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成纪文明与近百年来的地震

合集下载

陇南历史上的地震灾害

陇南历史上的地震灾害

陇南历史上的地震灾害作者沈文辉公元前193年(西汉惠帝二年)武都道(治所在今西和洛塘),羌道(治所在今舟曲)地震,自正月至八月震乃止,武都山崩,压死七百六十人。

(《汉书·高后记》、《汉书·五行志》)前186年(汉高后二年)春正月,武都山崩,杀七百六十人,地震至八月乃止。

正月乙卯,羌道、武都道山崩。

(《汉书·五行志》、《汉书·高后记》)前143年(东汉汉安二年)凉州陇西、汉阳、张掖、北地、武威、武都地震八十余次。

山谷坼裂,坏败城寺,杀害庶民。

(《后汉书·孝顺帝记》)(《武都县志·建康元年》)前121年(武帝天将二年)春正月,陇西郡地震。

前93年(汉和帝永元五年)陇南地震,重及宕昌。

(《宕昌县志》)前70年(宣帝元狩四年)夏四月壬寅,天下49郡地俱震。

(《乾隆清水县志·灾祥》)278年(西晋威宁四年)六月丁末,阴平,广武地震,甲子又震。

(《晋书·武帝记》)287年(太康八年)七月,阴平地震。

(《晋书·五行志》)839年(唐文宗开成四年)岷州地震,波及宕昌。

(《宕昌县志》)986年(北宋雍熙五年)十月,潼关至灵州、夏州及环、庆、阶等地地震,城廊、庐舍多坏。

(《宋史·五行志》)1333年(元至顺四年)八月,巩昌徽州山崩。

(《元史·顺帝本纪》)1407年(明永乐五年)二月戊午,西和地震。

(民国《西和县志》)1477年(成化十三年)闰三月、临洮、巩昌二府地震,部分城垣塌毁。

四月,又震。

(《明史·五行志》)1478年(成化十四年)九月,阶州地震有声。

(《国榷》)1483年(成化十九年)四月,洮、岷地震。

(《国榷》)1484年(成化二十年)五月,岷州地震。

(《国榷》)1485年(成化二十一年)闰四月,巩昌府、固原及兰、河、洮、岷四州,地俱震,有声。

八月,岷州又地震。

(《明史·五行志》、《国榷》)1486年(成化二十二年)九月,岷州地震,声如雷。

天水历史上的地震灾害

天水历史上的地震灾害

天水历史上的地震灾害资料汇编天水市档案局天水市地方志办公室二 0 0 八年七月编辑说明天水市地处甘肃东南部,位于东经104°35′至106°44′和北纬34°05′至35°10′之间,东西长197公里,南北宽122公里,下辖5县2区,面积1.43万平方公里,海拔高度在1000-2100米之间。

以渭河为界,天水境内的山脉可分为南北两大部分,南部属秦岭山系,北部属六盘山系。

河流亦分两大水系,沿秦岭主脊线以北为黄河水系,其南为长江水系。

据有关资料介绍,中国的地震主要分布在台湾周围及西南、西北、华北、东南沿海等五个区域的23条地震带上。

其中“青藏高原地震区”包括了兴都库什山、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贺兰山-六盘山、龙门山、喜马拉雅山及横断山脉东翼诸山系所围成的广大高原地域,涉及到青海、西藏、新疆、甘肃、宁夏、四川、云南全部或部分地区,以及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缅甸、老挝等国的部分地区。

本地震区是我国最大的一个地震区,也是地震活动最强烈、大地震频繁发生的地区。

据统计,历史上这里曾发生过9次8级以上地震; 78次7-7.9级地震,均居全国之首。

今年“5?12”汶川大地震也是发生在本区域内的龙门山断裂带上。

天水的地理位置正好处于这一区域内昆仑-秦岭巨型纬向构造带和南北地震带交汇处。

著名科学家李四光曾指出:“秦岭西部,在礼县以北,静宁以南,这里花岗岩呈南北分布。

过去有人说北西向的新断裂很重要,有的又说北东向很重要。

看来,问题还在天水。

这个地区在活动。

历史上地震跳来跳去,是一个很不稳定的地区。

选择这里做些工作很有必要。

”(《关于大力加强某些地区地震地质工作的意见》)因此,加强天水地区的地震研究,普及有关的防震救灾知识,增强各级干部和全体人民的防灾意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为了增加对天水地震情况的了解,我们搜集和整理了这一册天水地震史料,供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方面参考。

历数中国几千年发生过的地震

历数中国几千年发生过的地震

【中国十大地震】1920年海原地震1920年12月16日20时5分53秒,中国宁夏海原县发生震级为8.5级的强烈地震。

死亡24万人,毁城四座,数十座县城遭受破坏。

它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波及范围最广的地震。

1927年古浪地震1927年5月23日6时32分47秒,中国甘肃古浪发生震级为8级的强烈地震。

死亡4万余人。

地震发生时,土地开裂,冒出发绿的黑水,硫磺毒气横溢,熏死饥民无数。

1932年昌马地震1932年12月25日10时4分27秒,中国甘肃昌马堡发生震级为7.6级的大地震。

死亡7万人。

地震发生时,有黄风白光在黄土墙头“扑来扑去”;山岩乱蹦冒出灰尘,中国著名古迹嘉峪关城楼被震坍一角;疏勒河南岸雪峰崩塌;千佛洞落石滚滚……余震频频,持续竟达半年。

1933年叠溪地震1933年8月25日15时50分30秒,中国四川茂县叠溪镇发生震级为7.5级的大地震。

地震发生时,地吐黄雾,城郭无存,有一个牧童竟然飞越了两重山岭。

巨大山崩使岷江断流,壅坝成湖。

1950年察隅地震1950年8月15日22时9分34秒,中国西藏察隅县发生震级为8.6级的强烈地震。

喜马拉雅山几十万平方公里大地瞬间面目全非:雅鲁藏布江在山崩中被截成四段;整座村庄被抛到江对岸。

1966年邢台地震邢台地震由两个大地震组成:1966年3月8日5时29分14秒,河北省邢台专区隆尧县发生震级为6.8级的大地震,1966年3月22日16时19分46秒,河北省邢台专区宁晋县发生震级为7.2级的大地震,共死亡8064人,伤38000人,经济损失10亿元。

