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概要

合集下载

向大家介绍中学历史教育名师推荐书目

向大家介绍中学历史教育名师推荐书目

向大家介绍中学历史教育名师推荐书目(一)、嘉兴戴加平朱能推荐书目A:著作部分通史:[美]费正清[英]崔瑞德主编:《剑桥中国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齐世荣主编:《人类文明的演进》,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郝侠君等主编:《中西500年比较》,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刘宗绪主编:《历史新知识创新能力培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古代史: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樊树志著:《国史概要》(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美]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中华书局出版;钱穆著:《国史大纲》,商务印书馆出版;金观涛著:《在历史的表象背后》,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国近代现代史:陈旭麓著:《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人民出版社;蒋廷黻著:《中国近代史》,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美]唐德刚《晚清七十年》,岳麓书社出版;[美]费正清著:《伟大的中国革命》(1800—1985年),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世界近代现代史: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英]汤因比著:《历史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刘宗绪黄安年著:《世界近代现代历史专题30讲》,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专题史:罗荣渠著:《现代化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美]保罗·肯尼迪著:《大国的兴衰》,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日]吉田茂著:《激荡的百年史》(日本史);王鸿生著:《中国历史中的技术与科学(从远古到1990)》(科技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华庆昭著:《从雅尔塔到板门店》(国际关系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陈越光陈小雅著:《摇篮与墓地----严复的思想和道路》(思想类),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吴晗著:《朱元璋传》陆键东著:《陈寅恪的最后20年》,三联书店出版;[台湾]庄练著:《中国近代史上的关键人物》,中华书局出版;葛剑雄著:《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教育与历史教学:[捷]夸美纽斯著:《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陶行知教育文选》,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苏]苏霍姆林斯基著:《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苏]赞可夫编:《教学与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苏]巴班斯基著:《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美]B·S·布卢姆等编:《教育目标分类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苏寿桐主编:《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历史卷),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徐锡祺主编:《中学历史微格教学教程》,科学出版社出版;[美]沃尔特·波克著:《创造性的学习方法》,三联书店出版。

国史概要

国史概要

国史概要1、发现的最早人类是“东非能人”。

晚期智人即通常所说的现代人类,分为三大类:欧罗巴人种、尼格罗人种、蒙古人种。

2、婚姻的发展史:原始时期,所谓婚姻就是一种群居高等生命的本能属性,血统混乱;到了母系氏族社会,采用的集体群婚制,即一个氏族的男性或女性集体嫁到另一个氏族,这也是在进化过程中为了族群繁衍和防止乱伦导致族群退化而形成的一个习俗;再后来进入了父系氏族社会,即私有制社会,才有了一对一或一堆数的固定夫妻关系,并且禁止血缘之间通婚。

3、从大同到小康大同:黄帝尧舜时代,最为理想,称之为“大同之世”,是“天下为公”的社会。

小康:夏商周三代被称为“小康之世”,是“天下为家”的社会。

由“大同”到“小康”社会的转变关键是夏朝的建立者禹在移交王位时,传子而不传贤,从此“天下为公”变为“天下为家”,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这是私有制、阶级分化,国家机器出现之后的必然现象。

先秦诸子百家的政治理想是由“乱世”回归到“小康之世”,进而重建“大同之世”。

4、青铜时代:是区别于此前的石器时代以及此后的铁器时代的一个历史阶段。

在中国,它大体是指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前500年这一历史时期。

5、甲骨文:象形:日月土田木禾人虫羊指事:上下末本假借:来形声:盂祀会意:明6、封邦建国:即封建,把殷和方国的贵族“士”一级成员,分批配给一些主要封君,让封君带到远处封国去,让他们成为封国的国人。

这种分封或封建的本质是分土分民,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再把土地和人民分给卿、大夫,叫做“立家”。

封邦建国既是巩固和扩大周朝统治的手段,又是贵族内部财产和权力再分配的方式。

它既消解了殷遗民的势力,剪除了再次发生叛乱的潜在危险,又有效建立了受中央政府调控的行政机构。

分封制不仅达到了周人统治天下的目的,还在中国政府制度下留下极其深远的影响,它意味着一种新国家政体在历史舞台上登场了。

7、宗法制宗法制度是从氏族组织蜕变而来的血缘宗族关系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把贵族区分为“大宗”“小宗”。

国史概要第四版读后感

国史概要第四版读后感

国史概要第四版读后感读了樊树志先生的《国史概要》,我对历史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读史,的确可以使人眼界开阔,思考良多。

《国史概要》这本书对中国古代史的陈述以全新的方式,简洁明了的风格,将历史呈现在我们眼前。

读过此书后,关于历史的一幅幅场景在我的脑海中辗转交替。

我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历史是由一场场变革而组成,而文明也是在变革中得以产生。

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不过几千年,但是,有文字记载以前的历史,即史前史却非常漫长。

人类的起源是史前史首要的重大课题。

人类是由一种古猿演变而来的。

人类从古猿分化出来,大约经历了1000万年的时间。

之后,人类早期的历史被区分为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人类开始出现,生产工具以打击石器为标志,从二三百万年前开始,到一万年前为止。

旧石器时代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由于地域或时代的不同,文化面貌有相当大的差异。

由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出现了人类文明的曙光:农业起源,农牧业的分工,以及农牧也代替渔猎而成为社会经济的主要部分,随之出现了定居的村落——人类最早的聚落。

进而发展到陶器的制作,家畜的饲养,半地穴式建筑和地面建筑的出现。

大约距今一万年,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农业、畜牧业产生,磨制石器以及陶器、纺织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到生产经济阶段。

在此之前人类只是食物的采集者,而新石器时代的人类是食物的生产者。

大量考古成果表明,中国史前农业是独立起源、自成一体的。

黄河流域是以粟为主的旱地农业的发源地,长江流域是以稻为主的水田农业的发源地。

七八千年前的人类聚落在各大文化区都有发现,它们同中有异,显示了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化。

