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

合集下载

开题报告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

开题报告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

论文名称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一、本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产后抑郁症是临床常见的产后并发症,属情绪障碍引发的精神疾病,其发病率为10%-15%。

临床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缺乏、易激惹等。

采取心理护理对减少产后抑郁的发生有积极效果。

为了进一步探讨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及其心理护理效果,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对于孕妇产后抑郁患者进行护理,具有一定的现实的实际的作用。

二、本研究的目的和目标本文的研究的目的: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医疗的水平,产后抑郁这个名词对于我们来说是不陌生的,他并不属于精神病,只是属于抑郁症的一种,这种患者的症状一般是:有很长时间的情绪不高涨表现为表情阴郁,无精打采、困倦、易流泪和哭泣。

患者常用“郁郁寡欢”、“凄凉”、“沉闷”、“空虚”、“孤独”、和其他的人好像是两个世界的人,没有办法去和他正常的去交流,所以患者经常的会感到生活很没有兴趣,没有好的心情,经常性的为了一点小的事情会和别人发脾气,所得这种病的人也能知道自己在情绪上是不好的,但是再发脾气的时候总是认为是别人的原因并不是自己的原因,的这种病的人是生过孩子的人占有率是很高的,大约占有率在百分五到百分之三十左右,所以针对这种状况,心理方面的护理对于产妇是非常的重要的,同时也为孩子以后的照顾是是非常的重要的,可以为产妇创造一个很好的环境。

本文的研究的目标:对于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对于产后抑郁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三、关键词及定义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指护理过程中,由护士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包括应用心理学和技术),积极影响病人的心理活动,从而达到护理目标的心理治疗方法。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说的是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然而,目前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状况如何?倘若说三项护理中技术护理基本到位的话,生活护理相比就有差距了。

心理护理更是不可相提并论,尚处在起步阶段。

护理工作不完全是护士的事情,尤其是心理护理,很多方面体现在整个医务人员与病人的交流。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护理及状态分析护理学大学论文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护理及状态分析护理学大学论文

黄淮学院护理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产后抑郁患者心理护理及状态分析摘要产后抑郁症是指在产褥期发生的抑郁症,是一种非精神病性的抑郁综合征,通常发生在分娩后数日或数周,不仅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有的还会危及到婴儿、家庭和社会。

因此如何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护理已成为现代护理的一个新课题。

现将其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关键词:产后抑郁心理状态心理护理AbstractPostpartum depression is to point to in puerperal depression, is a kind of non psychotic depression syndrome, usually occurs for just a few days or weeks after childbirth, not only affect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women, some still can endanger the baby, family and society. How to provide the best care for the patient has become a new topic of modern nursing. Now the mental state analysis and psychological nursing experie nee reports as follows.Key words: 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of postpartum depressi on Psychological care.、八、一1、前言 (4)2、产后抑郁症病因 (4)3、临床表现 (8)4、护理 (9)5、小结及结束语 (11)6、参考文献 (12)、尸■、■前言产后抑郁是一组非精神病性的抑郁症状群,患者最突出的症状是持久的情绪低落,表现为表情阴郁,无精打采、困倦、易流泪和哭泣。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论文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论文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论文推荐文章抑郁症的心理护理论文热度: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的论文热度:有关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热度:心脏病患者可以吃什么食物热度:早泻患者的治疗方法热度:产后抑郁症是指在产褥期发生的抑郁症,是一种非精神病性的抑郁综合征,通常发生在分娩后数日或数周,不仅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有的还会危及到婴儿、家庭和社会。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产后抑郁心理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产后抑郁心理护理论文范文一:产后抑郁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探讨【关键词】产后抑郁;心理分析; 护理产后抑郁是一组非精神病性的抑郁综合征,一般发生在分娩后的2周。

为了对产后抑郁患者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我们对650例产妇进行了心理抑郁焦虑量表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对象 2006?01~2008?02在本院妇产科住院产妇650例(其中剖宫产250例,正常产400例),年龄20~39岁。

1.2 方法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Zung评定抑郁量表(SDS),主要评定依据为项目所定义的症状出现的频度,分为4个等级,标准分53分,高于53分记为有抑郁症;Zung评定焦虑自评量表(SAS)主要评定依据为项目所定义的症状出现的频度,分为4个等级,标准分50分,高于50分记为有焦虑证。

1.3 统计学方法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2.1 不同生育方式产后抑郁、焦虑发生率比较650例产后患者,抑郁410例,发生率63.08%;焦虑350例,发生率36.92%;部分患者抑郁焦虑症状均出现。

生育方式不同,抑郁焦虑发生率也不相同。

剖宫产患者产后出现抑郁焦虑发生率较正常产患者高,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77,4.132,P<0.05)。

见表1。

表1 生育方式与焦虑抑郁的关系2.2 不同文化程度与抑郁焦虑的关系文化程度越高,出现抑郁焦虑的可能性越高;文化程度越低,出现抑郁焦虑的可能性越低,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2,10.12,P<0.05)。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的论文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的论文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的论文(2)推荐文章老年人心理护理相关的论文热度:老年人心理护理相关论文热度:护理心理学职称论文2000字热度:护理心理学职称论文范文热度:护理心理学大学生结课论文1500字热度: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的论文篇二《产后抑郁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对策分析》【摘要】目的:对产后抑郁患者的心理及护理干预对策进行分析。

