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观天》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2《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23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2《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23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2《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23作为一名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我对于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2《坐井观天》这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如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于教材的第六章,这一章节主要讲述了寓言故事《坐井观天》。

故事讲述了一只青蛙生活在井中,自以为是的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直到有一天,一只鸟飞入井中,青蛙才意识到自己对天的认知是多么的狭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寓言故事《坐井观天》的含义,学会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问题,拓宽自己的视野。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们理解并能够复述寓言故事《坐井观天》,难点则是引导学生们通过故事去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视频资料,以及一些与课程相关的小道具,同时,我还准备了一份详细的教学PPT。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会在课堂上播放一段关于井的视频,让学生们直观地感受到井的狭小,然后提问:“你们认为井中的青蛙会怎样看待世界呢?”2. 讲解故事:我会以讲故事的方式,生动地呈现《坐井观天》的故事情节,让学生们在听故事的过程中理解寓言的深层含义。

3. 随堂练习:在故事讲解结束后,我会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们进行思考和讨论,例如:“你们认为青蛙为什么会有‘天只有井口那么大’的认知?”4. 例题讲解:我会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们学会如何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问题,例如:“如果我们只停留在自己的小圈子中,我们会错失多少机会?”5. 小组讨论:我会让学生们分成小组,讨论自己在生活中是否有类似青蛙的经历,以及如何跳出自己的舒适区,拓宽视野。

六、板书设计在板书设计上,我会用简洁的词语,将课程的重点内容呈现出来,例如:“坐井观天”、“批判性思维”、“拓宽视野”等。

七、作业设计作业设计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让学生们复述《坐井观天》的故事,另一部分是让们写一篇小短文,题目是:“我眼中的世界”,要求学生们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生活,思考如何拓宽自己的视野。

坐井观天教案第二课时

坐井观天教案第二课时

坐井观天教案第二课时听说读写教学设计——《坐井观天》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理解并正确使用相关词汇和句型。

2. 学生能够流畅朗读课文,并用正确的语音语调表达。

3. 学生通过听和说的练习,提高对该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复述能力。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通过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理解并正确使用相关词汇和句型。

2. 学生能够流畅朗读课文,并用正确的语音语调表达。

教学难点:1. 学生通过听和说的练习,提高对该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复述能力。

教学准备:1. 配套课本《坐井观天》2. 复述故事情节的卡片教学过程:一、热身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复述上节课讲的故事情节,鼓励学生回忆并用自己的语言复述。

2. 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关键词汇。

二、听力训练(10分钟)1. 教师播放课文录音,要求学生仔细聆听。

2. 教师根据课文内容提问学生相关问题,进行听力理解测试。

3. 学生根据听到的内容回答问题,教师记录并给予指导。

三、口语练习(15分钟)1.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对话练习,模拟课文中的对话场景。

2. 学生分组进行两人对话表演,鼓励使用课文中的句型和词汇。

3. 部分学生展示对话演练,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四、朗读训练(15分钟)1. 教师给学生介绍课文中需要朗读的部分,强调正确的语音语调。

2. 教师逐句朗读示范,学生跟读。

3.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朗读练习,互相纠正发音和语调。

五、复述训练(15分钟)1. 教师介绍复述故事情节的任务,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中内容。

2. 分发复述故事情节的卡片,学生根据卡片提示进行复述练习。

3. 学生两两合作,互相复述并讨论关键点。

六、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和游戏等形式,巩固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

2. 学生积极参与,回答问题并表达自己的意见。

七、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完成课本配套习题,并要求写一篇关于该故事的读后感。

2. 教师讲解作业要求和写作技巧。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插图和创设情境,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并练习说话。

2.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对话。

3. 发挥想象力,初步理解寓意。

教学重点: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并练习说话;会分角色朗读对话。

教学难点:发挥想象力,初步理解寓意。

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新课导入(基础作业)(任务1)1.认读词语井沿口渴喝水大话观看无边无际2.旧知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坐井观天”的意思是:。