战国时代的诸子百家的著作中出现了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的传说。

现时流行的“炎黄子孙”云云,其实是人们对中华文明始祖炎帝和黄帝的追溯与尊奉。

传说中的炎帝,号神农氏,生于姜水,后东迁。

他领导的氏族部落发明了农业、医药、陶器。

自汉代以来,一般学者都认为神农即炎帝。

大一国史概要知识点

大一国史概要知识点

大一国史概要知识点在大一的国史概要课程中,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我们掌握。

这些知识点涵盖了中国古代历史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

下面将就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的介绍和阐述。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中华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出现了许多古老而辉煌的文化,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

这些文化的出现标志着中华文明的形成。

二、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和特点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三个重要朝代。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繁荣的王朝,周朝则创立了封建制度。

这三个朝代的政治制度和特点各有不同,但都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与思想家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也是中国古代思想家辈出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政治格局割据,诸侯争霸,但也孕育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家,如孔子、老子、孟子等。

他们的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秦朝的统一和法家思想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王朝,统一了中国的文字、货币、计量等制度。

同时,秦朝还推行了严苛的法家思想,以法治为中心,大力推行法律制度,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和法律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五、汉朝的辉煌与文化传承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封建王朝,有着千秋万世的影响。

汉朝文化传承了先秦的传统,发展了儒家思想,并且还进行了著名的丝绸之路交流。

汉朝的兴衰标志着中国古代历史的一个新阶段。

六、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动荡与文化繁荣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的时期,但也是文化繁荣的时期。

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文化人物和文化作品,如曹操、诸葛亮、陶渊明等。

他们的存在使得这个时期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七、唐宋元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唐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四个重要朝代,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这些时期的政治制度各有特点,社会经济也取得了重大进步。

国史概要第一部分笔记 冯贤亮

国史概要第一部分笔记 冯贤亮

【第一部分——社会秩序】礼记/大同与小康孔子青铜时代与良渚文化殷墟/安阳,邺夏、商、周/大分封礼崩乐坏/春秋战国宋代以来社会秩序的问题(治安、盗匪、应对、秩序)礼记/大同与小康·《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

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

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

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

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孔子·《礼记》是规范。

·《论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农耕聚落→中心聚落→早期都邑国家。

(从村落到国家)青铜时代与良渚文化礼制的世界□礼器的出现:原始社会晚期随着氏族贵族出现和产生的。

·夏商周:青铜时代——又泛称为“彝器”。

二里头遗址。

·良渚文化:玉璧和玉琮。

“苍壁礼天,黄琮礼地”。

□礼器与“礼”·《荀子·理论篇第十九》:“礼者养也:君子即得其养,又好奇别——何谓别:贵贱长幼。

”殷墟/安阳,邺·殷墟是中国商朝晚期都城遗址,年代约为公元前14世纪末至前11世纪中叶,位于河南安阳市西北殷都区小屯村周围,殷墟王陵遗址与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洹北商城遗址等共同组成了规模宏大、气势恢宏的殷墟遗址。

20世纪初,因盗掘甲骨而发现,1928年正式开始考古发掘。

殷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

国史概要

国史概要

1. 中国古代史有何特色?现代人研读古代史的意义为何?特色:1.悠久,从大禹传说的夏代以来约有四千多年;2.无间断,从西周共和行政(公元前841)以下,明白有年可考、从春秋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以后,明白有月、日可详;3.体裁详密、资料丰富,有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杂史、传记、政书、职官等体裁。

宋代以来金石学引进出土文献考史、证史,近代出土十多万版殷代卜辞及丰富的敦煌写本、石刻文献及各种文书、档案。

意义:樊树志《国史概要》:历史是一种探寻自知的形式,它不期待具体问题的答案,是一种在时间上拓展人类视野,并且超越地方经验的一种形式。

历史给人以智慧,教人以具有历史纵深感的深邃眼光去看待过去、现在、未来,而不被眼前方寸之地所局限。

2. 从历史的角度,你觉得要如何理解“中国”?如何评价西方学者试图解构“中国”?理解:从历史上看,具有边界即构成了国际关系的民族国家。

在中国自从宋代以后,由于异族国家的挤压和存在中已经渐渐形成。

在这样一个延续性大于断裂性(相比欧洲)的古老文明笼罩下,中国的空间虽然边缘比较模糊和移动,但中心始终相对清晰和稳定,中国的政治王朝虽然变更盛衰起伏,但历史始终有一个清晰延续的脉络,中国的文化虽然也经受各种外来文明的挑战,但是始终有一个相当稳定层层积累的传统。

在文化意义上说,中国是一个相当稳定的“文化共同体”。

评价:经过“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的文明推进之后的中国,具有文化上的认同,也具有相对清晰的同一性。

西方学者过分强调“解构中国”是不合理的,历史上的文明推进和政治管理,使得这一以汉族为中心的文明空间和观念世界,经由常识化、制度化和风俗化,逐渐从中心到边缘,从城市到乡村,从上层到下层扩展,至少在宋代就已经渐渐形成了一个“共同体”,这个共同体是实际的,而不是“想象的”。

3. 名词解释:“夏商周断代工程”。

结合历史文献学、天文学、考古学及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先秦年代的测定,目标是制定出有科学依据的年表。

2013年高考真题——文综历史(天津卷)解析版(2)

2013年高考真题——文综历史(天津卷)解析版(2)

绝密★启用前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1.右图为《岛夷志略》片段。

从其内容判断,该著作的出现应不晚于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答案】C【KS5U解析】本题以中国古代中央对地方的行政管辖为切入点,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图片信息和运用历史知识说明现实问题的能力。

本题一定要抓住图片中“万里石塘”这一关键信息,联系教材中元朝行省图中的信息进行对比,就可以得出结论:“万里石塘”即元朝所管辖的南海地区。

故选C项。

2.“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麻。

”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A.政府的大力推广B.棉纺织技术的改进C.商品经济的发展D.棉花成为经济作物【答案】B【KS5U解析】本题以中国古代纺织原料的变化为切入点,旨在考查考生对古代手工业技术进步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区别棉花种植的不断扩大与棉花能够成为主要的“纺织原料”在原因上的不同。

