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对婉约词的开拓与创新

合集下载

【创新】苏轼对婉约词的开拓与创新

【创新】苏轼对婉约词的开拓与创新

【关键字】创新苏轼对婉约词的开拓与创新[内容摘要]:苏轼于词的创作上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在北宋词坛上独树一帜。

他“以诗为词”,指出作词的向上一路,有开风气之先的丰功伟绩。

相比于他的诗歌,散文,他的词艺术性更高,成就更高。

但是文学史上婉约词的词作保守对苏轼的影响使其创作了大量明丽妩媚的婉约词。

他用精炼的语言、真挚的感情、美丽动人的艺术形象,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世代传咏,历久不衰。

但作为一位伟大的作家,他在继承保守的同时,也对婉约词进行了重大的突破与革新,树立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也因此确立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关键词] 苏轼婉约词开拓创新苏轼(一零三七—一一零一),字子瞻,自号居士,眉州眉山人。

王安石变法,苏轼表示反对,随即出任杭州、密州、徐州等处地方官,又因写诗被指为“谤讪”朝政,在湖州被捕入狱,即所谓“乌台诗案”;接着贬到黄州,后又贬惠州,随后远涉到昌化(今海南岛昌江县)。

苏轼去世前自题画像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可见,贬谪生涯使苏轼更深刻地理解了社会和人生,也使得他的创作更深刻地表现出内心的情感波动。

少年得志的他,二十岁便与弟弟考中同榜进士,受到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

他多才多艺,才华横溢,诗、词、歌、赋样样精通,既是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也是一位画家。

在中国艺术史上,他堪称是一位全能式的伟人。

散文方面,他与弟弟苏辙,父亲苏洵同列为唐宋古文八大家;诗歌方面,他是北宋时代最大一家;尤其在词方面,他是豪放派词的创始人。

所以说他是中华文学史上一朵绚丽的奇葩。

苏轼的豪放词以《水调歌头》与《念奴娇·赤壁怀古》两首最为精绝,被人们代代吟咏传唱,击节叹赏。

但是,人的感情是复杂的,一个伟大的作家,他的创作成就,他的艺术风格也往往不是单一的。

苏轼的词风格多样,呈现出万紫千红的缤纷色彩。

在现存苏轼三百四十多首词中,豪放词的数量不及他全部词作的十分之一,较多的还是清丽雅致的婉约词。

如果说东坡的豪放词如江河奔腾壮伟、震撼人心,那他的婉约词则如绵绵春雨,润物无声,洗尽了人间纤尘。

施开诚:浅谈苏轼的婉约词

施开诚:浅谈苏轼的婉约词

施开诚:浅谈苏轼的婉约词将唐宋词分为婉约、豪放两派,始于明人张綖。

他在《诗余图谱》“凡例”之后附识曰: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

婉约者欲其词情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

盖亦存乎其人。

如秦少游之作,多是婉约;苏子赡之作,多是豪放,大抵词体以婉约为正。

故东坡称少游为“今之词手”,后山评东坡词“如教坊雷大使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

”这段话说明了词体的分类,各体的风格及其代表作家三个问题。

后世人评东坡词受其影响极大,自此以后论词者大多认为苏词主要风格是豪放,甚至忽视了他婉约词的成就。

其实,从数量上看,现存的三百四十余首东坡词,真正堪称豪放词的不过三四十首,仅占十分之一左右;就思想内容上看,东坡婉约词中言情、咏物、写景、怀古、赠人、纪行各种题材无不具备;就艺术风格和写作技巧看,苏轼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使婉约词有了较大的创新与发展。

所以他在词史上是绝不亚于任何婉约派词人的艺术大师。

以下试从东坡婉约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继承和创新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几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东坡婉约词的思想内容及艺术风格所谓“婉约”,“婉”即和顺柔美,“约”即委曲隐微。

前人所谓“词情蕴藉”、“含思凄婉”、“妩媚风流”、“清切婉丽”、“冲淡秀洁”、“风流华美”,都概括了婉约词的风格特征。

下面以不同题材的词作分析其思想内容及艺术风格。

(一)言情词“婉约者欲其词情蕴藉”(张綖《诗余图谱》),东坡婉约词首推言情之作。

其词或感遇悼亡,或伤春惜春,或悲羁旅,或叹行役,皆写得温婉动人。

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苏轼在密州太守任上写的《江城子•乙卯正月十二日夜记梦》最能代表其婉约风格: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年正月十二日,苏轼梦见亡故十年的爱妻王弗,结发恩爱,十载萦心。

上片先写相思情深,接着联想到自己十年来坎坷的境遇,作了奇特的假设和想象:十年的风风雨雨,已使我灰尘满面,鬓发如霜,纵使是亡妻能相见,大约也是“相逢应不识”吧!是政治道路的坎坷,还是思念之情的煎熬,使诗人容颜变化如此之大?上片留给人以无尽的余响,并为下片写梦作了铺垫。

《浣溪沙》苏轼词翻译及赏析

《浣溪沙》苏轼词翻译及赏析

《浣溪沙》苏轼词翻译及赏析下面是作者精心整理的《浣溪沙》苏轼词翻译及赏析(共含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浣溪沙》苏轼词翻译及赏析《浣溪沙》苏轼词翻译及赏析道字娇讹语未成。

未应春阁梦多情。

朝来何事绿鬟倾。

彩索身轻长趁燕,红窗睡重不闻莺。

困人天气近清明。

苏轼词作鉴赏这首词体现了作者对婉约词的一个极好的开拓与创新。

词中以含蓄蕴藉、轻松幽默的语言,描写一位富裕家庭怀春少女的.天真活泼形象。

整首词新颖工巧,清绮细致,雅丽自然,表现人物形象不仅能曲尽其形,且能曲尽其神,曲尽其理,显示出非凡的艺术功力。

上片写少女朝慵初起的娇态。

首句写少女梦呓中吐字不清,言不成句,意表现少女怀春时特有的羞涩心理。

接下来二句语含谐趣,故设疑云:如此娇小憨稚的姑娘是不会被那些儿女情事牵扯的吧,那为什么早晨迟迟不起云鬟半偏呢?以上几句将少女的春情写得若有若无,巧妙地表现了情窦初开的少女的心理特点。

