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谱与时程理论对比
地震响应的反应谱法与时程分析比较 (1)

发电厂房墙体地震响应的反应谱法与时程分析比较1问题描述发电厂房墙体的基本模型如图1所示:图1 发电厂墙体几何模型基本要求:依据class 9_10.pdf的最后一页的作业建立ansys模型,考虑两个水平向地震波的共同作用(地震载荷按RG1.60标准谱缩放,谱值如下),主要计算底部跨中单宽上的剪力与弯矩最大值,及顶部水平位移。
要求详细的ansys反应谱法命令流与手算验证过程。
以时程法结果进行比较。
分析不同阻尼值(0.02,0.05,0.10)的影响。
RG1.60标准谱 (1g=9.81m/s2) (设计地震动值为0.1g)频率谱值(g)33 0.19 0.2612.5 0.3130.25 0.047与RG1.60标准谱对应的两条人工波见文件rg160x.txt与rg160y.txt2数值分析框图思路与理论简介2.1理论简介该问题主要牵涉到结构动力分析当中的时程分析和谱分析。
时程分析是用于确定承受任意随时间变化荷载的结构动力响应的一种方法。
谱分析是模态分析的扩展,是用模态分析结果与已知的谱联系起来计算模型的位移和应力的分析技术。
2.2 分析框架:时程分析:在X和Z两个水平方向地震波作用下,提取底部跨中单宽上的剪力、弯矩值和顶部水平位移,并求出最大响应。
谱分析:先做模态分析,再求谱解,由于X和Z两个方向的单点谱激励,因此需进行两次谱分析,分别记入不同的工况最后组合进行后处理得出结够顶部水平位移、底部单宽上剪力和弯矩的最大响应。
3有限元模型与荷载说明3.1 有限元模型考虑结构的几何特性建立有限元模型,首先建立平面几何模型,并将模型进行合理的切割,采用plane42单元,使用映射划分网格的方法生产平面单元(XOY平面)。
然后,采用solid45单元,设置拖拉方向的单元尺寸并清楚初始平面单元plane42,将平面单元进行拖拉,最后生成发电厂墙体的有限元立体几何模型。
单元总数为6060个,总节点数为8174个,有限元模型如图2所示:图2 发电厂墙体有限元模型3.2 荷载说明时程分析:首先计算结构的前两阶自振频率,分别为126.10008.2867f f ==,。
反应谱与时程比较

反应谱法与时程分析法在设计地震下的比较摘 要:以反应谱法与时程分析法的原理为依据,结合实际桥梁单墩模型进行抗震分析,从而得出这两种方法的异同以及它们所适用的范围,并结合它们的优缺点,优化结构动力分析方法的优化。
关键词:反应谱;时程分析;单墩模型;设计地震 0 前言在桥梁抗震计算中,早期采用简化的静力法,5O 年代后发展了动力法的反应谱理论,近2O 年来对重要结构物采用动力法的动态时程分析法和功率谱法进行研究也比较普遍,但目前常用的方法是线弹性反应谱法、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法和等效静力分析法等几种方法。
其中,反应普法和时程分析法在抗震分析中运用最为广泛。
1 反应谱理论 1.1 反应谱法原理单质点体系在地面运动作用下,运动方程为[18]:...g m x c x kx m x ⋅⋅++=- (1)(1)式中:m —质点质量;..x —质点相对加速度;.x —质点相对速度;x —质点相对位移。
根据单质点体系的振动理论,由Duhamel 积分可知: [][]..01exp ()sin ()t t g x x t t d ξωτωττω=--⋅-⎰(2)对上式微分两次可得加速度(在一般情况下,阻尼比ξ的数值很小,可略去阻尼比的乘积项),得到单质点体系的地震相对加速度反应的表达式。
最后得绝对加速度的表达式为:......()0()()()sin ()t t g a D g D s x t x t x e t d ξωτωτωττ--=+=-⎰ (3)进而得到作用在质点上的地震力为()a F t m S =⋅。
1.2 反应普法的优缺点反应谱法以其概念清晰、计算简单而被广泛应用,至今仍是各国规范的基本计算方法。
反应谱法根据规范按四类场地土给出的设计反应谱进行计算,对于量大面广的常规桥梁,只取少数几个低阶振型就可以求得较为满意的结果,计算量少;并且反应谱法将时变动力问题转化为拟静力问题,易于为工程师接受,这些都是反应谱法的优点所在。
地震响应的反应谱法与时程分析比较

地震响应的反应谱法与时程分析比较(总13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发电厂房墙体地震响应的反应谱法与时程分析比较1问题描述发电厂房墙体的基本模型如图1所示:图1 发电厂墙体几何模型基本要求:依据class 的最后一页的作业建立ansys模型,考虑两个水平向地震波的共同作用(地震载荷按标准谱缩放,谱值如下),主要计算底部跨中单宽上的剪力与弯矩最大值,及顶部水平位移。
要求详细的ansys反应谱法命令流与手算验证过程。
以时程法结果进行比较。
分析不同阻尼值,,的影响。
标准谱 (1g=s2) (设计地震动值为频率谱值(g)339与标准谱对应的两条人工波见文件与2数值分析框图思路与理论简介理论简介该问题主要牵涉到结构动力分析当中的时程分析和谱分析。
时程分析是用于确定承受任意随时间变化荷载的结构动力响应的一种方法。
谱分析是模态分析的扩展,是用模态分析结果与已知的谱联系起来计算模型的位移和应力的分析技术。
分析框架:时程分析:在X和Z两个水平方向地震波作用下,提取底部跨中单宽上的剪力、弯矩值和顶部水平位移,并求出最大响应。
谱分析:先做模态分析,再求谱解,由于X和Z两个方向的单点谱激励,因此需进行两次谱分析,分别记入不同的工况最后组合进行后处理得出结够顶部水平位移、底部单宽上剪力和弯矩的最大响应。
3有限元模型与荷载说明有限元模型考虑结构的几何特性建立有限元模型,首先建立平面几何模型,并将模型进行合理的切割,采用plane42单元,使用映射划分网格的方法生产平面单元(XOY平面)。
然后,采用solid45单元,设置拖拉方向的单元尺寸并清楚初始平面单元plane42,将平面单元进行拖拉,最后生成发电厂墙体的有限元立体几何模型。
单元总数为6060个,总节点数为8174个,有限元模型如图2所示:图2 发电厂墙体有限元模型荷载说明时程分析:首先计算结构的前两阶自振频率,分别为126.10008.2867f f ==,。
反应谱分析和时程分析

从理论上讲,如果反映谱分析所用的反映谱是时程分析分析时用的地震波所产生的反映谱,而分析又限於弹性阶段,两者几乎没有差别,因为反映谱分析(取足够的模态)只是忽略了影响很小的高阶效应。
但是如果结构进入非弹性阶段,只有用时程分析反应普法有几个假设:1,结构是弹性反应,反应可以叠加;2,无土结的相互作用;3,质点的最大反应即为其最不利反应;4,地震是平稳随机过程.而时程分析是把地震过程安时间步长分为若干段,在每时间段内安弹性分析,算出反应,然后再调整刚度和阻尼.总得一句话,就是步步积分法!①反应谱方法是一种拟静力方法,虽然能够同时考虑结构各频段振动的振幅最大值和频谱两个主要要素,但对于持时这一要素未能得到体现,震害调查表明,有些按反应谱理论设计的结构,在未超过设防烈度的地震中,也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这充分说明了持时要素在设计中应该被考虑。
②反应谱方法忽略了地震作用的随机性,不能考虑结构在罕遇地震下逐步进入塑性时,因其周期、阻尼、振型等动力特性的改变,而导致结构中的内力重新分布这一现象。
③反应谱方法假设结构所有支座处的地震动完全相同,忽略基础与土层之间的相互作用。
时程分析方法是一种相对比较精细的方法,不但可以考虑结构进入塑性后的内力重分布,而且可以记录结构响应的整个过程。
但这种方法只反应结构在一条特定地震波作用下的性能,往往不具有普遍性。
我国反映谱方法的曲线是由255条地震波的地震反映的平均值,而非包络值,体现的是共性,但无法反映结构进入塑性的整体结构性能。
时程方法体现的是具体某条地震波的反映,不同地震波作用下结果的差异也很大,需要合理选波。
底部剪力法/反应谱法/时程分析法一些有用的概念/histruct/blog/item/465ce38787299023c75cc357.html从传统的观点来看,底部剪力法,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是三大最常用的结构地震响应分析方法。
那么正确的认识它们的一些关键概念,对于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高层建筑地震作用时程分析法计算要点