方法:资料选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分娩的120例产后抑郁症患者,观察不同分娩方式以及不同年龄段的产妇在分娩后抑郁症的发生情况。

采取心理疏导、健康教育、家属配合对患者进行开解劝导等措施,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

结果:剖宫产产妇中,抑郁症发生率为81.7%,自然分娩产妇中,抑郁症发生率为51.6%,不同分娩方式的产后抑郁症发生情况比较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在20-30岁之间的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率为51.6%,30-35岁的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率为74.2%,35-41岁的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率为91.3%,不同年龄段的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率比较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与产妇的年龄及分娩方式有关,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关键词】产后抑郁;心理分析;护理干预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953-01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妇在生产后出现抑郁障碍,表现与抑郁症相同,产后抑郁患者会出现情绪低落、担心多虑、烦躁不安等情绪,严重时患者会失去自理和照顾婴儿的能力。

有数据显示,产妇在分娩后的第一周内,有10%-15%的产妇会患上产后抑郁症,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较高[1]。

护理干预是目前产科防治产后抑郁症最常用的护理方法。

本文主要对产后患者的心理及护理干预对策进行分析,并作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资料选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分娩的120例产后抑郁症患者,其中行剖宫产60例,行自然分娩60例;年龄在20-41岁,20-30岁62例,30-35岁35例,35-41岁23例。

产后抑郁患者的心理分析和心理护理

产后抑郁患者的心理分析和心理护理

产后抑郁患者的心理分析和心理护理作者:日期:产后抑郁患者的心理分析和心理护理【摘要】目的:分析产后抑郁患者的心理,并探讨心理护理的应采取的方式及其结果。

方法:选自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2月至2 0 16年12月间收治来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1 80例,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90例,对照组患者90例。

其中,根据观察组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进行综合护理,而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

6周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记录并比较。

结果:两组产妇在孕六周时的EPDS^分没有明显差异,P >0.05;在产后六周, 观察组的EP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 5。

产后六周,对照组产妇共有26 例产妇出现产后抑郁症状,这一症状的出现率为2 8.9%。

观察组中有8例产妇出现产后抑郁症状,这一症状的出现率为0.9%。

经对比,两组产妇的产后抑郁情况差异明显,P<0.05。

结论:对产妇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解,分析产后抑郁的表现及患者的心理,之后采取综合护理方式对其进行护理可以帮助患者尽快康复,并且不断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产后抑郁;心理分析;心理护理产后抑郁主要是产妇在分娩之后才会出现的一种抑郁症状。

患有这一症状的患者症状表现为容易被激怒,容易产生恐惧和焦虑等,同时也会对自身健康以及婴儿的健康等产生过度担忧,严重者甚至会失去生活自理能力,不能照顾婴儿, 甚至会陷入错乱或是出现嗜睡症状。

如果产妇患有产后抑郁,那么也有可能会出现自杀死亡的情况[1 ]。

专家对产妇进行分析之后发现,有超过一半甚至是有9 0%以上的患者都会患有产后抑郁症,只是患病程度有所差异。

如果患者的症状较轻,那么就有可能自动恢复。

但是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就需要进行适当的住院治疗,从而促进患者的及时康复。

为了帮助产后抑郁患者不断改善其心理状况,我院对产后抑郁患者采取了综合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干预,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具体的护理方法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自2015年1 2月一2 0 16年12月为期一年的时间里来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后抑郁患者180例进行此次研究,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

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论文题目:产后抑郁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姓名:_____张雪姣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院系:_______________指导老师:__狄树亭(副教授)日期:_______________【摘要】: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妇分娩后出现的抑郁症状,是产褥期精神综合症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一般在产后6周内第一次发病,表现为抑郁、悲伤、沮丧、哭泣、易激惹、烦躁,重者出现幻觉或自杀等一系列症状为特征的精神紊乱。

有专家分析大约发生率占分娩妇女的50%~90%。

轻者可以自动恢复,严重的可持续1到2年。

由于产妇抑郁症是一种非精神病性的抑郁综合症,一般不需要药物治疗,因此及时发现产妇抑郁症并进行适当的心理护理至关重要。

【关键词】:产后抑郁心理护理心理状态【引言】:查资料得医院妇产78例,调查有62例妇女患有产后抑郁,其中22到29岁的有53例,30到35岁的有9例,排除智力障碍、脑部受伤、神经精神疾病,无内分泌系统或者其他为产后情绪低落、兴趣索然、反映迟钝、生活被动、自我评价过低、食欲减退以及睡眠障碍,4例表现出了自卑,内疚或者是讨厌婴儿,与此同时还伴有轻度的幻想,强迫,恐惧等症状,一例为重度产后抑郁症,除了上述中度的症状以外还表现出了严重的精神方面的症状。

她们经过心理分析后并且给以相应的心理干预后得到了显著地效果。

【正文】:1心理状态分析1.1焦虑和烦躁焦虑的发生不是某个单一因素作用的产物,而是主客观多方的因素综合在一起作用的结果。

分娩的时候,孕妇通常会对产房的环境感到陌生,不自在;如果亲属不在身边的话,有的还会产生恐惧感;加之频繁的宫缩很容易是孕妇紧张,从而加重不安的心理,并且会直接影响产后的情绪。

