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化模式及构建策略
浅谈绿色生态居住区的设计
浅谈绿色生态居住区的设计发表时间:2017-12-04T09:20:53.677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24期作者:郑伟业[导读] 摘要: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气候变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带来的生存威胁,让我们开始对传统的发展模式与生活方式的反思。
目前“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的共同目标和行动纲领。
绿色生态居住区也成为当前社会居住区的必然要求之一。
本文论述了绿色生态居住区产生的必然性,并浅谈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居住区的应用体现是如何构建绿色生态居住区。
泛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广东设计分公司 501600摘要: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气候变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带来的生存威胁,让我们开始对传统的发展模式与生活方式的反思。
目前“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的共同目标和行动纲领。
绿色生态居住区也成为当前社会居住区的必然要求之一。
本文论述了绿色生态居住区产生的必然性,并浅谈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居住区的应用体现是如何构建绿色生态居住区。
关键词:绿色;居住区;可持续发展“绿色生态居住区”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居住概念,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意在寻求自然、建筑和人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利用自然条件和人工手段来创造一个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同时控制对自然资源的使用,实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
而事实上的“生态”不仅仅是指室外小区环境的“绿色”,不是依靠多绿化就能完全解决的。
它需要用系统化的思想解决从小区规划、单体设计到环境控制系统等诸多环节,其技术策略是对建筑设计规划、住宅声、光、热以及风等诸多技术整合后的结果。
1发展“绿色居住区”的意义1.1 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绿色住区”产生的基础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我国居民住房需求正从生存型向舒适型转变。
人们购房已不仅仅是栖身之用,更多的是为了追求个健康、环保、舒适、安全的生活空间。
“绿色住区”成为了追求高品质健康生活的城市人的最佳居住选择。
1.2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绿色住区”产生的必然趋势进入 21世纪,人类越来越认识到与自然和谐共处,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生物多样性与城市规划:生态友好型设计
生物多样性与城市规划:生态友好型设计在当今世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城市规划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我们面临着如何在不断扩张的城市空间中保留和增强生物多样性的挑战。
生态友好型设计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策略。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它不仅关系到生态系统的健康,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城市中的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城市生态平衡、提供清洁的空气和水源、调节气候以及促进人类身心健康都至关重要。
城市规划中的生态友好型设计,旨在通过创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将自然元素融入城市结构之中。
这种设计不仅关注建筑的美学和功能性,更强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
例如,绿色屋顶和墙面可以为城市提供额外的绿色空间,同时吸收雨水、减少热岛效应,并为鸟类和其他小型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
城市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的规划也是生态友好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区域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和运动的场所,也是城市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保障。
通过精心设计的植物群落和水体,可以吸引和保护各种野生动植物,从而增加城市的生物多样性。
此外,生态友好型设计还涉及到交通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优化公共交通系统,减少私家车的使用,可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同时也有助于减少空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
绿色交通系统,如自行车道和步行道,不仅鼓励了健康的生活方式,也为城市中的野生生物提供了更多的生存空间。
在城市规划中,生态友好型设计还应该考虑到可持续材料的使用和能源效率的提高。
使用本地材料可以减少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而高效的建筑设计可以减少能源消耗,从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总之,生物多样性与城市规划的结合,要求我们采取全面的生态友好型设计策略。
这不仅有助于保护和增强城市的生物多样性,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通过创新的设计和规划,我们可以构建一个既美丽又生态友好的城市环境,为未来的世代留下宝贵的自然遗产。
居住区住宅环境景观设计策略
居住区住宅环境景观设计策略摘要:伴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居住区逐渐朝着更高端和绿色的方向不断的变化。
在居住区住宅中加强环境景观设计,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在居住上的新要求,还有助于美化城市中的环境,达到双赢的效果,因此设计人员需要更加认真地完成居住区住宅环境景观设计,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优化当前的设计模式,增强居住区的美感。
本文论述了居住区住宅环境景观设计的策略。
