180(或190)厚墙超过5m时,在该区间加混凝土构造柱分隔;

2、 120(或100)厚墙当墙高小于等于3米时,开洞宽度小于等于2.4m,若不满足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3、180(或190)厚墙当墙高小于等于4m,开洞宽度小于等于3.5m,若不满足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4、墙体转角处无框架柱时、不同厚度墙体交接处,应设置构造柱

5、当墙长大于8m(或墙长超过层高2倍)时,应该在墙长中部(遇有洞口在洞口边)设置构造柱

6、较大洞口两侧、无约束墙端部应设置构造柱 4、构造柱与墙体拉结筋为2Φ6@500,沿墙体全长贯通

编辑本段设计规范

第2.1.14条混凝土构造柱structural concrete column

在砌体房屋墙体的规定部位,按构造配筋,并按先砌墙后浇灌混凝土柱的施工顺序制成的混凝土柱,通常称为混凝土构造柱,简称构造柱(建筑图纸里符号为—GZ)。[1]

为提高多层建筑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规范要求应在房屋的砌体内适宜部位设置钢筋混凝土柱并与圈梁连接,共同加强建筑物的稳定性。这种钢筋混凝土柱通常就被称为构造柱。构造柱,主要不是承担竖向荷载的,而是抗击剪力,抗震等横向荷载的

。构造柱通常设置在楼梯间的休息平台处,纵横墙交接处,墙的转角丈处,墙长达到五米的中间部位要设构造柱。为提高砌体结构的承载能力或稳定性而又不增大截面尺寸,墙中的构造柱已不仅仅设置在房屋墙体转角、边缘部位,而按需要设置在墙体的中间部位,圈梁应设置成封闭状。圈梁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整体刚度,抵抗不均匀沉降,圈梁的设置要求是宜连续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不能截断,不可避免有门窗洞口堵截时,在门窗洞口上方设置附加圈梁,附加圈梁伸入支座不得小于2倍的高度(为被堵截圈梁的上平到附加圈梁的下平),且不得小于1000mm,过梁设置在门窗洞口的上方,宜与墙同厚,每边伸入支座不小于240mm。

构造柱设置要求

构造柱设置要求

构造柱设置要求

构造柱设置要求为:

1、按照抗震规范要求,构造柱主要设置于抗震墙中

2、120(或100)厚墙当墙高小于等于3m时,开洞宽度小于等于2.4m,若不满足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3、180(或190)厚墙当墙高小于等于4m时,开洞宽度小于等于3.5m,若不满足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4、墙体转角处无框架柱时、不同厚度墙体交接处,应设置构造柱;

5、当墙长大于5m(或墙长超过层高2倍)时,应该在墙长中部(遇有洞口在洞口边)设置构造柱;

6、较大洞口两侧、无约束墙端部应设置构造柱,构造柱与墙体拉结筋为2Φ6@500,沿墙体全高布置。

1)应根据砌体结构体系

砌体类型结构或构件的受力或稳定要求,以及其他功能或构造要求,在墙体中的规定部位设置现浇混凝土构造柱;

2)对于大开间荷载较大或层高较高以及层数大于等于8层的砌体结构房屋宜按下列要求设置构造柱:

(1)墙体的两端;

(2)较大洞口的两侧;

(3)房屋纵横墙交界处;

(4)构造柱的间距,当按组合墙考虑构造柱受力时,或考虑构造柱提高墙体的稳定性时,其间距不宜大于4m,其他情况不宜大于墙高的1.5-2倍及6m,或按有

关的规范执行;

(5)构造柱应与圈梁有可靠的连接;

3)下列情况宜设构造柱:

(1)受力或稳定性不足的小墙垛;

(2)跨度较大的梁下墙体的厚度受限制时,于梁下设置;

(3)墙体的高厚比较大如自承重墙或风荷载较大时,可在墙的适当部位设置构造柱,以形成带壁柱的墙体满足高厚比和承载力的要求,此时构造柱的间距不宜大于4M,构造柱沿高度横向支点的距离与此同时与构造柱截面宽度之比不宜大于30,构造柱的配筋应满足水平受力的要求。

构造柱的设置原则

构造柱的设置原则

构造柱的设置原则

构造柱的设置原则:

1)应根据砌体结构体系.砌体类型.结构或构件的受力或稳定要求,以及其他功能或构造要求,在墙体中的规定部位设置现浇混凝土构造柱;

2)对于大开间荷载较大或层高较高以及层数大于等于8层的砌体结构房屋宜按下列要求设置构造柱

(1)墙体的两端,

(2)较大洞口的两侧,

(3)房屋纵横墙交界处,

(4)构造柱的间距,当按组合墙考虑构造柱受力时,或考虑构造柱提高墙体的稳定性时,其间距不宜大于4M,其他情况不宜大于墙高的1,5--2倍及6M,或按有关的规范执行,

(5)构造柱应与圈梁有可靠的连接;

3)下列情况宜设构造柱

(1)受力或稳定性不足的小墙垛,

(2)跨度较大的梁下墙体的厚度受限制时,于梁下设置,

(3)墙体的高厚比较大如自承重墙或风荷载较大时,可在墙的适当部位设置构造柱,以形成带壁柱的墙体满足高厚比和承载力的要求,此时构造柱的间距不宜大于4M,构造柱沿高度横向支点的距离与此同时与构造柱截面宽度之比不宜大于30,构造柱的配筋应满足水平受力的要求.

--------------------------------------------------------------------------------------------

1、构造柱能够提高砌体的受剪承载力10%~30%左右,提高幅度与墙体高宽比、竖向压力和开洞情况有关;

2、构造柱主要是对砌体起约束作用,使之有较高的变形能力;

3、构造柱应当设置在震害较重、连接构造比较薄弱和易于应力集中的部位。

由于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作用主要在于对墙体的约束,构造上的截面不必很大,但需与各层纵横墙的圈梁或现浇板连接,才能发挥作用。

构造柱的设置原则

构造柱的设置原则

构造柱的设置原则

在结构设计中,柱是一种主要的结构组件。柱的作用是支撑楼层和屋顶的重量,并将它们传递到地基上。因此,构造柱是非常关键的,任何设计方案都必须符合一定的原则,以保证柱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下面是构造柱的设置原则。

1. 尺寸设定

柱的尺寸应该根据屋面设计进行科学分配。柱的高度、直径和厚度等都需要根

据结构力学计算而来,以满足结构的稳定性和要求承受的荷载。另外,建议根据地震要求,在尺寸确定的情况下,增加柱的配筋以提高抗震能力。

2. 材料的选择

柱的构造材料应该具备足够的强度和承受力,以确保其在结构中的可靠性。普

遍的常用材料包括混凝土、砖、钢、木等,选择不当会造成结构的不稳定和安全隐患。建议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建筑材料,以确保材料的品质和合规性。

3. 柱的位置设置

柱的位置应该遵循结构设计的规定。不同的建筑类型有不同的柱网格,柱的位

置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和地形进行精确计算。一般来说,柱的环间距离和纵横比应该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以确保柱间的支撑均衡。

4. 柱的连接方式

柱的连接方式也是非常关键的。柱之间的连接可以直接焊接、铆接以及螺栓连

接等,但无论何种连接方式,在结构设计中应该有明确的规定,以确保柱之间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另外,连接柱的部件也应该符合国家标准及质量要求。

5. 柱的保护

为了确保柱的稳定和安全,柱的保护很重要。在建筑中,柱的保护措施包括防火、防腐、防锈、防爆等。这些措施都能延长柱的使用寿命,减少维修成本,增加房屋的安全性。建议在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柱的保护问题,以及在施工后及时跟进柱的维护工作。

构造柱设置规范

构造柱设置规范

构造柱设置规范

1 、当无混凝土墙(柱)分隔的直段长度,120(或100)厚墙超过3.6m,180(或190)厚墙超过5m时,在该区间加混凝土构造柱分隔;

2、120(或100)厚墙当墙高小于等于3米时,开洞宽度小于等于2.4m,若不满足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3、180(或190)厚墙当墙高小于等于4m,开洞宽度小于等于

3.5m,若不满足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4、墙体转角处无框架柱时、不同厚度墙体交接处,应设置构造柱

