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沉降、地裂缝、地面塌陷地质灾害危...

合集下载

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的评估与防治

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的评估与防治
土层中地下水位的降落,有效应力的降低造成固结压密而引起地面沉
降。这类地面沉降多为区域性的,在一定条件下随沉降伴生地裂缝。 洞穴塌陷包括岩溶塌陷和地下采掘洞穴塌陷,塌陷的范围局限于洞穴 和地下洞室的影响带。 (1)区域性地面沉降 (2)岩溶塌陷地面沉降 (3)地下采空区塌陷地面沉降
主要危害
(1)地面沉降及地裂缝会造成建筑物的直接破坏,如 房屋、桥梁破裂跨塌,地下管道、通道的断裂和破损 等。
S黏1ave0 •Dp•H
① ②黏 粉土 细1砂2,m,15现m地下S水位黏地表D下pE1•0mH
③粉质黏土,27m。15年S后水位S地黏 表下4S0m砂
④细中砂,7m
⑤粉质黏土,18m
⑥黏质粉土,7m
⑦页岩,50m
水 压 力 为 : 1tf/㎡ =10kPa=0.01Mpa

1 层 沉 降 量 : S1
地层资料及有关参数 表 6.5.3.1
层序 岩性 层 厚 层底埋 物理力学指标
备注
(m) 深(m) g (kN / m 3 ) e
a (MPa -1 ) E(MP
a)
1
粉土
12
12
18
086 0.332
5.6 目 前 地 下
2
粉细砂 15
27
17.5
12.0 水 位 为 地
3
黏 质 粉 27
54
18.6
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压密可以认为是一维的。压密的时间延滞将随土层的透水性而
u 异。此压密过程一般仍近似采用Terzaghif 的经典固结方程表示,即:
p(suf)(uw 讲-u 义f)
u t
c0
2u z 2
8.2.3 地面沉降预测及估算方法 1.预测地面沉降的前提条件 (1) 查明场地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划分压缩层和含水层。 (2)进行室内外测试,取得抽水压密试验,渗透试验、前期固结试验、流变试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范围确定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范围确定

浅谈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范围确定陈社斌(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西安 710054)摘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范围确定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基础性工作。

本文论述了建设工程所处地形地貌条件,地质灾害可能产生地貌条件,分析地质灾害影响范围,确定了评估范围确定方法。

为准确评估地质灾害对拟建工程的影响,提出针对拟建场地减灾防灾打下基础。

摘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评估范围1前言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中,评估范围的确定是评估技术要求最基础的一项工作,范围确定的是否合适、精确,体现了野外调查工作的质量,评估人员对建设工程所处区位条件的认识,对现状地质灾害的认识程度,也是最终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能够达到评估目的的先提条件。

依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中第5.1条规定评估范围不能局限于建设用地和规划用地面积内,应视建设和规划项目的特点、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种类予以确定;第5.2条规定若危险性仅限于用地面积内,则按用地范围进行评估;第5.5条规定,重要的线路工程建设项目,评估范围一般应以相对线路两侧扩展500-1000m为限;为了精确针对建筑工程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应选择合适的评估范围,实事求是的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及建设工程特点确定适当的评估范围,则能针对性的作出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综合评估,为进一步提出具体的、可操作的减灾防灾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评估范围确定思路依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中第5.1条和5.2条要求,地质环境条件控制着所能发育地质灾害种类的微地貌,如崩塌一般发生在陡崖及高陡边坡位置,其威胁范围一般包含陡崖、高陡边坡坡体上缘开裂范围以及坡体倾向范围,根据坡体高度、坡体岩性特征估计其威胁范围、威胁目标;滑坡发育在边坡上,其威胁范围与可能产生滑坡的主滑向相关;泥石流发育于沟谷中,根据沟谷形态、发育期、历史泥石流堆积情况等确定泥石流威胁范围等。

为了准确对建设工程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工程建设中、建设后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作出评价,为下一步提出具体的预防治理措施。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1.范围1.1本技术要求规定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原则、不同阶段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内容、要求、方法和程序。

1.2本技术要求适用于在全国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各类建设工程时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以及在全国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时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2.定义本技术要求采用下列定义:2.1地质灾害:是指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2.2地质灾害易发区:是指容易产生地质灾害的区域。

2.3地质灾害危险区:是指明显可能发生地质灾害且将可能造成较多人员伤亡和严重经济损失的地区。

2.4地质灾害危害程度:是指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与生态环境破坏的程度。

3.总则3.1为贯彻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今第394号)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35号)的精神,规范全国建设工程和规划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特制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

3.2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必须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时,必须对规划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3.3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必须对建设工程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该工程建设中、建成后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做出评价,提出具体的预防治理措施。

3.4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灾种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含岩溶塌陷和矿山采空塌陷)、地裂缝和地面沉降等。

3.5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主要内容是:阐明工程建设区和规划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基本特征;分析论证工程建设区和规划区各种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提出防治地质灾害措施与建议,并作出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价结论。