分娩后,由于生产过程的顺利程度,个人的耐受力以及婴儿的健康状况和性别的不同,也将会引起产妇的不同反应。

如轻松兴奋和情绪低落等等。

对个别有并发症的产妇,医护人员应该用一些特殊的治疗技术,这些也将会增加产妇不安的心理。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一、引言产后抑郁症作为一种常见的产科心理疾病,已经成为医学界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产后抑郁症会给产妇和家庭带来严重的影响,对母婴健康和家庭幸福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

有数据显示,国内产后抑郁症的患病率为10%-20%。

本文旨在分析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并提出相应的心理护理方案。

通过心理护理的方式,帮助产后抑郁症患者减轻其心理负担,缓解其痛苦情绪,提高其对母子关系的信心和增强其对生活的信心。

二、产后抑郁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1.焦虑产后抑郁症患者常常因为胎儿和自身的安全感问题而感到不安。

常常想到自己的能力不足,无法对宝宝进行有效的照料工作。

同时,又因为害怕自己出现后遗症而感到恐慌。

这种恐慌和焦虑常常会影响母婴的健康。

2.自责产后抑郁症患者常常把一些无法控制的事情归咎于自己,自责自己没有好好照顾孩子,或者是没有好好调节自己的情绪,这种自责会使患者产生过度的自我压力,加重患者的抑郁情绪。

3.失落产后抑郁症患者常常感到沮丧和消沉,失去对生活的乐趣和兴趣。

无法进行自我激励和自我调节,常常因为自身的心理困扰而感到凄凉和失落。

三、产后抑郁患者的心理护理1.开展心理疏导给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对其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和判断。

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缓解产后焦虑和自责情绪。

同时,逐渐恢复其生活信心和生活乐趣。

2.重视社会支持重视社会支持,引导患者在社会中寻找心理依托,从而强化其人际沟通和交流能力。

帮助患者树立起积极向上的思想,提高其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

3.合理运用药物疗法如果患者的症状过于严重,建议适当使用药物疗法。

但是需严格遵循医师的指导,并且在药物治疗期间要配合心理干预和行为治疗,增强患者的心理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避免药物过度依赖和滥用。

四、结语产后抑郁症的患者,心理诊疗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治疗措施,而心理护理则是心理诊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制定合理的心理护理方案,帮助患者缓解其心理负担,缓解其痛苦情绪,提高其对母子关系的信心和增强其对生活的信心,从而达到促进患者健康发展,提高其生活质量的效果。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方案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方案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方案摘要产后抑郁症是一种抑郁症。

长期的抑郁伴随着轻微的哭闹、乏力、抑郁等症状。

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心情极为压抑,并且很郁闷,经常为生活中的琐事生气。

但他们认为周围的人是他们抑郁的原因。

据统计,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在5%到25%之间。

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欧洲为7.73%,亚洲为3.5-63.3%;中国上海产后一周患抑郁症的风险为10.08%,广州为27.37%。

这表明研究产后抑郁症的精神评估尤为重要。

关键词:产后抑郁;心理状态;心理护理1 临床表现1.1 病因物理因素。

孕妇分娩前后激素水平的变化。

在怀孕期间,身体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显着增加,从而导致抑郁;分娩带来的疼痛和不适以及母亲自身的健康状况也极大地影响了母亲的抑郁;心理因素。

性格因素与人际问题发生时的抑郁有关,外在行为的人更容易出现心理失衡。

1.2 核心症状产后抑郁症主要涉及三种情绪波动:失去快乐、缺乏兴趣和抑郁。

具体如下:(1)幸福感丧失:该症状是指产后抑郁症女性难以体验日常生活的乐趣。

(2)缺乏兴趣:该症状表明这类群体不积极参与现场活动等活动。

有的患者虽然参加了这项活动,但可能并没有体会到这项活动的乐趣,他们常常认为生活没有意义,生活很悲观。

(3)抑郁症。

患者往往独自悲痛,难以控制自己的悲痛,逐渐变得冷漠和抑郁。

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很容易在遇到困难时变得无助、绝望,做出极端的事情。

1.3 躯体症状群(1)减少夜病:产后抑郁症患者有周期性的疾病节律。

尤其是患者夜间病情减轻,孕吐加重时。

(2)精神不振:产后抑郁症患者普遍精神不振,长期嗜睡,生活不能自理。

(3)食欲不振:逐渐消瘦:研究表明,高达70%的产后抑郁症患者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食欲不振,体重下降。

(4)睡眠障碍:很多产后抑郁症患者都会失眠,早醒会增加患者的压力。

1.4 心理症状群(1)自杀念头:这是产后抑郁症女性的普遍想法,是一种非常严重的情况。

然而,很多患者并没有向家人或朋友清楚表达这样的想法,有些女性甚至否认自己有这样的想法。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初稿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初稿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初稿产后抑郁症(Postnatal Depression,PND)是指女性在分娩后出现的一种抑郁症状,严重时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家庭关系。

在临床上,产后抑郁症被认为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心理疾病,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和可治愈性。

本文着重讨论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旨在提供有关部门及专业人士更好的诊断与治疗方案,从而达到有效预防与控制产后抑郁症的目的。

首先,心理状态分析1.1 预测因素(1)生殖方面:早产、羊水栓塞、流产等情况;(2)心理因素:孕期心理失衡、分娩过程中的恐惧和紧张、初为人母时无经验、面对新的生活环境、生产用药以及无法顺利哺乳等。

