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基于JBI模式的循证护理在重症监护后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基于JBI模式的循证护理在重症监护后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4ff8f971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e2.png)
临床护理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 中外医疗基于JBI 模式的循证护理在重症监护后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邱楚杰,周淑玫,范文丽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ICU ,福建厦门 361000[摘要] 目的 分析基于澳大利亚循证卫生保健中心(Joanna Briggs Institute, JBI )模式的循证护理在重症监护后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80例重症监护后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
对照组(n =40)行常规护理,观察组(n =40)联合应用基于JBI 模式的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情绪状态(焦虑、抑郁、压力)、创伤应激反应(躯体反应、情绪反应、行为反应)、血气指标(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和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Intensive Care Nursing Scoring System, ICNSS )评分。
结果 两组护理前情绪状态、创伤应激反应和ICNSS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观察组护理后抑郁、焦虑、压力、创伤应激反应和ICNSS 评分分别为(7.32±1.16)分、(7.44±1.32)分、(11.52±1.12)分、(26.84±4.60)分和(16.84±2.5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9.577、10.431、14.431、17.752、11.606,P 均<0.05);两组护理前后血气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护理后血氧饱和度和动脉氧分压高于同组护理前,动脉二氧化碳水平低于同组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
结论 基于JBI 模式的循证护理可缓解重症监护后综合征患者负面情绪,可减少创伤应激反应,降低疾病严重程度,有较高应用价值。
对行保守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提供优质护理的价值观察
![对行保守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提供优质护理的价值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75bc20f9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8e.png)
对行保守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提供优质护理的价值观察发布时间:2021-09-01T16:13:49.507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9期作者:李秀[导读] 目的:优质护理对行保守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效果分析。
李秀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昆明邮编 650032【摘要】目的:优质护理对行保守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效果分析。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行保守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6年3月-2019年2月),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将常规护理方式应用于对照组,优质护理应用于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试验前后的心理状态、胸痛程度以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对照组的焦虑、抑郁和胸痛评分均高于观察组,且护理满意度评分低于观察组,差异有效(P<0.05)。
结论:对患有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且选择保守治疗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能明显改善焦虑和抑郁的情绪,减少胸痛程度,并获得较为满意的护理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系统急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增高,且多发人群已逐渐扩散至青壮年群体,严重损害国民身心健康和国家发展。
临床上常建议患者优先选择经皮动脉血管造影和支架植入术,并积极纠正心律失常,但对于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只能选择保守治疗[1]。
针对采用保守治疗的患者,除了药物治疗外,临床护理也同等重要。
有研究指出,采用优质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升治疗信心,也大大增加护理满意度,该护理方式对多种内科疾病都有较好的应用价值[2]。
本研究主要分析优质护理对改善行保守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我院2016年3月-2019年2月收治的行保守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90例),且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
观察组男30例,女15例;年龄55~75岁,平均(61.23±4.78)岁。
循证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循证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e740dff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e7.png)
循证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韩成成【期刊名称】《《中外医疗》》【年(卷),期】2019(038)017【总页数】3页(P165-167)【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循证护理; 心功能; 护理满意度【作者】韩成成【作者单位】武警烟台特勤疗养中心山东烟台 264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急性心肌梗死属于心脏疾病之一,大部分患者在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后都会有心律失常的情况[1],严重还会造成患者死亡,临床中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方式,同时配合护理干预措施[2-3],以此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基于此,该文就针对该院2015年8 月—2016 年12 月期间收治的84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患者应用循证护理措施后的临床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方便选取该院收治的84 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进行研讨,对患者进行分组,分组方式为计算机表法,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2 例,素有患者均知晓该次研究,且已经签订知情同意书,并经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对照组中男19 例,女23 例,最大年龄46岁,最小年龄31 岁,中位年龄(35.85±2.16)岁,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18 例,高中学历16 例,初中及以下学历8 例;研究组中男21 例,女21 例,最大年龄47 岁,最小年龄32 岁,中位年龄(38.12±1.67)岁,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15 例,高中学历14 例,初中及以下学历13 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给予患者吸氧治疗,以此防止休克,保证病房环境卫生,及时通风,叮嘱患者需要卧床休息,适当活动。
