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九年级下册物理19.1 最快的“信使”教案与反思
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下册第19章《第1节 最快的“信使”》教案
《第一节最快的“信使”》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知道波长与频率、波速的关系。
2.知道光是一种电磁波,以及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3.通过演示了解电磁波的产生,电磁波的传播;通过观察图表认识电磁波在不同波段有不同作用。
4.通过观察图表,认识电磁波的资源是有限的;体验电磁波是一种物质,电磁波是真实存在。
教学重点对电磁波的理解。
教学难点对电磁波的理解。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生活中,我们收听广播、看电视节目,广播中的声音、电视节目的影像等等都是靠电磁波来传播信号的,电磁波在信息的传递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那么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怎样传播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学习《第一节最快的“信使”》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二、自学互研(一)认识电磁波自主阅读教材P53~54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呢?答:电磁波是由迅速变化的电流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电磁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吗?答: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也可以传播电磁波。
3.什么是电磁波波长、频率?它们与波速存在什么关系?答:两个相邻波峰(或波谷)间的距离叫做波长,用λ表示,单位是米;1s内通过的波峰(或波谷)的次数,叫做频率,用f表示,单位赫兹(Hz);波速是指波传播的快慢,它与波长、频率的关系是c=λf。
(二)电磁波的应用自主阅读教材P55~57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4.什么是电磁波谱?答:电磁波是一个庞大的“家族”,人们依据它们的频率或波长,给这个“家族”编制了一个“家谱”,即电磁波谱。
5.电磁波与我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电磁波在我们生活中都有哪些应用?答:①在医学上:医生用γ射线做脑部手术,用X射线透视来判断身体某些部位是否出现异常。
②在通信中:在通信领域用无线电波来传输信息,如收看电视、收听广播、接收手机信号等。
③在生活中:日常用的电视机、空调等设备的遥控器都是红外线遥控,都是用电磁波来工作的。
2018届(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说课稿:19.1 最快的“信使”
2018届(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说课稿:19.1 最快的“信使”一、教材分析1. 教材背景本节课是九年级物理下册第19章第1节的内容,属于“信息与通信技术”模块的一部分。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电磁波的基本概念以及在通信领域中的应用。
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电磁波的基本概念,掌握电磁波的种类和特点,并能够分析电磁波在通信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推理等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如下: - 电磁波的基本概念 - 电磁波的种类和特点 - 电磁波在通信中的应用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电磁波的基本概念•掌握电磁波的种类和特点•理解电磁波在通信中的应用2. 教学难点•理解电磁波的性质和特点•分析电磁波在通信中的应用原理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电磁波实验装置:发生器、接收器、带测量刻度的屏幕等。
•物理实验器材:尺子、直尺等。
•PPT演示文稿:包含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实验步骤。
2. 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预习本节课的相关知识,并准备好笔记和教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与激发兴趣通过引入相关问题,激发学生对电磁波的兴趣,并介绍电磁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知识讲解通过PPT演示文稿,讲解电磁波的基本概念、种类和特点。
重点讲解电磁波的传播速度、频率和波长的关系。
3. 实验演示使用电磁波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并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讨论。
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电磁波的传播特点和应用。
4. 讨论与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了解电磁波在通信领域中的应用原理。
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学生对电磁波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帮助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
五、课堂总结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讲解和实验演示,学生对电磁波的基本概念、种类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19.1最快的“信使”-(教案)九年级下册物理【优学案】课时通(沪粤版)
19.1 最快的“信使”(教案)九年级下册物理【优学案】课时通(沪粤版)在设计这节物理课时,我希望能够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活动,让学生们能够理解光和电磁波的传播特点,以及它们在现代通讯技术中的应用。
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们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他们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1. 让学生掌握光和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及特点。