地质灾害安全知识

地质灾害安全知识

地质灾害安全知识地质灾害安全知识汇总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的危害的地质异常体或地质现象。

常见的地质灾害有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地质灾害安全知识:1.山体崩塌:山体崩塌是指山体上的岩石、泥土等物质突然崩落、滑落的现象。

遇到山体崩塌时,应迅速远离崩塌区域,寻找较为安全的地点躲避。

2.滑坡: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由于地震、降雨、融雪等因素的影响,沿着一定的滑动面(带)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遇到滑坡时,应迅速向两侧逃离,不要朝着滑坡方向跑。

3.泥石流:泥石流是指山区沟谷中,因暴雨、长时间降雨等自然因素的作用下,使大量土石方被携带而形成的特殊洪流。

遇到泥石流时,应选择低洼、有树木、山沟等较为安全的地点躲避。

4.地面塌陷: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石、土层在地球内力作用下,向下陷落的现象。

遇到地面塌陷时,应迅速向两侧逃离,不要待在原地。

5.地震:地震是指地球内部结构发生变化引起的地面震动现象。

遇到地震时,应迅速远离地震发生地,不要在地震时乘坐电梯或跳楼。

总之,在遇到地质灾害时,应保持冷静,迅速远离危险区域,并遵循相关安全知识,确保自身安全。

地质灾害安全知识归纳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的危害的地质异常现象。

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有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这些灾害常常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危害。

为了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安全知识。

1.遇到山体崩塌时,应该向垂直于崩塌壁的方向跑,同时不要停留在山体崩塌的前方。

2.遇到泥石流时,应该向垂直于泥石流方向的两侧跑,跑到开阔的平坦的区域内。

3.遇到地面塌陷时,应该迅速跑到开阔的平坦的区域内,同时不要停留在有隆起的土石的区域内。

4.在山区旅行时,应该注意道路和桥梁状况,不要在有危险的山体或者土石上停留。

5.在山区旅行时,应该避免在河道或者陡峭的山崖附近停留。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地质灾害防治知识1.什么是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对我省危害最大的地质灾害是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地面沉降等。

2.什么是崩塌?崩塌是指陡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向下倾倒、翻滚,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一般发生在地形坡度大于50度,高度大于30米的高陡坡上。

3.什么是滑坡?滑坡(也称走山)是指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滑坡多发生在坡度小于50度的斜坡上。

4.什么是泥石流?泥石流(也称蛟龙)是山区特有的一种自然地质现象,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水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按物质组成划分为泥石流、泥流、水石流三类,按流体性质可分为粘性和稀性泥石流;此外还有按水源类型划分的;降雨、冰川、溃坝型;按地形形态划分的沟谷型、坡面型等。

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激发条件和搬运介质。

降雨、冰雪融水和水库溃决溢水等都可成为泥石流的水源。

5.什么是地面塌陷?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重力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地质现象。

6.什么是地面沉降?地面沉降是指地质砂土层由于长期大量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导致软土层压缩变薄、地势标高降低、地面缓慢下沉的现象。

地面沉降一般出现在滨海平原地区。

7.崩塌、滑坡产生的主要原因斜坡的地层岩性,是发生滑坡的物质基础。

地层的岩性不同,它们的强度各不相同,发生滑坡的难易程度也就不同。

花岗岩、石英岩、石灰岩等块状岩石,致密坚硬,抗剪强度大,完全由它们组成的斜坡,很少发生滑坡,而有软弱的泥岩、页岩、煤层和各种地表覆盖层存在的斜坡,很容易发生滑坡。

采矿不按规范,预留矿柱少,乱采滥挖,造成采空区坍塌,导致山体开裂,继而发生崩塌、滑坡。

地质灾害有哪些有效防治措施又有哪些

地质灾害有哪些有效防治措施又有哪些

地质灾害有哪些有效防治措施又有哪些地质灾害防治是指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现象,我们应该做好地质灾害防范措施。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地质灾害及防治措施,欢迎阅读。

地质灾害及防治措施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人工切坡等因素的影响,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滑坡的诱因:(1)地震;(2)降雨和融雪;(3)地表水的冲刷、浸泡;(4)河流等地表水体对斜坡坡脚的不断冲刷;(5)开挖坡脚;(6)蓄水排水;(7)堆填加载;(8)劈山放炮,乱砍、乱伐。

滑坡发生的规律:下列地带是滑坡的易发和多发地区(1)江、河、湖(水库)、沟的岸坡地带,地形高差大的峡谷地区、山区铁路、公路、工程建筑物的边坡等。

(2)地质构造带之中,如断裂带、地震带等。

(3)易滑(坡)岩、土分布区。

(4)暴雨多发区及异常的强降雨区。

滑坡防治措施:滑坡的防治要贯彻“及早发现,预防为主;查明情况,综合治理;力求根治,不留后患”的原则结合边坡失稳的因素和滑坡形成的内外部条件,治理滑坡可以从以下两个大的方面着手:1、消除和减轻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危害滑坡的发生常和水的作用有密切的关系,水的作用,往往是引起滑坡的主要因素,因此,消除和减轻水对边坡的危害尤其重要,其目的是:降低孔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防止岩土体的软化及溶蚀分解,消除或减小水的冲刷和浪击作用。