研究组加用循证护理,成立循证护理小组,将护士长定位组长,选择护理经验丰富的护理组员,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待考核后可上岗。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采用循证护理的效果评价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采用循证护理的效果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128d4d14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a0.png)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采用循证护理的效果评价【摘要】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心血管事件,采用循证护理对患者的治疗起到重要作用。
本文通过对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具体措施、对患者的影响及临床效果评价进行探讨,总结循证护理在这类患者中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
研究认为,循证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但也存在某些限制,如依从性差和操作复杂等问题。
建议在临床实践中应充分考虑患者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结合循证护理的理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未来的研究还需进一步探讨循证护理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循证护理、患者、效果评价、临床效果、局限性、建议、研究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急症,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在急性心肌梗死的过程中,患者可能发生心律失常,加重病情,增加患者的病死率。
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至关重要。
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情况及效果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采用循证护理的效果评价,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和建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采用循证护理的效果。
通过对循证护理在这一患者群体中的应用、具体措施、影响以及临床效果评价进行综合分析,旨在揭示循证护理在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预后方面的作用和价值。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希望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更加可靠的护理方案,促进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康复和健康。
通过对循证护理的局限性进行剖析,能够深入认识目前护理水平的不足之处,从而为今后进一步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护理的发展方向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未来研究展望,可以揭示目前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更深入、更具体的研究方向,从而推动该领域的科研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1例急性心肌梗死的个案护理
![1例急性心肌梗死的个案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64a58f45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41.png)
· 科普与经验交流 ·1972020年 第28期病史介绍患者,女性,73岁,因“反复心前区闷痛3年余,加重伴气促、冷汗2小时”于2020年8月29日10:20入院,急诊以“急性心肌梗死”收住入院。
3年前患者因劳累后出现心前区压榨样痛,并放射至左肩部疼痛,持续约几分钟,经休息而缓解,后在家人的劝说下在我院做心电图(ECG)提示“冠脉供血不足”,予以扩冠治疗。
以后又多次于劳累过度或情绪激动后出现心前区压榨样疼痛,均经扩冠治疗而缓解。
患者于2小时无明显诱因前出现乏力、胸闷、胸痛、气急、冷汗、伴有恶心、呕吐数次,含服硝酸甘油无效,急赴我院就诊,急诊以“急性心肌梗死”收入住院。
既往患糖尿病5年,高血压病3年,高脂血症2年,均规律服用药物控制于正常范围内。
无冠心病家族史。
查体:体温36.8℃,脉搏92次/min,呼吸24次/min,血压80/50mmHg。
意识清,体型稍胖,双侧瞳孔等圆等大,对光反射灵敏,颈软,无颈静脉怒张,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率92次/min,心音低钝,律齐,腹平软,双下肢无水肿。
心电图显示:Ⅱ、Ⅲ、aVF 导联ST 段抬高,宽而深的Q 波,T 波倒置。
化验室结果示:WBC 计数6.2×109/L,中性粒细胞70%;红细胞沉降率增快;CK-MB 升高,AST 起病后10小时升高,5天后下降至正常。
入院诊断: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心功能Ⅳ级2、原发性高血压3、糖尿病4、高脂血症治疗要点入院后立即置于CCU 病房行心电监护抢救,吸氧2—3天,止痛、抗凝、扩冠、补充血容量、极化液等治疗,1周后患者病情明显好转,情绪稳定,能下床轻微活动,无气急胸闷,胸痛缓解。
2周后无明显胸闷气闭,无胸痛心悸,CK-MB,AST 结果正常,患者要求出院,医嘱与出院。
护理措施1、一般护理(1)饮食护理。
宜给低盐、低热、低脂、高维生素、适量蛋白易消化清淡的饮食,少吃多餐,最初2~3天流质饮食为主,以后根据病情逐步过渡到低脂、低胆固醇清淡半流饮食或软食。
预防老年患者手术后肺部感染的护理措施
![预防老年患者手术后肺部感染的护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f65a5e52312b3169a451a49c.png)
理 组的平均住 院时 间 ( 1 7 . 2 9 士2 . 0 0 )d 相 比明显较低 ,平均 住院费用 循证护理 组 ( 5 1 7 1 . 8 7 ±6 1 2 . 7 1 )元也明显低于常规护理 组 ( 6 9 1 5 . 0 1 ± 6 4 0 . 2 1 )元 ,循证护理 组的平均 卧床时 间 ( 2 . 9 2 士0 . 6 9 )d 较常规护理
C h e mi s t r y , 2 0 0 1 , 4 3 ( 1 ) : 4 5 1 - 4 5 2 .
