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政治社会学的发展脉络
政治学的发展历程
![政治学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0cc33b2b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3b.png)
政治学的发展历程
政治学,也称政治科学,是一门研究政治现象的学科,它起源于古希腊的城邦时期。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政治学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 古典时期:早期的政治学出现在古希腊时期,政治学的创始人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
他们将政治活动视为一种伦理学问题,讨论了正义、权力等问题,并提出了不同的政治制度模型。
2. 中世纪:在中世纪时期,基督宗教占据了支配地位,政治学领域的发展被压缩。
政治学家主要从事研究神权、君权等问题。
3. 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是欧洲政治学发展的一个新时期。
政治学的研究范围扩大,涉及国际关系、国内政治制度等问题,政治哲学家们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提出了新的政治理论。
4. 现代时期:18世纪后半期,政治学成为正式的学科,政治学家们开始有系统地研究政治现象。
政治学的研究方法逐渐从哲学研究转化为社会科学研究,涉及更广泛的领域,如选举、政府部门职能、公共政策等问题。
5. 当代时期:现代政治学已成为一个跨学科领域,它与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相互关联,而且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不再局限于国家政治,也包括了区域政治、国际政治等问题。
政治学发展历程
![政治学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b23a1561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31.png)
政治学发展历程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政治思想和政治体系的学科。
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政治哲学和政治学思想,通过不断的演变和发展,形成了现代政治学的体系。
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是政治学的起源阶段。
在这个时期,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提出了关于政治、国家和法律的思想。
他们主要关注政治组织、公民的责任和法律的作用,奠定了政治学的理论基础。
中世纪时期,政治学受到宗教和教会的影响,政治理论被赋予了神圣的性质。
这个时期的政治学理论主要是关于君主权力和教会权力的关系,以及社会等级制度的研究。
现代政治学的发展始于17世纪的欧洲。
启蒙思想家们开始关注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和政府的责任。
社会契约论和权力分立理论成为政治学研究的重点。
卢梭、孟德斯鸠等思想家的贡献推动了政治学的进一步发展。
19世纪以来,政治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政治学研究的内容逐渐扩大,从国家政治拓展到国际政治和全球政治。
马克思主义和自由主义的兴起对政治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社会主义和自由民主两种政治体系成为政治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20世纪以后,新兴的领域如比较政治学、国际关系学和公共政策等进一步丰富了政治学的研究内容。
政治学家们开始采用更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借助统计学和实证研究来分析政治现象。
政治学也逐渐与其他学科如经济学、社会学和历史学等相互交叉,形成了多学科融合的研究模式。
当前,政治学正在持续发展和演变。
由于全球化的趋势和社会变革的影响,政治学面临着更复杂的挑战和议题。
政治学家们正在研究全球治理、民主转型、政治参与等新兴议题,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政治形势。
同时,政治学也在借助数字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等新方法,加强对政治现象的研究和理解。
总结来说,政治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古代政治哲学、中世纪政治理论、现代政治学兴起以及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阶段,如今正面临着全球化和社会变革的新挑战。
政治学的发展推动了对政治现象的更深入理解,并为政治决策和治理提供了理论支持。
政治思想理论体系演进脉络的总结
![政治思想理论体系演进脉络的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90ff44b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76.png)
政治思想理论体系演进脉络的总结政治思想理论体系的演进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从古代到现代,经历了多个阶段和不同的理论流派的嬗变。
这个演进脉络的总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古代政治思想体系的形成:古代政治思想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早期的政治思想家如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关于国家和政治的理论,并强调公共利益和正义的重要性。
2. 宗教政治思想的兴起:随着宗教的兴起,特别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影响,宗教政治思想开始发展。
这些思想强调了天命和神权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统治者应该遵循上帝意愿的观点。
3.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运动对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政治思想家如马基雅维利和托马斯·莫尔开始着重研究人类自身的力量和理性,提出了現實主義的政治观点。