词的下片通过少女荡秋千和昼眠这两个生活侧面的描写,写她贪玩好睡的憨态。

姑娘白天秋千上飞来荡去,轻捷灵巧的身子有如春燕。

可是,晚上躺下来以后,她就一觉睡到红日当窗,莺啼户外,仍是深眠不醒。

少女白昼酣眠,是为排遣烦忧,作者却说是因为快要到清明了,正是困人的季节。

这首词传神地描写了少女春天的慵困意态,写出了少女怀春时玫瑰色的梦境。

写作上,它撮笔生新,不落陈套,始终围绕少女春日贪睡这一侧面,用饶有情致的笔调加以渲染,使一位怀春少女的神思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词以上下问答的形式写出,这种结构造成了一种意深笔曲的效果,而无一眼见底的单调浅薄之感。

篇2:《浣溪沙》苏轼诗词原文翻译与赏析《浣溪沙》苏轼诗词原文翻译与赏析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

字词解释:簌(sù)簌:花落貌,一作“蔌蔌”,音义皆同。

此句谓枣花纷纷落在衣巾上,句法倒装。

缫(sāo)车:缫丝车,抽丝工具。

缫,一作“缲”,把蚕茧浸在热水里,抽出蚕丝。

浅论苏轼对婉约词的创新

浅论苏轼对婉约词的创新

浅论苏轼对婉约词的创新作者:周盛春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09年第02期苏轼是豪放派的代表词人,但纵观《东坡乐府》中编存的三百首词,我们发现,严格意义上的豪放之作仅占极少数,东坡词绝大多数仍是明丽清新的婉约词。

当然,他的婉约词已迥然异于传统的艳科词。

这是因为苏轼对传统婉约词进行了大胆革新,从而开创出风貌崭新、别具一格的“婉约苏体”。

那么苏轼对婉约词的发展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本文试从其内容题材上作一简单的分析与探讨。

一、变恻艳为高雅晚唐五代以来,无论是花间词、南唐词还是以晏欧为首的北宋前期词,都沿袭了“花间”传统,以婉约为宗。

这些词多写男女恋情、幽会秘约、离情别绪,词作中也常常表现对于歌伎美色的猎艳心理,所以词情浮艳,充满脂粉气。

对于传统婉约中的“艳科”,苏轼作品中并没有完全排斥男女之情,但是他不追求简单的声色之娱,也不停留在对爱情作表层的抒写,他在表现爱情的同时往往有所兴寄。

这样就淡化了传统婉约词中的那种绮罗香泽之态和脂粉气息,以高雅冲淡和减弱了俗艳,从而提高传统婉约词的审美趣味。

如《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这首描写春残时节感伤情调的词,其感伤情调是从失恋者的角度表现出来的。

与“红杏枝头春意闹”不同,首句“花褪残红青杏小”给人的不是盎然欣悦的气象,而是点明春天将尽,隐暗词人悲婉情绪。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描绘出了一幅清丽宁静的江南水乡景色,接下去又写柳絮在春风吹拂下,飘零飞落,遍地蔓生的青草一直绵延到天涯。

此处援引“芳草”和“美人”之思,在失恋者眼中,“天涯何处无芳草”恰如自己的失恋之悲,走遍天涯却无处可消除。

他感伤春光已逝而自己仍奔波劳碌未觅得爱情的归宿。

下片前三句,一再重复“墙里”“墙外”,极度强调高墙的分隔,使行人得不到佳人的理解,只能徘徊于墙外道上。

孤独寂寞的失恋行人,只能慨叹“多情却被无情恼”,从而陷入了更深的失意惆怅之中。

苏 轼的词作创新对文学创作自由有何推动

苏 轼的词作创新对文学创作自由有何推动

苏轼的词作创新对文学创作自由有何推动苏轼,这位北宋文坛的巨匠,以其独特的词作风格和创新精神,为文学创作自由开辟了新的道路,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轼生活的时代,词坛主要流行婉约词风,多以描写男女情爱、伤春悲秋为主题,形式和内容都有一定的局限。

然而,苏轼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局面,他大胆地将词的题材拓展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领域,抒发个人的情感抱负、描绘自然风光、反映民生疾苦,甚至论道谈禅,无所不包。

这种题材上的创新,使得词不再仅仅是花间月下的吟唱,而成为了能够承载丰富思想和情感的文学载体。

他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开篇就展现出豪迈奔放的气势,与传统的婉约词作风格迥异。

苏轼通过描写自己出猎的场景,抒发了渴望为国效力的壮志豪情。

这种充满阳刚之气的词作,在当时无疑是一种大胆的创新,为词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表现手法上,苏轼也不拘一格,勇于创新。

他常常将诗的表现手法引入词中,比如用典故、议论等。

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通过对青天的发问,展开了浪漫的想象和深沉的思考。

接着“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则以议论的方式,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现实的热爱。

这种将抒情、写景、议论融为一体的表现手法,丰富了词的艺术表现力,使词的表达更加自由灵活。

苏轼还在词的语言运用上进行了创新。

他摆脱了传统词的华丽辞藻和雕琢之痕,采用了更为平实、自然、生动的语言。

他善于运用口语、俗语,使得词作更加贴近生活,富有生活气息。

例如《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中的“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语言简洁明快,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又如《定风波》中的“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现出了一种豁达超脱的人生态度。

苏 轼词作中的创新元素有哪些

苏 轼词作中的创新元素有哪些

苏轼词作中的创新元素有哪些苏轼,这位北宋时期的文学巨匠,以其卓越的才华和独特的创新精神,在词的领域开辟了一片崭新的天地。

他的词作不仅在当时引起了轰动,而且对后世词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那么,苏轼词作中的创新元素究竟有哪些呢?首先,苏轼在题材内容上进行了大胆的拓展与创新。

