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诊疗方案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诊疗方案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诊疗方案一、病名:中医病名:眩晕病 ICD编码: BNG070西医病名:原发性高血压 ICD-10编码: I10. X02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8年8月)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5月)。
主要症状:头晕目眩,头痛。
次要症状:头如裹,面红目赤,口苦口干,耳鸣耳聋,汗出,腰膝酸软等。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高血压联盟和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制定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
(1)未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情况下,平均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平均舒张压(DBP)≥90mmHg;(2)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近4周内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个体。
(二)证候诊断1、肝阳上亢证:主证:眩晕,耳鸣、头目胀痛。
兼证:面红耳赤、口干、口苦、失眠多梦、烦躁易怒、便秘、溲赤。
舌脉:舌红苔黄、脉弦或数。
证机:肝阳风火,上扰清窍。
2、痰浊中阻证:主证:眩晕、头重如裹、昏蒙。
兼证:胸闷恶心、呕吐痰涎、纳少多寐、脘腹痞满。
舌脉:舌淡,苔白腻,脉濡滑。
证机:痰浊中阻,上蒙清窍,清阳不升。
3、气血亏虚证:主证:眩晕动则加剧,遇劳加重。
兼证:头痛隐隐、神疲乏力、面色少华、倦怠懒言、心悸少寐、纳少腹胀。
舌脉: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证机:气血亏虚,清阳不展,脑失所养。
4、肾精不足证:主证:眩晕日久不愈,腰膝酸软。
兼证:少寐多梦,健忘,两目干涩,视力减退,或遗精滑泄,耳鸣齿摇,或颧红咽干,五心烦热;或面色晚白,形寒肢冷。
舌脉:舌红少苔、脉细数;舌淡嫩,苔白,脉弱尺甚。
证机:肾精不足,髓海空虚,脑失所养。
5、瘀血阻络证:主证:眩晕,头痛如剌、痛有定处。
兼证:精神不振,面色黧黑、耳鸣耳聋、口唇紫黯、健忘、胸闷心悸。
舌脉:舌质紫暗有瘀斑、苔薄白、脉弦涩或细涩。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诊疗方案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8月)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5月)。
主要症状:头晕目眩,头痛。
次要症状:头如裹,面红目赤,口苦口干,耳鸣耳聋,汗出,腰膝酸软等。
2.西医诊断:参照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高血压联盟和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制定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
(1)未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情况下,平均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平均舒张压(DBP)≥90mmHg;(2)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近4周内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个体。
(二)证候诊断1.肾气亏虚证:腰脊瘦痛(外伤性除外)、胫痠膝软或足跟痛、耳鸣或耳聋、心悸或气短、发脱或齿摇、夜尿频、尿后有余沥或失禁、舌淡苔白、脉沉细弱。
2.痰瘀互结证:头如裹、胸闷、呕吐痰涎、刺痛(痛有定处或拒按)、脉络瘀血、皮下瘀斑、肢体麻木或偏瘫、口淡、食少、舌胖苔腻脉滑,或舌质紫暗有瘀斑瘀点脉涩。
3.肝火亢盛证:眩晕、头痛、急躁易怒、面红、目赤、口干、口苦、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4.阴虚阳亢证:腰酸、膝软、五心烦热、心悸、失眠、耳鸣、健忘、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
二、治疗方案本方案适用于18岁以上原发性高血压人群,不适用于儿童高血压、妊娠高血压、合并严重慢性-肾脏疾病的高血压以及继发性高血压人群。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的辨证论治应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标本兼治,强调长期治疗时应以治本为主。
1.肾气亏虚证治法:平补肾气,调和血脉推荐方药:补肾和脉方加减左归丸加减:生黄芪、黄精、桑寄生、仙灵脾、炒杜仲、女贞子、怀牛膝、泽泻、当归、地龙等中成药:杞菊地黄丸、六味地黄丸(肾阴虚证)、右归丸(肾阳虚证)等。
2.痰瘀互结证治法:祛痰化浊,活血通络。
推荐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合通窍活血汤加减。
眩晕病中医诊疗方案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8月)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5月)。
