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血小板血型
实验八、ABO血型和血细胞
![实验八、ABO血型和血细胞](https://img.taocdn.com/s3/m/12e03554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d8.png)
• B型:感觉灵敏,不怕羞,不易受事物感动。擅长社交, 多言,好管闲事。
• O型:意志坚强,好胜霸道,不听指挥,爱支使别人,有 胆识,不愿吃亏。
问:血型真的决定人的性格吗?
血型是先天遗传的
性格是由遗传和后天习惯养成的
淋巴细胞:
胞体圆形或近 圆形,胞核圆 形而浓染, 偏于一侧,染 色质粗糙致密, 胞浆很少
中性粒细胞
圆形或椭圆形,胞 浆丰富,染粉红色, 含大量均匀的浅 紫红色中性颗粒, 细胞核大,染色质 粗糙不均,排列紧 密成小块状,染深 紫红色,细胞核变 化多
嗜酸性粒细胞
圆形或椭圆形,细 胞核分两叶, 胞浆中充满均匀 整齐、紧密排列 的圆形或椭圆形 桔红色嗜酸性颗 粒
O(30.86%) O(47.28%)
血型的意义
• 对临床输血的指导意义 • O型血是“万能血”吗? • 血型有多神秘?血型跟个人的性格、气质
关系很大吗?
血型决定人的性格?
• 日本学者古川竹二1927年就提出了一种古川学说。他认为, 在血型和性格、气质之间明显地存在相关关系。他曾经发 表了《血型与性格学的研究》一文,他认为,不同血型的 人具有不同的心理特征。
嗜碱性粒细胞
圆形或椭圆形, 数目稀少,核椭 圆形, 分叶不明显,被 嗜碱性颗粒遮盖, 胞浆中充满大小 不均,排列不整 齐的深色圆形, 菱角形及长米粒 形颗粒
血小板(blood platelets)
• 形态:椭圆形、梭形或不 规则形的小颗粒
• 成群分布于血细胞之间
• 数量:10~30万/mm3
• 功能:是来源于骨髓成熟 巨核细胞胞浆脱落下来 的小块胞质,在止血和 凝血系统中发挥重要作 用。
四种血液类型分类
![四种血液类型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f9c982b7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53.png)
四种血液类型分类四种血液类型及其特点血液是人体内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及血浆组成。
人类的血液可以分为四种不同的类型:A型、B 型、AB型和O型。
这些血液类型的产生取决于人体中的红细胞表面所含有的抗原和抗体。
下面将对每种血液类型及其特点进行介绍。
A型血液A型血液的红细胞表面上含有A抗原,同时也含有抗B抗体。
这意味着,A型血液的人不能接受B型或AB型的血液,但可以接受A 型或O型的血液。
A型血液的人通常具有自我控制、坚毅不屈的性格特点。
此外,他们还可能更容易被感染银屑病、糖尿病等一些慢性疾病。
B型血液B型血液的红细胞表面上含有B抗原,同时也含有抗A抗体。
这意味着,B型血液的人不能接受A型或AB型的血液,但可以接受B 型或O型的血液。
B型血液的人通常具有乐观、开朗、热情的性格特点。
此外,他们还可能更容易患上胃癌、肝癌等一些肿瘤性疾病。
AB型血液AB型血液的红细胞表面上同时含有A抗原和B抗原,但不含有抗A或抗B抗体。
这意味着,AB型血液的人可以接受A型、B型、AB型或O型的血液。
AB型血液的人通常具有聪明、有条理、注重细节的性格特点。
此外,他们还可能更容易患上心血管疾病等一些慢性疾病。
O型血液O型血液的红细胞表面不含有A抗原或B抗原,但同时含有抗A抗体和抗B抗体。
这意味着,O型血液的人只能接受O型的血液,但可以给其他血型的人输血。
O型血液的人通常具有开放、慷慨、热情的性格特点。
此外,他们还可能更容易患上胃溃疡、胆结石等一些消化系统疾病。
尽管血型并不是影响个体健康的唯一因素,但它确实与一些疾病的患病率和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因此,了解自己的血型和特点,可以更好地预防和管理相关疾病。
同时,在接受输血或器官移植等医疗操作时,了解血型也是必不可少的。
白细胞、血小板血型
![白细胞、血小板血型](https://img.taocdn.com/s3/m/df582eae5f0e7cd185253607.png)
非经典: HLA-DO,HLA-DM,TAP1,TAP2; LMP2,LMP7
MHC-III类基因
11
血清补体成分编码基因炎症相关基因
2020/11/3
HLA复合体的遗传特征
A
连锁 不平衡
B
单元型
C
多态性
12
2020/11/3
连锁不平衡: 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因座位的等位基因同时出现在一同一条染色体上
血型与输血技术
天津医科大学检验学院血液教研室 卢金海
1
2020/11/3
HLA系统
2
2020/11/3
1 概述
内容 2 HLA的基因结构及多基因特性 提要 3 HLA的分子结构、分布及功能
4 HLA的临床意义
5 发展
3
2020/11/3
概述
在研究组织移植过程中发现,移植物赖以存 活的基础由供者和受者细胞表面的抗原决定。这种引起移 植物排斥反应的抗原称为移植抗原。亦称为组织相容性抗 原(histocompatibility antigen)。
14
2020/11/3
单元型遗传:
HLA的等位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的特定组 合称为单元型。在遗传过程中单元型作为一个完整遗传单 位由亲代传给自子代的现象。
在遗传过程中,HLA复合体是以单元型作为 一个完整的遗传单位由亲代传给子代的,称单元型遗传。 亲子间有50%单元型相同;同胞间单元型完全相同或不同 的机率为25%;一个单元型相同的为50%。
15
2020/11/3
HLA的多态性 (polymorphism ):
指在一随机婚配的全体中,染色体同一基因座位有两 种以上的基因型,即可能编码两种以上的产物。
产生机制
鉴定血型的三种方法
![鉴定血型的三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a329326e2bd960590c677ef.png)
想学法律?找律师?请上
有法律问题,上法律快车/ 鉴定血型的三种方法
鉴定血型的基本方法因不同血型而异,大致可分三类:
1、血清学方法
大部分血型使用此法验出。
根据抗原、抗体相互作用的原理,如被检细胞与某种特异性抗体起反应,说明该细胞有相应抗原;如不反应,表示无该抗原。
因此血清学方法,只能检出能产生抗体的血型抗原。
抗原抗体在体外作用的形式有许多种,故不同血型有不同的鉴定方法。
检查红细胞血型用凝集反应(包括盐水凝集试验、酶处理红细胞凝集试验、抗球蛋白凝集试 验);检查白细胞血型用细胞毒性试验;检查血小板血型用补体结合和抗球蛋白消耗试验;检查可溶性血型物质和免疫球蛋白的同种异型用凝集抑制试验;检查血清 型用免疫扩散和免疫电泳。