2. 让学生了解电磁波在现代通讯技术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难点是光和电磁波传播速度的计算,以及电磁波在现代通讯技术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则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光和电磁波的传播特点。
为了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等。
一、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光和电磁波的传播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导入:介绍光和电磁波的基本概念,讲解它们的传播速度和特点。
三、课堂互动:学生们分组进行实验,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光和电磁波传播特点的理解。
四、案例分析:介绍电磁波在现代通讯技术中的应用,如手机、电视、无线电等,让学生明白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五、课后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光和电磁波传播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活动重难点:光和电磁波传播速度的计算,电磁波在现代通讯技术中的应用。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学生们对光和电磁波的传播特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对实验器材的使用还不够熟练。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加强实验操作的培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学生们进行小研究,探讨光和电磁波在现代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如光纤通信、卫星导航等,激发学生们的科技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光和电磁波传播速度的计算:这是一个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点,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光和电磁波的传播速度是如何计算的。
在课堂上,我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数据,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这个公式。
粤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最快的“信使”》教案及教学反思
粤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最快的“信使”》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信息传递的方式和常见的信息传输媒介;2.了解光的本质和光的传播规律;3.掌握光的入射、反射、折射和全反射的基本知识;4.了解光纤的工作原理和在现代通讯中的运用。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学时信息的传递方式和传输媒介1光的本质和传播规律1光的反射和折射1光的全反射1光纤的工作原理和运用1三、教学过程设计1. 信息的传递方式和传输媒介(1学时)第一步:引入1.讲解信息的传递方式和传输媒介的概念;2.提问:“你们平时用什么方式传递信息?”第二步:观看视频观看视频《信息的传递方式和传输媒介》,了解不同的传递方式和传输媒介。
第三步:课堂练习出题带领学生完成《信息的传递方式和传输媒介》调查问卷,加深学生对信息传递方式和传输媒介的理解。
第四步:练习1.根据教科书(P2)学习光的本质和传播规律;2.分析不同情况下光的传播路径。
2. 光的反射和折射(1学时)第一步:引入展示固定平面镜和计算器,询问学生“怎样使用平面镜进行反射?”。
第二步:实验1.将平面镜固定在横向的木条上;2.用光线管射向平面镜,观察光线入射、反射方向的关系;3.绘制实验结果的示意图。
第三步:课堂讨论根据实验结果,学习(P6)中的平面镜反射定律,结合实际应用进行讨论。
第四步:小组讨论1.了解光的折射规律;2.收集关于光折射的案例,并在小组讨论中结合实际应用进行探讨。
3. 光的全反射和光纤(1学时)第一步:引入展示光纤的图片,并简要介绍其基本原理。
第二步:实验通过光学器件,射入光线到玻璃水的表面,观察角度变化和光线的传播路线。
第三步:课堂探讨了解光的全反射在光纤工作中的应用。
第四步:小组讨论分小组收集和阅读相关材料,探讨光纤在现代通讯中的应用及其优缺点。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中,我主题全程有效运用了互动式教学模式,通过视频、实验、讨论等多种方式,使学生在原理掌握和实验操作方面都获得了更好的训练和帮助。
2020年沪粤版九年级下册物理教案:第19章第1节最快的“信使”
教案:最快的“信使”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沪粤版九年级下册第19章第1节。
2. 详细内容:(1) 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2) 电磁波的传播速度。
(3) 电磁波在现代通信技术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及其在通信技术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素养。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磁波的产生过程,电磁波传播速度的计算。
2. 教学重点:电磁波在通信技术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 教师通过展示手机、电视、无线广播等现代通信设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设备的工作原理。
2. 知识讲解:(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电磁波的产生过程,强调电磁波是由电场和磁场交替变化而产生的。
(2) 教师讲解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公式为v = fλ ,其中 v 表示速度, f 表示频率,λ 表示波长。
(3) 教师介绍电磁波在现代通信技术中的应用,如手机、电视、无线广播等。
3. 例题讲解:(1) 教师出示例题:一电磁波的频率为 2.4GHz,波长为 12cm,求该电磁波的速度。
(2)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讲解答案并解析关键步骤。
4. 随堂练习:(1) 教师出示练习题:一电磁波的频率为 9Hz,波长为 3m,求该电磁波的速度。