在他之前,词多以描写男女情爱、相思离别为主,题材相对狭窄。

而苏轼则将词的题材范围大大拓宽,他的词作涵盖了人生哲理、山水风光、思乡怀人、咏史怀古、田园生活等诸多方面。

例如,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对赤壁古战场的描绘,抒发了对历史兴衰和人生无常的感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则借明月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思考;《江城子·密州出猎》描绘了出猎时的壮观景象,展现了他渴望为国效力的壮志豪情。

苏轼将词从单纯的娱乐消遣之作提升到了表达个人情感、反映社会现实和思考人生意义的高度,使词具有了与诗同等的地位。

其次,苏轼在词的风格上也实现了创新。

传统的词风多以婉约细腻为主,注重情感的含蓄表达。

苏轼则打破了这种局限,开创了豪放词风。

他的词气势磅礴、豪迈奔放,充满了阳刚之美。

例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句,以其宏大的气势和开阔的视野,展现了苏轼豪放不羁的个性和广阔的胸怀。

他的豪放词不仅在语言上运用了大量的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而且在情感表达上也更加直接、热烈,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和感染力。

同时,苏轼也并不排斥婉约词风,他的一些词作如《蝶恋花·春景》“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依然展现出婉约细腻的一面,体现了他在词风上的多样性和兼容性。

再者,苏轼在词的语言运用上也有独特的创新之处。

他善于将诗的语言引入词中,使词的语言更加丰富、典雅。

苏轼常常在词中运用典故、化用前人诗句,增强了词的文化内涵和艺术表现力。

例如,在《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中“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化用了白居易的诗句“百年随手过,万事转头空”,表达了对人生虚幻无常的感慨。

对苏轼婉约词艺术创新的点滴看法[1]

对苏轼婉约词艺术创新的点滴看法[1]

东坡之词富有神韵——对苏轼婉约词艺术创新的点滴看法作者:政史系李杰内容摘要:从宋至今,文学史家对苏轼的评论大多认为,他的词气势豪迈、奔放、题材广阔,文笔工巧隽永,开豪放之先河。

对词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忽略了苏轼在婉约词方面的成就。

本文从古人评苏词艺术、比兴寄托、人物刻画,语言运用,意境等方面陈述苏轼婉约词艺术创新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苏轼婉约词艺术创新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散文家。

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

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刺新法下御史狱,遭贬。

卒后追谥文忠。

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提起苏轼,人们总会想起他是豪放派词的开山鼻祖。

但纵观苏轼词,豪放辞章并没有占多数,更多的还是婉约含蓄的篇目。

婉约词是一种配乐歌唱的新体诗,多言情,往往以美取胜。

南宋胡寅《题洒边词》所说“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愁缪婉转之度。

[1]苏轼创作的婉约词,既吸取了晚唐以来婉约词委婉抒情的写作技巧,更打破了传统婉约词香软靡艳传统的束缚,这些词感情纯正深婉,格调健康高远,也是对传统婉约词的一种继承和发展。

同时也挽救了婉约词每况愈下的情势。

对于苏词的艺术创新,一些词评家多推崇豪放词,而对婉约词很少作深入探讨。

这种倾向不但有碍于我们全面认识和继承苏轼的词学遗产,同时也不益于苏轼这位词学家在文学史上的光辉形象。

虽然今人袁行霈也说:“苏轼之后,人们才知道词在柔靡绮艳之外还有别的写法,别的风格,别的境界。

”[2]但如果用“豪放”二字来概括苏词的词风,是不准确,不正确的。

在现存的三百四十余首东坡词中,堪称豪放词的不过三四十首,仅占十分之一左右,而较多的却是明丽妩媚的婉约词。

简述苏轼在词史上的开拓与创新

简述苏轼在词史上的开拓与创新

简述苏轼在词史上的开拓与创新苏轼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词人,他在词史上的开拓与创新可以说是举足轻重的。

他对词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不仅在内容上进行了大胆的突破与创新,同时也在形式上进行了多样化的尝试。

苏轼在词的内容上进行了开拓与创新。

他以其深厚的思想修养和独特的艺术眼光,为词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

苏轼的词作常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通过对山水、花鸟等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自己的感慨与思考。

他将自然与人生相结合,以自然景物来寄托自己对人生的感悟,使词作更具哲理性和思想性。

例如他的《赤壁怀古》中写到:“抚长剑,促短弓,为我沉吟调笑。

已著文章千万言,诗家何处觅知音。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忆,表达了对时代变迁和人生沧桑的感慨之情。

这种将个人情感与社会背景相结合的创作方式,为后世的词人提供了新的创作思路。

苏轼在词的形式上进行了开拓与创新。

传统的词作多以调子来衬托情感,而苏轼则尝试着创造了新的词调,使词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

他创作了很多新调,如“水调歌头”、“鹧鸪天”等,使词的音乐性更加丰富。

同时,他还在词的结构上进行了突破,采用了对仗工整、押韵精确的手法,使词的节奏感更强。

例如他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写到:“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这种精妙的韵律安排,使词作更具有音乐性和艺术感染力。

苏轼还在词的语言运用上进行了开拓与创新。

他的词作语言优美、流畅,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仗等,使词的表达更加生动鲜活。

他善于运用寓意深远的比喻,使词作更具有意境和感染力。

例如他的《蝶恋花·春景》中写到:“花非花,霧非霧,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这种对花与霧、夜与天明的对比,表达了对时光流转、生命短暂的思考。

这种深邃的意境和精湛的语言运用,使词作更加富有韵味和艺术性。

苏轼在词史上的开拓与创新是不可忽视的。

他以其独特的思想和艺术才华,为词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苏 轼词作与诗作在语言风格上的创新有哪些