1.2 影响因素(1)心理因素:①缺乏支持和理解;②和配偶或婆婆争吵或意见不合导致产妇心情低落;③不良的心态与心理负担;④分娩方式及分娩期间产生的疼痛与恐惧;⑤性格特点:如情绪波动性强、独立性弱、情感外放性差等;⑥既往患有抑郁症或忧郁症等疾病。

(2)生理因素:①孕期诱导药物的副作用;②产后母乳不足或者哺乳后出现生理上的问题;③强制性的居家护理等。

其次,心理护理2.1 咨询和宣传对患者进行相关的咨询和宣传,正确认识产后抑郁症,认识到它是一种可治愈的疾病,减少对疾病可能存在的恐惧和困惑。

2.2 家庭成员支持完善健康的亲子关系,构建良好的家庭氛围,给产妇创造安心、舒适、温馨的家庭环境和健康的生活节奏,为母亲提供必要的家庭承载和肯定,以更好地帮助她恢复正常。

2.3 定期开展心理评估及疗愈进行产后咨询或心理诊所的团体/个人治疗,开展针对性的心理治疗,重点是心理疏导、正向心理训练、反应式抗焦虑治疗等,以及药物治疗。

对产后抑郁症的治疗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综合选择不同治疗手段,有求必应。

最后,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康复是一个过程,在心理护理中应加强家庭和社会支持,可通过举办康复活动、交流会、讲座等形式,让更多的家庭和社会人员了解和关注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康复情况,帮助产妇早日康复,早日重回社会生活,为家庭和社会贡献更多的力量。

有关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

有关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

有关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产后抑郁症临床常见表现为疲乏、易怒、焦虑、恐惧和抑郁等,致使产妇的母亲角色缺如,这不仅影响到产妇的身心健康和婴儿的发育,还影响到婚姻、家庭和社会,因此对产后抑郁症应予以重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范文一:产后抑郁症的心理护理【摘要】目的探讨产后抑郁症的发病原因及影响因素,为产后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方法用抑郁自评量表对36例产后抑郁症患者进行调查和分析。

结果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其中性格内向、文化程度低、产后休息不好、经济条件差、不良妊娠结局等对产妇的抑郁情绪影响很大,要从各方面来疏导产妇的情绪。

结论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极大的影响母婴的身心健康,对家庭对社会也产生不良的影响。

提高护理质量,加强宣传教育,改善孕妇的生活环境,有利于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关键词】产后抑郁症;心理护理产后抑郁症是指在产褥期发生的抑郁症,是一种非精神病性抑郁综合征。

通常发生在产后1~3d左右,轻者表现为精神郁闷,少言,食欲减退,重者焦虑自卑,甚至产生自杀想法。

必须引起高度重视[1]。

对孕产妇来说,从妊娠到分娩是一个非常剧烈的身体和情感体验。

他们在经历妊娠、分娩、产后恢复及抚育婴儿的过程中带来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改变,不仅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而且还影响婴儿、家庭婚姻和社会。

现将其心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36例,年龄19~42岁。

初产妇24例,经产妇12例。

其中生女孩8例,生育畸形儿4例,死胎史2例经济不佳2例,产后母亲角色适应不良20例。

2 产后抑郁症的诱因2.1 生理因素孕妇从妊娠到分娩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很大,妊娠期体内雌激素水平显著提高。

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分娩后,这些激素水平迅速下降,导致体内儿茶酚胺减少,从而影响脑细胞的活动而诱发抑郁。

产妇本人健康状况对产后抑郁情绪也有很大影响。

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症产妇的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症产妇的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症产妇的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产后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产后心理问题,它严重影响了产妇的心理健康和家庭幸福。

由于其症状多样化和易被忽视,因此需要心理护理来帮助产妇缓解症状并提高治疗依从性。

本文将就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症产妇的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进行探讨。

我们需要了解产后抑郁症对产妇心理状态的影响。

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妇在生育后出现的一种情绪障碍,表现为情绪低落、焦虑、易激动、失眠等症状。

这些症状会影响产妇的心理状态,使其感到自己无法胜任母亲角色,产生自卑情绪,甚至对生活失去兴趣。

产后抑郁症还会对产妇的家庭关系和工作产生负面影响,严重者甚至会产生自杀的念头。

产后抑郁症对产妇的心理状态有着严重的影响。

我们来探讨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症产妇的影响。

心理护理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心理支持等方式对产后抑郁症产妇进行干预和帮助的一种护理方式。

心理护理可以帮助产妇树立正确的心态,认识到产后抑郁症是一种疾病,不是个人的过错,减轻其自卑感和自责感。

心理护理还可以帮助产妇学会情绪调节的技巧,如放松训练、认知行为疗法等,从而减轻其焦虑和压力。

心理护理还可以提供情感支持和倾诉空间,让产妇感到被理解和被关心,从而减轻其孤独和失落感。

通过心理护理的干预,产后抑郁症产妇的心理状态有望得到改善。

我们来讨论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症产妇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治疗依从性是指患者按照医嘱进行治疗并且坚持到底的程度,对于产后抑郁症产妇来说,治疗依从性对于康复至关重要。

心理护理可以通过建立良好的护理关系和提供专业的护理指导,增强产妇对治疗的信心和依从性。

心理护理还可以帮助产妇树立正确的治疗观念,认识到治疗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心理护理还可以通过解答产妇对治疗的疑惑和担忧,消除其心理障碍,增强其对治疗的信任和支持。