(2)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点评答案并解析关键步骤。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六、板书设计最快的“信使”1. 电磁波的产生2. 电磁波的传播速度3. 电磁波在现代通信技术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电磁波的频率为 15Hz,波长为 5m,求该电磁波的速度。
2. 答案:30m/s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1) 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9.1 最快的信使-2018年九年级下册物理名师教学设计(粤沪版)
19.1 最快的信使-2018年九年级下册物理名师教学设计(粤沪版)一、教学目标1.理解“速度”、“加速度”和“时速”的概念。
2.了解怎样利用速度和时间计算位移。
3.掌握加速度的计算方法。
4.通过实例学习速度、加速度和时速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准备1.教材:2018年九年级下册物理教材(粤沪版)。
2.已备好的教学PPT。
3.笔记本和铅笔。
4.实验材料:滑翔车、计时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展示一个世界地图,提问学生:如果要将最快的信息传输到另一个地方,你们认为怎样的信使最好?•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思考速度的重要性,并解释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
2. 观察实验(2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配备一个滑翔车和计时器。
•每组将滑翔车放在一个斜面上,并用计时器测量滑翔车从斜面上滑下来所用的时间。
•学生观察并记录下滑翔车的速度和时间。
3. 计算位移(15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使用实验数据计算滑翔车的位移。
•引导学生运用速度和时间的关系进行计算。
4. 计算加速度(2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计算加速度,并使用实验数据计算滑翔车的加速度。
•教师巡视并解答学生的问题。
5. 总结(15分钟)•学生回答问题:“速度和加速度有什么区别?”•教师进行解答和概括,并给出相关例子加以说明。
•学生进行笔记整理,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四、作业布置1.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2.尝试寻找其他的实例,了解速度、加速度和时速的应用。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了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并通过计算位移和加速度巩固了相关知识。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参与度较高。
然而,部分学生对于加速度的概念还存在一定的困惑,需要进一步加强讲解和练习。
在教学中,引用了实例加以说明,但效果并不理想,需要改进引例的方式。
同时,还需鼓励学生主动查找相关实例,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
2018年秋九年级物理下册(沪粤版)教学设计:19.1 最快的“信使”
2018年秋九年级物理下册(沪粤版)教学设计:19.1 最快的“信使”一、引言在大家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各种方式来传递信息。
无论是通过书信、电子邮件还是手机短信,信息的传递都离不开一种媒介。
然而,有没有一种方式能够实现信息的瞬间传递?本节课将介绍最快的“信使”——光的传播速度及其应用。
二、目标•了解光的传播速度和特点。
•掌握用实验方法测量光的速度。
•了解光的传播速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知识点概述1. 光的传播速度光是电磁波的一种,具有很快的传播速度。
经过实验测量,光在真空中的速度约为3×10^8 m/s,也即光速。
2. 光的特点•光沿直线传播,遵守直线传播的光线传播原理。
•光的传播速度与媒质有关,不同媒质中的光速度会有所不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引发学生的思考,提出一个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如:“你认为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快的‘信使’是什么?”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回答,然后教师引入光的传播速度的概念。
2. 理论讲解(15分钟)通过PPT等多媒体方式,向学生介绍光的传播速度及光的特点。
教师可以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结合图片和动画辅助讲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光速的概念和特点。
3. 实验展示(20分钟)为了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光速的快慢,可以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
实验材料包括长直线轴、光源和计时器。
具体步骤如下:•将长直线轴竖直插在地上,放置好光源和计时器。
•打开光源,使光线通过直线轴照射在地上,形成一个明亮的光斑。
•一个学生持计时器,并站在光斑的一端,另一个学生站在另一端。
•教师发令,第一个学生同时开始计时,第二个学生在看到光斑时停止计时。
•记录下计时结果,并计算出光的传播时间。
在进行实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引发学生思考光的速度为什么会那么快。
4. 实验分析(10分钟)实验结束后,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让学生发现实验数据与光速的关系,引导学生得出光速快慢的结论。
九年级物理下册19.1最快的“信使”教案(粤教沪版)
九年级物理下册19.1最快的“信使”教案(粤教沪版)一. 教材分析《最快的“信使”》这一节主要介绍电磁波在通信技术中的应用,特别是移动通信。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电磁波传播的基本原理,以及移动通信的系统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电磁波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对电磁学有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电磁波在通信技术中的应用,他们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图片,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电磁波通信的直观认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电磁波传播的基本原理。
