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和解剂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 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 水煎服。
功用:和解少阳
主治:1)伤寒少阳病证。邪在半表半里,症见往 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 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
2)妇人伤寒,热入血室。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 时。
3)疟疾,黄疸等内伤杂病而见以上少阳病证者。
散阴津 甘草—调和诸药 使
第二节 调和肝脾 四逆散
《伤寒论》
组成:甘草(炙)、枳实(破, 水渍,炙干)、柴胡、芍药 各6g
功用: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1、阳郁厥逆证。症见:手足不温, 或腹痛,或泄利下重,脉弦。
2、肝脾气郁证:胁肋胀闷,脘腹疼 痛,脉弦。
主 治
方 解
柴胡:疏肝解郁,调畅气机——针对肝郁 升阳透邪,使郁热外达—针对阳郁 ——君
功用: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少阳阳明合病
(少阳初入阳明)
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 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心下满痛,
主 大便不解或协热下利,舌苔黄,脉 弦数有力。
治 病在少阳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
病在阳明 心下痞硬而满痛,大便 秘结
柴胡、黄芩(重用):和解少阳
——君
大黄、枳实(轻用):内泻热结
2、肝胆相表里,胆经发病可影响到肝,肝经 发病也可影响到胆,肝胆病又可影响到脾胃, 故可用于治疗肝脾失调。
3、中气虚弱,寒热失调导致的肠胃不和也可 应用。
三、分类: 1、和解少阳剂 病位:半表半里 少阳胆经 主症:往来寒热,口苦,咽干,目眩。 药物:柴胡、青蒿、半夏、黄芩、人参 特点:解表药与清里药同施,祛邪药与扶 正药共用。 代表方:小柴胡汤
四、注意事项: 1、邪在肌表,未入少阳,或邪已入里,阳明 热盛,不可用小柴胡汤。 2、七情内伤而致肝脾不和当配合精神疗法。 3、劳倦内伤,饮食失调,气血虚弱致寒热不 宜使用,以免延误病情。
第一节 和解少阳
小柴胡汤
《伤寒论》
组成:柴胡24g,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炙)、 生姜(切)各9g,大枣(擘)4枚

机 邪在少阳
要 (往来寒热) 点
经气不舒
(胸胁苦满)
胆热犯胃
(呕恶)
柴胡:透达少阳半表之邪 黄芩:清泄少阳半里之热
和解少阳
半夏
方 生姜 人参
和胃降逆止呕(呕家之圣药)
解 大枣 益气健脾,扶正祛邪,安内攘外。 炙草
运 用
1、辨证要点: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
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苔 白,脉弦。临床上只要抓住前四者中的一二主 证,便可用本方治疗。正如《伤寒论》所说: “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 悉具。”
2、随证加减: 半里之热渐盛,心烦不呕—去半夏、人参,加 瓜蒌;口渴 —去半夏,加天花粉 表邪仍在,口不渴外有微热—去人参,加桂枝 兼有肺寒留饮,咳嗽—去人参、大枣、生姜, 加干姜、五味子
3、使用注意:阴虚血少者禁用。
医案选录
王某,女,33岁。产后三十五日伤于寒 ,体素虚弱,症见寒热往来,寒时衣被 重重仍战栗不已,热时汗出淋漓致头发 尽湿,进食少,口苦,恶心纳呆,大便 不干,二三日一行,舌淡红,苔薄白, 脉弦而无力,属少阳病。方用柴胡12克 ,半夏9克,黄芩10克,党参9克,炙甘 草6克,生姜4片,红枣3枚。日1剂,水 煎服。服后症状明显减轻。服10剂后诸 症皆失。
功用:开达膜原,辟秽化浊
主治:瘟疫或疟疾,邪伏膜原证。憎寒 壮热,或一日三次,或一日一次,发无 定时,胸闷呕恶,头痛烦躁,脉弦数, 舌边深红,舌苔垢腻,或苔白厚如积粉 。
达原饮
方解:槟榔—行气破结,化痰截疟 君 厚朴—燥湿除满,下气化浊 草果—辛香化浊,辟秽止呕,宣透伏邪 黄芩—清热燥湿泻火 白芍、知母—清热滋阴,防诸辛燥药之耗
蒿芩清胆汤
《重订通俗伤寒论》
组成:青蒿脑4.5-6克,淡竹茹9克,仙 半夏4.5克,赤茯苓9克,青子芩4.5-9克, 生枳壳4.5克,陈广皮4.5克,碧玉散 (包)9克
功用: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主治] 少阳湿热痰浊证
◎证候与伤寒少阳证何异?
※邪热较甚:热重寒轻,舌红,脉数
※兼挟湿(痰)热:呕吐黄粘痰涎, 苔腻,脉滑
2.现代应用:消化系统疾病(肝胆、胃 );外感病发热见上症者。
五、比较: 蒿芩清胆汤 和解少阳
和解中兼有清热利湿, 理气化痰之效
小柴胡汤 邪在少阳 和解中兼有益气扶正
少阳病 用少阳胆热偏盛,兼有湿热痰浊者。 往来寒热 用于少阳病,胆胃不和者胃虚气逆者 。
大柴胡汤
《金匮要略》
组成:柴胡12g,黄芩、芍药、半夏、枳 实各9g,生姜15g,大枣4枚,大黄6g
※气滞较著:胸闷胁胀痛
◎治法与伤寒少阳症何异?
配伍意义
青蒿——清透少阳邪热
和解少阳,共为君药
黄芩——清泄少阳湿热
竹茹、半夏——清热化湿,和胃止呕;(臣)
枳壳、陈皮——理气宽胸
(佐
赤茯苓、碧玉散——清利湿热,导热下行。
甘草——调和诸药 (使)
[应用]
1.用方要点:少阳证、邪热较甚、兼挟 湿(痰)浊者。症见:?
2、调和肝脾剂 病位:肝脾 主症:胁肋疼痛,脘腹胀满,不思饮食,
大便泄泻 药物:柴胡、白芍、白术、甘草 特点:疏肝养血药与健脾药同用。 代表方:逍遥散
3、调和胃肠剂 病位:胃肠 主症:肠鸣下利,心下痞,恶心呕吐。 药物:半夏、干姜、黄芩、人参、黄连 特点:辛热药与苦寒药同用,滋补药与温 清药共施。 代表方:半夏泻心汤
——臣
生姜(重用)、半夏:和胃降逆止呕
方 芍药:柔肝缓急止痛
——佐
解 大枣:配生姜调和Hale Waihona Puke Baidu卫而生津,调和脾胃 ——佐使
辨证要点:往来寒热,胸胁苦满
或心下满痛,呕吐,
便秘,苔黄,脉弦数
有力。
运 用
现代应用:急性胃肠炎、肝炎、 胆囊炎、胆石症、胰腺炎。
达原饮《温疫论》
组成:槟榔(6克)厚朴(3克)草果仁 (1.5克)知母(3克)芍药(3克)黄芩 (3克)甘草(1.5克)
下篇
第三章
和解剂
各 论
一、概念:
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 等作用,治疗伤寒邪在少阳、肝脾不 和、肠胃不和等证的方剂,统称“和
概说 解剂”。属“八法”中的“和法”。
概 说
二、适应范围:
伤寒邪在少阳、肝脾不和、肠胃不和等证。
1、原为少阳证而定,少阳,从经络上包括手 少阳三焦和足少阳胆;从六经辨证上位于太 阳阳明之间,已出太阳之表,未达阳明之里, 位于半表半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