具体做法有:防止外围地表水进入滑坡区,可在滑坡边界修截水沟;在滑坡区内,可在坡面修筑排水沟。

在覆盖层上可用浆砌片石或人造植被铺盖,防止地表水下渗。

对于岩质边坡还可用喷混凝土护面或挂钢筋网喷混凝土。

排除地下水的措施很多,应根据边坡的地质结构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加以选择。

常用的方法有:(1)、水平钻孔疏干;(2)、垂直孔排水;(3)、竖井抽水;(4)、隧洞疏干;(5)、支撑盲沟。

2、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通过一定的工程技术措施,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提高其抗滑力,减小滑动力。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及应急避险基本知识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及应急避险基本知识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及应急避险基本知识一、地质灾害的基本知识我们国家于2004年3月1日颁布实施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第394号令)里就讲得很清楚:条例所称的地质灾害是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在实际工作中,地质灾害往往是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二者共同作用引发的多。

1、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所称的地质灾害,包括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6种。

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工作中,我们广西根据本区的实际情况,对地质灾害的分类还有:危岩崩塌、不稳定斜坡、地裂缝、巷道冒顶、膨胀土地基胀缩变形、地基不均匀沉降、海水入侵、地下水污染等等。

我们西林县最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不稳定斜坡、危岩崩塌等5种。

(1)什么是崩塌陡坡上被直立裂隙分(切)割的岩体、土体,因根部空虚,折断压碎或局部滑移,失去稳定,突然脱离母体向下倾倒、翻滚的地质现象称为崩塌。

简单地说,崩塌就是土体或岩体从陡坎上向下倾倒、翻滚、坍塌的全过程。

崩塌也分土质崩塌和岩质崩塌,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塌方和危岩崩塌。

(2)什么是滑坡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沿着一定的软弱结构面或软弱带,整体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简单地概括来说,滑坡就是土体或岩体从斜坡上沿着一个界面(滑床)自上而下滑动的全过程。

滑坡可分土质滑坡和岩质滑坡。

滑坡的成因有自然引发的和人类工程活动引发两种。

往往是自然因素和人类工程活动共同作用而引发的更多些。

顺层滑坡(3)什么是泥石流• 泥石流是指土、石及其它固体物质在水的参与下以顺沟或顺坡的突然暴发式特殊洪流。

泥石流是山区特有的一种自然地质现象。

•泥石流可分为暴雨山洪式、融雪(冰)式和垮“坝”式(滑坡堰塞湖或土石坝溃决)等等。

•泥石流中土、砂、石块的体积含量一般超过15%,最高可达80%,它的重度一般大于等于1.3t/m3泥石流发生,往两侧山坡逃离。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划分几个等级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划分几个等级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划分几个等级?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见表12)与建设项目重要性(见表13),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为3级,见表14。

表12 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类表注:每类5项条件中,有1条符合较复杂条件者即划为较复杂类型。

表13 建设项目重要性分类表表14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表不同等级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是什么?一级评估必须对评估区内分布的地质灾害是否应危害建设项目安全、建设项目是否诱发地质灾害、因治理地质灾害增大的项目建设成本等进行全面的评估。

其具体技术要求如下:(1)滑坡的评价必须查明评估区内地质环境条件、滑坡的构成要素及变形的空间组合特征,确定其规模、类型、主要诱发因素、对工程的危害。

对斜坡地区的工程建设必须评价工程施工诱发滑坡的可能性及其危害,对变形迹象明显的,应提出进一步工作的建议。

(2)泥石流评价必须查明泥石流形成的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条件、水流条件、植被发育状况、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确定泥石流的形成条件、规模、活动特征、侵蚀方式、破坏方式,预测泥石流的发展趋势及拟采取的防治措施。

(3)崩塌的评价应查明斜坡的岩性组合、坡体结构、高陡临空面发育状况、降雨情况、地震、植被发育情况及人类工程活动。

确定崩塌的类型、规模、运动机制、危害等,预测崩塌的发展趋势、危害及拟采取的防治措施。

(4)地面塌陷的评价必须查明形成塌陷的地质环境条件,地下水动力条件,确定塌陷成因类型、分布、危害特征,分析重力和荷载作用、地震与地震频率、地下水及地表水作用、人类工程活动等对塌陷形成的影响,预测可能发生塌陷的范围、危害。

(5)地裂缝的评价必须查明地质环境条件、地裂缝的分布、组合特征、成因类型及动态变化。

对多因素产生的地裂缝,应判明控制性因素及诱发因素。

评价地裂缝对工程建设的危害并提出防治措施。

除地震成因的地裂缝外,对其他诱发因素产生的地裂缝应分析过量开采地下水、地下采矿活动、人工蓄水以及不良土体地区农灌地表水入渗、松散土类分布区潜蚀、冲刷作用、地面沉降、滑坡等作用的影响。