A项政府的大力推广、C项商品经济的发展、D项棉花成为经济作物,这些条件都不同程度地推动了棉花种植的扩大。

但是,棉花能够逐渐成为主要的“纺织原料”,其前提条件还是棉纺织技术的改进,故选B项。

3.孟德斯鸠认为,共和政体是全体人民或仅仅一部分人民握有最高权力的政体;君主政体是由单独一个人遵照固定的和确立了的法律执政;专制政体是按一个人的意志行使权力。

他主张实行的政体是A.民主共和B.贵族共和C.君主立宪D.君主专制【答案】C【KS5U解析】本题以孟德斯鸠的政治主张为切入点,旨在考查考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根据题干信息“共和政体……仅仅一部分人民握有最高权力的政体”和“专制政体是按一个人的意志行使权力”的语义色彩,结合所学知识,我们不难判断孟德斯鸠是反对这两种政体形式的,故排除A、D两项。

贵族共和政体是少数贵族的“集体”统治,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B项。

国史概要论文-武则天

国史概要论文-武则天

千古女帝—武则天专业:工程管理,年级:2,姓名:xxx,学号:xxx摘要武则天这个儿名字在中国历史上可谓妇孺皆知,绝大多数中国人都是如雷贯耳,但是许多史书对其评价可谓是褒贬不一。

有人说她倒行逆施,荒淫残暴;有人说她知人善任,忧劳天下;有人说她昏庸无道,有人说她明察善断。

时至今日,仍然众说纷纭,毁誉不一。

而且作为皇帝,其女子身份在古代封建社会的中国更是以特殊现象。

当然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是写成一部长篇小说,就让我们去看看一代女帝—武则天的人生经历,及后人对她的评价。

思考我们的人生。

通过从各种资料文献的查阅中,我了解到人的一生总是很矛盾的,你不能让每个人都满意,而也就像后人对女帝的评价,她的人生经历也是一部矛盾的耐人寻味的长篇小说。

关键词女皇帝,功绩,过错,评价武则天的生平武则天(624—705),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县)人。

武则天,本名武照,称帝后改为武曌。

生母是武士彟的续妻,陇右大士族、隋朝宰相、遂宁公杨达之女,史载她“明诗习礼”,能“阅史披图”,是个有相当文化素养的女子。

父亲原是大木材商人,后随李渊起兵,到唐朝官至工部尚书,兼检校并越将军。

武则天在这个上流社会的家庭中,受到文武两个方面的熏陶教育。

则天自幼聪慧敏俐,极善表达,胆识超人。

父亲深感她是可造人才,遂教她读书识字,使她通晓世理。

史载,则天十三、四岁时,已是博览群书,博闻强记,诗词歌赋也都奠定了一定基础,而且长于书法,字态卓荦不群。

14岁时,她因相貌出众,被唐太宗召入宫,命为才人,赐号武媚,人称媚娘。

太宗死后入感情寺为尼,高宗即位复招入宫拜为昭仪。

武则天32岁那年,终于以皇后的显贵身份进入最高统治集团。

660年,高宗因病,委托武则天“决百司奏事”,自此武则天实际上掌握了大唐政权。

683年,高宗病死。

之后武则天先后立了两个儿子为皇帝又废了他们。

690年,67岁的武则天登位称帝,建立了武周政权,自己立号为大周圣神皇帝。

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有作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

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多元一体”格局与文明高度发展单元同步试题含答案解析 (145)

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多元一体”格局与文明高度发展单元同步试题含答案解析 (145)

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多元一体”格局与文明高度发展单元同步试题含答案解析历史学家樊树志先生在《国史概要》中指出:“周王有权对诸侯国进行巡狩、赏罚,诸侯国有义务向周王述职,并向周王缴纳贡赋,而当诸侯国受到外来侵袭或发生内讧时,周王要给予保护或进行调解。

”与这段叙述相关的制度是()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中央集权制【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周王有权对诸侯国进行巡狩、赏罚、诸侯国向周王述职、缴纳贡赋可知,此内容与分封制有关。

结合所学可知,为了管理辽阔的疆域,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受封的诸侯必须定期朝觐周天子,纳贡,跟随周天子带兵打仗等。

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点睛:专题复习西周分封制的目的、分封对象、受封诸侯的义务,分析西周分封制与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的关系。

82.关于大运河的评价,自古以来褒贬不一,众说纷纭。

下列古人评价大运河的名句中,持完全否定态度的是()A.“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唐•胡曾《汴水》) B.“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唐•皮日休《汴河怀古》) C.“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

”(唐•皮日休《汴河铭》) D.“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元•脱脱《宋史》)【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胡曾认为大运河的开凿使“亡隋波浪九天来”,对大运河的开凿持完全否定态度。

A正确;皮日休的《汴河怀古》、《汴河铭》认可了大运河的重要交通功能和沟通南北的作用。

BC错误;脱脱《宋史》中认为粮食转运都要依靠大运河。

D错误。

综上故选A。

83.大运河“申遗”成功后,杭州推出了“中国大运河—杭州申遗旅游线”。

该旅游线路中的杭州段,属于隋朝大运河四段中的( ) A.永济渠B.通济渠C.邗沟D.江南河【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自北往南依次是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全长两千多公里,其中余杭也即是今天的杭州,就属于江南河一段,也是大运河的最南端。

统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统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统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练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每年清明时节,海外的中华儿女纷纷返乡寻根祭祖。

这种情结源于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科举制2.据文献记载,从“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转变发生于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3.康叔是周武王最小的弟弟,被封到黄河、淇水之间的股塊,建立了卫国。

由于康叔治理卫国很出色,后来被周成王提拔为周王朝的司寇,并得到许多礼器、乐器和财宝的赏赐。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商的祖宗祭祀体系被康叔所继承B.官僚政治开始逐步取代贵族政治C.血缘关系是国家政治结构的纽带D.康叔的后代可世代承袭司寇一职4.“王臣”在商周原为王室所有,在王室左右活动。

到西周晚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王臣”已用来指代自王以下整个周王国里的人。

其内涵变化反映了A.贵族政治的渐趋衰落B.下层民众的身份跃升C.礼乐制度的严重破坏D.天下一同的观念认同5.据西周青铜器铭文载,贵族格伯以“三十田”换取了某人的良马四匹,官吏建立了文书档案并规定了界限;裘卫承担了治理河流的工程,贵族厉答应以“五田”作为偿付,后产生纠纷,官员前往裁决并勘定田地。

