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内涵、主要任务和难点19页PPT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与重点难点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与重点难点](https://img.taocdn.com/s3/m/e4fb764c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00.png)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与重点难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我们一直在追求的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发掘和探索其科学内涵和重点难点,以便更好地推动这项事业的实现和落地。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讨论这个问题。
一、科学内涵1.和谐社会:和谐意味着各个方面之间相互协调、融合,形成一个整体。
在社会中,和谐是指社会各个方面之间的相互适应、协调、互利,使社会成员能够顺利地生产、生活、学习,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发展得到保障。
和谐社会的内涵不仅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还包括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2.发展:要想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在科学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追求经济的发展,还要注重生态、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3.公平:公平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要实现社会公平,就要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和利益,缩小贫富差距,消除种族、性别、地域等方面的不公平现象。
4.法治:法治是社会稳定和和谐的重要保障。
要实现社会的和谐,就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法律制度,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的公平正义。
二、重点难点1.协调发展:社会的各个方面要协调发展,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条件。
在实践中,我们往往会遇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采取有力措施来推动协调发展。
2.公平正义:实现社会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
在现实中,仍存在着一些不公平现象,如贫富差距、性别、地区、种族等歧视。
为了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我们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和管理,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并推进普惠性政策和公共服务。
3.生态环境:和谐社会要求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
在现实中,长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给我们的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压力,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仍然突出。
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强环保意识、制定环保法规、推动绿色发展和低碳经济、落实责任等。
《构建和谐社会》课件
![《构建和谐社会》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126d948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a8.png)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和谐社会注重维护弱势群 体的权益,促进社会公平 正义,让人民享有平等的 发展机会。
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和谐社会有利于发展文化 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 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 求。
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石
维护社会稳定
和谐社会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减少 社会冲突,保持社会稳定。
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民 主法治的社会,它应该 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 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同 时应该依法治国,维护 社会的秩序和稳定。
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诚 信友爱的社会,它应该 倡导友爱、互助、团结 、协作的社会主义道德 风尚,形成良好的人际 关系和社会氛围。
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充 满活力的社会,它应该 激发全社会的创造力和 创新精神,促进经济社 会的快速发展和进步。
乡村振兴
阐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以及城乡协调发展的 重要性。
全球视野
强调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 体。
05 结论:共建美好未来
个人责任与义务
自我提升
每个人都应该持续学习,提高 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技能,以更
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道德修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遵循 社会公德,尊重他人,关心弱 势群体,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 动。
感谢您的观看
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营造诚信守信的社会氛 围。
推进文化建设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化传 承和创新。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 强公民道德建设。
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提高公共文化 服务水平。
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多 样化精神文化需求。
保障民生福祉
《构建和谐社会》课件
![《构建和谐社会》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d56ac4c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65.png)
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 和效率,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04
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 与成果
成功案例介绍
社区建设
介绍在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社区如 何发挥基层组织作用,通过开展各种 活动增进居民间的了解与信任,实现 社区内部的和谐与稳定。
环境保护
分享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 ,如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措施的推 广,以及生态保护区的建设等。
社会保障
分析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如何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减轻生活压力,提高 人民的生活质量。
05
未来展望
持续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 社会公平正义
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 产业发展,满足人民 精神文化需求
加强社会管理创新, 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居 民收入水平
优化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 配置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改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深 化改革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维护国家安全 和发展利益
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积极参与全球治 理
THANK YOU
和谐社会的意义
有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目标
和谐社会是全面发展的社会,能够为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物质基础、政治基础和 思想基础等方面的保障。
有利于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 益
和谐社会能够有效地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 益关系,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 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提升幸福感
和谐社会能够提升人们的 幸福感,让人们更加感受 到社会的温暖和关爱。
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
维护社会稳定
和谐社会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降低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内涵、主要任务和难点21页PPT
![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内涵、主要任务和难点21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09e41052ee06eff9aef80782.png)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END