建筑技术开发Build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建筑设计Architectural Design 第48卷第5期2021年3月(1 )髙度不超过40 m 且以剪切变形为主并且质点和刚度沿高度分布均匀的结构(2)近似于单质点体系的结构(1 >不满足底部剪力法适用条件(2)高层建筑(3)质M 和刚度不对称不均匀的结构、超过 100 m 的髙层应采用考虑扭转耦联振动影响的方法(CQC )(4) _度大于24m 的楼盖、跨度大于12 m 的转换与连抹结构、悬挑长度大于5 m 的悬挑结构,竖向地震作用效应标准值| (丨)特别不规则的结构(2)甲类建筑(3 ) 7-9度时,髙规所列高度的乙丙类建筑 | (4)不满足高规所列高度的竖向不规则结构)(8 )平面投影尺度很大的空间结构(跨度大于120m 或长度大于300m 或悬臂大于40m ),7度III 和IV 类场地和8、9度时,用此法计算i f f B 级高度高层、混合结构和复杂高层建筑竖向)[静力法1—取结构或构件重力的一定百分数作为竖向地震作用地震作用计算方法J 1反应谱法按阵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竖向地震作用f 百分数法规定结构或构件所受到的竖向地震作用为水平地震作用的某一百分数图1地震作用计算方法2.4 反应谱不同振型分解法采用的是考虑了震动强度与平均频谱特性的 设计谱,时程分析法全面反映了地震动强度、谱特征与持续时间三要素。
|(5) B 级高度的高层、混合结构和复杂高层建筑||(6)结构顶层取消部分墙.柱形成的空旷房间时1(7 >跨度大于24m 的楼盖,跨度大于12tn 的转换与连体结构.悬桃长度大于5m 的悬挑结构,竖向地震作用效应标准值高层建筑地震作用计算方法包括底部剪力法、振型分解 反应谱法(以下简称反应谱法)、时程分析法(以下简称时程 法)、弹塑性静力或动力分析法、静力法及百分数法。
其中底部剪力法和反应谱法是基本方法,时程分析法则是高层建筑 地震作用计算中有效的补充计算方法。
反应谱法的概念

反应谱法的概念反应谱法(Response Spectrum Method)是结构工程中常用的一种分析方法,通过建立结构的加速度-频率响应函数,来对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进行评估。
它是一种时程分析方法,通过输入合适的地震动输入,模拟结构在地震中的动力响应,并获得结构的最大位移、加速度、剪力等重要指标,以评估结构的抗震性能和结构的安全性。
反应谱法最早由美国地震工程师Nathan M. Newmark在20世纪50年代初提出,是基于结构动力学理论发展而来的一种计算方法。
它是一种简化的分析方法,相比于详细的时程分析,反应谱法考虑了地震波的周期特性和结构的固有特性,能更快速、有效地评估结构在地震中的反应。
反应谱法的核心思想是将地震动输入与结构的动力特性分离开来进行分析。
它假设结构的响应与地震输入的频率有关,而与具体的振幅无关。
在反应谱法中,定义结构的反应谱为在不同频率下结构的峰值加速度、速度或位移(或其他重要参数)。
通常,反应谱法的步骤如下:1.选择一组不同频率下的地震波输入。
2.通过动力分析方法(如有限元分析)计算每个地震波输入下结构的动力响应。
3.对每个地震波输入下的结构响应进行峰值提取,并与对应的频率进行对比。
4.根据一系列提取的峰值与频率点,绘制出结构的反应谱曲线。
反应谱曲线可以用于评估结构的抗震性能,并作为结构设计、修正因素以及抗震评估的依据。
反应谱法可以直观地展示不同频率下结构的响应情况,使得工程师能够更好地理解结构的动力性能和瓶颈,并针对性地进行抗震设计和优化。
反应谱法的优点之一是有效地考虑了结构的非线性特性。
由于结构在地震中会发生非线性变形和破坏,传统的弹性分析方法无法准确地预测这些情况。
而反应谱法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地震波输入,模拟结构在不同强度和频率的地震下的响应,更好地预测结构的非线性行为。
此外,反应谱法的应用范围广泛。
它可以用于设计新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评估,也可以用于现有建筑物的抗震加固优化。
地震响应的反应谱法与时程分析比较

地震响应的反应谱法与时程分析比较地震响应分析是地震工程领域中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用于描述地震荷载对结构物产生的动态响应。
常用的地震响应分析方法有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
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在地震响应分析中各有优缺点,本文将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
首先,反应谱法是一种基于地震输入和结构特性的简化方法,适用于结构相对简单、不涉及复杂非线性行为的分析。
反应谱法通过建立结构的响应谱与地震输入谱进行比较,确定结构的最大响应,并用于设计结构的抗震能力。
反应谱法的优点在于简化计算过程,能够提供结构的峰值加速度、速度以及位移等重要参数。
同时,反应谱法可以通过改变地震输入谱来研究结构的响应变化情况,从而进行参数分析和优化设计。
然而,反应谱法也有一些缺点,例如只考虑了结构的最大响应,对于结构的时间历史响应和非线性行为的分析能力有限。
相比之下,时程分析法是一种更为精确和全面的地震响应分析方法。
时程分析法基于结构的动力学特性,通过模拟地震波在结构上的传播和结构的动力响应,计算出结构各个时刻的加速度、速度和位移等响应参数。
时程分析法适用于复杂结构和涉及非线性行为的分析,能够提供结构的详细时程响应,并能够考虑结构的动力参数变化和非线性效应。
时程分析法的优点在于可以全面考虑结构的动态响应特性,对于复杂结构和高等级抗震设计具有更好的适应性。
然而,时程分析法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和长时间的计算周期,对于大型结构和大规模的地震模拟较为困难,并且需要考虑更多的输入参数和模型假设,使得计算过程更加复杂和繁琐。
总的来说,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在地震响应分析中各有优劣。
反应谱法适用于结构相对简单、不涉及复杂非线性行为的分析,计算简化,能够提供结构的峰值响应参数。
时程分析法适用于复杂结构和涉及非线性行为的分析,可以提供更为详细的结构时程响应,但计算复杂度较高。
在实际工程中,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分析对象,可以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地震响应分析。
在抗震设计中,反应谱法常用于结构的初步设计和抗震性能评估,时程分析法常用于重要工程和要求准确分析的结构。
隧道抗震设计中反应位移法与时程分析法的对比分析

