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到第三单元 综合训练(含答案)

综合训练一第一单元~第三单元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恐吓(hè)顷刻(qǐng)血雨腥风(xuè)

B.妥帖(tiè)驾驭(yù)塞外风光(sài)

C.烟囱(cōng)呻吟(yín)伤痕累累(léi)

D.纤绳(qiàn)簇新(chù)箪食壶浆(sì)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盘桓礼聘千钧之力两肋插刀

B.拜谒匿名家贫嗜学长夜漫漫

C.熄灭炙烤一气呵成取义成仁

D.蜿蜒驳船涓涓细流无精打彩

3.下面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重读抗战家书,张自忠尽忠报国、取义成仁

....的精神令人感动。

B.由于缺少约束机制,网络两端往往教学互动不足,部分在线家教甚至变成“PPT演

示课”,师生都不屑置辩

....地混时间,教学质量堪忧。

C.医生除了有医术,更要有医德,方能妙手回春

....。

D.你别异想天开

....了,人怎能像孙悟空那样腾云驾雾呢?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旅客登录微信“扫一扫”即可购买火车票,不但进一步丰富了购票支付方式,并方

便了旅客出行。

B.为杜绝重金属污染环境事件不再发生,广西环保部门开展了冶炼企业环境安全隐患

大清查。

C.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使观众心中重新燃起了民族自豪感以及对中国文化

的敬佩之情。

D.道路拥堵的主要原因是部分非机动车不按信号通行、占用机动车道,造成了道路拥

堵。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有错的一项是()

A.《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

B.契诃夫是俄罗斯世界级短篇小说巨匠,《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项链》《羊脂

球》都是他的代表作。

C.“荷花淀派”是一个文学流派,这个文学流派的作品一般都充满乐观精神和浪漫主

义气息。代表作家有孙犁、刘绍棠等。

D.南宋“词中之龙”指的是辛弃疾,唐代“诗中之圣”指的是杜甫。

6.默写填空。

(1)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苏轼《定风波》)

(2)秋瑾《满江红》中,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典故,比喻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的句子是“,”。

(3)在《送东阳马生序》中,通过对天气严寒的环境描写来烘托求学之苦的句子是“,,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4)古诗中的“壮志难酬”常常是诗人报国无门、早生华发后的无奈感慨。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用一句“”的感慨,将自己从梦境中的驰骋疆场拉回到现实中的无奈苦叹;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用“,”的无奈,抒发了将士久戍边塞熬白黑发,滴尽思乡泪的复杂情感。

7.综合运用。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

材料二

(1)根据你的理解,简要概括材料一的主要信息。

(2)材料二是中国环境保护的标志,请语意简明地写出该标志的构图要素,并任选一个要素说说它的寓意。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贞观十八年,太宗谓侍臣曰:“古有胎教世子①,朕则不暇。但近自建立太子,遇物必有诲谕(教诲晓喻)。见其临食将饭,谓曰:‘汝知饭乎?’对曰:‘不知。’曰:‘凡稼穑②艰难,皆出人力,不夺③其时,常有此饭。’见其乘马,又谓曰:‘汝知马乎?’对曰:‘不知。’曰:‘能代人劳苦者也,以时休息,不尽其力,则可以常有马也。’见其乘舟,又谓曰:‘汝知舟乎?’对曰:‘不知。’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④,水能载舟,亦能覆皱。尔方为人主,可不畏惧!’见其休于曲木之下,又谓曰:‘汝知此树乎?’对曰:‘不知。’曰:‘此木虽曲,得绳则正,为人君虽无道,受谏则圣。此傅说⑤所言,可以自鉴。’”

【注释】①世子:即太子。②稼穑:播种和收获,泛指农业劳动。③夺:抢占。④黎庶:百姓。⑤傅说:人名,商王时名相。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太宗谓.侍臣曰

(2)见其临.食将饭

(3)尔方.为人主

(4)可以自鉴.

