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期末考试模拟试题(1)开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经济学期末考试模拟试题(1)开卷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道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1.区域经济学的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创立的区位理论,并借出了经济地理学的一些概念。
2.城市是区域的核心,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起者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区内经济活动和区外经济联系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3._欧洲联盟___、_____北美自由贸易区___和APEC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的代表。
4.总部经济实际上指的是作为经济区域中心的城市,是企业在空间上实现分离的经济产物。
5.在结构变化导向的选择和结构调整上,应特别注意综合平衡_和__内外兼顾___ 。
6.各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根据各地域的______实际状况_____,并要以___从地球系统___的观点去制定具体方案。
7.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必须采取“___超特区__”模式,给予比当年的__经济特区___更具优惠的政策。
8.制度创新是一个严谨的过程,包括制度的替代、转换与交易过程;制度创新是通过复杂规则、标准和实施的边际调整来实现的。
9.工业生产生命循环阶段论的首创者为美国哈佛大学的弗农等,认为各工业部门,甚至各种工业产品都处在不同的生命循环阶段上:创新、发展、成熟、衰老。
10.各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根据各地域的______实际状况_____,并要以___从地球系统___的观点去制定具体方案。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道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区域结构:区域结构由中心城市、中心城镇、广大乡村以及各种网络所组成,正因为这种核心、节点、网络的有机组成,区域内经济活动能够把其影响波及区域的任何部分,并产生乘数效应,带动整个区域经济活动的进一步高涨。
2.类型经济区:为了认识各区域的经济分布现状和经济结构特征,研究经济现象分布区域分异规律,根据区内的同一性和区际差异性的基本原则,确定不同的区域划分指标3.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是一个随着经济发展而变化的漫长过程,这种变化表现出有序的阶段性。
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就是向增长速度、效益更高一级的产业结构推进。
在改造二重结构,促进产为结构的高级化的实践中,形成了一套理论。
(新书159页)4.成本决定论:区位论中的古典区位论也叫成本决定论。
它研究的是各种区位因素对产业配置的吸引作用。
区位因素指的是在特定区域或在某几个同类地点进行一种经济活动比在其他区域进行同类活动获得更大利益的因素。
5.总部经济:总部经济是指通过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吸引跨国公司和外埠大型企业集团总部入驻,企业总部在中心城市集群布局,生产加工基地则安排在营运成本较低的周边地区或外地,从而形成合理的价值链分工。
核心内容:企业总部的集群分布和合理的价值链分工。
三、判断正误题(本大题共1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区域经济的研究范围不再是一个国家内的区域经济,其重点是城市区域经济。
(×)2.诺斯的区域经济观点强调经济活动的内容以及空间组织。
(√)
3.综合经济区的划分是按均质方法进行的。
(×)
4.世界上第一个经济特区是建立于1547年英国的热那亚湾的里窝那自由港。
(×)
5.科技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惟一的因素。
(√)
6.世界性的梯度大转移是间歇性发生的。
(×)
7.大农业主要包括农、林、牧、副、渔五业。
(×)
8.产业专门化率指标和区位商指标都反映的是区域产业结构中专业化部门及其专业化程度问题。
(√)
9.不论区域的资源结构如何,资金密集和技术密集型为主的产业结构都是合理的产业结构。
(√)
10.振兴东北与西部大开发在政策、资金、人力等方面都存在矛盾,所以二者不可能协调发展。
(×)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道题,每道题10分,共20分)
1.简述经济辐射理论的适用性。
(139)
答:(1)梯试推进理论只是辐射理论的一个方面。
(2)根据反映经济发达程度的综合指标把国内各个地区划分为四类地区,并分别标上红、黄、蓝、白四种颜色以示区别。
(3)在制定发展战略方面,按照辐射理论,我们可以在整个中国范围内,在每一类地区范围内,在每一个省、市自治区范围内,在每一个行政地区内,甚至在每一个旗县范围内,分别根据红、黄、蓝、白四种颜色,也即经济发展程度采取相应的分析方法。
(4)按照辐射理论,我们可以进行跨区研究,即把若干省、市自治区的交界地区、若干行政地区、若干旗县的交界处形成的地域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以便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
(5)此外,辐射理论有助于科学合理地解决就业问题,有助于进一步研究解决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布局问题,有助于研究制定房地产业的发展战略问题,有助于进一步优化经济资源的配置,同时还有助于制定正确的扶贫战略。
2.简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
(1)发展的可持续性。
即当前的决策不应该对保持或改善将来的生活水平的前景造成危害。
因而在满足需求的同时,必须有限制的因素。
(2)发展的协调性。
即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限定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
或者说,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四大系统之间要协调发展。
(3)发展的公平性。
