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疮疡经验全书》论治瘰疬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疮疡经验全书》论治瘰疬法

2007年5月28日中国中医药报第2736期

《疮疡经验全书》为宋代窦默所著。窦默(1196~1280年),字汉卿,河北广平肥水乡人(现邯郸市肥乡县),曾官至翰林侍讲学士、昭文馆大学士,卒后赠太师,追封魏国公,谥号文政。窦默一生不断学习前人的医学成果,总结自己多年的行医治病的经验,前后编写了一些很有价值的医学著作,如《标幽赋》﹑《外科全书》﹑《医论》﹑《铜认针经密语》﹑《疮疡经验全书》等。《疮疡经验全书》共十二卷,后附“蛇毒秘录总论”一卷,内容涉及外科疮疡疾病、五官﹑皮肤﹑小儿杂症以及诊断学、解剖学等内容,约15万字。

瘰疬之名始见于《灵枢·寒热篇》:“寒热瘰疬,在于颈腋者……”是生于颈部的一种感染性外科疾病。在颈部皮肉间可扪及大小不等的核块,互相串连,其中小者称瘰,大者称疬,连贯如串者为瘰疬。形长如蛤蜊,色赤而坚,痛如火烙者为马刀。《外科证治准绳》卷三称:“又有马刀疮,亦生于项腋之间,有类瘰疬,但初起其状类马刀,色赤如火烧烙,极痛,此疮甚猛,宜急治之。”俗称疬子颈或老鼠疮。多见于青少年及原有结核病者,好发于颈部、耳后,也有的缠绕颈项,延及锁骨上窝、胸部和腋下,属中医外科疮疡类疾病。该病病程进展缓慢,初起时结核如豆,不痛不红,缓缓增大,融合成串,溃后脓水清稀,夹有败絮样物,此愈彼溃,经久难敛,形成窦道,愈后形成凹陷性疤痕。该病多因感受外来之毒气,留于经络,或由于情志不畅,肝气郁结,脾失健运,痰热内生,气滞痰凝,阻于少阳经络,于颈项结成核块而成。日久痰郁化热,肝郁化火,下灼肾阴,热胜肉腐而成脓,破溃成疮,耗伤气血阴津,渐成虚证。亦可因肺肾阴亏,以致阴虚火旺,肺津不能输布,灼津为痰,痰火凝结,结于颈项,痰浊凝结于筋,则成肿块结核。毒气久留或气郁化火,损伤阴液,可现阴虚潮热之象。本病预后一般良好,但常因体质虚弱或劳累而复发,尤以产后更为多见。

对瘰疬病的认识

《疮疡经验全书》中对瘰疬的发病部位、临床发展过程及治疗方法都作了详细的描述:“此症手少阳三焦主之。大抵此经多气少血,因惊忧思虑故生此疾。”阐明了瘰疬的病因大多由情志不调所致,“初起生于耳下及项间并顺颌下至缺盆,在锁子骨陷隐隐皮肤之内”,明确了瘰疬的发病部位,而“从耳下及项间,顺颌下至缺盆”又恰恰是手少阳三焦经的经脉循行线路,因此经多气少血,才会备受情致影响。“出生如豆渐长如李核之状,或一粒或三五粒按之则动,而微痛不发热,惟午后微热或夜间口干、饮食少思、四肢倦怠则坚而不溃溃而不合,皆因气血不足往往变为痨瘵。自觉红肿,或上或下或左或右连串三五个,破溃遍项渐流脓血致成瘰疬。独形者为结核,续欲连结者为瘰疬。”更是生动详尽的描述了此病的临床表现,患者自觉症状,以及病症发展过程等。书中又指出:此症原不系膏粱之变,因虑劳气郁所致,宜以益气养荣之药治之,其疮自消。如果出现“金石暴悍之剂,血气愈损不能生矣,若不速治必治丧生。”把用药禁忌亦明确了出来。

治疗方法

《疮疡经验全书》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原理,介绍了口服药、外用药、灸法等三种治疗瘰疬方法:

1.口服药:分为汤剂、散剂、丸剂

汤剂:

(1)益气养荣汤(人参、白术、茯苓、陈皮、贝母、当归、川芎、黄芪、熟地、白蔹、桔梗、甘草、香附)。主要治疗抑郁及劳伤气血颈项,或四肢肿硬或软而不赤不痛,日晡微热或溃而不敛,并治之大效。

胸痞满人参、地黄各减三分;口干加五味子、麦冬;往来寒热加小柴胡、地骨皮;脓清倍加人参、黄芪;脓多加川芎、当归;脓不止加人参、黄芪、当归、贝母;肌肉迟生加白蔹、官桂。

(2)夏枯草汤(夏枯草六两,水三碗,煎至一碗去渣)。瘰疬马刀疮不问已溃未溃,或久成漏,并宜服之。此升血补虚消毒之圣药。可浓煎膏并涂患处,多服十全大补汤加贝母、香附、远志。

(3)柴胡连翘汤(小柴胡、鼠粘、薄桂、连翘、瞿麦穗、炙草、生地、归尾、知母、黄柏、黄芩)。治马刀疮。

柴胡通经汤(柴胡、连翘、当归尾、黄连、黄芩、生甘草、鼠粘子、桔梗、三棱、红花、川芎)。治小儿项侧有疮坚而不溃亦名马刀疮。

散剂:

(1)神秘散(班蟊、糯米、荆芥穗、黑牵牛、僵蚕)。服散坚丸、益气汤不愈,宜进此药再服益气汤。如小便涩或痛,以葱白汤饮之,或木通汤更以米粥补之。

(2)得效针头散(赤石脂、乳香、白丁香、黄丹、生砒、轻粉、麝香、蜈蚣)。追蚀恶疮瘀肉。

(3)必效散(硼砂、轻粉、麝香、槟榔、班蟊、巴豆)。治瘰疬,虚者用五分实者用一钱。妇人有孕不可服。

丸剂:

(1)疮痰核噙药(海藻、大黄、僵蚕、青果、桔梗、连翘、胆星、柴胡、片芩、橘红、黄连、瓜蒌)。炼为蜜丸如芡实大,不拘日夜噙之。

(2)消肿溃坚丸(知母、黄柏、天花粉、昆布、连翘、黄连、葛根、白芍、三棱、升麻、当归梢、甘草、柴胡、龙胆草、黄芩)。瘰疬服益气养荣汤不能消散者宜服。

2.外用药

(1)如神散(松香末、白矾)。用于瘰疬已破疮口不合。

(2)立消红肿痰核膏(石灰窑内红土墼为末,菜油调搽)。出毒出脓以膏药贴之。

3.灸法

(1)神效灸治瘰疬法

二鼠尾穴在手臂上大肉处是穴。治男子妇人小儿患此症者,依此四六烧灸无不效……专治一切发者,须要禁房事……灸毕疮烂,车前草叶捣烂贴之遍身。灸忌诸鱼熟面生酒生冷物鲜肉及房劳。

又灸两手掌后四寸两筋间各七壮,以病人中指横纹量致末指间为四寸。再灸肘尖,左病灸右,右病灸左,各三壮。

(2)治瘰疬已成未成已溃未溃

①以手置肩上微举起,则肘骨夫自现是灸处。如患左灸左肘,患右灸右肘,若左右俱患两肘皆灸,以三十四十壮为期,更服补剂。一年灸一次,三灸其疮自除。如患三四年不愈者辰时灸起至酉时方止,三灸即愈,更服益气养荣汤。

②未成脓者,用大蒜切片二钱厚者,患处用艾炷于蒜上灸之,至三五壮换蒜,每日灸十数蒜以拔郁毒。如破久不合内有核或瘀肉,此因气血不足不能腐烂,更用江西豆鼓为末唾津和为饼如前灸之,以助阳气。

《疮疡经验全书》对瘰疬做了详尽介绍,并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原理,针对不同病因介绍了不同治疗方法,这些治疗方法已成为我国中医治疗疑难杂症不可多得的良方。(张苑职延广天津中医药研究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