4. 启蒙运动与自由主义:启蒙运动是18世纪欧洲兴起的一场思想革命,其核心理念是人的理性和自由。
政治思想家如洛克和孟德斯鸠提出了社会契约论和自由平等的观点,为人们所接受和推崇。
5.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运动: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马克思提出了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奠定了现代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
这一思想运动对世界范围内的社会变革产生了巨大影响。
6. 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的辩论: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是现代政治思想中两个主要的流派。
自由主义注重个人自由和政府限权,强调市场经济和民主制度的重要性,而保守主义则更强调传统价值和社会秩序的维护。
7. 新兴理论流派的兴起:现代的政治思想也涌现出一系列新兴流派和理论,如女性主义、环境主义、多元文化主义等。
这些理论体系在当代政治问题的探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体而言,政治思想理论体系的演进脉络包含了古代政治思想的形成、宗教政治思想的兴起、启蒙运动的自由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运动、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的辩论以及新兴理论流派的兴起。
这些理论体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对政治发展和社会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脉络
![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脉络](https://img.taocdn.com/s3/m/5390772b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c5.png)
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脉络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脉络及其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一、四要素分析方式的形成1.社会学研究社会的视角社会学以“协调、稳定”作为本学科研究社会关系时的特殊视角。
社会学通过通过研究人们构成相互关系过程中,社会行动者之间整合或出现冲突的规律、解释社会运行中社会关系的协调、稳定。
社会之所以出现秩序会因为人们按照相应地位上的角色发生社会行为。
2.社会学的基本问题社会学的基本问题是:社会结构和互动行为。
社会结构是以群体、组织、制度、文化等方式存在的、长期以来形成的、外在于个人的社会关系模式。
互动行为是以“个人行动”形式存在的、互动过程中个人的行为方式。
“内心需要、心理动机”是支配个人行动的重要因素。
3.社会学的两大流派(1)实证主义社会学实证主义社会学的特点,社会观上,将社会看作是客观的事实构成的实体。
方法论上,主张用其他的社会事实解释被研究的社会事实。
具体方法上,测量相关社会事实的具体状况,用数据作出解释。
功能理论和结构理论是属于实证主义社会学流派的理论。
(2)人文主义社会学人文主义社会学的特点,社会观上,将社会看作只是一种“名义”。
方法论上,主张理解行动主体的动机和意图等主体性意涵。
具体方法上,深度访谈或共同生活以体会行动主体的内心意涵。
4.社会学的主要理论(1)功能理论社会学的功能理论是受启发于“生物有机体理论”。
功能理论是最早的一个社会学理论,它主要是研究精神、文化去解释政治经济。
它主要从经济活动(满足整体体的物质性需要)、政治活动(满足整体对经济活动秩序性需要)以及精神文化活动(满足整体的价值观一致性需要)三个方面来解释“社会的整体需要”与“部分的功能”。
在这里功能理论强调的是共享的价值观。
(2)结构理论结构理论是指一定生活共同体或活动共同体内部的不同主体之间相互关联的方式。
结构理论强调位置以及人们之间联系的方式,其基本视角是权利与义务的对等。
而连接主体的四种纽带是物质利益、情感、传统或规则、道德价值观。
政治学和社会学
![政治学和社会学](https://img.taocdn.com/s3/m/08f147ed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86.png)
政治学和社会学摘要:一、政治学与社会学的定义二、政治学与社会学的关系三、政治学和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四、政治学和社会学在我国的发展五、政治学和社会学对我国社会的影响六、结论正文:政治学是一门研究政治现象、政治制度、政治行为和政治思想等有关政治问题的学科,而社会学则是一门研究社会结构、社会行为、社会变迁和社会关系的学科。
尽管这两门学科研究的领域有所不同,但它们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政治学与社会学的关系体现在它们共同关注社会现象。
政治学关注的政治现象,往往是社会现象的一种表现。
例如,政治制度、政治行为等都是社会现象的一部分。
同样,社会学关注的社会现象,也常常与政治现象密切相关。
例如,社会结构、社会变迁等都会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
政治学和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有相似之处。
它们都强调实证研究,注重对现实社会中的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
同时,它们也都可以运用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入的研究。
在我国,政治学和社会学的发展历程悠久。
政治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诸子百家,而社会学则是在20 世纪初传入我国。
在新中国成立后,政治学和社会学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不仅建立了相应的学科体系,而且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政治学和社会学的研究成果对我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政治学的研究为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持,而社会学的研究则为我国的社会治理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同时,政治学和社会学的发展也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总之,政治学和社会学虽然研究的领域不同,但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政治学研究的发展脉络