即当代人群间、国际间资源利用分配以及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两者效益---或分配和负担的公平。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道题,每道题10分,共20分)
(一).论述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的内容以及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P130—135(论述题请结合教材论述)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论
第一,区域经济的盛衰主要取决于它的产业结构优劣。
第二,创新活动发源于高梯度地区,按顺序逐步由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转移。
第三,梯度转移主要是通过多层次城市系统扩展开来。
创新在空间上的扩展主要有局部范围的与大范围的两种形式:
局部范围的扩展:创新活动由发源地大致按距离远近、向经济联系比较密切的邻近城市转移。
大范围的扩展:创新活动由发源地按全国行政区域城市系统顺序蛙跳式地向广大地区扩展。
梯度发展理论一开始曾经是一种静态定位理论,把世界各国、各地区固定在特殊阶段上,以
维护现存的资本主义秩序,使富国永远富庶,穷国永远贫穷。
实践粉碎了这种理论
一它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必然会加强两极分化的规律,并且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其中有的是值得借鉴的。
不同梯度上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一、处在高梯度上的域经济发展战略
不断创新——淘汰成熟衰退产业——集中精英加速创新
二、处在中等梯度上的萧条区的发展战略
1.对原先经济很发达,但没有能适应时代潮流、及时调整产业结构的新地区,发展战略是通过大力创建新部门,改造旧部门来改变地区产业结构。
2.新英格兰地区的改造方针:
(1)联邦政府与大公司向新英格兰地区划拨大量研究与发展经费。
(2)帮助当地原有的纺织、制鞋、皮革等老部门中那些设备与技术条件较好的企业转向生产高档产品。
(3)那些确实没有可能通过扶植、改造推出创新产品的传统工业部门,则帮助它们关厂、转产或外迁。
三、处在低梯度上的国家与地区的发展战略
1.缪达尔认为,一个已经坠入恶性循环的落后地区,单靠其本身力量是不可能实现经济起飞的。
2.梯度发展理论:一个落后地区要实现经济起飞,必须循阶梯而上,不可超越。
它应该重点发展占有较大优势的初级产业、简单劳动密集型产业与资源密集型产业。
第一,具有劳动力价格低廉、资源丰富等方面的优势。
第二,这些部门在不发达地区是产业结构中的薄弱环节。
第三,这才能取得发达地区的资金援助与技术转让。
第四,发展不具优势产业,将会失败。
(二).论述“大北京”城市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战略。
P304--308(论述题请结合教材论述)答:一、确立各地经济功能,协调节器发展区域经济。
“大北京”区域经济的规划认为,应着眼于大系统的合理性与效益,研究、调整地区各组成系统之间的产业结构及布局,以优化地区资产与资源配置,促进区域经济整流器体协调发展。
二、统筹规划环境整治,确保“大北京”生态安全。
规划认为,生态安全格局直接关系“大北京”地区的生存与发展,要以生态环境整治为先导,搞好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两大系统工程,确保“大北京”地区的生态安全。
三、实施双核心多中心都市圈战略。
规划建议,以城市地区的观念,从城镇建设,交通运输等方面着手,塑造合理的区域结构形态。
四、建设区域综合交通网和运输体系。
建设区域综合交通网和运输体系,是以城市地区的观念,塑造成合理的区域结构形态的一个重要方面。
区域经济学期末考试模拟试题(2)开卷
一、填空(本大题共10道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1.城市是区域的核心,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起者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区内经济活动和区外经济联系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2.区位理论最早追溯到__德国____国的经济学家_____杜能_______。
3.经济区域可划分为____类型经济区________和__综合经济区______。
4.总部经济内聚效应__是指不同产业的同种功能,因相同的市场需求在同一地方聚集,对其他产业_同种功能及配套服务_产生的吸引效应。
5.在结构变化导向的选择和结构调整上,应特别注意综合平衡_和__内外兼顾___ 。
6.区域产业结构导向选择的依据是区域的自然资源状况及基本特点、区域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其发展总水平和全国地域分工的需要。
7.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是____商品生产所费劳动的相对差异__。
地域分工理论的主体是“___比较优势原理______”。
8.人类社会的战略资源包括___人力__、_____信息____和无形资产。
9.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活动的自组织和区域经济联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区域决策的科学。
10.经济发展与现代化进程中的辐射,指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地区与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地区进行资本、人才、技术、市场信息等的流动和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传播。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道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经济区位:经济区位是某一经济体为其社会经济活动所占有的场所。
2.综合经济区: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交通通信网络为脉络,上下级城市密切联系,可以为实现更高级的发展目标独立承担一个方面任务的连接成片的区域
3.二重结构: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从量上讲,指在产业结构中,一方面存在着少数处于垄断地位的大型企业,一方面存在着数量和比重很大的中小型企业;二是从质上讲,指在产业结构中,一方面是少数占垄断地位的现代化大型企业,一方面是带有前资本主义特征或自然经济特征的中小型企业。
确切地讲二重结构,就是在一国一地区的产业结构中,现代化的领域同未现代化的领域同时并存,在这两个领域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断层。