1970年通海地震1970年1月5日1时0分34秒,中国云南省通海县发生震级为7.7级的大地震。

死亡15621人,伤残32431人。

为中国1949年以来继1954年长江大水后第二个死亡万人以上的重灾。

1975年海城地震1975年2月4日19时36分6秒,中国辽宁省海城县发生震级为7.3级的大地震。

由于此次地震被成功预测预报预防,使更为巨大和惨重的损失得以避免,它因此被称为20世纪地球科学史和世界科技史上的奇迹。

甘肃地震的历史记录与地震烈度评定

甘肃地震的历史记录与地震烈度评定

甘肃地震的历史记录与地震烈度评定甘肃位于中国的西北部,地震频发的地区之一。

自古以来,这个地区就经常受到地震的困扰。

本文将探讨甘肃地震的历史记录,并介绍地震烈度评定的相关知识。

1. 甘肃地震的历史记录甘肃地震活动频繁,其历史记录可追溯到古代。

根据文献记载,自公元前1600年开始,甘肃地区就发生过多次大规模的地震。

其中最著名的是公元1556年的“华县大地震”,也被称为“甘肃大地震”。

这次地震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据估计,约有830,000人丧生。

除了这次重大地震,甘肃地区还发生了多次地震活动。

例如,在20世纪初至今,该地区至少发生了十次以上的大地震,包括1920年的“甘肃陇西地震”、1932年的“武都地震”以及2008年的“汶川地震”等。

这些地震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给当地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严重冲击。

2. 地震烈度评定地震烈度评定是对地震造成的影响程度进行科学分类的过程。

它是通过对地震破坏情况、震感调查等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以评定地震强度和破坏程度。

在甘肃地区,地震烈度评定主要采用中国地震局推行的烈度评定标准。

根据这一标准,地震烈度分为12个等级,用罗马数字I到XII表示。

其中,I至III级为无感地震,属于微震;IV级为轻微地震,V至VI级为中等地震;VII至VIII级为大震,IX至XII级为特大震。

地震烈度评定是通过针对事件后的采访和证据收集来进行的。

专业人员会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包括建筑物损坏程度、地面破裂情况、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等,来评定地震烈度。

这些数据将被记录并用于研究地震活动及其影响,以便更好地预测和应对地震事件。

3. 预防和减轻地震灾害针对甘肃地区频繁发生地震的特点,地震部门和相关机构采取了多种措施来预防和减轻地震灾害。

首先,地震监测网络的建设和完善,可以及时监测到地震活动,并向当地居民发布预警信息。

其次,对于地震烈度较高的地区,需要加强建筑物的抗震性能,确保其在地震中的稳固性。

中国历史大地震记录

中国历史大地震记录

中国历史大地震记录
中国历史上发生过很多大地震,以下是其中一些记录:
1. 陕西岐山地震:发生于周幽王二年(公元前780年),这是中国史书记载比较可靠的最早一次大地震。

2. 甘肃金城、陇西地震:发生于东汉永和三年二月乙亥(公元138年2月28日),地震时,“二郡山岸崩,地陷”、“地震裂,城郭、室屋多坏,压杀人”。

3. 山西洪洞、赵城地震:发生于元大德七年八月六日(1303年9月17日),这是中国历史上详细记述大地震最早的一次。

4. 陕西华县地震:发生于明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1556年1月23日),这是中国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地震,死亡人数估计在83万至89万人之间。

5. 宁夏海原地震:发生于1920年12月16日晚8时左右,此次地震释放的能量十分巨大,相当于11.2个唐山大地震,余震甚至持续了3年!强烈的地震把大山都震得滑坡侧移,有的大山被推动了几公里之远!约24万人在地震中丧生。

除了以上几次大地震外,中国历史上还发生过很多其他大地震,其中比较著名的还有:甘肃武都地震、四川松潘地
震、河北三河地震、云南嵩明地震、辽宁海城地震、云南丽江地震等等。

这些大地震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促进了人们对地震灾害的认识和防范措施的完善。

静宁县概况

静宁县概况

静宁县概况概况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位于甘肃省东部,六盘山以西,华家岭以东,东经105°20'-106°05',北纬35°01'-35°45'。

东界宁夏隆德县、南接秦安县,西连通渭县、北邻西吉县,西北与会宁县毗连,东南与庄浪县相依。

县境南北长81公里,东西宽68.75公里,总面积2193平方公里。

东距平凉110公里,西至兰州220公里,312国道横穿腹地,自古为关陇要冲,咽喉之地。

素有“陇口要地”之称。

“静宁”一词,取“宁静安谧”之意。

县城所在地为城关镇,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静宁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1600-2245米,地形为葫芦河流域河谷川地、河谷盆地、丘陵坡地和梁峁地,有大小梁峁1098个,山梁总长1652公里,主要山梁有13条,以葫芦河为界,东侧系六盘山分支,西侧为华家岭余脉。

地层以陆相岩层为主,部分地区有火成岩出露。

土壤为黄绵土、黑垆土、红粘土、新积土、沼泽土等六个土类,黄绵土为主要土类,占全县土壤面积的91.18%,分布于全县各乡镇的山坡和梁峁。

其中有机质含量为0.92%,全氮为0.072%,速效磷为8.24PPM,速效钾170.1PPM,适宜种植小麦、洋芋、糜谷、豆类、中草药等作物。

全县梯田面积达到132.8万亩,人均3亩,梯田化程度达到90。

农业主产小麦、玉米、谷子、荞麦、莜麦、高粱等粮食作物和洋芋、豆类、胡麻、油菜、苹果、早酥梨、蔬菜等经济作物。

全县林木有70多种,分属236科。

杨、柳、槐、椿、榆为主要用材林木,分布较普遍,川区多种植加拿大杨、北京杨、钻天杨、柳、槐,山区多植早旱柳、山杨、臭椿、白榆、槐,造林面积达到71.4万亩,森林覆盖率8.9%。

