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和血小板45页PPT
合集下载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件——血液(人卫版)

四、血细胞发生
胚胎期造血部位的变化: 卵黄囊→肝→→脾→→→骨髓
(3周) (6周) (4个月) (胚胎后期至生后)
骨髓位于骨髓腔中,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 红骨髓是造血组织,黄骨髓为脂肪组织, 通常所说的骨髓指红骨髓。
红骨髓=造血组织+血窦
造血组织 主要由网状组织和造血细胞组成。 网状细胞和网状纤维构成造血组织的网架。
血像:血细胞形态、数量、百分比和血红蛋白含 量的测定称血像。
最常规的观察血细胞形态的方法: Wright或Giemsa染色法染血涂片。
血细胞分类和正常值
血细胞分类 正常值
白细胞分类
正常值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男:(4.5~5.5)×1012/L 女:(3.5~4.5) ×1012/L (4.0~10) ×109/L
功能:淋巴细胞是主要的免疫细胞,在机 体防御疾病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白细胞中数量最多
血细胞中数量最少
血细胞中体积最大
胞核呈肾形、马蹄形或 不规则形等,染色质颗 粒细而松散,故着色较 浅。胞质较多,胞质染 成深浅不匀的灰蓝色
细胞核圆形,一侧常有 浅凹,染色质致密呈块 状,着色深,胞质很少, 在核周成一窄缘,染成 蔚蓝色。
血液 Blood
红细胞
血细胞 白细胞
(blood cell) 血小板
(55%)
血液
(blood) 血浆 水(90%)
(45%)
(plasma) 血浆蛋白、脂蛋白、酶、
激素、维生素、无机盐等。
血细胞生成部位:骨髓
血清(serum):在体外,血液静止后,溶解状 态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解的纤维蛋白,将细 胞成分及大分子血浆蛋白包裹起来,形成凝血块, 并析出淡黄色清亮液体,称血清。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ppt课件

• 2、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止血和加速凝血
血细胞(45%)
血 浆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返回
一、比较三种细胞的特征(第49页)
项目
血细胞类型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形状 双面凹的圆饼状 圆球状
不规则
有无细胞核 无
有
无
大小
较大
最大
最小
数量
最多
最少
较多
功能 运输氧和部 吞噬病菌, 止血和加速
分二氧化碳 防御保护 凝血,其余为无机盐、葡萄糖、蛋白质 等。
•
血浆的主要功能为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
和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
• 3、血细胞包括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
实验:观察加入抗凝剂的血液
提示: 1、血液是一种 结缔组织。 2、柠檬酸钠又叫抗凝剂。 3、加入抗凝剂的目的是防止血液凝固。
加入抗凝剂的血液
抽取鸡或猪等动物的新鲜血液 10毫升,放入盛有少量抗凝剂 (如柠檬酸钠)的试管里,静置 一段时间。
临床诊断: 贫血 检查结果: 急 普通 检号
送 检 物: 血 项目 测定值 RBC 3.3×1012个/L WBC 4.8×109个/L
Hb 106g/L PLT 140×109个/L 报告日期:
标准值 4.0-5.5 ×1012个/L 4-10×109个/L
120-160g/L 100-300 ×109个/L 检验者: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返回
• 一、红细胞 • 1、红细胞的形状?有无细胞核?大小?
呈双面凹的圆饼状;没有细胞核;较大。
• 2、血红蛋白的组成?它有什么性质?
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在氧含量高的地方 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易与氧分离。
止血和加速凝血
血细胞(45%)
血 浆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返回
一、比较三种细胞的特征(第49页)
项目
血细胞类型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形状 双面凹的圆饼状 圆球状
不规则
有无细胞核 无
有
无
大小
较大
最大
最小
数量
最多
最少
较多
功能 运输氧和部 吞噬病菌, 止血和加速
分二氧化碳 防御保护 凝血,其余为无机盐、葡萄糖、蛋白质 等。
•
血浆的主要功能为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
和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
• 3、血细胞包括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
实验:观察加入抗凝剂的血液
提示: 1、血液是一种 结缔组织。 2、柠檬酸钠又叫抗凝剂。 3、加入抗凝剂的目的是防止血液凝固。
加入抗凝剂的血液
抽取鸡或猪等动物的新鲜血液 10毫升,放入盛有少量抗凝剂 (如柠檬酸钠)的试管里,静置 一段时间。
临床诊断: 贫血 检查结果: 急 普通 检号
送 检 物: 血 项目 测定值 RBC 3.3×1012个/L WBC 4.8×109个/L
Hb 106g/L PLT 140×109个/L 报告日期:
标准值 4.0-5.5 ×1012个/L 4-10×109个/L
120-160g/L 100-300 ×109个/L 检验者: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返回
• 一、红细胞 • 1、红细胞的形状?有无细胞核?大小?
呈双面凹的圆饼状;没有细胞核;较大。
• 2、血红蛋白的组成?它有什么性质?
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在氧含量高的地方 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易与氧分离。
血常规(图文精美)ppt课件