我 国是 世 界上 的 多地 震 国家 之 一 , 在 地 铁 隧道 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 算 法 原 理
目前 国内外在 地 下 结 构抗 震 分 析 中 , 采 用 的 隧 道
震方面, 我 国 目前 刚 刚 开 始 实 行 《 城 市 轨 道 交 通 结 构 抗 震设 计规 范 》 。
由于地 下 空 间的大 量开 发是 在近 2 0年 才 出现 的 ,
用 时 程分 析法 对其 加 以验 证 , 得 出反 应 位 移 法 与 动 力
时程分 析法 具 有一 致性 , 同 时证 明抗 震 规 范 推 荐方 法
的准确 性 与实 用性 。
图1 土层 位 移 沿 深 度 和 隧 道 轴 向 分 布
具体 位移 公式
收 稿 日期 : 2 0 1 5 - 0 3 - 0 1 ; 修 回 日期 : 2 0 1 5 - 0 4 . 1 0
铁
2 0 1 5年第 7期
道
建
筑
35
Ra i l wa y En g i ne e r i n g
文章 编 号 : 1 0 0 3 — 1 9 9 5 ( 2 0 1 5 ) 0 7 — 0 0 3 5 - 0 4
隧 道 抗 震 设 计 中反 应 位 移 法 与 时 程 分 析 法 的 对 比分 析
水 下 盾构 隧 道 抗 震 设 计 上 ; 刘 晶 波 等 在 地 下 结 构 , 尤其 是地 铁车 站 方 面 , 利 用 子结 构 法 和 土一 结 构 动 力 相 互 作用 法等 理论 研究 了常 用 的反应 位移 法在地 下 结 构 横 断面 抗震 分析 中的实 用 性 , 证 明 了反 应 位 移 法 在
桥梁地震反应分析中反应谱法与时程法的比较

因此借助 Midas Civil 和 SIMQKE_GR 软件把设计反应谱 曲线拟合成 3 条加速度时程曲线,并使之分别返回频域与设 计反应谱曲线比较,其中一组如图 3 和图 4 所示。
3.1 反应谱分析法
·122·
图1 有限元模型
图3 拟合出的加速度时程曲线一
道路桥梁
Architectural Knowledge
建筑知识
Architectural Knowledge
道路桥梁
桥梁地震反应分析中反应谱法与时程法的比较
戴宝锐
(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 上海 200092)
【摘 要】简要介绍了反应谱分析法和时程分析法在桥梁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中的计算原理和优缺点,并以一个算例为基础 利用 Midas Civil 软件对两种方法分别进行计算,对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为同类桥梁结构的地震反应分 析提供参考。
墩顶 位移
该地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15g,特征周期为 0.45s, 对应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局部场地类别为 II 类,取特征 周期为 0.45s。该桥为乙类桥梁,且采用 7 度设防烈度。只考 虑 E1 地震作用,地震调整系数为 0.61,仅从水平方向输入一 致地震动。现分别采用反应谱分析法和时程分析法对此有限 元模型进行弹性阶段的计算并进行对比。
1 反应谱分析法 对于多自由度体系的桥梁结构而言,反应谱分析法是利
时程 反应谱 换算

时程反应谱换算时程是描述地震动运动的时间历程。
地震动是地震引起的地面振动,其运动特征可以通过时程来描述。
时程可以用于评估结构物的地震响应,是地震工程中重要的参数之一。
时程可以通过观测实际地震事件得到,也可以通过合成地震动进行模拟获得。
观测到的地震动通常以地震波形的形式进行记录,地震波形是时域的表达方式。
地震波形的单位是加速度、速度或位移,时间单位是秒。
地震波形可以反映地面在某一特定位置上的振动情况。
在地震工程中,时程是用来评估结构物抗震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
通过将地震波形输入结构物的动力分析模型,可以计算结构物的地震响应,如位移、加速度、应力等。
对于某一特定地震事件来说,不同位置上的结构物受到的地震动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根据不同位置的地震动记录得到相应的时程数据。
时程分析可以有线性和非线性两种模型。
线性时程分析假设结构物的反应是线性的,即结构物的刚度和阻尼在地震作用下不发生变化。
非线性时程分析考虑结构物在地震作用下发生的非线性行为,如屈曲、破坏等。
根据结构物模型的复杂程度和分析的目的,可以选择使用线性时程分析或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
反应谱是描述结构物地震响应的频域表达方式。
反应谱可以通过将时程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
在反应谱中,横坐标代表结构物的周期,纵坐标代表结构物的地震反应。
地震反应可以是加速度、速度或位移的峰值值或响应谱。
反应谱可以用来研究结构物在不同周期下的地震反应情况,从而评估结构物的抗震性能。
反应谱分析是地震工程中常用的一种分析方法。
通过反应谱分析,可以得到结构物在不同周期下的地震反应谱,进而评估结构物的抗震性能。
通常,设计地震动会以一种反应谱的形式给定,结构物的设计需满足给定反应谱的限制条件。
反应谱和时程之间存在一种转换关系。
时程可以通过反傅里叶变换获得频域信息,从而得到反应谱。
反应谱可以通过傅里叶变换得到时程信息,从而得到结构物在地震作用下的运动情况。
反应谱和时程相互转换的过程中,会有信息的丢失,因此需要根据分析的目的和应用的要求来选择使用时程还是反应谱来描述地震动。
时程 反应谱 换算

时程反应谱换算
时程(Time History)和反应谱(Response Spectrum)是结构工程中用于地震分析的两种常见方法。
时程分析是通过模拟实际地震时程对结构进行分析,而反应谱分析则是通过将结构的反应表示为一系列谱线来进行地震分析。
换算时程到反应谱通常是为了更方便地进行结构的设计和评估。
以下是一般的时程到反应谱的换算步骤:
1.获取实际时程:首先,需要获取与地震有关的实际时程数据。
这可以通过监测地震事件或使用历史地震数据来获取。
2.时程分析:使用实际时程数据进行结构的时程分析。
这将提供
结构在实际地震时程下的响应。
3.提取重要参数:从时程分析结果中提取一些关键的参数,例如
最大加速度、最大速度、最大位移等。
4.建立反应谱:利用提取的参数建立结构的反应谱。
反应谱是一
个曲线,表示结构在不同周期下的响应。
5.换算时程到反应谱:利用建立的反应谱和时程分析结果之间的
关系,将实际时程的数据换算成对应的反应谱响应。
6.评估结构性能:利用反应谱进行结构的性能评估。
可以根据反
应谱的峰值来判断结构的地震性能。
请注意,这只是一个概要的步骤,具体的换算方法可能会因使用的分析工具和方法而有所不同。
在实际工程中,建议由专业工程师使用专业的结构分析软件进行时程分析和反应谱分析,并根据项目需求和
规范进行适当的换算和评估。
反应谱与时程

Rayleigh阻尼常数确定
C a0 M a1K
2 j
组合
n m
刚度成比 例阻尼 质量成比 质阻 量尼 成比 例 例阻尼
j
a0
a1 j
2mn a 0 0 m n 2 a1 0 m n
m
在地震地面运动作用下,线性单自由度 体系的运动方程可以写为:
类型:随机荷载
反应谱与时程
根据叠加原理与Duhamel积分,经过简单的数学运算得到:
反应谱与时程
通过数值积分得到的时间过程,并从中找出它们各自的最大值 ,
SD( , ) | u(t ) |max
它们分别称为与阻尼比 、自振频率 相对速度和绝对加速度反应谱值。 对应给定的阻尼比
反应谱与时程
0.45 5.5T , 0 T 0.1 1.0 , 0.1 T Tg 0.9 Tg max , Tg T 5Tg T 0.20 .9 -0.02(T-5Tg ) , 5Tg T Caltrans规范ARS谱
相对应的相对位移、源自,变动,可以得到三条 SD
、
SV
、
SA
曲线,此即地震到反应谱曲线
反应谱与时程
反应谱与时程
反应谱与时程
伪(pseudo)速度、伪加速度反应谱
反应谱与时程
PSV ( , ) SD( , )
PSA( , ) 2 SD( , )
伪速度反应谱 伪加速度反应谱
反应谱与时程
城市轨道交通高架车站结构抗震设计方法 ——反应谱(法)与时程(法)
主讲人:聂利英
桥梁工程研究所 河海大学 土木与交通学院
反应谱与时程
(完整版)反应谱与时程理论对比