苏 轼词作与诗作在语言风格上的创新有哪些

苏轼词作与诗作在语言风格上的创新有哪些苏轼,这位文学巨匠,在词与诗的领域都留下了璀璨夺目的篇章。

他的作品不仅在内容上丰富多彩,在语言风格上更是独树一帜,充满了创新与突破。

苏轼的词作语言风格创新之一在于打破了传统的婉约风格,开创了豪放之先河。

在他之前,词多以柔婉细腻的情感、含蓄委婉的表达为主,题材也多局限于男女情爱、相思离别等。

然而,苏轼的词却展现出了广阔的视野和豪迈的气概。

例如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开篇便以磅礴的气势,展现出了历史的沧桑与壮阔。

又如《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达了渴望杀敌报国的壮志豪情。

这种豪迈奔放的语言风格,使词不再仅仅是“艳科”,而能够承载更丰富、更宏大的主题和情感。

苏轼的词作语言还常常运用口语化和俚俗化的表达,使其更贴近生活,更具亲和力。

在《蝶恋花·佳人》中,“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语言直白易懂,如同日常对话。

这种口语化的表述方式,让词的情感传递更加自然和真实,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

在诗作方面,苏轼同样展现出了独特的语言创新。

他善于用夸张和奇特的想象来丰富诗歌的表现力。

比如《有美堂暴雨》中的“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出狂风暴雨的猛烈,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苏轼的诗语言还具有诙谐幽默的特点。

在《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中,“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以巧妙而风趣的比喻,将西湖的美形容得恰到好处,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的幽默与风趣。

苏轼还善于将议论融入诗歌之中,使诗歌具有深刻的哲理内涵。

《题西林壁》中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通过对庐山景色的描绘,引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富有启发性。

这种以诗议政、以诗说理的方式,拓展了诗歌的表现领域。

此外,苏轼在语言运用上还注重灵活多变,不拘一格。

他能够根据不同的题材和情感,选择不同的语言风格和表现手法。

论苏轼婉约词的新变

论苏轼婉约词的新变

论苏轼婉约词的新变论苏轼婉约词的新变一、前言苏轼,宋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也是宋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诗作主要表现了宋代生活的繁荣和悲惨,以及他对当时社会的感慨和思考。

其中,他的“婉约词”是他最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我们所熟悉的宋代文学的一部分,其特点是用抒情、豪迈的语言表达出积极向上的思想。

苏轼的婉约词在宋代诗歌中独树一帜,这也是他出名的原因之一,至今仍然广受好评。

本文将重点介绍苏轼婉约词的新变,主要内容包括苏轼婉约词起源及其特点、苏轼婉约词新变的原因及其影响。

二、苏轼婉约词起源及其特点苏轼婉约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歌创作。

他的诗歌风格多样,但是他的婉约词却是他最重要的一部分,其特点是用抒情、豪迈的语言表达出积极向上的思想。

苏轼的婉约词有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其中有淡雅的抒情、智慧的言语、婉约的理解和深刻的思考。

这些词语把苏轼的清新抒情和他对当时社会的感慨和思考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诗歌风格和文字风格。

三、苏轼婉约词新变的原因及其影响苏轼婉约词新变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是苏轼的创新性思维,他以全新的视角把宋代文学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结合起来,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文学类型和文学风格。

其次是宋代社会文化的变革,宋代社会文化的发展促使苏轼进一步深入地剖析宋代社会的矛盾,以及宋代人们如何看待这些矛盾,从而激发了苏轼的创新思维,最终形成了苏轼婉约词的新变。

苏轼婉约词新变的影响是巨大的。

首先,它为宋代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催生了一大批新的诗歌作品,推动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其次,它也为当时的文人增添了新的激情,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最后,它也为宋代文学留下了深刻的影响,这些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至今仍然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四、结语苏轼婉约词是宋代文学的一部分,其特点是用抒情、豪迈的语言表达出积极向上的思想。

苏轼婉约词的新变是由于苏轼的创新思维和宋代社会文化的变革,它为宋代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当时的文人增添了新的激情,并且留下了深刻的影响,至今仍然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论苏轼的婉约词

论苏轼的婉约词

论苏轼的婉约词王艳芳内容摘要:苏轼一直因为他的豪放词而为人熟知,但是他的婉约词也占了更大的一部分,而且也有很高的成就。

本文从苏轼婉约词的成因、内容题材和艺术创新等方面来对苏轼的婉约词进行讨论,并论述苏轼婉约词的贡献。

关键词:苏轼;婉约词;艺术创新;贡献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词、文在中国文学史上都有杰出的成就。

一般我们都把他和辛弃疾并称“苏辛”,他们被看成是豪放派词的主要代表人物。

有学者引用北宋胡寅的一段话来形容苏轼对词体革新的特殊贡献:“眉山苏轼,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于是《花间》为皂隶,而柳氏为舆台矣。

”①苏轼确是豪放词的创立者,但是他的婉约词也有极高的成就。

苏轼作诗在前,他流传下来的诗远较词多,有2700多首诗,他的词只有300多首。

但是苏轼对词的发展有极大贡献,他创立了豪放词,革新了婉约词。

他以诗为词,扩大了诗的题材,以词的形式记游咏物,怀古伤今,歌颂祖国的壮丽山川,抒发个人的豪情与伤感,他打破了“诗言志,词言情”的传统。

虽然一般都把苏轼当成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但是在现存的三百多首苏词中,绝大数仍属婉约词。

因此在苏词研究中,他的婉约词是不可忽视的。

词自从产生以后, 特别是到了文人士大夫的手里, 一直以婉约为正宗, 多抒发个人的内心感受, 尤侧重儿女风情。

豪放派词人中,不管是苏轼还是辛弃疾都有不少婉约词问世,甚至在一首词中都会体现出刚柔相济的一面。

苏轼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其实是位能豪能婉、亦刚亦柔的词人,我们不能忽视苏轼的婉约词。

本文将分别对苏轼婉约词的成因、苏轼婉约词的内容和艺术特点以及苏轼婉约词的贡献展开探讨。

一、苏轼婉约词的成因苏轼成为豪放词的代表人物,这是由他的时代、生活经历、生存环境、思想性格、文化素养等各种因素造就的。

毫无疑问,尽管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是其婉约词的成因,也与这些因素有着密切关系。

我们可以将苏轼婉约词的词风的成因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从词的发展来看,婉约词一直被奉为正宗,苏东坡不可能摆脱其影响。

