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临床路径

合集下载

眩晕中医临床路径

眩晕中医临床路径

眩晕(xuànyùn)中医临床路径路径(lùjìng)说明:本路径适合于以眩晕(xuànyùn)为主症的患者。

一、眩晕中医(zhōngyī)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shìyòng)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眩晕(TCD 编码:BNG070)。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2008 年),及《实用中医内科学》(王永炎、严世芸主编,第二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眩晕》(粟秀初,黄如训主编,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第二版,2008 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眩晕诊疗方案”。

眩晕临床常见证候:风痰上扰证阴虚阳亢证肝火上炎证痰瘀阻窍证气血亏虚证肾精不足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眩晕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8-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眩晕。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眩晕(TCD 编码: BNG070)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liúchéng)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由肿瘤、脑外伤、脑梗死、脑出血等引起的眩晕(xuànyùn)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zhōngyī)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shōují)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tèdiǎn)。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3)心电图(4)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颈椎X 线片、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颈动脉血管超声、头颅影像学检查、前庭功能检查等。

眩晕病中医临床路径

眩晕病中医临床路径

眩晕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以眩晕为主症的患者。

一、眩晕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眩晕(TCD 编码:BNG070)。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王永炎、严世芸主编,第二版,上海科,及《实用中医内科学》中医病证部分》(2008 年)。

学技术出版社,2009 年)(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眩晕》(粟秀初,黄如训主编,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第。

二版,2008 年)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眩晕诊疗方案”。

眩晕临床常见证候:风痰上扰证阴虚阳亢证肝火上炎证痰瘀阻窍证气血亏虚证肾精不足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眩晕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

(ZYYXH/T18—2008)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眩晕。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眩晕(TCD 编码: BNG070)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由肿瘤、脑外伤、脑梗死、脑出血等引起的眩晕患者不进入本路径.(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3)心电图(4)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BAEP)、颈动脉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如颈椎X 线片、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血管超声、头颅影像学检查、前庭功能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风痰上扰证:祛风化痰,健脾和胃。

(2)阴虚阳亢证:镇肝息风,滋阴潜阳。

(3)肝火上炎证:平肝潜阳,清火息风。

眩晕中医临床路径

眩晕中医临床路径

眩晕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以眩晕为主症的患者.一、眩晕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眩晕(TCD 编码:BNG070)。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王永炎、严世芸主编,第二版,上海科医病证部分》(2008 年),及《实用中医内科学》。

学技术出版社,2009 年)(粟秀初,黄如训主编,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 第(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眩晕》。

二版,2008 年)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眩晕诊疗方案”。

眩晕临床常见证候:风痰上扰证阴虚阳亢证肝火上炎证痰瘀阻窍证气血亏虚证肾精不足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眩晕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8-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眩晕。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眩晕(TCD 编码: BNG070)的患者.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由肿瘤、脑外伤、脑梗死、脑出血等引起的眩晕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3)心电图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颈椎X 线片、头颅影像学检查等。

2.(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风痰上扰证:祛风化痰,健脾和胃。

(2)阴虚阳亢证:镇肝息风,滋阴潜阳.(3)肝火上炎证:平肝潜阳,清火息风。

(4)痰瘀阻窍证:活血化痰,通络开窍。

(5)气血亏虚证:补益气血,健运脾胃。

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

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

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1.突发性眩晕:中医优势:中医在治疗突发性眩晕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优势。

中医认为突发性眩晕是由于人体的阴阳失调,气血不足或痰湿内蕴引起的,可以通过经络调理和中药治疗来改善症状。

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艾灸、中药调理、按摩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加强体内的气血循环,从而减轻眩晕症状。