苹果、梨、杏、桃、花椒为主要经济林木,经过产业调整,逐步形成了“南部苹果、北部梨”的发展格局,果园面积达到30.2万亩,果品总量达到7.3万吨。

公元138年陇西郡地震考证

公元138年陇西郡地震考证

公元138年陇西郡地震考证
雷存善;王增申
【期刊名称】《西北地震学报》
【年(卷),期】1997(019)003
【摘要】根据历史资料对公元138元陇西郡地震进行了考证,认为该次地震的震中应青海省民和县与甘肃省临洮之间,震中位置为北纬35.9°,东经103.3°,震中烈度为Ⅸ,震级为37/4对该次地震的区域构造背影也进行了讨论,据史料记载,张衡地动仪曾记录到了这次地震。

【总页数】4页(P97-100)
【作者】雷存善;王增申
【作者单位】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16.242
【相关文献】
1.公元前47年甘肃陇西地震考证r与发震构造分析 [J], 袁道阳;雷中生;吴赵;冯建刚
2.公元842年甘肃碌曲地震考证与发震构造分析 [J], 袁道阳;雷中生;刘兴旺;谢虹;苏琦
3.公元前179年“齐楚地震”考证与发震构造讨论 [J], 晁洪太;刁守中;王志才
4.公元600年秦陇地震发震构造分析及考证研究 [J], 王师迪;师亚芹;任凤文
5.金兴定三年(公元1219年)固原地震重新考证 [J], 张思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近百年来甘肃地震情况纪实

近百年来甘肃地震情况纪实

近百年来甘肃地震情况纪实一、总体情况我省位于青藏高原北部地震区,是我国地震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区之一,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破坏性地震。

省内有天水地震带、民勤地震带、河西走廊地震带、祁连山地震带等地震带。

其中天水地震带,包括临夏、天水、甘南、武都等地,自1990年之前的约100年间,共记录到破坏性地震30余次,最大震级为7.5级;民勤地震带,东侧为贺兰山,西北侧为巴音乌拉山与雅布赖山,南侧为天景山等,本带强震活动自1952年起才有记载,截止到1990年,共记录到5级以上地震13次,其中最大的一次地震就是震惊世界的1920年海原大地震,震级为8.5级;河西走廊地震带,祁连山地区活动性最强的一条地震带,包括整个河西走廊与祁连山北麓,地震活动强度大,频度高,1927年古浪8级大地震、1932年昌马7.6级大地震和1954年山丹7.25级大地震都属于这一地震带;祁连山地震带,包括祁连山山脉主体部分,1900年到1990年,共记录到5级以上地震25次,最大震级6.5级。

二、极强破坏性地震1、1920年12月16日20时06分,在甘肃海原(北纬36.5°东经105.3°)发生了震惊世界的8.5级大地震,震中位于今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的干盐池附近,破坏最严重地区烈度达12度。

此次地震波及13个省区,面积达170万平方公里,甘肃58县都有强烈震动。

据档案《甘肃静宁县大地震纪略》:“一九二0年冬十二月十六日,静宁县大地震二十分钟而止,又震动三十一次,山崩川裂,城垣尽圯,城开庐舍,倾塌殆尽”。

这次地震给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据当时《陕甘地震记略》报道:“大震后灾区人民无衣、无食、无住。

流离惨状,目不忍睹,耳不忍闻。

苦人多依火炕取暖,衣被素薄,一日失所,复值严寒大风,忍冻忍饥,瑟瑟露宿,匍匐扶伤,哭声遍野,不待饿殍,亦将僵毙。

牲畜死亡散失,狼狗亦群出吃人……”。

加之,当时政府没有及时采取有力救灾措施,致使灾情进一步加重。

宋代兰州大地震,两年两次,六城被毁坏,裂口十余丈,吞没数百家

宋代兰州大地震,两年两次,六城被毁坏,裂口十余丈,吞没数百家

宋代兰州大地震,两年两次,六城被毁坏,裂口十余丈,吞没数百家历史上的甘肃大地震9月16日20时48分,甘肃张掖市甘州区发生5.0级地震,震源深度11千米。

本次地震周边20公里内的乡镇有花寨乡、安阳乡、马蹄藏族乡、马蹄乡、南古镇、杨坊乡、和平乡和大都麻乡。

灾难无情人有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救援已经迅速展开。

地震是大自然给人类最为巨大的破坏之一。

自古至今,一次次地震给人们生命财产带来非常惨重的损失。

西北地区是中华民族的最早发源地之一,也是大地震的多发地区。

1.商代河渭地震,西北最早有记载地震甘肃为何多地震,主要原因是位于我国的强地震带上。

这条地震带从山西汾河河谷,经渭河河谷、六盘山、祁连山,一直到新疆的天山、昆仑山。

明白这一点就不奇怪甘肃为何多地震了。

历史上甘肃及其周边曾发生过多次大地震:商代大地震、东汉陇西金城大地震、743年的秦州大地震、1125年兰州大地震、1654年秦州大地震、1879年武都文县8级大地震、1920年宁夏海原特大地震、1927年古浪大地震、1932年玉门昌马大地震等。