[ 6 ] 包 艳, 钟美容, 张丽群 , 等. 循证 护 理在 急 性 心肌 梗 死 患者 经 皮 冠 状 动 脉腔 内成 形 术 及 支 架术 后 的 应 用 [ J 】 . 中国 实 用 护 理杂 志,
情 况与医生沟通 进而制定 出更适合患者 的护理方案 。循证护理拥有 以
[ 4 ] 黄桂 传, 李平 . 绿 色通 道护 理 路径 在基 层 医 院急性 心肌 梗 死病 人
中的应 用进 展 [ J ] . 广 西 医学 , 2 0 1 0 , 3 2 ( 6 ) : 7 2 7 — 7 2 9 .
[ 5 】 S c h w a r t z b a u e r G , R o b b i n s J . T h e t u m o r s u p p r e s s o r g e n e P T E N c a n r e g u l a t e c a n d i a c h y p e r t r o p h y a n d s u r v i v a l [ J ] . J B i o l o g i c a l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3 )0 7 - 0 3 3 1 - 0 2
循证护理对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抢救成功率及预后的影响研究
![循证护理对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抢救成功率及预后的影响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2b62dea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f6.png)
心肌梗死属于心血管内科患病人数较多的疾病,主要是指冠状动脉因持续性或急性缺血、缺氧,导致心肌坏死的一种临床综合征[1],常易促使机体并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疾病,凶险性极高,据不完全统计显示[2],大约有75%心肌梗死患者常易并发心律失常,且有研究显示[3-4],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在1h内病死率高达50%,故在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接受治疗期间,加强护理干预非常必要。
目前较多医院护理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以常规护理模式为主,但上述护理模式的措施以基础护理措施为主,缺乏针对性,患者或家属护理满意度不高,故有必要寻求其他的护理模式。
循证护理属于常用护理模式,其强调对患者开展有效、科学的措施,且需结合他人研究成果及患者实际需求制定最优护理方案[5],为探究上述模式的可行性,该院对2018年3月—2019年9月42例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循证护理,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该院42例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分为对照组(21例)、实验组(21例)。
实验组21例患者DOI:10.16662/ki.1674-0742.2020.34.132循证护理对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抢救成功率及预后的影响研究张娜龙岩市第一医院心内科,福建龙岩364000[摘要]目的探究对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循证护理的效果。
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3月—2019年9月该院42例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分为对照组(21例,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21例,应用循证护理)。
对比两组抢救成功率、住院时间、满意度评分、预后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实验组抢救成功率(95.24%)高于对照组(90.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并发症发生率(4.76%)低于对照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60,P<0.05);实验组满意度评分、预后评分较对照组更高,且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心电监测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心电监测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b689f319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bb.png)
心电监测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摘要】目的: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采取心电监测护理的方式,对于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
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以及研究组各60例患者,分别采取常规护理以及心电监测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研究组患者在卧床时间、医疗费用、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患者(<0.05)。
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采取心电监测护理的方式,能够使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提高,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将其应用到临床护理工作当中。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心电监测护理;护理效果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诊断当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由于患者的冠状动脉急剧缺血以及缺氧导致心肌缺氧性坏死疾病,患者临床疾病的表现特征主要以胸骨后阵发性疼痛为主,严重情况下患者会出现濒死的感受,并且极易出现恶性室心律失常的并发症,如果患者没有及时的接受治疗,那么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1]。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3月~2021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以及研究组各60例患者。