通过心理护理的干预,产后抑郁症产妇的治疗依从性有望得到提高。

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症产妇的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有着积极的影响。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目的探讨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及其心理护理效果。

方法对来我院诊治的5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实验组联合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实验组心理护理后7例抑郁,4例焦虑,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SAS评分为(32.11±3.54)分,低于对照组(41.39±4.21)分(P<0.05)。

结论对产后孕妇采用心理治疗能够有效的减少抑郁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使用。

标签:产后抑郁;心理状态;心理护理产后抑郁症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产科并发症,这种疾病从大的角度来说属于情绪障碍性精神疾病,发病率在10%~15%。

患者患病时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烦躁不安、易激惹等。

因此,临床上探讨积极有效的护理方法显得至关重要[1]。

为了探讨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及其心理护理效果。

对我院自2012~2014年1月接收治疗的5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我院接收治疗的5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按照治疗时间顺序分为两组。

选取在我院分娩的产妇50例,产妇年龄一般在21~39岁,平均年龄为27.4岁。

高龄产妇5例,初次怀孕的产妇45例,经产妇5例。

其中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为5例,高龄产妇2例,初次怀孕的产妇2例,经产妇1例。

两组对其治疗方案等均完全知情权,患者年龄、病情等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进行一般护理,患者入院前后告诉患者相关事宜,让患者能够自己注意。

实验组采用心理护理,具體方法如下:大多数患者在治疗前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等负面情绪。

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热情接待,制定不同的心理护理护理措施。

并且耐心讲解手术治疗的必要性,以及手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症状等,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其不良心理情绪。

对于出现失眠的患者,可以指导患者在百会、涌泉等穴位进行手指按压或者按摩,使其身心放松而诱导入眠。

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

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

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范文一: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摘要产后抑郁是一组非精神病性的抑郁症状群。

发生率占分娩妇女的5%—25%。

心理护理提供对产妇,婴儿周全的照顾,避免对产妇的不良精神刺激,为产妇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家庭环境等。

目的总结了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因素及相应的对策。

方法分析病因,通过心理护理来治疗,心理因素包括有个性特征,心理退化现象,成长的经历及防御方式;结果相应的对策主要考虑为加强整个围产期的预防保健措施,以及有针对性的进行抗抑郁治疗。

结论最后得出家庭、社会及自身需从多个方面引起重视,提供连续、动态、系统的护理及健康指导是使孕产妇保持良好的状态,顺利和健康的度过妊娠这一复杂事件的关键。

关键词:产后抑郁心理状态心理护理目录前言1 临床表现1. 1 核心症状1.1.1 情绪低落1.1.2 兴趣缺乏1.1.3乐趣丧失1.2 心理症状群1.2.1 焦虑1.2.2 自卑观念明显1.2.3 认知症状1.2.4多疑敏感1.2.5自杀观念和行为1.3躯体症状群1.3.1 睡眠紊乱1.3.2 食欲紊乱1.3.3 精力下降1.3.4 昼重夜轻1.4导致产后抑郁的有关因素1.4.1生物方面的病因1.4.2遗传1.4.3心理因素1.4.4 身体因素1.4.5 社会因素1.4.6 家庭因素 2 护理2.1一般护理2.1.1 睡眠护理2.1.2 饮食护理2.1.3 安全护理 v2.2 心理护理2.2.1倾听2.2.2 倾诉2.2.3家庭干预3小结结束语参考文献致谢前言]生育一个健康的宝宝是孕产妇们的共同心愿。

孕产妇在经历怀孕、分娩、产褥期及哺乳、照料婴儿等一系列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心理、生理的改变,一旦某些改变的程度和性质超越了正常的界限,则成为病理性的改变。

1968年由Pitt首先提出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PPD),已经有4O年的历史,相关研究涵盖病因、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征等多方面。

浅谈产后抑郁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

浅谈产后抑郁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

浅谈产后抑郁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产后抑郁是一种常见的产后精神障碍,一般发生在产后6~12个月之内。

它是一种复杂的心理问题,既包括生理因素,也包括心理因素。

产后抑郁症状主要包括情绪低落、失眠、食欲减退、疲劳、注意力不集中以及对育儿不够乐观,严重者甚至可能出现自杀想法。

因为产后抑郁严重影响到母婴的身心健康,对于产后抑郁患者,我们需要进行心理分析和护理对策的探讨。

一、心理分析1.生理因素经过长久的妊娠和分娩,女性的身体状况已经比过去发生了一些变化,身体内荷尔蒙水平的变化可能是抑郁的一个因素。

由于妊娠期间,荷尔蒙分泌水平升高,产后期间荷尔蒙水平骤然下降,这个过程极有可能会影响女性的情绪。

2.心理因素首先是焦虑。

对于初为人母的女性而言,对新生儿的忧虑、坚信是否能够胜任育儿的责任等,它们都可能导致抑郁情况的出现。

其次是适应困难,母亲需要适应新的家庭角色,并在不熟悉的环境中适应新的日常生活。

3.环境因素生活的不稳定因素和不和谐的家庭关系等,都可能导致女性在产后期间更容易出现抑郁的情况。

二、护理对策1.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包括咨询、认知行为治疗、交流治疗等。

通过心理治疗,产后抑郁患者可以更好地了解自身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心理处理方式,从而缓解产后抑郁的症状。