关键词:居住区;住宅环境;景观设计;设计策略一、居住区住宅环境景观设计的概述1.重要性1.1优化城市环境城市环境营造与人类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与环境和谐相处已经成为城市规划设计的主要核心了,居住区住宅作为城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现代化社会中,人们更加渴望拥有自然和绿色的人居环境,科学的规划当前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和社区形象,从而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
1.2满足人们生活需要住宅区景观是美观性和实用性较强的公共场所,主要是为了满足用户生活的基本要求,既需要开放公共场所,也要搭建良好的个人私密空间,从而使人们能够在景观中感觉非常地舒适。
住宅区内部良好的景观可以为用户提供面积充足和设施齐备的场地,吸引居民走出居室,参加更多的公共生活,在小区内部营造更加融洽的社区氛围,同时进行植物和小品设施的优化配置,还有助于增强视觉本身的摄入度,考虑居民对于安全感和私密性的要求,构建完善的室内外空间,有助于提高整体的设计人性化效果,充分的发挥景观本身的作用价值,促进居住区住宅的稳定发展。
1.3保护生态环境在实际环境景观时有助于保护生态环。
例如通过住宅区环境景观设计为人们营造更加丰富的小气候,在地区内部搭建多样性的生物群体,遵循协调性的工作原则,不断的优化当前的设计方案,通过小气候的建立,净化城市中的空气,同时也可以增加住宅区的绿化面积,使人们能够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舒适感,维持城市中的绿化面积。
1.4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在新时期下,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良好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房产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人们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完善,但是人们生活环境却拘泥于钢筋水泥中,难免会给人们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在城市生活中人们急需有更加宜人的生活环境,为了积极的满足人们在居住方面的需求,也要加强对居住区住宅环境景观设计的优化力度,和现代化城市发展进行相互的匹配,不断的创新当前的设计方案。
生态位理论与方法在城乡规划中的应用探究
生态位理论与方法在城乡规划中的应用探究摘要:城乡规划中应用生态位理论与方法,不仅可以保护整体生态环境,协调生态服务功能,还能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因此,有必要充分应用生态位理论与方法,明确城镇职能,推动主导产业发展,协调城乡发展,指导城乡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基于此,文中简要阐述生态位理论与方法在城乡规划中应用必要性,探究生态位理论与方法在城乡规划中的应用策略,旨在提供一些有益参考,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关键词:生态位理论;生态位方法;城乡规划;应用引言生态位主要指的是生态系统由无数个子系统组合而成,每个子系统本身都有一定的价值和作用,在这整个系统中,每个子系统都有适合自己的位置。
在这个位置上,它们可以将自身功能、特色发挥出来,在促进自身发展同时,也能进一步推动生态文明的构建。
党中央领导指出,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让广大人民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在优美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
在国家政策指导下,地方政府也应积极应用生态位理论和方法,让城市与乡镇生态位处于适宜状态下,促进良性竞争,保持各自功能效率和稳定性,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对此,本文分析探讨生态位理论与方法在城乡规划中的应用策略具有积极现实意义。
1生态位理论与方法在城乡规划中应用必要性1.1有助于保护整体生态环境城乡规划中应用生态位理论与方法,有助于保护整体生态环境。
生态位理论下,城市和乡镇是一个整体。
加强城乡规划,旨在构建一个系统的生态网络,让城乡处于适宜的生态位,发挥其应有功能,为社会生态建设提供助力。
而在城乡规划中,生态环境保护是较为重要的一项内容,也是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
通过实施加强绿化带建设、注重环境监督等具体措施,在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同时,保护生态环境。
因此,在城乡规划中有必要充分应用生态位理论和方法。
1.2有助于协调生态服务功能城乡规划中应用生态位理论与方法,有助于协调生态服务功能。
《生态地区城市设计策略》
《生态地区城市设计策略》近年来在城市化建设发展中,由于过分的强调规模扩展与速度建设,给城市生态环境带来很大破坏,这不仅抑制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也对城市人们的生活质量产生了很大影响。
为了使城市发展重新展现活力,当下阶段已逐渐开始在城市建设中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努力修复城市环境,促进城市建设逐渐朝着新的方向不断转型。
1城市双修简述1.1概念。
城市双修包括城市修补与生态修复两个方面,在这里,生态修复主要是指用生态的理念来修复城市当中被破坏的自然环境,改变原有的环境质量,在城市发展建设中注重生态与城市建设的共同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关系协调;城市修复:①在城市生态区域开展底线思维建设,避免对实际环境造成影响,引导城市合理化发展;②针对城市建成区,要加强城市品质与效率的提升,已改善人们生活居住环境为主进行城市建设。
1.2意义。
城市双修是国家在城市建设及治理的理念上提出的,对于原有的城市发展建设而言是一项重大的战略转变。
在以前的城市建设中,由于过分注重城市规模扩大与速度发展,因此没有对城市生态环境给与过多的关注,也因此使得当下城市环境被破坏的比较严重。
城市双修主要侧重于塑造城市特色与提升城市活力,原来的城建设仍会受到西方城市建设的影响,而对城市双修而言,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多是国家内部的发展创新,这和以往的城市建设存在根本性差异。
城市双修在解决实际城市问题时,主要是以当下的城市建设为基础,对原有的城市建设进行逐一的完善修复,从而使城市建设变得更好。
再者,双修理念的提出也弥补了原有的城市建设理论空白,促使当前国家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更加健全完善。
最后,城市双修的推进与发展,合理化解决了原有的环境污染与交通拥堵问题,在2020年,相信国内大部分的城市都将适于人们居住,城市双修将进一步改善人们居住环境,帮助人们提高实际生活质量。
1.3设计原则。
城市双修设计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为。
①以人为本,在实际发展阶段坚持以人为核心,与不同人群进行结合力争使计划与实践相符合,从而有效满足当下的人民大众的生活生产需求,提升人们生活质量,让人们生活的更加幸福;②城市双修的顺利开展需要与城市发展现状、生态环境的相结合,用生态手段合理控制城市规模,促进城市发展。