地质灾害之四地面沉降地裂缝地面塌陷

地质灾害之四地面沉降地裂缝地面塌陷
火山喷发前、喷发过程中形成。
2. 非构造成因
不同地区由于其地质结构与影响因素不同,导致其地 面沉降的范围与沉降速率不同。一般而言,地面沉降 的面积较大,沉降速率多在80mm/a以上。
二、分布特征
分布:平原、盆地的大城市和油气开发区 沉降速度:几~几十厘米/年。 沉降量:几米~近十米。
我国的地面沉降区
大型河流三角洲及沿海平原区(上海、天津、 沧州等) 小型河流三角洲区(福州、湛江、宁波等) 山前冲洪积扇及倾斜平原区(北京、保定、郑 州等) 山间盆地和河流区(西安、太原、运城等)
北京市的地面沉降(最大速率):
1966年以前:缓慢形成,2~5mm/a。 1966~1973年,加速,10mm/a。 1973~1981年,快速发展,50mm/a。 1981年以后,下沉减缓,29mm/a。 1966年地下水开采量增加,70年代中期猛增。
2. 地下油气开采
开采油气造成地下压力亏损,引起地 面沉降。
三、形成机制
(一)形成的地质条件 (a)松软的第四纪沉积物 黏土 粉砂质黏土 黏土质粉砂 粉砂 细砂 粗砂 砾石 (b)新构造运动的沉降区
地面沉降的地质环境
近代河流冲积环 境模式
近代三角洲平原 沉积环境模式
断陷盆地沉积环 境模式:临海式 断陷盆地;内陆 式断陷盆地
(二)地面沉降的致因
如加州的长滩市的地面沉降量达9 米。我国的大庆、胜利油田都出现地 面沉降。
3. 人类工程
地面建筑物增多,负荷过重。 地下隧道 如意大利的比萨斜塔:
1173~1185年,建 至3层,塔发生倾斜。 1274~1284年,建 至7层,塔斜增加。 1350年,塔建成, 塔顶偏离中心1.5m。

4. 新构造运动、火山喷发

公路常见地质灾害及其防灾减灾—地质灾害基本知识

公路常见地质灾害及其防灾减灾—地质灾害基本知识

我国地质灾害的种类及其分类情况
7、软基沉降(特殊岩土)灾害:特殊土主要有软土、膨胀土、冻土、黄土、红 黏土等,它们对公路的地质环境危害很大,软土路基受振动荷载易产生侧向滑 动、沉陷、不均匀沉降及基底向两侧挤出等现象,不利于路基的稳定;膨胀土 在云南东南部特别发育,是全国典型的膨胀土地区,膨胀土路基一般易发生胀 缩变形,使路面开裂和下陷翘包,构筑物变形,路基滑塌,严重影响公路的运 营环境。 8、公路工程修建诱发的地质灾害: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大规模的工程建 设诱发的地质灾害也日益突出。
我国地质灾害的种类及其分类情况
六、公路选线与防灾减灾 地质灾害种类多样,对公路工程防灾减灾而言,首当其冲的是设计
阶段的公路选线,识别路线拟经过区域各种类的地质灾害,并采取绕避 等措施减低其危害是我们防灾减灾的重要课题之一。
我国地质灾害的种类及其分类情况
如:选线过程中的滑坡、泥石流、崩塌、岩堆、软土、泥沼、岩溶、膨胀土等 ,它们常控制线路走向,选线不当常导致工程构造物或服务区设施破坏,中断 行车,甚至酿成人身与行车安全等严重后果。地质灾害种类不同,严重程度不 同,造成的危害及后 果会有所差异。选线时应深入调查研究,收集足够的气象 、水文、地质与水文地质资料,查明地质灾害分布范围、类型、规模、发生与 发展原因、规律性及其对公路的危害程度,整治的难易等,提出可行的绕避或 整治方案,从而通过方案比较选定线路位置。
崩塌
滑坡 泥石流
崩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滑坡 泥石流
我国地质灾害的种类及其分类情况
三、地质灾害的危害性排序 就危害性大小而言,一般认为,地震是各类地质灾害中危害性最大的,除此
之外,依次是: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本课 程主要讲述与公路工程建设活动有关的主要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04
钢筋质量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进场钢筋均应检查产品合格证或出厂检验报告,并应按规范要求进行现场见证取样送检,复检合格才能使用。进场钢筋应按规格、型号、批号分开堆放,钢筋下方用道木架空,并挂标识牌,注明钢筋的型号、批号、检验状态。
03
钢筋制作安装
01
钢筋制作场地宜选择在钢材能顺利进场,且距抗滑桩较近的位置,场地应进行硬化处理。
3 抗滑桩施工
一般规定
抗滑桩的施工次序应根据滑坡的稳定性确定,一般可采取先两侧后中部、先浅桩后深桩的开挖顺序。
挖孔过程中须跟踪进行施工地质编录,应将开挖施工视为对滑坡进行再勘查的过程,完整记录开挖地质情况,详细记录和描述滑带的位置及地质特征,以利于反馈设计。
开挖的弃碴应及时外运,不得堆放在孔口附近。
13、《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0119) 14、《混凝土外加剂》(GB 8076) 1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J 50204) 16、《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 50086) 17、《岩土工程基本术语标准》(GB/T 50279) 18、《道路工程术语标准》(GB 124) 19、《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 20、《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3) 21、《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 50290) 2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 23、《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 201) 24、《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 ……
应对桩孔有毒气体进行检测,采取必要的通风措施,由地面专门设备向孔内送风,孔底凿岩及爆破时应加大送风量。孔内空气质量不达标时严禁下孔作业。
3 抗滑桩施工
桩孔开挖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1.总则1.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灾种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含岩溶塌陷和矿山采空塌陷)、地裂缝和地面沉降等。