2.家庭关怀协助配偶和亲属为产后妇女提供生活和精神上的支持和协助,以消除因产后期间生活中常见的种种问题所导致的不安全感。

通过增加支持性互动、削弱问题性口气并制定育儿计划等,可以提高产后女性的自信心,进而减轻她们的抑郁情绪。

3.运动疗法一些身体锻炼可以帮助产妇恢复身体,还可以缓解压力,增强自我感觉和提高心理状态。

参加古典舞课、瑜伽、快走、健身房等运动,对缓解产后抑郁情绪具有显著的好处。

4.常规的医学治疗对于重度产后抑郁症患者需要医学干预,比如说药物治疗。

一部分抑郁症患者可以通过药物治疗获得有效的帮助,但药物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总之对于产后抑郁症的患者来说,我们需要进行心理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让她们走出抑郁情绪,回归生活。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目的:探讨产后抑郁病人的心理表现及护理方法:分析了160名产科医院病人有抑郁倾向的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心理状态,并针对各症状护理心理及措施。

①营养,提供舒适愉快的修养环境;②进行心理护理,加强沟通;③加强对产妇的生活护理;④严密观察病情耐心细致护理。

结论引起产妇产后抑郁相关因素较多,可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预防和治疗产后抑郁症,保障母婴身心质量。

标签:产后抑郁;心理状态;护理产后抑郁是指产妇在分娩后出现抑郁症状,通常表现为易激惹,恐惧,焦虑等对自身和婴儿健康的过度担忧,严重者常失去生活自理以及照顾婴儿的能力甚至陷入错乱或嗜睡状,甚至自杀死亡。

相关研究发现产后抑郁发生率高达25%[1],产后抑郁的发生涉及生理、心理及社会等因素。

轻者能够自动恢复,重者则应给与住院治疗等帮助。

通过我科2010-02~2011-06前后我科住院的部分有抑郁倾向的产妇进行了心理分析,并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临床资料:随机选择我院妇产科产妇350例,调查160例。

其中22~29岁的有100例,30~35岁的有60例。

排除智力障碍、脑损伤、神经精神病、无内分泌系统及其他躯体疾病,其中轻中度产后抑郁症患者128例,表现为产后情绪低落、忧郁、哭泣、失落、饮食不佳、易怒,27例表现为自卑、内疚或厌恶婴儿,5例为重度产后抑郁症,表现为严重的精神方面症状。

2心理状态分析2.1焦虑由于产妇的个人角色发生了变化,初为人母,或者担心自己不能胜任母亲的角色,甚至不能照顾自己的孩子,或者担心自己照顾不好自己的孩子,而变得坐立不安,心理异常紧张、焦虑、情绪不安,以及个人睡眠发生紊乱,影响身体康复,使自己的身体复原变慢。

2.2抑郁面对社会、家庭、生活、工作以及各方面的压力以及自己角色的变化,面对新的生命(自己的孩子)常会感到无所适从,对自己缺乏信心对前途缺乏信心,使自己情绪异常低落,抑郁伤心,甚至产生自杀的倾向,给社会家庭带来重大的损失[2]。

产后抑郁相关社会心理因素分析及心理护理研究分析

产后抑郁相关社会心理因素分析及心理护理研究分析

产后抑郁相关社会心理因素分析及心理护理研究分析1. 引言1.1 产后抑郁的定义产后抑郁是指产妇在产后出现的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表现为情绪低落、焦虑、疲倦、失眠、食欲改变等症状。

这种抑郁状态可能会影响产妇的日常生活、工作和亲子关系,严重时甚至会对母婴的健康造成影响。

产后抑郁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与激素水平的变化、产程中的心理压力、生活环境的改变等因素有关。

社会心理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产后抑郁的发生和发展。

社会支持的程度、亲子关系的稳定性、家庭环境的和谐与否等都可能对产后抑郁产生影响。

了解产后抑郁的定义和相关影响因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处理这一问题。

通过心理护理和相应的干预措施,可以改善产妇的心理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实现家庭的和谐发展。

对产后抑郁的认识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1.2 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引言:产后抑郁是指女性在生育后出现的一种情绪障碍,表现为情绪低落、焦虑、失眠等症状。

产后抑郁严重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也会对家庭和社会造成负面影响。

而社会心理因素在产后抑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产后抑郁的发生和发展起着关键性的影响。

社会支持是产后抑郁中一个重要的社会心理因素。

研究表明,得到家人、朋友和社区的支持对产妇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缺乏社会支持会导致产妇感到孤立和无助,增加产后抑郁的发生风险。

母婴关系对产后抑郁也有一定的影响。

良好的母婴关系可以促进产妇对母性的接受和喜爱,有助于减轻产后抑郁的症状。

相反,母婴关系紧张或不良会加重产后抑郁的程度。

职业因素和家庭环境也会对产后抑郁产生影响。

工作压力、职业歧视、家庭纷争等问题都可能加剧产后抑郁的症状。

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必须引起重视,采取相应措施加以应对。

社会心理因素对产后抑郁的发生和发展至关重要。

只有加强对产妇的社会支持,建立健康的家庭环境和积极的母婴关系,才能有效预防和治疗产后抑郁。

在接下来的正文部分将分析这些因素对产后抑郁的具体影响,并探讨心理护理的研究现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题目: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学校:函授站:专业:护理姓名: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产后抑郁症患者心理状态的临床表现,以提高护士对产后抑郁症的认识,及早采取预防和相应的心理护理。