(完整版)反应谱与时程理论对⽐反应谱是在给定的地震加速度作⽤期间内,单质点体系的最⼤位移反应、速度反应和加速度反应随质点⾃振周期变化的曲线。
⽤作计算在地震作⽤下结构的内⼒和变形。
更直观的定义为:⼀组具有相同阻尼、不同⾃振周期的单质点体系,在某⼀地震动时程作⽤下的最⼤反应,为该地震动的反应谱。
反应谱理论考虑了结构动⼒特性与地震动特性之间的动⼒关系,通过反应谱来计算由结构动⼒特性(⾃振周期、振型和阻尼)所产⽣的共振效应,但其计算公式仍保留了早期静⼒理论的形式。
地震时结构所受的最⼤⽔平基底剪⼒,即总⽔平地震作⽤为:FEK= αG其中α为地震影响系数,即单质点弹性体系在地震时最⼤反应加速度。
另⼀⽅⾯地震影响系数也可视为作⽤在质点上的地震作⽤与结构重⼒荷载代表值之⽐。
⽬前,反应谱分析法⽐较成熟,⼀些主要国家的抗震规范均将它作为基本设计⽅法。
不过,它主要适合⽤于规则结构。
对于不规则结构以及⾼层建筑,各国规范多要求采⽤时程分析法进⾏补充计算。
地震作⽤反应谱分析本质上是⼀种拟动⼒分析,它⾸先使⽤动⼒法计算质点地震响应,并使⽤统计的⽅法形成反应谱曲线,然后使⽤静⼒法进⾏结构分析。
但它并不是结构真实的动⼒响应分析,只是对于结构动⼒响应最⼤值进⾏估算的近似⽅法,在线弹性范围内,反应谱分析法被认为是⾼效⽽且合理的⽅法。
反应谱分为加速度反应谱、速度反应谱和位移反应谱。
基于不同周期结构相应峰值的⼤⼩,我们可以绘制结构速度及加速度的反应谱曲线。
⼀般情况下,随着周期的延长,位移反应谱为上升曲线,速度反应谱为平直曲线,加速度反应谱为下降曲线,⽬前结构设计主要依据加速度反应谱。
加速度反应谱在短周期部分为快速上升曲线,并且在结构周期与场地特征周期接近时出现峰值,后⾯更⼤范围为逐渐下降阶段。
峰值出现的时间与对应的结构周期和场地特征周期有关。
⼀般来说结构⾃振周期的延长,地震作⽤将减⼩。
当结构⾃振周期接近场地特征周期时,地震作⽤最⼤。
反应谱分析⽅法需要先求解⼀个⽅向地震作⽤响应,再基于三个正交⽅向的分量考虑结构总响应,即基于振型组合求解⼀个⽅向的地震响应,再基于⽅向组合求解结构总响应。
反应谱法与时程分析法抗震分析对比