这些铭文反映出西周中期A.土地兼并现象突出B.“田里不鬻”的格局已被打破C.宗法制度开始瓦解D.官府对商业活动采取鼓励政策6.马克思说:“对小农来说,只要死一头母牛,他就不能按原有的规模来重新开始他的再生产”。

这体现了A.农民生产的自给自足B.农业生产技术缺乏革新C.古代小农经济的脆弱性D.中国古代重农思想盛行7.按周朝的制度,井田制下“步百为亩,亩百给一夫”。

战国时期,东方各国仍保留这一分田标准,而商鞅变法则“改制二百四十步为亩,百亩给一夫矣”。

这主要表明当时A.税制改革尚未普及B.秦国改革更加彻底C.中原经济比较发达D.礼乐制度影响深远8.商鞅变法的措施中,直接损害贵族利益的是A.重农抑商B.统一度量衡C.迁都咸阳D.按军功授爵9.中国古代曾有思想家高呼"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并且要求人们要追求“不乐寿,不哀天,不荣通,不愁穷”,该思想家是()A.孔子B.老子C.庄子D.孟子10.中国古代,儒家注重道德自律,以人的自我完善为治国的出发点;道家特别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有序,主张从自然规律中汲取治国的智慧;而法家则更注重于制度规范,以法的严密强化为治理的出发点。

国 史 概 要

国 史 概 要

国史概要第一讲、概论歷·厤、厯、曆·《说文》:歷,过也,从止,厤声。

1、经历。

“既历三纪,世变风移”。

2、越过,跨越。

“径庭历阶”。

3、行。

“横历天下”。

4、尽、遍。

“历告尔百姓”。

曆·《大戴礼记》:圣人慎守日月之数,以察星辰之行,以序四时之顺逆,谓之曆。

·《尚书·尧典》: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

史叓(史、事、吏本为一字)·《说文》: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

·王者身边担任星历、卜筮、记事的文职官员,如太史、内史。

·《礼记·玉藻》(天子)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

什么是历史·一切科学都是从知道我们自己的无知而开始的。

·历史学是为了人类的自我认识。

·历史学的价值在于:它告诉我们人做过什么,因此就告诉我们人是什么。

·历史是人类的集体记忆。

历史学的特点1、历史要求真实。

“秉笔直书”的传统。

2、历史要求具体、客观、价值中立地再现过去的事实。

3、历史讥笑一切企图强将历史合于理论模式或逻辑的做法。

4、历史将过去的事实及其过程真实客观地展现出来,让今人自己去体会与总结。

因此,历史不是宣传和宣判。

历史和自然科学·历史事实和自然科学的区别:自然的过程可以确切地被描述为单纯事件的序列,是可以重复并加以检验的。

而历史的过程则不能。

历史的过程不是单纯事件的过程而是行动的过程,它有一个由思想的过程所构成的内在方面。

历史研究的目的·历史是由活着的人和为了活着的人而重建的死者的生活。

所以,它是由能思考的、痛苦的、有活动能力的人找到探索过去的现实利益而产生出来的。

历史与历史学家一、历史学家是现在的一部分,而事实却属于过去,这就把现在和过去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进了·历史学家和历史事实是相互需要的。

没有事实的历史学家是无根之木,是没有用处的;没有历史学家的事实则是一潭死水,毫无意义。

适合中学生的历史书推荐

适合中学生的历史书推荐

适合中学生的历史书推荐大漠说史2019/6/16随着新一轮课改的推行,许多省份采用了3+1+2的高考模式。

其中的“1”指的是物理或历史任选一门,作为高考必学科目。

这样,就提高了历史在中学教育中的地位。

而要想学好历史,课外阅读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没有多少阅读经验的中学生来说,如何在琳琅满目的历史书籍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历史读物就显得特别重要了。

下面。

笔者就自己的阅读经验,向广大的中学生推荐一些书目,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这个推荐书目包括了两个层次,分别针对不同阅读经验的中学生使用。

“入门读物”针对阅读经验少的学生,侧重于了解基本的历史常识,提高历史兴趣。

“深化读物”侧重于扩展视野,加深对人类历史的理解,提高历史素养。

不同的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选择。

一、入门读物1、龚书铎刘德麟主编:《图说天下·中国历史系列》本套图书按照不同的历史分期,通过新的体例、模式来整合讲述中国历史,涵盖政治、经济、军事、中外交往、艺术、思想、科技、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以时间为经,以人物和事件为纬,经纬交织,全面反映每一朝代治乱兴衰的全过程。

每一个故事都蕴含了或高亢激昂或哀婉悲痛的场景,让人们重温那一段历史,不断唤起人们内心尘封已久的记忆,与中国历史再次进行亲密接触,深入地寻绎历史中所蕴藏的民族智慧,感悟民族精神。

随机穿插的知识花絮、专题和附录,有机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样,知识信息更为密集,从而营造出一种全息的历史镜像。

2、郭方著:《看得见的世界史:世界简史》(套装共3册)世界历史经历了艰辛而漫长的发展历程。

大致分为上古期、中古期、近现代三个阶段。

在每个阶段中,都留下了人类坚实的步伐。

《世界简史》(上卷、中卷、下卷),共分八章,内容涵盖了从人类文明的开端,至21世纪漫长的历史长河里的重大历史史实,以时间为经,各国历史为纬,纵横开讲,全方位、多角度展现世界历史全景。

本套书采用故事体,叙述生动,引人入胜。

3、郭子林著《看得见的世界史:古罗马》从公元前753年罗马建城,到公元476年罗马最后一个皇帝被废黜,千余年的岁月中,罗马人占据了舞台的中心位置,御宇内而制六合,驯服了周围的国家,使罗马成为“永恒之城”。