主要症状:头晕目眩,头痛。
次要症状:头如裹,面红目赤,口苦口干,耳鸣耳聋,汗出,腰膝酸软等。
2.西医诊断:参照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高血压联盟和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制定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
(1)未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情况下,平均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平均舒张压(DBP)≥90mmHg;(2)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近4周内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个体。
(二)证候诊断1.肾精不足证:眩晕耳鸣,精神萎糜,少寐多梦,健忘,腰膝酸软,遗精梦泄;偏于阴虚者,五心烦热,舌质红,脉弦细数;偏于阳虚者,四肢不温,形寒怯冷,舌质淡,脉沉细无力。
2.痰瘀互结证:头如裹、胸闷、呕吐痰涎、刺痛(痛有定处或拒按)、脉络瘀血、皮下瘀斑、肢体麻木或偏瘫、口淡、食少、舌胖苔腻脉滑,或舌质紫暗有瘀斑瘀点脉涩。
3.肝火亢盛证:眩晕、头痛、急躁易怒、面红、目赤、口干、口苦、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4.阴虚阳亢证:眩晕,腰酸、膝软、五心烦热、心悸、失眠、耳鸣、健忘、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
二、治疗方案本方案适用于18岁以上原发性高血压人群,不适用于儿童高血压、妊娠高血压、合并严重慢性肾脏疾病的高血压以及继发性高血压人群。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的辨证论治应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标本兼治,强调长期治疗时应以治本为主。
1.肾精不足证治法:偏阴虚者补肾滋阴;偏阳虚者补肾助阳。
方药:补肾滋阴用左归饮加减。
补肾助阳者用右归丸加减。
左归饮:熟地、山药、山萸肉、枸杞、茯苓。
右归丸:熟地、山药、山萸肉、肉桂、菟丝子、鹿角胶、枸杞子、当归、杜仲。
中成药:六味地黄丸(肾阴虚证)、右归丸(肾阳虚证)等。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护理方案
眩晕的病因030201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中医护理方案的意义控制病情中医护理方案不仅关注患者的身体健康,还注重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通过综合调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提高生活质量预防并发症合理搭配饮食应合理搭配,营养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低脂肪食品,适量食用鱼类、禽类、豆类等优质蛋白质。
饮食有节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不过饥过饱,少吃油腻、辛辣、生冷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食物。
避免刺激性食物避免食用辣椒、生姜、生蒜、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眩晕症状。
饮食护理情志护理运动护理避免剧烈运动选择合适运动环境适量运动03用药护理中药治疗及护理01中药汤剂02中成药针灸推拿治疗及护理针灸治疗根据辨证论治原则,选取相应的穴位进行针灸治疗,如百会、风池、神门等,以调节气血,缓解眩晕症状。
推拿治疗通过手法按摩,刺激相应穴位,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眩晕症状。
针灸推拿护理注意观察患者针灸推拿后的反应,如有不适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同时,保持治疗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中医护理方案的实施步骤情志护理诊断与评估饮食护理针灸推拿运动护理中医护理方案的效果评估方法观察患者眩晕症状的改善情况,包括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严重程度等方面。
症状改善情况血压控制情况生活质量评估依从性评估观察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包括血压波动、降压药使用情况等。
采用生活质量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了解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受到眩晕症状的影响。
对患者进行依从性评估,了解患者对中医护理方案的依从程度和原因,以便及时调整方案。
标准化发展结合现代医学预防与康复中医护理方案的发展趋势中医护理方案的改进建议个性化护理01强化心理护理02综合护理措施03。
2016年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精深中医诊疗方案设计
2016年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诊疗方案一、病名:中医病名:眩晕病 ICD编码:BNG070西医病名:原发性高血压 ICD-10编码:I10.X02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8月)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5月)。