1.2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主要内容是:阐明工程建设区和规划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基本特征;分析论证工程建设区和规划区各种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提出防治地质灾害措施与建议,并作出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价结论。

1.3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必须在充分收集利用已有的遥感影象、区域地质、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和气象水文等资料基础上,进行地面调查,必要时可适当进行物探、坑槽探与取样测试。

1.4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成果,应按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组织专家审查、备案后,方可提交立项、用地审批使用。

1.5本技术要求规定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不替代建设工程和规划各阶段的工程地质勘察或有关的评价工作。

2.工作程序工作程序框图3. 评估范围与级别3.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范围,不能局限于建设用地和规划用地面积内,应视建设和规划项目的特点、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种类予以确定。

3.2 若危险性仅限于用地面积内,则按用地范围进行评估。

3.3 崩塌、滑坡其评估范围应以第一斜坡带为限;泥石流必须以完整的沟道流域面积为评估范围;地面塌陷和地面沉降的评估范围应与初步推测的可能范围一致;地裂缝应与初步推测可能延展、影响范围一致。

3.4 建设工程和规划区位于强震区,工程场地内分布有可能产生明显错位或构造性地裂的全新活动断裂或发震断裂,评估范围应尽可能把邻近地区活动断裂的一些特殊构造部位(不同方向的活动断裂的交汇部位、活动断裂的拐弯段、强烈活动部位、端点及断面上不平滑处等)包括其中。

3.5 重要的线路工程建设项目,评估范围一般应以相对线路两侧扩展500-1000m为限。

3.6 在已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进行工程建设,建设工程处于已划定为危险性大-中等的区段,还应按建设工程项目的重要性与工程特点进行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地质灾害(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

地质灾害(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

2)地基基础措施
①当条件允许时,尽量采用浅基,充分利用上覆性能较好的土层为 持力层或使基底与洞体间保留相当厚度的完好岩体。 ②当以岩石作持力层时,局部加深基础,通过钻孔灌注桩或墩穿过 单个洞体,使基础荷载传递到下部完好的岩体上 ③对已外露的浅埋洞隙,可采用挖填置换,清理洞隙后以碎石或混 凝土回填。当洞体深度较大,而两侧岩体完好,可挖填至一定深度,回 填体断面呈倒梯形,对有地下水活动的洞体,应回填反滤层并留有水流 排泄之通道。 ④当顶板薄、跨度大时,可在洞底设置附加支撑以减少洞跨,也可 加固洞顶,用浆砌块石嵌补洞顶岩体及洞隙边坡。 ⑤当洞体开口较小,开挖清理困难时,可用灌浆填塞,灌填材料视 要求而定,可选用砂石砂浆或混凝土,也可用小压力灌浆法加固基底下 一定厚度的溶隙及破碎岩体。
1986年.广西忻城大塘乡遭遇春旱,地下水位下降 产生了40多个塌陷,4月底一场大雨后,塌陷增至140多 个,使两幢房屋倾倒,地面多处裂缝。村舍变电所场地 开挖后,雨水蓄积渗入,也导致地面塌陷。
3.河水涨落致地面塌陷 岩溶裂隙、洞穴管道中的地下水与附近河水相通时, 随着河水位的升降,横向发育的岩溶裂隙、管道中的地下 水位也随之升降,这种作用也可导致地面的塌陷。 广西都安县位于红水河岸的一段公路,由于受河水涨 落影响,公路路面上发生了塌陷。
4.2 地面塌陷分类
根据地面塌陷成因的主要原因可分为: ①自然地面塌陷;②人为地面塌陷;③复合型(自 然——人为)塌陷。 根据塌陷区是否在喀斯特地区的岩溶发育地段分为: ①岩溶地面塌陷;②非岩溶地面塌陷。 按塌陷坑数量分为:塌陷坑大于100个者为巨型塌陷、 50~100个者为大型塌陷、10~50个者为中型塌陷、小于 10个者为小型塌陷。 在各类地面塌陷中,我国以岩溶地区塌陷分布最广, 已有22个省(区)发生此类地面塌陷,危害最重。矿山采空 区地面塌陷的分布和危害仅次于岩溶地面塌陷。