2.使学生掌握移动通信的系统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
3.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电磁波传播的基本原理。
2.移动通信的系统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电磁波传播的原理,以及移动通信的工作原理。
同时,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电磁波在通信技术中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3.移动通信设备实物或模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移动通信设备,如手机、基站等,让学生思考:这些设备是如何传递信息的?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最快的“信使”。
2.呈现(10分钟)展示电磁波传播的原理图和移动通信的系统组成图,引导学生了解电磁波传播的基本原理,以及移动通信的系统组成。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移动通信的基本工作原理。
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4.巩固(10分钟)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电磁波传播原理和移动通信工作原理的掌握情况。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除了移动通信,还有哪些领域应用了电磁波?让学生举例说明,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19.1最快的信使学案2023-2024学年学年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下册
19.1最快的信使学案 20232024学年学年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下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下册第19.1节《最快的信使》。
本节主要介绍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和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电磁波的产生:引导学生回顾电流的磁效应,介绍变化的电流产生变化的磁场,进而产生电磁波的过程。
2. 电磁波的传播:介绍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引导学生理解电磁波如何在空气中、光纤中传播,以及广播、电视、移动通信等应用。
3. 电磁波的应用:通过实例介绍电磁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无线电广播、手机通信、卫星导航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和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和应用。
难点:电磁波传播速度的计算和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电流表、磁场演示仪等)。
2. 学具:笔记本、三角板、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手机通信为例,引导学生思考电磁波在通信中的应用。
2. 知识讲解:(1)电磁波的产生:通过实验演示电流的磁效应,引导学生理解变化的电流产生变化的磁场,进而产生电磁波。
(2)电磁波的传播:介绍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引导学生理解电磁波如何在空气中、光纤中传播。
(3)电磁波的应用:通过实例介绍电磁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无线电广播、手机通信、卫星导航等。
3. 随堂练习:(1)请解释电磁波的产生过程。
(2)请说明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3)请举例说明电磁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电磁波传播速度的计算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电磁波传播过程中的特点和应用,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电磁波的产生2. 电磁波的传播3. 电磁波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电磁波的产生过程。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九章19.1 最快的“信使”_教学设计
《最快的“信使”》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电磁波,知道光是一种电磁波,以及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2)知道波长与频率、波速的关系。
通过波形图认识波长与频率。
(3)了解电磁波的应用。
了解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
过程与方法(1)经历电磁波产生的实验,知道电磁波产生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电磁波的广泛应用中,感悟科学发现的价值。
教学重点认识电磁波。
教学难点认识波长与频率、波速的关系,认识波形图。
教学准备广播、干电池、导线、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请学生朗读本章的章首诗,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二、新课教学:学生自学教材P52页,了解不同时期人们传递信息的方式。
学生展示。
教师小结:古代人们使用烽火、信鸽、驿马等方式;现在人们使用手机、视频聊天、电子邮件等形式。
当今这些信息传递都离不开电磁波,什么是电磁波?电磁波有哪些特点与应用就是我们本节课研究的重点。
1.体验电磁波教师演示实验:电磁波的存在打开收音机,并调高音量,同时旋转跳台旋钮调到没有电台的位置。
在收音机的附近,让电池的负极与一根导线的一端良好接触,导线的另一端在电池的另一极上快速断续接触,听收音机有什么反应。
学生发现,收音机里发出“喀喀”声。
提问:为什么附近工作的收音机会发出“喀喀”声?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此时收音机接收到导线与电池间产生的电磁波。
教师介绍:当导体或电路中的某处有迅速变化的电流时(振荡电流),在该处就会产生一种电磁振荡,在周围空间就会产生向外传播的电磁波。
电磁波的波长、频率和波速,满足:c=λf介绍学生认识图19—3波形图,知道波长是两相邻波峰或相邻波谷之间的距离,用字母λ表示,单位是m。
学生练习数图19—3波形图有多少个波(7.25个波)。
电磁波的频率用字母f表示,电磁波的频率由导体内每秒电流方向变化的次数决定。
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Hz。
常用单位有千赫(kHz),兆赫(MHz)。