反应谱法与时程分析法抗震分析对比杨璐;陈虹;岳永志;李明飞【摘要】为了研究反应谱法与时程分析法的地震响应对比分析,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多层钢框架结构中的一榀钢框架建立计算模型,比较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在多层钢框架下的结构顶层位移、最大层间位移、层间位移角和Mises 应力值等地震响应.通过计算及模拟可知,由反应谱法得到的结构顶层位移是时程分析法的1.09倍,前者的最大层间位移及层间位移角是后者的1.07倍.结果表明,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在多层钢框架下的地震响应均符合规范要求,反应谱法计算的地震响应比时程分析法的地震响应大,反应谱法得到的地震响应偏于安全.分析结果为多层钢框架的抗震方法提供了理论支持.【期刊名称】《沈阳工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6(038)003【总页数】6页(P331-336)【关键词】多层钢框架;地震响应;反应谱法;时程分析法;地震波;加速度反应谱;有限元分析;数值模拟【作者】杨璐;陈虹;岳永志;李明飞【作者单位】沈阳工业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沈阳110870;沈阳工业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沈阳110870;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建筑节能与建设科技发展中心,沈阳110005;沈阳工业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沈阳1108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352.11地震是对人类危害很大的自然灾害之一,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包括唐山和汶川在内的多个城市都遭受过地震的袭击,其中房屋倒塌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为了有效地控制地震灾害,需要对工程结构进行抗震分析.在多遇地震地区,应广泛兴建多层钢框架结构,多层钢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与震害预防分析逐渐得到了关注.在多层钢框架有限元模拟过程中,通常使用梁单元进行模拟计算[1-3].抗震分析方法主要采用反应谱法、时程分析法和等效静力法[4-6].等效静力法不考虑结构自身的动力特性,很少应用于抗震分析中;反应谱法比较简便实用,被广泛应用于抗震分析中;时程分析法能够准确地描述钢框架结构在地震下的变形过程.抗震规范推荐使用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7-9].许多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方面的研究,孙建梅等[10]对大跨空间网壳结构下的反应谱法与时程分析法模拟计算结果差异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盛朝晖等[11]采用ANSYS有限元程序对巨型框架结构进行了抗震动力时程分析,并讨论了巨型框架结构在地震波作用下的动力位移及内力等地震响应.然而,对多层钢框架的基于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的抗震研究对比并没有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因此,本文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一个多层钢框架结构进行抗震分析,研究其在相同地震波下反应谱法与时程分析法的计算差异.1.1 反应谱法地震反应谱是指单自由度体系在给定的地震作用下最大绝对加速度反应与体系自振周期的关系曲线.反应谱法实质上是把计算结构的动力问题转化为计算结构的静力问题,它是计算地震响应既考虑地面运动特征又考虑结构动力特性的一种抗震计算方法[12].应用反应谱法的计算步骤为:先根据地震波记录构造反应谱,再根据反应谱理论计算多层钢框架各阶振型的地震作用,最后通过组合叠加计算总的地震最大响应.单自由度体系动力方程为式中:m为质量;x为位移;k为体系刚度;xg为地面运动水平位移;c=2mωζ,其中,ζ为阻尼比,ω=(k/m)1/2.将各变量表达式代入式(1)中,则式(1)可表示为利用Puhamel积分可得ω(t-τ)dτ加速度反应谱可定义为利用反应谱法对框架结构进行动力响应分析,就是将各振型作用效应采用平方和开放的组合法(SRSS)来求解.1.2 时程分析法时程分析法,即弹塑性直接动力法,是通过建立系统动力学方程进行迭代求解的一种抗震计算方法[13].时程分析法一般用在非线性结构、高层框架结构和复杂结构中,具体实施与计算过程为:首先将地面运动时间t按照固定的时间间隔与数量分割成一系列的时间间隔Δt,然后在每个时间间隔Δt内把整个结构体系当作线性体系来计算,最后逐步求出各时刻的反应.多自由度体系在地面运动作用下振动方程为式中g分别为多自由度体系的水平位移、速度、加速度和地面运动水平加速度;M、C、K分别为体系质量矩阵、阻尼矩阵和刚度矩阵.在计算过程中,将在地震时记录下来的加速度水平分量和时间曲线划分成很小的时段Δt,然后逐一对每一个时段利用振动方程(5)进行直接积分,从而求出结构体系在各时刻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进而计算出结构的内力.1.3 反应谱法与时程分析法对比根据我国抗震规范中的规定与建议,反应谱法适用于常用规则的建筑,而对重要建筑、复杂结构、高层建筑以及超高层建筑,其抗震计算都建议采用时程分析法.反应谱法一般用于线性假定,只取几个低级振型就可以得到满意效果,计算量小,能得到结构的最大地震响应,其基本的分析步骤为:首先根据强震记录统计应用于抗震设计的地震反应谱,再对结构进行振型分解,求各振型的最大反应值;然后用适当的方法将各振型反应值结合起来求结构的最大反应值.而时程分析法得到的是结构在地震过程中的反应以及震害发生的部位和形态,可详细了解结构在地震持续时间内的结构响应.时程分析法可模拟结构在整个地震持续时间内各时刻的地震响应,可处理非线性问题,其特点是可以利用直接积分的方法对结构动力学问题进行求解,故可以模拟结构非线性.由于所建立的动力学方程的每个对象是最基本的单元,故求解速度和收敛时间较慢,一般情况下时间步长设置为0.001 s以下,计算总时长设置为10 s以上,从而导致计算机耗时较多,结果文件较大.但时程分析法计算的地震响应较大依赖于地震波的选取,可用于对多层钢框架的补充计算.反应谱法就其本质计算方法而言是振型分解的算法,时程分析法是积分算法,两种计算分析均能体现地震对结构动态响应的影响[14].2.1 多层钢框架的材料参数本文以一栋三层三跨的钢框架结构作为设计计算原型,其具体场地条件如下:Ⅱ类场地第一组,基本烈度为8度(地震加速度为0.20g),振型阻尼比为0.05.选取一榀框架作为计算分析模型,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其建立几何模型.模型参数为:各层层高为3.6 m,跨度为4.5 m,梁、柱分别采用尺寸为H250 mm×200 mm×8 mm×10 mm和H500 mm×250 mm×12 mm×16 mm的H型钢,梁柱连接方式为刚性连接.钢柱的弹性模量为2.1×1011 Pa,屈服强度为3.45×108 Pa,钢梁的弹性模量为2×1015 Pa,泊松比为0.3,钢材密度为7 850 kg/m3.多层钢框架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如图1所示,其中,一榀钢框架立面图如图2所示(单位:mm).利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基于两种分析方法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在结构的有限元建模中,梁、柱均采用B21梁单元,在结构底部施加地震波,建立平面有限元计算模型,划分有限元的节点总数为274,单元总数为279.其中,在基于反应谱法的建模过程中,为方便ABAQUS的反应谱法计算过程,使用CAE软件将地震的加速度反应谱加在模型的inp文件中,以加关键词的形式进行编辑、建模和运算.2.2 地震波的选用为了研究反应谱法与时程分析法抗震设计的可行性以及模拟结果的可比较性,本文采用天然的唐山南北方向地震波[15],只考虑水平地震激励.使用Matlab软件将地震波转化成地震加速度反应谱.地震加速度记录如图3所示,所得地震加速度反应谱如图4所示.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多层钢框架的最大弹性位移应满足式中:Δue为多遇地震层间的最大弹性层间位移;[θe]为层间位移限值;h为计算楼层层高.由于本文模型为钢结构框架,[θe]取为1/400.根据结构模拟计算结果得到的钢框架各层位移响应时程曲线,如图5所示.模拟结果计算如表1所示.从表1中可以看出,采用时程分析法得到的钢框架弹性层间位移满足规范层间位移要求.在反应谱法分析结果中得到结构各层所对应的弹性位移值,1层所对应的层顶位移为0.008 1 m,2层相对应的层顶位移为0.013 m,3层相对应的层顶位移为0.014 3 m.图6为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计算所得结构各层层顶位移对比图.由图6可以看出,对于多层钢框架,反应谱法得到的各层层顶位移比时程分析法得到的位移值大,并且两种方法下位移值都随着层数的升高逐渐增大,均满足抗震规范要求.图7为结构的各层层间位移角对比图.在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下地震波所引起结构层间位移角的最大值,均满足抗震规范不大于0.002 5的要求.图8为基于时程分析法模拟得到的A~D 4根柱子的Mises应力值.当结构达到最大应力时,对4根柱子最大Mises应力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柱子A的Mises 应力值最大,Mises应力由柱子A~D逐渐减小;Mises应力从第1层到第3层逐渐减小,故在第1层顶点E处的Mises应力值最大.表2为基于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得到的地震响应汇总表.从表2中可以看出,对于同一种结构采用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得到的地震响应稍有差异,但区别不大,具体为由反应谱法得到的顶层位移是时程分析法的1.09倍,前者的层间位移角是后者的1.07倍.综上所述,反应谱法分析的结果与时程分析法分析的结果相比,其结构各层的层顶位移、最大层间位移、各层的层间位移角、Mises应力值均较大,二者仿真模拟结果均满足现行规范要求.在结构抗震设计中,可以认为反应谱法比时程分析法更为保守,这是由于在结构抗震设计时,反应谱法不仅考虑地震时大地的振动特性,而且考虑多层框架结构自身的振动特性,因此,反应谱法是多层钢框架抗震分析的基本方法.时程分析法能精确地反应地震时地面与多层框架的相互作用,详细直观地显示结构在地震持续时间内的地震反应,可以作为对多层框架抗震设计的计算补充. 钢框架具有较好的延性和抗震性能,本文以严格按照我国抗震规范设计的多层钢框架为例,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钢框架在唐山南北方向地震波下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了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在多层钢框架下的地震响应关系,结果如下:1) 与普通结构建模方法相比,采用梁单元建立多层钢框架结构分析模型更具有优势,其能够准确、有效地模拟结构构件的真实工程及抗震条件,提高结构计算分析的效率;2) 反应谱法与时程分析法的结果对比发现,反应谱法计算的地震响应曲线均能包住时程分析法计算的地震响应曲线,因此,反应谱法计算的结果偏于安全,从工程安全角度出发,是合理的;3) 在数据分析中,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得到的各层层顶位移随高度的增加逐渐增大,但层间位移随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均满足规范要求;4) 在同一层内,Mises应力值随着结构高度增加而增大,但随着层数的增加,Mises应力值逐渐减小,在1层层顶处的Mises应力值达到最大值.【相关文献】[1]石永久,王萌,王元清.基于多尺度模型的钢框架抗震性能分析 [J].工程力学,2011,28(12):20-26.(SHI Yong-jiu,WANG Meng,WANG Yuan-qing.Seismic behavior analysis of steel frame by multi-scale calculation method [J].Engineering Mechanics,2011,28(12):20-26.) [2]閤东东,万金国,潘鹏,等.纤维梁单元模型中钢筋模拟方法对比研究 [J].建筑结构,2013(2):60-62.(GE Dong-dong,WAN Jin-guo,PAN Peng,et parative study on simulation methods of steel bar in fiber beam element mode [J].Building Structure,2013(2):60-62.)[3]雷拓,刘伯权,刘锋.基于ABAQUS隐式分析的梁单元材料模型开发应用 [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4(8):3503-3511.(LEI Tuo,LIU Bo-quan,LIU Feng.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material constitutive models based on ABAQUS/standard beam elements [J].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3,44(8):3503-3511.)[4]兰麒,胡雯婷.等效静力法和谱分析法在设备抗震分析中的应用 [J].核动力工程,2014,35(增刊1):145-148.(LAN Qi,HU Wen-ting.The equivalent static method and spectrum analysis method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eismic hazard analysis [J].Nuclear Power Engineering,2014,35(Sup1):145-148.)[5]Zhou X Y,Gu M,Li G.Grouping response method for equivalent static wind loads based on a modified LRC method [J].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2012,11(1):107-119.[6]Dong Y S,Zhai Q G.Equivalent circuit method for static and dynamic analysis of magnetoelectric laminated composites [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08,53(14):2113-2123.[7]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Ministry of Housing and Urban-Rural Develop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China.GB 50011-2010 Code for seismic design of building [S].Beijing:China Building Industry Press,2010.)[8]徐源,丛龙.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的框架结构地震时程分析[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14,36(5):596-600.(XU Yuan,CONG Long.Seismic time history analysis for frame structure with considering 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 [J].Journal of Shen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14,36(5):596-600.)[9]白泉,付亮华,鲍文博,等.基于静态离散小波变换的地震动时程调整 [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13,35(4):469-474.(BAI Quan,FU Liang-hua,BAO Wen-bo,et al.Ground motion time-history modulation based on sta-tionary discrete wavelet transform [J].Journal of Shen-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13,35(4):469-474.)[10]孙建梅,张其林.大跨空间网壳结构设计中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的探讨 [J].建筑结构,2008,38(2):64-66.(SUN Jian-mei,ZHANG Qi-lin.Discussion on response spectrum method and time history analysis for long span reticulate shell structural design [J].Buil-ding Structure,2008,38(2):64-66.)[11]盛朝晖,陈淮.巨型框架结构的隔震分析 [J].工业建筑,2006,36(增刊1):195-198. (SHENG Zhao-hui,CHEN Huai.Earthquake resis-tance analysis of mega-frame[J].Industrial Construction,2006,36(Sup1):195-198.)[12]苏亮,邵寿磊.多点地震输入的反应谱法研究 [J].工程力学,2014,31(12):83-88.(SU Liang,SHAO Shou-lei.Research on response spectrum method for multi-support seismic excitations [J].Engineering Mechanics,2014,31(12):83-88.)[13]张庆红,金挺,尚尔涛.抗震分析反应谱与时程积分方法和数值分析对比研究[J].核技术,2013,36(4):8-13.(ZHANG Qing-hong,JIN Ting,SHANG parative study on seismic calculation method between response spectrum and time history analysis [J].Nuclear Techniques,2013,36(4):8-13.)[14]吴小峰,孙启国,狄杰建,等.抗震分析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数值仿真比较[J].西北地震学报,2011,33(3):275-278.(WU Xiao-feng,SUN Qi-guo,DI Jie-jian,et al.A numerical simulation comparison between response spectrum analysis and time history analysis [J].Northwestern Seismological Journal,2011,33(3):275-278.)[15]张立芹.关于唐山地震波下的结构减震分析 [D].济南:山东大学,2013.(ZHANG Li-qin.Structural damping analysis under Tangshan earthquake waves [D].Jinan:Shandong University,2013.)。
反应谱法与时程分析法在设计地震下的比较