天然抗体(抗A 、抗B)可用已知A 、B 型红细胞检测。
2、生物化学方法
鉴定红细胞酶型和某些血清型常使用电泳技术。
由于各种蛋白质或酶蛋白分子大小不同,所带电荷有差异,可由电荷泳分离,然后经过特异性染色,显示出不同的带或线条。
根据这些带的位置和染色深浅不同,区分出各种型。
3、细胞培养方法
如果两个人的白细胞抗原(主要是HLA-D 和DP 抗原)不同,他们的淋巴细胞在混合培养时会发生增殖反应。
据此原理,使用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方法检查HLA-D 抗原;使用预处理淋巴细胞分型方法检查HLA-DP 抗原。
血型分析工作总结
![血型分析工作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70615a5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8c.png)
血型分析工作总结
血型分析是一项重要的医学检测工作,通过分析血液中的不同成分和特征,可
以帮助医生诊断疾病、评估健康状况,甚至进行输血配型。
在临床实践中,血型分析工作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下面我们就来总结一下这项工作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首先,血型分析包括了血液成分的检测和分析。
血液中包含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成分,通过对这些成分的数量、形态和功能进行检测和分析,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如贫血、感染等情况。
其次,血型分析还包括了血型和Rh因子的测定。
不同的血型对于输血配型和
器官移植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对于患者的血型和Rh因子进行准确的测定是非常
重要的。
通过血型分析,可以避免输血不合适或者器官移植失败的风险。
此外,血型分析还可以帮助医生诊断一些疾病。
例如,通过对血液中特定蛋白
质或细胞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出某些类型的癌症、免疫性疾病等疾病,为患者的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
总的来说,血型分析工作对于临床医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血液成分、血型和Rh因子等的检测和分析,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诊断疾病,
为治疗提供指导。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血型分析工作,确保其准确性和及时性,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在人体内的种类形态大小数目和作用
![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在人体内的种类形态大小数目和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1abf3619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6a.png)
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在人体内的种类形态大小数目和作用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是人体内重要的血液成分,它们在生理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本文将详细介绍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种类、形态、大小、数目和作用。
一、红细胞红细胞,也被称为血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细胞成分。
它们是无核的圆盘状细胞,直径约为7.5微米,厚度约为2.5微米。
红细胞主要由血红蛋白组成,负责输送氧气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并携带二氧化碳回到肺部呼出。
在人体内,红细胞有两种主要的类型:A型和B型。
它们在抗原物质上有所不同,分别携带相应的抗原A和抗原B,形成了ABO血型系统。
此外,红细胞还有Rh因子,如果红细胞表面有Rh抗原,则被称为Rh阳性血型,反之为Rh阴性血型。
二、白细胞白细胞,也被称为血液中的免疫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红细胞相比,白细胞数量较少,但它们大小与形态多样,包括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等。
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在人体内具有不同的功能。
例如,淋巴细胞负责免疫应答和抗体产生,单核细胞参与炎症应答和病原体吞噬,中性粒细胞是最常见的白细胞,负责吞噬细菌和病原体,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主要参与过敏反应和寄生虫感染的免疫应答。
三、血小板血小板是血液中的细小细胞成分,其形态呈片状或椭圆形,直径约为2到3微米。
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参与血液凝固和止血过程。
当血管受损时,血小板会迅速聚集在受损区域,形成血小板血栓,阻止出血并促进伤口修复。
血小板数量的正常范围通常为150,000到450,000个/立方毫米。
如果血小板数量过低,可能导致出血倾向,而过高则可能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总结: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在人体内承担着不同的功能。
红细胞负责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运输;白细胞参与人体的免疫应答和保护机制;血小板起到止血和血液凝固的作用。