苏 轼的词作创新对宋词的艺术性有何提升

苏 轼的词作创新对宋词的艺术性有何提升

苏轼的词作创新对宋词的艺术性有何提升苏轼,这位北宋时期的文学巨匠,以其独特的词作风格和创新精神,为宋词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极大地提升了宋词的艺术性。

苏轼之前,词坛多以婉约风格为主,内容多为儿女情长、相思离别等。

而苏轼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固有格局。

他将词的题材范围大大拓展,涵盖了人生哲理、仕途感慨、山水风光、怀古伤今等诸多方面。

在人生哲理的表达上,苏轼的词作展现出深刻的思考和独特的见解。

如《定风波》中的“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这首词通过对自然风雨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坦然面对人生挫折、不为外界所扰的豁达心境。

这种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在以往的词作中较为少见,使词具有了更高的思想深度和哲理内涵。

仕途的坎坷与波折,也是苏轼词作中经常出现的主题。

他在《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中写道:“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虽身处逆境,却依然保持着浩然正气和乐观精神。

这种将个人仕途的感慨融入词中的创作方式,让词不再仅仅是风花雪月的吟唱,而是成为了文人抒发政治抱负和人生理想的重要载体。

苏轼的词作中,对山水风光的描绘也别具一格。

他的《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以清新自然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宁静优美的山水画卷,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他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生动描绘,为宋词增添了浓郁的自然之美。

在怀古伤今方面,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堪称经典。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开篇便气势恢宏,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追思,抒发了时光易逝、功业难成的感慨。

这种对历史的反思和感慨,使词具有了更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纵深感。

苏轼在词的语言运用上也进行了大胆创新。

他打破了词的传统语言风格,将诗的语言融入词中,使词的语言更加丰富多样、自由奔放。

苏 轼词作创新对词的抒情方式有何改变

苏 轼词作创新对词的抒情方式有何改变

苏轼词作创新对词的抒情方式有何改变词这一文学体裁,在北宋时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而苏轼无疑是其中最为璀璨的一颗明星。

他以其独特的创新精神,对词的抒情方式进行了深刻的变革,为词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在苏轼之前,词多以婉约细腻的风格为主,侧重于描写男女情爱、离愁别绪等主题,抒情方式较为含蓄、委婉。

然而,苏轼的出现打破了这一传统格局。

苏轼扩大了词的抒情范围。

他将个人的政治抱负、人生感慨、哲学思考等融入词中,使词不再仅仅局限于风花雪月的描绘。

例如,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他写道:“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通过描绘自己出猎时的豪迈情景,抒发了渴望为国杀敌立功的壮志豪情。

这种对个人政治理想的直接抒发,在之前的词作中是较为少见的。

苏轼改变了词的抒情视角。

以往的词作多以女性的口吻或旁观者的角度来抒情,而苏轼则常常以自我为主体,直抒胸臆,展现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

他的《定风波》便是很好的例证:“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在这首词中,苏轼直面人生的挫折与困境,以坚定洒脱的态度抒发自己的旷达胸怀,让读者能够直接感受到他的情感力量。

苏轼还创新了词的抒情手法。

他巧妙地运用了比兴、象征、用典等多种手法,使词的抒情更加丰富多样、深刻有力。

比如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以青天明月为喻,抒发对亲人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思考,同时借用嫦娥奔月的典故,增添了词作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感染力。

此外,苏轼的词在语言运用上也有所创新,他打破了词的语言格律束缚,融入了散文的句法和气势,使词的语言更加自由灵活、生动流畅。

这种语言上的创新,为他更加自如地抒情提供了便利。

苏轼词作的创新抒情方式,对后世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为词的创作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天地,让词能够与诗一样,成为表达文人思想情感和社会现实的重要载体。

此后,越来越多的词人受到苏轼的启发,开始在词中展现更加丰富多样的主题和情感,推动了词在艺术上的不断发展和繁荣。

试论苏轼对传统词风的突破

试论苏轼对传统词风的突破

试论苏轼对传统词风的突破提起苏轼,就会让人联想到豪放词派。

苏轼的文学创作成就固然是多方面的。

但相比其散文与诗歌,词的创作成就更大。

苏轼对传统词风的突破,对宋词乃至作词史的发展确实做出了永不可没的贡献。

在本文中,笔者将从词的发展、苏轼对传统词风突破的表现及其原因三个方面,粗谈几点拙见。

一、浮靡的婉约传统词风词起源于唐代,由曲子词发展而来。

在文中最早填词的是大诗人李白,词作虽然不多,但把词引入了雅文学界。

以后白居易、韦应物、张志和等诗人也填作了一些词,使这一形式流行更广。

晚唐、五代词有了更大发展,并出了一些专门作词的诗人。

温庭筠、韦庄、冯延巳、李煜是其中的佼佼者。

他们的作品在艺术上已达到了一定高度,但内容比较苍白,多是一些闲愁、闺怨、游玩酬答之作。

到了南唐的李煜,由于国破家亡,其作品注入了一些怀念故国的内容,增加了更多的社会意义。

到了宋代,由于宋初的社会安定,都市市民阶层兴起,社会文化生活的繁杂,一些文人竞相填词,把词这一新的艺术形式推向了又一个高度。

以晏殊、欧阳修的成就最大。

但内容主要是反映贵族士大夫闲适的生活及人生如梦的感慨和离愁别绪。

仍然是晚唐五代词风的延续。

柳永的出现。

使词这一艺术形式从单调走向复杂。

从某些文人圈子走向更广大的市民阶层。

其作品冲出了狭隘的知识阶层的圈子。

但内容仍然不外乎表现艳情,或抒发诗人漂泊的情绪,少社会内容。

直到苏轼,才为词这种文学样式品位的提高开辟了道路,他大开大合,突破传统词风,为词史的发展揭开了新的一页。

二、苏词对传统词境的开拓苏轼无愧于文学大家,他不仅继承传统,而且不拘泥于旧有的格调,突破传统词境的约束,开拓了新的刚健的境界。

词至苏轼为一大变。

在这以前,词为应歌的曲子词,多写男女相恋、相思,写花间酒下的伤别,写孤独寂寞惆怅,婉约而细腻。

而苏轼却借词抒发磊落纵横豪放的襟怀,使宋词开始摆脱花间那缠绵婉转的情致,昂首高歌。

词也就成了苏轼表现自己人格个性的凭借。

如《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 轼词作中的创新与艺术形式有何互动

苏 轼词作中的创新与艺术形式有何互动

苏轼词作中的创新与艺术形式有何互动苏轼,这位北宋文坛的巨擘,以其独特的词作风格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的词作不仅在内容上突破了传统的局限,展现出广阔的社会生活和丰富的个人情感,而且在艺术形式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与词作的内容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苏轼词作的创新首先体现在题材的拓展上。