5、当墙长大于8m(或墙长超过层高2倍)时,应该在墙长中部(遇有洞口在洞口边)设置构造柱

6、较大洞口两侧、无约束墙端部应设置构造柱4、构造柱与墙体拉结筋为2Φ6@500,沿墙体全长贯通

编辑本段设计规范

第2.1.14条混凝土构造柱structural concrete column

在砌体房屋墙体的规定部位,按构造配筋,并按先砌墙后浇灌混凝土柱的施工顺序制成的混凝土柱,通常称为混凝土构造柱,简称构造柱(建筑图纸里符号为—GZ)。[1]

为提高多层建筑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规范要求应在房屋的砌体内适宜部位设置钢筋混凝土柱并与圈梁连接,共同加强建筑物的稳定性。这种钢筋混凝土柱通常就被称为构造柱。构造柱,主要不是承担竖向荷载的,而是抗击剪力,抗震等横向荷载的

。构造柱通常设置在楼梯间的休息平台处,纵横墙交接处,墙的转角丈处,墙长达到五米的中间部位要设构造柱。为提高砌体结构的承载能力或稳定性而又不增大截面尺寸,墙中的构造柱已不仅仅设置在房屋墙体转角、边缘部位,而按需要设置在墙体的中间部位,圈梁应设置成封闭状。圈梁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整体刚度,抵抗不均匀沉降,圈梁的设置要求是宜连续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不能截断,不可避免有门窗洞口堵截时,在门窗洞口上方设置附加圈梁,附加圈梁伸入支座不得小于2倍的高度(为被堵截圈梁的上平到附加圈梁的下平),且不得小于1000mm,过梁设置在门窗洞口的上方,宜与墙同厚,每边伸入支座不小于240mm。

构造柱设置

构造柱设置

构造柱设置(转旧规范)

结构设计2007-08-31 22:05:15 阅读1420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一般规定

3.1基本要求

3.1.1设置构造柱的多层砖房总高度和层数,不应超过表3.1.1的规定。

3.1.2构造柱应按下列设置原则布置:

3.1.2.1构造柱设置部位,一般情况应符合表3.1.2的要求。

3.1.2.2外廊式和单面走廊式多层砖房,应根据房屋实际层数增加一层的层数,按表3.1.2的要求设置构造柱,且单面走廊两侧的纵墙均应按外墙处理。

3.1.2.3当第3.1.2.2款和表3.1.1中横墙较少两种情况同时出现时,可按房屋实际层

数增加一层的层数设置构造柱。

3.1.3防震缝两侧应设置抗震墙,并应视为房屋的外墙,按第3.1.2条规定设置构造柱。3.1.4构造柱应沿整个建筑物高度对正贯通,不应使层与层之间构造柱相互错位。突出屋顶的楼、电

梯间,构造柱应伸到顶部,并与顶部圈梁连接,内外墙交接处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2 6拉结钢筋,

且每边伸入墙内不应小于1m。局部突出的屋顶间的顶部及底部均应设置圈梁。

3.1.5单面走廊房屋除满足第3.1.2条的要求外,尚应在单面走廊房屋的山墙设置不少于3根的构造柱,封闭式单面走廊一侧的外纵墙构造柱设置应满足第3.1.2条的要求。8度和9度时敞开式外廊砖柱应配置竖向钢筋,且外廊砖柱顶部应在两个方向均有可靠连接。

3.1.6当多层砖房抗震墙不满足抗震强度要求时,可采用水平配筋砖砌体。

3.1.7多层砖房结构材料性能指标,除有特殊规定外,应符合下列要求:3.1.7.1粘土砖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7.5;砖砌体的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2.5;当配

构造柱的设置原则

构造柱的设置原则

构造柱的设置原则

柱的设置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1.根据功能区划分柱的位置:柱可以用来划分不同功能区域,比如餐厅区、休息区、办公区等。在进行柱的设置时,应该根据功能需求将柱放置在适合的位置,以便实现对空间的合理利用和分隔。

2.综合考虑结构和美观:柱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建筑的结构,所以在确定柱的位置时应综合考虑其结构性能。同时,柱的形状、大小和颜色等也应与整体建筑风格相协调,以保证美观性。