4.地域分工:指分离出来的部门在一定地域上的组合。
指相互关联的社会生产体系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异。
5.区域经济发展梯度:
三、判断正误题(本大题共1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区位单位是经济区域的布局主体。
(×)
2.总部经济实际上指的是作为经济区域中心的城市。
(√)
3.欧洲一体化的长远目标是建立经济同盟。
(×)
4.总部经济能够实现二产向三产的延展,但还不能够实现由知识性服务业向一般性服务业的延展和扩散。
(×)
5.国民收入指标在一般经济增长中是最基本的测度指标,对城市经济的考察,也需要利用这一指标。
(×)
6.世界性的梯度大转移是间歇性发生的。
(×)
7.在辐射过程中,人才流动和资本流动一样,从落后的周边地区向中心城市流动。
(×)8.产业专门化率指标和区位商指标都反映的是区域产业结构中专业化部门及其专业化程度问题。
(√)
9.技术创新系统是由与技术创新全过程相关的机构和组织构成的网络系统,其核心部分是
技术。
(×)
10.要淡化和消除二重结构,从根本上讲,是发展商品经济,实现工农业的现代化,破除社会经济结构。
(×)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道题,每道题10分,共20分)
1.简述区域经济与经济区域二者的含义与联系。
25-27
含义:区域经济:
2.简述区域产业结构变动的基本导向。
区域产业结构变动导向,是指从宏观上看,区域产业结构沿着一个什么样的方向演进。
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动,有三种基本导向:
(1)技术导向。
即使区域产业结构向高技术化方向转变,也就是在结构调整中,大力提高高技术产业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的比重,直到高技术产业占主导地位。
(2)结构导向。
即建立起以主导产业为核心,自然资源开发与加工制造业协调发展的产业结构,直到加工制造业占主导地位。
(3)资源导向。
即以自然资源开发为主,资源型产业占主导地位。
这三种不同的导向,标志着区域经济成熟程度的不同。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道题,每道题10分,共20分)
(一)论述区域经济发展辐射理论的内容以及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意义。
162
现代化与经济发展中的辐射理论150页(论述题请参考教材答)
现代化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和地区是能量高的物体,而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城市和地区是能量低的物体。
(1)两者之间存在着彼此的辐射
(2)高梯度区域向低梯度区域辐射,则辐射的范围取决于其现代化和经济发展的水平。
(3)辐射的媒介主要是交通运输和通信等基础设施,它们直接决定着辐射的有效性。
(4)物理学中辐射的是能量,而在现代化和经济发展中辐射的是所有影响现代化和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
辐射理论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意义
一、辐射理论的理论意义
(1)辐射理论认为,任何辐射都是双向的,既有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对相对落后地区,也包括后者对前者的辐射和对前者的促进作用。
(2)辐射理论更加强调市场机制在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中的基础性作用。
(3)辐射理论高度重视事物之间的联系性和依赖性。
(4)辐射理论把平衡发展理论和不平衡发展理论结合起来研究解决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中的相关问题。
二、辐射理论的实践意义
1.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的规划:
(1)点辐射:以城市为中心建立四通八达的道路交通网络,从而提高城市和周边地区的辐射效率。
(2)线辐射:要重视铁路干线、公路干线的建设和与周边路线的配套问题。
(3)面辐射:先进地区和落后地区之间建立发达的道路交通网络。
2. 中国东西、南北的经济互补性问题
(1)在政府的帮助下建立东西、南北的互助合作关系;
(2)利用现有交通网络,加快地区间经济资源的流动。
(二)论述科技进步与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05页(请结合教材论述)
社会经济发展要依靠科技进步,治理环境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也需要依靠科技进步。
(1)科技进步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也就是说,没有科学技术的支撑和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不可想象的。
科学研究可以提供使社会在决策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制定和选择环境与发展政策的依据,技术则可以提供有力的实施手段。
(2)科技作为一种支撑能力,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
这是因为,科学研究只能提供决策的依据,技术只能提供有力的实施手段。
(3)区域的科技发展要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内容和目标相结合。
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地区,其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和目标有很大差异。
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本科)
区域经济学期末考试模拟试题(4)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道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1.区域经济发展问题首先要解决的是发展的路径问题。
2.区域形成中的核心问题是_____区域核心_______,即_____中心城市_______的形成问题。
3.区域发展一方面表现为_____区域经济总量_______的增长,另一方面表现为_______区域产业结构_____的不断演进和升级。
4.________科技园区______和___工业园区____是人类进入21世纪所选择的最佳区域经济模式。