国史概要第四版读后感樊树志

国史概要第四版读后感樊树志

国史概要第四版读后感樊树志樊树志先生的《国史概要》是对中国古代史的概述,起自史前时期迄至清代。

内容不是简单地以时间为轴描述社会发展的模式,而是从中华文明的发生、发展与演变,以此作为国史主线,演绎出了新意。

作为一名初中的历史与社会教师,对于这部分的内容是相当熟悉的。

然而正如书中导言所说“历史是既简单有复杂的”。

王朝更替,社会发展再简单不过。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四十来字已经能够清楚地概括五千年的时间跨越。

而这时空变幻间隐含着的英雄式的人物,变革式的事件、戏剧化的情节发展,甚至细微到服装、语言、饮食习惯的改变都可以包罗在历史这个范畴之下。

所以说历史又是复杂的。

樊树志先生当然不是事无巨细、面而俱到,但是已经对很多重要的历史内容进行了叙述。

山于时间有限,我还未完全读完,但是颇有一些感触。

如果用两个字总结一下的话,那就是“细节”,细节对于历史课的影响。

一、细节激发兴趣历史是由无数个精彩或繁复的细节构成的,抽去这些细节,就只剩一个苍白的框架和无数乏味的概念,失去了它鲜活的生命力和震撼心灵的魅力。

然而当它成为课本教材时,受到篇幅、课时等因素的限制,往往失去了原来的生动性。

学生面对高度浓缩的课本时,往往觉得与自己的认知有相当距离,枯燥无味,失去兴趣。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若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其他的也就失去了依托。

因此,在历史课堂中,教师有必要把生动的细节展现给学生,营造历史氛围,如历史人物的特写、历史情节的补充,历史场景的渲染,紧张的戏剧冲突等精彩细节,尤其要重视历史和学生社会经验相关联的细节,这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让学生走进历史,融入历史。

例如,当我读到老子与孔子这一章节时,马上联想到了课本教材的“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这节课知识容量大,理论性强,人物、观点又纷繁复杂,而且时间也久远,学生会有很大的距离感。

国史概要读书笔记300字

国史概要读书笔记300字

国史概要读书笔记300字
读《国史概要》这本书,让我像是在历史的长河里坐了一趟奇妙的游船。

我想起有次去历史博物馆,那感觉和读书有点像。

走进博物馆的古代史展厅,就像翻开了书的古老篇章。

我看到那些陈列的文物,有锈迹斑斑的青铜器,上面刻着奇怪的花纹,我凑近了看,心想这上面是不是记载着什么秘密往事呢。

旁边还有古老的竹简,我盯着那些小字,仿佛看到古人一笔一划地书写着当时的故事。

这就如同书里讲述的各个朝代的兴衰,从昌盛的大唐,万国来朝的热闹场景,到清朝末年的衰败。

我在博物馆里逛着,就像在书里穿梭不同的历史时期,一会儿为古人的智慧惊叹,一会儿又为王朝的覆灭叹息。

这本书和那次博物馆之行,都让我对国史有了更深的热爱与好奇,想要不断去探索更多过去的精彩。

国史概要读书笔记600字

国史概要读书笔记600字

国史概要读书笔记600字五月末,提一支沉重的笔,扎进纸端,写一个关于历史的命题。

历史是什么呢?这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

给历史下定义,就好比给文化下定义,可以有五花八门的说法。

历史给人以智慧,教人以具有历史纵深感的深邃眼光去看待过去,看待现在,看待将来,而不被眼前方寸之地所局限,不至于成为鼠目寸光的庸碌之辈。

我一直觉得,国史对于我们每个中国人来说都是必修课。

都是我们应该而且必须了解的东西。

并不仅仅只是书本身的价值和作者的文字功底让我倾倒。

初学者的好书25年,这是我读的第一本历史书。

对中国的历史认知都来自于高中历史以及18年的语文学习中。

这本书也不是单纯的讲历史,作者主要还是从土地关系以及国家经学两方面去l理解中国2k年的更替。

对于这本书,对于我来说,最大的作用,第一,帮我梳理了历史,扫除了很多盲点,误点,对中国历史时间线有了基础的认知。

第二,对经学,儒道学说在国家治理中的发展有了一定的了解,第三,土地关系和小农经济的中国古代开阔了我对历史多角度认识的想法。

作为我的第一本历史书,我觉得它很好,至少我能读懂,读得下去,对于我来说,他就是一本好书。

国史概要推荐理由经常能听到这样的问话:“我开始对历史有点兴趣了,有没有什么比较好的,又比较通俗易懂的中国通史能推荐一下?”《国史概要》,我个人觉得能很好地满足这个需求。

《国史概要》的作者是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樊树志老师。

之前有幸旁听过樊老师的国史概要课程,他似乎总是不苟言笑的,但文字读下来倒是时见性情。

内容丰富,文字讲究。

就像介绍里说的,这是一本对中国古代史的概述,起自史前时期迄至清代。

内容确实不同于以往的社会发展史模式,而是展现中华文明的发生、发展与演变,以此作为国史主线,演绎出新意。

可以这么说,从专业性角度来看,它是一本严肃的学术著作,有详细的脚注,言必有据,令人信服。

但与此同时,它雅俗共赏,既有学术性,也有可读性;既让专业读者认可,也让非专业读者能够接受,喜闻乐见。

国史概要课大纲

国史概要课大纲

国史概要课大纲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國史概要課大綱
馮賢亮
第一讲导论
一、传说到历史
二、史纪与舆地
三、从历史地理角度看“中国”
四、历史分期与三大帝国
第二讲黄土与中国古代文明(纪录片播放,机动)
第三讲环境与历史制度
一、历史时期的大气候
二、疆域的历史
第四讲社会与秩序
一、从村落到国家
二、礼制的世界
三、家族与伦常
四、礼崩乐坏:春秋战国的巨变
五、一统帝国与编户齐民
六、乡村与保甲
第五讲中古时代
一、民间的社会生活
二、古人的宇宙观
三、中古时代
四、曹魏风气与魏晋玄学
五、门第与中古时代的贵族
六、科举的兴起
七、生活与风俗
第六讲元明清帝国
一、第三帝国
二、草原帝国
三、繁荣的明朝
四、傍滞的帝国
五、政治变化与民众叛乱
六、社会经济与文化变迁。

