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历史与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篆刻历史
玺印的产生和它在古代的用途
一、玺印的产生
(一)商代已具备了产生玺印的物质、技术条件,但尚无使用玺印的社会要求。
目前所能见到的最古老的印章,是战国古你(秦以前的印章统称古你―“你”即后世的“玺”字),多是用铜、锡、铅的合金(间有用银)铸成的。
印文奇古,有的已无法认识。
古你的产生需要三方面的条件:一要有较完善的文字作前提;二要有熟练的刻字技巧;三要有较高的冶炼、铸造技术。
就这三点而论,商代已具备了。
从文字和契刻技巧来看,甲骨文不但比较完善,契刻技法娴熟,而且文字结构和章法,也显示出较高的艺术水平。
从冶炼、铸造工艺来看,商代的青铜器制造技术已达高峰,著名的“司母戊”鼎是其代表作。
北京尊古斋有三方类似玺印的“古物”(据说出土于殷墟,详细来源不明),青铜质,有环钮,朱文。
甲骨文、司母戊鼎和三方类似玺印的“古物”,说明商代已具备产生玺印的物质、技术条件,但类似玺印的商代遗物极少发现,这说明商代社会生活或许还没有使用玺印的需求,玺印尚未产生或没有广泛使用。
(二)春秋时期随着经济、政治的发展,玺印应运而生从历史记载来看。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载:“季武子取卞,
使公冶问玺书,追而与之。
”襄公二十九年为春秋中期。
一般认为玺印产生于春秋时期,战国时普遍使用。
鲁迅先生曾说:“尝闻艺术来源于致用”(《蜕完印存代序}) )。
作为实用艺术的玺印,必然是适应社会生产与生活的需要而产生,而发展的。
它所以会产生于春秋时期,主要由于: 1 ,适应商业发展的需要。
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商代已出现了商业,但还不够发达。
春秋时,商业在各诸侯国间广泛发展起来。
随着商业的发展、物资交流频繁,需要一种类似符节的信物作为转运和存放货物的凭证,于是玺印应运而生。
《周礼,地官·掌节》中说:“货贿用玺节”。
注释说:“玺节者,今之印章也。
”可以说玺节是古代允许经商的凭证。
2 .适应政治制度变化的需要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力征,战争频繁,宗族制逐渐破坏,家族制逐渐兴起。
君臣之间的关系不再以氏族血缘关系为基础,任命官吏需要授予一种行使权力的信物,玺印的产生又增加的新的社会需要。
(三)玺印是由“符节”和“母范”演化而来一种实用艺术的产生,经过长期的演化过程。
观察历史文物,玺印可能是由“符节”和“母范”演化而来。
上文提到的三方类似玺印的古物,可能就是这一演化过程中的产物。
至战国时,齐国的陶文绝大多数是用“字范”直接压印出来的。
二、古代玺印的用途
(一)在商业上的用途 1 .是古代允许经商及商品出入的凭证。
《周礼·地官·司市》:“凡通货贿,以玺节出
入之。
”注释:“玺节印章如今斗检封矣,使人执之以通商”。
用现代话说,玺节既是古代的“营业执照”,又是“商品出口证”。
2 .检封货物,以保证安全转运。
汉代刘熙在《释名·释契书》第十九中说:“玺,徙也,封物使可转徙,而不可发也。
”
3 .封存货物,以待买者。
《周礼·秋官·职金》:“辨物之微(mei ,同“美,' )恶与其数量,揭(jie ,作为标志或指示的木桩)而玺之。
”意思是说:货物检验后,用玺印封起来,并将其数量和质量写在木牌上。
“以待不时而买者”(《周礼·地官·泉衬》)。
看来“揭”的作用有三:一是作为封存货物的标志;二是起到广告牌的作用;三是作为提取货物的凭证。