一 一
s = ()+ ( ,J () 卜 s 。 t f = J 下e ¨i ) n
J0
( ) z. t— d 进 而得 到作 用在质 点上 的地震 力 为
Ft ( )= m ・ . S
() 3
1 2 反应谱 法 的特点 .
反 应谱 法之 所 以能被广 泛应用 , 因其计 算相 是 对简单 , 念 明确 清 晰. 概 目前所 采用 的反应 谱 法假定 结构 为弹性 状态 , 即对结 构 地震力 分析 时采 用 了弹性 理论 . 地震是 而
③ 选 择 时间增 量 △ 参数 和 6, 计 算 积 分 并 常数 .
。5 ‘ ・ 5 ( ・ 2 05 。 ,
X 吉J t 0 P[ (一)‘s 一 £ 丁】 i n
【 t )d ∞( —r 】 r. () 2
虑到各种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 并不能在任何 状况下都能得 出较为精确的结果. 计算结果只能得
出最大 反应值 , 不能得 出发 生反应 的全 过程 . 而
对上 式微分 两 次可 得加 速 度 ( 在一 般 情 况 下 ,
一
1 反 应 谱 理 论
1 1 反应谱 法原 理 .
单 质 点 体 系 在 地 面 运 动 作 用 下 , 动 方 程 运
为 : m x+c x+k x=一m . () 1
种偶 然 发生 的突发 性强 震动 , 根据结 构在 地震 动
作用 下刚 度与作 用效 用 的关系 , 许结 构在 大震作 允 用下 进入 塑性状 态 , 而弹性 反应谱 法 原则上 只适 用 于 弹性结 构体 系 , 即线性状 态 , 故不 能直接使 用 . 在 抗震 设计 中 , 由于 结 构构 件 的振 型情 况 有 异 , 面 截
地下结构抗震分析反应谱法与现有简化方法对比

第49卷第6期2021年6月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TONGJI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Vol.49No.6Jun.2021论文拓展介绍地下结构抗震分析反应谱法与现有简化方法对比赵密1,李苗1,昝子卉2,高志懂1,杜修力1,王君杰3(1.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与工程安全减灾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24;2.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000;3.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上海200092)摘要:对比地下结构抗震分析的反应谱法与规范建议的简化分析方法即反应位移法和反应加速度法的计算精度。
在简介3种方法的基础上,以3个地铁车站二维横断面抗震分析为例,以动力时程分析结果为参考标准,比较3类抗震分析方法的计算精度。
研究表明,反应谱法计算地下结构变形及内力的误差为0.1%~14%,反应加速度法的误差为0.2%~ 26%,反应位移法的误差为9%~44%,反应谱法的计算精度高于反应加速度法和反应位移法。
关键词:地下结构抗震;简化分析方法;反应谱法;反应位移法;反应加速度法中图分类号:TU452文献标志码:A Comparison of Response Spectrum Method with Existing Simplified Method for Seismic Analysis of Underground structureZHAO Mi1,LI Miao1,ZAN Zihui2,GAO Zhidong1,DU Xiuli1,WANG Junjie3(1.Key Laboratory of Urban Security and Disaster Engineering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Beijing100124,China;2.Guangzhou Metro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Guangzhou510000,China;3.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200092,China)Abstract:This paper compares the response spectrum method for seismic analysis of underground structures with the simplified analysis method(such as the response displacement method and the response acceleration method)suggested by the seismic code.First,the response spectrum method,the response displacement method,and the response acceleration method are briefly introduced. Then,taking the two-dimensional cross-sectional seismic analysis of three subway stations as an example,the accuracy of the three analysis methods is compared.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the dynamic time-history analysis is used as the reference solut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rror of the response spectrum method is0.1%to14%,that of the response acceleration method is0.2%to26%,and that of the response displacement method is9%to44%.The accuracy of the response spectrum method is higher than both that of the response acceleration method and the response displacement method.Key words:seismic resistance of underground structure;simplified analysis method;response spectrum method;response displacement method;response acceleration method由于地下结构受到周围土体的约束,初期人们认为地下结构地震安全性远高于地上结构,地下结构抗震问题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
前海恒昌科技大厦超限结构设计

0 引言当前国内土木工程事业飞速发展,越来越多大型公共建筑拔地而起,为了满足功能与外观需求,建筑师常常引入新元素、新技术、新工艺。
在此背景下产生了较多的超限结构,此类新型建筑设计需要结构工程师突破原有规程,采用新的结构形式,并不断地完善设计理论、积累经验,为设计提供依据。
吴国勤[1]针对多项不规则引起的超限问题进行研究指出,在抗震性能化设计时,根据JGJ3-2010标准,将结构的抗震性能目标分为四个等级,结构抗震性能分为五个水准,每个性能目标均与一组抗震性能水准相对应。
谭伟[2]针对超长混凝土结构温度应力问题进行研究,主张创建有限元模型,合理计算温差,由此得到准确可靠的温度应力。
本文通过对实际工程案例,分析了超限结构的各种规范要求,提出了超限工程通过结构动力弹塑性分析,证实结构体系抗震安全性的方法。
1 工程概况恒昌科技大厦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包含东区和西栋140m 的超高层,总建筑面积20万m 2。
东区主要使用功能为办公和酒店和商业,西区主要使用功能为办公。
由于建筑高度超过了A 级高度,根据相关文件需要进行超限分析。
东区和西区的结构高度和平面布置均相近,本文以西区为例,介绍其结构超限设计。
西区超高层办公楼建筑平面为矩形,平面尺寸约为34m×55m,结构主屋面标高为141.0m,高宽比为4.08,长宽比为1.60;核心筒高宽比为12.70,长宽比为3.37。
带八层裙房,裙房使用功能为办公,塔楼与裙房之间不设结构缝。
首层层高6.0m,2~31层层高4.5m。
标准层结构体系为框架-核心筒结构。
按《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 2008),本项目抗震设防的级别为丙类,地面的粗糙程度为B 类,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并要保证基础的地震加速为0.10g,其设计分组为第一组,案例的施工场地为Ⅲ类,所具备的特征周期是0.45s。
除此之外,基本的风压值是0.75,承载力计算时取基本风压的1.1倍。
常用的地震分析方法