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内涵、主要任务和 难点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ppt课件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c620ead3169a4517723a3c6.png)
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曾经出现过和尚未出现过的各种突发事件。当前,非传统安全 因素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影响日益显现。在做好传统领域工作的同时,对卫生、信息、能源、粮食 等方面的安全问题,对防范恐怖主义威胁、防范金融风险等方面的工作,必须切实予以加强。要建立健 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包括信息采集和自动汇总机制、网络应急指挥机制、资源动员机制、社会治安保 障机制等。设立调查制度,公正甄别突发事件的诱因。把应对突发灾难所需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建 立突发灾难应对基金监管、物资储备、民间援助和社会救济等方面的制度。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如下所示:
1.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 3.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4.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总要求) 5.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重点) 6.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着力点) 走共同富裕道路, 7.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同发展。
第四,必须坚持民主法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重要保证。
第五,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是构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第六,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这是构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4)PPT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4)PPT](https://img.taocdn.com/s3/m/4ea5c2ff2af90242a995e57b.png)
3.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构建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
相互包含 相辅相成
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
39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意义。
第一,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 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 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34
2、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必须把 握的几个问题: (1)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
治国理想、治国方略、治国机制、治国结果。 不同于封建的“田园牧歌”、空想社会主义的“乌 托邦”、资本主义的“福利社会”,也不同于未来 的共产主义社会。
35
(2)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建设社会主 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
12
墨子提出过“兼相爱”、“爱无差”。
13
14
康有为提 出建立 “人人相 亲,人人 平等,天 下为公” 的理想社 会。
15
(2)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西方空想 社会主义者在批判揭露资本主义制度 的基础上就提出过和谐社会的价值理 想。
西方空想社会主义者
16
2、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和谐社会的论述
20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正式提出
1、 200指2年出,:十当六前大,报中告国第社一会次总提体出上“是社和会谐更的加,和但谐也”是我 们存党在为之不奋少斗影的响一社个会重和要谐目的标矛。盾这和是问我题党。首保次持提清出醒构头建脑和,谐 社深会刻。认识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影响社会 2、和十谐六的届矛三盾中和全问会题把及完其善产社生会的主原义因市,场更经加济积体极制主,动提地高构建 社正会视主义矛和盾谐、社化会解的矛能盾力,作最为大加限强度党地的增执加政和能谐力因建素设,的最重要 内大容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是实现中国长远发展目标 3、的十重六要届保四证中。全会,2004年,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任务和主要内容。
第11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ppt课件
![第11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64f5ff00066f5335b812173.png)
1、和谐社会思想的理论渊源
❖ 古往今来,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人们一直 在追求社会的平等、安定、和谐。
❖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 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 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 社会理想。
❖ 一部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人们追求美好社 会理想的历史。
最新版整理ppt
最新版整理ppt
21
❖ 把解决住房问题放在重要位置
最新版整理ppt
19
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 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 ❖ 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机制改革; ❖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最新版整理ppt
20
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 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 ❖ 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 重视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 ❖ 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 ❖ 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 加大个人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合理调节收 入分配格局。
最新版整理ppt
18
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 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 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 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 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 发展社会救助与慈善事业
❖ 积极发挥商业保险的补充作用
❖ 采取多种方式充实社会保障基金,搞好基金的运 营和监管
3
中国共产党对和谐社会的认识
❖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关于正 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 邓小平:奠定了党关于社会主义社会 建设理论的重要基础;
❖ 江泽民: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关于 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
最新版整理ppt
4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过程
构建和谐社会ppt文档
![构建和谐社会ppt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80fc0ff67c1cfad6195fa710.png)
关于建设和谐校园的倡议
同学们: 同学们: 建设和谐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 建设和谐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也是我们 全体同学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我们发出如下倡议: 全体同学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我们发出如下倡议: (1)遵守校规校纪,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 )遵守校规校纪,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 (2) ) 。 (3) ) 。 (4) ) 。 (5) ) 。 …… 同学们,建设和谐校园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同学们,建设和谐校园是我们共同的心愿,让我 们大家共同努力吧! 们大家共同努力吧! 校长室 景范中学 教导处
制度保证 对制度的要求: 1、对制度的要求:它的规则和程序不是 为少数人制定的, 为少数人制定的,而是为所有社会成员的 利益制定的。 利益制定的。 2、为什么说社会公平正义需要制度的保证? 为什么说社会公平正义需要制度的保证? 社会公平需要正义的制度来支撑, 社会公平需要正义的制度来支撑,需要富有 正义感的人来维护,公平是正义的基础, 正义感的人来维护,公平是正义的基础,没 有公平就没有正义, 有公平就没有正义,正义是公平的支持和保 没有正义就没有社会公平。 障,没有正义就没有社会公平。
发 展
1、为什么要发展? 为什么要发展?