![政治学研究的发展脉络](https://img.taocdn.com/s3/m/86438c270740be1e650e9a6d.png)
第三节政治学研究的发展脉络1.古希腊、罗马时期,也是欧洲古典时期,这一时期的政治理论主要围绕两大主题展开:什么是最好的政体组织形式?应当采用何种标准对政体做出评判?针对第一个问题,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六种政体类型理论和混合政体思想作出了回答;而有关于政体的评价标准问题,则是斯多葛学派所倡导的以正当性、正义为核心的自然法学说。
这些均称为中世纪天主教政治理论的主要思想根基。
2.中世纪是基督教神学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时代,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神学。
这就使该时期的政治研究也弥漫着浓厚的宗教神学色彩。
《圣经》、上帝、教权成为政治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信仰领域的权威成为判断万物是非曲直的唯一标准。
13世纪经院派哲学的代表人物托马斯·阿奎那成为基督教世界承前启后的人物,他首次将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和《伦理学》译成拉丁文,并详细评注了亚里士多德的几乎全部主要论文;在理论上论证了信仰领域和理性领域、道德科学与政治科学界分的可能性,这位后来的宗教改革乃至政教分离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3.文艺复兴是西方政治学研究的重要转折点。
政治学开始摆脱宗教神学和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束缚,人们开始以理性和经验的眼光观察和解放政治现象,西方近代政治学开始形成。
马基雅维被称为新时代第一位政治思想家,在其《君主论》一书中,开始讲政治学和伦理学彻底分开,从而使其具有了独立的问题领域,因此他也被称为近代资产阶级政治科学的奠基人。
法国政治思想家让·不丹在《共和六书》中指出,认为主权是一个国家的本质属性,具有至上性和不可分割性,是国家稳固统一的前提。
他的主权理论不仅推动了政治统一和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而且通过国际法而相互联系的现代主权国家组成的现代国家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成为17、18世纪理性主义政治学先驱。
4.20世纪西方政治科学的发展主要特征1.建立了独立的政治学学科体系2.科学主义方法的运用,使现代政治科学更加专业化和学术化3.与政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相对应,政治学研究开始形成具有学科特性的语汇系统。
国际政治社会学的发展历程
![国际政治社会学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332976bd69dc5022aaea00e5.png)
国际政治社会学 的发展历程
花 勇
( 华东政法大学 , 上海 2 0 1 6 2 0 )
摘要 : 国际政治社会 学是国际关 系领域的新兴学科。近年 来被 国内外学者所关注和重视 。国际政治社会 学主要
研 究对象是 国际政 治和 国际社会 的互动 , 坚持社会本体论。国际政治社会学的发展 经历 了传统 时期、 成 长时期、 壮 大 时期、 成熟 时期四个发展阶段 。 国际政 治社会 学始终 强调 国际政治的社会 内涵, 突出政治权力的社会性 , 关注国际社 会 的扩展 和演变。国际政 治社会 学的发展成 熟将 为国际关 系研 究打 开新的研 究视界 ,为国际关 系研 究注入新 的活
并没有被排 除于 国际关 系研究领域 之外 , 对 国际问题研究意 义重 大。[ 惝 上世纪九十年代 在社 会建构主义 的拉动 下 , 国 际政治社会学逐渐从边缘走 向国际关 系研究 的中心 , 可 以说
富。 马克思被西方 学者称为 “ 政治社会学之父” 。 I 4 ] ( p 1 4 )  ̄国际政
国际政治社会学是 以社会本体论为基础 , 借用社会学方 学者在对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解读 中提出 , 世界历史 的形
法, 以国际社会 的结构 构成 、 国际社会 的演变 、 国际社会与 国 际政治 之间的互动 、 国际社 会与 国内政 治之 间的互 动 、 国际
社会与 国内社会之 间的互动等 为研究对象 的一个独立研 究
以 被 用来 分 析 国 际政 治 。 二、 国 际政力 的反应 ) 的时候 , 事实上的一体 化就出现了。具体 的一体化过程 中, 一个强大的核心是非常 重要的。 核 心区的政治实体提供了其他政治单元学 习的政治 行为习惯 、 特定传统和制度 。多伊奇对一体化的成功研究主
社会学概论 第二章 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社会学概论 第二章 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87f15c06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1c.png)
• 2、政治社会学。研究合法统治 • 权威的类型:
• ①传统权威,即靠被领导者对传统和世袭的 崇拜而维系的统治。
• ②魅力权威,即靠领导人的人格魅力而维系 的统治。这种统治通常比较脆弱,不能持久。
• ③法理权威,即根据所制定的规则的合法性 而维系的统治。
• 提出科层制的特点:权力分层、职务分等; 因事设职、专职专人;量才用人,按绩晋升; 规章成文,按章办事;公文往来,言行有据。
•
1895年芝加哥大学创办了《美国社会学杂志》, 成为美国社会学界最早的专业期刊
•
1905年,美国社会学协会成立,随后各种地区性 和专门性的社会学机构纷纷成立。
• 1910年,美国大多数学院和大学开设社会学课程。
• “芝加哥学派”
•
在20世纪20~30年代,以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为 中心,形成了社会学界著名的“芝加哥学派”。
第二章 社会学的由来与发展
本章主要简述西方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历史,社会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通过历 史的追述使大家对社会学这门学科有一个更 全面的了解。
