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的哲学重点论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哲学重点论述题
1.试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理论体系;它同旧哲学有着根本的区别;它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革命变革。

第一、哲学研究对象上的变革。

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以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作为研究对象,从根本上改变了旧哲学凌驾于所有科学之上,把哲学视为“科学之科学”的错误观点。

其次,哲学对象上的根本变革,科学地解决了旧哲学所不能解决的哲学与具体科学的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关系。

哲学以整个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为研究对象,具体科学则以世界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为研究对象;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又以哲学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哲学与具体科学的普遍和特殊的关系表明,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代替具体科学的“代替论”和排斥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具体科学指导作用的“取消论”都是错误的。

第二、哲学内容上的变革。

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克服了旧哲学中唯物论和辩证法相分裂的状态。

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有机统一,结束了旧哲学中唯心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中长期独占统治地位的局面,使人们对社会历史理论的研究成为科学。

再次,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并同辩证唯物主义有机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完备而严整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哲学体系,使唯物主义哲学发展到了崭新阶段。

第三、哲学的阶级属性和社会作用上的变革。

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理论体系,它反映了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它的产生使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第一次有了自己的精神武器,结束了旧哲学只是剥削阶级专利品的历史。

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实践基础上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体现了不同于旧哲学脱离实践的根本特征。

再次,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实现了科学地认识世界和革命
地改造世界的统一,完整地体现了哲学应当承担的根本任务和社会作用,它不同于旧哲学只是停留在用不同方式说明世界上。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诸多方面实现了哲学史上的革命变革,同旧哲学有着根本区别,成为自有哲学以来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系,是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

2.试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含义、内在根据、实质和基本途径)(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就是根据中国的国情特点研究和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按照中国的国情和特点去运用它并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它。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内在根据。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一种世界哲学。

但相对于中华民族文化而言,又是一种外来哲学。

因而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传统哲学紧密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从而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正确运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丰富和发展。

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必须中国化的内在根据。

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典范。

(3)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实质,就是在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把在实践中不断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不断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

(4)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基本途径,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运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过程中,既要吸取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相结合,使其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同时又必须概括和总结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成为反映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理论。

3.运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对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意义。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正确意识能指导人们采取正确行动,促进事物合乎规律地发展;错误意识会引导人们采取错误行动,阻碍和破坏事物的发展。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要根据客观实际,按规律办事,即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

(2)只有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才能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制定出符合客观规律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使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成功;反之,从主观愿望和书本出发,必然使社会主义建设遭受挫折。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几十年来的经验教训,充分说明了
这一点。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恢复了用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只有不断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才能不断地向前发展。

4.试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1)在实际工作中,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还是从主观意志出发,自以为是,这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条对立的思想路线的表现。

(2)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之所以是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主要是因为它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以下原理:
①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要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去认识事物,这就是坚持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原理。

这正是“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所要求的。

②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要按照客观事物不断变化发展的实际去认识事物,这就坚持了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的原理。

物质世界运动发展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既要承认事物有相对稳定性的一面,又必须坚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指导实际工作的方针、改革,要与时俱进,不能因循守旧,裹足不前。

③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做任何工作,都要考虑时空条件,因时制宜,因地制宜,这就坚持了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的原理,坚持了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反对超历史,超时空的“左”的倾向,也要反对落后于时空条件变化的右的倾向。

④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按照客观事物运动变化的实际情况,揭示客观事物固有的规律性和发展的过程性、阶段性,按客观规律办事。

这就坚持了物质运动具有客观规律性的原理。

总之,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既坚持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又坚持了物质世界运动、变化和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的原则,也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和工作路线。

因此,它既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也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出发点。

(3)我国当前的最大实际,就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们强调从实际出发,就是要坚持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

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就是要看它是否从这个实际出发,是否符合这个实际。

5.试述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

(1)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包括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第一、世界是统一的世界。

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而不是多个;世界上的各种事物和现象是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这种一元论哲学同主张物质和精神都是世界的本原的二元论划清了界
第二、世界统一于物质。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承认世界的统一性,都是一元论哲学。

但唯心主义主张世界统一于精神,而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根源于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存在的基本形式;规律是物质运动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客观存在的反映。

总之,万物统一于物质。

第三、物质世界的统一是无限多样的统一。

物质世界具体性质和形态无限丰富多样,但本质上是共同的,都统一于物质。

(2)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一,这一原理告诉人们,世界上的一切现象,归根到底都是由物质所引起的,都可以从物质运动中获得最终的解释和说明。

坚持这种观点,就可以有力地批判和抵制一切唯心主义和宗教迷信的歪理邪说,树立起真正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第二,这一原理是我们从事一切工作的立足点,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

客观事物是第一性的,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坚持实事求是,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去改造世界,而决不能从主观想象或书本条文出发。

这就是在实践中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6.试述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及其实践意义。

(1)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在实践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

能动地认识世界,是指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一个透过现象达到事物本质的过程,所谓能动地改造世界,是指人通过实践按照自己的尺度去安排原来的客观世界。

客观规律性是事物内部所固有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它的存在和作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2)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之间的关系。

第一、遵循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为了达到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成功地改
造世界的目的,人的活动就必须合乎客观
规律,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否则,就不能实现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的目的。

第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只有在实践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成功地改造世界。

总之,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一个辩证统一的过程,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更好地遵循客观规律。

(3)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第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要求我们每做一件事都必须认真考虑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做到科学决策、科学实践。

第二、我们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才能掌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指导社会主义建设胜利发展。

