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初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初探
“才知源海文始为,腹有诗书气自华。

”语文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过程,那种企望一蹴而就的想法、做法,是不切合实际的。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能读千赋,则能为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等,透过“百遍”、“千赋”、“万卷”不难看出“读”的重要性。

张田若先生曾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

读懂的过程就是阅读能力形成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就是语言积累的过程。

”可见,读的重要性。

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就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充分地读、有效地读,以达到亲近文本、感受文本情感、获得语感体验的效果。

一、关注学生的知识体系
阅读时,读者学过的各种知识和人生体验都会向读物的聚光点奔涌,与文本意义发生碰撞。

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情感因素、生活经验等个性化特征是制约阅读质量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知识体系。

小学语文课本中所选的许多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典之作。

课文中涉及的知识及蕴含的道理大多是作者从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中挑选出来的,它是作者的人生积淀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由于书本知识舍弃了现象世界和生活世界中的那些生动性、丰富性和多样性的东西,因此,当学生在书本世界中跋涉的时候,他们面对的是一个无法直接感受到的、“浓缩”了的、离开了自己现实生活的世界。

要使学生真正理解文本意义,与作者及文中人物产生“共鸣”,语文教师就应想方设法在静态的文本世界和学生鲜活的生活世界之间架设起一座桥梁,为学生更好地阅读作铺垫。

二、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只有在良好的阅读环境中,才能使学生的阅读成为个人化的行为,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

因此,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让学生主动、自由地阅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

1、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众所周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生如果有了阅读的兴趣,就会善于抓住阅读机会,从中获取信息、体验满足、产生愉悦心情。

在阅读中得到的知识和愉悦的情绪又会激发他们更为浓厚的阅读兴趣,进一步引起他们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

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都是出自名家的作品,这些精美的文章很适合学生阅读。

让他们通过阅读体会到语言的节奏美、音韵美、意境美等,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2、创设自由交流的氛围。

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受心智水平、认知经验的限制,其理解、体验往往不能一步到位,会产生认识的肤浅、偏差甚至谬误,有时还可能遇到一些疑难和困惑。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若能给学生创设自由交流的氛围,营造一个无话不敢说、无题不敢辩的对话心理场,让学生的自由交流在一种轻松、和谐、愉悦的心境中进行,不惟师、不惟书、不惟上、只惟己,则学生可在体验的交流中、观点的碰撞中,把握自己的理解程度,判断与目标的差距,反思自己及他人见解的合理性、完善性和正确性。

在学生自由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淡化自己的权威形象,确立为学生阅读服务的意识,努力为学生个性的彰显、思想的解放营造自由、和谐的空间,真正成为学生自由交流活动中称职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此外,还要给足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在自读中实现与作者心的交流、情的沟通、疑的化解。

学生有了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就会逐步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三、因材施教,讲究教学策略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根据课文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教法,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题眼教学法。

所谓题眼,就是文章题目的关键词,具有统领全文的作用。

教学时,可从题眼入手,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如《飞夺泸定桥》这篇课文,可分三步进行教学:第一步审题,抓住题眼“飞”和“夺”,引导学生速读课文,初知课文主要内容。

第二步析题,首先红军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是如何“飞”(赶)到泸定桥的?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第4、5自然段,使学生了解红军为了及时赶到泸定桥忍着饥饿,冒着大雨,昼夜不停地“飞”(赶路)。

接着,红军怎样“夺”下泸定桥?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第七、八自然段,使学生了解红军不怕牺牲,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夺下泸定桥。

第三步品题,领会中心,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中心词教学法。

有些课文,常常有表达文章中心的词语。

这些词语,揭示文章的主题或者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教学《田忌赛马》一课,可以抓住“转败为胜”这个中心词,作为学习课文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分析“转败为胜”这个词。

(一层是失败,另一层是胜利。

)学生通过认真阅读,很快发现第2自然段写田忌第一次赛马失败;第13- 17 自然段写田忌第二次赛马胜利。

然后,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2 段,了解田忌第一次赛马失败的原因是齐威王的上、中、下等马分别比田忌的上、中、下等马强,田忌用上等马
对齐威王的上等马,中等马对中等马,下等马对下等马,所以失败了。

怎样使田忌转败为胜?学生认真读课文,懂得孙膑调换马的出场顺序,采取以田忌的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中等马对下等马、下等马对上等马的办法,所以取得了胜利。

3、探究教学法。

有的课文需要学生进一步探究,才能够理解课文的内容。

如《草船借箭》这篇课文,可分三步进行教学:第一步引导学生对事件背景进行探究。

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限诸葛亮10天内造好10万支箭,否则按军法处置。

第二步引导学生按“草船借箭的原因→诸葛亮草船借箭的准备→草船借箭的经过→如期交箭”这四个阶段阅读课文,进行探究。

第三步引导学生探究重点段。

如学习“借箭经过”这段,诸葛亮第三天四更命令士兵向曹营进发,命令草船“一字形”摆开,叫士兵擂鼓呐喊。

曹操由于大雾辨不清江面虚实,吩咐士兵向江中射箭。

大雾散了,曹操才发现上当。

这样的阅读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4、教、扶、放教学法。

有的课文采用并列式结构,并列段落的构成方式基本相同。

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结构的特点,采取教、扶、放的方法进行教学。

如《将相和》这篇课文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组成,每个故事都按起因、经过、结果进行叙述。

教学过程可分三步:①教师重点教第一个故事“完璧归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围绕“起因→经过→结果”进行学习。

②采取半扶半放方法教学第二个故事“渑池之会”。

指导学生运用第一个故事的学习方法来学习第二个故事。

③自学第三个故事“负荆请罪”。

教师只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这种“讲、扶、放”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旨在培
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表演教学法。

有的课文教学,为使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可以由教师“讲”变为让学生“表演”。

如教学《爱迪生救妈妈》一课,为使学生体会爱迪生是一位聪明活泼的孩子,教师把“讲读”变为学生表演。

扮演爱迪生的学生,抓住“一溜烟似的奔出”、“我没有胡闹,我想出办法了,不信你瞧”等语句。

通过动作表演,把爱迪生急中生智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同学们眼前。

扮演爸爸的学生,抓住“又急又气”、“恍然大悟”、“什么时候了,还胡闹!”等语句,把爸爸心急又毫无办法的样子表演到位。

扮演医生的学生,抓住“环顾四周”、“还是摇头”、“迟疑”、“满意的笑容”、“他真是个聪明的孩子!”等语句,进行表演,表现出医生先是束手无策,之后是对爱迪生大加赞赏。

学生通过表演,把课文枯燥的文字演绎得淋漓尽致,从而深入地理解了课文内容,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总之,阅读教学要重读,重视整体综合感知,重视感悟和情感的熏陶。

而教师要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要正确处理教与学这对矛盾的关系,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以教师的“导”来促进学生的“学”。

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