主要症状:头晕目眩,头痛。
次要症状:头如裹,面红目赤,口苦口干,耳鸣耳聋,汗出,腰膝酸软等。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高血压联盟和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制定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
(1)未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情况下,平均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 平均舒张压(DBP) ≥90mmHg;(2)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近4周内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个体。
(二)证候诊断1、肝阳上亢证:主证:眩晕,耳鸣、头目胀痛。
兼证:面红耳赤、口干、口苦、失眠多梦、烦躁易怒、便秘、溲赤。
舌脉:舌红苔黄、脉弦或数。
证机:肝阳风火,上扰清窍。
2、痰浊中阻证:主证:眩晕、头重如裹、昏蒙。
兼证:胸闷恶心、呕吐痰涎、纳少多寐、脘腹痞满。
舌脉:舌淡,苔白腻,脉濡滑。
证机:痰浊中阻,上蒙清窍,清阳不升。
3、气血亏虚证:主证:眩晕动则加剧,遇劳加重。
兼证:头痛隐隐、神疲乏力、面色少华、倦怠懒言、心悸少寐、纳少腹胀。
舌脉: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证机:气血亏虚,清阳不展,脑失所养。
4、肾精不足证:主证:眩晕日久不愈,腰膝酸软。
兼证:少寐多梦,健忘,两目干涩,视力减退;或遗精滑泄,耳鸣齿摇,或颧红咽干,五心烦热;或面色晄白,形寒肢冷。
舌脉:舌红少苔、脉细数;舌淡嫩,苔白,脉弱尺甚。
证机:肾精不足,髓海空虚,脑失所养。
5、瘀血阻络证:主证:眩晕,头痛如刺、痛有定处。
兼证:精神不振,面色黧黑、耳鸣耳聋、口唇紫黯、健忘、胸闷心悸。
舌脉:舌质紫暗有瘀斑、苔薄白、脉弦涩或细涩。
眩晕症状(原发性高血压)中医护理方案
眩晕症状(原发性高血压)中医护理方案眩晕症状(原发性高血压)中医护理方案简介眩晕是一种常见的症状,特别在患有原发性高血压(primary hypertension)的患者中更为常见。
中医护理方案可以有效缓解眩晕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诊断眩晕症状可以在中医理论下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1. 肝阳上亢型: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眩晕加重,烦躁易怒等。
2. 脑虚血型:表现为头晕头痛,眩晕时有晕厥感,面色苍白等。
3. 脾胃失调型: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眩晕时恶心呕吐,胃脘部胀满等。
中医护理方案基于中医的治疗理念,以下是针对眩晕症状(原发性高血压)的中医护理方案:1. 调整饮食合理饮食对于缓解眩晕症状有积极的影响。
推荐以下饮食调理措施:- 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等。
- 精细加工的食物应适量减少,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
- 合理控制饮食总量,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饥饿。
2. 中药调理中药在缓解眩晕症状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以下是常用的中药调理方案:- 桑螵蛸饮:对肝阳上亢型眩晕症状有效,可调节肝气,缓解头晕头痛。
- 复方丹参片:适用于脑虚血型眩晕症状,可改善脑血液循环,减轻眩晕感。
- 陈皮枳实汤:适用于脾胃失调型眩晕症状,可调节脾胃功能,减轻眩晕恶心。
3. 中医按摩中医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眩晕症状。
以下是常用的中医按摩方法:- 头部按摩:用指腹轻轻按摩头部穴位,如百会穴、风池穴等,有助于缓解头晕眩晕感。
- 耳廓推拿: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推拿耳廓,从上至下、由外向内进行推拿,可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眩晕。
总结眩晕症状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较为常见,中医护理方案可以对眩晕症状起到积极的缓解作用。
合理调整饮食、中药调理和中医按摩是有效的护理措施。
注意,以上方案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个体情况结合中医医师的指导进行制定。
眩晕病中医诊疗方案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诊疗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我的书桌上,笔尖轻触着纸面,关于眩晕病中医诊疗方案的构思如流水般涌出。
原发性高血压,这个让人头疼的病症,咱们就来好好聊聊中医是如何看待和治疗的。
一、病因病机眩晕病的成因复杂,中医认为,本病多因情志不遂、饮食不节、劳累过度、禀赋不足等导致肝阳上亢、气血亏虚、痰湿中阻、瘀血阻络等病机。
简单来说,就是身体内的阴阳平衡失调,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血压升高,出现眩晕等症状。
