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2021广东考研政治真题(含答案)
2021广东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马克思和恩格斯首次系统阐述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著作()A.《德意志意识形态》B.《神圣家族》C.《哲学的贫困》D.《共产党宣言》【答案】A【解析】A选项,《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恩格斯对费尔巴哈为代表的各式各样唯心史观的思想进行批判的著作,该著作首次系统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标志着唯物史观的创立。
B选项,《神圣家族》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合写的批判青年黑格尔派主观唯心主义和论述历史唯物主义的著作。
C选项,《哲学的贫困》是为批判蒲鲁东的《贫困的哲学》而写的著作。
该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学说最早发表的文本。
D选项,《共产党宣言》发表于1848年,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2.人们能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是因为()A.历史规律和自然规律存在着惊人的相似性B.人类历史发展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C.历史总是在循环往复中不断向前发展D.人类已经完全掌握了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答案】B【解析】A选项说法有误,历史规律与自然规律是不同的。
自然规律起作用是自发的,离开了人的活动也同样起作用,而历史规律起作用离不开人的有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的参与。
B选项说法正确,人们之所以能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正是由于历史的发展有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发挥能动性就能认识和把握这些规律。
C选项说法有误,事物的发展是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历史的发展同样如此,并不是循环往复的。
D选项说法有误,认识发展具有无限性和反复性,人类还没有完全掌握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
3.从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关系看,法律法规()A.总是阻碍新技术的健康发展B.只能落后于新技术发展C.与新技术发展具有不平衡性D.归根到底是新技术发展的内在动力【答案】C【解析】A选项有误,法律法规作为并不总是阻碍新技术发展的,当法律法规适应了技术进步的要求就会对技术进步产生促进作用。
[国开202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终结性考试二]
[国开202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终结性考试二]试卷代号:1395 国家开放大学2020年春季学期期末统一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开卷)论述题: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为进一步做好病例诊断和救治工作,医学专家工作组对医疗救治工作持续进行分析、研判和总结。
在此基础上,对诊疗方案进行修订和完善,不断推出新的诊疗方案版本。
根据材料,并结合工作和生活的实际,请回答下而的问题:1. 阐述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50分)2. 如何理解“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是一个由实践到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辩证发展过程” ?(50分)答:1.阐述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这次对诊疗方案进行的修订和完替再次验证了实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在实践和认识之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在认识活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实践是认识的來源。
认识的内容是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人们只有通过实践实际地改造和变革对象,才能准确把握对彖的属性、本质和规律,形成正确的认识并以这种认识指导人的实践活动。
离开实践的认识是不可能产生的。
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一个人的知识不外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部分。
就知识的本源來说,任何知识都不能离开直接经验。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事事都必须去直接经验,“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一个人的多数知识还是来自于间接验,是从节本和传授中得来的,然而,'‘在我为间接经验者,在人则仍为直接经验”。
从根本上说实践是认识的头活水要想成就事业不仅要努力学习,品产下而且要潜心实。
第二,实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需要推动认识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人类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推动人类的思想进步和理论创新恩格斯说:“社会一且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实践的霊要是推动认识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发展之根本。
马克思主义原理第四章重点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1. 资本主义萌芽于14世纪末15世纪初开始在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出现,其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从小商品经济分化出来,而是从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成2.资本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3.用奥利手段夺取农民的土地,是资本原始积累过程的基础,在英国表现的最为典型。
4.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历史条件有两个:社会分工的出现;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5.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而劳动的二重性商品: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驾着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有用性,它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适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决定商品交换的比例的,是价值。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任何物品都具有适用价值,但只有这种有用物品是劳动产品并作为商品时,它才具有价值。
商品的价值是劳动创造的,其实体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商品交换实际上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商品的价值在本质上体现了生产者之间的一定的社会关系。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商品时劳动产品,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他们二者之间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6.价值量的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越多,生产每件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越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小,反之就越大。
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劳动生产率指劳动者生产使用价值的能力。
7.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马克思从简单价值形式出发,经过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最后到达货币的价值形式。
货币具有物种基本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8.价值规律及其作用商品的价值量有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
商品经济的产生
• (3)劳动二重性学说是为其他一系列理 论提供基础