1 kHz=103 Hz,1 MHz=106 Hz。
九年级物理下册19.1《最快的“信使”》教案粤教沪版
19.1 最快的“信使”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波速、波长、频率的概念,了解波速、波长、频率的关系。
2、了解电磁波谱。
3、了解电磁波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认识电磁波的存在,应用类比的方法,初步了解电磁波的特征。
2、与机械波类比建立波速、波长、频率的概念。
3、通过具体事例了解电磁波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文明发展的促进作用教学重难点重点: 1、电磁波的波速、波长、频率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电磁波的应用难点:认识电磁波的存在教学方法讲述实验阅读讨论交流教具准备调谐收音机干电池绝缘导线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如果你想很快和远方的亲朋好友取得联系,该怎么办?生:打电话。
师:对,打电话有两种,一种是有线电话;一种是无线电话,比如手机。
你们是否知道无线电话是靠什么来传递信息的?这就联系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了。
板书 19.1 最快的“信使”(二)新课教学阅读课文P52图19-1 传递信息的方式,了解几种古代和现代传递信息的方式想一想(课文P52) 你还知道哪些传递信息的方式?传递信息最快的是哪种?(学生回答,老师点评)一、体验电磁波(板书)活动1:我们身边的电磁波师:家里的固定电话是用电流传递信息的,而飞机上的飞行员与地面指挥员的对话不可用电线,而用“无线电通信”,日常生活中的收音机、手机等都是用无线电方式传递信息的。
演示课文P53活动1.用收音机接收时断时续的电流产生的电磁波当导线的一端跟电池的一个极相接,再用导线的另一端时触时断电池的另一个极时,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咯咯”响声,而导线两端同时接在电池的两个极(短时连接)此时,通过导线的电流很大,但没有发生变化,收音机没有发出“咯咯”响声。
问题:导线的另一端时触时断电池的另一个极时,导线中的电流有什么特点?(产生迅速变化的电流)启发:手持小木棍上下振动,当小木棍下端接触平静的水面时,可以看到水面上出现水波。
类比:当导线的另一端时触时断电池的另一个极时,迅速变化的电流能发射电磁波。
19.1最快的“信使”-(教案)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册物理沪粤版(安徽)
19.1 最快的“信使”(教案)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册物理沪粤版(安徽)在设计这节物理课“最快的‘信使’”时,我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理解光速的概念,并感受光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程的设计思路是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物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 让学生了解光速的概念,知道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最快的。
2.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掌握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速的概念,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难点:光的传播速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1. 激光笔2. 测量尺3. 透明塑料尺4. 光速实验演示器5. 笔记本电脑6. 投影仪活动一:光的传播速度介绍我会通过投影仪展示光速的定义和光在真空中的速度,让学生对光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活动二:光速实验1. 让学生分组,每组发一个激光笔和测量尺。
2. 学生在教室的不同位置,用激光笔射出光束,并用测量尺测量光束射出的距离。
3. 学生记录下测量结果,并计算出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活动三:光速应用展示1. 我会通过投影仪展示一些光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光纤通信、激光测距等。
2.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还有哪些生活中的现象可以用光速来解释。
活动四:课堂小结活动五:课后作业布置一道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个与光速相关的生活问题。
在课后反思中,我认为这节课的设计贴近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物理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在实验环节,我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安全指导,确保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安全。
对于拓展延伸,我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光速竞赛,让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光速的知识。
同时,我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光速应用的探究,让学生尝试发明一种利用光速的新技术。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它们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光速的概念,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
19.1 最快的“信使”(教案)-2023-2024学年级九年级下册初三物理沪粤版(安徽专用)
19.1 最快的“信使”(教案)20232024学年级九年级下册初三物理沪粤版(安徽专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粤版九年级下册物理教材第19.1节《最快的“信使”》。
该章节主要介绍电磁波的产生、传播以及电磁波在现代通信技术中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电磁波的产生原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电磁波在无线电通信、电视、手机等领域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原理和传播特性,知道电磁波在现代通信技术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磁波的产生原理、传播速度及应用。