(二)在政治生活中的用途 1 .官吏佩带身上,作为行使权力的凭证自战国以来,历代王朝任命官吏必授玺印,作为行使职权的凭证,其作用在秦以前类似现代的工作证,后来变得类似现代的军衔了。
秦以前无统一印制,“人臣皆以玺玉为印,龙虎为钮。
”(唐·宋佑《通典》),比较自由。
秦灭六国后,少府设“符节令皿”,专门掌管玺印,并严格规定天子之印称“玺”,其材用玉,其他人只能称印,用铜材,从此开始以印式、印材、称谓作为区分官职高低的标志。
但绝不能由此引出:“印之始先于印章者,始于秦也”的结论。
关于称谓的规定:皇帝、皇后、诸侯王之印称“玺”;列侯、乡亭侯、将军、部属、郡邑令长称“印”;列将军之印称“章”。
关于印材的规定:皇帝之玺用玉;
王公侯用金;禄位二千石用银,千石以下用铜。
关于印钮的规定:皇帝、皇后用璃虎钮;诸侯王用驼钮;列侯及中二千石用龟钮,千石至二百石以上皆鼻钮。
至明清又规定各种印用何种书体。
明代规定王玺、王府之宝用玉筋篆;将军印用柳叶篆或璃鼎文,其它官员用九叠篆或八叠篆。
清则规定皇帝玉玺用玉筋篆;其他官员用尚方大篆(九叠篆)或小篆,具附满文。
2 .用来铃盖“封泥”古代文书多写在竹木简犊上,为防止传递中别人拆看,不但用绳捆扎起来,还在绳结上放一丸软泥,铃盖上印章,称为“封泥”或“泥封”,其作用类似现代的火漆或铅封。
篆刻文化
篆刻是书法和雕刻相结合的工艺美术。
由于印文主要用篆书,工艺流程又是先写后刻,故称“篆刻”。
其成品的功用在于“盖印”,故又称“玺印”或“印章”。
专门研究这方面的学问,称为“篆刻学”或“印学”。
篆刻是一门古老的民族艺术,经过两千多年印人的创造和发展,使之不仅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而且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它是我国传统艺术宝库中的瑰宝,而且走出国门,在日本和东南亚各国广为流传.成为国际性的文化艺术形式。
今天随着精神文明建设的开展,篆刻艺术越来越为广大群众所喜爱,篆刻活动已成为群众艺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篆刻艺术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论书法与篆刻艺术
书法艺术和篆刻艺术都是我国璀璨夺目的艺术之林中的不朽瑰宝。
这一点毋庸置疑如若在这两个艺术领域里畅游一番,便会有许多新奇的发现。
一方面,书法与篆刻在其各自的发展历史中通过各自的载体将中华几千年的悠久文化加以传承,在体现艺术美的道路上殊途同归。
另一方面,两者又因彼此所涵内容的差异而展现各自的异彩。
既然同为艺术,书法与篆刻便拥有很多共性。
这种共性又因为文字这一共同的载体而愈发强烈起来。
从以下三个方面可一窥其斑。
一书法与篆刻的发展历史密不可分。
书法艺术的发展同中华民族文字的发展紧密相关。
因为书法本身就是以文字为素材且按照形式美的法则进行再创造的一门奇特艺术,随着文字从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发展到草书,以致从繁体字发展至现在的简体字,书法的体式也不断被加以创新。
篆刻艺术同样离不开文字。
作为一门在方寸之间展示万千气象的艺术,文字可谓是其最重要的组成元素了。
篆书所用的文字一般有甲骨文、金文、小篆与缪篆等。
古人曾这样强调文字在篆刻艺术中的地位“篆印必先习篆,以求篆体之笔法,得笔法则得字法而章法随之。
”“治印者必先识篆书,不然尺幅之中尚未能平稳,况方寸之间乎?其欲求妥贴者难矣。