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分别为32例、28例,患者的年龄为52~82岁,(66.36±9.85)岁为患者的平均年龄,患者病程为1~6年,(3.59±2.26)年为患者的平均病程;研究组患者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分别为33例、27例,患者的年龄为52~83岁,(66.96±9.52)岁为患者的平均年龄,患者病程为1~6年,(3.85±2.46)年为患者的平均病程.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病程时间(P>0.05)。
循证护理对心血管病患者的应用效果
![循证护理对心血管病患者的应用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c637cf3ff111f18583d05a92.png)
df rn e iee c f
. )Co cuin E ie c- ae us g a ls on cinwt e i ae h rce s c,n a i te o . n ls : v n e bsdn r n s oecn e t i t s s aa t t sa dcnnp h 5 o d i h c o hh d e c i r i
vt n ru a 3 8 w ih s ih rh nte 0 1 o e o t l o p so e g ic n iee c 尸 0 ) o l ai o pw s . %, hc ge a . % fh nr u ,hw ds nf at f rn e(如. ; mpi og 98 wa h t h74 t c og r i i df 5C —
n i n fc n i e e c ,t e c n r lg o p we e c r d wi o ma a e n h b e v t n g o p we e c r d wi v — o sg i a t d f r n e h o to r u r a e t n r l c r ,a d t e o s r ai r u r a e t e i i f h o h d n e b s d n  ̄i g b e n t e n r l a e Re u t :Af r t e te t n n h a e , h f ci e r t ft e o s r e c - a e u n a d o h o ma c r . s ls s t h r a me ta d t e c r s t e e f t a e o h b e - e e v
但 未 在正 常范 围 内 ; 率 失常 者 发作 次数 明显 减少 。 效 : 心 无 未 达到 上述 标 准 。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b50d4570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43.png)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发布时间:2021-07-22T15:57:03.29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3月3期作者:李春阳杨婷通讯作者[导读] 分析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李春阳杨婷通讯作者(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安徽芜湖241001)【摘要】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在2019年4月-2019年9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共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循证护理,观察研究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以及满意度。
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各项心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采用循证护理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有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关键词】循证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临床应用患者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后,出现心律失常属于正常情况,针对此类疾病的治疗需要护理人员制定标准、科学的护理措施。
在护理活动过程中,循证护理属于今年来新型的护理模式,由护理人员将多年临床经验与患者主观意愿相结合,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不仅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同时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医护关系[1]。
我院选取50例患者,对其采取不同护理模式,探究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共5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研究组男12例,女13例,年龄46-72 [平均(51.5±2.8)]岁。
对照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47-73 [平均(51.9±3.1)]岁。
纳入标准:①患者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2]。
排除标准:①患者肝、肾功能损伤。