四、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简单商 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 1、私人劳动,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 性质,是商品生产者为实现自身利益而独立自 主进行的劳动
• 2、社会劳动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社会性 质,是商品生产者在社会分工体系下为生产他 人需要的使用价值而进行的劳动
第二章 商品 第一节 商品经济的产生
• 一、商品经济和自然经济 • 1、自然经济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同极端落后
的生产力相联系 • 2、随着私有制出现和社会分工的发展,出现
了商品经济。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从事 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经济,区别于自然经济 和产品经济 • 3、商品经济经过了小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商 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几个阶段
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 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创造某种 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 4、由简单劳动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复 杂劳动是多倍的简单劳动
二、简单劳动同 复杂劳动
• 1、简单劳动是不需要专门训练的一般劳 动者都能胜任的劳动
• 2、复杂劳动是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具有 一定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才能从事 的劳动
3、价值
• 交换价值是由商品的价值决定的,价值 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 动
• 价值是通过交换价值表现出来的。价值 是交换价值的内容和基础,交换价值是 价值的表现形式
4、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 一体
• 统一性表现在:使用价值同价值统一于 商品体中,是商品的二因素
• 矛盾性表现在:反映的关系不同;二者 相互排斥,即使用价值和价值不能同时 存在于买者或卖者手中,只有通过交换 矛盾才能得以解决
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历史条件
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历史条件
商品白族经济并不总是有“都”,但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它具有与自然经济相对应的生产和发展的权利。
自然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
自然经济以分散和自给自足的家庭生产为基础。
生产规模小,社会分工低。
自然经济的目的是利用价值。
这就决定了自然经济与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分工不发达相适应。
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很低,社会分工极不发达。
因此,自然经济是这些社会形态的基本经济形态。
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生产形式。
它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商品经济的产生有两个历史条件:一是社会分工的出现;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人。
商品经济并非一直存在,而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自然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
自然经济以分散自给自足的家庭生产为基础,生产规模窄,社会分工低,生产目的使用价值低。
这就决定了自然经济与社会生产力低水平和社会分工不发达相适应,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很低,分工也很不发达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生产形式。
它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商品经济的产生有两个历史条件:一是社会分工的出现;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库第四章
单项选择题:1、人类社会发展至今有两种基本经济形态: A .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 C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2、商品是: A .一切物品 C .用于满足人们需要的劳动产品3、商品的二因素是: A .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C .价值和交换价值4、一定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由: A .使用价值构成 C .价值构成5、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按 A .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C .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6、形成商品使用价值的是生产商品的: A .劳动 C .具体劳动7、形成商品价值实体的是生产商品的: A .劳动 C .具体劳动8、形成商品价值的抽象劳动是: A .脑力劳动 C .体力劳动9、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 A .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有价值 B .没有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有使用价值 C .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有价值 D .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有价值()B .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 D .自然经济和产品经济()B .一切有用的物品 D .用来交换的有用的劳动产品()B .使用价值和价值 D .价值和价格()B .交换价值构成 D .货币构成B .可以满足人们不同的需要 D .都凝结了一般人类劳动()B .时间 D .抽象劳动()B .时间 D .抽象劳动()B .各种形式不同的劳动 D .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10、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 值。
”这段话说明: ( )A .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B .价值的存在与物的有用性互为前提C .只要物是有用的,它就有价值D .物越是有用就越有价值A .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C .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D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 12、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定的量的比例相交换,其原因在于它们: ( ) 11、马克思说: “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
马克思多选——精选推荐
多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1.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要特征是()A.相对和平 C.对话与对抗 D.发展与不平衡 E.联合与竞争2.现代西方哲学从思想倾向来看,可分为两大思潮,这两大思潮是( )A.人本主义 D.科学主义3.19世纪30~40年代,标志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进入新阶段的欧洲工人运动是()A.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B.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D.英国工人争取政治权利的宪章运动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直接理论来源是()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D.德国古典哲学5.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理论品质是()B.实事求是C.与时俱进6.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条件包括:A.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发展B.