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化模式及策略
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化模式及策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生态化建筑设计成为了当今建筑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
生态化建筑设计主张将自然环境作为设计的重要参考因素,并通过各种策略和技术手段来实现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本文将就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化模式及策略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相关领域的读者提供一些有益的信息和启发。
一、生态化建筑设计的意义生态化建筑设计是指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问题,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降低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目标。
生态化建筑设计通过改变传统的建筑设计模式和方法,注重建筑与环境的协调,促进资源的节约和再利用,达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1.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
传统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废弃物和污染物对自然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加剧了生态系统的失衡。
生态化建筑设计旨在减少对环境的破坏,通过合理规划和利用自然资源,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2.节约能源和资源。
生态化建筑设计注重建筑材料的选择和利用,以及工程施工和运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问题。
通过采用节能技术和设备,合理布局和设计建筑空间,有效降低建筑的能耗和资源消耗,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改善居住环境和提高生活质量。
生态化建筑设计强调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打造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满足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和需求。
在当今的建筑设计领域,生态化建筑设计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1.被动式生态化。
被动式生态化建筑设计主张通过建筑结构、材料和布局等手段,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条件,减少对外部能源的依赖,实现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建筑朝向、采光、通风和隔热等方面做出合理规划和设计,减少建筑的能耗和资源消耗。
2.积极式生态化。
积极式生态化建筑设计主张通过科技手段和工程设备,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条件,提高建筑的能效和资源利用率。
采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结合智能控制系统和节能设备,实现建筑的自动化管理和能源节约。
研究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建筑设计 伍冬红
研究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建筑设计伍冬红发表时间:2019-09-10T16:11:49.000Z 来源:《城镇建设》2019年第14期作者:伍冬红[导读] 城乡规划除了要做好环保的把控外,还需要做好历史文化和现代化特色的有机融合,打造高水准生态建筑,推动城乡持续化发展。
桂林市象山区建筑设计研究院广西桂林 541002 摘要:城乡规划是基于政府统筹引导,根据城乡发展现状,进行空间建设布局。
在城乡规划设计中,要保证自然资源得以合理利用,同时注重改善周围自然环境,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水平,使其能够过上舒适惬意的生活。
城乡规划除了要做好环保的把控外,还需要做好历史文化和现代化特色的有机融合,打造高水准生态建筑,推动城乡持续化发展。
关键词:城乡规划设计;生态建筑;设计1导言城乡规划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内容,科学的城乡规划可以使城乡各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生态建筑设计理念使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将这一理念应用到城乡规划中,可以很好地解决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之间的问题,因此,需要不断弘扬生态建筑理念,为我国城乡规划提供理论基础,同时实现生态文明建设。
2城乡规划中生态建筑设计的概念分析2.1注重建筑与环境的融合所谓的生态建筑设计,具体指的是在城乡规划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将城乡建筑设计的整体风貌与周围环境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充分利用现有的建筑和先进的生态理念实现城市建筑的设计创新,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实现自然资源的自我调节能力,这样就可以实现对建筑生态环境本身的塑造。
建筑与周围生态环境的有机结合也包括建筑的风格、建筑过程中应用的材料以及应用于其中的建筑理念等方面能够与城市的特色尽量保持一致,注意不要在破坏原有环境的基础上实行相应的改造,而要注意在保持原有环境的特色的基础上展开相应的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建筑设计。
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最终的城乡规划设计的结果能够做到建筑本身与周围环境的有机融合,从而达到和谐一致的良好效果。
人居环境建设中山地城市生态安全构建策略
浅析人居环境建设中的山地城市生态安全构建策略作者简介排版保留:赵春容(1975-),女,硕士,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讲师【摘要】山地城市的生态安全关系到区域社会的和谐发展和稳定。
与平原城市相比,山地城市生态系统具有复杂性与多样性、脆弱性的特征。
基于对山地城市生态安全概念的理解,指出山地城市生态安全系统是由城市实体人居环境空间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和生命线系统构成,并提出了保障山地城市生态安全的策略。
【关键词】山地城市;生态安全系统;策略山地是人类聚居空间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地域环境的复杂性、交通条件的封闭性、建设活动的艰巨性和经济发展的滞后性,决定了山地人居环境建设的特殊性。
