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基础设施”在城市规划建设方面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基础设施”在城市规划建设方面的应用【摘要】:生态基础设施是城市所依赖的自然系统,是城市及其居民能持续地获得生态服务的基础。它不仅包括习惯的城市绿地系统的概念,而是更广泛地包含一切能提供上述自然服务的系统。本文通过对当今世界关注的生态安全问题,展开论述。通过“生态基础设施”概念的阐述,引入如何建立“生态基础设施”的论题,深入探索“景观安全格局”这一建立途径和构成框架,从宏观、中观到微观的ei规划做法,强调了“生态基础设施”在城市规划建设方面的重要性。
【关键词】:生态基础设施生态安全
引言:
2011年7月,美国《赫芬顿邮报》评出了世界九大污染最严重地区,最值得关注的是,美媒将中国评为世界污染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图为在山西临汾市污染严重地区,农民在棉花地里干了两小时的活之后全身都是煤灰。看到这则微博,我的心情是沉重的。大家是否同样对我国、对山西、对临汾的生态环境问题特别担忧呢?
一、当代中国城市面临的挑战
挑战之一:关于区域景观格局、生态安全及城市扩张。在中国快速和大面积的城市化进程中,不明智的土地利用和工程建设使大地生命机体的结构和功能受到严重摧残。具体表现为大地景观破碎
化、自然水系统和湿地系统的严重破坏、生物栖息地和迁徙廊道的大量丧失。
挑战之二,关于自然服务与城市生态安全。大自然给了我们足够的土地、空气和水资源来让众多的人口体面的生活。地球是一个生命系统,是一个活的“女神”。她为人类的社会经济系统提供生态服务和自然服务。
挑战之三,关于城市结构和功能。我们不但毁坏大地上的自然系统,同时我们也没有能够设计一个高校和谐的人工的城市系统。
当今中国城市结构混乱和功能低效的原因在于我们从根本上忘却了建设城市的居住和生活目的。相反,我们却把实现这种生活的工具,即生产和交通功能作为城市建设的目的,是机器和汽车成为城市的主人,而不是生活其中的城市居民。
挑战之四,关于城市特色。如何在全球性背景下保持和发扬城市个性?关于城市风貌特色的消失问题,学者们已有众多的讨论。仇保兴将问题的原因概括为五个方面:一是旧城改造方式不对,力度过大;二是领导的急速求变心理;三是对文化遗产和城市文脉缺乏重视;四是领导干部个人成见和乱指挥,崇洋防洋;五是设计人员“克隆”成风,粗制滥造。至于如何要应对这一挑战,仇保兴提出了六点对策,包括:采取有机更新的旧城改造方式;重新认识城市的风貌特色;对历史建筑。建立一票否决的制度;划定历史街区的紫线,强制管理;恢复控规的建筑风貌控制;对历史文化名城建立警告和淘汰制。这些都非常全面地阐述了城市特色问题和对策。
所以,当前迫切要做的是如何使这些对策能通过规划途径,变为可操作的具体措施。特别是关于如何认识城市的风貌特色,如何评价那些没有被立为国家和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化遗产;如何来认识乡土文化景观的价值和意义;如何来进行文化遗产保护紫线的划定;对各种文化遗产和乡土文化景观如何来制定管理导则。
二、关于生态基础设施
生态基础设施(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简称ei)是维护生命土地的安全和健康的关键性空间格局,是城市和居民获得持续的自然服务(生态服务)的基本保障,是城市扩张和土地开发利用不可触犯的刚性限制。在这里,我们强调生态基础设施是一种空间结构(景观格局),必须先于城市建设用地的规划和设计而进行编制。
生态基础设施作为自然系统的基础结构,表示自然景观和腹地对城市的持久支持能力。基于最初的概念认为:无论针对自然的生物栖息地系统,还是人类的城市栖息地系统,生态基础系统是指对系统运行及栖息地的持久生存具有基础性支持功能的资源或服务。相对于作为自然系统基础结构的生态基础设施概念,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的另一层意思是“生态化的”人工基础设施。认识到各种人工基础设施对自然系统的改变和破坏,如交通设施被认为是导致景观破碎化、栖息地丧失的主要原因,人们开始对人工基础设施采取生态化的设计和改造,来维护自然过程和促进生态功能的恢复,并将此类人工基础设施也称为“生态化的”基础设施,或者
“绿色”基础设施(“绿色”即强调生态化)。目前,北美及欧洲的许多城市都在开展实施“绿色”基础设施计划。如纽约生态基础设施研究,涉及气候、能量、水文、健康以及政策和成本效益等方面。加拿大卡尔加里1996年在elbow valley建立用于水体净化和污水处理的试验性人工湿地,并在其nature as in-frastructure的报告中强调了生态基础设施在生态及教育方面的巨大意义。
廊道是生态基础设施的主要结构,景观生态学里的廊道指的是不同于周围景观基质的线状和带状景观元素。它是生态基础设施的重要结构要素。生态廊道主要由植被、水体等生态性结构要素构成。而绿道、遗产廊道等概念的出现为廊道设计注入了新的活力。景观生态学中关于廊道的原理包括廊道的连续性、数目、构成、宽度与景观过程的关系等。这些都对廊道的规划与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近年来,绿道思想倍受瞩目,已经形成一场运动。绿道的重要意义在于强调了水系廊道等线性景观元素在生物保护、减灾、游憩和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价值。其基本思想,如增加破碎化景观的连接度、保护环境敏感区和栖息地、建立接近传统与自然的连续的游憩网络、鼓励非机动车(步行和自行车)出行、保护自然及文化遗产等,都十分具有启发意义。因此,绿道日益被作为保护城市生态结构、功能,构建城市生态网络和城市开放空间规划的核心。
随着世界遗产保护运动的深入,文化线路和乡土景观的价值日益得到重视。相似的概念如遗产廊道在美国被作为具有环境保护、
游憩体验及文化教育等综合功能的重要景观元素提出来。它强调线性文化遗产的价值,如河流峡谷、运河、道路及铁路线等,并进一步发展为拥有特殊文化资源集合的线性景观。通常带有明显的经济中心、伴随着蓬勃发展的旅游活动、老建筑的再利用、娱乐活动及环境改善。由于对自然灾害的防御一直是中国绿道设计和建设的最主要的出发点,中国的绿道功能目前更局限在生态功能。其他方面的功能利用在未来有着无限广阔的前景。绿道和遗产廊道对于中国大量的线性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发展,以及建立生态与文化遗产网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而被人认为是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十大关键战略之一。
三、“生态基础设施”的建立
景观安全格局是判别和建立生态基础设施的途径,该途径以景观生态学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基于景观过程的分析和模拟,来判别对这些过程的健康与安全具有关键意义的景观格局。它是把景观过程(包括城市的扩张、物种的空间运动、水和风的流动、灾害过程的扩散等)作为通过克服空间阻力来实现景观控制和覆盖的过程。要有效地实现控制和覆盖,必须占领具有战略意义的关键性的景观元素、空间位置和联系。这种关键性元素、战略位置和联系所形成的格局就是景观安全格局,它们对维护和控制生态过程或其他水平过程具有异常重要的意义。根据景观过程之动态和趋势,判别和设计景观安全格局。不同安全水平上的安全格局为城乡建设决策者的景观改变提供了可辨别策略。这些景观安全格局构成区域和城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