二、初读课文,想象拓展1.生读第1自然段,学生结合插图,观察青蛙和小鸟所处位置。

随文认读“井沿”。

(1)描一描插图中的“井沿”。

(2)学生联系生活,说说还知道哪些“沿”。

(导学作业)(任务2)2.师范读课文,了解争论点:青蛙和小鸟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三、品味对话,初悟寓意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小鸟和青蛙在井沿发生了争论,那他们是怎样争论的?文中出现了三次对话,请你们再次默读课文,用“”画出青蛙说的话,用“~~~”画出小鸟说的话。

2.出示第一组对话:青蛙问小鸟:“你从哪儿来呀?”小鸟回答说:“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儿水喝。

”自由读第一组对话,思考:(1)小鸟和青蛙谈论的第一个话题是什么?(从哪儿来——从一百多里地外飞来。

)(2)朗读指导:分角色朗读对话,朗读青蛙的话时语气要充满疑问,朗读小鸟的话时语气要诚恳。

3.出示第二组对话: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小鸟说:“你弄错了。

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1)“大话”是什么意思?(指前文小鸟说的话,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

)(2)比较下面的两句话,哪一句更好?(导学作业)(任务3)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

在比较朗读之后,感受感叹句和反问句语气表达更为强烈,表现出青蛙的自以为是。

12 坐井观天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12 坐井观天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坐井观天》。

具体内容为课文第二课时,着重分析理解文章的主旨,掌握词汇和句子结构,以及通过故事领会深刻的哲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领会“坐井观天”的寓意。

2. 掌握本课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深层含义,运用生字词进行表达。

2. 教学重点: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明白不能局限于自己的小圈子,要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生字卡片、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坐井观天》的故事情节。

这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文章的寓意。

2. 情境引入:展示青蛙在井底和天空飞翔的图片,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讨论两只青蛙的不同视野。

3. 课文学习:a. 朗读课文,让学生边听边思考文章的主旨。

b. 分析课文中的生字词,让学生进行认读练习。

c. 例句讲解,让学生学会运用生字词进行造句。

4. 例题讲解:讲解与课文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并运用生字词进行造句。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文主旨:“坐井观天,所见有限;跳出井口,海阔天空。

”2. 板书生字词,并用不同颜色标注重点词汇。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本课生字词,并造句。

b. 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编写一个类似的寓言故事。

2. 答案示例:a. 抄写略。

b. 示例:有一只小鸟,一直生活在鸟笼里。

有一天,它飞出了鸟笼,看到了广阔的天空和美丽的风景。

它明白了,原来世界这么大,自己不能总是局限于一个小小的空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讨论、练习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达到了教学目标。

坐井观天第2课时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坐井观天第2课时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坐井观天第2课时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多种阅读形式,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青蛙和小鸟的个性特点。

2.学习生字词,能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青蛙和小鸟的个性特点。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联系上一课时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顾青蛙和小鸟的故事情节。

2.学习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重点体会青蛙和小鸟的心情。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进一步感受角色性格。

3.理解课文内容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青蛙为什么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小鸟是如何回应的?4.分析角色性格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青蛙和小鸟分别具有哪些性格特点?5.学习生字词教师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认读、组词。

学生自主练习书写生字词,教师巡回指导。

6.背诵课文教师指导学生背诵课文,注意节奏、语气。

学生自主背诵,教师检查背诵效果。

7.拓展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才能避免像青蛙一样坐井观天?四、课后作业1.家庭作业: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课后实践: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尝试用课文中的方法去分析、思考。

五、教学反思1.对学生的个别辅导要更加细致,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2.在拓展活动中,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3.加强课堂纪律管理,确保教学活动有序进行。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背后的深层含义,如:“青蛙为什么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这反映了什么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青蛙和小鸟的对话,从而更好地理解角色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点。