5.城市是区域的核心,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起者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区内经济活动和区外经济联系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6.人类社会的战略资源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7.我国理论界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时对计量指标的选取主要有两方面:一是____总量指标____;二是_______复合指标_______。
8.区域经济学的理论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开始创立的区位理论。
9.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活动的自组织和区域经济联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区域决策的科学。
10.经济增长从效果状态来看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高投入、高消耗、高速度、低质量、低效率;另一种是低投入、低消耗、高速度、高质量、高效率。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道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就是向增长速度、效益更高一级的产业结构推进。
3.可持续发展:194页
4.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地理上邻近的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相互间通过契约和协定,在区域内逐步消除成员国间的贸易与非贸易壁垒,进而协调成员国间的社会经济政策,形成一个跨越国界的商品、资本、人员和劳务等自由流通的
5.成本决定论
三、判断正误题(本大题共1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区域经济的研究范围不再是一个国家内的区域经济,其重点是城市区域经济。
(√)2.诺斯的区域经济观点强调经济活动的内容以及空间组织。
(×)3.区位单位是经济区域的布局主体。
(×)4.欧洲一体化的长远目标是建立经济同盟。
(×)5.综合经济区的划分是按均质方法进行的。
(×)6.世界上第一个经济特区是建立于1547年英国的热那亚湾的里窝那自由港。
(√)7.总部经济实际上指的是作为经济区域中心的城市。
(×)8. 总部经济能够实现二产向三产的延展,但还不能够实现由知识性服务业向一般性服务业的延展和扩散。
(√)9.科技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惟一的因素。
(×)10.世界性的梯度大转移是间歇性发生的。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道题,每题4分,共20分)
(一)简述新区域经济观的主要内容。
1、突破了传统区域经济学的理论观念。
2、新的区域经济学不仅扩大了它的研究范围和层次,而且丰富和修正了区域经济学的一系
列理论和方法。
3、科技园区和工业园区是人类进入21世纪之后所选择的最佳区域经济模式,它为人类科学
技术的发明、发现和创造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提供了极好的区域经济环境,所以人们把科技园区和工业园区的创立视作人类20世纪末的伟大创举。
4、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经济特区的设立。
(二)简述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的区别
(1)绝对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渊源于西方经济学之父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地域分工学说。
将不同国家的同种产品的成本进行直接比较,认为在某种产品上所花成本绝对的低,就称之为具有“绝对优势”,只有这种产品才应该被生产,并出口换回自己在生产上不具备绝对优势的产品。
(2).比较优势理论
源于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的国际分工理论,他发展了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通过分析两个国家在单一生产要素上的差异,从理论上证明了比较优势的存在和贸易的互利性,奠定了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区域是一个具有整体利益的综合体,其竞争是在区际收支平衡的基础上的,因而受到竞争法则的支配。
绝对优势理论:把区域仅仅视为商品生产的区位,忽略了其作为一个综合主体具有整体利益的作用。
(三).简述科技工业园区的互动机制?101页
(1)人才激励机制(2)要素流动机制(3)市场选择机制
(4)“政、产、学、研”互动机制:雄厚的科技资源,不断扩大的创新企业群体和政府的有效协调管理是保证科技工业园区健康、稳定、高速发展的三大要素。
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各类高新技术企业、各类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以及金融、法律、信息、技术、商贸、管理等各类中介机构之间建立起来的密切联系与互动关系,构成了国家创新科技园区网络化区域创新体系及基本的运行机制,是实现国家创新科技园区战略目标的保证。
(四).怎样理解总部经济的经济效应?117页
(1)税收贡献效应(2)产业乘数效应
(3)消费带动效应(4)就业乘数效应
(5)社会资本效应
(五).简述综合经济区划分的基本原则
综合经济区划分的基本原则。
⑴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和区域条件相结合的原则。
⑵专业化分工与综合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⑶经济中心和吸引范围相结合的原则。
⑷经济区域与行政区域相协调的原则。
⑸经济区域与民族聚居区相协调的原则。
⑹经济现状与发展远景相结合的原则。
⑺国内劳动地域分工与国际分工相结合的原则。
五、论述题
(一)论述不同梯度上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142—146页)请结合教材论述
一、处在高梯度上的域经济发展战略
不断创新——淘汰成熟衰退产业——集中精英加速创新
二、处在中等梯度上的萧条区的发展战略
1.对原先经济很发达,但没有能适应时代潮流、及时调整产业结构的新地区,发展战略是通过大力创建新部门,改造旧部门来改变地区产业结构。
2.新英格兰地区的改造方针:
(1)联邦政府与大公司向新英格兰地区划拨大量研究与发展经费。
(2)帮助当地原有的纺织、制鞋、皮革等老部门中那些设备与技术条件较好的企业转向生产高档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