• 自1838年孔德最先使用社会学一词,社
会学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 19世纪30年代到19世纪末,社会学创立。 • 19世纪末到20世纪40年代,社会学的学
结构和功能的不断变化而发展;社会是一个
以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合作为特征的结构。
三、社会学的学科化
(19世纪末至20世纪40年代) 特点:
第一,社会学确定了自己的研究范围和方 法,形成了独立的学科。
第二,社会学研究的问题越来越具体,与 其他学科的区分越来越明显。
埃米尔· 迪尔凯姆(1858~1917),法国著 名社会学家和社会活动家,著《社会分工论》、 《自杀论》、《社会学方法论》等,创办《社 会学年鉴》。
政治学的发展历程
![政治学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82e5eb45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44.png)
政治学的发展历程
政治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希腊。
在古希腊,哲学家们开始思考政治组织与统治的问题,并试图找到理想的政治制度。
这些人包括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他们的作品《理想国》和《政治学》被视为政治学的重要文献。
然而,政治学作为一门正式的学科在18世纪才开始真正发展
起来。
欧洲启蒙时代的思想家们逐渐开始关注政治问题,提出了许多政治理论和思潮。
其中,社会契约论和自然权利思想成为政治学发展的重要基石。
著名的思想家如洛克、孟德斯鸠和卢梭等人都对政治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政治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大。
19世纪和20
世纪初,政治学逐渐与其他社会科学如经济学、社会学和法学等相互交叉,形成了跨学科的研究领域。
这一时期,政治学家开始研究政治制度、政府机构、选举制度、国际关系等政治现象,使政治学的发展更加全面和系统。
20世纪中叶以后,政治学进入了理论多元化和方法论多样化
的阶段。
现代政治学研究的范围更加广泛,包括比较政治学、国际政治学、政治经济学、政治哲学等多个分支领域。
各种学派和理论,如制度主义、社会构建主义、现实主义等相继涌现,丰富了政治学的理论体系。
当今,政治学已成为独立的学科体系,并与其他学科密切合作,为政治决策、政府治理和社会变革提供理论支持和研究方法。
政治学的发展历程可以看作是人类社会不断探索与实践政治组
织与管理的历史过程,也是政治学领域知识不断积累与迭代的结果。
国际政治社会学的发展历程
![国际政治社会学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b517eb4833687e21af45a962.png)
湖北社会科学2013年第9期作者简介:花勇(1979—),男,博士,华东政法大学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摘要:国际政治社会学是国际关系领域的新兴学科。
近年来被国内外学者所关注和重视。
国际政治社会学主要研究对象是国际政治和国际社会的互动,坚持社会本体论。
国际政治社会学的发展经历了传统时期、成长时期、壮大时期、成熟时期四个发展阶段。
国际政治社会学始终强调国际政治的社会内涵,突出政治权力的社会性,关注国际社会的扩展和演变。
国际政治社会学的发展成熟将为国际关系研究打开新的研究视界,为国际关系研究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国际政治社会学;国际社会;国际政治;社会本体论中图分类号:A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477(2013)09-0035-05国际政治社会学的发展历程花勇(华东政法大学,上海201620)国际政治社会学研究在国际关系研究中传统悠久。
迪艾尔·比格(Didier Bigo )和沃尔克(R.B.J.Walker )在《政治社会学与国际的问题》(Political sociology and the Problem of the International)一文中开门见山地提出,尽管政治社会学在多数国际关系理论中处于边缘化的地位,但政治社会学的传统并没有被排除于国际关系研究领域之外,对国际问题研究意义重大。
[1](p726)上世纪九十年代在社会建构主义的拉动下,国际政治社会学逐渐从边缘走向国际关系研究的中心,可以说“在国际政治社会学的发展过程中,建构主义起了里程碑式的作用。
”[2](p260)国际政治社会学是以社会本体论为基础,借用社会学方法,以国际社会的结构构成、国际社会的演变、国际社会与国际政治之间的互动、国际社会与国内政治之间的互动、国际社会与国内社会之间的互动等为研究对象的一个独立研究领域。
国际政治社会学主要包括:自由主义的跨国研究和一体化研究、英国学派的国际社会研究、哥本哈根学派的安全化研究、社会建构主义研究、历史社会学研究、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社会学研究等。
社会学发展脉络
![社会学发展脉络](https://img.taocdn.com/s3/m/f80271037cd184254b353527.png)
社会学发展的五大阶段
古典
社会
学理
论阶
段
第一阶段:奠基 从社会学诞生的1830 年代到1870 年代末, 这是社会学的奠基阶段, 其代表 性人物就是孔德和斯宾塞 第二阶段:古典 从1880 年代到1920 年代, 这是社会学的形成阶段, 其代表性人物就是韦伯( M. Weber) 和涂尔干 现代
社会
学阶
段
第三阶段 帕森斯阶段: 从1930~ 1960 年代中期, 其代表性人物就是帕森斯( T . Parsons) , 也是社会学理论发展史上著名的/ 帕森斯时代 第四阶段 帕森斯阶段: 从1960 年代的中期到70 年代末, 是各理论流派群雄割据的时代, 也是著名的/ 反帕森斯时代0; 当代
社会
学阶
段
第五阶段 吉登斯时代 从1980 年代直至现在, 是社会学理论多元综合的新时代, 也有人称之为/ 吉登斯时代
实证主义、人文主义、批判主义三种取向交替出现,分别出现三次高峰:。
政治思想发展历史脉络总结
![政治思想发展历史脉络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929be47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0e.png)
政治思想发展历史脉络总结政治思想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脉络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整个历史过程中,政治思想随着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哲学思潮的起伏和政治实践的演进而不断发展。