西北最早记载的地震是商代武乙时期发生在河渭之间的地震。

河渭之间就是指今天的陕西中部、甘肃东部地区。

2.陇西金城大地震,世界上第一次用地震仪器观测到的地震汉代的陇西金城大地震。

发生在永和三年(公元138年)二月,当时陇西金城两地间发生七级左右的地震,摧毁房屋、震裂城郭。

陇西郡(郡治在狄道)设置于秦昭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是甘肃境内最早设置的郡。

既然说是陇西金城两地,这就说明震中距离今天的兰州不远。

令人瞩目的是,这次地震发生时,张衡研究出候风地动仪不久。

候风地动仪是在阳嘉元年(公元132年)诞生的。

当时,人们对张衡的候风地动仪能否观测地震,持怀疑态度。

就在人们议论不休时,地动仪一个龙嘴中珠子掉到蟾蜍口中。

张衡判断西北方向有地震。

果然,过了几天,驿站的信使来报,金城陇西郡发生地震。

人们这才信服张衡候风地动仪的准确性。

历史上的几次大地震_作文素材

历史上的几次大地震_作文素材

历史上的几次大地震
本文是关于作文素材的历史上的几次大地震,感谢您的阅读!
华县大地震
公元1556年1月23日,今陕西华县发生8级地震。

由于黄土滑坡、崩塌造成的震害特别突出,滑坡堵塞黄河,堰塞湖湖水上涨使河水逆流,造成水灾。

邢台地震
1966年3月8日,河北省邢台地区隆尧县东,发生了6.8级强烈地震。

出现了滑坡、崩塌、涌泉,喷水冒沙等现象,水井向外冒水,淹没了农田和水利设施。

山崩飞石撞击引起了火灾造成烧山。

美国旧金山地震
1906年4月18日美国旧金山发生8.3级大地震并引发大火。

日本阪神地震
1995年1月17日,在神户东南的兵库县淡路岛,发生7.2级地震。

由于煤气管道破裂,使煤气泄露,引起熊熊大火
印尼地震
2006年7月17日,发生里氏7.2级地震。

引发海啸。

本地震造成117人遇难近500人失踪
汶川地震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
日本地震
2011年3月11日下午2时46分左右,日本东北部发生8.8级大地震,截止11日,已至少造成117人死亡,500多人失踪,预计受害人数将继续上升。

这是日本地震观测史上规模最大的地震。

100年5级地震详细资料

100年5级地震详细资料

100年5级地震详细资料陕西岐山地震发生于周幽王二年(公元前780年)。

这是中国史书记载比较可靠的最早一次大地震。

地震时,“西周三川皆震。

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国语·周语》)。

三川即今陕西省的泾河、渭河、洛河。

估计震级可达7级以上。

北边郡国地震发生于西汉绥和二年九月丙辰(公元前7年11月11日)。

据史书记载,这次地震波及“自京师至北边郡国三十余坏城郭,凡杀四百一十五人”(《汉书·五行志》)。

京师即今陕西省西安市。

汉时北边郡国应包括今甘肃、陕西、山西、河北等省在内。

史书对这次地震有“水出地动”的记载,这可能是中国关于震前地下水异常变化的最早记载。

甘肃金城、陇西地震发生于东汉永和三年二月乙亥(公元138年2月28日)。

据初步考证,这次地震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用测震仪器(张衡的候风地动仪)记到的破坏性地震。

当时候风地动仪放在洛阳,距震中约700公里。

东汉时的金城郡包括今兰州市在内。

震级估计为七级。

地震时,“二郡山岸崩,地陷”(《后汉书·顺帝纪》),“地震裂,城郭、室屋多坏,压杀人”(《后汉书·五行志》)。

山西洪洞、赵城地震发生于元大德七年八月六日(1303年9月17日)。

这是中国历史上详细记述大地震最早的一次。

此震“坏官民庐舍十万计”(《元史·五行志》),“村堡移徙,地裂成渠,人民压死不可胜计”(《元史成宗纪》)。

破坏区沿汾河地堑延伸长达400多公里。

震级约8级或更大。

陕西华县地震发生于明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1556年1月23日)。

这是中国历史地震中死人最多的一次地震。

"官吏军民压死八十三万有奇”(《明史·五行志》)。

地震前,该地区长期没有中小地震活动。

但震前8小时左右,在震中区有“地旋运,因而头晕”(《隆庆·华州志》)的记载。

这次地震首次记载到地震时“地中出火”(地光)的现象。

震后,灾民曾考虑用木板作房墙,以便抗震。

中国历史大震资料

中国历史大震资料

中国历史大震资料甘肃临洮地震公元前47年4月17日(汉元帝初元二年),陇西郡(即今甘肃省临洮县)发生地震。

据《汉书》卷九《元帝纪》记述:“乃二月戊午,地震于陇西郡,毁落太上皇庙殿壁木饰,坏败道县城郭官寺及民室屋,压杀人众。

山崩地裂,水泉涌出。

天惟降灾,震惊朕。

治有大亏,咎至于斯。

夙夜兢兢,不通大变,深惟郁悼,未知其序。

间者岁数不登,元元困乏,不胜饥寒,以陷刑辟,朕甚闵之。

郡国被地动灾甚者无出租赋。

赦天下,有可蠲除减省以便万姓者,条奏毋有所讳。

山西应县地震公元512年5月23日(北魏宣武帝延昌元年),应县发生地震。

据记载,受灾范围为魏京(今洛阳)、并州(今太原)、朔州(今内蒙古和林格尔)、相州(今河北临漳)、冀州(今河北冀县)、定州(今河北定县)、灜州(今河北河间)等地有强烈震感,繁峙(今山西应县)、桑乾郡(今山西山阴)、灵反郡(今山西灵丘)、秀容郡(今山西原平)、雁门郡(今山西代县)、肆州(今山西忻州)以及恒州(今山西大同)等地“地震陷裂,山崩泉涌,杀五千三百一十人,伤者二千七百二十二人,牛马杂畜死伤者三千余。

”山西忻县一带灾情也很严重,地面裂陷,死伤甚多。

地震后又瘟疫流行。

当时宣武帝下沼书,遣太医前往救护,发给药物,并且减去租赋,救济灾民。

甘肃天水地震公元734年3月23日,即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二月,秦州(即今天水)发生地震。