两组患者的资料具有一般可比性(P>0.05),所有患者家属均知情同意,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循证护理在心血管内科疾病的临床应用探讨
![循证护理在心血管内科疾病的临床应用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694636c9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c9.png)
循证护理在心血管内科疾病的临床应用探讨【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循证护理在心血管内科疾病中的临床应用,首先介绍了循证护理的概念和意义以及心血管内科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强调循证护理在该领域的重要性。
接着深入探讨循证护理在心血管内科疾病中的基本原则,并具体阐述在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患者管理中的应用和效果。
最后讨论了循证护理在心血管内科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前景,强调加强循证护理培训的必要性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展示了循证护理在心血管内科疾病中的重要作用,为提升患者的护理质量和临床治疗效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关键词】循证护理、心血管内科、疾病、临床应用、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培训、发展方向、流行病学、原则、康复、营养支持、优势、前景。
1. 引言1.1 循证护理的概念和意义循证护理是一种以最新的科学证据为基础,结合临床医生的经验和患者的价值观,为患者提供最佳护理的方法。
循证护理的概念和意义在心血管内科疾病中尤为重要。
通过循证护理,我们可以确保患者接受到最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同时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费用和治疗风险。
循证护理的意义在于它不仅仅是基于医生的经验和判断,而是通过系统性的研究和数据分析来支持护理决策。
这可以帮助医护人员更加客观和科学地对待患者的疾病,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在心血管内科领域,循证护理的意义更加突出。
因为心血管疾病往往需要长期而复杂的治疗,而且患者通常有其他慢性病史,因此需要更加细致和科学的护理。
循证护理可以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要,为他们提供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和护理计划。
循证护理在心血管内科疾病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潜力。
1.2 心血管内科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心血管内科疾病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
这些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根据流行病学数据显示,高血压是心血管内科疾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全球有数十亿的人口受到高血压的困扰。
循证护理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
![循证护理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d0e86a53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92.png)
循证护理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循证护理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一、引言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如何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是医疗工作者和患者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循证护理作为一种基于最新科学证据的护理模式,在冠心病患者的护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循证护理的概念、原则和实践中探讨其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并分享个人对这一领域的理解和观点。
二、循证护理的概念循证护理是指在临床实践中,将最新的、最具权威性的科学证据与护理实践相结合,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循证护理强调以科学证据为基础,同时兼顾护理人员的经验和患者的价值观,以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
在冠心病患者的护理中,循证护理可以帮助护理人员更好地理解疾病的特点和治疗方法,从而提供更加科学和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三、循证护理的原则在冠心病患者中应用循证护理,需要遵循一系列的原则。
需要对最新的临床研究成果和指南进行及时了解和学习,以保持专业知识的更新和前沿性。
要将科学证据和患者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还需进行系统性的护理评估和监测,并不断进行反馈和调整。
循证护理还需要强调团队合作和持续的职业发展,以提高整个护理团队的素质和能力。
四、循证护理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实践在冠心病患者中应用循证护理,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实践。
可以通过更加科学和系统的护理评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生活习惯,从而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在药物治疗方面,可以根据最新的药物疗效和安全性资料,选择最合适的药物组合和剂量,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另外,在生活方式管理方面,可以根据最新的健康推荐指南,设计科学且可行的运动和饮食方案,帮助患者改善生活习惯,减少心脏病风险。