常用的地震分析方法
国内常用的分析法都有底部剪力法,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
1、底部剪力法
适用条件:对于重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高度不超过40m,并以剪切变形为主(房屋高宽比小于4时)的结构,振动时具有以下特点;(1)位移反应以基本振型为主;(2)基本振型接近直线。
基本原理: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基础上,针对某些建筑物的特定条件做进一步简化,而得到的一种近似计算水平地震作用的方法:将多自由度体系简化成单自由度体系,计算出结构总的地震作用(即结构底部剪力),再将其按倒三角形原则分配到各个楼层,计算结构内力。
2、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适用范围:除上述底部剪力法外的建筑结构。
基本原理:利用振型分解法的概念,把多自由度体系分解成若干个单自由度体系振动的组合,并利用单自由度体系的反应谱理论计算各个振型振动的地震作用,最后将各个振型计算出的地震效应按一定的规则组合起来,求出总的地震响应。
3、时程分析法
适用范围:《抗震规范》规定,重要的工程结构,例如:大跨
桥梁,特别不规则建筑、甲类建筑,高度超出规定范围的高层建筑应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补充计算。
基本原理:时程分析法是对结构物的运动微分方程直接进行逐步积分求解的一种动力分析方法。
由时程分析可得到各质点随时间变化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动力反应,并进而可计算出构件内力的时程变化关系。
YJK-大震弹塑性软件EP应用要点培训

大震弹塑性计算软件YJK-EP应用要点2019-7本文主要讲解大震弹塑性计算软件YJK-EP使用中应知应会的技术要点,但是不包括操作流程的讲解,YJK-EP的操作可参照用户手册。
一、基本概念1、反应谱法与时程分析法《抗规》5.1.5条的条文说明:弹性反应谱理论仍是现阶段抗震设计的最基本理论,规范所采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为《抗规》5.1.5条给出的曲线,它由大量同类地震记录的统计平均,并加以规则平滑化后的结果。
见下图:按照如上图的地震计算方法简称反应谱CQC法。
时程分析法是抗震分析的补充方法,他是按输入地震波进行结构的反应计算,《抗规》5.1.2条文说明:进行时程分析时,鉴于不同地震波输入进行时程分析的结果不同,要求选用的地震波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与反应谱法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在“统计意义上相符”,即“多组时程波的平均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所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相比,在对应于结构主要振型的周期点上相差不大于20%。
计算结果在结构主方向的平均底部剪力一般不会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80%,每条地震波输入的计算结果不会小于的65%。
从工程角度考虑,这样可以保证时程分析结果满足最低安全要求。
但计算结果也不能太大,每条地震波输入计算不大于135%,平均不大于120%。
”在弹性时程和YJK-EP结果菜单中的“反应谱规范谱”菜单下,即可得到如上每条地震波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和规范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绿色曲线)的对比,这里每条地震波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都是在弹性时程计算中同时计算出的。
根据这种对比可直观看到所选地震波的属性是否合格,如低于规范谱曲线太多时说明该条波计算出的地震力不够,高于规范谱曲线太多时说明该条波计算出的地震力太大。
结构自振周期T是结构的基本属性,在查看如上地震影响系数曲线时,更应关注横坐标为结构自振周期T处的谱值对比,因为“统计意义上相符”的规定要求各条曲线在结构主要自振周期T处与规范谱接近,结构底部剪力主要由这些周期对应振型的内力组合而成。
地震响应的反应谱法与时程分析比较