难点:电磁波产生条件的理解,电磁波传播速度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荧光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手机、电视、无线电等设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设备是如何传递信息的?信息传递的速度有多快?2. 知识讲解(15分钟)(1)电磁波的产生:教师讲解电磁波的产生原理,引导学生了解电磁波是由电场和磁场相互作用产生的。
(2)电磁波的传播:教师介绍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 m/s,引导学生理解电磁波传播的特性。
(3)电磁波的应用:教师举例说明电磁波在无线电通信、电视、手机等领域的应用,让学生了解电磁波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例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对电磁波的理解。
例题1:一辆无线电测速仪可以测出汽车行驶的速度,这是利用了什么原理?例题2:一部手机信号传递的速度有多快?4.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独立完成随堂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练习1:电磁波的产生是由于什么原因?练习2: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最快的“信使”——电磁波1. 产生原理:电场与磁场的相互作用2. 传播特性:速度快,真空中为3×10^8 m/s3. 应用领域:无线电通信、电视、手机等七、作业设计1. 教材课后练习:完成第19.1节课后习题。
2018年秋九年级物理下册(沪粤版)学案:19.1 最快的“信使”
2018年秋九年级物理下册(沪粤版)学案:19.1 最快的“信使”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19.1节,主要讲述光的传播,特别是光速的概念。
教材中介绍了光速的测定方法和光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本节课还会涉及到光速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光纤通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速的概念,掌握光在真空和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物理知识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速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及其计算。
2. 教学重点:光速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光速演示仪、光纤通信模型。
2.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光纤通信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光在通信领域的应用,进而引入光速的概念。
2. 知识讲解:讲解光速的定义、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以及光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光速的计算方法。
3. 实践操作:使用光速演示仪,让学生亲身体验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光纤通信模型,了解光在光纤中传播的原理。
4. 例题讲解:分析光纤通信中的实际问题,如光信号在光纤中的传播损失和修复时间。
引导学生运用光速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光速计算和应用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拓展延伸:讨论光速在其他领域的研究进展,如宇宙速度、光速可变等。
六、板书设计1. 光速的概念2.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3. 光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4. 光速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计算光在空气、水和玻璃中的传播速度。
2. 分析光纤通信中的光速应用,如光信号传播损失和修复时间。
3. 探讨光速在其他领域的研究进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检查学生对光速知识的掌握程度,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九章19.1最快的“信使”_教学设计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九章19.1 最快的“信使”——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九章的第一节,章节名称为《最快的“信使”》。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光的传播速度、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以及卫星通信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光和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并能运用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掌握卫星通信的基本原理,了解卫星通信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和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的计算及应用。
2. 教学重点:卫星通信的原理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光速实验装置、电磁波实验装置等)。
2. 学具:笔记本、尺子、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神舟十三号飞船与地面通信的情景,引导学生思考:飞船与地面的通信是如何实现的?2. 知识讲解:介绍光和电磁波的传播速度,让学生理解光年、光速等概念,并通过实例演示光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光的传播速度。
3.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电磁波传播速度的实验,让学生掌握电磁波传播速度的测量方法,并了解电磁波在现代通信中的重要作用。
4. 知识拓展:介绍卫星通信的原理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如全球定位系统(GPS)、电话通信、电视广播等。