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熟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8.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和理论品质是:C.解放思想D.实事求是E.与时俱进9.大学生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关系到:A.新一代能否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B.党的事业的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C.关系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D.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E.祖国的未来10.马克思主义是( )A.以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为根本研究对象,是关于世界的普遍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B.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C.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即现代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D.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1.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人类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总结资本主义制度发展和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马克思主义形成及本质本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制作:杨杰
(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 件
商品经济不是从来就有的,而 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作为 自然经济的对立物而产生和发 展起来的。
自然经济:一种以自 给自足为特征的经 济形式。自然经济 以分散的、自给自 足的家庭生产为基 础,生产规模狭小, 社会分工低下,以 使用价值为生产目 的。这就决定了自 然经济生产力水平
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 配
在实际的生产活动中,生产同种商品的各个生产者,由 于生产条件和技术水平不同,生产中实际耗费的劳动时 间也不一样。那些生产条件好、技术水平高的生产者, 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耗费较少,仍按照较高的社会价值 出卖,因而可以获得较多的收入。相反,那些生产条件 差、技术水平低的商品生产者,生产同种商品的个别劳 动耗费较大,但还要按照社会价值出卖,所以不仅无利 可图,甚至可能亏本或破产。这样,就调节了社会收入 在不同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分配。
最后商 品总价 值
资本家所 预付的劳 动力价值 超过劳动 力价值的 补偿价值
生产资料 的价值
剩余价值
工人的劳动一方面把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另 一方面又创造了新价值,二者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商品的总价 值。
价值增殖过程中,雇佣工人的劳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必 要劳动,用于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另一部分是剩余劳动, 用于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用于再生产劳动力价值 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叫必要劳动时间;用于无偿地为资本家生 产剩余价值的时间叫剩余劳动时间。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是 剩余价值产生的源泉。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 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 人剩余劳动的凝结。
(
三)价值量与价值规律
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历史条件
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历史条件
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历史条件有()
A.私有制的出现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出现
C.剩余产品的出现
D.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商品经济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作为自然经济的对立物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自然经济是一种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自然经济以分散的、自给自足的家庭生产为基础,生产规模狭小,社会分工低下,以使用价值为生产目的.这就决定了自然经济是同社会生产力水平低和社会分工不发达相适应的.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上,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生产力水平都很低,社会分工极不发达,因此自然经济是这些社会形态的基本经济形式.
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它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历史条件有两个:一是社会分工的出现;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商品经济,“自然经济”的对立物,是商品的生产、交换、出售的总和。
商品经济是指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经济形式,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商品经济最早产生于第二次社会分工即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并
进一步扩大,在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时出现了商品经济的重要媒介——商人。
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商品之间的交换主要由市场调配时,这种社会化,由市场进行资源调配的商品经济就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
马克思主义原理重点知识
简答(4)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①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于物质②自然界是物质的③人类社会本质上是生产实践基础上形成的物质体系④人的意识统一于物质⑤遵循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2.实践的基本结构:①实践主体②实践客体③实践中介3.社会基本矛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①社会基本矛盾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②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③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④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法,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4.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①科学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②科技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③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④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⑤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⑥正确把握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5.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①文化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②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思想指引③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④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凝聚力量6.