了解它们的种类、形态、大小和作用对于认识人体生理过程至关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均衡的饮食有助于维持血液成分的平衡及其正常功能的发挥。
血的医学名词解释
![血的医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4657b91b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92.png)
血的医学名词解释血液是人体中至关重要的液体之一,承载着许多重要的功能。
医学术语中存在着一些与血液相关的名词,这些名词常常在医学领域中被使用,对于我们理解血液的结构、功能和疾病的发生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本文中,我将为您解释一些与血液相关的医学名词,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个神秘而又重要的生命之源。
血红蛋白(Hemoglobin)血红蛋白是一种存在于红细胞内的铁蛋白,负责将氧气从肺部运送到体内各个组织。
它由一种称为铁质的物质和一种称为血红素的分子构成。
血红蛋白表现为深红色,决定了红细胞在氧气输送过程中的关键角色。
血清(Serum)血液凝固后,液体部分被称为血清。
血清不含凝固因子,因此是一种无凝血活性的血液制剂。
血清富含抗体、激素、维生素和药物等物质,可以被用于临床研究、药物检测和疾病诊断等方面。
红细胞(Red blood cell)红细胞是血液中最常见的细胞成分,负责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
红细胞含有高浓度的血红蛋白,赋予它们红色外观。
它们非常灵活,可以通过血管系统中的微小血管,提供氧气给身体各个部分,并将二氧化碳带回肺部进行排出。
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白细胞,也被称为免疫细胞,是人体的防御机制的关键部分。
它们的主要作用是抵御病原体、感染和其他病理因素。
白细胞分为多个类型,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等。
每种细胞都有不同的功能和责任,以保护人体免受疾病侵害。
血小板(Platelet)血小板是血液的另一种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凝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当血管受伤时,血小板会迅速聚集在伤口处,形成血栓,阻止血液继续流失。
同时,血小板释放出一种称为生长因子的物质,促进创伤愈合和新血管生成。
血型(Blood type)血型是由红细胞表面上存在的一种特殊分子决定的。
人类的常见血型有A型、B型、AB型和O型。
此外,还存在另一种重要的血型分类系统,即Rh血型。
了解个体的血型对于输血、器官移植和遗传疾病的风险评估至关重要。
测量血型的原理
![测量血型的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f7f1134d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02.png)
测量血型的原理测量血型的原理源自于人类对血液的组成和性质的了解。
血液包含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等成分,其中最重要的是红细胞。
红细胞表面带有由特定蛋白质组成的抗原,其中包括ABO系统和Rh系统的抗原。
这些抗原的存在与否决定了一个人的血型。
目前常用的方法是根据抗原与抗体之间的反应来确定血型。
抗原与抗体可以通过凝集试验(agglutination)来实验室测试,凝集试验可以通过可视的血凝反应来确定血型。
首先,为了检测血型,需要收集被测人体内的血液样本。
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静脉采血或者指尖针刺采血来获取足够的血液样本。
采集到的血液涂抹在玻璃片上或者放在试管内。
然后,需要配制相应的抗体试剂。
根据被测人的抗原情况来选择不同的抗体试剂,以分辨被测人的血型。
根据ABO系统的血型,抗体A、抗体B、抗体D和抗体AB的试剂被广泛应用于血型实验。
接下来,将抗体试剂滴到已经采集的血液样本上,同时很重要的是注意滴加抗凝剂,有时还可以将血液试样和抗体试剂混合在反应杯中。
观察反应的结果。
根据悬滴反应,可以观察到以下几种结果:凝集、不凝集和假凝集。
凝集现象是最重要的结果,它显示抗体和抗原具有免疫反应,这意味着血液中含有相应的抗原。
不凝集意味着血液中没有相应的抗原,表现为均匀的混浊液体。
假凝集是一种假象,通常是由于试剂的化学反应导致的,这时会产生一种非特异性的结果。
对于ABO血型系统,测量的原理是使用抗A血清和抗B血清来检测血液中的A 抗原和B抗原。
如果患者血液中含有A抗原,则在加入抗A血清后会产生凝集反应;如果患者血液中含有B抗原,则在加入抗B血清后会产生凝集反应;如果患者血液中既有A抗原又有B抗原,则既可以在加入抗A血清时产生凝集反应,也可以在加入抗B血清时产生凝集反应;如果患者血液中既没有A抗原也没有B抗原,则不会产生凝集反应。
对于Rh血型系统,测量的原理是使用抗D血清来检测血液中的D抗原。
如果患者血液中含有D抗原,则在加入抗D血清后会产生凝集反应;如果患者血液中没有D抗原,则不会产生凝集反应。
关于滴血认亲
![关于滴血认亲](https://img.taocdn.com/s3/m/fdf563ee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14.png)
关于滴血认亲在影视剧中我们常看到确定亲子关系的一种方法——滴血认亲。
具体操作,就是将两人血液滴入清水中,如果相容就有亲子关系,否则不然。
这种方法在明朝时就出现了,称“合血法”。
从现在的专业角度看,这个方法有还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即红细胞相容或凝集反应。
但是,由于当时对生物科学认识的限制,滴血认亲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很多漏洞,在破解这些漏洞前,我们必须先了解一个名词-血型。
血液由血液细胞和血浆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血型的本质是存在于血细胞膜上的抗原物质。
血细胞都有血型,血小板血型、红细胞血型和白细胞血型,我们在生活中所谓的血型,其实是红细胞膜上35种的血型系统之一的ABO血型系统。
ABO血型的命名:是以红细胞膜上存在的ABO抗原类型将其命名,红细胞膜上有A抗原为A型,以此类推有B抗原的为B型,同时存在A和B抗原为AB型,O型红细胞膜上无A抗原和B抗原。
与抗原相对应的物质称为抗体。