2.慢性疼痛病:中医优势:中医在治疗慢性疼痛病方面也有明显的优势。

中医认为慢性疼痛是由于人体的气血不畅、经络堵塞引起的,可以通过调理经络和激活体内的气血流动来缓解疼痛。

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拔罐、中药调理等。

这些方法可以刺激穴位、促进气血流通,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效果。

3.焦虑和抑郁症:中医优势:中医在治疗焦虑和抑郁症方面也有很好的效果。

中医认为焦虑和抑郁是由于人体的心脾失调、气血不顺引起的,可以通过调理心脾和疏通气血来缓解症状。

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中药调理、推拿按摩等。

这些方法可以改善心脾功能,促进气血循环,从而减轻焦虑和抑郁症状。

4.高血压:中医优势:中医在治疗高血压方面也有很好的效果。

中医认为高血压是由于人体的肝郁气滞、瘀血内蕴引起的,可以通过调理肝气和疏通瘀血来降低血压。

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中药调理、推拿按摩等。

这些方法可以平缓肝气,促进瘀血排出,从而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

5.冠心病:中医优势:中医在治疗冠心病方面也有明显的优势。

中医认为冠心病是由于人体的心脾失调、气血不足引起的,可以通过调理心脾和补充气血来缓解症状。

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中药调理、推拿按摩等。

这些方法可以增加心脏供血和氧气供应,从而改善心脏功能,减轻冠心病症状。

总结起来,中医在突发性眩晕、慢性疼痛病、焦虑和抑郁症、高血压和冠心病等病种的临床路径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中医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针灸、中药调理、推拿按摩等,这些方法可以通过调理体内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流通来缓解症状、改善疾病。

眩晕临床路径表

眩晕临床路径表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临床路径表患者姓名:患者年龄:住院号:病房床号:入院时间:纳入路径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际住院天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管医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管护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住院费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TCD-10编码:BNGO70ICD-1O编码:110.11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第1天住院第2-3天□□□□□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完成入院记录常规辅助检查确定诊断安排三大常规、血生化、心电图、胸片等检查行颈动脉彩超、心脏彩超检查观察血压变化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注意事项长期医嘱:□□□□□□□□□内科常规护理分级护理低盐低脂饮食,监测血压口服降压药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辨证使用中药针剂辨证使用中药汤剂辨证使用中成药口服辨证使用中医特色疗法临时医嘱: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大便隐血心电图胸片检查血生化高血压四项颈动脉彩超、心脏彩超腹部超声静脉使用降压药(必要时)心电监护(必要时)□□□□□□□□□□□□□□采集中医四诊信息进行中医证候判断完善内科基础治疗完成病历书写和病程记录上级医师查房: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或补充诊疗万案完成入院检查长期医嘱:内科常规护理分级护理低盐低脂饮食,监测血压口服降压药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辨证使用中药针剂辨证使用中药汤剂辨证使用中成药口服辨证使用中医特色疗法□□□□□□□□□临时医嘱:完成胸片、心电图、心脏彩超检查完成血生化、三大常规检查心电图、腹部B超、颈动脉彩超肾上腺CT (必要时)高血压四项(必要时)对症处理□□□□□□主□入院介绍(介绍病房环境、设施和设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要□入院护理评估□健康饮食教育护□静脉取血□协助医生完成中医特色疗法理□监测血压□心理护理及精神调摄护理工□指导患者到相关科室行超声等检查□夜间巡视作I病情□无□有,原因:□ 无□有,原因:变异 1. 1.记录 2. 2.护士白班小夜班大夜班白班小夜班大夜班签名医师签名住院日期: 年月曰出院日期: 年月曰标准住院日:<7天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临床路径分析表填表日期:_________ 年月日住院号:。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临床路径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临床路径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眩晕病(TCD-10编码:BNG07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 原发性高血压(ICD-10 编码:I10.x00- I10.x14)。

(二)诊断依据。

(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高血压联盟和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制定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

1、未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情况下,平均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平均舒张压(DBP)≧90mmHg;2、除外继发性高血压。

(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郑筱萸.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3-77)、《中医内科学》(王永炎.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17-122)、《中医临床诊疗指南释义》(胡元会.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9:51-57)。

本病病位在清窍,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病性多虚实夹杂,虚多责之于肝肾阴虚,或阴损及阳;实多责之于肝火,阳亢,痰湿等上犯清窍。

证侯分型: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痰湿壅盛证、阴阳两虚证。

(1)肝火亢盛证:眩晕,头痛,急躁易怒,面红,目赤,口干口苦,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2)阴虚阳亢证:眩晕,头痛,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心悸失眠,耳鸣健忘,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