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历史条件:①存在社会分工②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7.资本主义产生的途径:①从小商品经济中分化出来②从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来8.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①各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②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是造成不同国家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重要条件③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现实原因9.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①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②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从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出发,坚持“走自己的路”③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充分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论述、材料分析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①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又产生新的矛盾,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②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各个具体事物的矛盾,每一个矛盾的各个方面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上各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决定了事物的不同性质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统一辩证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及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及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的矛盾都是个性和共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④人的认识的一般规律就是由认识个别上升到认识一般,再由认识一般到认识个别的辩证发展过程⑤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各国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2.经济全球化及其影响:①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某一国家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过程②生产全球化。
马原 第四章 一、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的⽽进⾏⽣产的经济形式,它是⼀定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
简单商品经济
简单商品经济以⽣产资料私有制和个体
为⽬的
劳动⼆重性
具体劳动是指⽣产⼀定使⽤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
抽象劳动是指撇开⼀切具体形式的、⽆差别的⼀般⼈类劳动,即⼈的脑⼒和体⼒的耗费
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只能是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产条件下,
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选择题综合
1.多次名列千年思想家前两位的是( 马爱)2.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曾经被称为"时代的歌中之歌"的是(共宣) )3. "工人阶级的圣经"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 《资本论》)4. 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构成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础部分的是(马哲)5. ( 马政经)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6. 构成整个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核心的是( 科社)7. 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 广大人利益)8. 关于当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和发展对马克思主义产生影响的错误理解是( 证伪马)9. 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的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是( 辩证法思想)10.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完整体系初步形成的标志是(德意志意识形态)11. 19 世纪40—60 年代,马克思的两大发现是( 唯史剩价)12. 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 实践性)13. 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唯历唯)14. 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是(共产党宣言)15. 马克思"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 关费) (16.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最根本的方法是: 理论联系实际) (17. 从( 阶级属性)上讲, 马义是关于无产和解放的科学, 是无阶斗性质, 目的和解放条件.18.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 世纪中叶的( 自资19. 马,恩的( 学者革命家品质)时代)的统一. ),是他们创立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条件. )20. 马义具有强大生命力根源在于它的丰富内容体现了( 科学与革命21. 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核心和理论结论是( 科学社会主义22. 学习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原则和方法是(23. (共宣)开创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新纪元,是人类科学思想中最成果.24.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共宣发表) 理论联系实际)多选1. 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要特征是( 和平对话对抗发展联合)2. 现代西方哲学从思想倾向来看,可分为两大思潮,这两大思潮是( 人本科学4.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直接理论来源是( 英古政经空想德古)5.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理论品质是( 实求与时)6.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马哲马政经科社)7.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条件包括(机器工业生产方式基本矛盾)8. 大学生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关系到: (新一代党小康复兴祖国)全9. 马克思主义是( 世界本质人类社会发展意识形态无阶人解)10. 马克思主义吸收千年精华,主要有( 德古英古政空想)11. 对科学发展观的全面理解是( 要义发展核心人本要求全协可方法统兼)第一章1. 哲学是( 理论系统世方)2. 唯物和唯心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 物质精神)3.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说的是( 运动静止统一)4. 哲学上两大对立的基本派别是(唯物唯心)5. 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是( 物质范畴)6. 哲学上的两种对立的发展观指的是(唯物唯心)7. 爱坦说: "哲学可被认为是全科之母"说明( 对自科研究指导)8. 一切物质在本质上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是( 辩证唯物)9. 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其中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 斗争性)10. "居安思危"这名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矛盾的转化)12. 