绝大多数抗体是免疫后产生,但ABO血型系统很特殊:在血液中中天然存在这种血型系统的抗体,比如A型血人的血液中存在抗-B抗体,B型血人的血液中存在A-抗体。
不同血型人的血液中存在不同抗体。
表1为ABO血型血液中的抗原、抗体情况,请大家看表1。
那么,ABO血型系统的临床意义表现在哪里呢?举个例子:如甲的血型是A 型,那么在他的红细胞膜上就存在A抗原,血浆中有抗-B抗体;乙的血型是B型,在他的红细胞膜上就存在B抗原,血浆中有抗-A抗体。
如果将甲和乙的血液混合,那么A抗原和抗-A抗体识别、B抗原和抗-B抗体识别,抗体结合红细胞,红细胞会发生特异性的不可逆的凝集反应,抗原和相应抗体如同锁和钥匙一样,需要匹配才有后续事件发生。
如果丙的血型也是A型,那么甲和丙的血液混合后,就不会发生凝集,即血液相容。
这就是滴血认亲法期待的相容和不容的结果。
滴血认亲法期待的结果会准确的呈现吗?我们权且将滴血认亲法看做一个实验。
一个实验要得出准确结果取决于可靠的实验原理和正确的操作过程,而滴血认亲的实验原理和操作过程都存在问题。
abo血型鉴定
![abo血型鉴定](https://img.taocdn.com/s3/m/7d168644336c1eb91a375d6e.png)
A型 B型 O型 AB型
• (二)玻片法 • 1、正定型 取清洁玻片或白瓷板,用蜡笔 画出方格或圆圈,依次标明抗A、抗B、 抗A+B,按标记用滴管加入相应的标准血清各 1滴,再加入被检者5%红细胞悬液1滴,转动 玻片混匀。 • 2、反定型 另取清洁玻片或白瓷板,用蜡 笔画出方格或圆圈,依次标明A细胞、B细胞、 O细胞,用滴管加入被检者血清各1滴,再按标 记加入5%标准A、B、O红细胞悬液1滴。转动 玻片混匀。 • 3、不断转动玻片或白瓷板,使血清与细胞 充分混合,室温下(20℃~24℃)10~15分钟, 观察有无凝集和溶血。如用玻片试验,必要时 可用显微镜在低倍镜下观察。红细胞凝集判断 标准图7-2。
作业
完成实验报告 P248 实验准备与安排 P252 实验准备与安排 报告今日血型测定结果
格式如下 : 姓名:
一:1、2、3 一:1、2、3
ABO血型:
Rh血型:
检验者签字: 日期:
预习
• 交叉配血的操作方法 • 同型配血的结果判断 • 异型配血的结果判断
• 三、ABO血型抗体 (一)天然抗体 (二)免疫抗体
IgM
IgG
天然抗体与免疫抗体的鉴别
特性
抗原刺激
分子量 与红C反应最适温度 对血型物质的作用 能否通过胎盘
天然抗体( IgM )
无察觉 大 4-25℃ 易被血型物质中和 不能 盐水介质
免疫抗体(IgG )
有抗原刺激(妊娠、输血) 小 37℃ 大多不能被血型物质中和 能 酶、抗人球蛋白等
AB AO BO OO
任务一(第三节)ABO血型鉴定
• 一、标本的采集 • 柠檬酸钠抗凝剂 • 二、红细胞悬液的配制 • 1、洗涤: • 2、配制2%~5%的红细胞悬液 5%红细胞悬液=比容红细胞1滴+生理盐水1ml 2%红细胞悬液=比容红细胞1滴+生理盐水2ml
血型鉴定与输血不良反应的实验诊断
![血型鉴定与输血不良反应的实验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0d09561303d8ce2f00662394.png)
血型鉴定与输血不良反应的实验诊断(一)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常用试验及其意义1.红细胞血型系统:(1)ABO血型系统1)ABO血型抗原及基因:2)ABO血型抗体IgM抗体:天然获得IgG抗体:后天免疫获得IgM与IgG抗体的特性(2)Rh血型系统1)Rh血型抗原:D抗原,临床检测Rh(D),汉人≥99.7%C/E/c/e抗原:弱,不检测2)Rh血型抗体:IgG抗体:70%的Rh(-)者可通过免疫获得3)Rh血型的变异型:弱D型:有D抗原,但弱表达部分弱D型:部分D缺失,弱表达DEL:D抗原完全或大部分缺失,不表达2.白细胞血型(略)3.血小板血型(1)血小板非特异性抗原:相关抗原HLA抗原:HLA-I类抗原红细胞血型抗原:ABO血型抗原——血小板输注无效(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 PTR):原因复杂,免疫/非免疫/未明确因素。
免疫因素中主要由HLA 抗原引起(2)血小板特异性抗原(Human Platelet Antigen,HPA)——输血后紫癜(post-transfusion purpura, PTP):输血/怀孕史患者输血后5-10天突然出现的PLT减少。
文献报道多为HPA-1a 引起(欧美研究多)——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NAIT):母体抗胎儿HPA IgG(来源于父方)。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母亲的免疫性抗体引起(二)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常用试验1.红细胞血型鉴定(1)ABO 血型鉴定正定型(forward grouping):细胞定型反定型(reverse grouping):血清定型1)吸收放散法可鉴定弱A或弱B型2)临床意义①输血:正反定型结果一致。
同型相输。
否则——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②实体器官移植:ABO血型相同。
否则——超急性排斥反应③评估ABO新生儿溶血病患病风险(2)Rh血型鉴定1)RhD细胞定型:Rh(+) / Rh(-)2)临床意义输血:同型相输的原则,紧急时?——弱D供血者亦视为阳性预防新生儿溶血病(Rh-HDN)实体器官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3)红细胞交叉配血试验1)主侧配血:受者血清+供者RBC2)次侧配血:供者血清+受者RBC 结果均为阴性——发现不规则抗体方可接受输血3) 自身对照:受者血清+受者RBC——发现自身抗体2.血小板血型鉴定(1)血小板抗原分型:HPA分型:血清法或分子生物学法HLA分型:分子生物学法(2)血小板抗体检测:ELISA法HLA抗体:在血小板同种抗体免疫中重要(>79.9%)HPA抗体:与HLA抗体共同形成了血小板同种抗体(17.6%)(三)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的主要临床应用1.临床输血主要相容:同型相输次要相容:必要时可接受的2.