但目前对山地的认识和研究尚处在启蒙阶段,山地城镇人居环境建设经验积累和实践探索储备又不够[1],这导致城镇化过程中破坏性建设严重,山地生态失调,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锐减,自然灾害和工程灾害频繁,使山地城市失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本文从界定山地城市生态系统和山地城市生态安全概念内涵出发,提出山地城市生态安全系统构成,以及保障山地城市生态安全的策略。
`1山地城市生态安全概念及内涵.城市为人类聚居生存环境,山地城市生态系统是由城市人类及其生存环境两大部分组成的人类聚居地。
与平原城市相比,山地城市生态系统具有复杂性与多样性[2]、敏感性与脆弱性 [3]的典型特征。
山地城市生态安全是指山地城市生态系统安全。
本次研究着眼于现实的需要,将山地城市生态安全界定为指对城市生态系统过程中影响重大的制约性因素实现良好调控,同时具有较强的应灾能力的状态。
基于此概念界定,山地城市生态安全是指山地城市生态系统的安全以及山地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于人类的安全,前者是指山地城市人工及自然生态环境共同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处于无危险状态,后者指山地城市生态系统满足人类生存需求的可持续能力。
2 山地城市生态安全系统基于对山地城市生态安全概念的理解,结合城市规划、社会学、经济学、生态学等交叉学科背景,认为山地城市生态系统安全由城市实体人居空间系统安全、经济系统安全、社会系统安全和生命线系统安全四个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的部分组成。
探析城市规划中生态城市规划
探析城市规划中生态城市规划摘要:生态城市建设与规划实现了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的融合,提升了城市的魅力,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在城市中定居,从而实现人们渴望接触大自然的愿望,缓解社会压力,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因此,在城市规划工作中,设计人员应加强生态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工作中的融合,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态城市规划方案,助力现代化城市的建设。
关键词:城市规划;生态城市;有效应用1 生态城市的重要性生态城市具有多重重要性,对于现代城市规划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生态城市有助于减轻环境压力。
传统城市往往会对环境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地垃圾堆积。
生态城市通过可持续的资源管理、绿色交通和低碳能源使用,可以降低这些负面影响,减少生态破坏。
其次,生态城市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它们通过提供清新的空气、绿色空间、便捷的交通和更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为居民提供了更健康、更宜居的城市环境。
这不仅有益于身体健康,还有助于提高生活满意度。
最后,生态城市有助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通过鼓励创新、支持绿色产业和吸引人才,生态城市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并为城市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此外,它们还吸引了更多的投资,推动城市的发展。
2 生态城市建设的发展现状当今社会,经济水平不断增长,自然资源越来越匮乏,生态环境恶化程度越来越高,如全球化二氧化碳的含量急剧增加,对于臭氧层的破坏越来越严重,甚至导致地球南极和北极的臭氧层比较薄弱的地方出现空洞,促使紫外线照射的浓度加强。
另外,大量释放二氧化碳和工业废气会导致全球高温现象的出现,南北极冰川融化,全球水平面增高,最后导致全球化的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总的来说,从目前我国生态环境破坏速度来看,植被资源越来越少,稀有动物濒临灭绝,不可再生资源大肆开发和利用,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正一步步恶化。
在我国很多草原地区原本大面积的草原逐渐退化成荒地沙漠,农用耕地土壤的肥力大不如从前,很多森林资源遭到大肆砍伐没有重新种植,植被面积持续减少,城市的空气质量越来越差,很多城市居民早已经忘记蓝天白云。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及实施策略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及实施策略作者:章向劼来源:《房地产导刊》2013年第10期【摘要】绿色建筑作为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个产物,所表达的“人—建筑—自然”三者和谐统一的思想,不仅仅是实施我国城市建筑高效绿色的必由之路,也是当今世界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文从绿色建筑的基本概念、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和技术途径与实施策略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实施策略一、绿色建筑的基本概念1.1绿色建筑的含义欧洲称绿色建筑为生态建筑或可持续建筑,美国称其为绿色建筑。
中国给绿色建筑的定义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构成绿色建筑的三个要素:(1)从资源能源利用的角度考虑,绿色建筑的设计和建造上应该是尽可能少的、有效的利用常规不可再生资源。
(2)从环境影响的角度考虑,在绿色建筑的全寿命周期里,应尽可能少的减少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
(3)从舒适健康的角度考虑,绿色建筑的设计上,应充分考虑人的因素,关注业主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
1.2绿色建筑的共识有资料显示,我国目前的建筑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30%左右,建筑在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中几乎占到了50%以上,建筑节能已迫在眉睫。
3月底举行的国际绿色建筑大会,吸引了国内外相关政府机构、协会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国际绿色建筑大会也早已经成为国际盛会。
1.3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定义上而言,绿色建筑设计指的是在建筑建设的整个工期内,把建筑物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对一些可二次利用元素的融入作为设计所要考虑的重点。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总的来说,可以从“安全,经济,适用,美观,环保,可持续发展”,这几个角度展开。