”由此可见,文字对于篆刻而言的重要性.尽管两者的发展历史均与文字的发展史有关, 书法艺术的发展与文字的发展是同步的,而篆刻艺术却停留在了篆书这一关节上,所采用的文字并未如影随形地同文字的沿革发展下去。
二书法与篆刻是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不管哪一种艺术都来自于现实生活,都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类在长期的实践生活中的智慧结晶。
从这一点来说,书法艺术和篆刻艺术均是有其实用性的。
书法除了在著书立说传播文明中起到不可或缺的媒介作用外,还在人们之间的通信、书写牌匾、题诗作画、撰写碑铭、楹联、商标广告等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而篆刻艺术则有着凭信、检封、佩带、标记、烙印、殉葬等等作用。
其中凭信是最重要的用途之一。
汉刘熙在其所著的《释名-释书契》中说“玺,徙也,封物可使转徙而不可发也;印,信也,所以封物为信验也。
亦言因也,封物相因付也。
”《后汉书》中《祭祀志》也说“自五帝始有书契,至于三王,俗化雕文,诈伪渐兴,始有印玺,以检奸萌。
”这种凭信的用途,上至皇帝下达平民,只不过印章的名称有玺、印、章、宝、朱记、关防、戳记之别罢。
三书法与篆刻和作者本人的文化修养密切相关。
古语云“字如其人,印如其人,文如其人”这话一点不假。
在书法艺术和篆刻艺术领域里,每一种风格的形成,都基于作者的审美爱好,决定于作者的气质品格,思想感情,才能学识与文化修养。
在书法创作中,作者的情感是创作的灵魂,以情感主运笔墨,以心性驱使运笔融情入笔的结果使得生动的线条形象和深刻的意蕴跃然纸上。
其实两者的区别也是很明显的。
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看工具与材料。
笔墨纸砚是书法艺术最基本的工具与材料,人称文房四宝。
即“笔墨纸砚”。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它们本身也成了一种文化。
而篆刻艺术所用的工具主要有刻刀印床印材印泥印规毛笔写印稿纸拓印纸砂纸板等其中刻刀是治印必需的工具一般有平口刀斜口刀和平底刀印床则有木质和金属质地两种印材很多,常见的有青田石寿山石昌化石数种。
两者,一个是软的毛笔,一个是硬的刻刀,而表现出的美和趣味又迥异。
这就是构成它们各自不同艺术特点的主要因素。
其次看用途,书法在楹联牌匾商标广告等领域都可一展风采在旅游胜地名山大川文人雅士题诗作赋往往会为景点增色不少。
篆刻艺术的应用范围不太大,主要起一种凭信作用印章的使用在春秋战
国时已很普及,先秦和秦汉的印章多用作封发物件,简牍之用。
篆刻章法的形式构成美
篆刻是篆书和雕刻相结合的艺术,篆书是这一艺术的形式母体它包括甲骨文金文籀文权量诏版瓦当文鸟虫篆九叠文等各种大篆小篆书体。
形体多变,流派繁多,它们的构成与风格影响着篆刻的形式构成和美感。
篆刻艺术美包含其书法美刀法美和章法美。
而书法美
刀法美又主要是通过美的章法来展现。
章法决定篆刻作品的整体效果。
章法构成中的点线面朱白等形式元素,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律组织起来才会具有一定的美感。
所谓“章法”,也称“经营位置”根据入印文字和印面形状进行整体形式构成的艺术处理方法,是篆刻欣赏的主要内容。
篆刻章法贵在气势情韵,讲究首尾相应,欹正相生,回互偃仰,轻重虚实,新颖独特,天然妙成。
古人总结篆刻章法计有均布法疏密法轻重法方圆法欹正法俯仰法屈伸法增减法向背法纵横法等。
其实还不止这些尽管其形式构成变化无穷,但万变不离其宗,其变化离不开整齐一律对称均衡对比调和比例节奏韵律多样统一这几种形式美法则的灵活运用。