新生儿溶血病HDNABO血型不合:常见,程度较轻; Rh血型不合:少见,程度较重HDN发生原理:(以Rh-HDN为例)抗人球蛋白法检测HDN:IgG类抗体不发生肉眼可见凝集反应加入中间试剂:抗人IgG免疫球蛋白发生肉眼可见的凝集反应产前检查(不完全抗体、RBC、抗人球蛋白)[目的]预测夫妻间HDN发生的可能性[结果] 配合——不会发生HDN; 不配合——测抗体,阳性者测效价[正常范围]ABO抗体效价≥512,Rh抗体效价≥16→密切监控,Rh抗体效价≥32且有溶血史者考虑换血 产后检查:新生儿IgG抗体测定(检测新生儿血清中是否含有母源IgG抗体)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irect antiglobulintest, DAT):(不完全抗体、RBC、抗人球蛋白)检测新生儿RBC是否被母体IgG致敏游离抗体试验:亦称间接抗球蛋白试验(indirect antiglobulin test, IDAT):(不完全抗体、RBC、抗人球蛋白)抗体释放试验:与DAT同,但敏感度高于DAT(不完全抗体、O型RBC/酶处理O型RBC、抗人球蛋白)——释放条件:热释放、冷释放、乙醚释放等——诊断HDN的最有力证据3.不规则抗体筛查与鉴定(1)概念:规则抗体(regular antibody):——ABO系统中的抗-A、抗-B的IgM抗体不规则抗体(irregular antibody):——除规则抗体之外的血型抗体(2)特点:抗体效价较弱,易漏检(3)筛查方法:受者血清+抗体筛选细胞(4)鉴定方法:筛查阳性者血清+谱细胞(5)意义:发现有临床意义的不规则抗体,确保输入合适的抗原阴性的血液三、不规则抗体筛查与鉴定(四)常见输血不良反应的实验诊断常见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血小板输注无效特殊的输血不良反应,即指各种因素导致的输注血小板后无“适当反应”诊断标准:1h/24h血小板回收率(PPR)和血小板纠正值(CCI)为指标。
ABO血型课件适合中小学生
![ABO血型课件适合中小学生](https://img.taocdn.com/s3/m/d5308a7b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d2.png)
一、血型基础知识介绍1.1 血液的组成:血浆、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1.2 血型的概念:按照红细胞表面的抗原分为不同的血型1.3 ABO血型系统的定义:根据红细胞上A、B抗原的有无,将血型分为A型、B型、AB型、O型二、血型的发现与分类2.1 ABO血型的发现:奥地利医生Landsteiner的贡献2.2 血型分类:A型、B型、AB型、O型2.3 血型抗原与抗体:A型红细胞表面有A抗原,B型红细胞表面有B抗原,AB型红细胞表面有A、B抗原,O型红细胞表面无抗原;对应的抗体为抗B抗体、抗A抗体、抗AB抗体三、血型的遗传规律3.1 遗传基因:A、B、O三个基因控制血型3.2 遗传规律:父母双方基因组合决定子女血型3.3 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AA、AO、BB、BO、OO五种基因型对应A型、B型、AB型、O型四种表现型四、血型与健康的关系4.1 血型与疾病:某些疾病与特定血型有关,如糖尿病、心脏病等4.2 血型与性格:民间传说中的血型性格特点,如A型性格认真、勤奋,B型性格随和、开朗等,仅供参考4.3 血型与输血:输血时应选择同型血,避免凝集反应五、血型互动游戏5.1 血型配对游戏:了解不同血型之间的配对情况,增强学生对血型的认识5.2 血型性格测试:通过测试,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血型特点,增加趣味性5.3 血型知识问答:回答关于血型的问题,检验学生对血型的掌握程度六、输血的原则与程序6.1 输血原则:同型输血,避免红细胞凝集现象6.2 输血前的检查: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试验6.3 输血过程:输血速度控制、观察输血反应七、血型在不同文化中的差异7.1 血型与民族文化:不同民族对血型的认识和习俗7.2 血型与地域差异:不同地区对血型的分布和偏好7.3 血型与宗教信仰:某些宗教对血型的看法和规定八、血型与生活方式8.1 血型与饮食:不同血型的饮食建议和禁忌8.2 血型与运动:不同血型的运动习惯和建议8.3 血型与压力管理:不同血型的压力应对方法和技巧九、血型与心理健康9.1 血型与情绪:不同血型的情绪特点和应对策略9.2 血型与性格发展:血型对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影响9.3 血型与心理健康:如何通过了解血型来维护心理健康十、血型拓展研究10.1 血型与遗传学研究:血型遗传规律的深入研究10.2 血型与生物化学:血型抗原的生物化学特性10.3 血型与医学应用:血型在医学领域的其他应用,如器官移植等十一、血型与急救知识11.1 输血急救:在紧急情况下如何快速确定并使用同型血进行输血11.2 常见急救场景下的血型选择:如车祸、创伤等紧急情况下的血型知识应用11.3 急救包配备:血型鉴定卡、急救药品等血型相关物资的配备十二、血型与社交互动12.1 血型与人际交往:了解不同血型的交际特点,提高人际沟通能力12.2 血型与团队协作:不同血型在团队中的角色和贡献12.3 血型与恋爱关系:血型差异对恋爱关系的影响和处理方法十三、血型与生物多样性13.1 血型在动物界的分布:动物血型的种类和特点13.2 血型与进化:血型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13.3 血型与生物伦理:血型研究对生物伦理的影响和思考十四、血型与未来科技14.1 血型与基因技术:血型研究在基因技术领域的应用前景14.2 血型与生物制药:血型研究对生物制药行业的影响和发展趋势14.3 血型与:血型数据在领域的应用和前景十五、血型综合实践活动15.1 血型知识讲座:邀请专家进行血型知识讲座,提高学生的血型认识15.2 血型知识竞赛:组织学生参加血型知识竞赛,检验学生血型知识的掌握程度15.3 血型公益活动:参与献血、志愿服务等公益活动,让学生体验血型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血型知识,包括血型的基础知识、遗传规律、与健康的关系、不同文化中的差异、生活方式、心理健康以及拓展研究等内容。
实验三、人类ABO血型鉴定
![实验三、人类ABO血型鉴定](https://img.taocdn.com/s3/m/9754ffae581b6bd97e19ea63.png)
患者 检查项目 正常值
A 红细胞计数 3.5-5.5×1012/L
检查结果 3.0×1012/L
诊断 结果
贫血
B
白细胞计数 5.0--
15×109/L
10.0×109/L
炎症
血液的趣味小常识
一个50kg的人约有血液4000ml,占体重的8%左右,参 与循环的血量只占全身血液的70-80%;
红细胞的生命期120天、白细胞7-14天、血小板7-9天 成人一次失血超过1200—1500ml,就有生命危险,一
AA
BB
输血时,主要考
AB
虑给血者的红细胞能
否被受血者的血清所
AB
凝集。
请大家考虑下输血浆时的输血原则?