9.下列句中加点的“其”与“见其乘舟”中“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真不知马也

B.其.一犬坐于前

C.欲穷其.林

D.择其.善者而从之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但近自建立太子,遇物必有诲谕。

(2)为人君虽无道,受谏则圣。

11.太宗教育儿子,从生活的小事设问,引出治国的大道理,避免了空洞说教。结合选

文说说太宗论述了哪些治国的大道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

最快的脚步是“坚持”

①最近读书,偶然翻到一段记述,颇令人感慨。宋代诗人石曼卿做海州通判时,发现县衙对面“山岭高峻,人路不通,了无花卉点缀映照”。有一天他突发奇想,叫人用黄泥裹着桃核做成弹丸,闲暇时便一颗颗往山岭上投。几年下来,竟然“花开满山”。后来,苏轼游历此地,赋诗赞曰:“坐令空山出锦绣,倚天照海花无数。”

②空山收获繁花似锦,表面上看得益于诗人的奇思妙想和闲雅情趣,本质上则源自日复一日的坚持。数年之间,没人记得清都有谁参加过投掷游戏,也无法计算究竟有多少颗桃核最终落脚山坡。然而,可以确定的是,如果没有坚持不懈的重复播种、静谧无言的守望等待,就不会迎来满山芳华的惊喜。其实,为学立志、干事创业,又何尝不是如此。

③“事业常成于坚忍,毁于急躁。我在沙漠中曾亲眼看见,匆忙的旅人落在从容的后边;疾驰的骏马落在后头,缓步的骆驼继续向前。”诚如诗人所言,生活之路迢遥,比拼的并非一时一地的速度。世界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更没有从天而降的“伟力”;那些不急不躁、朝着既定目标砥砺奋进的人,才能在日积月累中抵达梦想的彼岸。

④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坚持”二字,谈起来容易,做起来不易;做一阵子不难,做一辈子很难。苏格拉底曾给学生们布置作业,要求大家每天甩手上百下。结果,第一天所有学生都能完成,但一个月后尚能坚持者仅剩一半,一年后还在坚持的就只有柏拉图一人了。现实中,不少人在干事创业之初也都意气风发,但在漫长而艰辛的跋涉路途中,逐

渐褪去了干劲与激情。殊不知,即使慢,即便遭遇挫折,只要驰而不息、久久为功,终能遇到美好风景。坚持,可说是梦想的生动注脚。

⑤当然,坚持不是不辨方向、不顾实际地盲目前进。方向正确,步履再慢也终将抵达;目标缺失,行动再快也难偿所愿。今天,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职业版图”被快速刷新,人们面临着更多的职业选择、更快的生活节奏。在这种背景下,一些人认为积累和坚持已经落伍,下苦功夫没有前途。于是,他们以最快的脚步追求速成,开网店赚钱就去做店主,“网红”吃香了又匆忙去直播……在浮躁中,一步步陷入了低效忙乱的怪圈。对个体来说,不省思自身方位、不注重过程积累,就难免竹篮打水一场空。

⑥最慢的步伐不是硅步,而是徘徊;最快的脚步不是冲刺,而是坚持。河北塞罕坝昔日飞鸟不栖、黄沙遮面,如今绿树葱笼、天净水清,这样的绿色奇迹,映照着塞罕坝人超越半个世纪的坚守。

12.请简要分析第④段的论证思路。

13.从作者的观点出发,你认为怎样才能实现梦想?

14.如果把以下材料放入本文中,你认为放在哪一段最合适?请简述理由。

在贵州遵义草王坝村,老支书黄大发挥洒36年时光,凭着坚忍不拔的毅力、百折不挠的恒心,最终凿通“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的水渠,彻底改变了祖祖辈辈缺水的命运。

(三)[ 2018·江西]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

廊·亭·桥

陈从周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一千多年前的唐诗,就点出了廊在庭院中的妙用。我国古代建筑的单体与单体之间,必依靠廊来作联系,才能成为一个整体。在园林等风景区,则更是因地制宜,巧于安排,构筑了曲直、高低、爬山、临水等多种式样的廊。

廊在园林中是游览线,又起着分隔空间、组合景物的作用。廊引人随,水石其间,移步换影,幅幅成图。像驰名中外的北京颐和园的长廊,漫步其间,得以饱览昆明湖的湖光景色。而苏州拙政园的水廊,则轻盈婉约,人行其上,宛如凌波漫步。扬州西园前的香影廊,未至其境,名已醉人。