国情 根本任务和根本目的 关键 2、发展的目标: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 发展的目标: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目标 205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 民主、 年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 205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 主义现代化国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主义现代化国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构建和谐社会。
建设和谐文化, 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 基础
•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 培养全民族的创新精神 • 树立共同理想——把我国建设 把我国建设 树立共同理想 成富强、民主、文明、 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 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文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明道德风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课件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dc6a060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c0.png)
•基尼系数就是对角线与劳伦斯曲
线之间的面积与对角线以下的三
M
角形的面积之比
•如果收入是均匀分布的,劳伦斯
NE
曲线就和对角线重合,基尼系数 就是零,如果收入是极端不平均
O
人口百分比
的,比如前99人收入为零,劳伦 斯曲线就和正方形的右边线重合
基尼系数就是1。
பைடு நூலகம்明国际腐败指数(TI)
• 透明国际组织成立于1993年,总部设在德国柏 林。
4、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
• 1、针对性不同。“小康”是相对于“贫穷” 和“富裕”而言的,而“和谐”是相对于 “矛盾”与“冲突”而言的。
• 2、共同点。都是社会主义发展的阶段性目 标。和谐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属性之一。
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性
1、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转轨的必然要求 2、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3、减缓缩小我国两极分化现状的必然要求 4、中国共产党完成使命的必然要求 5、总结国际社会经验教训的必然要求 6、应对国际环境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第二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内涵和基本特征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必然性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特征
• 1、和谐的含义 “和”即和睦之意。含有和衷共济、政 通人和、内和外顺等意蕴;“谐”即为 相合之意。强调顺畅、协调,力避抵触、 冲突。因此,“和谐”也就是和睦协调 之意,即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达到 统一、协调、调和。
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特征
• 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民主法治(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 各方面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公平正义(各方面利 益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它社会矛盾得到正确 处理,社会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 爱(互帮互助,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 (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都得到尊重,创造 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实现,创造成果得到肯 定)、安定有序(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社 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 谐相处的社会即,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和谐社会(概论)课件
![和谐社会(概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91f74cc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b1.png)
经济发展
和谐社会能够促进经济的持 续、健康发展,为社会创造 更多的财富和就业机会。
和谐社会能够优化资源配置, 提高生产效率,推动技术创 新和产业升级。
和谐社会能够协调各方利益 关系,减少经济摩擦和矛盾, 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 环境。
人民幸福
和谐社会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 落脚点,致力于提高人民的生活 质量和幸福感。
和谐社会需要 积极应对国内 外挑战和机遇, 保持稳定和发 展。
THANKS FOR
感谢您的观看
WATCHING
阐点 述击
和
您此 的处
谐
观添 点加
社
。正 文
会
,
( )ppt
文
字 是
概
您 思
论
Hale Waihona Puke 想的提炼
, 请
课
言 简 意
件
赅
的
目录
壹貳
contents
和
如
和
和
谐
何
谐
谐
社
构
社
社
会
建
会
会
的
和
的
的
未
谐
重
定
来
社
要
义
展
会
性
与
望
内
涵
和
第 义谐
一 章
与社 内会 涵的
定
和谐社会的定义
总结词
和谐社会是指一个充满和谐、稳定、繁荣的社会环境,其中各种社会关系得到妥善 处理,人民生活幸福美满。
详细描述
和谐社会是指一个社会中各个群体、阶层之间相互尊重、信任、合作,形成良好的 社会关系,使社会保持稳定、繁荣的状态。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 提高,社会矛盾得到有效化解,各种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利用。
和谐社会专题PPT课件
![和谐社会专题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1cd619f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c5.png)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冲突与融合
文化冲突
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 碰撞可能导致文化冲突,影响社会的和 谐稳定。
VS
文化融合
通过文化交流与融合,可以增进相互理解 与尊重,促进世界文化的共同繁荣。
应对挑战的策略与措施
策略
制定公平合理的社会政策,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促进教育公平等。
措施
加大扶贫力度,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等。
02 和谐社会的构建要素
社会公平正义
总结词
社会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基石,它 涉及到公民权利、法律制度、分配制 度等方面的公平和正义。
公民权利保障
确保公民享有平等的政治权利、经济 权利、文化权利和社会权利,不受任 何形式的歧视。
法律制度完善
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保障公民的合 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未来的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可持 续性的社会,注重环境保护和资 源节约,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
护的良性循环。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文化传承与创新
文化传承
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 和凝聚力。
文化创新
鼓励文化创新,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 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
04 和谐社会面临的挑战与对 策
社会阶层分化与贫富差距
社会阶层分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导致社会不公和不满 情绪的积累。
02
和谐社会强调的是社会各个方面 的平衡与协调,包括经济、政治 、文化、生态等方面。
和谐社会的特点
社会公正
社会稳定
经济发展
毛概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PPT
![毛概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PPT](https://img.taocdn.com/s3/m/e27fa0caa58da0116c174965.png)
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 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 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 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 得到肯定。
安定有序,就是社会 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 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 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 持安定团结。
人与自然 和谐相处,就 是生产发展, 生活富裕,生 态良好。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个方面是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的。既包括社会关系的和谐,也包括人与 自然关系的和谐,体现了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公平 与效率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 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这六个方面也是我们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