临床上常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 地选用不同的血细胞成分或血浆成分输入病人 体内。对于大失血、严重贫血、大面积烧伤或 严重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你认为应该分别给他 们输入什么血液成分?为什么?
在人类的血液里含有A、B凝集原(又称抗原)和A、B凝集 素(又称抗体)。
凝集原(抗原)附着在红细胞表面,凝集素(抗体)存在 于血浆(或血清)中,同类的凝集原和凝集素相遇(会发 生红细胞凝集现象(溶血反应)。
血型 O A B AB
红细胞膜上所含的抗 血清中所含的抗
原
体
无A和B
抗A和抗B
A
抗B
实验三 人类ABO血型的遗传分析
一、实验目的
了解ABO血型遗传学原理; 了解输血的原则; 掌握微量采集血液技术、ABO血型的鉴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血液:
主要有四种组分:血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一)、血液组成部分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2、血细胞
临床输血知识
![临床输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caa86454f7ec4afe04a1df80.png)
输血的注意事项 (一)输血前的检查 1、检查血型主要是测定患者ABO血型。第一次输血者,或Rho阴性较多的民族,还应 测定Rho血型。 2、交叉配血:用受血人和供血者的血清和血球作交叉凝集试验,阴性者方可输注。 (二)输血注意事项 1、输血尽可能使用同型血。以往称O型血为通用血,是不合理的。只有血清抗体效 价低的O型全血或洗涤红细胞,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可输给非O型者。 2、同一供血者的两袋血可前后连续输注;而不同供血者的两袋同型血,应在输完第 一袋后,以少量生理盐水冲管,再接着输第二袋即另一供血者之血液。 3、因血液一般在4℃保存,故输注时其温度远较体温为低,若中、慢速滴入,不必 预先加温;但病情需要快速输血时,则应先在37℃水浴中加温后再用。 4、急诊病人输血后至少观察1小时才可离去,且患者离去后有不适或排酱油色尿, 应速回医院诊治。 5、除生理盐水外,不能将其它静脉注射药液加在血液中静注,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6、血液过于粘稠需要稀释时,可用生理盐水或同型血浆,禁用其它任何液体。 输血指征: 一、ASA输血实践指南规定: 1、Hb> 100g/L,一般不必输血; 2、Hb< 60g/L,才需输血; 3、Hb在60~100g/L,结合病人心肺功能情况以及术后是否有继续出血可能而 决定是否输血。 判断是否需输血,除参考Hb和Hct外,还需根据病人的心血管功能、年龄、动 脉血氧合情况、混合静脉血氧张力、心输出量和血容量综合考虑。
三、护理安全输血制度
1、接到输血医嘱后,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 性别、年龄、 住院号、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 2、采集血标本时,不得在输液肢体采血。 3、由专人将血标本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4、接到输血科取血通知后,先测量患者体温,体温正常者通知相关人员取血; 高热者告知医生。 5、血制品送至病房后,经两名医护人员进行“三查八对”。三查:血的有效期、 血的质量、输血装置是否完好;八对:姓名、床号、住院号、血袋号、血型、 交叉配血实验结果、血的种类及剂量,后签收。 6、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持病历、交叉配血报告单、血袋共同再次三查八对。 7、输血时,两名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再次核对无误后, 开始输注。 8、取回的血制品在30分钟内输用。 9、输血前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两袋血 之间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检验科血型学常见检测与分析方法
![检验科血型学常见检测与分析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9a53991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34.png)
检验科血型学常见检测与分析方法血型学是研究人类血液的组成、性质和变异规律的一门学科。
在医学、法医学和人类学等领域中,血型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检验科血型学常见的检测与分析方法,帮助读者了解血型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一、血型基本知识概述人类的血液主要由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其中红细胞的表面有特定的抗原,抗原的存在决定了血型的类型。
根据红细胞表面抗原的种类,人类血型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同时还有RH血型的阳性和阴性之分。
二、ABO血型的检测与分析方法ABO血型是最常见的血型分类方法,根据抗原的分布情况,可以将人类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
以下是ABO血型的常见检测与分析方法:1. 血清凝集法血清凝集法是最常用的血型鉴定方法之一,通过加入特定抗血清来观察血细胞凝集情况,从而确定血型。
它简单、快速、经济,并且对不同种族和遗传背景的个体都适用。
2. 酶解试验法酶解试验法通过使用特定的酶来将红细胞表面的抗原与抗体结合,从而实现血型的分析。
这种方法在应对特殊血型或混合血型时表现出色,但操作较为繁琐,需要一定的实验经验。
3. 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血型鉴定技术,通过检测红细胞表面抗原相关基因的变异和突变来确定血型。