强烈地震后又发生了多次余震。

地震使秦州全城的房屋及建筑几乎无一幸存,压死官吏和百姓4000多人。

当朝皇帝唐玄宗命尚书右丞相萧蒿前去祭山川,并派遣使者前去救济,对有压死者的人家给予救济一年,一家有三人以上死者给予救济二年。

山西代州地震宋真宗祥符二年三月(1009年),山西代州发生地震。

宋仁宗景祐四年(1038年)十二月甲申日,忻代并三州地震,坏庐舍,覆压黎民。

忻州死者19742人,伤者5655人,畜扰死者5万余;代州死者759人;并州死者1890人。

此后,自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至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十一月辛亥日,太原、忻州、朔环州、代州等地又发生十余次地震,城壁屋宇多损坏,人畜多死伤,并多伴有地声。

近百年来甘肃地震情况纪实

近百年来甘肃地震情况纪实

近百年来甘肃地震情况纪实近百年来甘肃地震情况纪实一、总体情况我省位于青藏高原北部地震区,是我国地震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区之一,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破坏性地震。

省内有天水地震带、民勤地震带、河西走廊地震带、祁连山地震带等地震带。

其中天水地震带,包括临夏、天水、甘南、武都等地,自1990年之前的约100年间,共记录到破坏性地震30余次,最大震级为7.5级;民勤地震带,东侧为贺兰山,西北侧为巴音乌拉山与雅布赖山,南侧为天景山等,本带强震活动自1952年起才有记载,截止到1990年,共记录到5级以上地震13次,其中最大的一次地震就是震惊世界的1920年海原大地震,震级为8.5级;河西走廊地震带,祁连山地区活动性最强的一条地震带,包括整个河西走廊与祁连山北麓,地震活动强度大,频度高,1927年古浪8级大地震、1932年昌马7.6级大地震和1954年山丹7.25级大地震都属于这一地震带;祁连山地震带,包括祁连山山脉主体部分,1900年到1990年,共记录到5级以上地震25次,最大震级6.5级。

二、极强破坏性地震1、1920年12月16日20时06分,在甘肃海原(北纬36.5°东经105.3°)发生了震惊世界的8.5级大地震,震中位于今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的干盐池附近,破坏最严重地区烈度达12度。

此次地震波及13个省区,面积达170万平方公里,甘肃58县都有强烈震动。

据档案《甘肃静宁县大地震纪略》:“一九二0年冬十二月十六日,静宁县大地震二十分钟而止,又震动三十一次,山崩川裂,城垣尽圯,城开庐舍,倾塌殆尽”。

这次地震给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据当时《陕甘地震记略》报道:“大震后灾区人民无衣、无食、无住。

流离惨状,目不忍睹,耳不忍闻。

苦人多依火炕取暖,衣被素薄,一日失所,复值严寒大风,忍冻忍饥,瑟瑟露宿,匍匐扶伤,哭声遍野,不待饿殍,亦将僵毙。

牲畜死亡散失,狼狗亦群出吃人……”。

加之,当时政府没有及时采取有力救灾措施,致使灾情进一步加重。

天水历史上的地震灾害

天水历史上的地震灾害

天水历史上的地震灾害天水历史上的地震灾害资料汇编天水市档案局天水市地方志办公室二 0 0 八年七月编辑说明天水市地处甘肃东南部,位于东经104°35′至106°44′和北纬34°05′至35°10′之间,东西长197公里,南北宽122公里,下辖5县2区,面积1.43万平方公里,海拔高度在1000-2100米之间。

以渭河为界,天水境内的山脉可分为南北两大部分,南部属秦岭山系,北部属六盘山系。

河流亦分两大水系,沿秦岭主脊线以北为黄河水系,其南为长江水系。

据有关资料介绍,中国的地震主要分布在台湾周围及西南、西北、华北、东南沿海等五个区域的23条地震带上。

其中“青藏高原地震区”包括了兴都库什山、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贺兰山-六盘山、龙门山、喜马拉雅山及横断山脉东翼诸山系所围成的广大高原地域,涉及到青海、西藏、新疆、甘肃、宁夏、四川、云南全部或部分地区,以及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缅甸、老挝等国的部分地区。

本地震区是我国最大的一个地震区,也是地震活动最强烈、大地震频繁发生的地区。

据统计,历史上这里曾发生过9次8级以上地震; 78次7-7.9级地震,均居全国之首。

今年“5?12”汶川大地震也是发生在本区域内的龙门山断裂带上。

天水的地理位置正好处于这一区域内昆仑-秦岭巨型纬向构造带和南北地震带交汇处。

著名科学家李四光曾指出:“秦岭西部,在礼县以北,静宁以南,这里花岗岩呈南北分布。

过去有人说北西向的新断裂很重要,有的又说北东向很重要。

看来,问题还在天水。

这个地区在活动。

历史上地震跳来跳去,是一个很不稳定的地区。

选择这里做些工作很有必要。

”(《关于大力加强某些地区地震地质工作的意见》)因此,加强天水地区的地震研究,普及有关的防震救灾知识,增强各级干部和全体人民的防灾意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为了增加对天水地震情况的了解,我们搜集和整理了这一册天水地震史料,供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方面参考。

中国地震历史

中国地震历史

中国地震历史地震、瘟疫都是人类历史上的重大灾难。

大多数都是无法避免的。

本文重点总结下中国境内近2000余年来的地震史,看看有你听说的吗?公元前186年,甘肃武都发生地震- 震级7级512年5月21日山西原平代县地震- 震级7.5级,死者5,310人。