二、诊断要点1.症状:头晕、头痛、耳鸣、眼花、失眠、多梦等。
2.体征:血压持续升高,脉象弦硬有力。
3.辅助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颈动脉彩超等检查,以排除其他器质性病变。
三、辨证分型1.肝阳上亢型:头晕胀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失眠多梦,脉弦硬有力。
2.气血亏虚型:头晕乏力,面色苍白,心悸失眠,脉细弱无力。
3.痰湿中阻型:头晕头重,恶心呕吐,脘腹胀满,脉滑。
4.瘀血阻络型:头晕头痛,痛有定处,舌质紫暗,脉涩。
四、治疗原则眩晕病的治疗,中医讲究辨证论治,针对不同证型采取相应治疗方法。
1.肝阳上亢型:平肝潜阳,清火熄风。
常用药物有:天麻、钩藤、石决明、珍珠母等。
2.气血亏虚型:补益气血,养心安神。
常用药物有:黄芪、党参、当归、远志等。
3.痰湿中阻型:燥湿化痰,和中降逆。
常用药物有:半夏、陈皮、茯苓、泽泻等。
4.瘀血阻络型: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常用药物有:丹参、川芎、桃仁、红花等。
五、特色疗法1.针灸疗法:根据不同证型,选取相应穴位进行针刺,如:百会、风池、太冲、曲池等。
2.推拿按摩:通过按摩头部、颈部、背部等部位,促进气血运行,缓解眩晕症状。
3.药膳疗法:根据患者体质,给予相应的药膳调理,如:红枣、枸杞、桂圆、银耳等。
六、预防与调护1.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激动。
2.注意饮食,避免过食肥甘厚味,戒烟限酒。
3.保持充足睡眠,避免劳累过度。
4.定期进行血压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注意事项就那么几个,但每一个都很关键,直接影响治疗效果。
眩晕病(高血压病)诊疗方案
眩晕病(高血压病)中医诊疗方案(2015版本)高血压病属中医“眩晕”的范畴.以脏腑气血阴阳失衡为主要病机,以眩晕,头痛为主证的病症.高血压病临床上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特征,可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
目前,多认为眩晕病因病机与风、火、痰、瘀、虚相关,病位在清窍,与肝脏最为密切,与脾、肾相关,脏腑阴阳失调、饮食劳倦、情志失调皆可致病,或为清窍失养,或为邪扰清窍。
一、本案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眩晕病(TCD编码:BNG07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高血压病(ICD-10编码:I10.X02)二、诊断依据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一)头晕、头疼、目眩、视物旋转,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甚则仆倒。
(二)可伴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等。
(三)慢性起病逐渐加重,或急性起病,或反复发作。
(四)测血压,查血色素,红细胞计数及心电图,眼底及颈椎X线摄片,经颅多普勒等有助明确诊断。
有条件做CT、磁共振检查。
(五)应注意除外肿瘤、严重血液病等。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7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指定的《高血压病诊疗指南》表1.18岁以上成人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分类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理想血压<120 <80正常血压<130 <85正常高值130-139 85-891级高血压(轻度)140-159 90-99亚组:临界高血压140-149 90-942级高血压(中度)160-179 100-109 3级高血压(重度)≥180 ≥110单纯收缩期高血压≥140 <90亚组:临界高血压140-149 <90表2.影响高血压患者预后的因素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并存的临床情况I用于危险性分层的危险●左心室肥厚(心电图脑血管疾病因素超声心动图或X线)●缺血性中风●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水平(●脑出血1-3级)●蛋白尿和/或血浆●短暂性脑缺血●男性>55岁肌酐浓度轻度升高发作(TIA)●女性>65岁160-177mmol/L(1.2-2.0 心脏疾病●吸烟mg/dl) ●心肌梗死●总胆固醇>5.72mmol/L ●超声或X线证实有动脉●心绞痛●糖尿病粥样硬化斑块(颈、髂、●冠状动脉血运●早发现心血管疾病家族股或主动脉重建史(发病年龄男<55岁,女●视网膜普遍或灶性动脉肾脏疾病<65岁)狭窄II加重预后的其他危险因素●糖尿病肾病●HDL-C降低●肾功能衰竭(●VLDL-C升高血Cr>177mmol/L●糖尿病伴微量蛋白尿或2.0mg/dl) ●葡萄糖耐量减低血管疾病●肥胖●夹层动脉瘤●以静息为主的生活方式●症状性动脉●血浆纤维蛋白原增高疾病高度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出血或渗出●视乳头水肿三、治疗方案1、分型论治(一)肝火上炎型症候:头晕、头痛、面红、目赤、烦躁、易怒、口苦、尿赤、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则:清肝泻火,祛风定眩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组成:龙胆草12g,柴胡12g,泽泻12g,栀子9g,黄芩15g,天麻15g,钩藤30g(后入),丹皮15g,桑叶10g,菊花10g,葛根20g,甘草6g。