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妇在分娩后出现的抑郁症状,产后抑郁是一组非精神病状的抑郁症状群。

患者最突出的症状是持久的情绪低落,表现为表情抑郁、无精打采、困倦、易流泪和哭泣。

患者常用“郁郁寡欢”,“凄凉”、“沉闷”、“空虚”、“孤独”“与他人好像隔一堵墙”之类的词来描述自己的心情。

患者经常感到心情压抑、郁闷、常因小事大发脾气,患者本人也能够感觉到自己情绪上的不正常。

但往往将之归咎于他人和环境。

发生率占分娩妇女的5%~25%【1】。

严重影响着产妇的身心健康和婴儿和健康成长,同时给患者家庭,婚姻和社会带来不影响,而心理护理提供对产妇,婴儿周全的照做,避免对产妇的不良影响,而心理护理提供对产妇,婴儿周全的照顾,避免对产妇的不良精神刺激。

为产妇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家庭环境等。

[关键词]:产后抑郁发病诱因临床表现心理护理目录1.诱发因素………………………………………………………………1.1 生理因素……………………………………………………………….1.2 心理因素………………………………………………………………...1.3 社会因素…………………………………………………………………2.临床表现………………………………………………………………….2.1 核心症状…………………………………………………………………..2.1.1情绪低落……………………………………………………………………2.1.2兴趣缺乏……………………………………………………………………2.1.3乐趣丧失……………………………………………………………………..2.2.心理症状群…………………………………………………………………….2.2.1焦虑………………………………………………………………………2.2.2自卑观念明显………………………………………………………………..2.2.3认知症状………………………………………………………………….2.2.4多疑敏感……………………………………………………………………2.2.5自杀观念和行为…………………………………………………………….2.3 躯体症状群……………………………………………………………………..2.3.1睡眠紊乱……………………………………………………………2.3.2食欲紊乱………………………………………………………………..2.3.3精力下降………………………………………………………………2.3.4昼重夜轻……………………………………………………………..3. 护理………………………………………………………………3.1 一般护理…………………………………………………………….3.1.1睡眠护理……………………………………………………………3.1.2饮食护理…………………………………………………………….3.1.3安全护理……………………………………………………………..3.2心理护理……………………………………………………………….3.2.1倾听…………………………………………………………………..3.2.2倾诉………………………………………………………………………3.2.3家庭干预……………………………………………………………..4.小结………………………………………………………………………结束语……………………………………………………………………..参考文献…………………………………………………………………..生育一个健康的宝宝是每一个孕产妇们的共同心愿,孕产妇在经历怀孕、分娩、产褥期及哺乳期,照料婴儿等一系列过程中,心理上,身体上经受了一个生物学,社会学及情感方面的快速变化,是一个特定的心理危机时期。

一旦某些改变的程度和性质超越了正常的界限,则成为病理性的改变,典型的产后抑郁症是产后6周内发病,可在3~6个月自行恢复,但严重的也可持续1~2年,甚至持续至幼儿上学前。

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在15%~30%再次妊娠则有20%~30%的复发率[2].故加强对产后抑郁症的认识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问题。

笔者对所研究的产后抑郁患者的报告如下。

1.诱发因素国外早在1968年,就有相应的调查报告,当时报告的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为10.8%已经显示产后抑郁症是一种发病率很高的疾病。

据估计,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是非妊娠期妇女发病率的200倍。

文化程度低,家庭居住环境不良,夫妻不和的产妇发病率明显高于抑郁症的平均发病率,可归纳如下:1.1生理因素妇女从怀孕至分娩,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很大,产后抑郁的发生可能与雌激素,孕激素的变化相关,产妇本人的健康状况对孕期产生抑郁情绪也有很大影响。

1.2 心理因素患者对母亲角色缺乏认同,对自己的母亲角色产生冲突和适应不良,无法克服做母亲和工作的压力,产妇担心婴儿的健康,注重新生儿的性别,担心父母及爱人不喜欢女孩子,婴儿的喂养和照顾产生的压力,产妇担心不能胜任母亲角色所形成的压力。

患者常有苦闷、焦虑或对于婴儿的需求无反应。

有的还会有自杀或伤害婴儿的行为出现。

1.3 社会因素现代社会的“小家庭”越来越多,家中可以帮忙的家属极为有限,产妇对孩子由谁看护,产生焦虑情绪,部分母亲由于分娩,失去劳动就业的机会,减少了家庭经济的来源,经济上的需求常常造成产妇的抑郁。