事物发展的动力是( 同一斗争同时作用)13. 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阶段性部分质变是指(全局不变局部变)14. 否认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会导致, 一种是直线论, 另一种是循环论15. 在唯物辩证科学体系中,揭示事物发展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否定之否定)16. "在对现存事物肯定又否定,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 "这是一种( 唯物辩证)17. 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居于核心的地位的认识方法是( 矛盾分析)18. 规律的根本特点是: ( 客观性)19.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社会规律历史性唯物辩证)20. 我国荀子说: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说明了(社会规律的客观性)21. 唯心主义者否认规律的客观性.这是根本错误的,原因在于( 否认规律客观性)22. 马说: "人在劳动..存在着.人的活动的..进行的. . . "这说明了(意识能动)23. 有人说由于社会是由人构成的..不存在社会规律.这种说法违背了( 客观性)24. "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不同的哈姆雷特" ,这说明了(意识能动)多选1. 哲学和一般人的世界观的区别是( 自建自形系统体系零碎观点)2. "克隆""转基因"等生命科学的重大突破,表明( 自然科学依据批判造物)3.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表现为( 基础基本领域动力)4. 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如下特点(普遍多样条件)5. 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 稳定吸取趋势)6. 新事物是( 历史趋势生命力)7. 意识被称为"地球上最美丽花朵" ,其能动性作用主要表现在(创造目的指导调节)8.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明了( 物质条件,客观制约)9. 下列属于矛盾分析方法的有: (两重结合批继统一尚和去同兼明偏暗)10. 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 人依自然物质性活动生产方式物质关系)11. 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 自我否定发展环节联系环节扬弃)第二章1. 一切唯物主义都是(可知论)2. "我思故我在"是(主观唯心)3. 对不可知论最有力的驳斥是( 实验和工业)4. 哲学史上,唯理论与经验论的共同点是( 割裂感性理性)5. 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具有不确定性,是因为任何具体实践都(历史局限)6. 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 感性到理性)7.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把科学推向前进" . .这表明(实践推动认识发展)8. 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 正确歪曲)9. 16世纪末,伽利略推翻了亚里士多德,这件事说明( 实践检验真理)10. 一切真知都发源于( 直接经验)11. 实践高于理论是因为实践具有( 直接现实)12.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能动的反映论是( 摹写创造)13. 承认客观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是在真理上坚持了( 辩证法)14. 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 社会实践)15. 感觉,知觉,表象是( 感性)16.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实践)17.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 需要经过两次飞跃. 下列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理论付诸实践)18. 真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任何真理都不是"终极真理"这说明真理具有, (相对性)19.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为它具有(直接现实)20.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为它具有(唯物唯心)21. 一种理论是不是真理,根本之点是看它是否( 客观实际)22. 唯物认识论两观点,一个主张认识是主对客的反映,另一个是主张( 认识客观世界)23. 科学家对1994年夏发生的彗星撞击木星作出了准确的预报,说明(前瞻性)多选题1. 唯物主义认识路线是( 物到感到思反映论)2. 感性认识的基本特点是( 直接形象)3. "感觉到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 "这表明(联系促进)4. "实践,认识,再实践……高一级的程度."揭示了( 依赖历史无限总规律)5. 下列现象什么属于理性认识( 调研总结检验)6. 同一棵大树, 木匠是眼中是木材. . . 形态特征, 这是由于(指导能动活动建构)7. 实践标准并不排斥逻辑证明在检验真理过程中的作用,这是因为( 辅助互补)8. 在真理标准的问题上,属于唯心观点的有( 公婆统治者多数人满足需要)9.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表现在实践不断( 课题材料能力工具)10. 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的有(依赖发展因素成分)11. 下列选项中,属于实现认识过程第二次飞跃条件的( 目的计划实际出发自觉行动)12. 头孢曲松钠..有关情况说明.这一事例说明( 无止境辩证发展客观认识) .13. 辩证唯物认识论以科学实践为基础,因为(唯物性质辩证性质特征反映论变革)第三章1. 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对立统一的基础是( 劳动)2. 区分各种经济时代的客观物质标志是( 生产方式的性质)3.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突出地表现在( 反作用)4.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本质上体现了( 人与人)5. 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性质取决于它( 服务)6. 生产关系的本质是( 经济利益)7. 国家是代表( 统治阶级)8. 人类社会的历史,归根到底是( 生产劳动)9. 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存在决定意识)10. "社会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指的是(辩证发展)11.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就是说( 根源于经济)12. 在社会革命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环节是(政治革命)13. 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把社会历史理解为(生产劳动)14.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反作用)15. 承认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不矛盾)16. 人类劳动不同于动物活动的根本标志是( 制造工具)17. 社会规律和自然界的规律的区别表现为( 有意识不自觉)18.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存在和意识)19. 理解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 生产劳动)20. 20 世纪50 年代,北大荒..退耕还"荒".这说明( 调节物质变换) .21. 社会意识是( 精神)22. 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的根本区别在于( 存在决定意识)23. 使人与自然既区别开来又联系起来的基础是( 生产劳动)24. 社会存在是( 物质生活条件)25.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26. 生产力所体现的关系是( 物和物)27. 上层建筑结构中的核心是( 政权)28. 下列观点中,正确表达了人的本质的是( 社会关系)29. 上层建筑系统的两大组成部分是(政治和思想)30. 国家的起源在于它是( 不可调和)31. 生产关系的根本内容是( 生产资料)多选题1. 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缺陷是( 物质根源人民群众)2. 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是( 自然的能动自我认识意志决定)3. 下列各项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有( 政治学文学道德)4. 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包括( 矛盾斗争改革科学技术创造历史)5. 下列各项中属于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容有( 为了依靠从群众到群众)6. 杰出入物的历史作用表现在(反映发展趋势斗争核心促进推动)7. 