5. 课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最快的“信使”一、光的传播速度1. 概念:光年、光速2. 实例:光的传播速度实验二、电磁波的传播速度1. 概念:电磁波传播速度2. 实例:电磁波传播速度实验三、卫星通信1. 原理:卫星通信的基本原理2. 应用:卫星通信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解释光纤通信的原理及其优势。
2. 答案:光纤通信是利用光在光纤中的全反射原理进行信息传输的一种通信方式。
沪粤版九年级下册物理第十九章《19.1 最快的“信使”》说课稿4
沪粤版九年级下册物理第十九章《19.1 最快的“信使”》说课稿一、教材信息•课程名称:物理•班级:九年级•版本:沪粤版•课程内容:第十九章《19.1 最快的“信使”》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光的速度是200,000 km/s,是最快的速度之一。
–掌握光的速度与介质的相关性。
–理解光的传播过程中的反射、折射和全反射现象。
–掌握计算光在介质中的速度和折射率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注重学生实际操作,通过实验、观察和实践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
–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兴趣,提高对光学知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方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光的速度与介质的相关性。
–理解光的传播过程中的反射、折射和全反射现象。
–掌握计算光在介质中的速度和折射率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数学计算能力。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与激发兴趣首先,教师可以通过一个有趣的问题来导入本节课的话题。
例如:“你知道光的速度是多少吗?光的速度可以和什么进行比较呢?”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 知识讲解与实验操作接下来,教师可以结合实验操作来向学生介绍光的速度与介质的相关性。
教师可以进行以下实验:实验一: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实验材料:光源、半透明玻璃板、直尺•实验步骤:1.将光源置于平整的桌面上,插上电源。
2.将半透明玻璃板放在光源的前方,并将其倾斜一定角度。
3.观察光线从玻璃板射出的方向和角度。
•实验结果:观察到光线在空气中直线传播,并且通过改变玻璃板的角度,光线的射出方向也发生变化。
通过实验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光在空气中传播时是直线传播的。
实验二:光在水中的传播•实验材料:光源、水杯、直尺•实验步骤:1.将水杯填满水,并放置在桌面上。
19.1 最快的“信使”(教案)-2024-2025学年级九年级下册初三物理沪粤版(安徽专用)
19.1 最快的“信使”(教案)20242025学年级九年级下册初三物理沪粤版(安徽专用)教案:最快的“信使”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发学生对光速的思考和探究。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光速的概念,掌握光速的应用,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光速的概念,掌握光速的应用;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速的概念和应用;难点:光速的计算和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幻灯机、光盘、激光笔;学具:笔记本、尺子、计算器。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幻灯机展示一幅美丽的风景图片,然后突然关闭幻灯机,让学生感受光的速度。
引导学生思考:光是从哪里来的?它是如何传播的?2. 讲解光速的概念:光速是光在单位时间内传播的距离,是自然界中速度最快的。
给学生讲解光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3. 实验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激光笔和尺子,测量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
4. 应用拓展:讲解光速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光纤通信、激光打印等。
引导学生思考光速在科技发展中的重要性。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光速的概念和应用;难点:光速的计算和理解。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对光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光速的概念和应用。
在课后,学生可以进一步探究光速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情况,如水、玻璃等。
学生还可以思考光速在现代科技中的重要作用,如光纤通信、激光技术等。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光速的概念和应用有一定的理解,但在计算光速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加强对光速计算的讲解和练习,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同时,我也将继续寻找更多的实际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光速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19.1最快的信使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光速的计算及其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以及光在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变化规律。
2.光纤通信的原理、特点以及在现代通信技术中的应用。
3.电磁波的概念及其传播速度与光速的关系。
4.学生对光速、光纤通信等现代通信技术的理解,以及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
4.电磁波的概念及其传播速度与光速的关系。
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和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光速、光纤通信等现代通信技术。同时,结合课本内容和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掌握光速的计算方法和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阶段,教师将提出以下问题:
1.光速为什么是真空中最快的传播速度?