2.临床表现2.1 核心症状包括心境或情绪低落,兴趣缺乏以及乐趣丧失三主症。

2.1.1 情绪低落病人体验到情绪低,悲伤、常感觉到心情压抑、沮丧、情感淡漠,情绪的基调是低沉、灰暗的。

病人常常诉说自己心情不好,高兴不起来,病人常常可以在压抑状态下所体验的悲观、悲伤情绪与丧亲所致的悲哀情绪相区别,在压抑发生的基础上病人或感到绝望、无助与无用。

2.1.2 兴趣缺乏是指病人对各种以前喜爱的活动缺乏兴趣,如:文娱、体育活动、业余爱好等等。

典型者对任何事物无论好坏都缺乏兴趣,离群索居,不愿见人。

2.1.3 乐趣丧失是指病人无法从生活中体验到乐趣或称为快感缺失。

以上三个主要症状是相互联系的,可以在一个病人身上同时出现互为因果。

但是也有不少病人只是以其中某种或者两种突出。

2.2心理症状群2.2.1焦虑焦虑与抑郁伴发出现是抑郁症的主要症状之一,病人常用心里难受、没有意思等替代或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无动于衷,为掩盖或否认心情不好强装笑脸,使身边的人也无法认识到病情的严重性,有的病人焦虑情绪非常明显,甚至将抑郁情绪完全掩盖。

有的病人无故抱怨他人对自己不好,未尽到责任等,有的病人言行激越还导致和家人,朋友的关系恶化。

2.2.2自卑观念明显自我评价较低,自暴自弃、自责、自罪,或对身边的人充满敌意、戒心,与家人关系不协调,病人对自己既往的一些轻微过失痛加责备,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让别人感到失望。

认为自己患病给家庭、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

严重时病人会对自己的过失无限制的上纲上线,达到妄想的程度。

2.2.3认知症状认知功能改变也是抑郁症患者常见的症状,包括记忆力减退和计算、理解、判断力下降等,这类症状属于可逆性,随治疗的有效而缓解。

2.2.4多疑敏感病人常在情绪低落等的影响下出现关系妄想,自责自罪,嫉妒妄想,罪恶妄想,无价值妄想等。

2.2.5自杀观念和行为是常见的症状,也是最危险的症状。

但病人常不明确表达,甚至否认有自杀观念,产妇担心自己不能照顾婴儿自己或婴儿会受到伤害等。

重者甚至绝望,出现自杀或杀婴倾向,有时陷入错乱或昏睡状态。

2.3躯体症状群2.3.1睡眠紊乱是抑郁状态最常伴随的症状之一,有早醒的病人更是如此,早醒后病人即陷入痛苦绝望之中。

2.3.2食欲紊乱主要表现为食欲下降和体重减轻,食欲减退的发生率约为70%左右。

2.3.3精力下降常在主观上感到精力不够,表现为无精打采,疲乏无力,懒惰,甚至需他人帮助料理日常生活。

2.3.4昼重夜轻病人的心境常有昼夜节律改变,即情绪在晨间加重,病人一睁眼,就在为新的一天担忧,不能自己。

在下午和晚间有所减轻。

3 护理3.1一般护理3.1.1睡眠护理抑郁患者往往因居民环境,失眠,早醒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痛苦有关,要随时评估病人的睡眠情况,并了解失眠,早醒的原因,根据原因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如: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加强护理工作的效率,治疗护理时间要相对集中,减少打扰和刺激,缓解心理不适感。

3.1.2饮食护理抑郁患者多出现食欲减退,故应根据病情提供高热量、易消化的饮食【3】。

可根据病人的饮食习惯提供家庭式饭菜,增加食欲并注意饮食卫生,创造洁净的饮食环境。

3.1.3安全护理提供舒适、安静、安全的环境,杜绝出现自杀物品如刀、绳、玻璃等。

生活设施应安全,不能用作自杀工具。

避免外界对病人的不良刺激与影响,限制与其他抑郁患者接触,以防止抑制情绪的互相感染。

3.2心理护理3.2.1倾听倾听产妇的倾诉充分理解病人的抑郁体验,并观察产妇情绪状态的变化和母婴之间接触和交流的情况,建立良好的治疗性的护患关系,帮助其分析、认识精神症状,教会病人,如何正确应对和疏解自杀危机的方法。

3.2.2倾诉鼓励病人主动诉说内心的痛苦和想法,尊重病人的隐私权,询问产妇对本次分娩的期盼和实际体验并了解产妇对婴儿的态度,对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的病人,应鼓励病人诉说其异常的感知和思维【4】。

以及受不良情绪影响的体验并与其探讨积极的应对方式,但不宜对病人进行强制性教育与辩论。

3.2.3家庭干预充分利用家庭资源,增进家庭对疾病的认识,引导家属共同应对病人问题。

调整家庭的适应能力,家庭成员除了在生活上关心体贴产妇外,还要有同情心,倾听其倾诉。

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使其从心理上树立信心,消除苦闷心境,感到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在家庭中及家人心目中的地位,指导丈夫及其他家庭成员耐心帮助产妇护理和喂养自己的孩子,鼓励产妇表达自己的心情,并与其他产妇交流等均有助于提高产妇的自信心和自尊感,促进接纳孩子,接纳自己。

4小结产后抑郁的症状比产后沮丧持续时间长,可持续至数周,通常发生在分娩后的数日或数周。

心理护理对缓解症状,配合治疗,预防复发都有极大的帮助。

方法常用的有一般性心理治疗如:支持,鼓励,保证,解释,倾听等。

结束语综上所述,对产后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可改变患者不正确的认知,消除负性情绪,促进其病理心理向生理心理转变,有利于病情缓解,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但具体措施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参考文献:【1】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261【2】金燕志,彭涛,王联,等。

产后抑郁症的筛查标准及发病因素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1995:;10(5):287~288【3】邵小玲,董晓琪.200例住院患者营养问题的调查及护理干预【J】。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