但是具体到不同类型的建筑物,要突出个性,有它自己的建筑设计理念,例如,博物馆可以是“以人为本,以文物为本,服务社会。
”例如,对古建筑的修缮,也有一个建筑设计过程,可以是“修旧如旧,再现辉煌”等等。
居住区的方案
3.道路交通
(1)道路系统: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的道路系统,保障居住区内外交通畅通。
(2)公共交通:优化公共交通线路,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
4.公共服务设施
(1)教育设施:规划幼儿园、中小学等教育设施,满足居民教育需求。
(2)医疗设施: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便捷医疗服务。
居住区的方案
第1篇
居住区方案
一、项目背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居住区的建设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环节。本项目旨在打造一个宜居、环保、人性化的居住区,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提升居住环境品质。
二、项目目标
1.合理规划居住区空间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创建生态、环保、节能的居住环境,降低能耗。
2.经济效益评估:分析项目投资回报,确保项目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3.社会影响评估:评估项目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提高项目的社会效益。
本方案旨在为居住区建设提供全面、科学、合理的规划指导,为打造宜居、环保、人性化的居住区奠定坚实基础。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以确保项目目标的实现。
第2篇
居住区方案
一、前言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居住区建设是提升城市功能、改善民生的关键环节。本方案旨在结合现有信息,为即将开发的居住区提供一份全面、细致的规划,以实现宜居、环保、人性化的目标。
二、规划目标
1.创造舒适、安全、便捷的居住环境。
2.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
3.优化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满足居民多元化需求。
3.提升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水平,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
4.保障居住区安全与舒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居住区可持续设计策略
居住区可持续设计策略【摘要】可持续居住区设计的关键在于有效利用资源、废气排放适量、低能耗。
本文通过对居住区布局和建筑设计的论述,阐明现代居住区设计实现可持续应遵循的原则及策略。
【关键词】可持续居住区环境建筑“可持续性”从建筑环境的角度来看,应将其定义为“保护、复原和创造富有生气的、可持续满足使用者需求的建筑环境。
”从大的方面来说,发展经济、保护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都离不开可持续性的科学发展观;从小的方面来说,在与人类关系最密切、可视为社会细胞的居住区建设过程中,设计者是否具有可持续性理念是十分重要的。
可持续性设计的关键在于:有效利用资源、废弃物排放适量、低能耗。
这个要求意味着用最少的材料做最多的事情,用生态的观点看“少就是多”——不浪费,就不缺乏。
从我国国情出发,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以及技术和材料不太完善的原因。
在国家建设特别是居住区建设中,把整个可持续发展技术建立在高新技术的基础上比较困难。
而结合现有环境,充分利用现有物质技术条件,采用传统的、直观的节能技术,才最为接近可持续建筑的传统范围,也更为适用。
故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分析当前城市居住小区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改进策略。
1、居住区布局设计的可持续性在我国,较为多见的封闭式住宅小区固然提供了相对安全和安静的环境,但是其存在的问题还是不容忽视的,如:1、拒绝城市交通。
封闭式住宅小区将城市分割成一块块独立的区域,并在区域内重复放置相似的住宅建筑。
高密度的城市道路网络不复存在,车满为患的大马路和呆板的行列式山墙头就不可避免。
2、蚕食城市公共空间。
在住宅小区内部设想的美好环境,无论多么优美,都无法成为城市的一部分,无法融入城市景观之中。
此外,因建设新的住宅小区而拆除原有的旧城和传统建筑,也是对城市历史和自我更新能力的破坏。
3、公建配套设施等重复建设。
首先居民、住宅、街巷、社区的固有联系丧失,人们孤立在高楼上,社区丧失凝聚力;其次,配套商业无论从数量、质量还是地段都不方便,且每个社区都重复建设,这就导致了有限的资源的浪费。
绿色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策略研究
绿色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策略研究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发展、建设与生态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这就要求必须转换城市化模式,以新型城市化模式协调城市化发展与生态文明提升的关系。
由于多方面原因,社会环境和自然空间环境方面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
要使区域和谐、健康发展,在规划建设中,必须遵循绿色城市设计的理念与原则,结合自然生态环境的城市设计方法,构建人性化的居住和公共空间,创造城市多种功能相互协调、多种价值体系综合优化的空间环境。
1 现代城市设计城市设计经历了从最初解决城镇环境质量问题到根据全球环境变迁开始更多地考虑了与自然环境的相关问题的转变,并探索新一代的、基于整体和环境优先的城市设计思想和方法,即绿色生态城市设计。
工业革命以来,城市化的进程日益加快,生产力低下时人与自然所建立的和谐关系从此被打破,并引发对生存模式与新平衡模式的不断探索。
从新协和村、广亩城市的理念,到“设计结合自然”的生态设计思想,无不反映出生态和谐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影响。
2 绿色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理念传统的城市设计基于图底理论、联系理论和场所理论,对三维物质空间进行塑造。
图底理论以传统空间观念与人的视知觉感知特点为依据,它强调的主从有致的空间搭配,建构了图形与背景有机反转的空间认知与塑造技法;联系理论关注城市形态的外表联系与空间结构内在关联,强调建筑群和外部空间中各种动线、力线与视线相互联系,追求空间元素的布局和谐与统一;场所理论表现的是人的活动与空间的结合模式,强调的是人对城市空间的有效使用,为提高城市空间的可防卫性。
绿色生态城市设计理论中,生态和谐是绿色生态城市规划与设计的核心理念,它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协调与有机发展各个方面,强调和谐的系统性与可持续性,要求城市体现系统整体和谐原则,从而产生了有别于传统和谐思想的美学观念。
同时绿色生态城市设计也强调城市空间特色的延续与建构,并运用文化生态学的理念,按景观生态区位与文化廊道,努力把握外部空间的内在秩序,均衡处理开放空间的布局,达到内、外部空间形态和空间资源的优化组合的目的。