2.教学难点补充: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如何克服“坐井观天”的心态,并将讨论结果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对于背诵课文这一难点,教师可以采用逐步引导的方法,先让学生背诵自己认为容易的部分,再逐渐过渡到较难的部分。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对话。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坐井观天”的含义,懂得目光狭小、见识短浅就会把事情弄错的道理。

3、能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对话。

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坐井观天的道理。

2、教学难点理解青蛙和小鸟对天大小的不同看法,体会青蛙的目光短浅。

发挥想象,续编故事。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认读。

2、回顾第一课时的内容,提问:课文主要讲了谁和谁的故事?它们在争论什么?(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1、学习第 2-7 自然段自由朗读第 2-7 自然段,找出小鸟和青蛙的对话,用“——”画出小鸟说的话,用“~~~~”画出青蛙说的话。

分角色朗读小鸟和青蛙的对话,思考:小鸟和青蛙分别认为天有多大?指导学生读好小鸟和青蛙的语气。

小鸟的语气是欢快、肯定的,青蛙的语气是自信、固执的。

小组讨论:为什么小鸟和青蛙对天的大小看法不同?引导学生理解:小鸟飞过很多地方,看到的天无边无际;青蛙坐在井里,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天。

2、学习第 8 自然段齐读第 8 自然段。

思考:青蛙笑了,小鸟也笑了,它们的笑各有什么含义?学生交流讨论。

青蛙的笑是自以为是的笑,小鸟的笑是无奈、嘲讽的笑。

教师小结:青蛙一直生活在井里,目光短浅,所以它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鸟见多识广,知道天是无边无际的。

(三)角色扮演,深化理解1、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小鸟和青蛙的不同语气。

2、请几组学生上台表演,其他学生评价。

(四)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思考:如果青蛙跳出井口,它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2、小组讨论,互相交流。

3、指名学生发言,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五)总结全文1、教师提问: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2、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总结:我们不能像青蛙那样坐井观天,目光短浅,要像小鸟一样见多识广,才能正确地认识事物。

12坐井观天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2坐井观天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2坐井观天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坐井观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对话。

能明确小鸟和青蛙争论的问题,知道它们的说法不一致的原因,体会故事寓意。

二、教学重难点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对话。

2.能明确小鸟和青蛙争论的问题,知道它们的说法不一致的原因,体会故事寓意。

三、教学过程板块一:回顾复习,明确观点1.回顾课文,板贴位置。

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青蛙坐在——生:井里。

(黑板上贴着一口水井的画,师板贴青蛙到画中的井底。

)师:小鸟飞来,落在——生:井沿上。

(师板贴小鸟到画中的井沿上)2.回顾争论的问题,明确双方观点。

师:它们进行了三次对话(出示三次对话),它们主要在争论——生:天有多大。

师:小鸟认为天——生:无边无际。

(师板贴“天无边无际")师:而青蛙认为天——生:不过井口那么大。

(师板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师:我们从它们的第二次对话中,发现了青蛙和小鸟的不同观点。

请男生读青蛙的观点。

男生:“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师:反问的语气强调了青蛙的观点。

师:请女生读小鸟的观点。

女生:“你弄错了。

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师:感叹的语气强调了小鸟的观点。

板块二:研读课文,领会寓意1.提出问题,任务驱动。

师:同学们,同样的天空,为什么青蛙和小鸟的说法不一样呢?让我们在走进课文一探究竟。

2.研读课文,探索原因。

学习第一次对话,了解小鸟这样说的原因。

①找关键词,情境体验。

师:我们先来看看小鸟为什么认为天无边无际。

请自由读读第一次对话。

你从哪句话里找到了原因?你认为哪些词很关键?生:(读课文后)小鸟回答说:“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儿水喝。