至于苏州沧浪亭的复廊,用花墙分隔,使园有界非界,似隔非隔,令人遐思无限。扬州园林主体建筑用楼,其廊亦作楼式,即复道廊,形成了多层的游览线,寄啸山庄是为佳例。

廊之运用得当与否,有关全局,高下得宜,曲折有度,尤其在可有可无之间,益见功力。即竹廊三折,雅素无华,亦必婉转宜人。至于千步长廊,闿爽平直,则又为别调了。

人们在旅途间,或在游览中,每见一亭,总想小憩片刻,借以恢复暂时的疲劳与观赏四周的景色,即“亭者,停也”。同时,因为它本身形式的丰富多彩,成为点缀风景的主要建筑小品之一。

亭之美,除造型外,还在于所处之景与所对之景,水边亭、山际亭、林间亭、花畔亭、桥上亭、廊中亭,地位不同,景因而异。伫云亭、快雪亭、待霜亭、牡丹亭之类,又因时而殊。可见亭之构筑非孤立的一座建筑物。

亭在园林等风景区中,起着“点景”与“引景”的作用。北京的景山五亭,为城内的最高点,每到北京的人,常为它所吸引,必登高一快,以饱览首都景色。苏州拙政园的扇面亭,亭名“与谁同坐轩”,小亭临流,静观自得。笠亭如盖,半枕山腰。而网师园之月到风来亭又正点出此亭观景之妙。

至于亭的形式,真是变化多端,可分方、圆、多边、海棠、梅花等等多种。按材料的不同,又有饶多野趣的茅亭、雅洁玲珑的竹亭、庄严凝重的石亭与翚飞多姿的木构亭,它在园林建筑中展示了最美丽的一页。

桥,古代称为“河梁”,是架在水上的行道,虽属解决交通问题的一项工程,但是聪敏的我国古代人民,总是设法把它和生活、感情、艺术结合起来,是那么富于诗情画意。

“小桥流水”足以令人想望江南水乡景色,而风景区的“断桥残雪”、交通要道的“卢沟晓月”,又使人必与四周的风物人情联系在一起。而园林中的桥,正是建筑艺术中的精品。

北京颐和园十七孔长桥卧波,陆水之间,平分秋色,为该园增添上几许光彩。晶莹如雪的玉带桥,一亭翼然的石桥,轻轻地划破了湖面的平整,淡淡地点醒了山影的静穆,又烘托了四时佳景。

江南园林之桥,以雅洁精巧取胜。玲珑空透的拱桥,崛起空间,人桥倒影,更显得山高水阔,而水平线条的梁板石桥,则贴水而过,观赏游鳞莲渠,益得情趣。苏州拙政园是以动观为主的园林,曲桥不但使水面分隔空间,更与曲廊一样起着“桥引人随”的作用,其分庭妙运,思致相同。网师园园小而精,以静观为主,廉泉桥小小一拱,横枕涧上,隐处园隅,安排得那么妥帖,游着至此,往往留步。

美丽的中国园林桥梁,形式丰富多姿,有梁式桥、拱桥、浮桥、廊桥、亭桥等,在世界建筑艺术上放出一种独特光彩。

(略有改动)15.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1)园林等风景区中的廊、亭、桥各有怎样的作用?它们在形式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2)廊的运用有哪些原则?亭之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16.文章多处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请选一处具体分析其作用。

17.文中大量的四字短语,不仅概括力强,而且使文章的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试简要分析。

(四)[2018·江苏盐城]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

外婆的世界

李娟

外婆大部分时候跟着我生活,有时也送到乡下由我妈照顾。我妈家大业大,又是鸡又是狗又是牛,整天忙得团团转。能专心照顾外婆的,只有我。

我在阿勒泰,外婆便跟着我。我白天上班,她一个人在家。每天下班回家,一进小区,远远就看见外婆趴在阳台上眼巴巴地朝小区大门方向张望。她一看到我,赶紧高高挥手。

每到周六周日,只要不加班我都带她出去闲逛。逛公园的绿化带,逛超市,逛商场。每到那时,她被我收拾得浑身干干净净,头发梳得一丝不苟。一手牵着我,一手拄杖,在人群中慢吞吞地走啊走啊,四面张望。

看到人行道边的花,喜笑颜开:“长得极好!老子今天晚上要来偷……”看到有人蹲路边算命,就用以为只有我听得到的大嗓门说:“这是骗钱的!你莫要开腔,我们悄悄眯眯在一边看他怎么骗钱……”在水族馆橱窗前,举起拐棍指指点点:“这里有个红的鱼,这里有个白的鱼,这里有个黑的鱼……”水族馆老板非常担心:“老奶奶,可别给我砸了。”进入超市,更是高兴,走在商品的海洋里,一样一样细细地看,还悄声叮嘱我:“好生点,打烂了要赔。”