本文将对政治思想的发展历史进行总结,并梳理出主要的脉络。
首先,古代的政治思想体系建立在君主制的基础上。
从古埃及、中国的夏、商、西周到古希腊的城邦制度,人们普遍认为君主是政治权力的源泉和最终决策者。
例如,中国的儒家思想强调君主的仁德和高尚品质,主张以德治国;而古希腊的柏拉图则提倡贵族统治,认为哲学家最适合统治。
其次,中世纪欧洲的政治思想受到基督教的影响,尤其是天主教教义的支配。
在这个时期,封建制度盛行,政治权力由教会和封建领主共同控制。
阿奎那的政治思想强调神权与世俗政权的分离,而马基雅维利则主张君主权力的绝对至上,实用主义思想开始发展。
然后,启蒙时代的到来对政治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启蒙思想家如洛克、孟德斯鸠等开始提出个人权利、法治和民主等概念。
他们批判了君主专制的政治实践,并倡导理性思考和自由意志的发展。
这一时期也为现代民主政治的形成打下了思想基础。
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法国大革命时期,政治思想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于尔维修的平等思想和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成为革命激进派的思想基础。
同时,亚当·斯密和卡尔·马克思等经济学家的思想也为经济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提供了理论支持。
20世纪的政治思想发展充满多样性和争议。
自由主义思想表现为个人的自由和市场经济的价值,代表者包括亚当·斯密和哈耶克等;社会主义思想主张财产公有制和公平分配,代表者包括马克思和恩格斯等;而现代保守主义强调传统、秩序和社群的重要性,代表者包括培根、伯克和欧康诺等。
此外,当代的政治思想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潮流和观念,例如环保主义、女权主义、多元文化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
这些思想都是对传统政治思想的批判和补充,反映了当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528b415c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75.png)
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社会学作为一门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学科,以其对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和社会变迁的深入探索,为我们认识和理解社会现象提供了新的思考和方法。
在中国,社会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至20世纪初,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探索和发展。
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学研究主要受外国社会学理论的影响,如西方的功能主义、冲突理论等。
在这一阶段,社会学主要被视为一种外来学科,缺乏本土化的特色。
然而,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和变化,社会学研究开始关注中国的社会现实,并试图使用相关理论来解释和理解这些现象。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社会学的发展迈入一个新的阶段。
1949年至1980年期间,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时期,社会学研究成为了一种以政治社会学为主导的学科,主要关注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变革。
这一时期,社会学研究主要以党的路线为指导,并与实际国情相结合,提供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和观点。
1980年代以后,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进程加快,社会问题的日益突出,社会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国社会学逐渐呈现出多元化和学科交叉的特点,社会学研究的范围和深度不断拓展。
同时,中国社会学也开始吸收和借鉴西方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和发展。
在这一阶段,社会学研究主要关注社会变迁、社会结构和社会问题等方面,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管理提供了重要参考。
当前,中国社会学正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变化和多元化,社会问题也日益复杂化,社会学研究面临着新的挑战和任务。
中国社会学学科体系逐渐完善,不仅在大学设立了社会学专业,还出现了一批专业研究机构和学术期刊。
同时,国内社会学研究也越来越融入国际社会学界,与国际学术界进行交流和合作,提升了中国社会学的国际影响力。
总体而言,中国社会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引进到开展本土研究和创新的过程,逐步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
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不仅反映了社会变革和发展的需要,也为中国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
政治社会学及其主要研究方向
![政治社会学及其主要研究方向](https://img.taocdn.com/s3/m/8eac092a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4c.png)
政治社会学及其主要研究方向政治社会学及其主要研究方向导语:政治社会学作为社会学的分支学科,旨在研究政治行为与社会关系之间的相互影响。
本文将介绍政治社会学的概念、发展历程以及主要研究方向,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定的理论和研究指导。
一、政治社会学的概念政治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它研究政治行为和社会关系之间的相互关系。
它关注政治行为的动态过程,并以社会学的视角解释和探讨政治现象对社会的影响以及政治行为背后的社会背景。