发电厂房墙体地震响应的反应谱法与时程分析比较1问题描述发电厂房墙体的基本模型如图1所示:图1 发电厂墙体几何模型基本要求:依据class 9_10.pdf的最后一页的作业建立ansys模型,考虑两个水平向地震波的共同作用(地震载荷按RG1.60标准谱缩放,谱值如下),主要计算底部跨中单宽上的剪力与弯矩最大值,及顶部水平位移。
要求详细的ansys反应谱法命令流与手算验证过程。
以时程法结果进行比较。
分析不同阻尼值(0.02,0.05,0.10)的影响。
RG1.60标准谱 (1g=9.81m/s2) (设计地震动值为0.1g)频率谱值(g)33 0.19 0.2612.5 0.3130.25 0.047与RG1.60标准谱对应的两条人工波见文件rg160x.txt与rg160y.txt2数值分析框图思路与理论简介2.1理论简介该问题主要牵涉到结构动力分析当中的时程分析和谱分析。
时程分析是用于确定承受任意随时间变化荷载的结构动力响应的一种方法。
谱分析是模态分析的扩展,是用模态分析结果与已知的谱联系起来计算模型的位移和应力的分析技术。
2.2 分析框架:时程分析:在X和Z两个水平方向地震波作用下,提取底部跨中单宽上的剪力、弯矩值和顶部水平位移,并求出最大响应。
谱分析:先做模态分析,再求谱解,由于X和Z两个方向的单点谱激励,因此需进行两次谱分析,分别记入不同的工况最后组合进行后处理得出结够顶部水平位移、底部单宽上剪力和弯矩的最大响应。
3有限元模型与荷载说明3.1 有限元模型考虑结构的几何特性建立有限元模型,首先建立平面几何模型,并将模型进行合理的切割,采用plane42单元,使用映射划分网格的方法生产平面单元(XOY平面)。
然后,采用solid45单元,设置拖拉方向的单元尺寸并清楚初始平面单元plane42,将平面单元进行拖拉,最后生成发电厂墙体的有限元立体几何模型。
单元总数为6060个,总节点数为8174个,有限元模型如图2所示:图2 发电厂墙体有限元模型3.2 荷载说明时程分析:首先计算结构的前两阶自振频率,分别为126.10008.2867f f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应谱是在给定的地震加速度作用期间内,单质点体系的最大位移反应、速度反应和加速度反应随质点自振周期变化的曲线。
用作计算在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内力和变形。
更直观的定义为:一组具有相同阻尼、不同自振周期的单质点体系,在某一地震动时程作用下的最大反应,为该地震动的反应谱。
反应谱理论考虑了结构动力特性与地震动特性之间的动力关系,通过反应谱来计算由结构动力特性(自振周期、振型和阻尼)所产生的共振效应,但其计算公式仍保留了早期静
力理论的形式。
地震时结构所受的最大水平基底剪力,即总水平地震作用为:
FEK= αG
其中α为地震影响系数,即单质点弹性体系在地震时最大反应加速度。
另一方面地震影响系数也可视为作用在质点上的地震作用与结构重力荷载代表值之比。
目前,反应谱分析法比较成熟,一些主要国家的抗震规范均将它作为基本设计方法。
不过,它主要适合用于规则结构。
对于不规则结构以及高层建筑,各国规范多要求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补充计算。
地震作用反应谱分析本质上是一种拟动力分析,它首先使用动力法计算质点地震响应,并使用统计的方法形成反应谱曲线,然后使用静力法进行结构分析。
但它并不是结构真实的动力响应分析,只是对于结构动力响应最大值进行估算的近似方法,在线弹性范围内,反应谱分析法被认为是高效而且合理的方法。
反应谱分为加速度反应谱、速度反应谱和位移反应谱。
基于不同周期结构相应峰值的大小,我们可以绘制结构速度及加速度的反应谱曲线。
一般情况下,随着周期的延长,位移反应谱为上升曲线,速度反应谱为平直曲线,加速度反应谱为下降曲线,目前结构设计主要依据加速度反应谱。
加速度反应谱在短周期部分为快速上升曲线,并且在结构周期与场地特征周期接近时出现峰值,后面更大范围为逐渐下降阶段。
峰值出现的时间与对应的结构周期和场地特征周期有关。
一般来说结构自振周期的延长,地震作用将减小。
当结构自振周期接近场地特征周期时,地震作用最大。
反应谱分析方法需要先求解一个方向地震作用响应,再基于三个正交方向的分量考虑结构总响应,即基于振型组合求解一个方向的地震响应,再基于方向组合求解结构总响应。
振型组合方法有SRSS法,CQC法。
1.SRSS法
SRSS法是平方和平方根法,这种方法假定所有最大模态值在统计上都是相互独立的,通过求各参与阵型的平方和平方根来进行组合。
该法不考虑各振型间的藕联作用,实际上结构模态都是相互关联的,不可避免的存在藕联效应,对那些相邻周期几乎相等的结构,或者不规则结构不适用此法。
《抗规》GB50011-2010规定的SRSS法为如下所示:
2.CQC法
CQC法是完全平方根组合方法,以随机振动理论为基础,考虑了振型阻尼引起的临近振型之间的藕联效应,它是比SRSS法更加合理的方法,扭转效应明显的结构一般考虑用此法。
《抗规》GB50011-2010规定的CQC法为如下所示:
方向组合方法SRSS法。
SRSS法是平方和平方根法,这种方法假定所有最大模态值在统计上都是相互独立的,通过求各参与振型的平方和平方根来进行组合。
该法不考虑两个方向地震峰值统计的相关性,因此组合值是相对比较保守的。
反应谱理论局限性:
1.反应谱理论尽管考虑了结构的动力特性,然而在结构设计中,它仍然把地震惯性力作为静力来对待,所以它只能称为准动力理论。
2.表征地震动的三要素是振幅、频谱和持续时间。
在制作反应谱过程中虽然考虑了其中的前两个要素,但始终未能反映地震动持续时间对结构破坏程度的重要影响。
3.反应谱是根据弹性结构地震反应绘制的,引用反映结构延性的结构影响系数后,也只能笼统地给出结构进入弹塑性状态的结构整体最大地震反应,不能给出结构地震反应的全过程,更不能给出地震过程中各构件进入弹塑性变形阶段的内力和变形状态,因而也就无法找出结构的薄弱环节。
时程分析法是将动力作用以时间函数的形式引入微分方程,对结构物的运动微分方程直
时程分析法在数学上称步步积分法,抗震设计中也称为"动态设计"。
由结构基本运动方程输入地面加速度记录进行积分求解,以求得整个时间历程的地震反应的方法。
此法输入与结构所在场地相应的地震波作为地震作用,由初始状态开始, 一步一步地逐步积分,直至地震作用终了。
是对工程的基本运动方程,输入对应于工程场地的若干条地震加速度记录或人工加速度时程曲线,通过积分运算求得在地面加速度随时间变化期间结构的内力和变形状态随时间变化的全过程,并以此进行结构构件的截面抗震承载力验算和变形验算。
理论上时程分析是最准确的结构地震响应分析方法,随着计算机运行速度的提高,最初时程分析在计算时间方面的困难已经被解决,另外,随着结构设计领域的不断发展,结构分析早已超出线弹性的范围,面对更多非线性问题,反应谱法动力分析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时就需要动力时程分析。
时程分析法需要复杂的计算,以及详尽而有针对性的场地信息,这一点并不是所有实际工程都能提供的,,另外时程分析会输出地震作用整个过程每一时刻的结构位移及内力响应,对于这些信息的统计需要大量的工作量,并且难以形成直接指导结构设计的信息。
所以理论上时程分析是最准确的结构地震响应分析方法,但是由于其分析的复杂性,且地震波的随机性,因此一般只是把它作为反应谱分析的验证方法,能满足大部分结构规范要求和工程师需求的仍然是地震作用的反应谱分析。
时程分析的不足恰好是反应谱分析方法的优点,光滑设计反应谱是地震运动的平均值,它仅包括计算每个振型中的位移和构件力的最大值,因此不需要对多条地震波进行复杂计算。
并且结构反应谱分析所给出的结构响应信息可以很方便地应用于结构设计,避免了对整个时间范围内结构响应的处理。
时程分析和反应谱分析的区别有以下几点:
从理论上讲,如果反映谱分析所用的反映谱是时程分析分析时用的地震波所产生的反映谱,而分析又限於弹性阶段,两者几乎没有差别,因为反映谱分析(取足够的模态)只是忽
略了影响很小的高阶效应;但是如果结构进入非弹性阶段,只能用时程分析。
反应谱法有几个假设:
结构是弹性反应,反应可以叠加;
无土层与结构的相互作用;
质点的最大反应即为其最不利反应;
地震是平稳随机过程。
而时程分析是把地震过程按时间步长分为若干段,在每个时间段内进行弹性分析,算出反应,然后再调整刚度和阻尼。
也就是步步积分。
①反应谱方法是一种拟静力方法,虽然能够同时考虑结构各频段振动的振幅最大值和频谱两个主要要素,但对于持时这一要素未能考虑,震害调查表明,有些按反应谱理论设计的结构,在未超过设防烈度的地震中,也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这充分说明了持时要素在设计中应该被考虑。
②反应谱方法忽略了地震作用的随机性,不能考虑结构在罕遇地震下逐步进入塑性时,因其周期、阻尼、振型等动力特性的改变,而导致结构中的内力重新分布这一现象。
③反应谱方法假设结构所有支座处的地震动完全相同,忽略基础与土层之间的相互作用。
时程分析方法是一种相对比较精细的方法,不但可以考虑结构进入塑性后的内力重分布,而且可以记录结构响应的整个过程。
但这种方法只反映结构在一条特定地震波作用下的性能,往往不具有普遍性。
我国反应谱方法所应用的反应谱曲线是255条地震波的地震反应的平均值,而非包络值,体现的是共性,但无法反映结构进入塑性时的整体结构性能。
时程方法体现的是结构对具体某条地震波的反应,不同地震波作用下结果的差异很大,需要合理选波。
当结构遭遇地震作用时,即使结构主体保持弹性变形状态,结构次要构件的永久变形也将耗散一定的能量,从理论上讲这部分能量是很难估计的。
在结构动力分析中,这部分能量耗散是通过阻尼来定义和实现的。
对于数值计算本身,为获得稳定解,多数增量求解法也需加入一定的人工阻尼或数值阻尼。
结构反应谱分析和时程分析都需要考虑结构阻尼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结构阻尼是通过模态阻尼比来定义的。
阻尼比也就是相应阶模态阻尼与其临界阻尼的比值。
一般在结构反应谱分析和时程分析过程中,混凝土结构的模态阻尼比一般选为0.05,表示振动的两个相邻极大值之间的衰减比为0.73,而且每个周期的应变能损耗为46.7%.钢结构的模态阻尼比一般选为0.02,每个周期的应变能损耗为22.7%.阻尼比设置大小对结构的影响是非常关键的。
振型阻尼比的数值应该是在0~1之间。
在过去的结构动力分析中,一般情况下各振型所采用的是相同的阻尼比,但实测数据表明,结构高振型的阻尼比一般大于低振型的阻尼比。
另外,质量和刚度比例阻尼也经常用于结构非线性增量分析中。
这一阻尼类型也被称为Rayleigh阻尼,它是假设阻尼矩阵与质量矩阵,刚度矩阵成正比。
从物理意义上讲,质量比例阻尼的假设意味着存在有外部支承的阻尼器,而使用刚度比例阻尼对结构高阶振型具有阻尼增加效应。
虽然Reyleigh型阻尼没有经过物理论证,而且它的使用对大多数结构来说是难以解释的,但使用这一阻尼方式可以用较大的时间积分步长获得稳定的数值结果。
除此,目前结构中经常使用阻尼器,隔振器等非线性连接单元,这些连接单元与一般的结构构件不同,其目的是主动耗散结构的应变能或削弱能量传输,从力学模型来看,这类连接单元本身具备较大的阻尼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