除此之外,大部时间她总是糊里糊涂的,总是不知身处何地。常常每天早上一起床就收拾行李,说要回家。还老是向邻居打听火车站怎么走。但她不知道阿勒泰还没通火车。她只知道火车是唯一的希望,火车意味着最坚定的离开。在过去漫长的一生里,只有火车带她走过的路最长,去的地方最远。只有火车能令她摆脱一切困境,火车是她最后的依靠。

她总是趁我上班时,自己拖着行李悄悄跑下楼。有一次我回家,发现门把手上系了根布条,以为是邻居小孩子恶作剧,就解开扔了。第二天回家,发现又给系了一根。后来又发现单元门上也有。原来,每次她偷偷出门回家,都认不出我们的单元门,不记得我家的楼层。对她来说,小区的房子统统一模一样,这个城市犹如迷宫。于是她便做上记号。这几根布条,是她为适应异乡生活所付出的最大努力。

我很恼火。我对她说:“外婆你别再乱跑了,走丢了怎么办?摔跤了怎么办?”她之前身体强健,自从前两年摔了一跤后,便一天不如一天。我当着她的面,把门上的布条拆掉,没收了她的钥匙。她破口大骂。又哭喊着要回四川,深更半夜地拖着行李就走,我筋疲力尽,灰心丧气。第二天我上班时就把她反锁在家里。她开不了门,在门内绝望地号淘大哭。我抹着眼泪下楼。心想,我一定要赚很多钱,总有一天一定要带外婆离开这里。

我和她生活在一起,却终日在她的世界边缘排徊。——奇异的,难以想象地孤独的时光。如蚕茧般的世界。

每天我下班回家,走上三楼,她拄着拐棍准时出现在楼梯口。那是我今生今世所能拥有的最隆重的迎接。每天一到那个时刻,她艰难地从她的世界中抽身而出。我向她百般承诺,带她回四川,坐火车回,坐汽车回,坐飞机回。想尽一切办法回。回去吃甘蔗,吃凉粉,吃一切她思念的食物,见一切她思念的旧人……但是我做不到。

我妈把外婆接走那一天,我送她们去客运站,再回到空旷安静的出租屋,看到门把手上又被系了一块布条。终于痛哭出声……

选自《文汇报》2017年4月19日,有删改18.文章写了“我”与外婆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19.将句子画线的内容改成“这里有各种颜色的鱼……”好不好?为什么?

在水族馆橱窗前,举起拐棍指指点点:“这里有个红的鱼,这里有个白的鱼,这里有个黑的鱼……”

20.外婆在“我”家生活期间和离开时都在门把上系了布条,目的有什么不同?

21.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外婆的世界”是怎样的世界。

三、写作

22.从下面两道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题目一:遇见

题目二:《厉害了,我的国》是中央电视台、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录制的影视节目。该片结合十九大精神,以纪录片的形式,全面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取得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

请以《厉害了,我的》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若选二,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和师生姓名;④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A 【解析】B项.“帖”应读“tiē”;C项.“累”应读“lěi”;D项.“簇”应读“cù”。

2.D 【解析】无精打采。

3.B 【解析】“不屑置辩”不符合语意。

4.C 【解析】A项.关联词搭配不当。“不但……,并……”应改为“不但……,而

且……”;B项.否定词不当。去掉“不”;D项.“道路拥堵的主要原因是”与“造成了道路拥堵”重复。

5.B 【解析】《项链》《羊脂球》是莫泊桑的作品。

6.(1)一蓑烟雨任平生

(2)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3)天大寒砚冰坚

(4)可怜白发生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7 (1)略【解析】信息里要体现“生态文明”“环境保护”“美丽中国”这三个要义。

(2)示例:构图要素由地球、太阳、山、水、橄榄枝以及字母ZHB构成。橄榄枝代表和平、安宁,又代表植物和生态环境。地球、太阳、山、水是全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人们要共同保护它。山和水借用中国象形文字并使之图案化,具有中国特色。ZHB为“中国环境保护”的缩写,表明是中国环境保护的标志。

8. (1)告诉,对……说(2)面对

(3)刚刚(4)借鉴(照镜子)