幼单核细胞增多,成熟型亦见
增多;单核细胞白血病时,可
见大量幼稚单核细胞;骨髓增
生异常综合征时除贫血、白细
备注:单核细胞减少在临床意义不大。
胞减少之外,白细胞分类时常
见单核细胞增多。
精选课件
43
淋巴细胞—增多
生理性 儿童 病理性 绝对增多(计数值)
相对增多(百分比值)
精选课件
44
淋巴细胞—病理性绝对增多
单核细胞—增多
生理性增多
病理性增多
某些感染
正常儿童外周血中的单核细胞较成 人稍多,平均为9%,出生后2周 的婴儿可呈生理性单核细胞增 多,可达15%或更多。
如亚急生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 黑热病等;急性感染的恢复期 等单核细胞增多;活动性肺结 核可致血中单核细胞明显增多 。
某些血液病
恶性组织细胞病、淋巴瘤时可见
某些急性传染性疾病
某些病毒或细菌所致的急性传染 病,如风疹、流行性腮腺炎, 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传染 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百日咳等 淋巴细胞常明显增多。
某些慢性感染
如结核病恢复期淋巴细胞也 增多,但白细胞总数一般仍在 正常范围内,须借助白细胞分 类来识别。
精选课件
45
淋巴细胞—病理性绝对增多
淋巴细胞白血病
嗜碱性粒细胞轻度增高可 作为骨髓增生性疾病的一个早 期征象,持续大于0.1×109/L则 是骨髓增生性疾病的共同特 征。常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 症、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慢性 粒细胞性白血病等。
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罕见)
嗜碱性粒细胞异常增多可达 20%以上,多为幼稚型。
备精注选:课件嗜碱性粒细胞减少在临床意义不大。42
剧烈运动可于短时间内使白细胞高达35×109/L,以 中性粒细胞为主,当运动结束后迅速即恢复原有水平。 这种短暂的变化,主要是由于循环池和边缘池的粒细胞 重新分配所致。
白细胞和血小板