"师:跟他找的一样的举手。

(很多同学举手)你认为哪个词很关键?生:飞了一百多里。

师:你知道一百多里有多远吗?我们的操场一圈是150米,一百多里,就相当于沿着我们的操场跑300多圈呢。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理解并运用坐井观天这一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培养学生扩展思维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水平。

二、教学重点•分析坐井观天成语的内涵和特点。

•运用坐井观天这一形象描写进行作文创作。

三、教学内容1.点拨成语:坐井观天2.回顾成语的基本意义和出处3.分析成语的内涵和特点4.运用成语进行作文创作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课主题1.老师向学生提问:“大家知道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意思吗?”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这个成语的意思。

步骤二:回顾成语的基本意义和出处1.老师向学生复习成语的基本意义:“坐井观天是指眼光狭隘,见识不广。

”2.老师向学生讲解成语的出处:出自《战国策·赵策四》,“古之学者为人民者,帝王将相之职也。

以犹有疑惑,明于占筮,知吉凶,审其事状,以意归志。

乃天地之辨也,犹此其小。

而人莫之肯识,虑之也莫若智者。

而以智者之器皿为己,是以盲者坐井观天也。

”3.老师带领学生分析成语的意义和特点,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步骤三:运用成语进行作文创作1.老师给学生出示一张描绘坐井观天场景的图片,引发学生的想象力。

2.老师要求学生以描写坐井观天场景为题材,写一篇作文。

3.老师提示学生可以从以下方面展开:描述坐井观天的人的形象、描写井口景色的变化、讲述故事的发展过程、总结故事的寓意等。

步骤四:展示作文并评价1.学生交流作文,互相欣赏和评价。

2.老师选取几篇优秀作文,进行集体展示。

3.老师评价学生的写作,给予肯定和建议。

五、学习方法•多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多样化的创作思路•良好的合作交流六、教学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表现•学生的作文质量和创作思路•学生对成语的理解程度七、拓展延伸•邀请学生收集更多与坐井观天相关的成语,并加以解释和应用。

•带领学生深入研究古代中国智慧和哲学思想。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对坐井观天这一成语的学习和作文的创作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学生通过运用成语进行作文创作,提高了阅读理解和写作水平。

12坐井观天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12坐井观天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12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坐井观天》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沿、答"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哪”,会写“井、观"等8个生字,会写“坐井观天、井沿”等7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对话。

3.明确小鸟和青蛙争论的问题,知道它们的说法不一致的原因,体会故事寓意。

重点1.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对话。

2.体会故事的寓意。

难点体会故事的寓意。

课前准备:1、学习任务单2、多媒体课件、剪贴画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则有趣的寓言故事,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生齐读课题:《坐井观天》。

二、复习旧知,回顾课文内容1.回顾课文,板贴位置。

师: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小鸟和青蛙)我们知道青蛙坐在——生:井里。

(黑板上贴着一口水井的画,师板贴青蛙到画中的井底。

)师:小鸟飞来,落在——生:井沿上。

(请学生帮忙把小鸟贴到画中的井沿上。

)2、复习生字,回顾课文主要内容(1)读小鸟的求助信,把内容补充完整师:在对话中他俩争执起来了,这可急坏了小鸟,小鸟给同学们发来了一封求助信,请拿出学习任务单,先读一读这封信,再把内容补充完整。

亲爱的同学:你们好呀!我口(渴)了,想要找水(喝)。

我落在井沿上,青蛙在井底坐。

他问我来(答),争论天多大。

我说天空无边无(际)。

青蛙说天空井口大。

聪明的朋友,请你来解答。

你们的朋友小鸟2023年10月27日师:书写时要做到:头正、身直、足安,三个一:手离笔尖一寸,胸离桌子一拳,眼离课本一尺。

(2)读求助信(3)生完成学习单,并展示、交流,并评价生字书写。

师相机指导形近字:“渴"“喝”(板书:喝渴)①提醒书写要点:宽窄高矮,注意穿插,关键笔画。

②范写。

③编口诀记忆:渴了需要水,喝水要张嘴。

④提醒书写不规范的同学,再次书写。

3、回顾争论的问题,明确双方观点。

师:从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他俩在争论——生:天有多大。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坐井观天带来的局限。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要有广阔的视野,不要局限于眼前的事物。