城市更新中的建筑设计策略
城市更新中的建筑设计策略城市更新是指对城市老旧区域进行改造与提升,以满足现代城市发展的需求。
这一过程不仅涉及基础设施的改善,还包括建筑设计的重构。
本文将探讨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建筑设计所需采用的多种策略,包括空间利用、环境友好、文化传承及社会参与等方面。
一、空间利用与功能重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很多城市面临着用地紧张和功能重叠的问题。
建筑设计在城市更新中,首要任务是合理利用现有空间,优化功能配置。
在空间利用方面,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策略:多功能建筑:将居住、商业、办公等多种功能融合在同一建筑内,以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例如,在老旧住宅区中,重新设计底层空间,设置便利店、咖啡馆或社区服务中心,不仅可增强居民生活便利性,还能促进社区经济发展。
灵活性设计:建筑内部需要具备灵活性,可以根据居民需求和市场变化做出调整。
例如,可通过可移动隔墙或模块化设计,使得空间在不同时间段满足不同的需求。
这种设计不仅能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还能提高整体空间的适应能力。
绿色屋顶与阳台:在更新项目中引入绿色屋顶和阳台,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能提供额外的户外空间。
现代城市中,绿色植被的引入对改善城市热岛效应、提供生态效益是相当重要的。
二、环境友好与可持续发展面对全球气候变化以及资源短缺的问题,建筑设计必须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型。
在城市更新中,追求环境友好的建筑设计可以有效降低能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节能设计:采用高效的隔热材料和技术,提高建筑的保温性能,减少空调和采暖能耗。
此外,运用自然通风,通过合理布置窗户和开口,实现空气流通,也能够有效降低能耗。
可再生能源:在建筑更新时,应考虑安装太阳能光伏板或太阳能热水器等设备,利用可再生能源来满足部分用电需求。
这不仅提升了能源独立性,也体现了对绿色科技的追求。
雨水管理系统:新建或改造建筑时,可以引入雨水收集与处理系统,通过对雨水的科学管理,减少对市政供水系统的依赖,同时有效降低城市内涝概率,并提高生态水循环能力。
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十大景观战略
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十大景观战略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使得城市面积扩张,城市人口繁衍,城市环境恶化,城市生态失衡,进而成为一种无法回避的现实。
为了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生态系统,必须要遵循生态学的想法,从城市生态基础设施最具代表性的景观出发,生态化设计城市。
下面,就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要面对并解决问题,提出10个景观战略。
1. 绿地系统战略绿地系统战略是城市绿地网络的整体规划,是将城市的公园、林地、广场、河岸、花坛,以及园林、宗教和文化场所,沿河、沿街串成一张融为一体的绿色网格系统,以满足城市居民的文化、娱乐、休闲、运动等多方面的需求,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2. 绿色屋顶战略绿色屋顶策略是利用屋顶上的空间进行绿化,形成“绿色屋顶” ,打造可持续的城市。
绿色屋顶不仅为城市提供颜色,增加城市景观的多样性,同时也能起到保护屋顶,减少建筑物能量消耗,减少城市热岛效应,改善空气质量的作用。
3. 水环境处理战略水环境处理战略是在城市中加强水的循环利用,达到节水、防洪、减污等目的。
通过建立雨水收集系统、城市内河流的河滩散污,河口渗滤集中处理,构建一条“由上至下”的水环境处理体系,提高城市的水自净能力,达到水环境增强的目的。
4. 生态景观建设战略基于城市化进程所带来的环境问题,生态景观的建设成为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策略。
在规划建设的过程中,通过考虑动、植物的生态和灵活性,同时考虑在建设过程中的成本等因素,选取耐旱、耐寒,易维护的植物进行组合,打造本地生态景观。
5. 生态道路系统战略城市生态道路系统战略是以城市交通为出发点,结合生态要素对城市道路进行再设计,打造新型的“绿色道路”,将树木、绿化带、草坪及小型景观结合,同时也对建筑、水体、行道树等环境进行搭配排布,达到为城市注入生态元素、改善空气质量、减轻交通压力的目的。
6. 多样化水体系统战略多样化水体系统战略是将大型湖泊、河流及水系网络通过水岸带的规划与设计,让城市的水系统变得更加多样、丰富。
建筑中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建筑中的可持续发展策略近年来,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逐渐提升,建筑领域也积极响应这一呼声,致力于寻找并采取可持续发展策略。
建筑中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不仅关乎环境保护,也涉及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建筑中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并探讨其优势和应用。
1. 节能设计与技术节能设计和技术是实现建筑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策略之一。
通过改善建筑物外墙和屋顶的隔热性能,采用高效的建筑隔热材料,建筑可以在冬季保温,夏季保持凉爽,降低能源消耗。
此外,应用新型的照明设备和智能控制系统,优化建筑内部的照明效果,减少能源浪费,节约用电。
2. 水资源管理合理利用水资源是建筑中的另一个关键可持续发展策略。
通过安装高效节水设备,如淋浴喷头、水龙头和冲水装置,可以在不降低使用质量的同时,减少用水量。
此外,收集雨水并加以再利用,用于灌溉、冲厕和清洗等用途,也是一种重要的水资源管理方式。
3. 循环材料的应用建筑中大量使用的材料对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
应用循环材料既可以降低新材料的采矿和开采成本,又可以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建筑师可以选择使用可再生材料,如竹材、回收木材等,同时还应该推动建筑废弃物的回收和再利用,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4. 绿色建筑和生态系统保护绿色建筑的理念是在设计、建造和运营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例如,通过在建筑物周围种植草坪、树木和花草,创造绿色屋顶和垂直绿化,可以改善空气质量,降低温度,并提供更多自然光线。
此外,保护建筑周围的生态系统,如湿地和河流等,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
5. 社会可持续发展除了环境和经济效益外,建筑中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关注社会人文因素。
建筑设计应该考虑到人们的需求和舒适感,打造健康、安全、无障碍的环境。