国史概要导论笔记 冯贤亮

国史概要导论笔记 冯贤亮

【导论】禹贡,九州“中国”“五朵金花”“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

”《禹贡》:《禹贡》是《尚书》的其中一篇,是中国地理方物,兼均税作品。

整篇假托上古三代时,夏国君主禹作写,但一般研究指周朝战国时代之所品。

《禹贡》是《尚书》中《夏书四篇》最重要的一篇,全书分“九州”、“导山”、“导水”和“五服”四部分。

九州:《禹贡》将中土分成九州,即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

《禹贡》以山脉、河流等为标志,将全国划分为“九州”,并对每州的疆域、山脉、河流、植被、土壤、物产、贡赋、少数民族、交通等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作了简要的描述。

冀州-----《禹贡》载,西南东三方都以当时的黄河雍、豫、青州为界。

即今之山西与陕西间的黄河以东,河南与山西间的黄河以北,和山东的西北部及河北的东南部。

雍州-----《禹贡》载,黑水西河惟雍州。

此说后来大小有变化,一般认为,相当于今之陕西中部,甘肃东南部,宁夏南部,及青海的黄河以南。

豫州-----《禹贡》载,荆,河惟豫州。

荆指荆山(湖北南漳西),河指黄河。

《周礼,职方》和《尔雅,释地》都说,河南曰豫州。

如此说来,豫州即今之河南全省及湖北的荆山以北。

荆州-----《禹贡》载,荆及衡惟荆州。

《尔雅,释地》载,汉南曰荆州。

荆指荆山,即今湖北南漳之西,衡指衡山,即今衡山县之衡山,汉指汉水。

如此说来,荆州即包括,今之汉江以南,南漳以西,衡山北。

兖州-----《禹贡》载,济、河惟兖州。

济指今山东利津海之古济水,河指今河北沧县东北入海之古黄河。

这样说来,兖州大致范围包括,今之河北沧县以南,山东济南以北。

扬州-----《禹贡》载,淮、海惟扬州。

《周礼,职方》载,东南曰扬州。

《尔雅,释地》载,江南曰扬州。

淮指淮河,海指东海,江指长江。

综合说来,扬州的范围包括,今之淮河以南,至长江南岸,东临东海。

青州-----《禹贡》载,海、岱惟青州。

海指渤海,岱指泰山。

《周礼,职方》载,正东曰青州。

国史概要 樊树志读书笔记五百字

国史概要 樊树志读书笔记五百字

国史概要樊树志读书笔记五百字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学习数学使人精密.物理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培根在《论读书》中如是说着。

可见读懂历史的作用举足轻重。

这个暑假的历史书单上推荐了几本适合高中生阅读的历史著作,《中国大历史》之前寒假时已大致看了一逼,便想着选择其他的书来看,所以把这些书从图书馆借来都大致浏览了一下。

《万历五十年》以它的气势磅礴的,富有神秘色彩的标题立刻吸引了我的注意力,然而这部煌煌80万字的长篇历史小说仅仅是记叙了万历王朝五十载的朝野兴亡阐述了明清鼎盛之际社会矛盾和文化纠葛的复杂而尖锐,沧桑之变.似在瞬间,在想要了解和通晓中国历史上并不尽人意。

于是便举白旗投降。

所以我最终选定了樊树志先生的《国史概要》。

从内容上来说,《国史概要》对中国古代史的概述起自史前时期迄至清代,内容不同于以往的社会发展史模式,而是展现中华文明的发生、发展与演变.以此作为国史主线,演绎出新意。

这本书属于普及性质的,以短小篇幅给人以概览,所以叫做概要,行文内容基本属于灌输讲述式,没有特定深入的研究.没有长篇大论,细致入微的论述。

所以我认为这本书作为一本历史爱好者读物十分有帮助,非常具有系统性的概括和总结,可以大致了解到整个中国历史,也没有突出的不足,这是《国史概要》最突出的优点。

另外比起《剑桥中国史》那样的鸿篇巨制,和《中国通史》.《上下五干年》等版本众多,从小就耳濡目染的这些史书来说,这本书更适合在现在阅读。

说历史.是对历史书写者是良知的考验,而对后人来说,历史的阅读者是判断力的严峻考验。

历史.能在多大程度上忠实历史事件本身,能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事实真相,既取决于当时的政治环境,也取决于撰写者个人的学术良知。

而本书的作者让我觉得能够以比较客观的视角来叙述。

在读了樊树志先生的《国史纲要》,感觉对历史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读史,的确可以使人眼界开阔.思考良多。

特别是《国史纲要》这本书,它对中国古代史的陈述,起自史前时代迄至清代,以全新的方式.简洁明了的风格.将历史呈现在我们眼前,当我看完这本书后.依然无法抹去脑海中关于历史的一幕幕场景:或是那三皇五帝的传说,或是那大漠长烟,战火连天的汉时匈奴等。

国史概要读后感500字第四版

国史概要读后感500字第四版

国史概要读后感500字第四版篇一国史概要读后感读完《国史概要》这本书,我心里那叫一个感慨万千啊!这书,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也许有人会觉得历史书嘛,不就是一堆枯燥的时间、人物和事件,有啥好看的?但这本《国史概要》完全颠覆了我的想法!它就像是一个超级有趣的故事集,把中国历史的重要节点和发展脉络清晰地展现在我眼前。

书里讲的那些朝代更替,就好像是一场场激烈的“权力游戏”。

你看,秦朝那会,秦始皇一统天下,多威风啊!可谁能想到,那么强大的帝国,转眼间就土崩瓦解了?这难道不是历史给我们开的一个大大的玩笑吗?再说说唐朝,那可是个繁华的时代,“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听着就让人觉得牛掰!我就在想,要是能穿越回去,感受一下那时候的热闹,该多好啊!不过,读着读着,我也陷入了思考。

历史的发展到底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呢?可能有时候一个小小的决策,就能改变整个历史的走向。

就像安史之乱,也许唐玄宗当初能多留个心眼,唐朝的命运会不会就不一样了呢?这本书还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历史总是在不断地重复和演进。