眩晕病中医诊疗方案
眩晕病中医诊疗方案眩晕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其表现为头晕、头昏、乏力、眼花等不适感觉。
中医认为,眩晕是由于气血运行失调、脏腑功能紊乱等因素引起的。
下面是一个中医针对眩晕病的诊疗方案。
1.诊断:首先,中医会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全面的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等手段来确定患者的眩晕病发生的原因和类型。
常见的眩晕类型包括头晕、眼花、耳鸣、乏力等。
根据病史、症状和体征,中医诊断可以分为气虚型、痰湿型、血瘀型等。
2.药物治疗:根据不同类型的眩晕,中医会使用不同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通常情况下,中药的治疗原则是以益气补血、祛痰化湿、活血化瘀为主要方向。
常用的中药有党参、黄芪、熟地、甘草等益气补血药物;陈皮、白术、半夏、茯苓等祛痰化湿药物;当归、川芎、丹参等活血化瘀药物。
此外,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中医还可以使用一些针灸、艾灸、拔罐等治疗方法。
3.饮食调理:根据中医理论,饮食也可以对眩晕病起到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患者可以适量摄入一些具有益气补血作用的食物,如红枣、山药、猪肝等。
同时,要避免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的摄入,以免加重病情。
4.积极调节心理状态和生活方式:中医认为,眩晕病与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因此,中医在治疗眩晕病时也会注重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方式。
患者可以通过适量的运动、放松的休息、保持良好的情绪等方式来改善病情。
5.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常用的治疗眩晕病的方法之一、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节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眩晕病的目的。
常用的针灸穴位有百会穴、风池穴、印堂穴等。
6.艾灸疗法:艾灸是中医另外一种常用的治疗眩晕病的方法。
通过燃烧艾绒,使其产生的热力刺激患者的经络和穴位,从而调节气血运行,改善眩晕病。
常用的艾灸穴位有百会穴、风池穴、脾俞穴等。
7.拔罐疗法:拔罐是中医另外一种常用的治疗眩晕病的方法。
通过用火或机械力将罐子吸附在患者的皮肤上,产生负压刺激,从而改善气血运行,调节脏腑功能,缓解眩晕病。
常用的拔罐穴位有风池穴、肺俞穴、脾俞穴等。
眩晕高血压中医医案
眩晕高血压中医医案秦某某,女,65岁,江西南昌市人。
2021年8月6日初诊。
患者头眩晕间断发作10年余,常于吃肉汤排骨汤发作。
20年10月中询曾在省某医院住院做各种检查,诊断为梅尼埃眩晕症, 高血压。
住院以点滴,内服药为脑安,厄贝沙坦西比灵胶囊等,当时症状好转。
后几次反复在社区用同样药无见效果。
21年8月5日,因当天患者多吃几块肉,晚上立觉眼前景物旋转而心胸下堵,当晚失眠,晕沉一晚。
6日经家属搀扶陪来吾门诊就医。
刻诊,站立不稳,胸闷心口下痞满, 常于肉食而发痞, 伴头痛,耳鸣,两目干涩,常年晚睡失眠多梦,晚上口干严重,腰膝酸软,大便干结难下,几天一行, 每次大需用开塞路才可勉强少解。
舌质红而少苔脉弦细。
辅助检查:血压:145/95mmHg;双目等大等圆,颈抵抗无,神经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此疾眩晕,证属肾水亏虚,肝阳上亢, 痰结于胸口。
治以开胸消痞而下痰结, 滋补肝肾,平肝潜阳,引浮离之阳以入坎宫。
处方如下:江西樟树枳实15克黄连3克上安桂1克半夏10克砂仁6克麦冬15克北沙参30克元参30克五味子10石菖蒲10克灵磁石60克茯神30克远志10克当归12克。
日1剂,水煎服,分2次温服,10剂。
嘱早睡早起,早起锻炼, 生冷油腻不吃。
二诊:药后头晕、心胸痞满及耳鸣、两目干涩、失眠多梦明显减轻,便已不干,一天两次, 血压130/85mmHg。
维有腰酸无力, 原方减当归,加枸杞子15克桑寄生30克。
继服10剂。
三诊:诸症悉除,血压125/75mmHg。
血压已稳,故嘱厄贝沙坦慢慢减,以二诊方10剂善后。
嘱注意生活习惯,有问题随诊。
案评方解:眩晕乃临床常见病证,中老年人多发,可见于现代医学高血压病、颈椎病、高脂血症、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多种疾病。
本疾患者于常年晚睡而耗其肾水,肾水亏虚,无以养肝, 肝肾亏虚,腰膝酸软, 两目失荣而干涉; 肾水亏虚则不以济心火而失眠多梦; 肾水亏虚则肠道津液来源缺乏而大便干结难解; 肾水亏虚则脾津亏虚, 而运化肉食难消, 阴虚火炼, 此又形成痰结于胸口之渊源也; 据上因,治此疾补其肾中真阴真水为之根本。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诊疗方案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8月)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5月)。
主要症状:头晕目眩,头痛。
次要症状:头如裹,面红目赤,口苦口干,耳鸣耳聋,汗出,腰膝酸软等。
2.西医诊断:参照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高血压联盟和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制定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