在他之前,词多以婉约细腻的风格描绘爱情、相思、离愁等主题。

然而,苏轼打破了这一传统,将词的题材范围扩大到了人生哲理、政治抱负、山水田园、怀古伤今等诸多领域。

他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以豪迈奔放的笔调描绘了出猎的壮观场面,抒发了自己渴望为国杀敌立功的壮志豪情:“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这种充满阳刚之气的词作,在当时可谓独树一帜。

苏轼在词作的语言运用上也进行了创新。

他不拘泥于传统词的典雅华丽,而是大胆地引入了散文的语言和句式,使词的语言更加自然流畅、生动活泼。

例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句式长短交错,语气自然,仿佛是诗人在与读者面对面地交谈。

这种语言创新不仅增强了词的表现力,也使词更容易被广大读者所接受和喜爱。

在艺术形式方面,苏轼对词的格律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突破。

传统词的格律要求较为严格,而苏轼在创作中有时会根据内容的需要,灵活调整格律,使词的节奏和韵律更加自由多变。

他的《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

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

把盏凄然北望。

”这首词在格律上相对宽松,却依然韵味十足,充分展现了苏轼对词的格律的驾驭能力。

苏轼词作的创新与艺术形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

他题材的拓展为艺术形式的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丰富多样的题材需要更加灵活多样的艺术形式来表现,从而促使苏轼在语言运用和格律突破上进行尝试。

苏 轼的词作创新体现在哪些方面

苏 轼的词作创新体现在哪些方面

苏轼的词作创新体现在哪些方面苏轼,这位北宋时期的文学巨匠,以其独特的词作风格和创新精神,在词坛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的词作不仅在当时引起了轰动,而且对后世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那么,苏轼的词作创新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呢?首先,苏轼拓宽了词的题材范围。

在他之前,词多以婉约的风格描绘爱情、相思、离愁等情感主题,题材相对较为狭窄。

而苏轼则将词的题材拓展到了人生哲理、政治抱负、山水田园、怀古伤今等诸多领域。

他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以豪迈奔放的笔触描绘了出猎的壮观场景,抒发了自己渴望为国效力的壮志豪情:“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首词打破了传统词只写儿女情长的局限,展现了一个充满英雄气概的词人形象。

又如他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在对明月的思索中,融入了对人生的感慨和对亲人的思念,既有哲理的思考,又有情感的抒发,将词的内涵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其次,苏轼在词的风格上进行了大胆创新。

传统的词风以婉约细腻为主,而苏轼则开创了豪放派的词风。

他的词作气势磅礴、豪迈奔放,充满了阳刚之美。

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词中通过对赤壁壮丽景色的描写和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展现出一种恢宏的气势和豁达的胸襟。

苏轼的豪放词风不仅为词坛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后世词人树立了榜样。

再者,苏轼在词的语言运用上也独具特色。

他打破了词语言的精致和雕琢,大量使用口语和俗语,使词的语言更加贴近生活、通俗易懂。

例如《蝶恋花·春景》中的“花褪残红青杏小。

苏 轼在词作中运用了哪些新技法

苏 轼在词作中运用了哪些新技法

苏轼在词作中运用了哪些新技法苏轼,这位北宋时期的文学巨匠,以其卓越的才华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词坛上独树一帜。

他的词作不仅在情感表达上真挚深沉,在技法运用上更是别出心裁,为词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苏轼在词作中大胆创新,运用了多种新技法,首先值得一提的是“以诗为词”。

在苏轼之前,词多以婉约柔媚为主,内容多局限于风花雪月、男女情爱。

然而,苏轼打破了这一传统,将诗歌的题材、意境和表现手法引入词中。

他的词中既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如《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的“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表达了对人生挫折的坦然和豁达;也有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像《江城子·密州出猎》里“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抒发了渴望为国杀敌、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这种“以诗为词”的技法,拓宽了词的表现领域,使词能够承载更丰富、更深刻的思想内涵。

苏轼还善于运用“用典”这一技法。

通过巧妙地引用历史典故,他不仅丰富了词作的文化内涵,还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一句,化用了唐代诗人白居易《琵琶行》中“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将夫妻相见时的悲痛和无语凝噎表现得淋漓尽致。

而在《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中,“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则借用了唐代张愔爱妾关盼盼独居燕子楼的典故,抒发了时光易逝、人事无常的感慨。

苏轼在词的结构布局上也有创新之举。

他不拘泥于传统词牌的固有格律和句式,常常根据内容的需要灵活安排篇章结构。

例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上阕从赏月饮酒问青天开篇,引发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下阕则由天上的明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最后以美好的祝愿作结。

整首词开合跌宕,层次分明,结构严谨而又富有变化。

在语言运用方面,苏轼的词作呈现出一种自然流畅、清新豪放的风格。

他摒弃了传统词中堆砌华丽辞藻的做法,而是用平实易懂的语言来表达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对婉约词的开拓与创新[内容摘要]:苏轼于词的创作上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在北宋词坛上独树一帜。

他“以诗为词”,指出作词的向上一路,有开风气之先的丰功伟绩。

相比于他的诗歌,散文,他的词艺术性更高,成就更高。

但是文学史上婉约词的词作传统对苏轼的影响使其创作了大量明丽妩媚的婉约词。

他用精炼的语言、真挚的感情、美丽动人的艺术形象,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世代传咏,历久不衰。