734年3月23日甘肃,秦州地震(即今甘肃天水) - 死者4000多人。

788年陕西,长安地震1038年1月9日山西,忻州地震- 震级7.3级,死者32300人。

1119年2月吉林前郭卡拉木地震- 震级7,死者数千人1143年宁夏,银川地震1290年内蒙古渤海地震- 死者10万人。

1303年9月17日,山西洪洞赵城地震,震级8.0级,死20万人(一说475800人)。

1306年,宁夏固源开城地震,震级6.5级,死者5000人。

1411年9月29日清晨,西藏发生地震- 震级8.0级,死者多数,地表断层引起,前一夜有前震。

1515年6月17日,云南鹤庆地震- 震级7.8级,死者数千人。

1536年3月19日四川,西昌地震- 震级7.5级,死者数百人。

1556年1月23日午夜陕西南部地区,嘉靖大地震- 震级8.3级,死者83万人(地震灾害史上死者最多的地震)。

1561年7月25日宁夏中宁地震- 震级7.3级,死者5000余人。

1597年10月6日,吉林长白山地震-震级8级。

1600年9月29日广东南澳大地震- 震级7级。

1605年7月13日海南琼山地震- 震级7.5级,死者3300人。

1609年7月12日甘肃酒泉地震- 震级7.3级,死者840人。

1622年10月25日宁夏固原北地震- 震级7.0级,死者12000人。

1654年7月21日夜甘肃天水地震- 震级8级,死者31000余人。

大地震- 震级8.5级,死者5万余人。

1679年9月2日河北,三河平谷地震- 震级8级,死者45500人。

1695年5月18日山西临汾地震- 震级7.8级,死者52600人。

1709年10月14日宁夏中卫地震- 震级7.5级,死者2000人。

历史上的今天:公元前47年甘肃陇西地震,1624年河北滦县地震,1891年山西介休地震

历史上的今天:公元前47年甘肃陇西地震,1624年河北滦县地震,1891年山西介休地震

历史上的今天:公元前47年甘肃陇西地震,1624年河北滦县
地震,1891年山西介休地震
公元前47年4月17日甘肃省陇西一带发生6.75级-7级地震
公元前47年4月17日甘肃省陇西一带发生6.75级-7级地震,据史料记载西汉元帝初元二年二月陇西郡所属道县城附近发生强烈地震,压杀人众,山崩地裂,水涌而出,地震发生时远在西安都有明显震感。

这次地震发生后还导致陕南甘南地区出现严重饥荒,甚至出现人相食的现象。

1624年4月17日河北省滦县发生6.5级左右地震
1624年4月17日河北省滦县发生6.5级地震,据史料记载天启四年京师滦州地震,震前几天震中附近山海关屡震【可能为前震】,随后滦州大震,坏庐舍无数,地裂涌出黑水,河北,京师,天津三卫,山东等地均有明显震感。

这次地震也是1976年河北唐山7.8级地震和滦县7.1级地震之前河北省唐山辖区有记录最大的一次地震。

1891年4月17日山西省介休市附近发生5.75级左右地震
1891年4月17日山西省介休市附近发生5.75级地震,史料记载清光绪十七年三月汾州府属汾阳,平遥,介休,孝义等县同时地震,片判而止,最远连150千米以外的陕西北部也有明显震感,地震导致数十人死亡,数百人受伤,震后当地发生龙卷风灾害导致震区百人遇难。

中国近年发生的地震回顾

中国近年发生的地震回顾

中国近年发生的地震回顾中国近年发生的地震回顾1、1966年河北邢台地震1966年3月8日至29日,河北邢台连续发生多次6、7级地震,波及142个县市,7.2级地震破坏范围包括136个县市。

有感范围北到内蒙多伦,东到烟台,南到南京,西到铜川等广大地区。

地震共造成8182人死亡,51395人受伤,破坏房屋400余万间,损坏桥梁86座。

2、1974年云南大关地震1974年5月11日,大关发生7.1级地震,四川盆地大部分地区有较强烈震感。

有感面积约40万平方公里。

地震造成1423人死亡,1600余人受伤;损坏房屋6.6万余间。

3、1975年辽宁海城地震1975年2月4日,海城发生7.3级地震,极震区面积为760平方公里。

这次地震发生在人口稠密、工业发达的地区,由于我国地震部门对这次地震作出预报,当地政府及时采取了有力的防震措施,地震时大多数人都撤离了房屋,人员伤亡总数为29579人,其中死亡2041人。

被称为20世纪地球科学史和世界科技史上的奇迹。

4、1976年云南龙陵地震1976年5月29日,云南西部龙陵县先后发生两次强烈地震。

地震使云南省保山地区、临沧地区、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9个县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失。

人员死亡98人,重伤451人,轻伤1991人,房屋倒塌和损坏42万间。

5、1976年河北唐山地震1976年7月28日,唐山市发生7.8级地震。

地震的震中位置位于唐山市区。

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罕见的城市地震灾害。

6、1976年四川松潘—平武地震1976年8月16日,松潘、平武之间发生7.2级地震。

地震发生在人烟稀少的山区,加之震前已有预报,采取了人员撤离的措施,因此,人员伤亡仅为800余人,其中轻伤600余人。

7、1988年云南澜沧、耿马地震1988年11月6日21时3分、21时16分,中国云南省澜沧、耿马发生震级为7.6级(澜沧)、7.2级(耿马)的两次大地震。

相距120公里的两次地震,时间仅相隔13分钟,两座县城被夷为平地,伤4105人,死亡743人,经济损失25.11亿元。

中国历史地震记录

中国历史地震记录

中国历史地震记录中国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发生了无数次地震,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伤痛。

中国历史上的地震记录,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地震的危险和灾难性,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和安全。

本文将从地震的历史背景、历史地震记录、地震防震工作三方面进行介绍。

地震的历史背景: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坐落在两个板块间的国家,这是我们频繁发生地震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中国的地形地貌复杂,地层结构极不稳定,这也为地震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另外,地震经常会与火山爆发、洪水、滑坡等自然灾害交织在一起,产生更加严重的灾难。