5.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一是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
一方面,它不同 于封建式的“田园牧 歌”,也不是空想社 会主义的“乌托邦”, 更不是现代资本主义 式的“福利社会”;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 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No.2 实际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 部分。 二、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 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切实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确保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 三、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四、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更好的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 发展利益。
构 建 社 会 主 义 和 谐 社 会
概 论 大 课 堂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一节 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1.历史上的社会和谐思想
孔子说过“和为贵”,墨 子提出过“兼相爱”、
“爱无差”,孟子描绘了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 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 状态。人们从不同角度提 出过“大同”社会的理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幻灯片PPT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幻灯片PPT](https://img.taocdn.com/s3/m/493717e879563c1ec4da716a.png)
欠劳动者工资报酬的、或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 资标准的、或解除劳动合同未依法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用 人单位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关注弱势群体——关注“三农”问题
❖ 第三,司法部、建设部联合发出《关于为解决建设领域拖欠 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的通知》, 要求充分发挥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的职能作用,运用法律手 段切实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以及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 对于经济确有困难又达不到法律援助条件的农民工,可以适 当减少或免除律师费。
(1)高等学校收费一律按学年或学期收取,不得跨学年预收。
(2)改按学分制收费须按规定程序报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学费标准不 得高于按学年制收费的总额。
(3)严格执行教育收费公示制度,加强监督检查,加大对乱收费的惩处 力度。
(4)切实做好资助贫困家庭学生工作,高等学校每年必须从学费收入中 提取10%的经费,专款专用,通过各种方式资助贫困家庭学生,帮助 贫困家庭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确保其不因家庭经济困难影响入学或中 止学业。
八省市百姓关注的和谐社会十大热点
5.反腐倡廉力度亟待加大 ❖ 张培林(51岁 陕西省委组织部):腐败如同毒药,四
处蔓延渗透,如吏治腐败、司法腐败、教育腐败。 6.道德规范失控 ❖ 倪海雁(40岁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委组织部):在社
会转型期,许多人追求个人利益,道德上迷失方向。 7.环境污染未得到有效遏制 8.公民利益诉求和意见表达渠道不畅 9.社会治安不佳,黄赌毒危害严重 10.打官司难信访难
❖ 安徽:出台《安徽省建筑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暂 行办法》,对建筑企业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信用档案, 凡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经理发生欠薪行为的,作为不良 记录登记在案。
构建和谐社会-PPT
![构建和谐社会-PPT](https://img.taocdn.com/s3/m/b659058ddd88d0d233d46ace.png)
就是社会主义民主 得到充分发扬,依 法治国基本方略得 到切实落实,各方 面积极因素得到广 泛调动
公平正义
就是社会各方面的 利益关系得到妥善 协调,人民内部矛 盾和其他社会矛盾 得到正确处理,社 会公平和正义得到 切实维护和实现
诚信友爱
融守就 洽信是 相,全 处全社 体会 人互 民帮 平互 等助 友、 爱诚 、实
构建和谐社会,青少年应该从哪些方面做起?P127
1、构建和谐社会,要从创造我们身边的和 谐氛围做起 2、我们应该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创 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和谐村镇、和谐社 区等,进而推进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 需要
低水平的、 总体小康的特点(不足): ________ 不全面 的、发展________ 很不平衡 _______ 的小康。
(2)建国100年(1949——2050)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 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2050建成富强、民 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 国。
作为青少年在全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 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的远程中应该怎么做?
一是人自身的和谐 二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三是人与人及人与社会的和谐 四是国家内部系统诸要素的和谐。
(二)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 本特征来看和谐社会的内涵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 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 我们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 征
民主法治
1、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远大 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2、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3、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做 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 4、明确自己的使命和责任,积极响应党 的号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 值观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https://img.taocdn.com/s3/m/d8eaa9e8e009581b6bd9ebb5.png)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 第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第二,坚持科学发展; 第三,坚持改革开放; 第四,坚持民主法治; 第五,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第六,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第七,坚持共同建设与共同享用。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Βιβλιοθήκη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2002年11月十六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在本 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 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 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 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 殷实。这是首次提出构建和谐社会。
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中华民族自 古就崇尚“和”,孔子提出“和为贵”的思想,孟子 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荀子提出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中庸》提出“和也者,天 下之达道也”! 在社会主义中国,人与人之间要“和睦相处”,待 人诚恳、宽厚,互相关心、理解,与人为善,推己及 人,建立团结、互助、友爱的人际关系。 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国对待大自然的态度或哲学基 础是“天人合一”,认为人是大自然和谐整体的一部 分,又是一个能动的主体,人必须改造自然又顺应自 然,与自然圆融无间,共生共荣。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 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要“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 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提出的 五项能力:
1.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
2.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 3.不断提高建设社会先进文化的能力; 4.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5.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