政治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涵盖了个体、群体和社会机构等各个层面,具有较广泛的研究层次和范围。
二、政治社会学的发展历程政治社会学作为一个学科,在20世纪初逐渐形成并发展壮大。
以往政治科学主要关注政府和国家机器的运作,而忽视了人类行为和社会关系对政治活动的影响。
20世纪以来,社会学研究对政治和社会关系的关注逐渐增多,且政治行为的社会后果也日益明显,这促使政治社会学快速兴起和发展。
20世纪50年代末,政治社会学的研究重点逐渐转向群体行为和社会运动,关注社会矛盾和冲突下的政治行动,研究集体行动、政治动员和社会运动的形成和发展。
这一时期的重要研究方向包括社会运动的形成、参与者的行动动机以及社会变迁和社会结构对政治行为的影响等。
20世纪70年代以后,政治社会学更加关注个体行为和心理学因素。
研究者开始深入探讨个体的政治态度、价值观和政治参与等问题。
此外,网络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也为政治社会学提供了新的研究领域,研究者开始关注在线政治行为和社交媒体对政治参与和政治决策的影响。
三、政治社会学的主要研究方向1. 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政治文化是指社会成员在政治学习和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某种共同的政治观念、价值观和政治态度。
政治文化与政治行为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政治社会学旨在研究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的关系,及其对政治行为的影响。
研究者关注个体、群体或国家层面的政治文化差异,以及政治文化的变迁和演变过程。
2. 政治参与与政治行为政治参与是指个体对政治活动的参与程度。
中国近代以来政治学的发展脉络
![中国近代以来政治学的发展脉络](https://img.taocdn.com/s3/m/665831e8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36.png)
中国近代以来政治学的发展脉络
中国近代以来政治学的发展脉络可以追溯到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这一时期,西方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通过洋务派传入中国,包括京师大学堂在内的几所大学陆续开设了政治科目。
1898年,戊戌变法后,京师大学堂改为北京大学,这也是北京大学的前身。
1903年,京师大学堂的课程中就已经包括“政治科”,这也是中国在大学中开设的第一门政治学课。
此后,中国逐渐兴办起更多的大学,并设立了政治学系,培养政治学专业人才。
在此期间,出现了一批著名的政治学者,如张慰慈、高一涵、钱端升、张忠绂、浦薛风、张奚若、张汇文、萧公权、蒋延黻、周鲠生、李亚农、萨孟武、邓初民、楼邦彦、吴恩裕、王铁崖等,他们出版了一些具有影响力的政治学专著,如邓初民的《新政治学大纲》等。
然而,这一时期的政治学研究主要集中在介绍和引进西方的研究成果上,对中国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少,特别是对中国现实政治问题的研究。
这种情况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有所改变。
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d5c051ff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61.png)
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当时,中国
学者开始研究西方社会学理论,并与其传统文化相结合,以寻找解决中国社会问题的方法。
然而,由于战乱和政治动荡的影响,社会学的研究进程在20世纪上半叶受到了很大的阻碍。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学研究受到了政治意识
形态的强烈影响。
社会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服务于国家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目标上。
社会学理论主要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来解释社会现象,并为政府提供政策建议。
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为社会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社会学研究逐渐开放,国际交流也得以增加。
政府对社会学研究的限制减少,社会学理论和方法开始丰富起来。
20世纪90年代以后,社会学在中国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
社会学研究逐渐多样化,不仅关注社会结构和社会问题,还涉及了民生、性别、环境、地区发展等一系列社会主题。
同时,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和创新,包括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实地观察等。
随着社会变革的加速和社会问题的复杂化,社会学在中国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展。
研究重点逐渐转向城市化、劳动力市场、教育、医疗、社会福利等社会问题,同时开始探索新兴领域如数字化社会、社交媒体等带来的社会变化。
总体而言,中国社会学在过去几十年中发展迅速,从政治思想
工具向独立学科的转变。
社会学研究逐渐多元化、专业化,为中国社会问题的解决和社会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支持。
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脉络
![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脉络](https://img.taocdn.com/s3/m/b62c3f1c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36.png)
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脉络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社会规律的学科,其理论的发展脉络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阶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演变,社会学理论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演变,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和流派。
