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检测方案(完整资料).do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隧道质量检测方案

1.1目的

根据《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对施工质量的相关要求及《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实施细则》2010年03月05日的相关规定,通过对隧道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测,达到以下目的:

(1)保证隧道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的施工质量;

(2)加强对施工质量的过程控制;

(3)把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质量缺陷,经过相应的工程处治后消除隐患,从而保证施工及运营期间的安全;

(4)满足叫竣工验收的要求。

1.2检测依据

(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2)《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实施细则》2010年03月05日;

(3)《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JGJ/T152-2008);

(4)国家及交通部颁其他相关技术规范、规程等。

2检测内容及频率

根据《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交通部令2004年第3号)、《关于印发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交公路发【2010】65号)及《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等规定的内容对隧道工程进行实体检测,内容及频率如表3-1-1所示。

3质量检测工作的方法、原理及措施

4.1超挖及欠挖

开挖是控制隧道施工工期和造价的关键工序。超挖过多,不仅会因出渣量和衬砌量增多而提高工程造价,而且会因局部超挖而产生应力集中问题,影响围岩稳定性;而欠挖则直接影响到衬砌厚度,对工程质量和安全产生隐患,处理起来费时、费力、费物。因此必须保证开挖质量,为围岩的稳定和安全支护创造良好条件。

4.1.1原理

断面仪法精度高、速度快、效率高,应首先选用。其原理如下:激

光断面仪法的测量原理为极坐标法。如图3.3.1所示,以某物理方向(如水平方向)为起算方向,按一定间距(角度或距离)依次测定仪器旋转中心与实际开挖轮廓线交点之间的矢径(距离)及该矢径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将这些矢径端点依次相连即可获得实际开挖的轮廓线。通过洞内的施工控制导线可以获得断面仪的定点定向数据,在计算软件的帮助下,自动完成实际开挖轮廓线与设计开挖轮廓线的空间三维匹配,最后形成如图3.3.2所示的输出图形,并可输出各测点与相应设计开挖轮廓线之间的超欠挖值(距离、面积)。

图3.3.1 断面仪测量原理图3.3.2 断面仪图形成果

4.1.2 基本要求及频率

根据《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隧道开挖断面尺寸要符合设计要求;严格控制欠挖。拱脚、墙脚以上1m范围内严禁欠挖。当石质坚硬完整且岩石抗压强度大于30MPa,并确认不影响衬砌结构稳定和强度时,允许岩石个别凸出部分(每1m2内不大于0.1m2)侵入断面,但其隆起量不得大于50mm;应尽量减少超挖。不同围岩地质条件下的允许超挖值规定如表3-3-1所示;隧道开挖轮廓线应按设计要求预留变形量,预留变形量大小宜根据监控量测信息进行调整。

表3-3-1 隧道允许超挖值(单位:mm)

备注:①、超欠挖的测量以爆破设计开挖线为准;

②、硬岩是指岩石抗压极限强度R b ﹥60MPa ,中硬岩R b =30~60MPa ,软岩R b <30MPa 。

③、平均线性超挖值=超挖面积/爆破设计开挖断面周长(不包括隧底)

④、最大线性超挖值是指最大超挖处至设计开挖轮廓切线的垂直距离。

⑤、表列数值不包括测量贯通误差、施工误差。

⑥、炮孔深度大于3m 时,允许超挖值可根据实际情况另行确定。

(3)测量方法

激光断面仪需全站仪配合,其使用步骤如下:

①、用全站仪通过洞内的施工控制导线获得断面仪的定点定向数据。

②、将断面仪架设在中心轴线上,对中整平后定向。 ③、设置测量参数、测定断面数据

④、通过专用软件分析所测断面超欠挖情况。 4.2雷达对衬砌质量的检测

地质雷达作为一种新型的物探方法,是采用高频电磁波(中心频率可从几十兆赫至千兆赫)以宽频带短脉冲(脉冲宽度小至1~2ns )

和高速采样技术(采样间隔可达小于1ns)。可用于检测:隧道初期支护厚度、钢支撑间距、初期支护背后空隙及回填状况、隧道二次衬砌厚度及安全状况描述、二次衬砌背后空隙及回填状况、衬砌背后及围岩的裂隙水分布。

4.2.1原理

在工程质量检测中,由发射天线向受检测体内发射高频电磁波,当高频电磁波达到受检测体内两种不同介质的分界面(如:衬砌界面、空洞、不密实带等)时,由于两种介质的介电常数不同而使电磁波发生反射、折射和透射,入射波、反射波和折射波的传播遵循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反射波返回受检测体的表面由接收天线所接收,形成雷达图像信息。

雷达图像包含的地质信息丰富,根据雷达图像特征对异常(如:衬砌界面、空洞、裂缝、不密实带、钢筋与格栅钢架等)进行定性判识,再根据公式(1)可对异常作定量解释。

h=0.5vt (1)

式中:v 为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t 为电磁波从受检测体表面传播至异常后反射回表面的双程时间,h 为异常深度。如图3.3.3所示。

探地雷达主要利用宽带

高频时域电磁脉冲波的

反射探测目的体。

由公式

雷达根据测得的雷达波

走时,自动求出反射物

的深度z和范围。

由于地质雷达方法在其探测深度范围内具有工作效率高、高分辨率和异常图像直观等优点,因此,该方法广泛应用于工程质量检测领域。

对地质雷达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其处理流程为:数据传输→文件编辑→水平均衡→数字滤波→零点归位→偏移处理→能量均衡→时深转换→文件注释→输出雷达时间(或深度)剖面图。将雷达时间(或深度)剖面图作为资料解释的基本图件。

根据雷达时间(或深度)剖面图上的波组、能量强弱分布和双曲线等特征,解释喷射混凝土厚度、混凝土衬砌厚度和判识空洞、钢支撑位置及数量、拱顶及侧壁后空洞、不密实带等异常的存在位置和规模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