篆刻中“多样”体现了事物个性的千差万别,“统一”体现了事物的共性或整体性。
多样寓于统一之中,在整体中求局部变化,局部变化服从整体统一使变化与统一。
局部与整体有机结合,相辅相成。
篆刻章法运用这一美学原理处理构图中的虚与实方与圆曲与直粗与细
长与短纵与横刚与柔巧与拙藏与露等对立统一矛盾,使作品给人生动活泼新鲜强烈丰富多彩的美感。
汉字笔画线条有方有圆,成功的篆刻章法多是方中有圆,圆中有方,方圆兼备,使印面构图既平正庄重,又有柔姿异态。
印中线条运用直中有曲,曲中有直,直曲相济。
直以强其骨,曲以丰其韵多样化的线条,更富装饰性。
且只有在粗中有细,细中有粗,粗细结合的对比中,方显示变化之美及其节奏感。
印
篆刻章法的形式构成美是历代篆刻家不断积累起来的审美经验在印面上的表达篆刻章法的形式构成关键就在对于形式美法则的灵活运用。
形式美是生活、自然中各种形式因素的有规律的组合。
形式美的法则是人们在审美活动中对现实中许多美的形式的概括反映,只要人们接触到美的形式,便能产生美的感受。
国篆刻的艺术魅力就在于此
篆刻技法
一、篆刻文化基础知识
战国古你及其艺术风格秦以前不论人的职位高低,所用之印
均可称你。
故人们习惯把秦以前的印章统称“古你”。
考辑古你
成谱者始于明代,当时称为“秦印”。
在此之前辑古印者,因其
文字难识,多弃而不录。
至晚清研究金文之风大开,陶文、古你
文也被大量搜集,故此后所出印谱多列有战国古你。
战国时期,
诸侯割据,“文字异形”,书体风格因地而异,形成古你具有丰富
多彩的艺术特色。
总的来说,古你制作精致,形态丰富,构思严谨,风格商古,反映了时代风貌。
其险峻奇秀之气,为历代之尤,有不少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至今仍为广大篆刻者所喜爱,作为学习的典范。
一、形态丰富多变在传世的古印中,形态丰富多彩的,当以古你为最,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种类繁多由于诸侯力征,制度不一,加之印章的用途不同,古你虽多为铜质,但种类颇繁。
从使用范围看:有官你、私你、杂用你之分。
私你中又分姓名你、吉语你、肖形你、单字你等,姓名你中有两面印,吉语你中有五面印。
从文式上看:官、私你中,朱文、白文均有。
朱文小你多有宽边,笔画极细而坚挺,皆出于铸造,工致精妙不可思议。
白文你有铸、有凿,书体患肆奔放,古秀苍逸,多有边栏或田字格、“田”形格。
从钮式看:古你虽多为小孔鼻钮,但也间有兽钮、亭子钮、人钮、带钩钮、朋钮、戎子钮等。
2 .形状多变( 1 )印面大小悬殊。
( 2 )印面外形多种多样。
( 3 )印面变化神奇。
古你印面多有在极为简单的外形内饰以相同或其他的形体,使之变化万千。
二、章法构思巧妙古你篆刻艺术最大的特点,莫过于章法构思巧妙,布局手法变幻无穷,文字安排自然天成,似无规律,实际上是作者匠心的组合,巧妙运用章法的基本规律,在不平衡中取得了整体和谐的美感,给人以无穷的艺术享受。
在这里不可能
全面地分析古你章法的基本规律,仅就其构思巧妙的几个主要特.点介绍如下。
1 .因势利导,随势结体( 1 )因势利导,自然天成古代文字的结体比较自由,往往随笔画的多少忽大忽小,有的外形则随器物的形状而变。
古你的作者充分利用这一特点,不但对入印文字的大小、敬正、方圆,笔画的长短、粗细、曲直,因势利导,天然成趣,有时甚至作适当的夸张,以取得某种特殊的艺术效果。
在章法经营上,聚散开合,亦理随情至。
使之错落大方,神气贯通,苍古深厚,韵味醇朴。
( 2 )因地制宜,随形结体任何艺术作品都很重视势态,这对篆刻作品尤为重要,高手得意之作,可“在方寸之间自有一泻千里之势”。
古你对势态的表现亦放在首位。