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坐井观天的局限。

难点:学会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1.课堂导入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坐井观天》,大家还记得青蛙和小鸟的故事吗?谁能来简单复述一下?(学生回答)师:很好,那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这个故事,看看还有哪些有趣的地方。

2.课堂讲解(1)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提问:青蛙和小鸟在井里发生了什么?(2)教师带领学生分段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分析青蛙和小鸟的观点,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青蛙会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鸟为什么认为天无边无际?3.课堂讨论(1)分小组讨论:如何避免坐井观天的局限?4.课堂活动(1)角色扮演:让学生分别扮演青蛙和小鸟,模拟对话场景,体验角色情感。

(2)小组讨论:如何让青蛙认识到自己的错误?5.课堂小结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坐井观天带来的局限,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学生回答)师:对,我们要有广阔的视野,勇于探究,积极思考,不要局限于眼前的事物。

6.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写一篇关于《坐井观天》的读后感。

四、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深入理解了《坐井观天》的故事内容,体会到了坐井观天的局限。

在课堂讨论中,学生积极参与,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培养了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还不够扎实,需要在课后加强巩固。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五、教学反思1.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角色扮演等,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巩固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2.培养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讨论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寓意。

3.引导学生学会用生活中的例子,说明“坐井观天”这一成语的含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寓意;朗读课文,体会青蛙和小鸟的语气。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坐井观天”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青蛙和小鸟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第一课时的内容。

邀请学生分享对“坐井观天”的理解。

2.课文朗读与感悟分组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青蛙和小鸟的语气。

教师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如“无边无际”、“坐井观天”等。

3.课堂讨论教师提问:青蛙为什么认为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4.联系生活实际教师提问: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坐井观天”的情况?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教师点评。

引导学生认识到,只有拓宽视野,才能更好地认识世界。

5.课堂小结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

6.作业布置抄写生字词。

家长监督下完成课文朗读,体会青蛙和小鸟的语气。

课后收集与“坐井观天”相关的成语或故事,下节课分享。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寓意。

2.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能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坐井观天”的含义。

3.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作业布置注重实际操作,有利于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进行成语接龙游戏,巩固所学成语。

2.邀请家长参与,共同完成课文朗读,增进亲子关系。

3.开展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到拓宽视野的重要性。

六、教学资源1.课文课件:包含课文内容、生字词、图片等。

2.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图片、播放音频等。

3.家长资源:家长协助监督学生完成作业,共同参与教学活动。

七、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摘要:一、教学设计概述二、教学过程详述三、教学反思与改进正文:一、教学设计概述“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通过讲述井底之蛙对天空的认识,引导学生认识世界的广阔,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故事解读、讨论和实践活动,使学生理解故事寓意,并学会运用故事中所体现的思考方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过程详述1.故事导入:教师讲述坐井观天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井底之蛙对天空的认识及其变化过程。

2.故事解读: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故事情节,理解井底之蛙的认识过程,探讨井底之蛙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将自己置身于故事中,设身处地地体会井底之蛙的心情及思考过程。

4.实践活动: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井底之蛙与井外之鸟的对话,从不同角度阐述自己的看法。

5.故事寓意: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故事寓意,理解“坐井观天”的意义,并学会在实际生活中保持开放的心态,勇于探索未知。

6.思维拓展:教师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故事中所学的思考方式,尝试解决这些问题。

三、教学反思与改进1.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对故事的理解程度,适时引导,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故事寓意。

2.在小组讨论环节,教师要关注学生讨论的情况,适时介入,引导学生在讨论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3.实践活动环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使学生在模拟对话中更好地理解故事寓意。