3.控制柱的数量和密度:柱的数量和密度应该根据具体场所的需求进行控制。在一些需要大空间的场所,柱的数量应尽量减少,以便提高空间的利用率和灵活性;而在一些需要加固支撑的场所,柱的密度则应相对较高。

4.确保柱的尺寸和间距合理:柱的尺寸和间距应该根据建筑的功能和要求进行合理设计。柱的尺寸要符合建筑的结构强度和外观效果的要求,间距则要考虑到建筑使用者的活动需求和安全性。

5.柱与室内布局的协调:柱的设置应与建筑室内布局相协调,避免对活动空间的影响和阻碍。可以通过合理的柱形设计来避免柱子在空间中成为障碍物,减少对活动空间的占用。

6.利用柱子进行功能扩展:柱的设置可以不仅仅是作为结构支撑,还可以用于功能扩展。例如,在柱子上设置展示架、照明灯具等,能够在起到结构支撑的同时达到实用和美观的效果。

总的来说,柱的设置要根据建筑的功能需求、结构特点和美观性进行

综合考虑。合理的柱的设置可以有效地提高建筑空间的利用效率和美观度,同时也能够满足人们对建筑的舒适性和功能性的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墙长大于5米时,墙顶与梁(板)宜有钢筋拉接(98ZG003中同时说明----当顶部拉结施工有困难时,可在砌体填充墙中设置构造柱,间距<=5米);当墙长大于层高2倍时,宜设构造柱;墙高超过4米时,半高或门洞上皮宜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长贯通的混凝土现浇带.另外,在砌体构造规范中还有以下几种情况需设构造柱:1,墙体转角;2,砌体丁字接关处;3,通窗或者连窗的两侧;

1 圈梁圈梁是沿建筑物外墙四周及部分或全部内墙设置的水平、连续、封闭的梁。 1.1圈梁的作用 1.1.1增强砌体房屋整体刚度,承受墙体中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等因素引起的弯曲应力,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和减轻墙体裂缝的出现,防止纵墙外闪倒塌。 1.1.2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性,圈梁和构造柱连接形成纵向和横向构造框架,加强纵、横墙的联系,限制墙体尤其是外纵墙山墙在平面外的变形,提高砌体结构的抗压和抗剪强度,抵抗震动荷载和传递水平荷载。 1.1.3起水平箍的作用,可减小墙、柱的压屈长度,提高墙、柱的稳定性,增强建筑物的水平刚度。 1.1.4通过与构造柱的配合,提高墙、柱的抗震能力和承载力。 1.1.5在温差较大地区防止墙体开裂。 1.2圈梁的设置 1.2.1外墙和内纵墙的设置: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均设。 1.2.2内纵墙的设置:地震裂度为6、7度地区,屋盖及楼盖处设置,屋盖处间距不应大于7m,楼盖处间距不应大于15m,构造柱对应部位;8度地区,屋盖及楼盖处,屋盖处沿所有横墙,且间距不应大于7m,楼盖处间距不应大于7m,构造柱对应部位;9度地区,屋盖及每层楼

盖处,各层所有横墙。 1.2.3空旷的单层房屋的设置:砖砌体房屋,檐口标高为5~8m时,应在檐口标高处设置圈梁一道,檐口标高大于8m时应增加圈梁数量;砌块机料石砌体房屋,檐口标高为4~5m时,应在檐口标高处设置圈梁一道,檐口标高大于5m时,应增加圈梁数量;对有吊车或较大震动设备的单层工业房屋,除在檐口和窗顶标高处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外,尚应增加设置数量。 1.2.4对建造在软弱地基或不均匀地基上的多层房屋,应在基础和顶层各设置一道圈梁,其它各层可隔层或每层设置。 1.2.5多层房屋基础处设置圈梁一道。 1.3圈梁的构造 1.3.1圈梁应连续设置在墙的同一水平面上,并尽可能的形成封闭圈,当圈梁被门窗洞口截断时,应在洞口上部增设相同截面的附加圈梁,附加圈梁与截面圈梁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其垂直间距的二倍,且不得小于1米。 1.3.2纵横墙交接处的圈梁应有可靠的连接,刚弹性和弹性方案房屋,圈梁应与屋架、大梁等构件可靠连接。 1.3.3圈梁的宽度易与墙厚相同,当墙厚大于等于240毫米时,圈梁的宽度不易小于2/3墙厚;圈梁高度应为砌体厚度的倍数,并不小于120毫米;设置在软弱粘性土、液化土、新近填土或严重不均匀土质上的基础内的圈梁,其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80毫米。 1.3.4现浇圈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15,钢筋级别一般为1级钢,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20毫米,并不得小于15毫米,也不宜大于25毫米。 1.3.5内走廊房屋沿横向设置的圈梁,均应穿过走廊拉通,并隔一定距离(七度时:15米;八度时:

11米;九度时:7米)将穿过走廊部分的圈梁局部加强,其最小高度一般不小于300毫米。 1.4圈梁的最小纵筋不应小于4φ10,箍筋最大间距不应大于250mm. 2 构造柱 2.1构造柱的作用 2.1.1构造柱能够提高砌体的抗剪强度10%~30%左右,提高幅度与砌体高宽比、竖向压力和开洞情况有关。 2.1.2构造柱通过与圈梁的配合,形成空间构造框架体系,使其有较高的变形能力。当墙体开裂以后,以其塑性变形和滑移、摩擦来耗散地震能量,它在限制破碎墙体散落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由于摩擦,墙体能够承担竖向压力和一定的水平地震作用,保证了房屋在罕遇地震作用下不至倒塌。 2.2构造柱的设置构造柱应当设置在地震时震害较重,连接构造比较薄弱和易于应力集中的部位。(详见下表)注:外廊式和单面走廊式的多层砖房,应按房屋层数增加一层后,根据下表要求设置构造柱,且单面走廊两侧的纵墙应按外墙处理;教学楼、医院等横墙较少的房屋,应根据房屋增加一层后的层数,按下表设置构造柱。 2.3构造柱的构造 2.3.1构造柱应与圈梁连接,构造柱的纵筋应穿过圈梁,保证构造柱的纵筋上下贯通。隔层设置圈梁的房屋,应在无圈梁的楼层设置配筋砖带。仅在外墙四角设置构造柱时,在外墙上应伸过一个开间,其它情况应在外纵墙和相应横墙上拉通,其截面高度不应小于四皮砖,砂浆强度不应低于M5级。 2.3.2构造柱与墙连接处宜砌成马牙槎,并应沿墙高每隔500毫米,设2φ6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小于1米或伸至洞口边。 2.3.3构造柱的最小截面可采用240×180毫米,房屋四

角的构造柱可适当加大截面尺寸,施工时应先砌墙后浇柱,构造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15,钢筋级别一般为1级钢,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20毫米,并不得小于15毫米,也不宜大于25毫米。纵向钢筋应采用4φ12,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50mm,且在柱上、下端宜适当加密;7度时超过6层,8度时超过5层,9度时构造柱纵向钢筋宜采用4φ14,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圈梁和构造柱的交接处,圈梁钢筋应放在构造柱钢筋的内侧,即把构造柱当作圈梁的支座,这样对结构有利。 2.3.4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伸入地下500毫米,宜在柱根设置120毫米厚的混凝土座,将柱的竖向钢筋锚固在该座内,这样有利于抗震,方便施工。当有基础圈梁时,可将构造柱竖向钢筋锚固在低于室外地面下50毫米的基础圈梁内。若遇基础圈梁高于室外地面(室内、外高差较大),仍应将构造柱伸入室外地面下500毫米,在柱根设置120毫米厚的混凝土座。当墙体附有管沟时,构造柱埋置深度应大于沟的深度。 2.4构造柱的配筋 2.4.1构造柱纵筋不宜小于4φ12,对于边柱、角柱不宜少于4φ14。七度时超过6层,8度时超过5层.9度时纵向钢筋宜采用4φ14。构造柱的竖向受力钢筋的直径也不宜小于16mm。构造柱的竖向受力钢筋应在基础梁和楼层圈梁中锚固,并应符合受拉钢筋的锚固要求。 2.4.2构造柱箍筋最小直径采用φ6,间距不宜大于250mm,柱上、下端大于等于h/6(h为层高)及大于等于450mm范围内箍筋间距加密至100mm。结语:根据现行规范的规定,分别对砖砌体房屋圈梁和构造柱的作用、设置和配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