历史地震记录:在中国历史上,最早记载地震的书籍是《春秋左传》。

三国时期,曹操领兵在荥阳战役中,正值地震,史书上记载有“地震蹙仓”。

中国古代还有一种记录地震的方式,即在碑刻上刻上发生地震时的时间、地点和情景。

例如,位于甘肃省武威市的马蹄寺石刻,记载了公元689年7月28日发生在武威一带的一次强烈地震,造成当地千人死亡。

近现代以来,中国发生了一些规模较大的地震,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唐山大地震。

1976年,唐山市发生了一次里氏7.8级的特大地震,造成了24.9万人死亡,16万人受伤。

这一地震的严重性震惊了全国,并催生出了中国地震防灾减灾的改革和发展。

地震防震工作:自唐山大地震以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地震防灾减灾工作,逐步实施了几项重要的措施,大力推进了地震预测、防震减灾等工作。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地震预警系统,能够及时探测到地震信息,并发出预警信息。

此外,各地还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科学研究和应急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工作,力求能够在地震发生时保护广大群众的生命安全。

总之,中国历史上的地震记录充分证明了地震是一种危险的自然灾害,对人类造成的破坏和伤害是无法估量的。

地震的发生不可避免,但我们可以通过科学技术、政策法规的支持和广大群众的参与,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失和伤害。

因此,地震防灾减灾是我们国家安全必须要关注的重要领域,需要我们的全民参与和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陇西成纪文明与近百年来的地震参考:陇邻县志编辑:满满 2013-4-20陇西者,古代从地理方位指称陇山(六盘山)以西的地方。

穆公用由余之谋称霸西戎,灭国十二,开地千里,包括今天省市,以及、甘谷、武山、岷县、陇西、临洮等地在当时纳入国版图,国势力达到陇西,长城经过县境西北。

陇西自此纳入国版图。

公元前280年(昭王二十七年)在以上地区设陇西郡,中心在今省市县西南即治平乡,店镇,仁大乡。

陇西后为天下三十六郡之一。

西汉时,在今县域置成纪、阿阳二县。

成纪在南,治所在今县治平乡河村东南约半公里处;阿阳在北,治所在今县城南附近。

西晋曾设过陇西国。

汉时陇西郡治在狄道(今临洮)。

陇西郡是最早的行政建制。

说起陇西,不得不说的就是成纪,根据历史文献和专家的一致确认,陇西成纪在今省县西南即治平乡,店镇,仁大乡。

在这片土地上的上古时代,以安湾遗址为中心,形成了古成纪文化圈。

伏羲女娲的故事从葫芦河(伏羲本意就是葫芦的意思),传到了渭河,从渭河到黄河,从黄河到整个北方,从北方到南方,进而成为华夏民族的集体记忆。

湾被称作中华文明的曙光,这是史学界公认的。

同时出现了很多历史名人,例如白,广等。

但这块土地也是一块多灾多难的地方,地震不断,导致陇西以及古成纪文明的三次迁徙,至今对于陇西成纪的确切位置存在很大争论。

可以说现居于陇西成纪的人民大多是明朝迁徙过来的,而陇西成纪人的后代却流落他乡。

所以不得不对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痛苦回忆做个列举。

汉惠帝二年春正月(前193年2月),地震陇西,压四百余家。

高后二年春正月(前186年2月22日),地震平襄、振道,败坏居室城郭。

武帝元狩一年正月(前121年),陇西大震。

元帝初元二年二月(前47年4月17日),地震于陇西郡,毁落太上皇庙殿壁、木饰,破败源道城郭官寺及居民房屋,压死人众,山崩地裂,水泉涌出。

东汉和帝永元五年二月戊午(93年4月9日),陇震。

和帝永元九年三月庚辰( 97年4月10日),陇震。

顺帝永建三年正月丙子(128年2月23日),京都、汉阳地震。

汉阳屋坏杀人,地诉涌水出。

永建三年二月乙亥(128年3月),金城、陇西、京都地震,二郡山岸崩,平地陷落。

顺帝阳嘉元年(132年),《衡传》记载:候风地动仪尝一龙机发……后数日释至,果地震陇西。

顺帝永和三年二月(138年3月1日),京都、金城、陇震裂,城郭室屋多坏,压杀人。

夏四月戊戍,遣光禄大夫案行金城、陇西。

顺帝汉安二年九月(143年10月)《中国地震简目》载:“甘谷震。

”((后汉书》载:.建康元年(144年)春正月辛丑,诏日:陇西、汉阳、披、北地、、武都自去年九月以来,地百八十震,山谷诉裂,坏败城寺,杀害民庶。

”三国齐王芳正始二年十二月、正始三年七月(242年1月、8月),南安郡地震。

正始六年二月(245年3月),南安郡地震。

晋武帝太康六年十月(285年11月),南安郡地震。

太康七年七月(286年8月7日),南安、键为地震。

隋文帝开皇二十年十一月(6 00年12月13日),陇压死者千余人,地大震,鼓皆应,净刹寺钟鸣,佛殿门锁自开,铜像自出户外。

文帝仁寿二年九月(602年10月11日),陇震。

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年),时地震、陇、金城,六城坏。

徽宗政和七年七月(1117年8月5日),熙河、环庆、径原路地震经旬,城塞关堡,城壁楼槽,官私舍庐并皆摧塌,居民覆压,死伤甚众。

徽宗宣和七年七月(1125年8月30日),熙河路地震,有裂数十丈者,尤甚,陷数百家,仓库俱没。

理宗绍定五、六年、金哀宗天兴年间(1232-1234年),陇震。

泰定帝泰定四年(1327年)秋八月,巩昌等处地震,声如雷。

文宗至顺元年(1330年)八月,京师、陇震。

至顺三年(1332年)八月己酉,陇震。

惠宗元统元年(1333年)十一月丙申,陇震。

惠宗至正十二年三月(1352年4月18日),陇震百余日,城郭颓夷,陵谷迁变。

、会州、、庄浪尤甚。

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正月,巩昌、临挑、庆阳地震。

宪宗成化十三年闰二月(1477年3月19日),临挑、巩昌地震。

四月,巩昌震,地裂生白毛,有声如雷。

成化十八年九月(1482年10月24日),巩昌府地震。

成化十九年二月(1483年3月),巩昌府地震。

成化二十一年闰四月(1485年5月16日),巩昌府地震有声。

孝宗弘治二年十二月(1489年12月23日),巩昌府地震有声。

弘治三年六月戊申(1490年7月14日),巩昌府地震有声。

武宗正德三年二月、三月(1508年3月30日、31日),巩昌府地震。

正德四年正月、四月、九月(1509年1月28日、5月13日、10月12日),巩昌府地震。

正德五年十月、十一月(1510年11月21日、12月8日),巩昌府地震,声如雷。

正德七年六月七日(1512年8月8日),巩昌府地震有声。

世宗嘉靖二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三年八月、二十五年九月(1542年12月、1544年9月、1546年10月10日),巩昌府地震有声。