4.课后,教师应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认识到保持开放心态、勇于探索的重要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收获知识。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2.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2.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2.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资深的语文教师,我对于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2.坐井观天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如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于教材中的第二课时,其中包括了对于课文《坐井观天》的深入解读,以及对于生字词的认读和书写练习。

在解读课文的过程中,我们将重点关注课文中的对话和寓言故事,通过对于故事情节的回顾和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中的寓意和道理。

同时,我们还将通过对生字词的认读和书写练习,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水平。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对话和寓言故事。

2. 通过对生字词的认读和书写练习,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3. 培养学生热爱阅读和思考的习惯,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寓意和道理,以及对于生字词的认读和书写练习。

教学重点则是通过对于课文情节的回顾和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中的寓意和道理,同时,通过对于生字词的认读和书写练习,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课文教材、PPT、黑板、粉笔、生字词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通过对于上节课的学习内容的回顾,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课文朗读:让学生齐声朗读课文,帮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

3. 课文解读:通过对课文情节的回顾和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中的寓意和道理。

4. 生字词认读:通过生字词卡片,帮助学生认读和记忆生字词。

5. 生字词书写: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进行生字词的书写练习。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课文《坐井观天》和生字词。

在板书生字词时,我将尽量使用简洁明了的书写方式,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用课文中的生字词造句。

2. 请学生复述课文情节,并谈一谈自己对故事寓意的理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注重对于课文情节的解读和生字词的认读书写练习,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中的寓意和道理,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4份_教案教学设计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4份_教案教学设计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4份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8个生字中的“观”、“际”、“沿”,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

理解“坐井观天”、“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坐井观天”的比喻义,使学生懂得目光狭小,见识少,就会把事情弄错的道理。

3.角色朗读,以读促悟。

4.想象说话,续编故事。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读懂课文,理解内容。

2.难点:理解寓意。

三、教具准备:课件、头饰四、教学课时:2课时五、教学时间:2006.4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略)1.初读课文;2.识写生字。

第二课时一、谈话引题,提出要求。

《坐井观天》是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学懂课文就要求做到:会读故事、会讲故事、明白道理。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坐井观天》。

齐读课题。

二、认读词语,说说意思。

理解:坐井观天、井沿、无边无际、大话(分别结合图直观理解、说话理解和结合生活理解)三、默读课文:(一)想一想:1.故事讲了谁和谁?2.他们在争论一件什么事情?(教师随机板书)3.你们是从课文的哪里知道的?(对话)(二)找一找,说一说:青蛙和小鸟之间有哪些对话?分别用和﹏标出来。

四、分角色读一读。

1.小组读。

2.指名表演读。

五、思考、交流:(教师相机板书)1.青蛙和小鸟它们认为天有多大?2.它们为什么这样认为?3.你认为它们谁说得对?为什么?4.你觉得天有多大呢?(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学会全面看问题。

联系已学古诗加深对寓意的理解)5.总结寓意:(略)过渡: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这只小青蛙听了小鸟的话,也感到有必要出去看看。

于是它和小鸟来到了天空,看到了田野、草原、大海……(课件出示)以后又发生了很多的故事。

下面老师想请同学们来讲讲,好吗?六、想象说话、续编故事:青蛙听了小鸟的话,不愿再做井底之蛙了,于是央求小鸟带它出去看一看。

1.它们来到(天空、田野、草原、大海……)看到了(植物、小动物……)2.青蛙想什么?青蛙说什么?小鸟又怎么说?(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

12坐井观天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2坐井观天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2坐井观天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坐井观天》教学设计【教材简析】《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根据《庄子·秋水》改写。