地质灾害(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

地质灾害(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
精品课件
广西合山电厂灰场塌陷 1999年5月6日
广西玉林莲塘塌陷
桂林体育场塌陷 1996年
岩溶塌陷形成演化过程示意图
4.3 岩溶地基处理方法
1.岩溶地基处理的一般原则
(1)重要建筑物宜避开岩溶强烈发育区; (2)当地基含石膏、岩盐等易溶岩时,应考虑溶蚀继续作用的不利影 响; (3)不稳定的岩溶洞隙应以地基处理为主,并可根据其形态、大小及 埋深,采用清爆换填、浅层楔状填塞、洞底支撑、梁板跨越、调整柱距 等方法处理; (4)岩溶水的处理宜采取疏导的原则; (5)在未经有效处理的隐伏土洞或地表塌陷影响范围内不应作天然地 基。对土洞和塌陷宜采用地表截流、防渗堵漏、挖填灌填岩溶通道、通 气降压等方法进行处理,同时采用梁板跨越。对重要建筑物应采用桩基 或墩基; (6)应采取防止地下水排泄通道堵截造成动水压力对基坑底板、地坪 及道路等不良影响以及泄水、涌水对环境的污染的措施;
地质灾害概述(二)
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
主讲人:赵其华
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精品课件四. 地面塌陷地面塌陷指在人为和自然地质因素作用下,地表岩、土 体中洞穴顶部向下断错坍塌,形成塌陷坑、塌陷洞、塌陷槽 的一种地质现象。
4.1 地面塌陷成因
地面塌陷,实质上是岩、土体内洞穴的抗塌力(洞穴顶 部支撑力)小于致塌力的结果。
精品课件
5.荷载导致地面塌陷
在有隐伏洞穴部位上人为增载(建筑物荷载、人 为堆积荷载等),当这些外部荷载超过洞穴拱顶的承受能 力时,将引起洞穴直接受压破坏,从而致使地面塌陷。
6.矿山采空致地面塌陷
地下采掘活动形成的采空区,其上方岩、土体 失去支撑,导致地面塌陷。这种由于矿山采动引起地面 塌陷的主要原因是人为活动。此类地面塌陷在许多矿区 都有发生,并造成相当程度的危害,即损坏交通设施、 水利设施、建筑物、道路、农田等,甚至引起山体滑坡 和崩塌。

地质灾害应急处置

地质灾害应急处置

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地质灾害是指自然地质作用和人类活动造成的恶化地质环境,降低了环境质量,直接或间接危害人类安全,并给社会和经济建设造成损失的地质事件。

常见的地质灾害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面塌陷。

山区中最常见的地质灾害是崩塌、滑坡、泥石流。

崩塌:指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

滑坡: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泥石流: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地面塌陷: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地质现象。

地面沉降:是在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影响下,由于地下松散地层固结压缩,导致地壳表面标高降低的一种局部的下降运动(或工程地质现象)。

地裂缝:是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产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的裂缝的一种地质现象,当这种现象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区时,便可成为一种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发生的前兆崩塌前兆是:崩塌的前缘不断发生掉块、坠落、小崩小塌的现象;崩塌的脚部出现新的破裂形迹;不时偶然听到岩石的撕裂摩擦声;出现热、气、地下水异常;动物出现异常。

滑坡前兆是:滑坡前缘出现横向及纵向裂缝,前缘土体出现隆起现象;滑体后缘裂缝急剧加宽加长,新裂缝不断产生,滑坡体后部快速下座,四周岩土体出现松动和小型塌滑现象;滑带岩土体因摩擦错动出现声响,并从裂缝中冒出气或水;在滑坡前缘坡角处,有堵塞的泉水复活或泉水、井水突然干枯;动物出现惊恐异常现象;滑坡体上的观测点明显位移;滑坡前缘出现鼓丘;房屋倾斜、开裂和出现醉汉林、马刀树等。