嘉靖三十三年兰月(1554年4月16日),巩昌府地震。

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1555年1月23日),陇西县地大震有声。

穆宗隆庆六年十二月初七日(1573年1月10日),巩昌府地震。

神宗万历十冲年四月庚申(1583年5月29日),州、巩昌地俱震。

万历十二年三月辛已(1583年4月14日),巩昌府地震。

万历三十二年闰九月庚辰(1604年10月25日),巩昌地一日十余震,城郭民居并摧。

万历三十七年六月十二日子时(1609年7月11日),巩昌等处地震八次,倾倒城垣一千一百余丈,压死军民男妇六百二十余人。

万历四十三年正月(1615年2月18日),巩昌府地震两次。

思宗崇祯四年六月(1631年7月21日),临挑、巩昌地震,坏庐舍,损民畜。

清世祖顺治十一年六月(1654年7月21日),临、巩、平、庆等处地震,坏庐舍,压死人畜甚众。

圣祖康熙五十六年五月二十七日(1717年7月5日),陇大震,百余日不止。

康熙五十七年五月二十一日(1718年6月19日),临挑、巩昌地大震。

据乾隆年间德潜《竹啸轩诗抄•地震行》有“临挑巩昌势尤剧,雄谍坏纪无完城”诗句。

此次地震,震中在通渭,城郭庐舍陷入地底,死男女数万口,事后移县治于马营。

乾隆十三年城修复,迁原处几高宗乾隆三十年七月十八日(1765年9月2日),巩昌府之陇西、安定、会宁、通渭……十二州县于是日地震。

倾倒城垣一千一百余丈。

德宗光绪五年五月十二日(1879年7月1日),陇西、安定、挑州、安等县地震(自五月初十起至二十二日始定。

其间伤人口,伤牲畜,坏城郭苑囿,纪衙署市座,不可胜纪)。

光绪七年六月二十五日(1881年7月20日),巩昌地震。

民国9年11月7日(1920年12月16日)晚7时3刻,地震,灾情极为严重,震区之大,史所罕见。

海原、在震中,最惨重,通渭、隆德较重,城倾房塌,人死者共约30余万。

陇西同日地震。

据记载.是日天气晴朗,入夜月明,至7时许忽有声自东北而西南,屋宇动摇,器物簸撞,人知为地震。

一时群相奔窜,人声鼎沸,鸡鸣狗吠,妇啼儿哭,人眩晕仆跌,立足不稳,约15分钟微止,继而又震,惊骇万状。

虽正值严冬,仍终夜露坐院中不敢入室,而忘寒冻,不知身在何处。

此后时有微震,共震15次,迄18日始止。

震塌城垛数百段,城楼民房多遭损坏,全县共死365人,伤者93人,皆在乡区。

城并未伤人。

民国19年6月29日(1930年7月24日),陇震。

民国25年6月15日(1936年8月1日)下午1时半,陇震1分钟(先是3月2日曾有微震)。

1970年8月26日陇震。

1974年1月26日陇震。

陇震对陇西的影响:一是西海固及会宁、通渭北部一带。

这里是六盘山地区,地层皱曲甚烈,是我国著名的地震活动区。

此区发生地震,对陇西影响最大。

1352年4月18日会宁东南7级地震,“陇震百余日,城郭颓夷,陵谷迁变。

”192。

年12月16日海原8.5级震,地震声从东北向来,响声如雷,陇西房屋倒塌,压死多人。

文峰塔上的铜铃响得厉害,塔身发生1-2厘米的裂缝几道。

二是南部的武都、西和、礼县、舟曲一带。

此区的地质构造,在地质学上称为“武都断裂带”,因同样受地质构造影响,地壳不甚稳固。

所以历代常有较强烈的地震发生,也是主要震源之一。

这里发生地震,陇西也受到影响。

前186年2月22日武都6一7级地震,“地震平襄、振道,败坏居室城郭。

”1604年10月25日,礼县6级地震,“巩昌地1日10余震,城郭居民并摧。

”1879年7月1日武都南7.5级地震,“陇西13日连震,伤人口,坏城郭衙署。

"1881年学月20日舟曲东6.5级地震,“巩昌地震。

”"三是东南部、甘谷、通部一带。

143年10月甘谷西6.5级地震,“陇西等地百八十震,山谷诉裂,坏败城寺,杀害民庶。

”1654年7月21日7.5级地震,“巩昌等地坏庐舍,压死人畜众多。

”1718年6月19日通7.5级地震,“巩昌地大震。

" 1765年9月2日武山、甘谷间6.5级地震,“陇西倾倒城垣110。

余丈。

”四是临挑地区。

历史上最早有纪录的前193年2月一次6~7级地震,震中就在临挑,《汉书》中记载:“地震陇西,压四百余家。

”上述地区‘距陇西最远200公里左右,陇西居东南部,在南北两个强震密集区之间。

这些地区,历史上记载发生地震时,对陇西就造成损害,同样陇西发生地震,也对上述地区有影响。

(以上列举摘自《陇邻县志》,编辑者,王建华)由此可见,陇西成纪成为富有争议的一个名词是有以上客观原因的。

在古代生产力极其低下的条件下,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多次迁徙。

而如今我们不仅没有思慕祖先出生的地方,却为了一己之私,为个名号争个你死我活,实在悲哀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