一、早期社会学理论早期的社会学理论主要关注社会的结构和组织,包括家庭、社区、社会组织、经济制度等。
其中,马克思主义、涂尔干学派、韦伯学派等是早期社会学理论的代表。
这些理论强调了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社会文化等因素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观点和理论。
二、现代社会学理论现代社会学理论更加注重对社会现象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形成了许多新的学派和流派。
其中,符号互动论、社会认同理论、社会网络分析等是现代社会学理论的代表。
这些理论强调了社会互动、文化认同、人际关系等因素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和理论。
三、不同学派和流派的发展脉络1.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现代社会学理论的重要流派之一,其发展脉络可以追溯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
马克思主义强调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推动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演变,形成了不同的分支和流派。
2.涂尔干学派:涂尔干学派是现代社会学理论的重要流派之一,其发展脉络可以追溯到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的学说。
涂尔干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机体,个体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涂尔干学派强调了社会规范、社会结构、社会组织等因素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观点和理论。
3.韦伯学派:韦伯学派是现代社会学理论的重要流派之一,其发展脉络可以追溯到德国社会学家韦伯的思想。
韦伯认为,经济行为和社会行为是不同的,经济行为是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而社会行为则是以情感、文化、人际关系等因素为目标的。
韦伯学派强调了经济制度、社会组织、文化等因素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观点和理论。
除了以上几个重要流派之外,现代社会学理论还包括了女性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分支和流派。
社会学学说理论脉络汇总
![社会学学说理论脉络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77c588f0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9d.png)
社会学学说理论脉络汇总一、社会学学科发展的基本历程1、社会学的诞生:1838年法国孔德《实证哲学教程》中第一次使用“社会学”的名称2、学科发展阶段①创立阶段:19世纪30年代到19世纪末代表人物是孔德和斯宾塞,力图创立一个理论体系②经典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代表人物是迪尔凯姆、马克斯.韦伯、乔治.齐美尔等,抛弃包罗万象的体系,致力于具体确定这门新学科的视野和方法,开始用自己的方法论指导自己关于社会领域的经验研究。
③广泛发展阶段:20世纪40年代至今二、创立时期的社会学观点孔德( Auguste Comte, 1798-1857 ,法国)1、圣西门私人秘书,圣西门强调改革法国社会,鼓励自由经营,而孔德则相反,主张理论先于改革,建立学科理论的基础更重要。
2、社会学对象与方法:整个宇宙现象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按其性质可分为天体现象、物理现象、化学现象、生物现象、社会现象,与此对应的科学也有5种。
社会学是继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以后最重要、最复杂的一门学科,研究对象是社会现象。
(5种学科有先后和次第结构,一般性、简明性↓,复杂性↑)研究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历史法。
3、天文学、物理学、化学属于非有机体科学,一般遵循简单到复杂的研究程序(部分→整体),生物学和社会学则属有机体科学,遵循复杂到简单的研究程序(整体→部分)。
生物学与社会学不同在于,生物学研究的对象是个体有机体,而个体有机体一般是不变化的,社会学则是集体有机体或叫社会有机体,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改变,同时也可以进行广泛的分工和高度合作,这是生物有机体无法做到的。
4、按生物学区分为生理学和解剖学的类比,孔德将社会学区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1)社会静力学:研究社会有机体的组织和结构及其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社会秩序是核心范畴。
其研究的基本单位是家庭。
作为社会有机体联系的纽带:语言(横向的交流,纵向的传承)、宗教(共同的信仰,克服人们的利己主义→和谐秩序)、社会分工(职业增多→相互依赖、合作),与社会秩序相关的至少有四个重要社会现象:人性、宗教、家庭、劳动分工。
政治学的发展历程
![政治学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4e489b55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c6.png)
政治学的发展历程政治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时代,政治学主要关注政府和政治社会组织的运作,以及如何建立一个理想的政治体制。
然而,直到近代,政治学才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8世纪和19世纪是政治学的重要发展阶段。
启蒙时代的思想家们开始研究政府权力的来源和作用。
他们提出了自然法的概念,主张个人拥有某些不可侵犯的权利,政府的目的就是保护这些权利。
他们也研究了社会契约理论,认为政府的合法性来自人民的同意。
这些理论对后来的政治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19世纪,政治学继续追求科学化和理论化的发展。