第三、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地结合起来。

既要反对那种无视客观规律、片面强调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唯意志论,又要注意避免只强调尊重客观规律、不注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宿命论和机械论的消极无为的思想。

7.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阐明我国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

(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每一事物、每一过程的矛盾及其各方面都有特点。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的统一: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一方面,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

另一方面,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特殊性与普遍性相联系而存在。

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共性只是包括个性中共同的、本质的东西,个性总有许多自己独有的特点,是共性包括不了的,个性比共性丰富得多。

所以二者不能互相代替。

第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的原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一基本思想原则的理论基础。

我国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的理论成果。

(3)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方面,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则;另一方面,我们又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注意中国的特点。

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又是一个穷国,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水平低,即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就是把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结果。

只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走自己的路,我们才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不断取得胜利。

8.运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阐明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两手抓”的重要意义。

(1)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矛盾存在,其中有一种居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服从地位的矛盾是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在实际工作中应首先抓住和解决主要矛盾,同时又不忽略次要矛盾。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为了解决这一主要矛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强综合国力,为其他各种社会矛盾的顺利解决创造有利条件。

(3)我们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还要注意解决好其他社会矛盾,坚持一系列“两手抓”: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犯罪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

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全面进步。

9.阐明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意义。

(1)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的统一。

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第三、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拓道路。

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展就是通过量变和质变表现出来的。

(2)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①把我国建设成一个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也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大国搞建设,不能急于求成。

必须实干苦干,稳步前进,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等方面进行长期的量的积累。

②而当事物经过量变的准备而面临质的飞跃时,要敢于并善于抓住机遇,推动事物走向新的阶段、跃向新的台阶。

急躁冒进,会欲速则不达;过于保守,又会坐失良机,推迟发展进程。

③只有二者辩证结合起来,才能早日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

10.试述辩证的否定观和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区别并说明怎样正确对待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外国文化。

(1)辩证的否定观认为,否定是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进行的自我否定,而不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形而上学否定观认为,否定不是事物的我否定,而是外力强加于事物的。

(2)辩证的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

第一、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否定实现的。

没有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就没有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就没有发展。

第二、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新事物是在旧事物中生长起来的,它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的东西,保留了其中积极的因素,辩证的否定
又把新旧事物联系起来。

形而上学否定观认为,否定是对旧事物的消灭,是发展的中断。

(3)作为发展环节与联系环节之统一的辩证的否定是扬弃,是既克服又保留。

新事物既克
服旧事物中消极的东西,又保留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

辩证的否定是包含着肯定的否定,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

形而上学否定观认为,否定是绝对的否定,是否定一切,全盘抛弃。

(4)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反对形而上学的否定观,具有重要意义。

①对待历史文化遗产,要采取批判地继承的态度,批判和剔除其封建主义的糟粕,吸取其精华,做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必须反对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同时也要反对全盘肯定传统文化的复古主义。

②对待外国文化,要采取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地借鉴和吸收的态度。

在对外开放中,要积极吸收外国文化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又要批判和抵制外国资产阶级腐朽的、没落的东西。

反对闭关自守、盲目排外的狭隘民族主义,同时也要反对崇洋媚外、全盘西化的错误倾向。

11.运用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阐明怎样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1)由于事物内部的矛盾运动,事物的发展经过两次否定,从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

①否定之否定阶段克服了前两个阶段的片面性,保留了前两个阶段的积极因素,并增加了更高级的新内容,因而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②否定之否定阶段重复肯定阶段的某些特征,仿佛又回到出发点,使事物发展过程呈现出周期性,因而事物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

③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这一原理对我们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我们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

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社会主义必然最后战胜资本主义,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一定会
取得成功。

要坚定不移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要被一时的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因暂时的挫折而动摇。

(3)我们要准备走曲折的道路,有克服各种困难的精神准备。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会遇到各种困难,遭受各种挫折。

我们要充分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要反对看不到我们事业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缺乏克服困难的精神准备的盲目乐观的倾向,在曲折的斗争中开辟前进的道路。

12.试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

(1)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关于人的认识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的理论。

思想路线是哲学路线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化,即作为指导思想而体现于实际工作各个方面的哲学路线。

思想路线和认识路线在本质上是同一的。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这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是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原理最精练、最简要的概括。

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

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实事求是。

党的思想路线也简称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唯物主义的反映论。

唯物主义认识路线,表现在实际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具体化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3)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实践论。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尊重实践,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和群众的实践活动作为党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

为了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必须理论联系实际。

坚持在实际工作中贯彻理论从实践中来,又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路线。

(4)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

能动的反映论,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贯彻尊重客观规律性、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理论依据。

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要求和目的,就
是要在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更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而不是旧唯物主义的机械的反映论。


(5)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人们是否真正做到了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证明。

同时,通过实践检验真理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真理的过程。

党的思想路线正是体现了通过实践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6)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思想路线的哲学根据。

历史的经验证明,党的思想路线是否正确,是否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指导,关系到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成败。

贯彻党的思想路线,是我们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①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关于人的认识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的理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同党的思想路线的关系。

②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唯物主义的反映论。

③实践论的唯物主义。

④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

⑤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思想路线的哲学根据。

13.试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的关系。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认为人的认识是由实践到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又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无限曲折上升的过程。

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党的群众路线的关系是:前者是后者的理论基础,后者是前者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

理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体现了实践和认识的主体都是人民群众的观点。

“从群众中来”,表明了人民群众的实践是正确思想的来源,是党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