——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股票入门基础知识 /
槷敇愸
白细胞的特点及功能
特点:
白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少、体积最大 的细胞; 白细胞具有细胞核; 白细胞可以穿出毛细血管壁,集中到 受感染的地方。
功能: 吞噬病菌等,对人体有防御 和保护作用。
血小板
1、形状结构特点: 不规则,比白细胞和 红细胞小得多,无细 胞核。 2、数量: (1~3)×1011个/ L
白细胞和血小板
白细胞
1.数量 (4~10)×109个/ L。 2.形态结构特点 有细胞核,有些白细胞 能做变形运动。 3.寿命及再生 长短不一,由红骨髓产 生。
发炎
吞噬病菌的同时,伤口周围出现红肿现象; 病菌被消灭后,炎症也就消失; 伤口化脓,就是部分白细胞被破坏和牺牲的尸体。
当病菌侵入人体时,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 集中到病菌入侵的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吞 噬细菌后白细胞死亡。
两面凹的圆饼状 成熟后无细胞核 内含血红蛋白 体积最大 有细胞核 能变形 体积最小 无细胞核 不规则
男:5×1012个/ L 女:4.2×1012个/ L
运输氧气 和部分二 氧化碳
(4~10)×109 个/ L
防御 保护 止血 凝血
血小板
(1~3)×1011
个/ L
血液的功能: 1、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 2、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3、防御保护人体的作用; 4、调节体温的作用。
血量(L)
1、占体重7%—8% 2、失血10%(约400ML)内无影响 3、失血30%(1200~1500ML)以上危及生 命
输血和血型
ABO血型系统
A型 红细胞 A凝集 原 抗B凝 集素 B型 B凝集 原 抗A 凝 集素 AB型 A 和B 凝 集原 无 O型 无
股票入门基础知识 /
槷敇愸
白细胞的特点及功能
特点:
白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少、体积最大 的细胞; 白细胞具有细胞核; 白细胞可以穿出毛细血管壁,集中到 受感染的地方。
功能: 吞噬病菌等,对人体有防御 和保护作用。
血小板
1、形状结构特点: 不规则,比白细胞和 红细胞小得多,无细 胞核。 2、数量: (1~3)×1011个/ L
白细胞和血小板
白细胞
1.数量 (4~10)×109个/ L。 2.形态结构特点 有细胞核,有些白细胞 能做变形运动。 3.寿命及再生 长短不一,由红骨髓产 生。
发炎
吞噬病菌的同时,伤口周围出现红肿现象; 病菌被消灭后,炎症也就消失; 伤口化脓,就是部分白细胞被破坏和牺牲的尸体。
当病菌侵入人体时,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 集中到病菌入侵的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吞 噬细菌后白细胞死亡。
两面凹的圆饼状 成熟后无细胞核 内含血红蛋白 体积最大 有细胞核 能变形 体积最小 无细胞核 不规则
男:5×1012个/ L 女:4.2×1012个/ L
运输氧气 和部分二 氧化碳
(4~10)×109 个/ L
防御 保护 止血 凝血
血小板
(1~3)×1011
个/ L
血液的功能: 1、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 2、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3、防御保护人体的作用; 4、调节体温的作用。
血量(L)
1、占体重7%—8% 2、失血10%(约400ML)内无影响 3、失血30%(1200~1500ML)以上危及生 命
输血和血型
ABO血型系统
A型 红细胞 A凝集 原 抗B凝 集素 B型 B凝集 原 抗A 凝 集素 AB型 A 和B 凝 集原 无 O型 无
解读血常规报告PPT课件

巨红细胞
直径>15 μm, 见于:叶酸 或/和 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巨幼贫。
2、形态异常:
球形细胞
直径<6μm, 厚度>2.9μm, 涂片中>20%以上才有诊断意义 主要见于: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也见于:自免溶贫。
椭圆形细胞
红细胞横径缩短,长径增大,
横径/长径<0.78,呈பைடு நூலகம்圆型/长柱 状,
吞噬作用、杀菌作用
临床意义
数目增多
量的异常
数目减少
核象变化
质的异常
生理性增多
病理性增多 白细胞减少症 粒细胞减少症 粒细胞缺乏症 核左移 核右移
形态异常
一、增多的临床意义 1、生理性增多:
饱餐、情绪激动、剧烈运动、高温严寒、经期妊娠
2、病理性增多:
1)、急性感染或炎症:细菌性 (最常见的原因) 2)、广泛性组织损伤、坏死 3)、急性溶血或失血 4)、急性中毒 5)、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6)、骨髓增殖性疾病 7)、恶性肿瘤的晚期 8)、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AIHA 9)、某些药物 10)、严重缺氧
晚幼红
网织红
成熟红细胞
2、红细胞的生理功能:呼吸载体
肺泡
氧 红红细细胞胞
二氧化碳
组织
3、红细胞的生存周期:120天
参考值
Rbc(×1012/L) M 4.3~5.8 F 3.8~5.1 N 6.0~7.0
Hb(g/L) 130~175 115~150 170~200
影响因素:1、总血容量的变化 2、血浆容量的变化 3、性别、年龄、居住地海拔差异
解读血常规报告
血
液
血细胞 血 浆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蛋白质 酶 凝血因子
血小板 PPT 课件