下列各项体现人与社会关系的有( 谁无死千夫指先天下)8. "劳动创造了人"的基本根据是( 全) (社会关系生产工具语言意识生命活动)9. 下列事物中,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范畴的有(生产实践自然资源生产力)10.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为( 历史继承不同步不平衡反作用)11. 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的区别在于( 根本质变阶级暴力自我调整)12. 人的价值的两个方面是指( 自我价值社会价值)13. 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的根本对立表现在( 社会意识决定力量发展过程历史创造者) 第四章,单选1. 资本主义萌芽于( 14 世纪末15 世纪初)2. 资本家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是(资本雇佣)3. 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私人劳动)4. 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实质是( 资本家无偿)5.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主要方面是( 价值增殖)6.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7. 作为商品的资本是(借贷资本)8.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劳动力成为商品)9. 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 剩余价值生产)10. 资本家获得相对剩余价值是( 技术进步)11. 资本积累与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关系(资本积累重要源泉)12. 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是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13. 实现个别资本增大的形式是(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14.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基本矛盾)15.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是(生产过剩)16. 区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依据是剩余价值生产17. 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之比)18.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19. 平均利润,其直接原因是( 商业部门和产业部门)20.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点是( .扩大再生产)21. 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实现问题)22.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本质上是(为资产阶级专政服务)23. RMB8000.观念上的货币24. 商品的二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多择1. 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途径有(农民的土地货币财富)2. 商品的市场价格发生变化(商品的价值量变化有关供求变化有关)3. 提高利润率的途径有(剩余价值率加快资本周转速度)4. G—W—G'是( 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资本总公式)5. 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历史条件有(社会分工不同的所有者)6. 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是(价值产生的源泉剥削程度)7. 资本主义工资的形式主要有(计时计件工资)8. 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包括(政治统治社会管理国际交往安全及利益)9.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包括(民主与法制政权组织.选举制度政党制度)10. 对资本应理解为(价值的价值社会生产关系一种运动)11. 生产的棉花属于(不变资本流动资本)12. 广告画的寓意有( 相互依存物质利益同一性人与人关系)13. 利润转化生产价格转移的过程重新瓜分14. 政治经济学对资本构成的理解是(劳动力之间的比例价值之间的比例资本价值构成的构成一般趋势)第五章单选1.现代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和重要经济基础是垄断2. 共赢和共存的经济全球化,关键是( 公正合理)3. 垄断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改变了( 表现形式)4.金融寡头实现其经济上统治的主要途径是(参与制)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生产社会化6.金融资本是由( 垄断的工业资本)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 垄断资产阶级)8.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性的物质基础是(固定资本更新)9.从资本形态上看,资本输出可分为( 借贷资本输出)1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符合垄断)11.垄断时期垄断的银行资本( 经济生活)12." 个人联合" 是金融寡头实现其在(政治上)13.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国有经济,即(企业外部)14.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剩资本"的根源是( 垄断统治)15.作为国际垄断组织具体形式的跨国公司一般是( 一国垄断)16.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既有迅速)1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宏观经济管理和调节体现的是( 金融寡头)18.垄断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生产全面社会化1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意味着( 局部的调)20.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 社会主义在)21.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首要特征是(议会制)22.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小额股票表明( 工人的雇佣)23.新殖民主义的主要特征是垄断资本主义24.二次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多选1.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之所以(容纳资本全面超过历史过程自我调节主导力量)2. 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主要表现是( 管理资本产品)3. 通向一种新的生产方式的单纯过渡点缓和基本矛盾要求克服4. 垄断资本主义国家输出资本的目的在于(寻找出路原料来源市场场所)5.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要求结果发展)6. 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生产规律的作用局部调整推动刺激7. 资本经济的调控方式可分为( 直接间接)8. 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国有经济的途径是(财政收入国有企业)9. 二战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扩大的趋势泛化" 多元化。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多选题及答案(一)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多选题及答案(一)1下列各项属于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的有( )A、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B、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C、全面提高人的素质D、掌握各种具体的知识正确答案: ABC :2“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能相互转化”,这说明( )。
A、真理就是谬误,谬误就是真理,两者没有绝对的界限B、谬误不能转化为真理,真理可以转化为谬误C、真理超出自己适用的范围会转化为谬误D、谬误回归适合的范围会转化为真理正确答案: CD :3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并不否定价值规律,因为( )。
A、垄断价格只是使价值规律改变了表现形式B、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不能完全离开商品的价值C、从整个社会看,商品的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是一致的D、垄断高价是把其他商品生产者的一部分利润转移到垄断高价的商品上正确答案: ABCD :4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所作的最简要最明确的表述。