(1)未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情况下,平均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平均舒张压(DBP)≥90mmHg;(2)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近4周内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个体。
(二)证候诊断1.肾精不足证:眩晕耳鸣,精神萎糜,少寐多梦,健忘,腰膝酸软,遗精梦泄;偏于阴虚者,五心烦热,舌质红,脉弦细数;偏于阳虚者,四肢不温,形寒怯冷,舌质淡,脉沉细无力。
2.痰瘀互结证:头如裹、胸闷、呕吐痰涎、刺痛(痛有定处或拒按)、脉络瘀血、皮下瘀斑、肢体麻木或偏瘫、口淡、食少、舌胖苔腻脉滑,或舌质紫暗有瘀斑瘀点脉涩。
3.肝火亢盛证:眩晕、头痛、急躁易怒、面红、目赤、口干、口苦、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4.阴虚阳亢证:眩晕,腰酸、膝软、五心烦热、心悸、失眠、耳鸣、健忘、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
二、治疗方案本方案适用于18岁以上原发性高血压人群,不适用于儿童高血压、妊娠高血压、合并严重慢性肾脏疾病的高血压以及继发性高血压人群。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的辨证论治应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标本兼治,强调长期治疗时应以治本为主。
1.肾精不足证治法:偏阴虚者补肾滋阴;偏阳虚者补肾助阳。
方药:补肾滋阴用左归饮加减。
补肾助阳者用右归丸加减。
左归饮:熟地、山药、山萸肉、枸杞、茯苓。
右归丸:熟地、山药、山萸肉、肉桂、菟丝子、鹿角胶、枸杞子、当归、杜仲。
中成药:六味地黄丸(肾阴虚证)、右归丸(肾阳虚证)等。
2018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8月)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年5月)。
主要症状;头晕目眩,头痛。
次要症状;头如裹,面红目赤,口苦口干,耳鸣耳聋,汗出,腰膝酸软等。
2.西医诊断:参照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高血压联盟和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制定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1)未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情况下,平均收缩压(SBP)) ≥140mmHg和(或)平均舒张压(DBP)) ≥ 90mmHg;(2)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近4周内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个体。
(二)证候诊断1.肾气亏虚证:腰脊酸痛(外伤性除外)、胫酸膝软或足跟痛、耳鸣或耳聋、心悸或气短、发脱或齿摇、夜尿频、尿后有余沥或失禁、舌淡苔白、脉沉细弱。
2.痰瘀互结证;头如裹、胸闷、呕吐痰涎、刺痛(痛有定处或拒按)、脉络瘀血、皮下瘀斑、肢体麻木或偏瘫、口淡、食少、舌胖苔腻脉滑,或舌质紫暗有瘀斑瘀点脉涩。
3.肝火亢盛证:眩晕、头痛、急躁易怒、面红、目赤、口干、口苦、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4.阴虚阳亢证:腰酸、膝软、五心烦热、心悸、失眠、耳鸣、健忘、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
二、诊疗方案本方案适用于18岁以上原发性高血压人群,不适用于儿童高血压、妊娠高血压、合并严重慢性肾脏疾病的高血压以及继发性高血压人群。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的辨证论治应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标本兼治,强调长期治疗时应以治本为主。
1.肾气亏虚证治法:平补肾气,调和血脉。
推荐方药:补肾和脉方加减。
生黄芪、黄精、桑寄生、仙灵脾、炒杜仲、女贞子、怀牛膝、泽泻、川穹、当归、地龙等。
中成药:杞菊地黄丸、六味地黄丸(肾阴虚证)、右归丸(肾阳虚证)等。
2.痰瘀互结证治法:祛痰化浊,活血通络。
推荐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合通窍活血汤加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病区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国中医药,2008年8月)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2002 年5月)。
主要症状;头晕目眩,头痛。
次要症状;头如裹,面红目赤,口苦口干,耳鸣耳聋,汗出,腰膝酸软等。
2.西医诊断:参照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高血压联盟和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制定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1)未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情况下,平均收缩压(SBP)) ≥140mmHg 和(或)平均舒压(DBP)) ≥ 90mmHg;(2)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近4周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个体。