(3)痰湿壅盛证:眩晕,头痛如裹,胸闷作恶,或呕吐痰涎,心悸失眠,口淡食少,舌胖苔腻,脉滑。

(4)阴阳两虚证:眩晕,头痛,腰酸膝软,畏寒肢冷,耳鸣,心悸气短,夜尿频,舌淡苔白,脉沉细弱。

(5)冲任失调证:妇女月经来潮或更年期前后出现头痛,头晕,心烦,失眠,胁痛,全身不适等症,血压波动,舌淡,脉弦细。

(6)瘀血内阻证:头痛如刺,痛有定处,胸闷,心悸,手足麻木,夜间尤甚,舌暗,脉弦涩。

(三)标准住院日为10-14天。

(四)进入路径标准1. 第一诊断符合眩晕病(TCD-10编码:BNG070),无多种兼杂证候的住院患者。

眩晕临床路径表

眩晕临床路径表
□肝肾功能(必要时)
□复查电解质(必要时)
□对症处理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健康饮食教育
□协助医生完成中医特色疗法
□心理护理及精神调摄护理
□夜间巡视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有,原因:
1.
2.
护士
签名
白班
小夜班
大夜班
医师
签名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临床路径分析表
填表日期:_______年___月___日 住院号:_________
住院费用分析
住院总费用
药品费:
非药品费:
药品费
西药:
中成药:
中药:
床位费
检查费
治疗费
其他
病种质量控制分析
住院天数
实际住院天数:
延迟或提前出院原因:
治疗效果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入出院诊断符合
□是 □否 原因:
并发症
□是 □否 原因:
患者满意度
□是 □否 原因:
变异分析与整改措施
质控医师签名:_______________ 质控护士签名:_________________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时间
住院第1天
住院第2-3天






□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
□完成入院记录
□常规辅助检查
□确定诊断
□安排三大常规、血生化、心电图、B超胸片等检查
□行颈动脉彩超、心脏彩超检查
□观察血压变化
□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注意事项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病)诊疗方案临床路径总结优化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病)诊疗方案临床路径总结优化

2019年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病)优势病种总结优化一、基本情况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病)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一批优势病种之一,从2019年1月,我科在开展眩晕病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工作期间接受临床路径管理的住院患者共有345例,占总优势病种的36.5%,平均住院日_6.11__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

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针灸、以及其他啊中医外治法治疗等。

二、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完成临床路径的283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中药饮片使用率37.3 2%,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液)使用率48.46%,特色疗法使用率98%,辨证施治率100%。

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28例(37.32_%),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103例(30%),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20例(5.8%),针灸治疗10例(2. 8%),内科基础治疗345例(100%),其他疗法320例(92.7%)。

三、应用情况分析随着我科业务能力的不断提升,高血压病患者逐渐增加,科室以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注重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临床疗效不断显现。

从实际情况看,治疗难点主要是因为大部分高血压病患者多为中老龄甚至是高龄患者,且病程较长,患者合并身体其它系统疾病损害较普遍,心脑肾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受影响,治疗难度大。

下一年度,科室将加大眩晕病健康教育宣传力度,正确引导患者在缓解期康复锻炼及预防急性发作。

同时依托中医药特色优势,注重疏肝益肾,心脑肾同治,攻补兼施,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在快速控制病情的同时,强调远期疗效,最大限度改善患者脏腑功能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多数患者对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穴位敷贴等治疗方法均能较好地依从。

对口服中药汤剂、针灸等中医外治法较抵触。

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1.治疗方法的疗效有循证医学证据,被纳入到正规教材以及正式发布的指南中,医生的依从性好,如高血压发病过程中血管受损,平肝潜阳法贯穿治疗始终。

2023年版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临床路径

2023年版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临床路径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临床路径(2023年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的住院病人。

一、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临床路径标准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眩晕病(TCD:BNG07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ICD-10:I10)。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全国中医药行业第十四五规划教材第十一版《中医内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吴勉华石岩主编,2021年)。

(2)西医诊断:参照《实用内科学》第1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王吉耀,葛均波,邹和建主编,2022年5月)与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联合制订2022年11月13日《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

2.证候诊断参照全国中医药行业第十四五规划教材第十一版《中医内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吴勉华石岩主编,2021年)。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常见证候:肝阳上亢证肾精不足证气血亏虚证痰湿中阻证瘀血阻窍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眩晕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8-2008)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以眩晕为主要表现。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西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符合眩晕病,无多种兼杂证候的患者。

2.第一诊断符合原发性高血压1级、2级的初发或治疗未达标的患者。

3.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高血压3级、合并严重慢性肾脏疾病的高血压以及继发性高血压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5.由肿瘤、脑外伤、脑梗死、脑出血等引起的眩晕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眩晕中医临床路径新版

眩晕中医临床路径新版

精选欢迎下载眩晕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以眩晕为主症的患者。

一、眩晕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眩晕(TCD 编码:BNG070)。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 医病证部分》(2008 年),及《实用中医内科学》(王永炎、严世芸主编,第二版,上海 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眩晕》(粟秀初,黄如训主编,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 第二版,2008 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眩晕诊疗方案”。

眩晕临床常见证候: 风痰上扰证 阴虚阳亢证 肝火上炎证 痰瘀阻窍证 气血亏虚证 肾精不足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眩晕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8-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眩晕。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眩晕(TCD 编码: BNG070)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由肿瘤、脑外伤、脑梗死、脑出血等引起的眩晕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3)心电图(4)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BAEP)、颈动脉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如颈椎X 线片、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血管超声、头颅影像学检查、前庭功能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风痰上扰证:祛风化痰,健脾和胃。