课文通过简短而传神的对话,讲述了一个有趣且寓意深刻的故事:小鸟飞到井边喝水,与青蛙发生了争论。

青蛙整天坐在井底,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鸟却说天空无边无际。

小鸟很无奈,只能请青蛙自己跳出来看一看。

寓言揭示了一个道理:认识事物,看待问题,站得高才能看得全面。

“坐井观天"也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眼界狭窄、所见有限;“井底之蛙”则比喻那些见识狭窄、目光短浅,而又盲目自大的人。

课文有7 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交代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位置,为故事的展开作了铺垫。

第二至七自然段运用了3 轮对话来展现故事的内容。

第一轮对话交代了小鸟从哪里来,来干什么。

小鸟说“飞了一百多里”,使得青蛙对于小鸟的说法产生了质疑。

第二轮对话是青蛙和小鸟发生了争论。

青蛙的一叹一问,小鸟的反驳,都鲜明并且情感强烈地表达了各自的观点。

第三轮对话中,青蛙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小鸟十分无奈,只好叫这只青蛙自己跳出井来看看天到底有多大。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为“思维方法,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

《坐井观天》是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则寓言故事,它通过青蛙和小鸟的对话展开故事。

课文的语言生动、活泼、富有童趣,旨在让学生在阅读课文中,一方面学习生字词,另一方面可以认识事物,明晓道理,积累一些基本生活经验。

文章的插图设计很巧妙,既写实,又写意。

小鸟和青蛙一高一低,似乎在暗示我们它们分歧的原因:由于它们所处的位置不同,眼界不同,所以看法也不同。

【学情分析】低年级的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而且部分学生由于家庭原因还存在着与青蛙一样的自以为是的行为,所以要让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明白“山外有山、学无止境"的道理。

二年级的孩子之前接触过一些寓言故事,但更多停留在对故事情节的了解,对于寓意的挖掘还需要教师进行进一步的引导。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引导学生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教材重点:理解并朗读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教材难点: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教学准备:课件、小鸟和青蛙的图片及头饰教学过程:一、复字词,谈话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了《坐井观天》这则寓言故事。

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有信心读好这些词语吗?(课件1出示词语)请齐读一遍。

同学们真能干!还记得课文中出现了哪两只可爱的小动物吗?(出示图片)他们在争论一件什么事呢?(板书:天有多大?)同学们还记得它们在哪里争论的吗?谁愿意上来帮老师把青蛙和小鸟按各自所在的位置贴好。

(请同学上黑板贴图)他贴得对不对?掌声送给他。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这个有趣的寓言故事,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品读课文,感悟对话1、XXX和小鸟相遇了,于是它们聊了起来。

下面请大家一边听录音,一边在书上画一画,想一想:XXX与小鸟一共进行了几次对话?(课件播放动画1)2、交流:田鸡和小鸟一共有几次对话?它们分别在哪几天然段?3、感悟第一次对话课件出示对话一1)谁来读一读青蛙的第一次问话。

你声音这么小,井沿上的青蛙听得见吗?齐读。

青蛙长期住在井里,突然来了位新朋友,他的心理一定感到很奇怪,那怎样才能读出很奇怪的语气啊?指名读。

读出疑问语气,强调“哪儿”,把问句的后面扬起来)再齐读。

(2)这下小鸟听见了,它又说了些什么呢?谁来把小鸟的话读一读,大家一起来评一评这位同学读得怎样。

请你读(指名读小鸟的话)3)指导朗读。

再请生读小鸟的话。

小鸟从哪来?飞了多远?一百多里有多远?一里相当于五百米,我们学校操场跑道一圈是200米,一百多里相当于我们学校操场跑道二三百圈,说明天很大很大,小鸟飞了很远很远,又累又渴,你能把小鸟又累又渴的感觉读出来吗?“天上”、“一百多里”重读。