在康复护理方面,可以采用最新的康复方案和技术,帮助患者更快地康复并减少并发症。
五、总结与展望循证护理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领域。
通过深入理解循证护理的概念、原则和实践,可以更好地帮助医疗工作者和患者们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进展马楠第一作者李萌通讯作者王君张新钰马佳乐张溪
![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进展马楠第一作者李萌通讯作者王君张新钰马佳乐张溪](https://img.taocdn.com/s3/m/baa4f000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a1.png)
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进展马楠第一作者李萌通讯作者王君张新钰马佳乐张溪发布时间:2023-06-19T09:01:33.128Z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5期作者:马楠第一作者李萌通讯作者王君张新钰马佳乐张溪[导读] 室性心律失常(V A)是急性心肌梗死(AMI)中较为严重的一种并发症,尤其是恶性V A死亡率极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CCU 北京东城区 100700【摘要】室性心律失常(V A)是急性心肌梗死(AMI)中较为严重的一种并发症,尤其是恶性V A死亡率极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
因此,该类患者在入院后应根据病况及其身心状态予以正确的用药指导,并做好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在稳定患者病情的同时,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心律失常症状的出现,这也是降低V A死亡率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护理在AMI病症中,V A是普遍出现的并发症之一,该症状若长期未能好转还会导致患者血压下降,使之产生胸闷气短、头晕乏力的不适感,更有严重者会出现昏厥和休克等临床表现[1]。
而恶性V A则是造成AMI患者猝死的关键诱因,加强对该类患者的护理与检测尤为重要,应实施严密监护的护理措施,确保患者的生命健康。
基于此,本文将综合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护理研究,并作如下综述。
一、AMI并恶性V A 特征心律失常是指从心脏起源部位、冲动频率、节律以及传动速度等方面出现的一种异常现象,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其中心律失常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在AMI患者中高达70%以上,且具有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特点,是猝死和急性死亡的主要原因[2]。
临床研究表明,造成AMI并恶性V A的原因错综复杂,当患者没有按照医生的指示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时,不但无法控制病情,而且会导致新的心律失常。
另外,若患者本身处于心力衰竭的情况下,也会出现心律失常;针对心肌梗死伴有心肌细胞缺血性坏死的患者则会进一步影响心肌细胞电生理变化,造成心律失常。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8d5a768bbceb19e8b8f6ba9c.png)
将2 0 1 0 年1 2 月至2 0 1 1 年1 2 月在我院住院的符合WT O 急性心肌梗死
后心率 失常标 准的 1 0 0 例患者 作为研究对 象 ,其 中男6 1 例 ,女3 9 例,
年龄 3 8 - 7 7 岁 ,平 均 ( 6 2 . 4 士3 . 7 5 )岁 。将 1 0 0 例患者 随机 均分 为两 组 ,常规 护理组和循证 护理组 ,使两组 患者的性别 、年龄、病变程度 等方面均无 明显差异 ( P >O . 0 5 ),具有可 比性 。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陈敏 雄
( 湘潭市湘钢 医院 ,湖南 湘潭 4 1 1 1 0 1 ) 【 摘要】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 中的应 用效果,以寻求更好的护理方法 方法 随机抽取 2 0 1 0年 1 2月至 2 0 1 1
年1 2月在 本 院住 院 的 与 WT O规 定一致 的急性 心肌梗 死后 心律 失常 的 惠者 1 0 0例 ,随机 平 均 分 为 两组 ,每 组 5 0例 ,常 规护 理 组和 循 证
诊学杂志, 2 0 1 l , 1 1 ( 4 ) : 1 0 0 8 .
[ 2 ] 谢 慧红 , 栾 秀坤 . 手术 室护 理 安 全管 理 及差 错 防 范[ J ] . 白求 恩军
医学 院学 报, 2 0 0 8 , 6 ( 1 ) : 4 8 .
[ 3 ] 吴 明慧 . 手术 室护 理 中潜 在 的不安 全 因素 与管 理对 策 [ J ] . 护 理学 杂志 , 2 0 1 0 , 2 5 ( 4 ) : 6 5 .
护 理 组 。常规 护理 组给 予规 范 的 日常护 理 ,循证 护 理 组给 予规 范的 日常护 理 外再 给 予一 定 的循 证护 理 ,将 两 组患 者 的心功 能分 级 ,心律
循证护理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循证护理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c8ada722915f804d2b16c17f.png)
循证护理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作用【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方法对于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辅助作用。