(2)阴虚阳亢证:镇肝息风,滋阴潜阳。

眩晕病临床路径

眩晕病临床路径

陆良县中医院心脑病科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分析总结(2014年)一、基本情况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病)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二批优势病种之一,从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陆良县中医院心脑病科纳入临床路径应用中医诊疗方案治疗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病)住院患者共852例,平均住院日12.3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中药汤剂、中成药、耳针、针刺、外治法(穴位贴敷)。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一)诊疗方案中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中药饮片使用率94.2%,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液)使用率100%,中医特色疗法使用率96.1%,辨证施治率100%。

其中,辨证应用口服中药汤剂449例(94.2%),辨证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852例(100%),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789例(3.8%),耳针治疗564例(38.5%),针刺43例(3.2%),外治法(穴位贴敷)治疗456例(73.1%),内科基础治疗852例(100%)。

(二)应用情况分析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临床应用较好、接受度较高的为口服中成药、口服中药汤剂及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其次为穴位贴敷和耳针治疗,而及针刺应用较少。

分析其原因,主要为:1.该病患者住院时程短,无论医师或患者意愿都倾向选择起效较快的静脉制剂,所以中药静脉制剂在急重症中应用普遍;2.患者临床症状多样,且中医医院就诊的此类患者老年人居多,合并症亦较多,针刺治疗往往不能兼顾,所以除非患者拒绝,临床医生多选择口服中成药、中药汤剂,较少应用针刺治疗;3.穴位贴敷及耳针因操作简便、作用较针刺持久,痛苦较小,也有较高接受度和依从性;且接受培训的护士即可操作,患者亦可随时自我治疗,故临床可操作性较强;4.方案中推荐的平衡针、腹针及推拿按摩等治疗方法,因科室医师未经过相关培训,相关经验不足,故均未实施。

三、疗效评价与分析(一)总体评价852例患者中,症状改善798例(95.1%),体征改善631例(59.6%),理化指标改善320例(38.4%);临床好转831例(98.1%),无变化13例(1.9%)。

眩晕中医临床路径

眩晕中医临床路径

眩晕中医临床路径眩晕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以眩晕为主症的患者。

一、眩晕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眩晕(TCD 编码:BNG070)。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王永炎、严世芸主编,第二版,上海科医病证部分》(2008 年),及《实用中医内科学》。

学技术出版社,2009 年)(粟秀初,黄如训主编,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第(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眩晕》。

二版,2008 年)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眩晕诊疗方案”。

眩晕临床常见证候:风痰上扰证阴虚阳亢证肝火上炎证痰瘀阻窍证气血亏虚证肾精不足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眩晕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

(ZYYXH/T18-2008)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眩晕。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眩晕(TCD 编码: BNG070)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由肿瘤、脑外伤、脑梗死、脑出血等引起的眩晕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3)心电图(4)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颈动脉(BAEP)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颈椎X 线片、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血管超声、头颅影像学检查、前庭功能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风痰上扰证:祛风化痰,健脾和胃。

(2)阴虚阳亢证:镇肝息风,滋阴潜阳。

(3)肝火上炎证:平肝潜阳,清火息风。

中医临床路径

中医临床路径

陇西县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临床路径
目录
内儿科:
1、眩晕(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临床路径
2、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中医临床路径
外一科:
1、肠痈(急性阑尾炎)中医临床路径
2、痔(混合痔)中医临床路径
外二科:
1、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
2、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
3、骨断筋伤(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4、骨断筋伤(股骨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5、腰痛病(腰椎管狭窄)中医临床路径
中医科:
1、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2、肩凝病(肩关节周围炎)中医临床路径
眼科:
1、圆翳内障(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中医临床路径
2、瞳神紧小(虹膜睫状体炎)中医临床路径
妇产科:
1、“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
2、“自然分娩”临床路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眩晕病(TCD-10编码:BNG07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 原发性高血压(ICD-10 编码:I10.x00- I10.x14)。

(二)诊断依据。

(1)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高血压联盟和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制定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

1、未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情况下,平均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平均舒张压(DBP)≧90mmHg;
2、除外继发性高血压。

(2)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郑筱萸.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3-77)、《中医内科学》(王永炎.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17-122)、《中医临床诊疗指南释义》(胡元会.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9:51-57)。

本病病位在清窍,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病性多虚实夹杂,虚多责之于肝肾阴虚,或阴损及阳;实多责之于肝火,阳亢,痰湿等上犯清窍。