因为( )。
A、工人阶级是现代大工业的产物,与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B、工人阶级是在斗争中不断成长成熟,从自在的阶级走向自为的阶级C、工人阶级是唯一同资产阶级直接对立和完全对立的,因而也是唯一能够革命到底的阶级D、工人阶级是最有政治远见,最有组织纪律性的阶级正确答案: ABCD :5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
A、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B、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C、既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又是社会发展的原因D、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互为前提正确答案: ABCD :6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关系是( )。
A、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B、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C、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D、有条件的相对的共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个性之间的关系正确答案: BC :7唯物主义历史观认为,人类的历史归根到底是( )。
A、劳动发展的历史B、物质资料生产发展的历史C、社会形态更替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D、物质资料生产者活动的历史正确答案: ABD :8生产物质资料的劳动过程包括的基本要素是(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18版)期末要点 第四章
第四章1.商品经济及其产生的历史条件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它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历史条件有两个:一是社会分工的出现,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2.商品的二因素及其关系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属性。
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决定商品交换的比例的,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价值。
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
)关系: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其对立性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
其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3.劳动的二重性及其关系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一般的抽象劳动,这就是劳动的二重性。
(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马克思也称之为有用劳动。
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消耗。
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
)关系: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各自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它们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统一的,是商品生产者的同一劳动过程中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另一方面,具体劳动所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劳动的自然属性,二抽象劳动所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它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4.价值量与价值规律价值的量的规定回答价值的大小由什么决定和怎样决定。
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
马哲政经
政治经济学部分四章一二节:资本的原始积累:把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相分离。
其两个途径: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商品经济是自然经济的对立面。
自然经济是一种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以使用价值为生产目的。
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历史条件:①社会分工的出现。
②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决定商品交换的比例的是价值而不是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着。
价值与使用价值是对立统一的:相互排斥,不可兼得。
劳动二重性:特殊的具体劳动与一般的抽象劳动。
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
随着货币的产生,商品世界分化为两极:①各种各样的具体商品,分别代表不同的使用价值。
②货币,只代表商品的价值。
这样使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发展成为外在的商品和货币的矛盾。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价格围绕着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
价值规律的作用:①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②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③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P150看一下)劳动力成为商品,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①劳动者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做自己的商品来支配。
②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的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需的物质条件剩余价值实在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中生产出来的。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另一方面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即价值增殖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所谓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劳动力价值的补偿这个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从小商品经济分化出来
一部分条件较好的作坊主
为了保护城市手工业者 的生产稳定,限制竞争,在 城市里出现了各类商人和手 工业者组成的行会,这些行
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添置设备, 增加雇佣工人数量,盐城劳动 时间,逐渐富裕起来并成为最 早的工业资本家;
三、资本主义所有制
(一)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含义
所有制
所有权
经济意义上的所有制, 是指事实上生产资料归谁所 有、归谁支配,并凭借这种 所有和支配实现生产和获得 剩余产品
所有制一旦上升到法律 的高度,就成为一种排他性 权利,它强制地规定了人们 在经济生活中对占有物行使 权力的界限,直接影响到现 实经济生活中生产资料的实 际利用及其与劳动者的关系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三、资本主义所有制 四、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
对规律 五、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
(一)前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演进和更替
原始社会
封建社会
奴隶社会
(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第一节 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第三节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资本主义生 产方式占统治地 位的社会的财富, 表现为“庞大的 商品堆积”,单 个的商品表现为 这种财富的元素 形式。