泥石流发生的前兆是:沟内有轰鸣声,主河流水上涨和正常流水突然中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3 上海市地面沉降 (摘自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成果)
4.3.1 地面沉降动态
F16
F11
F17
4.3.2 地面沉降与地下水开采分析
图4-2-13 第2含水层采灌量与地下水位
图4-2-14 第3含水层采灌量与地下水位
图4-2-15 第4含水层采灌量与地下水位
图4-2-16 第5含水层采灌量与地下水位
谢 谢!
佛罗里达州温特帕克的落水洞
(b)从空中 看,这个坑 几乎完全对 称。 (a)开始 沉下去不久, 注意昂贵的 赛车掉入坑 内。 (c)堵塞后 的景观,落 水洞地区现 在成了一个 城市公园。
表示岩溶地区有 断开的河流,上 百个湖泊和几千 个落水洞。佛罗 里达州中部下伏 第三纪欧卡拉灰 岩,沿海地带由 年轻的碎屑砂质 沉积组成。这张 图解释了沿着该 州南北轴向的岩 溶地区位置。
C2—1—3 唐山地造成 的喷水冒砂 区分布图震
(a)圣华金河谷位置。湿陷土几乎完全沿河谷西界分布, 因抽地下水引起的沉降在整个河谷随处可见。(b)在河谷 的湿陷土中,做注水试验的小块地。这小块地的总沉降达到 3m(10英尺)。
3、土体收缩
3.1 季节性收缩试验
3.2 树根效应 3.3 粘土收缩效应
5.1 张裂隙发育成地裂缝
5.2 不均匀沉降引起张裂隙 实例5—1 西安地裂缝成因及治理措施
实例5—2 苏锡常地区地裂缝成因分析
实例5—3 亚利桑那州菲尼克斯的地裂缝
5.1 张裂隙发育成地裂缝
图5-1 地裂缝发育概图(Bell 1981)
西安地裂缝分布 面积约155km2, 由11条地裂缝组 成,其中最长的 有20余公里。
佛罗里达州中部的卫星照片
实例 武汉市陆家街地区岩溶坍陷
自1977年以来,陆家街地区及周围已发生多次地
面塌陷,计有:
1977年汉阳中南轧钢厂堆料场塌陷
1983年阮家巷塌陷 1988年武昌陆家街塌陷
1999年茅坦村小学塌陷
2000年2月武昌司法学校塌陷
2000年4月青菱乡烽火村塌陷
陆家街降水潜蚀-重力 致塌形成过程模式略图 h1孔隙水位 ;h2岩溶 水位;h3混合水位
陆家街地区岩溶地面塌陷预测分区图 1.相对稳定区;2.潜在塌陷区;3.塌陷危险区; 4.区;5.亚区;6.塌陷坑
7 、构造与火山活动引起的沉降 7.1 构造和火山活动引起沉降的过程概述
7.2 地震活动引起沉降图解 7.3 地壳运动引起自然沉降
图7-2 主要地壳 运动引起自然沉 降基本特征
在1964年耶稣 受难节,阿拉 斯加地震导致 沉降和上升 (倾斜)的地 区,发生的沉 降达到1m。
西安地裂缝造成房屋和城墙开裂
河北沧州地裂缝长4公里
2002年沧州 市给水管网 破裂776次
在亚利桑那 州皮卡乔附 近,因抽地 下水的沉降 引发地裂缝。
无锡市东亭镇,地裂缝错断无锡--上海公路,两 侧高差达15-20cm,威胁行驶安全。
影江 响阴 现市 已长 被泾 迫镇 拆双 除平 大 楼 因 地 裂 缝
图4-2 含水层 压密过程模拟 弹簧,静水压 力,过剩压力
图 10.7 降 落 漏 斗 的 形 成与效应
(A)在潜水含水层中, 一个抽水井周围降落 漏斗的水位下降。
(B)重迭的降落漏斗 造成水位的净下降, 浅井干枯 。
•图10.9过度 开采地下水 引起的地面 沉降使威尼 斯下沉,慢 慢淹掉具有 建筑艺术的 宝库。
苏锡常地区地裂缝对房屋造成严重破坏
图C5-3-2 亚利桑那州 卡萨格兰德西南约 32km泰布尔山附近显 示地裂缝的航空照片 A.小比例尺航片,箭 头指向地裂缝
图C5-1-1 西安市地裂缝与地貌的关系图
5.2 不均匀沉降引起张裂隙
图5-2 与地裂缝有 关的三种地质条件 (rson and T.L.Pewe 1986)
4.4.2 南浦大桥
南 浦 大 桥
4.3.3 延安东路隧道
4.4.4 地铁二号线
由于地铁等线型市政设施穿越不同沉降 速率的空间,不可避免地受到不均匀沉降的 影响!