杂形你的章法构思,多是因地制宜,随形结体,字体的敬正、交错,全画的长短曲直、聚散开合,随印面的形状不同而变幻莫测,形体和谐,妙趣横生。
2 .利用矛盾,险中求稳一方成功的印章,在艺术上必然是多种矛盾因素的统一体。
古你章法构思巧妙,最突出的表现在善于利用矛盾因素的互补作用,于平中求奇,险中求稳,乱中求齐,参差错落,虚实相依,寓巧于拙,往往在不平衡中取得整体和谐的美感,给人以出乎意料的艺术回味。
三、风格高古,多姿多态古你篆刻艺术是一枝风格高古,多姿多态的奇葩,有的古朴自然,有的工稳典雅,有的奇秀流丽,有的粗犷奔放,有的奇险多姿,现重点介绍如下。
1 .古朴自然古你从表面看,多不假修饰,章法安排自然天成,显得落落大
方,气势贯通,苍古浑厚,朴素自然。
2 .古秀典雅与粗犷奔放风格截然不同的是独具风格的小你。
一般只有 1 . 5 厘米左右见方。
印文有朱有白。
朱文小你均出于铸造,笔道细若毫发,坚挺如针,并配以宽舒深厚的边框,风格奇秀清丽。
多用铜(间有用银)铸成,铸造工艺之精,令人赞叹。
3 .奇险雄健战国时期,诸侯争霸之气在篆刻艺术上也必然有所反映,因此,古代印章中奇险雄健之风当以古你为最。
这里说的“奇”,不是指不讲章法规律,一味追奇求怪,让人望而作呕的作品,而是印家大胆巧妙地运用章法规律,采用非常手段,创作出异乎寻常的佳作。
秦汉是篆刻艺术发展的黄金时代汉印的艺术风格汉印的艺术性极高,平稳端庄,古朴浑厚,势韵自然,变化万千,是其总的特点。
能在平整中寓以变化,深沉含蓄地表现出各种艺术情趣,给人以美的享受。
但由于制作工艺不同,具体风格亦有很大差别。
铸印有浑厚、严谨、圆润之美;凿印多刀痕显露、结体奔放自然,有挺拔锐利的特点;玉印则有工整、光洁、细润、挺劲之美。
1 .平稳匀称,严谨端庄。
汉铸印最基本的艺术特点是在平稳匀称中寓以变化,表现出深厚静穆的艺术情趣。
文字结体严谨,横平竖直,如有斜笔亦取巧写过。
书体多用圆笔,笔道匀停,粗壮而自然流动。
2 .变化万千,构思巧妙。
过于追求平稳匀称则易板滞,一方成功的印章必然从多方面求变化,以救板滞
3 .古
朴苍劲,浑穆雄强。
这类印章在汉印中较多,印文线条朴拙苍劲,峻增秀逸,细处坚劲,粗处浑厚,显得韵味高古。
4 .疏密有致,伸缩自然。
中国书画常常大片留空,给人以遐想。
汉印特别注意疏密虚实的处理,往往以强烈的疏密对比,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感。
5 .婉转流畅,曲直分明。
婉转流畅的线条,能给人以婀娜多姿的美感。
6 .瘦挺刚劲,苍古秀拔。
这类印章在汉印中亦常见,7 .肆意奔放,险夷结合。
急就章多是匆忙凿成,不加修饰,意到笔不到,天真纯朴。
其中佳作在篆法、章法的处理上,多是在不经意中经意,在不循法中循法,挥洒自如,而内蕴法度,往往是出奇制胜。
有的奇险多姿,有的肆意奔放。
奇而不怪,散而不乱,简易有神,妙趣横生。
三、汉印的制作工艺由于印章的材质不同,制作工艺有铸造、镌凿、雕琢之分。
1 .铜印的铸造工艺明代甘喝的《印章集说》认为:“铸印有二:曰翻砂,曰拔腊。
” 2 .铜印的刻、凿工艺凿印,是指印身、印钮已铸成但印面无字(类似现在商店出售的铜印材),印文是后刻、凿出来的。
3 .玉印的雕琢玉质坚硬难于受刀,过去一些篆刻论著讲到治玉印时,多称古代有“昆吾刀”, “切玉如脂”。
或说用药软玉、用药制刀等等。
但未见实物留传下来。
隋至元代印章的变化篆刻知识与技法宽大,方寸之印已不适用。
另外,唐宋以后,已不像汉代用印材、钮式、缓带等作为区分官职高低的标志,而是用印的大小、
厚薄来标志官职的尊卑高低。
加之印面的大小已不像过去要受小块“封泥”的限制。
随着印面的加大,边也渐加宽。
印文书体渐用九叠篆秦汉通行小篆、隶书,至六朝渐通行楷书、行书。