这种方法准确度高,但成本较高,主要用于特殊血型的检测和研究。
三、RH血型的检测与分析方法RH血型是人类血液中另一个重要的分类,根据表面抗原的存在与否,人类血型分为RH阳性和RH阴性。
以下是RH血型的常见检测与分析方法:1. 标本配对试验法标本配对试验法是RH血型检测的经典方法,通过混合研究对象的血清和红细胞进行反应观察,从而确定RH血型。
这种方法操作简便,结果明确可靠,并且适用于大规模筛查。
2. 血凝法血凝法是利用特定的抗体和抗血清来观察血液样本在一定条件下的凝固情况,从而确定RH血型。
这种方法灵敏度高,但对实验条件有较高要求。
3. 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通过检测RH血型相关基因的突变和变异来确定血型。
血型鉴定的原理
![血型鉴定的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dcdc587b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67.png)
血型鉴定的原理血型鉴定是通过分析人体血液中的特定抗原和抗体来确定一个人的血型,这项技术在医学、法医学和生物学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血型鉴定的原理主要基于人体血液中的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反应,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血型鉴定的原理。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血型的基本知识。
人类的血液主要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组成,其中红细胞表面上的抗原决定了人的血型。
常见的血型包括A、B、AB和O型,它们分别对应着不同的抗原。
除了红细胞表面的抗原外,血浆中的抗体也是决定血型的重要因素。
在进行血型鉴定时,我们首先需要获取被检测者的血液样本。
然后,通过特定的试剂或抗体来与被检测者的血液样本进行混合反应。
如果被检测者的血液中含有与试剂或抗体相对应的抗原,那么在混合反应中就会发生凝集现象。
通过观察凝集的情况,我们可以确定被检测者的血型。
举个例子,如果被检测者的血液中含有A抗原,那么当与抗A试剂混合时就会发生凝集现象;如果含有B抗原,与抗B试剂混合时也会发生凝集。
而对于O型血,由于没有A和B抗原,所以与抗A和抗B试剂混合时都不会发生凝集。
而对于AB型血,由于同时含有A和B抗原,与抗A和抗B试剂混合时都会发生凝集。
除了利用试剂和抗体进行血型鉴定外,现代医学还引入了基因检测技术。
通过对人体DNA中与血型相关的基因进行分析,可以更加准确地确定一个人的血型。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减少对试剂和抗体的依赖,还可以避免人为操作的误差,提高了血型鉴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的来说,血型鉴定的原理主要是基于血液中的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反应,通过试剂、抗体或基因检测技术来确定一个人的血型。
这项技术在医学诊断、输血配型、亲子鉴定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对于维护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血型鉴定的原理的深入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血型与健康的关系,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血液的名词解释大全
![血液的名词解释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818007c5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1d.png)
血液的名词解释大全血液是人体中至关重要的液体之一,它在体内承担着多种功能。
准确理解血液的各个相关术语和概念对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人体健康和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关于血液的名词解释大全。
1. 血浆(Plasma):血浆是血液中的液体部分,约占血液体积的55%。
它主要由水、蛋白质和其他溶质组成,其中包括激素、酶、免疫球蛋白等。
血浆负责运输物质,维持体液平衡和免疫功能。
2. 红细胞(Red Blood Cells,简称RBCs):红细胞是血液中最常见的细胞类型,主要负责携带氧气到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
它们富含血红蛋白,使得红细胞呈现红色。
红细胞通常由骨髓生成并在体内寿命约120天左右。
3. 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s,简称WBCs):白细胞是血液中的一类细胞,主要参与免疫反应和维护人体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
白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抵御病原体感染和清除废物物质。
常见的白细胞类型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
4. 血小板(Platelets):血小板是血液中的细小细胞片段,主要参与血液凝固过程,从而帮助身体止血。
当血管受损时,血小板会聚在伤口处形成血栓,起到封堵伤口的作用,防止过多出血。
5. 血型(Blood Type):血型是衡量一个人血液特征的分类系统,通常根据红细胞表面的抗原种类来决定。
常见的血型系统有ABO血型和Rh血型,人们可以将其分为A型、B型、O型和AB型等。
不同的血型之间会对特定类型的输血和器官移植产生免疫反应。
6. 血型配型(Blood Typing):血型配型是指将一个人的血型确定或与其他人进行比较的过程。
这通常通过检测血液中特定抗原的存在来确定。
血型配型是实施输血和进行器官移植的重要步骤,以确保患者和供体之间的血液兼容性。