但作为一位伟大的作家,他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对婉约词进行了重大的突破与革新,树立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也因此确立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关键词] 苏轼婉约词开拓创新苏轼(一零三七—一一零一),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

王安石变法,苏轼表示反对,随即出任杭州、密州、徐州等处地方官,又因写诗被指为“谤讪”朝政,在湖州被捕入狱,即所谓“乌台诗案”;接着贬到黄州,后又贬惠州,随后远涉到昌化(今海南岛昌江县)。

苏轼去世前自题画像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可见,贬谪生涯使苏轼更深刻地理解了社会和人生,也使得他的创作更深刻地表现出内心的情感波动。

少年得志的他,二十岁便与弟弟考中同榜进士,受到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

他多才多艺,才华横溢,诗、词、歌、赋样样精通,既是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也是一位画家。

在中国艺术史上,他堪称是一位全能式的伟人。

散文方面,他与弟弟苏辙,父亲苏洵同列为唐宋古文八大家;诗歌方面,他是北宋时代最大一家;尤其在词方面,他是豪放派词的创始人。

所以说他是中华文学史上一朵绚丽的奇葩。

苏轼的豪放词以《水调歌头》与《念奴娇·赤壁怀古》两首最为精绝,被人们代代吟咏传唱,击节叹赏。

但是,人的感情是复杂的,一个伟大的作家,他的创作成就,他的艺术风格也往往不是单一的。

苏轼的词风格多样,呈现出万紫千红的缤纷色彩。

在现存苏轼三百四十多首词中,豪放词的数量不及他全部词作的十分之一,较多的还是清丽雅致的婉约词。

如果说东坡的豪放词如江河奔腾壮伟、震撼人心,那他的婉约词则如绵绵春雨,润物无声,洗尽了人间纤尘。

在苏轼之前,词被公认为“艳词”,而苏轼的出现,则对传统的婉约词有所继承,不拘泥于音律,开拓了婉约词的内容,提高了词的艺术成就,对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婉约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优美风格的代表,其感人之切,入人之深,以致于在今天仍拥有很多的读者。

婉约词的题材内容多为惜春悲秋、伤离恨别、男欢女爱……其实质是人对时光的珍惜,对生命的挚恋和对生活的热爱。

在长期的封建宗法社会中,由于受儒家伦理观念的束缚和“发乎情,止乎礼义”的诗教影响,男女之情始终是正统诗文中的禁区,如元稹、杜牧、李商隐等,他们的这类诗作也多不作正面的展示。

只有在婉约词里,久遭压抑的人性才终于找到了自己合适的宣泄载体。

那些“女不能达,诗不能随”的个人感情,才得到了空前集中充分的表现。

婉约词也因此而与正统的“言志载道”的诗文划开了界限。

这使得处在北宋时代的苏轼,不管是抒发自己的真实感情的词作,还是表达自己壮志难酬的作品,都有了更为广阔的发挥空间。

所以其作品中,婉约词的数量相当多。

另一方面,从词的发展来看,从词的产生到北宋中期,基本上是婉约词一统天下的局面。

从花间词到南唐词,再到晏殊、欧阳修以及柳永的词,其婉约词的创作已经形成了一种传统并根深蒂固。

作为一代大家的苏轼也不可能完全摆脱婉约词的束缚,所以写出如此之多的婉约词也是在情理之中。

最后,从本身来看,词最初是配合新兴乐曲演唱的歌辞。

所以词又有“曲”、“曲子词”之称。

苏轼家是官宦世家,苏轼也是当时有名的封建士大夫,生活中筵席之中即兴作词用于娱乐,也自然是常有之事,这一点也应该是苏轼婉约词数量较多的一个重要原因。

苏轼作品中婉约词数量众多,但并不是对前人婉约词的一味继承,不是对以晏殊、欧阳修为代表的封建文人士大夫的“富贵词”的继承,也不是对以柳永为代表的俗词的继承,而是对婉约词进行了革新与开拓。

正如王灼《碧鸡漫志》中云:“东坡先生非心醉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使知自振。

”同时也正如胡寅《酒边词序》[1]中云:“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婉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

而逸怀浩气。

超然乎尘垢之后,自是《花间》为皂隶,而柳氏为舆台矣。

”苏轼这位极富才华和创造力的北宋成就最大的词人,他的婉约词的内容和形式真可谓是千姿百态,不仅词作数量多而且还多方面地对婉约词的发展与创新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他对婉约词的开拓与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苏轼的婉约词开拓了婉约词的题材与内容。

苏轼对于词的题材的开拓、内容的扩大,在词的发展中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词初起于民间,敦煌曲子词的题材内容和美学风格较为丰富多样。

但文人参加创作后,词一开始即向软媚香艳一路发展,从“晚唐五代以来”,即以“清切婉丽为宗”(《四库全书总目》) 唐五代词的两个中心西蜀和南唐,基本上都是婉约词的天下,尤其是以温庭筠、韦庄为代表的西蜀花间词派,题材则取“绮宴公子,绣桄佳人”之情爱。

手法则极“镂玉雕琼,剪花裁叶”之能事,奠定了“词为艳科”的婉约类型风格。

北宋晏殊、欧阳修、晏几道的词作基本上是五代词风的延续。

张先、柳永的慢词虽在形式上多所拓展与创新,但内容总的来说不外乎男欢女爱,绮梦琼思。

婉约词的主流是“言情”,词被认为是只能剪红刻翠的“艳科”,或者是旖旎温柔的“情语”。

“艳科”、“情语”是婉约词中最有势力的题材,“妇人语”、“妮子态”是苏轼以前婉约词的主要内容。

苏轼以其大量的婉约词作,对婉约词的题材,内容有了新的开拓。

除了当时词人常以之入题的惜别、伤春、宴乐之外,农村生活、悼亡、咏物、山水、风光、亲朋之情……在苏轼婉约词都能找到。

1 苏轼的婉约词开婉约词歌咏真挚的亲朋情感的先河。

苏轼一生广交朋友,为人心胸阔达,待人真诚朴实,因而朋友遍天下。

但苏轼一生宦海浮沉,官场常有不测,故而至交朋友的分分离离亦是常有之事。

他一生辗转各地,与朋友常常因为升迁贬谪而游迹于江湖,所以他极其重视与朋友间的欢聚与重逢。

而在晚唐五代和北宋初期的婉约词中,大凡送别念远,赠答怀旧之情,多写男女柔情,很少涉及师友之情。

苏轼却能走出闺怨坊曲的窄路,更多地用词来抒发亲人师友之间的感情,常借助于婉约词甘与抒情,手法细腻的特点,将自己充沛深挚的肺腑之情融入其中,开婉约词歌咏友情的先河。