此外,建筑师还应重视资源和能力的平衡,鼓励创新和知识共享,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实践中,建筑中的可持续发展策略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量。
建筑师和设计团队应该在项目的各个阶段都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从选址、规划、设计到建造和维护,为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一己之力。
城市发展的生态规划
城市发展的生态规划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环境面临诸多挑战。
如何在城市发展的同时,做到生态和谐,已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
生态规划作为一种针对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策略,不仅能够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还有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1. 生态规划的概念与目标生态规划是指将生态学原理与城市规划相结合,以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它关注土地利用、生态资源管理和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旨在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系统及其功能。
其主要目标包括:•提升土地利用效率:通过合理的土地规划,促进土地的高效利用,减少城市扩张对自然环境的压力。
•保护生态系统:在城市发展中,重视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维护生物多样性。
•改善居住环境: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增强居民的舒适度和幸福感。
2. 生态规划的原则生态规划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可持续发展:明确城市发展的长期目标,关注资源的可再生性与环境的承载力。
•以人为本:重视居民的参与,充分听取居民的需求与意见,提升市民的环境意识。
•系统思维:把城市与自然环境视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性分析,以解决生态与经济的矛盾。
•适应性规划:在变化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条件下,及时调整和更新规划方案,适应新情况。
3. 生态城市的设计与实践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城市采取了多种措施来落实生态规划。
例如:3.1 绿色建筑通过推广绿色建筑标准,优化建筑设计与材料使用,如采用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和技艺,降低能耗和对环境的影响。
3.2 绿地系统建设建立城市绿地与公园,增加城市绿化覆盖率,构建“绿色网络”,不仅可以改善空气质量,还能提供居民休闲和社交的空间。
3.3 雨水管理系统通过建设雨水花园、透水砖等设施,实现雨水的收集与再利用,减少城市内涝和水资源浪费。
3.4 生态交通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和自行车道,鼓励低碳出行方式,减少交通排放和能源消耗,同时提升城市的通行效率。
4. 未来生态规划的发展方向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重视,未来的生态规划将向更加智能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
绿色建筑设计的相关要素及其措施
绿色建筑设计的相关要素及其措施摘要:建筑行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础,因此持续推动建筑行业健康、稳定发展,是保证国家经济建设持续发展的前提。
建筑行业在发展中必然会对自然环境造成影响,应在建筑行业中融入绿色理念,通过绿色建筑设计减少能源消耗和减轻环境影响,为整个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该文针对绿色建筑设计的相关要素及其措施做了简要阐述。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绿色理念节约能源綠色建筑设计是近年来共受欢迎的建筑设计理念,指的是在建筑设计中融入绿色技术手段,从而在保证设计效果和满足使用需求的同时,减少建筑工程项目建设阶段的能源消耗,同时减轻对周围环境影响,另外还可以通过调整空间结构、材料使用和能源使用等有效减少建筑工程项目在投入使用后的能源消耗,从而真正实现节能减排,因此非常有必要对绿色建筑的设计进行分析。
1 绿色建筑设计的相关要素所谓绿色建筑,就是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减轻对环境的影响、减少能源消耗,同时绿色建筑能够营造更加舒适健康和安全的居住空间,实现经济发展和建筑行业发展的和谐统一。
绿色建筑设计在新的发展时期极为重要,尤其对我国而言,由于我国人口数量巨大,因此能源消耗也十分严重,而当前煤炭、石油等能源逐渐枯竭,环境污染状况愈发严重,因此我国为了保证持续稳定和健康的发展,开始在各行业广泛推行节能减排理念,建筑行业在这样的背景下将节能减排充分落实,积极开展绿色建筑设计是十分迫切的[1]。
其相关要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1 技术要素相较于常规建筑,绿色建筑设计对技术要求更高,因此相关设计人员应使用更为先进的技术手段,从而一方面促进资源利用效率的显著提升,另一方面也可通过先进技术手段判断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当前在绿色建筑设计中普遍使用的技术手段有计算机信息技术和实际操作技术两种,需要相关人员在实际设计工作中灵活运用。
1.2 环境要素开展绿色建筑设计必须充分考虑环境要素,要保重设计方案和各地的气候特征、地质特征、资源特征等充分贴合,从而最大提高设计效果。
设计的反思:可持续生态景观的创建策略
设 计 的反 思 : 持 续 生 态 景 观 的创 建 策 略 可
童 芸 ,赵 雪 ,
( .天 津 大学 建 筑 学 院 ,天 津 3 0 7 ; . 京 师 范 大 学 美 术 学 院 , 京 2 04 : 1 00 2 2 南 南 10 6 3 .大 理 学 院 艺术 学 院 , 理 6 10 ) 大 70 3
摘பைடு நூலகம்
要 :随 着科 学 技 术 的 发 展 与人 类 社 会 的进 步 , 态 景 观 的创 建 已经 不 再 是 空 中楼 阁 、 上 谈 兵 。 从 社 会 环 境 生 纸 和 经济 的标 准 看 , 态设 计所 产 生 的 影响 — — 无 论 是 积 极 的或 者 是 消 极 的 都 很 不 确 定 。 设 计 师 为 世 界 和 人 类 创 造 生
商 一边利 用媒 体等 手段 去强化 “ 态”=“ 宁”+“ 生 安 健 康 ”+“ 适 ” 个虚 伪概 念 , 舒 这 去培 育 消费 文化 , 开拓 市
场需 求 , 另一 方 面 , 极 的将 “ 态景 观 ” 为 销 售 的 积 生 作
亮点 , 去迎 合 大众 的 消 费 , 足 市 场 的需 求 。 而 在 当 满
下, 当人 们 的物 质生 活不 再 匮乏时 , 人们 对物 的意 义需 求往 往 超过 了对物 的使 用价值 的需 求 , 以 , 所 当我们 在
元 才 开发 了设 计 区域 的 3 左 右 的建 设 , 阿科 桑 地 % 而
收 稿 日期 : 0 11 —8 2 1.2 1.
