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中的那一抹“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诗中的那一抹“红”
高超的画家们往往能够娴熟自如地运用或浓或淡、或艳或素、或明或暗的色彩,创作出一副副赏心悦目之作;高超的诗人们也能够运用充满色彩美的文字,创作出篇篇耐人咀嚼的诗作。正如天上虹,沉淀着七彩之梦。本文且探究一下唐诗中的那一抹“红”色吧。
白居易《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日落时分,红彤彤的晚霞映照江面,没有被照到之处便是碧绿色,这半红半碧,使得整个画面更为神奇迷人而又不失韵味。
这“红”,是神奇的绚丽之红、瑰丽之红。
孟郊《巫山曲》:“荆王猎时逢暮雨,夜卧高丘梦神女。轻红流烟湿艳姿,行云飞去明星稀。”这首吟咏巫山女神的诗作,描述了楚襄王游猎时巧遇神女的传说。
这里的“红”,迷离飘渺,带着一帘幽梦似的绮丽。高贵艳丽的神女在飞花与落红之中姗姗而来,款款而降。
白居易《秋雨夜眠》:“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一觉醒来,已是天明,雨过天晴,然而饱经风吹霜打的红叶已经铺满庭院小阶。红叶犹如此,人何以堪?细细想来,这白居易老先生的一生,不正像这红叶一样屡遭挫折、饱受摧残么?!
这里的“红”,不仅透露出寂寞无聊之感,也透露出心境之淡然。
而同样是写“红叶”,许浑在《秋日赴阕题潼关驿楼》中写道:“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秋天。雨后。黄昏。诗人登高远眺,看到漫山红叶与夕阳交相辉映,瑟瑟作响,顿时涌起浓浓秋意,古人云:“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而那长亭的离愁别绪,又岂是一杯淡薄之酒所能够销除的呢?
这里的“红”,渲染出秋意浓、游子苦的悲凉。而赵嘏《长安秋望》“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之“红”也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试想一想,红色藕花花瓣落尽,不正象征着岁月易逝,人生易老么?奈何芸芸游子不思家?
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说的是古时候有一位痴情女子,因为思念在外的夫君,以至泣泪成血,化作珠子,即得名为“红豆”,又名为“相思子”。
此处的“红”,也散发出浓浓的相思之味。
当然,红,有时候也寓意着一派生机、一种意趣。有“崔鸳鸯”之美称的崔钰在《和友人鸳鸯之什》中写道:“翠鬣红毛舞夕晖,水禽情似此禽稀。”身披翠绿绿的鬣绒和红艳艳的羽毛,于夕晖之下翩翩起舞,好一对活力四射的“不羡仙”的比翼鸟啊!无独有偶,杜牧也曾在《齐安郡后池绝句》中吟咏:“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此一句也极道出了鸳鸯鸟双双把水戏的活泼可爱之态。
最惨烈的“红”,当属黄滔《书事》:“没阵风沙黑,烧城水陆红。”在残酷无情的战场上,交织着两种震撼人心的色彩:征夫们
或化作黑漆漆的炮灰色;或战死阵亡时血染山川河流的暗红色。而同样写战场之“红”,李贺《雁门太守行》“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则体现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以死报国的悲壮豪情!
其实,红色在很多时候是指年轻的美丽人儿。如刘希夷《代悲白头翁》:“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这里的“红颜子”“红颜”指的都是有着美好青春年华却肆意挥霍年华的年轻人。李白在《清平调词》中也曾经盛赞杨贵妃“一枝红艳露凝香”,说她好似一枝红艳艳的香气袭人的牡丹花!李商隐《马嵬》(其一)“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叛军汹涌而至,排山倒海,“红粉”本指女子化妆所用的胭脂粉,后多比喻美女佳人,此处也是在特指杨贵妃。
白居易《燕子楼》中也有“见说白杨堪作柱,争教红粉不成灰?”之句,意思是:坟边所种的白杨都已经长得粗壮得可以作柱子了,可怜美人的花容月貌怎么不会化为灰土呢?
我们在高中课本上学过王勃的《滕王阁序》,文中有提到“龙泉”宝剑:“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而郭震曾经也在《古剑篇》中写道:“君不见昆吾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意思是:昆吾铁冶场红烟滚滚,显示出一片红光紫气。可见,“红”,也是宝剑之气呢!
刘禹锡《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看花诸君子》“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描绘了人山人海簇拥着看花的盛况,
只见一路上,红尘滚滚,人潮滚滚,好不气派!而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则深刻地鞭笞了统治者之荒淫无道!
白居易《问刘十九》中邀请友人刘十九做客,“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酒,是新酿的美酒,色如绿叶,细如小蚁,连取暖的火炉都是新制的,泥土还红润得很呢!
这里的“红”,给人以温暖、舒适,透露出友谊的浓厚和邀请的诚恳。
元稹《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凄清的行宫之中,百花倒是开的正艳,红彤彤的一片,本该是热闹非凡的,殊不知,这丝毫不能给寂寥的行宫带来热闹气息,反倒显得越发凄楚寂寞了。
杜牧《山行》中,“停车坐爱枫亭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深秋的枫叶,红艳夺目,在作者看来,甚至比欣欣向荣的二月花还要红,还要有精神呢!
这里的“红”,不光是外在的美丽,更是一种精神上的美丽——“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傲霜斗雪的振奋!
贯休《马上作》“柳岸花堤夕照红,风清襟袖辔璁珑。”杨柳岸,万条垂下绿丝绦,鲜花堤,花团锦簇,西天夕照如火,触目皆是美景!
这里的“红”,绚丽浪漫,令人神清气爽、兴致盎然!
他还有一首《招友人宿》,“银地无尘舍菊开,紫梨红枣堕莓苔。”银地,指佛门静地,此中一丛金色的菊花怒放,紫色的梨,红色的枣,绿色的莓苔,赏菊品果,真乃人生一大乐事啊!
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描绘的是这样一幅景象:天上的碧桃在雨露中生长,日边的红杏在彩云之间盛开。这里的“碧桃”“红杏”比喻新得第者所居门阀之高、权势之大。
这里的“红”,是富丽、尊耀权贵的象征。
郑遨《伤农》:“一粒红稻饭,几滴牛颔血。珊瑚枝下人,衔杯吐不歇。”那一粒粒清香可口的、珍贵却低产的红稻饭多供贵族之家享用,殊不知,老牛拉犁耕地,磨破了脖颈渗出了滴滴鲜血。“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里的“红”,道出了天下劳动人民们几多血汗,几多劳累!
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文明的国家!唐诗,也是中华诗歌史上高度成熟的巅峰!在这浓墨重彩之间,那一抹或浓或淡的“红”色,留给后世人无穷的咀嚼和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