方法:对194例心血管病患者进行治疗与护理工作研究,随机抽样分组,对照组97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97例行常规与循证配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4.85%(92例),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1.13%(69例),前者疗效显著高于后者,p0.05,可以比较。
1.2 方法 194例患者均接受相应的支持治疗,其中心肌梗死患者行抗凝、溶栓治疗,高血压患者行降压治疗,心绞痛患者行冠脉扩张治疗,心律失常患者行心率恢复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方面的差异,p>0.05,无统计意义。
在治疗基础上,为对照组97例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观察组97例患者实施常规加循证的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具体治疗效果。
1.2.1 常规护理本组研究实施的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心血管疾病知识讲解、生命体征监测、患者状况24h动态观察、病症及时记录并处理,同时,对某些有特殊需要的患者,进行协助吸氧、排痰护理。
1.2.2 循证护理循证护理源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为循证医学理论产物,是新型护理工作理念,它致力于以最新、最科学、最精准的理论,辨别患者的具体症状,并提出问题,采取实证方法,组织开展具体的护理工作,目前,在我国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优势已经初见端倪[2]。
本次研究工作,护理人员对心血管的病患进行的循证护理主要包括睡眠引导、二便观察、下肢静脉血栓控制几个方面。
各方面的具体护理工作如下所示:1)睡眠引导:护理人员基于不良睡眠状况是造成患者心血管病诱因的理论,与患者针对睡眠状况,进行详细的沟通,了解影响患者睡眠状况的具体因素,比如,环境嘈杂、自身恐惧、心理负担、病床过硬等;然后,以具体因素为前提,通过改进病房的环境,使病房内清新、干净、安静、病床柔软舒适,并通过为患者讲解疾病的发生机制、防治策略,为患者提供鼓励,帮助患者树立乐观、积极的态度,降低患者的心理压力;如若必要,护理人员还对患者进行睡前的按摩,为患者施用镇定安眠药物等,以辅助患者入睡。
年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观察与循证护理
![年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观察与循证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ace9271852d380eb62946d88.png)
. 床护理 ・ I 】 盏
年轻 急性 心肌 梗死 患 者 的临床 观 察 与循 证 护 理
马
【 关键词 ] 循证护理; 心肌梗死
健 周金 辉 马 萱 , ,
【 文献标识码 ] B
【 中图分类号 ] R 7 43
循 证护理 ( B ) E N 又称 实证 护理或 求 证护理 , 护 构 , 是 均可使左室功能下降, 造成心力衰竭。 理人 员在循 证 护理 计划 过程 中将 科研 结论 与 临床 经 2 15 情绪 : .. 因本组病人均为年轻人 , 发病后多出现
1 临床 资料
22 查 阅护 理 文 献 , 找循 证 支持 : 用 计 算 机 网 . 寻 应
1 1 一般 资料 : . 选择 2( 0 0年 9 一20 月 0 6年 8月在 我 络检索有关文献 , 根据提 出的问题确定检索 的关键
找出相关资料 , 对证据的真实性 、 可靠性及临床 院心脏 重 症 监 护 室 住 院 治 疗 的急 性 心 肌 梗 死 的 病 词 , 确定 结论 。 人, 观察 组 3 l例 , 龄 在 3 一4 年 l 5岁 , 均 (7 5 4 平 3 .6- - 实用 性作 出评价 , . 指导护理实践 : 严密观察病情 , 52 ) , 中男 性 3 , 性 1 。既往 无 冠 心 病 23 应用最佳证据 , .4岁 其 O例 女 例 特别 是 注 意 观察 血 压 、 率 、 心 心律 、 吸 、 痛 、 呼 胸 出汗 史及临床症状, 皆为首次发生心脏事件 , 诱因多为劳
从而提高治疗 背 向上 抬高 , 钙蛋 白 T TT 阳性 , 清心 肌酶 C 、 效减少严重并 发症及意外事件发生, 肌 (n) 血 K 效果 。夜间是心血管病人容易发生突发事件的高危 C —M K B增高 , 且呈动态演变。 因此, 夜查 房是很重要的一项 常规护理 内容。 12 好 发 因素 : 研 究 资 料 中 , 女 比例 为 3 1 时段 , . 本 男 0:。 其 中唯一 的女 患者 3 , 8岁 有冠 心病 家族史 ; 男性 患者 通 过查 房 既能 及 时观察 到 患者 的病 情变 化处 理危 重 又能为医提供重要的临床资料。 中仅 6 人有冠心病早发家族史 ; 其余 2 人均有 吸烟 情况, 4
循证护理在改善急性心梗患者预后中的效果
![循证护理在改善急性心梗患者预后中的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664306ac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9d.png)
循证护理在改善急性心梗患者预后中的效果发布时间:2022-05-25T06:35:59.055Z 来源:《护理前沿》2022年6期作者:史蕊[导读] 目的:对患有急性心梗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与干预,并对该护理方法的预后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
史蕊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喀什市 844000摘要:目的:对患有急性心梗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与干预,并对该护理方法的预后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
方法:设置研究开始时间为2021年1月,并于2022年1月终止,从我院接收的急性心梗患者中随机选取80名参与实验,并将其依照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循证护理),两组各包含40名研究对象。
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与临床指标。
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基本情况与指标可知,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其治疗指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