区域地面沉降是地铁 一、二号线隧道变形 的主要影响因素。 盾构掘进中扰动土体 产生的固结变形随时 间逐渐趋于稳定后, 隧道变形则表现出区 域地面沉降动态的规 律。
8、人工开挖引起的坍陷 8.1 地下采煤沉陷机理的发现 8.2 地下采煤引起岩层的非弹性变形 和时间有关 8.3 地下硐室开挖的精密测量 8.4 和采煤巷道有关的应力再分布 8.5 和采煤巷道有关的地下活动 8.6 岩石扩容的基础理论
8.2 地下采煤引起岩层的非弹性变形 和时间有关
8.3 地下硐室开挖的精密测量
图4-2-5 第2含水层水量、水位、沉降历时变化曲线图
图4-2-6 第3含水层水量、水位、沉降历时变化曲线图
图4-2-7 第4含水层水量、水位、沉降历时变化曲线图
图4-2-8 第5含水层水量、水位、沉降历时变化曲线图
4.3.3 地面沉降体积和地下水开采水 量体积大致相当
上海市1980~1995年累积地面沉降图
日本新泻1964年地震时砂土液化影响。这些设计 为抗震的建筑物倾斜而未受损坏。
加州沃森维尔附近的野外涌沙
震前,水,不稳定(立体)堆集,震后,液化土中剩余 孔隙水负担覆盖层荷载 稳定(六边形)堆集
图C2—1—2 砂土液化(横向移动)系因地震时球粒(理 想砂粒)的重新堆集。地震振动造成这种固体颗粒堆集更 加有效,这会占据少量体积。一部分覆盖层荷载由水来支 撑,这就无法阻止水体横向运移。
句话说,亦可定义为点的垂向位移,
同时意味着临近点借助于向下运动而
产生横向位移。
2、土体压密 2.1 影响土体压密的重要因素
2.2 土体压密过程概要
实例2—1 砂土液化概述
实例2—1 砂土液化概述 (摘自Pipkin,B.W and
Trent.T.T,2001,Ge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
图C5-3-3 显示 亚利桑那州南部 地裂缝与地下水 下降和地貌关系 的示意图 A和B盆地和山 脉的理想化演化。 C由于地下水下 降形成的地裂缝
亚利桑那州中 南部的水位下 降,地面沉降 与地裂缝
图C5—2—2 地裂缝成因模式
图C5-2-1 江阴——无 锡地裂缝分布图(吴 士良、王瑞久,2001) 1、基岩残丘; 2、地 面沉降等值线(m); 3、地裂缝及方向
6、岩溶坍陷 6.1 碳酸盐岩地区的地基问题 6.2 灰岩岩层中自然坍陷发育的基本特征 6.3 岩溶坍陷的概要 6.4 充泥洞穴内压密作用引起坍陷 6.5 洞穴充填物的地下侵蚀过程 实例6—1 贵州瓮福磷矿供水的抽水试验 实例6—2 武汉市陆家街地区岩溶坍陷
岩溶地形的 地面和地下 特征
图6-2 充泥洞穴压密作用引起坍陷 A.原水面 B.


通过基本以5年为间 隔的全市水准复测, 可以全面地了解地面 沉降的现状与发展趋 势。 在1980、1996、2001 年一、二等水准测量 数据基础上,编制了 全市1980~1995、 1996~2001年地面沉 降等值线图。
上海市1996~2001年累积地面沉降图


反映出地面沉降主 要发育在中心城区、 闵行华漕地区,影 响范围不断扩大; 受邻近省区地下水 开采影响,在金山 枫泾、嘉定华亭附 近沉降量较大。
图8-2 洞室边 壁的收敛 E 单点伸长计; M多点伸长计
图8-3 一些典型 伸长计的时间-变 形曲线
图8-4 多点典 型伸长计在洞 室边壁不同深 度上测到的变 形量
图8-5 温度对混凝土建筑变形的影响曲线
8.4 和采煤巷道有关的应力再分布
8.5 和采煤 巷道有关的 地下活动
结 语 补充材料: 亚利桑那州地面沉降和地裂缝成因 菲尼克斯市地裂缝 亚利桑那州中南部地裂缝 地裂缝成因的研究历史 地裂缝研究的小结
上海外滩百年巨变,外滩防汛墙不断加高的过 程从侧面反映了市区地面沉降的演化历史!

4.4 上海地面沉降选例
(摘自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成果)
4.4.1 京沪高速铁路(上海段)
图3-4-3 京沪高速铁路(上海段)工程地质分区图
图4-2-2 京沪高速铁路(上海段) 1980-1995沉降等值线
图4-2-3 京沪高速铁路(上海段) 1995-2001沉降等值线
前言
地质事件本身具有二大特点: 1)事件都不完全相同; 2)事件都不是单因素造成。 所以地质事件不存在有模式可套,只
能从最基本的原理去分析和掌握。
本讲义要着重介绍一些基本原理和
实际例子。
1、坍陷(沉降)的定义 坍陷、沉降(Subsidence),该 专有名词用于地壳表面,通常定义为
地面的点下沉到更低的水平位置。换
地面沉降、地裂缝、地面塌陷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王瑞久
坍陷(沉降)的分析调查

前言 1、坍陷(沉降)的定义 2、土体压密 3、土体收缩 4、地面沉降 5、地裂缝 6、岩溶坍陷 7、构造与火山活动引起的沉降 8、人工开挖引起的坍陷 结 语 补充材料 亚利桑那州地面沉降和地裂缝成因
水平下降引起钙质红土和充填物压密
图6-3 由于抽水引起 灰岩充填物的地下侵蚀 A.水位下降前的平衡状 态;B.水位下降,随着 向上侵蚀过程使通道被 排空,出现活跃的地下 侵蚀(潜蚀进入开阔的 洞穴);C.洞穴的顶部 逐渐坍陷,可能短期内 受铁化中砾标志层的抑 制;D.最后的拱顶坍陷, 形成了被同心球状张力 裂缝包围的落水洞
3.4 土体收缩过程概要
实例3—1 茂名民房裂缝和膨胀土
图3-1 树根效应(SHE 1965)
4、地面沉降
4.1 含水层弹性的概念
4.2 含水层压密引起沉降的模拟 4.料
实例4—2 上海地面沉降和开采水量关系
4.1 含水层弹性的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