证侯分型: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痰湿壅盛证、阴阳两虚证。

(1)肝火亢盛证:眩晕,头痛,急躁易怒,面红,目赤,口干口苦,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2)阴虚阳亢证:眩晕,头痛,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心悸失眠,耳鸣健忘,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

(3)痰湿壅盛证:眩晕,头痛如裹,胸闷作恶,或呕吐痰涎,心悸失眠,口淡食少,舌胖苔腻,脉滑。

(4)阴阳两虚证:眩晕,头痛,腰酸膝软,畏寒肢冷,耳鸣,心悸气短,夜尿频,舌淡苔白,脉沉细弱。

(5)冲任失调证:妇女月经来潮或更年期前后出现头痛,头晕,心烦,失眠,胁痛,全身不适等症,血压波动,舌淡,脉弦细。

(6)瘀血内阻证:头痛如刺,痛有定处,胸闷,心悸,手足麻木,夜间尤甚,舌暗,脉弦涩。

(三)标准住院日为10-14天。

(四)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符合眩晕病(TCD-10编码:BNG070),无多种兼杂证候的住院患者。

2. 第一诊断符合原发性高血压(ICD-10 编码:I10.x00- I10.x14)1级、2级、3级的初发或治疗未达标住院患者。

3.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合并严重慢性肾脏疾病的高血压以及继发性高血压患者,不列入本路径。

(五)住院后需完成的检查项目
1.住院后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血糖、高血压三项;
(3)胸片或胸部CT、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必要时检查:超声心动图,腹部超声,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肾病系列,超敏C 反应蛋白,肾动脉彩超,肾上腺CT,颈股动脉彩超,四肢多普勒检查,头颅CT,眼底检查,睡眠呼吸监测(怀疑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者),血浆肾素活性,血、尿醛固酮,血尿儿茶酚胺、动脉造影等。

(六)选择用药
1.降压药:常规CCB+ACEI/ARB,CCB+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 ACEI/ARB。

2.根据患者情况,选择使用利尿剂、α受体阻滞剂,硝酸甘油、硝普钠等。

3.中药方剂选用方面辨证用方:
(1)肝火亢盛证:治法:清肝泻火,兼清湿热。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中成药:龙胆泻肝丸、牛黄降压片、羚羊角胶囊等。

(2)阴虚阳亢证:治法:平肝潜阳,滋养肝肾。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

中成药:天麻钩藤颗粒,清脑降压片,脑立清胶囊,克比齐胶囊等。

(3)痰湿壅盛证:治法:燥湿祛痰,健脾和胃。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

中成药:全天麻胶囊等。

(4)阴阳两虚证:治法:补益阴阳。

方药:金匮肾气丸加减。

中成药:金匮肾气丸等。

(5)冲任失调证:治法:调摄充任。

方药:二仙汤加减。

中成药:龟鹿补肾胶囊等。

(6)瘀血内阻证:治法:活血化瘀。

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减。

中成药:心脉通片、心安宁片等。

4.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穴位贴敷、穴位注射、足浴、艾灸等中医特色疗法。

(七)出院标准
1.临床表现(头晕、头痛)缓解或消失。

2.血压控制达标、显效或有效,血压波动平稳。

血压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⑴舒张压下降10mmHg以上并达到正常范围;⑵舒张压虽未降至正常,但已下降20mmHg或以上。

有效:⑴舒张压下降不及10mmHg,但已达到正常范围;⑵舒张压较治疗前下降10-19mmHg,但未达到正常范围;⑶收缩压较治疗前下降30mmHg以上。

需具备其中1项。

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者。

3.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八)变异及原因分析
1.出现脑出血、脑梗塞、急性左心衰、高血压脑病等严重并发症,需要在住院期间处理。

2.新出现其他系统合并症,需要住院治疗。

3.出现治疗相关的并发症,需要住院期间处理。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临床路径表
患者姓名:
患者年龄:
住院号:
病房床号:
入院时间:
纳入路径时间:
实际住院天数:
主管医师:
主管护士:
住院费用: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TCD-10编码:BNG070、ICD-10 编码:I10.x00- I10.x14)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发病时间:年月日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
标准住院日:10-14天实际住院日:天
镇海区中医院医院
眩晕(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临床路径告知单
请您对我们的医疗工作进行评价(出院时填写):
□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非常不满意
请您对不满意处提出建议签字:注:1、本表一式两份,一份交予患者,一份放在病历的《医师版临床路径》之后
2、本表的责任护士负责告知患者或委托人(需签名确认),并保存在病历中
3、病人出院时,由责任护士负责让患者填写满意情况,并保存在病历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