另外印钮变直古代印章佩带腰间,上边要有个穿带的钮。
汉代又以钮式、缓带的颜色作为区分官职高低的标志,所以当时钮式比较讲究。
隋唐以后印体变大不便佩带了,而且印大钮小也不便手握铃盖,故印钮渐变为矩形把手。
古印主要书体的特点方
一学篆是学习篆刻的首要课程。
识篆是学习篆刻的先决条件有人习惯把印章统称为篆刻
严格地说篆刻专指用篆书刻制的印章篆书是大篆和小篆的通称。
作为高古典雅独具特色的传统艺术,篆书仍有旺盛的生命力。
篆刻更是一刻也离不开它,但经过几千年的演进,作为实用字体它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触它。
古印篆书的不同特点是形成历代篆刻不同风格的主要因素古代玺印文字虽多为篆书,但受文字演进的影响,历代入印篆书的特点差异很大,这正是形成历代篆刻艺术风格不同的重要因素之一战国时期文字不统一,结体多变,款式比较自由,形成了古钅尔争奇斗研,多姿多态的局面秦统一了文字,以秦篆入印在田字格日字格内变化多端,书法方中寓圆,使秦印
古拙秀丽得自然风趣汉代以缪篆入印,字体平稳,厚重大方于是,平稳端庄,古朴浑厚,就成为汉印的艺术特色学习研究篆刻艺术者只有了解古印书体的特点,方能充分领会历代篆刻艺术的不同风格,更好地继承优良传统
书篆是篆刻的基础篆刻是书法和雕刻相结合的艺术,书篆是基础,刻是表现字法笔法的手段,刻因篆佳而传神,篆因刻佳而生辉,偏废一方均难获得篆刻艺术独特之美但是就象任何一对矛盾总有其主要方面一样书与刻相较,书更为重要再从掌握的难易来说,学篆更难
学习篆刻应懂点六书理论和文字演进的常识篆书是一种古老的书体,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和楷书有很大差别
古人造字的六种方法即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了解点文字演变的轨迹和规律,在进行篆刻创作时才能不用错字入印,章法经营时才能变化自如。
六书,对我们研究汉字的形音意,研究汉字书法,特别是研究篆法篆刻都有重要意义。
经营章法时,越能在六书的规矩内变化自如,渐臻佳境。
二古印文篆书的主要特点从战国至明清
印章的书体多用篆书主要有古钅尔文字小篆
缪篆鸟虫书九叠篆等等学习篆刻,主要用前三种,对古钅尔文字缪篆。
小篆既用于“元朱文”印章,习篆又要从小篆入手。
章法
一、章法贵在气势、神韵。
章法,在绘画中称为,经营位置
,篆刻术语叫“分朱布白”,是对印文或图象的安排和处理印面结构的艺术手法纵观古今名印风格各异,但其章法布局无不神完气足我国的艺术评论历来把意境放在首位成功的篆刻作品能把作者之情,自然之景交融升华,形成深邃的意境,给人留下意味深长的回味
二、章法构思的依据许多印学论著常用造屋必顺先设计蓝图来比喻章法设计的重要设计造屋蓝图,应先了解主人的意图,再测量地基,了解建材的规格质量,方能动手设计。
篆刻的章法构思亦应有所依据应因地制宜、就材作艺,巧妙地利用书体的特点印文是章法的素材各类篆书的特点及变化规律各异,印人应像根雕家那样善于发现和利用“根”的原始特点,就材作艺。
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和篆刻功力,巧妙地利用书体和文字结构的特点,遵循其变化规律进行艺术创造,形成新颖的章法布局,给人新奇的美感。
章法变化的完美,要求书体统一历代篆刻的艺术风格均和入印的书体特点有关若在一方印中各种篆体杂陈,方圆并存,在艺术结构上很难统一协调因此在章法布置时,如遇有体势不合之字应尽量调换,以求章法变化的统一协调。
拼凑必须不违六书
符合文字演进的规律所以拼凑并非易事,要有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