(二)证候诊断1.肾气亏虚证:腰脊酸痛(外伤性除外)、胫酸膝软或足跟痛、耳鸣或耳聋、心悸或气短、发脱或齿摇、夜尿频、尿后有余沥或失禁、舌淡苔白、脉沉细弱。
2.痰瘀互结证;头如裹、胸闷、呕吐痰涎、刺痛(痛有定处或拒按)、脉络瘀血、皮下瘀斑、肢体麻木或偏瘫、口淡、食少、舌胖苔腻脉滑,或舌质紫暗有瘀斑瘀点脉涩。
3.肝火亢盛证:眩晕、头痛、急躁易怒、面红、目赤、口干、口苦、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4.阴虚阳亢证:腰酸、膝软、五心烦热、心季、失眠、耳鸣、健忘、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
二、治疗方案本方案适用于18岁以上原发性高血压人群,不适用于儿童高血压、妊娠高血压、合并严重慢性肾脏疾病的高血压以及继发性高血压人群。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的辨证论治应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标本兼治,强调长期治疗时应以治本为主。
1.肾气亏虚证治法:平补肾气,调和血脉。
推荐方药:补肾和脉方加减。
生黄芪、黄精、桑寄生、仙灵脾、炒杜仲、女贞子、怀牛膝、泽泻、川穹、当归、地龙等。
中成药:杞菊地黄丸、六味地黄丸(肾阴虚证)、右归丸(肾阳虚证)等。
2.痰瘀互结证治法:祛痰化浊,活血通络。
推荐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合通窍活血汤加减。
生半夏洗、苍术、白术、天麻、皮、茯苓、薏苡仁、桃仁、红花、当归、枳壳、赤芍、川穹、地龙、郁金等。
中成药;绞股蓝总甙片、血塞通片、养血清脑颗粒等。
3.肝火亢盛证治法:清肝泻火,疏肝凉肝。
推荐方药:调肝降压方加减。
柴、香附、佛手、夏枯草、炒桅子、丹皮、菊花、双钩藤(后下)等。
中成药:牛黄降压丸、龙胆泻肝软胶囊等。
4.阴虚阳亢证治法:滋阴补肾,平肝潜阳。
推荐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
明天麻、双钩藤(后下)、石决明(先煎)、炒桅子、川牛膝、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茯神、牡丹皮等。
中成药:天麻钩藤颗粒、全天麻、清脑降压片等。
(二)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瘀血阻络证:可选择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药注射液,如川穹注射液、灯盏花注射液、丹红注射液、香丹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等。
气虚血瘀证:可选择具有益气养阴功效的中药注射液,如黄芪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生脉注射液,配合应用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药注射液。
痰浊壅盛证:可选择醒脑静注射液。
(三)外治法1.中药足浴(1)夏枯草30g、钩藤20g、桑叶15g、菊花20g。
上药制成煎剂,用时加温至50℃左右,浸泡双足、两足相互搓动,每次浴足 20∽30分钟,每日2次,10∽15天为1个疗程。
(2)钩藤20g、吴茱萸10g、桑寄生30g、夏枯草30g,水煎取药液1500ml,加入食醋1OOml,每天足浴30分钟左右,每日一次,十天为一疗程。
(3)钩藤I5g、野菊花I0g、稀签草30g、夏枯草2Og、川牛膝20 g、赤芍20g、川穹15g、葛根20g、花椒10g,浸泡1小时后,大火煮开,小火再煮30分钟,后下钩藤,连水带药倒人盆中,水温40℃∽-45℃,赤足泡药中,浸过踝部,双足互搓,每次 30分钟,每天1次,10次为1疗程,间隔3天,做第二疗程。
2.耳穴压豆(1)常用穴:耳背沟、肝、心、交感、肾上腺:备用穴:耳神门、耳尖、肾。
常用穴每次取3∽4穴,酌加备用穴,以7mmX7mm的胶布,将王不留行籽贴于所选之穴,贴紧后并稍加压力,使患者感胀痛及耳廓发热。
每隔2天换贴1次,每次一耳,双耳交替,15次为一疗程。
(2)肾气亏虚证、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选用肾、枕、皮质下;痰浊壅盛证选用脾、枕、皮质下。
耳穴定位:肾:在对耳轮下脚下缘:枕:在对耳屏后上方;皮质下:在对耳屏的侧面;脾点:耳甲腔后上方,在耳轮脚消失处与轮屏切迹连线的中点。
(3)操作流程:①将胶布剪成0.5cmXO.5cm的小方块,将磁珠粒或生王不留行子或白芥子或六神丸贴在胶布中央各用。
②然后用75%酒精棉球消毒耳廓,将贴有药子的胶布对准穴位贴压。
③贴压后用手指按压穴位半分钟,嘱患者每天自行按压5次,每次 10分钟,局部微热微痛为宜。
④每次贴一只耳朵,下次轮换对侧,症状较重者可双耳同时贴。
3.穴位敷贴(1)肾气亏虚症:吴茱萸散(吴茱萸1份,清醋1份)涌泉、太溪、太冲穴贴敷。
痰湿奎盛证:吴茱萸散关、丰隆、解溪穴贴敷。
肝火亢盛证:清肝散(吴茱萸1份,黄连6份,清醋1份)涌泉、太溪、太冲穴贴敷。
肝阳偏亢伴有头晕者,以吴茱萸、川穹题粒剂各3g,混匀,白醋调成糊状,每天晚间临睡前贴敷双侧涌泉穴,2周为1个疗程;肝阳偏亢伴头痛明显者,以决明子log焙干研末,以绿茶水调成糊状,贴敷两侧太阳穴,干后更换。
(2)生大黄2g、生石决明5g、午膝5g、冰片0.5g诸药为末,过600目筛,适量凡士林调为糊状,等分4份,均匀涂于自粘性无菌敷料上,贴于双侧穴位上,每日1次,每次贴6小时,次日对时更换,15日为1疗程,可以连续2个疗程或以上。
