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简答题复习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生理简答题

14级临床9班邵达明

简述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的过程

一、葡萄糖与胰岛β细胞上的葡萄糖转运体2结合,在ATP、葡萄糖激酶、谷氨酸脱氢

酶(亮氨酸为激活物,使谷氨酸代谢生成大量ATP)、谷氨酸等多种物质的参与下转化为葡糖-6-磷酸,在线粒体发生酵解,产生ATP

二、胰岛β细胞内ATP:ADP比值改变,使K+通道关闭,细胞膜去极化,电压门控Ca2+

通道开通,Ca2+内流,作为激酶激活剂激活一系列激酶,使胰岛素合成增加,以囊泡形式分泌。

三、体内精氨酸可增强在葡萄糖刺激下的细胞膜去极化,促进胰岛素分泌,单独无作用

休克早期的代偿意义

一、维持有效循环血量与血压

(1)自身输血:容量血管与储血器官的血管收缩、微循环动-静脉吻合支开放,使器官微循环灌注↓,回心血量↑,有助于动脉血压维持。

(2)自我输液:微循环灌<流,毛细血管内流体静压降低,组织液由组织间隙进入血管,补充循环血量+促进血液稀释,血流阻力↓

(3)RAAS系统激活,醛固酮分泌↑,保钠保水/ADH分泌↑,水重吸收↑

(4)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儿茶酚胺和多种缩血管物质增多,阻力血管收缩,外周阻力↑,维持血压;儿茶酚胺还可使心率加快,心收缩力↑,心输出量↑二、血液重分布,保证心、脑血液供应

在皮肤、内脏血管收缩时,由于交感缩血管纤维在脑血管分布稀疏,儿茶酚胺增多对脑血管无影响;反而可以激活心脏β受体,扩张冠脉,增加心肌供血;同时,外周微循环灌流减少可以通过自身输血的方式维持心、脑等重要器官的血供。

肝功能不全患者血氨升高的机制和脑毒性

一、氨升高机制

(1)氨清除减少:

肝功能障碍,鸟苷酸循环障碍:ATP减少,代谢酶活性下降;

门-体侧支循环形成,氨不进入肝脏。不进行鸟苷酸循环。

(2)氨合成增加:

胃肠道产氨增加:

门脉回流受阻,胃肠道淤血、水肿,菌群活跃,产氨↑,在肠道pH↑下,

不易形成NH4+,胃肠道吸收氨↑;

肝功能不全者可合并肾功能不全,出现氮质血症,血尿素排出↓,弥散入

肠道,在活跃的肠道菌群尿素酶作用下产氨增加。

肌肉产氨增加:

患者容易出现躁狂与扑翼样震颤的表现,骨骼肌腺苷酸分解,产氨↑。二、脑毒性

(1)干扰递质间平衡

早期:

氨产生↑,α-酮戊二酸脱氢酶活性下降,α-酮戊二酸增多,可转化为兴奋

性神经递质谷氨酸,引起大脑兴奋。患者表现为躁狂、精神分裂进展期:对大脑产生抑制作用,患者表现为神志淡漠、嗜睡或昏迷。

<1>氨产生过多时,谷氨酸与NH3产生抑制性神经递质谷氨酰胺;

<2>抑制γ-氨基丁酸转氨酶活性,γ-氨基丁酸增多;

<3>抑制丙酮酸向乙酰辅酶A的转化,后者不能与胆碱生成兴奋性神经递

(2)干扰脑细胞能量代谢

<1>影响三羧酸循环关键酶,ATP生成减少;

<2>氨与谷氨酸生成谷氨酰胺的过程消耗大量ATP

<2>α-酮戊二酸生成谷氨酸时,消耗大量NADH

(3)抑制神经细胞膜作用

干扰神经细胞膜Na+-K+-ATP酶活性,影响膜电位,细胞的兴奋与传导;

线粒体内膜通透性转换孔孔径扩大/通透性增加,线粒体内的细胞色素C释放入细胞,经细胞色素C途径造成神经细胞凋亡。

急性肾衰竭少尿的机制

一、大量失血、肾缺血等原因:经肾小球滤过水分直接减少。

二、循环血量减少、肾缺血/中毒等原因——肾灌注减少

(1)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儿茶酚胺增多,肾皮质外层血流减少;

(2)激活RAAS系统,血管紧张素产生增多,收缩肾血管;

(3)肾扩血管物质PGE2、NO等产生减少。最终导致肾血流量减少。

(4)血流粘滞度增加,血管内皮细胞肿胀,白细胞粘着,血小板聚集等

三、肾小管管腔阻塞

肾缺血、肾中毒等原因,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细胞碎片脱落,蛋白滤过增多形成管型,阻塞管腔

<1>直接使原尿排出受阻;<2>肾小囊内压升高,有效滤过压降低,肾滤过停止

四、原尿反流

肾小管上皮下基底膜因缺血/中毒而断裂,原尿反流至间质造成肾间质水肿,可压迫肾小管,加重管腔阻塞;还可压迫肾周围毛细血管,使肾脏血供减少,加重少尿。

男,72岁,液化气烧伤全身,卫生所抗休克治疗两天后入院,入院清创,测得体温39℃,心率120次/分,血压128/72mmHg,血钠浓度

180mmol/L,尿量300-400/天

一、患者发生哪种水电解质紊乱?说出诊断依据

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依据:患者有烧伤病史,具备经皮肤失水的条件;尿量减少、心率加快、脉压加大为循环血量减少引起脱水的表现,从症状上看出现了脱水;血钠

180mmol/L>150mmol/L,失水>失钠,诊断为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二、解释上述临床表现的发生机制

(1)烧伤引起大量组织液渗出,循环血量减少,脉压增大

(2)颈动脉窦、主动脉弓感受器--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增加--心率加快(3)RAAS系统—血管紧张素II、醛固酮分泌—肾血管收缩,肾小管重吸收水、钠增加—少尿

(4)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ADH分泌增加—远曲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少尿

(5)失水>失钠--皮肤蒸发减少—脱水热

试述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呼吸困难的发病机制

一、阻塞性通气障碍

1、支气管狭窄

长期炎性刺激,引起支气管黏膜腺体增生、支气管管壁充血水肿、管壁结构破坏后出现纤维化,造成小气道的狭窄。

2、内分泌物增多

黏膜腺体分泌大量黏液,与坏死脱落的黏膜上皮等形成团块阻塞管腔

二、限制性通气障碍

长期阻塞性通气障碍使患者的呼气阻力大于吸气阻力,久而久之肺部将过度通气,肺残气量增加,形成肺气肿。肺泡扩张受限,发生限制性通气障碍。

总体来讲,患者因有效通气量较少而发生II型呼吸衰竭,引起呼吸困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