构建 消 费文化 时 , 求体 系便 产生 了 , 这种 需求往 往 需 而
、
众 多神奇 、 妙的事物的同时也创造 了更 多对人类和环 境有害 的设计 方案。基于 此, 美 作者 欲从反 思生态景 观 的发 展 现状 开始 , 讨论 在 中国 当下如何实现创建可持续 生态景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居民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化模式及构建策略
摘要:在建筑设计中构建和应用生态化模式是节约建筑能耗、创造优秀人居环
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
建筑设计生态化的原则有可持续性、舒适性、节约性、经济性等。
构建建筑设计生态化模式就要有效使用清洁能源,要积极应用高
新材料。
关键词:居民建筑;生态化模式;建筑设计;构建
本着节约建筑能耗、创造优秀人居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在建筑设计中
构建和应用生态化模式显得意义重大。
当前,一些居民建筑普遍存在设计不合理、能源利用效率低、人居环境水平差等问题,积极的探究建筑设计的生态化模式及
应用,寻求可满足生态节能、功能便利、环境舒适、结构安全、低成本的生态民
居模式,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1建筑设计生态化的原则
1.1可持续性
可持续性原则,这是现阶段生态建筑设计精髓和关键所在。
是生态建筑必须
要达到的要求,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生态建筑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可持续性原则,试着在进行生态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建筑物自身的神态环境和生态
循环,做出准确的制定和规划,从而确保建筑项目工程的持久性和稳定性。
1.2舒适性
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居住环境与居住
空间的要求越来越高。
所以说,生态建筑要符合舒适性的原则。
这一原则,指的
是在建筑项目工程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上,进行建筑环境的合理优化,使得建筑物
内部的环境可以充分的满足住户的需要,创造舒适的内部环境和内部空间。
舒适性,是人们可以接受生态建设的基本前提,也是建筑物可持续运行的方向保障。
1.3节约性
节约性原则指的是,在满足建筑物自身的能源和资源消耗的前提下,进行一
定的能源节约,从而减少建筑项目对于外界资源的可依赖性,以自身的能源生产
来促进和维持建筑物的正常运行和使用。
节约型原则,从另一方面来讲是可持续
性原则的进一步有益补充,从而更加突出什么是生态建筑和生态建筑的意义所在。
1.4经济性
经济性原则体现出来的经济性,是在强调关于生态建筑的运行和使用过程中
的经济原则,不是在建筑过程中的技术和原材料的经济约束。
在生态建筑的建设
施工过程中,肯定会用到先进的理论和科学技术,再配合先进的建筑施工原材料,从而保障生态建筑的合理有效运行,低消耗运行和节能化运行,大大降低了生态
建筑对周围生活环境的破坏、对于外界能源物质的消耗,从而达到经济性的优势
运行。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生态建筑就是一种健康性的、持续性能的经济建筑工程,对人们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2建筑设计生态化模式构建策略分析
2.1有效使用清洁能源
生态建筑可以很好的利用新兴的能源和技术,从而减少了对有限的资源的使
用情况,大大降低了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和使用过程中,对于周围环境的破坏情况。
这是传统建筑设计来说,生态建设一个非常突出的优势,也是可持续发展原则的
重要体现。
在生态建筑的过程中,涉及到的清洁性能源有:生物能、太阳能、地热能和
风能。
目前来说,太阳能是最丰富的再生性能源。
可以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不断进步,太阳能技术得到了空前的开发和利用。
虽然风能对周围环境的要求比较高,
但是,它的发展技术现阶段来说比较的成熟。
在生态建筑中合理有效的风能已经
成为了一种趋势。
生物能在生态建筑行业中非常实用的一种能源,在生态建筑中,需要运用植物来对室内的环境进行调节,植物生长的整个过程中,会有落叶的生成。
因此,对废弃有机物的合理有效运用,可以生产和开发生物能,可以为生态
建筑业提供可清洁的再生资源。
2.2积极应用高新材料
高新材料的极为广泛的运用,可以使生态建筑的室内环境更加符合住户的需要。
在进行优异生存环境创造的同时,还可以减少一定的能源消耗,可以在很大
程度上保证建筑生态的有效运行。
比如说,吸热玻璃和热反射玻璃的运用,可以
减少高温环境对于内部环境的作用和影响,可以相对保持室内环境的稳定性。
防
水材料和水循环系统的合理运用,可以对水资源进行有效的应用和管理,对建筑
物冷水冷却,达到降温的作用。
3建筑设计生态化的趋势分析
3.1建筑结构生态化
建筑界否是整个建筑项目工程的一个重要部分,它起到对整体建筑物的支撑
和固结的作用。
现阶段,人们对于建筑结构的研发和开发有了很大的进展和突破,可以有效促进生态业的健康发展,随之带动了其它的施工建筑项目的生态发展。
比如说,拉索结构、薄壳结构、轻钢结构和轻质墙体,减少了建筑结构的施工原
材料的同时,还提高了整体建筑结构的质量水平,极大促进了生态建筑也的可持
续发展。
3.2建筑能源生态化
建筑能源生态化,指的是大范围的应用可再生资源,维持建筑物的良性运行,减少对于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情况,大大降低了人类欢动对于周围环境的破坏,
有效促进可持续战略的发展和实施。
地热能、太阳能、生物能和风能,对于这些
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可以大大降低对环境的影响,而且这类资源取之不尽,用之
不竭,使我们人类在将来获得能源的最主要途径。
保证新能源使用的情况下,节
能技术同样有了很大的进展和突破,保温材料、隔热设备的有效使用,自然通风,自然采集的应用,可以很好的保证生态建筑达到比较充分的节能效果。
在现今的
许多发达国家,这项技术得到了广泛的采用。
3.3建筑利用的生态化
目前,处理废旧建筑常用的手段就是废旧建筑拆除,从而确保更好的利用空间,确保城市建筑的进一步发展,保证人们的正常生产和生活。
但是,我们要认
识到,对于废旧建筑的拆除,不仅会大大降低空气质量环境,增加了对环境的污
染和影响。
从资源可利用的角度来说,这也是对资源的一种极大浪费。
现阶段的
西方发达国家,都很重视对于废旧建筑物的合理化保护和改造,减少了建筑物的
拆除工程,对于环境保护来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生态化的发展也有很重
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文博.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化模式及策略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4(22).
[2]窦懋羽.刍议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化模式与策略[J].中华民居,2013(12).
[3]冯珣,张世青.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化模式及策略[J].装饰装修天地,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