肝阳上亢证:曲池、风池、合谷、太冲;风痰上扰证:曲池、合谷、丰隆、太溪;肝肾阴虚证:曲池、合谷、足三里、三阴交;阴阳两虚证:曲池、足三里、气海、涌泉;气虚血瘀证:曲池、合谷、气海、丰隆。
穴位埋线(穿刺针埋线)在太冲穴、三阴交、足三里等选定穴位埋藏医用铬制羊肠线,其最初起到刺激穴位的机械作用,以后肠线液化、吸收所产生的化学刺激,作用持久而温和,兼有穴位刺激疗法和组织疗法的共同作用。
操作方法:患者取卧位或坐位,医生选取专用埋线针1支,前端置入已消毒羊肠线1.5cm长,常规消毒局部皮肤,左手拇、食指绷紧或提起进针部位皮肤,右手持针对准选定双侧太冲穴位(位于人体足背侧,当第1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快速进针过皮,送针至一定深度,当出现针感后即酸、麻、胀等后,缓慢退针。
边退针,边推针芯,将羊肠线埋植在穴位,针孔涂以碘酒,盖上消毒纱布。
注意事项:(1)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2)埋线最好在皮下组织与肌肉之间,羊肠线头不可暴露在皮肤外面。
(3)注意术后反应,一种属于正常反应,由于刺激损伤及羊肠线刺激,在1∽5天,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等无菌性炎症反应。
少数病例反应较重,切口处有少量渗出液,亦属正常现象,一般不需要处理,若渗液较多凸出皮肤表面时,可将乳白色渗液挤出,用70%酒精棉球擦去,覆盖消毒纱布。
(4)少数病人因治疗中无菌操作不严或伤口保护不好,造成感染,一般中治疗后3∽4天出现局部红肿,疼痛加剧,并可伴有发热,应予局部热敷及抗感染处理。
(5)个别病人对羊肠线对敏,治疗后出现局部红肿、瘙痒、发热等反应,应适当作抗过敏处理。
20天为一个疗程,共3个疗程。
(四)其他疗法1.养生调摄方法见表1.表1防治眩晕(原发性高血压)的调摄法2.治疗设备:根据病情需要和临床症状,可配备多功能艾灸仪和针灸器具(针灸针、艾条、刮痧板、拔火罐等),可选用腿浴治疗器、足疗仪等中药浸浴设备。
(五)科基础治疗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合理控制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
(六)护理包括基于血压波动性日节律、月节律和年节律的调神摄生、因时起居、择时服药、排痰腑等。
三、疗效评价(一)评价标准1.中医证侯学评价采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2002年5月)的证候评分标准,动态观察证候变化,重点于评价患者已有或新发的头晕目眩、头痛等主要症状是否明显缓解(证候计分下降≥50%)2.病病情评价推荐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简表中文版(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 Assessment)和杜氏高血压生活质量量表进行成人原发性高血压的生活质量评分,采用《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进行成人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鉴别诊断、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评估,并指导诊断措施及预后判断。
降压目标:年轻人或合并糖尿病、慢性肾脏病<130/80mmHg; 60∽69岁<140/9OmmHg,如能耐受,还可进一步降低;70∽79岁<150/9 0mmHg,如能耐受,还可进一步降低:肾功能受损蛋白尿<1g/d者<l3O/85mmHg;肾功能受损蛋白尿>1g/d者< l25/75mmHg。
(二)评价方法推荐同时采用肱动脉血压和24小时动态血压评定降压疗效,采用尿微量白蛋白评价早期肾功能损害情况。
1.肱动脉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根据偶侧SBP平均值下降> 10mmHg以上作为疗效判定,分别计算治疗有效率和血压达标率。
治疗有效;SBP下降>10mmHg;降压达标:SBP< l4OmmHg, 且PP <6mmHg,同时舒压适度下降(不低于6O∽7OmmHg)。
单纯舒期高血压:(1)显效:DBP下降≥10mmHg并降至<8 5mmHg,或降低20mmHg以上;(2)有效:DBP下降<10mmHg但降至<85mmHg;(3)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双期高血压:参照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和单纯舒期高血压的降压疗效标准,综合判定。
2.动态血压负荷值和昼夜节律监测24h、日间、夜间的SBP和DBP,日间和夜间的SBP负荷、DBP负荷,24h平均动脉压(24h mean blood pressure,24hMAP),心率。
定义(1)降压值为治疗后每小时平均血压减去观察期相同小时的平均血压得到的差值。
(2)24h MAP=24h SBP/3+24h DBP。
(3)根据脉压=平均SBP-平均DBP,计算24pp。
(4)负荷值为血压高于正常的次数百分率,以血压负荷值>30%作为诊断血压升高的指标之一。
(5)动态血压昼夜节律;血压波动的昼夜节律采用夜间血压下降率表示,即(日间平均值-夜间平均值)/日间平均值,以<10%为血压昼夜节律异常。
血压规律变化即夜间平均收缩压较日间平均收缩压下降百分率或/(和)夜间平均舒压较日间平均舒压下降百分率≥10%,为正常构型血压节律;否则为血压非规律变化,即非构型血压节律。
3.早期肾功能改变肾功能受损蛋白尿>1g/d的肾功能正常,或与治疗前比较肾功能好转/无变化,尿微量白蛋白﹤300mg/L或转阴;肾功能受损蛋白尿﹤1g/L者的肾功能正常,或与治疗前比较肾功能好转/无变化,尿微量白蛋白较治疗前降低至少1个等级(即由300mg/降至100mg/L、50mg/L、20mg/L或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