9.D 【解析】D项中与例句中的“其”都是“代词”,解释为“他”。

10.(1)但最近自确立太子以来,遇到事物都要对他教诲晓喻。

(2)做君主的虽然(即使)有时做出一些荒唐的事,但是虚心接受谏言就可以圣明。

11.太宗从生活小事情引出治国的大道理。如:①从吃饭这件事引出要节俭;②从乘马

这件事引出要休养生息;③从乘舟这件事引出要体恤百姓(对百姓施行仁政);④从休息这件事引出要善于纳谏。

【参考译文】

贞观十八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古时候有胎教太子的说法,我却没有时间考虑这事.但最近自建立太子以来,遇到事物都要对他教侮晓谕。见他对着饭菜准备吃饭时,便问他:‘你知道饭是怎样来的?’回答说:‘不知道。’我说:‘凡是播种、收获的农事都很艰难辛苦,全靠农民努力务农,不去占用他们劳作的时间,才常有这样的

饭吃。’看到他骑马,又问他:‘你知道马是怎样来的吗?’回答说:‘不知道。’我说‘这是能够替人代劳的东西,要使他既劳作又得到休息,不耗尽气力,这样就可以常有马骑。’看到他乘船,又问他:‘你知道船是怎样运行的吗?’回答说:‘不知道。’我说:‘船好比君主,水好比是百姓,水能浮载船,也能推翻船,你不久将做君主了,怎能不畏惧!’看到他在弯曲的树下休息,又问他:‘你知道弯曲的树如何能正直吗?’回答说:‘不知道。’我说:‘这树虽然弯曲,打上墨线就可以正直成材。做君主的虽然有时做出一些

荒唐的事,但是虚心接受谏诤就可以圣明,这是傅说讲的道理,可以对照自己作为鉴戒。’”

12.先提出本段的分论点“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然后运用举例论证,举苏格拉底给学

生们布置作业,却只有柏拉图一人坚持下来的例子,有力地支撑了论点;最后,再次点明坚持的重要性,支撑分论点。

13.我们要有坚忍不拔的精神,朝着既定的目标驰而不息,定能打开梦想之门。

14.我认为放在第④段,因为第①②段通过宋代诗人石曼卿的故事引出文章中心;③-⑤

段分别从不急不躁方能成就梦想、坚持做起来不易、坚持要明确方向三个角度展开论证;第⑥段总结全文,强调日拱一卒的坚持,永远是打开梦想之门的金钥匙;老支书黄大发的事例体现的是坚忍不拔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恒心,可用来支撑第④段中的坚持能成就梦想的观点,因此放在第④段最合适。

15.(1)作用:廊在园林中是游览线,又起着分割空间、组合景物的作用。亭在园林等

风景区中,起着“点景”与“引景”的作用。桥将人与四周的风物人情联系在一起,使风景区更具诗情画意。共同特点:形式多样,富于变化。

(2)廊的运用原则:因地制宜,考虑全局,高下得宜,曲折有度;亭之美的体现:造型美,与所处之景、所对之景和谐相融之美。

16.示例1:在介绍亭时,以北京景山五亭、苏州拙政园的扇面亭等亭为例,具体说明了

亭在园林等风景区中的“点景”与“引景”作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示例2:在介绍桥时,以苏州拙政园曲桥为例,“桥引人随”,具体说明了江南园林之桥雅洁精巧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17.示例:如介绍廊时,用了“廊引人随,水石其间,移步换景,幅幅成图”等四字短

语,准确地概括了廊在园林中所起的作用,用语典雅,富有韵味。

18.①外婆每天趴在阳台上等“我”回家;②“我”带外婆出去闲逛;③“我”解开外

婆系在门上做标记的布条;④“我”上班时将外婆反锁在家里;⑤“我”看到外婆系在门上的布条,痛哭出声。

19.不好,因为不符合说话者的身份,通过对外婆质朴的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外婆面对新鲜事物时的惊奇和童真。

20.在“我”家生活期间,外婆是为了通过布条找到“我”的家;离开时,是为了提醒

“我”她对“我”的爱和陪伴,以及她对“我”的牵挂与不舍。

21.①奇异的世界,她出来闲逛,喜欢东张西望,对周围的事物保持好奇;②难以想象

的世界,她总是糊里糊涂,也记不住回家的路;③孤独的世界,她在陌生的城市,没有朋友,没有熟悉的生活环境,是孤独的,她想回到家乡,那里有她思念的食物,有她思念的旧人。

22.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