“一曲阳关情几许,知君欲向秦川曲。

”“可恨相逢能几日,不知重会是何年?”其惜别之情感人至深,可见苏轼对友情的珍重。

分手后,他更一往情深,每当想念朋友时,总认为朋友一定也在想念自己。

“凭杖飞魂招楚些,我思君处君思我。

”甚至在送走朋友后,夜不成寐时,还设想朋友因思念自己而“今夜残灯斜照出,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设想一下,如果没有朋友间的深切了解和真诚友谊,那么又怎能写出如此动人的词章。

苏轼一生兄弟情笃,苏辙是他在词中时常抒发思念之情的一个对象。

《沁园春》(孤馆灯青)这首词是苏轼获准调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任职。

为了早日见到弟弟,他一路风尘仆仆,所以,在“灯青”“鸡号”之前便晨起早行。

在漫长的旅途中,唯有回想“往事”,思念子由才能消磨时光。

词人以陆机兄弟二人自比,可见当初词人踌躇满志。

兄弟二人都有“致君尧舜”的志向,但都在腐败的宋王朝难以实现,只能“优游卒岁,且斗樽前。

”苏轼的好多婉约词中写了真挚感人的兄弟之情,表达了词人内心之处的深刻感人的情感。

2 苏轼的婉约词中有大量的描写农村题材的词。

用词写充满乡土芳香和生活气息的农村,这是苏轼以前词人从未关注的领域。

组词《浣溪沙》中的“旋抹红妆有使君,……”这首词上片写乡村妇女匆忙打扮一下就出来看太守经过此地,她们三五成群站在棘篱门边,由于相互挤挤挨埃,争着要看使君,以至把红罗裙子也踏破了。

“麻叶层层蒜叶光。

……”原野上麻叶蒜叶闪闪发光,一片雨后欣欣向荣的景象。

走进村子,闻到煮茧的香味,又看到缫丝蚕娘在篱边笑语。

在这种活跃气氛的感染下,作者也停住脚步,与捋青充饥的老爷爷谈谈本年的收成。

“万比风涛不记苏。

……”这首词中表示出“雪兆丰年”的欣喜,“但令人饱我愁无”,是与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同一胸怀。

在苏轼的这组词中,苏轼以“使君元是比中人”的身份,多角度地描写了徐州乡村景色和农民百姓的生活情态。

在这组词中,既有对农村小伙子见到大官惊恐又活泼的情状的描写,也有对农村姑娘们那种好奇怕羞的心理动作和情态的描写。

这组词中的最后一首写作者巡视归去,仍陶醉在那美好的农村风光中,以致忘情地呼出“使君元是比中人”的感慨。

像这样如此真切地描绘出农村的美好景色,如此众多的各类人物接触到劳动人民生活的各个角落的词,在以前的婉约词中是绝无仅有的。

这组词生动而又真实地表现了词人热爱农村,关怀农民,注重生产的思想感情和俭朴深入、平易近人的为政作风。

久旱逢甘雨,他难以抑制自己的喜悦心情,到数十里外与农民一起谢雨赛神。

他微服出行,简单质朴。

“黄童白叟”见了他是那样欢快,小伙子很快与他接近,姑娘们“旋抹红妆”对他热情欢迎。

他乐农民丰收之乐,他忧农民饥谨之忧。

他欣赏农村明丽的风光,更陶醉于乡民的勤劳气氛。

他到农家串门攀谈,他幻想“何时收拾耦耕身”,更自豪“使君元是此中人”。

从词的发展看,由于这组《浣溪沙》写的全是农村的风情人物,完全突破了“词为艳科”,专写儿女爱怨的藩篱,这就为农村词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从此以后,农村题材逐渐成为词作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外,这组词文风朴实,格调清新,不取香艳字眼,不用华丽词藻,不采生僻典故,以生动活泼的语言、爽朗明快的调子来歌咏农村新鲜淳朴、生机盎然的景象。

这些艺术特色,对后来辛弃疾的农家词,曾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3 苏轼的爱情词能够抛却艳情词的俗套,歌唱至爱情深的伉俪真情。

夫妻之情在古人眼中是人伦的一项重要内涵,庄重而神圣,用词来抒发对妻子的情感,是苏轼的一大创举。

《江城子·已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首词,词从肺腑出,出辙感肺腑。

苏轼19岁与贤淑美惠的王弗结婚,感情甚笃。

但王弗不幸于27岁时因病去世,归葬于四川眉山祖茔。

10年后,即熙宁八年(1075年)苏轼在山东密州知州任上,于正月二十夜梦见亡妻,借此词来抒发生死不渝的深情。

沈雄《柳塘词话》说;“起句言景者多,言情者少,叙事者更少。

”此词开头却叙事兼言情。

十年来作者与亡妻生死相隔,阴阳路殊,音容渺茫,两无消息,但漫长的岁月难以冲淡作者对亡妻的怀念。

一个“两”字,关合双方。

“两茫茫”是说自己不知妻子魂魄飘荡何处,妻子也不知道自己栖遑之状。

“不思量,自难忘”两句,语言极其质朴,味道却极其深厚,可说是抒写思念之情的绝唱。

“难忘”是因为“思量”,不用思量而难以忘怀,可见作者于亡妻非比寻常的深情厚爱。

用反跌句法于抑扬顿挫之间,使情感抒发倍加深沉。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则不仅限于地域遥远,更限于生死相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