第一节 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一、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二、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三、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四、科学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社会条件
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社会条件
商品经济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是社会分工和所有权不同。
社会分工它是商品经济产生的基础。
因为社会分工,才提出了进行交换的要求,也才有了进行交换的可能。
社会分工的特征,表现为每一个劳动者只从事某种局部的、单方面的劳动,只生产某些甚至某种单一的产品。
而人们的需要或需求则是多方面的。
为了满足多方面的需求,生产者便必然要相互用自己生产的产品去交换自己不生产而又需要的产品。
这种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就是商品经济。
所有权不同。
它是商品经济产生的前提。
因为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才发生了交换行为。
可见,商品经济既是社会分工的产物,又是私有的产物。
在私有的条件下,产品交换的双方成为独立的利益主体,成为经济利益的对立面。
这就决定了双方的交换不能是不等式的,而只能是等式的,即商品经济中的等价交换原则。
劳动产品的交换既然是等价的商品交换,那么,生产者的生产过程就成为以直接交换为目的商品生产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自然经济”的对立物,是商品的生产、交换、出售的总和。
商品经济是指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经济形式,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商品经济最早产生于第二次社会分工即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并进一步扩大,在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时出现了商品经济的重要媒介——商人。
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商品之间的交换主要由市场调配时,这种社会化,由市场进行资源调配的商品经济就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
发展简史:
在原始社会,人们生活在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氏族组织里,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共同占有,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到原始社会末期逐渐出现了剩余品,于是就有了氏族(或部落)之间对剩余品的偶然交换。
当发生了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时,商品交换逐渐扩大;后来发生了手工业和农业的分工,从而出现了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货币,出现了商品经济;商品生产的产生使商品交换经常化,进而产生了货币。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商品经济是在自然经济的缝隙中生长的;而在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经济才完全取代自然经济,成为普遍的经济形式。
世界上现存第一本经济学著作是古希腊色诺芬(Xenophon,约前430-约前355或354)的《经济论》,英语单词“Economy”、“Economics”即源于此。
该书采用苏格拉底与别人对话的形式,讨论如何管理奴隶主家庭农场,堪称“古代微观经济学”。
他还著有《雅典的收入》,论述如何增加雅典国家收入,堪称“古代宏观经济学”。
此外,柏拉图(Platon,前427-前347)所著《理想国》,从社会分工的角度论述奴隶经济制度的合理性,以及如何巩固和完善奴隶经济制度,强调农业的基础地位,主张限制商业、高利贷和私有财产。
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前384-前322)所著《政治论》主要论述奴隶经济制度的合理性,以及如何巩固奴隶经济制度,《伦理学》分析商品等价交换现象,认为货币使不同的商品等价。
欧洲封建社会始于公元476年,终于1640年,其间战乱、灾荒和瘟疫连绵不断,经济、文化黯然失色,人称黑暗的“中世纪”(Middle ages)。
意大利神学家阿奎那(Thomas Aquienas,1225或
1226-1274)著有《神学大全》,根据上帝意志论证封建农奴制度的合理性,认为上帝创造万物有高低之分,“下等人”应当受“上等人”统治。
同时,提出公平价格理论、货币理论、商业理论和利息论,为商品经济的发展作了折衷和辩护,有一定历史进步意义。
1492年哥伦布(Cristoforo Colombo,约1451-1506)“发现”美洲大陆之后,国际贸易成为当时西欧主要经济增长点,催生了“重商主义”
(Mercantilism),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萌芽。
认为:只有金银才是财富,主张促进商业发展,开展国际贸易,实行贸易管制。
第一次正面肯定商业和商品经济,堪称“革命性”突破。
贸易差额:
早期重商主义主张“货币差额论”,即只出口不进口,主要代表作是1581年于英国匿名发表的《对我国同胞某些控诉的评述》。
晚期重商主义主张“贸易差额论”,即少进口多出口,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孟克列钦(Antoine de Montchrétien,1575-1622,又译“蒙克莱田”,
1615年发表《献给国王和王后的政治经济学》,首次使用“政治经济学”一词)、柯尔培尔(Jean Baptiste Colbert,1619-1683)以及英国的托马斯·孟(Thomas Mun,1571-1641,又译托马斯·曼,1621年发表《论英国与东印度公司的贸易》)。
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主要产生和发展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前期,即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取得完全胜利的时期。
具体说来,这一时期大致上就是17-19世纪中期期间。
该时期内,西方国家的经济在资产阶级革命的配合下,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克服重商主义经济理论和观念的缺陷的客观条件已经具备。
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所代表的经济思想和学说与重商主义的理论学说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其主要特点是主张实行经济自由主义。
这意味着个人可以在摆脱封建经济制度残余和重商主义那样的国家干预情况下,实行自由经营;政府应当在保证社会基本经济制度
的前提下对经济采取自由放任的态度,让市场机制自动地调节经济,配置资源。
英国经济学家配第基于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的实际,提出了不同于重商主义的观点:(1)财富是物质产品,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市场自动调节比人为地调节更能符合社会整体利益,即“看不见的手原理”(Principle of invisible hand),据此主张自由放任政策。
法国的“重农学派”(Physiocrats)主要代表人物魁奈(Francois Quesnay,1694-1774),1758年发表《经济表》,反对重商主义,主张自由贸易。
但由于法国小农经济比重较大,工业发展相对落后,因此认为只有农业才是社会财富的源泉,货币只是流通手段;工业只是对农产品进行加工,是农业的附属物;对外贸易只是一种等价交换,都不能增加社会财富。
1830年代以后,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分化为两支,即马克思(Karl Marx, 1818-1883)、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1820-1895)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Alfred Marshall,1842-1924,1890年出版《经济学原理》)为主要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Neo-classical school),马克思主义者一般称之为“庸俗经济学”(Vulgar economics)。
“新古典经济学”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辩护”,认为:市场完美有效,能够自动实现资源最佳配置,奠定了现代微观经济学理论的基本框架,包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厂商理论、分配理论等。
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西方经济学开始出现了大的变化,即发生了“凯恩斯主义的革命”。
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否定了新古典经济学的主要思想倾向,开创了一个新的经济学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中,既恢复了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国家干预主义的经济思潮,使之在经济生活中重新占据了主流地位,也同时存在着原先曾经占据过主流地位但在凯恩斯主义出现后暂时退居次要地位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