7. 血常规(Complete Blood Count,简称CBC):血常规是一个常见的临床检查项目,可以提供血液中各种细胞类型的数量和其他指标的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HLA-Ia):HLA-A,HLA-B,HLA-C
非经典(HLA-Ib):HLA-E,HLA-F,HLA-G 经典:HLA-DP,HLA-DQ,HLA-DR
非经典: HLA-DO,HLA-DM,TAP1,TAP2; LMP2,LMP7
MHC-III类基因
血清补体成分编码基因炎症相关基因
HLA复合体的遗传特征
MHC-II类分子主要表达于B细胞、树突状细胞、单 核/巨噬细胞和活化的T细胞表面。
MHC-III类分子主要是一些存在于血清及其其 他体液中的可溶性分子。
HLA的功能:
(1)参与抗原加工和提呈,MHCⅠ和MHCⅡ不同 (2)参与免疫应答的遗传控制
(3)约束免疫细胞间相互作用 (4)参与免疫细胞的分化
机率极低。 (4)寻找同种器官移植供体的依据:根据HLA配型结果筛选适宜供
体,是寻找器官移植供体的唯一方法。
共显性遗传
每对等位基因所编码的抗原都表达于细胞膜上,无隐性基因, 也无等位基因排斥现象。
复等位基因 在同一基因位点存在两个以上的基因。由于
各个座位上等位基因是随机组合的,故人群的基因型可达108。
概述
根据其抗原的强弱和诱发排斥反应的程度, 分为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antigen)和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inor histocompatibility antigen),其中能引起快而强排斥 应答的抗原系统称为组织相容性系统(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system,MHS),编码MHS的基因群称 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
1 概述
内容 2 HLA的基因结构及多基因特性 提要 3 HLA的分子结构、分布及功能
4 HLA的临床意义
5 发展
一、 HLAI类分子
1、 HLAI分子的结构
二、MHC分子的结构——:MHC-I类分子
肽结合区:与抗原肽结合部分,具有
α链
多态性。
Ig样区:是TC细胞CD8分子对I类分子
识别结合的部位。
A
连锁 不平衡
B
单元型
C
多态性
连锁不平衡: 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因座位的等位基因同时出现在一同一条染色体上
的几率高于或低于随机出现频率的现象。 指单倍型基因呈非随机分布的现象,即某些基因总是经常在一起出
现,其单倍型频率(实际检测数值)比理论数值(各种等位基因频率的 乘积)要显著增高,而另一些基因又较少出现在一起,这种非自由组合 现象称为连锁不平衡
β2m
Β2m由15号染色体编码,起稳定分子构
型作用。
跨膜区:将I类分子锚定在细胞膜上。
胞浆区:参与细胞内外跨膜信号的 传递。
二、 HLA-Ⅱ类分子
1、 HLA-Ⅱ的结构
二、MHC分子的结构——:MHC-II类分子
肽结合区:与抗原肽结合部 分, 具有多态性。
Ig样区:是TH细胞CD4分子识别结 合的部位。
76
50 10
18 32
85 42
0
DPA DPB DQA DQB DRB B C A
多态性的意义: (1)赋于种群适应多变环境的能力:抵御各种病原体的侵袭。 (2)调控机体免疫应答的能力:MHC控制机体对特定抗原是否应答
以及应答的强度。 (3)个体的终身遗传标志:无亲缘个体间出现MHC型别完全相同的
(一)参与加工提呈抗原
HLA
抗 原
T淋巴 细胞
抗原提呈细胞 抗原肽 T细胞受体
(二)、参与T细胞限制性识别
CD4/CD8(HLA-II/I类抗原识别受体)
抗原提呈细胞
T细胞
HLA 抗原肽 T细胞受体
(三)参与T细胞分化及自身耐受的建立
正常T细胞
HLA
自身反应性T细胞
T 分化
免疫细胞
T×
建立中枢性自身耐受
血型与输血技术
HLA系统
1 概述
内容 2 HLA的基因结构及多基因特性 提要 3 HLA的分子结构、分布及功能
4 HLA的临床意义
5 发展
概述
在研究组织移植过程中发现,移植物赖以存 活的基础由供者和受者细胞表面的抗原决定。这种引起移 植物排斥反应的抗原称为移植抗原。亦称为组织相容性抗 原(histocompatibility antigen)。
HLA-I类分子
Nature,1999,401(28):922 6号染色体短臂21、31区 全长3,600Kb,占人基因组1/3000 224个基因座位,128个功能基因,96个假基因 40%功能基因具有免疫功能
Ⅱ类基因区
Ⅰ类基因区
HLA基因 复合体的
组成
免疫功能相关基因区
MHC-I类基因 MHC-II类基因
HLA抗原:是糖蛋白抗原。
1 概述
内容 提要
2 HLA的基因结构及多基因特性
3 HLA的分子结构、分布及功能 4 HLA的临床意义
5 发展
MHC的基因结构:
人类HLA复合体集中在第6号染色体短臂。
II类基因区 III类基因区 I类基因区
II类基因区编码来自III类基因区 I类基因区
编码
补体成分等
HLA-II类分子
跨膜区: 将II类分子锚定在细 胞膜上。
胞浆区:参与细胞内外跨膜信号 的传递。
两条多肽链
链:1和 2功能区 链:1和 2功能区
四个功能区
肽结合区: 1 和1组成 Ig样区: 2和2组成 跨膜区
胞浆区
一、MHC分子的分布:
MHC-I类分子表达于除成熟红细胞、 滋养层细胞和神经细胞之外的各种有 核细胞、血小板和网织红细胞表面。
HLA的多态性 (polymorphism ):
指在一随机婚配的全体中,染色体同一基因座位有两 种以上的基因型,即可能编码两种以上的产物。
产生机制
复等位基因 ( multiple allele ) 共显性 ( codominance)
HLA-MHC 基因多态性
250
221
200
188
150
100
连锁不平衡现象的可能原因
某些单体型可能具有选择优势 群体迁移和混杂 基因随机漂移 近亲繁殖
单元型遗传:
HLA的等位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的特定组 合称为单元型。在遗传过程中单元型作为一个完整遗传单 位由亲代传给自子代的现象。
在遗传过程中,HLA复合体是以单元型作为 一个完整的遗传单位由亲代传给子代的,称单元型遗传。 亲子间有50%单元型相同;同胞间单元型完全相同或不同的 机率为25%;一个单元型相同的为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