•
细胞膜:由蛋白质和脂质组成。
血小板计数方法
计算外周血中血小板的数量(XXX X 10 9 检测原理: 1、显微镜计数法: 电阻抗法
激光流式细胞术法 综合电学和激光流式细胞术法
方法学评价
• 难计数原因: • 1、血小板体积小,易受其他杂物的干扰 • 2、血小板在体外易于黏附、聚集、和变性破坏
普通光镜计数法
•
巨型血小板:>7.5微摩尔,血小板无
力症,假血友病。
异常血小板>10%有意义。
形态异常
•
• 血小板颗粒减少:血小板胞质内嗜天青颗粒减少或无 颗粒,胞质灰蓝或淡蓝色
• 血小板卫星现象:血小板黏附、围绕于中性粒细胞 (或偶尔黏附于单核细胞)的现象,有时可见血小板 吞噬现象
• 聚集性和分布异常:血小板聚集、分布状态可间接 反映其功能。聚集功能正常的血小板在非抗凝血外周 血涂片中常可见3-5个聚集成簇或成团。聚集与散在血 小板之比为20:1
•
• 1黏附功能
血小板功能
• 2聚集功能
• 3释放反应
• 4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包括PAIgG PAIgM PAIgA
• 5血块收缩试验
血小板检验意义
• 参考值(100-300)X10 9/L • (一)生理性 • 晨低午高 • 春低冬高 • 平原低,高原高
• 病理性
血小板检验意义
• PLT减少: <2-5万/微升有出血倾向
•
显微镜:相差
•
准确性高,血小板易于识别
血液分析仪法
• 优点:重复性好,适于临床应用。 • 缺点:不能完全将血小板与其他类似大小的物
质完全区别开来,仍需目视显微镜法作校正。 • 物质包括红细胞或白细胞碎片、灰尘等杂物
淡黄色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

1.血浆的主要成分
蛋白质(约占7%) 葡萄糖(约占0.1%) 无机盐(约占0.9%) 废物(少量)
2.血浆的主要功能
a.运载血细胞; b.运输养料和废物.
观察 人血永久涂片
血细胞
人的血细胞彩图
显微镜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人血细胞形态的模式图
红细胞
阅读教材内容回答
红细胞是血液中最
多 的细胞。
上呼吸道感染时,血液组分发生什么变化? 受伤后血流不止,血液组分发生了什么变化? 缺铁性贫血时,血液组分发生了什么变化?
解答课前提出的问题
1、血液有什么组成? 2、血液为什么是红色的? 3、伤口流出的血液为什么会凝 固? 4、有时伤口会出现红肿现象, 为什么? 5、身体不适到医院看病,为什 么要抽血化验?
★
血常规化验
检验科报告单(一)NO.0031220 姓名 性别 年龄 病案号 科 病房 床号 临床诊断 检查结果:急 普通 检号 项目 测定值 RBC 红细胞 送检物 WBC白细胞 送验目的 送检人 年 月 日 时 PLT 血小板 Hb 血红蛋白 医师
13100
化验费
收费章
报告 日期 月 日 检验者
想一想:导致贫血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少——缺铁
红细胞的数量分白细胞与红细胞? 白细胞的作用是什么? 白细胞在什么情况下数量增加;
血小板
血小板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 凝血除了与血小板有关外, 还与 血浆 中的 纤维蛋白原 有关。 血浆中去除 纤维蛋白原 之后, 称为 血清 。
报告者
想一想
为什么血液中成分的检验可以作为疾病 诊断参考?
血液中各组分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 如果含量出现了异常变化,就表明人体可 能患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