领导这一时期发展的人物有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并称为政治学三巨头的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贝洛克、在美国耶鲁大学创设政治学的玛奇、在德国柏林大学教授政治学的魏尔伦等。
他们通过研究政治制度、选举、党派及其他政治现象,为政治学建立了更为系统的理论框架。
这一时期的政治学被称为“正统政治学”,它强调研究政府和国家的机构和运作,以及政治决策的过程。
20世纪初,政治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二战期间,政治问题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焦点。
学者们开始研究国际关系、外交政策以及国际组织的作用。
这一时期的政治学强调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如经济学、历史学和社会学等,以便更好地理解政治现象。
在上个世纪中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政治学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研究者们开始关注全球治理、跨国公司和非国家行动者对国际事务的影响。
政治学开始从国家为中心的研究转向全球层面的研究,强调全球问题的复杂性和相互依赖性。
此外,对政治学研究方法的创新也为学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如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和数学建模等。
现在,政治学已经成为一门成熟的学科,涉及范围广泛。
研究者们不仅研究政府和国家的政治问题,还关注社会运动、公民参与和民主理论等议题。
政治学的研究方法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
总的来说,政治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古希腊到现代的演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政治社会学产生的背景
经济背景:第三次技术革命 政治背景:“民主化浪潮”,议会/政党/选举 社会背景:福利国家,中产阶级扩大,社会矛盾
缓解 文化背景:“意识形态的终结”
15
现代政治社会学的主要议题
基本取向:探讨社会结构与政治制度之关系 核心问题:民主制度形成和巩固的社会条件 研究领域:官僚体制,政党制度,选举行为,社
会冲突与利益整合,政治权威的社会来源,民主 制度的社会基础,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
16
当代政治社会学的创始人:李普塞特
民主政治的社会条件:经济发展水平,民众教育 水平,城市化水平,社会分层结构,冲突与共 识……
民主制度的有效性(工具性)与合法性(评价性)
合法性危机:社会结构的快速变迁,保守力量的 反对程度,新生力量的参与程度
18
政治社会学的学科状况
比传统政治学更广阔的学术视野 注重事实描述、分析而不是价值判断 承认现实制度的合理性,维护现有社会制
度的秩序和稳定
19
社会学产生的背景
宗教改革:“因信得救” 工业革命:资产阶级的兴起
孔德
“社会学之父” 用实证主义方法研究社会政治现象
马克思
阶级斗争理论 国家理论 被奥罗姆称为“政治社会学之父”
10
托克维尔
民主政治的社会条件:自然环境、法制、民情 民主政治的社会后果:多数人的利益,多数人的暴政 美国民主的特殊社会背景:平等和自由的民族特性,
将非政治因素引入政治分析:自然环境、土地、气候、 生活方式、宗教、贸易、风俗习惯……
实证主义和历史主义的研究方法 政体原则:共和政体-德性,贵族政体-节制,君主政
体-荣誉,专制政体-恐惧 权力的分立与制衡 揭示政治制度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开创了近代政治
学研究的社会分析模式
8
二、社会学时期:政治的社会学
第二讲 政治社会学的发展脉络
1
政治学时期(古希腊罗马到18世纪) 社会学时期(19世纪到20世纪中叶) 政治社会学时期(20世纪中叶以来)
2
一、政治学时期:社会的政治学
古典政治学的三个阶段
哲学伦理学阶段:古希腊罗马 神学阶段:中世纪 法学阶段:近代
古典政治学的两种传统
思辩、抽象、演绎的传统 经验、比较、归纳的传统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奥古斯丁/阿奎那、卢梭/孟
影响政治变革的四个因素:合法性,一体化,代 表性,对多数权力的制衡机制
17
政治社会学的其他代表作
精英理论:米尔斯《权力精英》 团体理论:杜鲁门《政府过程》 系统理论:伊斯顿《政治系统》 政党理论:罗坎《政党制和投票人联盟》 秩序理论: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政治社会化视角:格林斯坦《儿童与政治》 历史社会学视角:艾森斯塔特《政治社会学》 比较视角:林茨和斯捷潘《民主政体的崩溃》 ……
乡镇和地方自治,政府集权与行政分权(联邦制) 客观的立场、实证的方法、比较的视野
“政治社会学应回到托克维尔所提出的问题:民主的 社会条件与后果”(李普塞特)
11
精英主义者:权力分配的不平衡
帕累托:精英与非精英 莫斯卡:统治阶级与非统治阶级 米歇尔斯:寡头统治铁律
12
韦伯
精英民主:现代民主是“公民投票的领袖民主” 权威和统治类型:克里斯玛型,传统型,法理型 社会阶层理论
德斯鸠
3
古希腊罗马
柏拉图《理想国》
寻求社会与政治的统一 功能主义的社会分层理论:统治者、士兵、平民 探讨“应然”的政治生活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人是一种社会性的存在 社会、政治和国家三位一体 政治稳定与动荡的社会基础 探讨“实然”的政治生活
4
中世纪 奥古斯丁《上帝之城》
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上帝的至高无上
阿奎那《神学政治论》
世俗生活必须符合上帝的意旨
5
近代
马基雅维利《君主论》
对权力的重视 对宗教和道德的否定 人性论上的现实主义态度 开创了现实主义政治分析、政治学技术分析的先
河。
6
卢梭《社会契约论》
社会契约是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 以“公意”概念沟通国家与社会
7
近代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经济领域-阶级-利益 社会领域-身份群体(等级)-声望(荣誉) 政治领域-政党-权力
官僚制(科层制)理论:工具理性,效率,非人 化,反民主
13
三、政治社会学时期
虽然它的渊源可追溯到知识发展的历史长 河中,但作为一门独特的探求知识的学科, 它却只是近来极为社会科学家开创性研究的 成果。本迪克斯和李普塞特是创建该学科的 重要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