过去发生的事情,在今天可能也能找到影子。

我不禁反问自己,我们能从历史中吸取足够的教训吗?总之,读《国史概要》这一路,真好!它让我对中国历史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篇二国史概要读后感《国史概要》,这书我读完之后,那感觉,真的是无法用简单的言语来形容。

我觉得吧,历史就像是一条奔腾不息的大河,而这本书就像是一艘小船,带着我在这条大河里畅游。

我看到了古代王朝的兴衰荣辱,心里那是五味杂陈啊!比如说,汉朝的时候,汉武帝雄才大略,抗击匈奴,那场面,得多壮观啊!可到了后期,各种问题就出来了,难道强大的王朝也逃不过盛极而衰的命运?也许这就是历史的规律?还有宋朝,经济文化那么发达,诗词歌赋样样精彩,可军事上却老是被欺负,这到底是为啥呢?是统治者的策略问题,还是有其他更深层次的原因?我一直在琢磨。

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有时候会想,要是我能穿越到古代,去给那些皇帝们出出主意,会不会改变历史的走向呢?哈哈,这想法是不是有点太天真了?通过这本书,我也深刻体会到了,历史不是孤立的事件堆砌,而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八旗、投下军州、四书五经、里甲制、四大佛教名山八旗:八旗是清代满族的社会生活军事组织形式,分为正黄、镶黄、正白、镶白、正蓝、正红、镶红、镶蓝,合称八旗,统率满洲、蒙古、汉军。

投下军州:辽特别设置的一种行政机构。

又称投下。

契丹贵族劫掠了大量的人口,他们将这些人口聚集起来,建立私有的州县城堡等组织,称为头下或投下军州。

四书五经:《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里甲制:明朝基层组织形式,一百一十户为一里四大佛教名山: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分别是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王菩萨的道场。

三皇:伏羲、神农、轩辕五帝:少昊、颛顼、帝喾、尧帝(唐尧)、舜帝(虞舜)九州:青、徐、兖、冀、雍、梁、豫、荆、扬二十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北齐书、魏书、周书、南史、北史、隋书、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新元史(25)、清史稿(26)】五朵金花:中国古史分期问题、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问题、中国封建社会农民战争问题、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汉民族形成问题七大古都:西安、洛阳、南京、北京、开封、杭州、安阳九大节度使:范阳、平卢、朔方、河东、河西、陇右、剑南、安西、北庭六诏:蒙雟、越析、浪穹、邆赕、施浪、蒙舍(南诏)北宋四京: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南京应天府、北京大名府五行:金木水火土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祯三玄:老子、庄子、易经五石散:钟乳石、紫石英、黄石英、石硫磺、赤石脂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门第社会:门第、世家、世族、大族、门阀、士族、贵族、旧族、名族正月初一至初七(六畜):一日鸡、二日狗、三日猪、四日羊、五日牛、六日马、七日人三元:上元-正月十五、中元-七月十五、下元-十月十五三大帝国:秦汉、唐宋、明清四大汗国:钦察、察合台、窝阔台、伊利九儒十丐: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倡、九儒、十丐八股文:破题、承题、起讲、题比、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圣谕六言:孝顺父母、恭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无作非为四大权阉:汪直、王振、刘瑾、魏忠贤三案: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嘉定三屠:闰六月一次、七月下旬一次、八月中旬一次四大总督:年羹尧、鄂尔泰、李卫、田文镜三言二拍:冯梦龙《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禹贡》:《尚书》中的一篇,中国第一篇区域地理著作,魏国人士托名大禹的著作。

殷墟/安阳/邺:商代晚期都城遗址,七大古都之一,甲骨文之乡,《易经》发源地。

怛罗斯之战:天宝十年唐玄宗时唐朝势力与阿拔斯王朝(大食)争夺昭武诸姓控制权,唐大败而归。

张择瑞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东京开封府的景象,宋徽宗为之用其著名的“瘦金体”题写“清明上河图”五字。

《礼记·礼运》中大同与小康:天下为公,谓之大同;天下为家,足谓小康。

青铜时代:夏商周,二里头遗址良渚时代:玉璧(暗青)、玉琮(土黄),苍璧礼天,黄琮礼地礼崩乐坏: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马王堆汉墓帛画:T字形中古时代: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BC3世纪-9世纪)曹魏风气:尚“刑名”(严刑峻法),尚“通脱”(清浊流,清丽潇洒)九品中正制:上上到下下分为九等,九品官人法。

原本应该按照德行和才能划分,实际上是权势和门第的划分。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科举:乡试(解元,举人)、会试(会元,贡士)、殿试(三甲:赐进士及第,赐进士出身,赐同进士出身)童试:县试、府试(童生)、院试(岁试、科试)春联:萌于五代门神:始盛于宋代,左神荼,右郁垒寒食:自冬至后第105、106天,一百五,不能举火上巳:三月第一个巳日,曹操后改为三月初三,“修禊”,王羲之《兰亭集序》《马可波罗行记》:书中主要内容来自传闻和虚构大都:元大都,汗八里斡脱制:蒙古统治者为放高利贷的西域商人提供的制度保障怯薛宿卫制:护卫站赤:驿站,元朝交通发达廷杖制度:皇帝下令,司礼监监督,锦衣卫行刑,在殿堂之上仗击大臣的制度靖难之役:明太祖朱元璋死后,长孙朱允炆即位,是为建文帝,在大臣齐泰、黄子澄建议下削藩,坐镇北平的燕王朱棣不满,打着“诛齐黄,清君侧”的旗号起兵,挥师南下,攻破南京城,史称“靖难之役”。

永乐大典:中国古代最大的类书乡约制:邻里乡人互相劝勉共同遵守,以相互协助救济为目的的一种制度,在明代被大力推广。

中国最早的成文乡里自治制度,有可能是北宋学者吕大钧、吕大临等几兄弟于北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制定的“吕氏乡约”(原名蓝田公约)。

《南赣乡约》、《吕氏乡约》。

孔尚任《桃花扇》:侯方域、李香君密折制度:雍正,密奏,在给皇帝的奏折内附奏机密要事改土归流:改土归流是指改土司制为流官制。

始于明代中后期,是指将原来统治少数民族的土司头目废除,改为朝廷中央政府派任流官。

节度使:地方军政长官。

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节度使谶纬:谶纬是古代汉族民间的神学预言,谶书和纬书的合称。