讨论:将循证护理应用于急性心梗治疗中,可大幅缩短其康复所需时间,预后效果显著,应大力推广。
关键词:常规护理组;循证护理组;急性心梗患者;预后效果急性心梗为急性心肌梗死的别称,为临床上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危害性[1]。
当患者患有急性心肌梗死时,常常会伴有胸部疼痛、头痛、呼吸困难、恶心、心悸等症状,在影响患者自身健康的同时,对其日常生活与工作也带来了一定不良影响[2]。
尽早诊断与日常护理、干预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关键,但常规护理的效果较差,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自身体征未能得到有效改善。
针对以上特性,医护人员提出了全新的护理方法,即循证护理,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预后效果,为此本文将对研究时间内收治的80患者进行分组,对其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并对组间差异与效果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研究的起止时间设为2021年1月1日与2022年1月1日,将研究时间内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人数为80人,将其按照护理方法进行分组,并保持两组人数相等。
循证护理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行直接PCI术中常见问题的应用
![循证护理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行直接PCI术中常见问题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dd076dd050e2524de5187e21.png)
接 P1 C 的患 者 ,8 3 9例予 以常 规 护 理 作 为 对 照 组 ;9 3 8例 患 者 运 用 循 证 护 理 作 为 观 察 组 , 出 护 理 问题 , 对 问 题 查 阅 相 关 文 献 , 定 护 理 方 案 , 提 针 制
并对实施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 观察组的恐惧 、 胸痛 、 恶性心律失常 、 低血压及对比剂反应 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 差异有显 著性 ( P<00 ) .5 。结
2 0. 4
[ ] 覃梅梅 , 5 梁飞龄. 舒适护 理在手术 患者 中的应 用与探讨 [ ] 医 J. 学信息 ,0 7 2 1 ) 23 2 3 . 2 0 ,0(2 :1 3— 15 [] 谢 6 荣主编. 现代麻醉学 [ . M]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9 83 1 19 :9 .
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 , 从而保障 了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
使 患 者 的 舒适 度和 满 意 度 增 加 。 3 3 开 展 舒 适 护 理 护 士 应 具 有 较 高 的 素 质 并 掌 握 舒 适 护 理 .
的原 则
[ ] 劳德琼. 7 微创 经皮 肾镜取 石术后 低体 温原 因分 析及护 理对 策 [ ] 全科护理 ,0 9,( )6 4— 0 . J. 2 0 7 3 :0 65 [ ] 杜文东, 8 吴爱勤 主编. 医学 心理学[ . M] 江苏人 民出版社 ,04: 20
( 稿 日期 :0 0— 3—2 收 21 0 2) ( 文编辑 本 曹素文)
循证 护 理 在 急 性 s T段 抬 高 心 肌梗 死 行直 接 P I 中 常 见 问题 的应 用 C术
曹宏 霞 王 霞 杨 秀兰 郑淑梅
摘
杨 丽丽 郁
静
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睡眠质量与住院时间的影响
![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睡眠质量与住院时间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0f480c7a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d3.png)
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睡眠质量与住院时间
的影响
毛楠
【期刊名称】《护理实践与研究》
【年(卷),期】2017(014)011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睡眠质量和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30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优质护理,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表(PSQI)评分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的睡眠质量,记录患者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睡眠质量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睡眠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总页数】2页(P42-43)
【作者】毛楠
【作者单位】517300 河源市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人民医院内一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睡眠质量与住院时间的影响效果评价
2.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影响分析
3.优质护理
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4.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及对缩短患者住院时间的作用研究5.全面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