)(4)师生“我问你答”游戏朗读第一次对话。

过渡:现在我们做一个游戏,叫“我问你答”,我来问,你来答。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4篇(《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4篇(《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4篇(《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下面是整理的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4篇(《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供大家赏析。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摘要】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时注重本体性教学内容、非本体性教学内容在教学中的运用,在教学中贯穿了语文课堂教学的美丽转身,抓文中三次对话,认识人物语言描写,神态描写。

设计了从认识到内化到实践这一环节,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的过程中了解掌握这一知识点,完成本课时的目标。

【关键词】人物三次对话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文中三次对话,认识人物语言描写,神态描写。

3.理解寓意,明道理。

一、回顾旧识,引入新课1.回顾旧知:(1)比赛,听写,看谁是记字冠军。

(2)小鸟和青蛙因为什么问题发生争论呢?2、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坐井观天》二、图文结合,以读代讲1.看图、听录音范读。

(播放课件)2.读文:自由读。

3.依据图文内容填空青蛙坐在()小鸟落在()过渡:处在不同的位置的小鸟和青蛙,对天的大小有着不同的看法,那么它们一共进行了几轮对话呢?(三轮)三、辅导自学,品读感悟出示学法:一、读:青蛙和小鸟的对话。

(2、3段)二、画:用“――”画青蛙说的话。

用“?n?n”画出小鸟说的话。

三、读:有感情的读对话。

(一)第一次对话1.读:(2-3自然段)(1)自由读文(2)指名读2.画:(1)用“――”画出青蛙说的话用“~~~”画出小鸟的话(2)自由画句(3)汇报交流(训练重点:明确语言描写,提示语不用画出。

)(幻灯片出示)青蛙问小鸟:“你从哪儿来呀?”(用“――”画)小鸟回答说:“我从……”(用“~~~”画)3.读:分角色读①自由读②指名读明确读出语气:青蛙的话疑问,小鸟的话肯定。

③同桌分角色读(二)自学第2、3次对话1.第二次对话(4-5自然段)第三次对话(6-7自然段)(1)按学法学习读:自由读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中的“观”、“际”、“沿”,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

理解“坐井观天”、“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坐井观天”的比喻义,使学生懂得目光狭小,见识少,就会把事情弄错的道理。

3.角色朗读,以读促悟。

4.想象说话,续编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读懂课文,理解内容。

2.难点:理解寓意。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略)
1.初读课文;
2.识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题,提出要求。

《坐井观天》是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学懂课文就要求做到:会读故事、会讲故事、明白道理。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坐井观天》。

齐读课题。

二、认读词语,说说意思。

理解:坐井观天、井沿、无边无际、大话(分别结合图直观理解、说话理解和结合生活理解)
三、默读课文:
(一)想一想:
1.故事讲了谁和谁?
2.他们在争论一件什么事情?(教师随机板书)
3.你们是从课文的哪里知道的?(对话)
(二)找一找,说一说:
青蛙和小鸟之间有哪些对话?分别用和﹏标出来。

四、分角色读一读。

1. 小组读。

2. 指名表演读。

五、思考、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1.青蛙和小鸟它们认为天有多大?
2.它们为什么这样认为?
3.你认为它们谁说得对?为什么?
4.你觉得天有多大呢?
(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学会全面看问题。

联系已学古诗加深对寓意的理解)
5.总结寓意:(略)
过渡: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这只小青蛙听了小鸟的话,也感到有必要出去看看。

于是它和小鸟来到了天空,看到了田野、草原、大海……(课件出示)以后又发生了很多的故事。

下面老师想请同学们来讲讲,好吗?
六、想象说话、续编故事:
青蛙听了小鸟的话,不愿再做井底之蛙了,于是央求小鸟带它出去看一看。

1.它们来到(天空、田野、草原、大海……)看到了(植物、小动物……)
2.青蛙想什么?青蛙说什么?小鸟又怎么说?
(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


七、课外拓展:
把你讲述的青蛙出井后发生的故事写下来。

板书设计:
20.坐井观天
天有多大?
小鸟无边无际目光远大见识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