议政王大臣会议:议政王大臣会议是清代前期,满族宗王、八旗、贝勒等上层贵族参与处理国政的制度闲闲录:蔡显《闲渔闲闲录》清乾隆文字狱,牵连多人1、大同、小康出自儒家那部典籍?《礼记·礼运》2、世界冰河期出现在哪个朝代?明朝3、下面哪一个不属于“五朵金花”?中国古史分期问题、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问题、农民战争问题、资本主义萌芽问题、汉民族形成问题4、二十四史在唐代修订的有几部?晋书、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5、六诏中南诏是哪一个?蒙舍诏6、与土木堡之变有关的权阉是哪一个?王振7、秦朝统治中心位于九州中的那个州?《吕氏春秋·有始览·有始》曰:“西方为雍州,秦也."8、玄学包括哪三部著作?周易、老子、庄子万历三大征:宁夏之役、播州之役、援朝抗倭省下三司: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提刑按察司明代九卿:都察院、大理寺、通政使司和六部合称九卿9、古代的人日是哪一天?农历正月初七10、唐代商业活动在长安城的哪一部分?东西两市11、大名府是北宋哪个京城?北京12、汉唐皇帝封禅在哪座山?泰山13、清明上河图是由哪位皇帝取名的?宋徽宗14、三言二拍的作者是谁?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合称。

作者为明代冯梦龙。

“二拍”则是中国拟话本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

作者明凌蒙初。

15、历史上哪位皇帝在位时文字狱最严重?乾隆皇帝16、安禄山掌握的节度使有哪几个?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17、马可波罗称元大都为什么?汗八里18、八股取试开始于何代?明代19、1644年率领清兵入关的是谁?吴三桂20、明代木匠皇帝是哪一个?明熹宗朱由校古代北方“青铜”主要用什么土铸造?含砂粘土曹魏的政治中心是哪里?洛阳(邺城、许昌、长安等为重要城市)北宋的“四京"?即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北京大名府和南京应天府文字狱的巅峰是哪个朝代?清代会稽是什么?古地名,今浙江绍兴圣谕六言的第一条是?第二条?孝顺父母,恭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无作非为南明王朝都城在绍兴的是?鲁王监国不允许叫医生“大夫”的朝代是?明代南明王朝历史最长的是?永历政权(14)最短绍武元朝和明朝的木匠皇帝?元顺帝、明熹宗明史稿:万斯年、王鸿绪赋役黄册又称明代黄册,是明代国家为核实户口、征调赋役而制成的户口版籍。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朝政府在户帖制度基础上建立了黄册制度。

黄册以户为单位,详细登载乡贯、姓名、年龄、丁口、田宅、资产,并按从事职业,划定户籍,主要分为民、军、匠三大类密折制度:康熙创立,雍正发扬光大明清科举乡试:例定:八月初九为第一场,试以《论语》一文、《中庸》一文或《大学》一文、《孟子》一文,五言八韵诗一首,经义四首,初场的3道四书题每道都要写200字以上,4道经义题则需要写300字以上。

十二日为第二场,试以五经一道,并试诏、判、表、诰一道,议论文要求300字以上,以后又有变通。

十五日为第三场,试以5道时务策即结合经学理论对当时的时事政务发表议论或者见解。

从考试的内容上可以看出,儒家经学是科举考试的主要核心内容。

海瑞十全武功:1747至1749年的大小金川之战、1755年的平定准噶尔达瓦齐部之战、1755至1757年的平定准噶尔阿穆尔撒纳之战、1758年的平定南疆大小和卓叛乱、1762至1769年的清缅战争、1771至1776年再平大小金川、1786至1788年平定台湾林爽文叛乱、1788至1789年的安南之役、1790至1792年两次征战廓尔喀。

五德虞舜为土(黄)德,夏为木(青)德,商为金(白)德,周为火(红)德,秦为水(黑)德。

五德相克,改朝换代。

小康相当于哪些朝代?夏商周中古时代,北方的汤饼指的是现在的?面条协助大禹治水的契是哪一朝的先祖?商秦朝尚水,那么秦人应当推崇穿什么颜色的衣服?黑色四大总督中,在雍正朝一直受到重用,被雍正称为不世出的人才的是?鄂尔泰李煦和哪一部书籍的作者关系紧密?红楼梦下面哪一个不是汉人对西域的称呼?鲜卑汉朝疆域最广是在哪一帝王在位的时候?汉宣帝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揭示的历史现象是?士族的衰落清明上河图出现在哪次抄家?严嵩著名的海瑞上书发生在什么时候?嘉靖年间1645年,带领清军攻破扬州的将领是?多铎南明王朝持续时间最长的是?永历朝修禊是什么节日的活动?上巳唐宋一般被认为处于?温暖期元朝和明朝精于木工的皇帝是?元顺帝、天科举制度的乡试一般有几场?3西周大分封哪两个在山东境内?齐鲁明史稿是谁编写修订的?王鸿绪非开国帝的是李世民岳飞《满江红》靖康耻指的是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除了烧杀抢掠之外,更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元代刑法是打折的,打10下实际打7下(减去天地人)八股文从哪朝开始:明三省六部里三省长官的官名。

中书令、尚书令、门下侍中元朝的行省有哪些,岭北和征东三、论述题选择一本你读过的和历史有关的书,简单评论。

本学期课程中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中选择一个你感兴趣或熟悉的谈谈感想结合明清几次有名抄家(王振、张居正、和珅等)对明清政治、社会情况进行评述。

张居正死后被抄家不是偶然之事,无论从哪方面看几乎都是必然。

首先,张居正奢侈张扬,张居正回老家为父亲治丧,一路上威风赫赫,竟用了32抬大轿,沿途地方官一律郊迎,朝中有重大事务还要飞骑传书,让他决断。

这可以算是抄家的导火索。

魏晋风骨的表现形式和原因比较唐朝长安和北宋的东京的城市结构,说明社会经济的新变化以利玛窦和徐光启为代表说明西学东渐的状况和影响就中国古代的科举生活谈谈你的感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