1.充分发挥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光速、光纤通信等现代通信技术的兴趣。
2.注重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针对学生数学计算和问题分析能力的不足,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充分展示自己的思考过程。
3.电磁波的概念、传播速度与光速的关系;
4.学生在讨论、练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巩固关键点。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究光速、光纤通信等现代通信技术的相关问题,将所学知识拓展到更广泛的领域。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所学知识,教师将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课本第19.1节后的练习题,特别是涉及到光速计算、光纤通信原理及电磁波传播速度的应用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检查答案的正确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九章电磁波与信息时代
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
19.1 最快的“信使”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2.知道光速是电磁波以及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3.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教学重点:电磁波的应用。
教学难点:通过演示了解电磁波的产生。
器材准备:收音机、无线寻呼机、真空罩、干电池。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先来回顾一些以前学习过的知识。
1.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声音在真空中不传播。
2.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3×105km/s。
3.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4.声音的传播是靠什么?声音的传播是靠介质(固体、液体、气体)。
你知道蝙蝠是瞎子吗? 那它是怎样在夜间安全的飞行的呢?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收听广播、看电视节目,广播中的声音、电视节目的影像等等都是靠电磁波来传播信号的。
电磁波在信息的传递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那么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怎样传播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
我们前面提到过水波、声波。
用实验来说明什么是水波、声波。
手持木棍,让木棍下端接触水槽水面上,水面上有一圈一圈凸凹相间的状态从木棍接触水面处向外传播,形成水波。
两个音叉并排放置,并离得很近,敲击其中一个音叉,和另一个音叉接触的小珠被弹起。
音叉振动时,在空气中会有疏密相间的状态向外传播,形成声波。
声波看不见,摸不到,但声波传到我们的耳朵,会引起鼓膜振动,使我们产生听觉。
那么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看演示,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现场演示,或者播放课件辅助。
演示:打开收音机的开关,将调谐旋钮旋至没有电台的位置,将音量开大,取一节干电池和一截导线,拿到收音机附近,先将导线的一端与电池的负极相连,再将导线的另一端与电池的正极相摩擦,使它们时断时续地接触,从收音机里听到什么?
在收音机里听到“喀喀”的杂音。
这是因为在导线与电池组成的电路中产生了快速变化的电流,变化的电流产生了电磁波,收音机接收了这一电磁波,并把它放大转换成声音,这就是我们听到的“喀喀”声。
波是自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电磁波就是当导体中有快速变化的电流时,会向周围空间发射电磁波。
我们知道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那么电磁波的传播是否也需要介质?
探究点二:电磁波是怎样传播的
回忆一下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实验是怎样操作的。
想想如何做实验才能知道电磁波传播是否也需要介质?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
但是电磁波能够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宇航员在月球上可以用电磁波来通信。
凸凹相间说明有凸起部分和凹下部分,这样向上部分就形成像山峰似的浪尖,叫作波峰;向下部分就形成凹谷,叫作波谷。
每上、下振动一次就成一个波峰和波谷,若上、下振动若干次,那么这列水波就以波峰—波谷—波峰—波谷向
外传播出去。
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间的距离是一定的,这个距离叫波长(λ)。
波在1秒内出现的波峰数(或波谷数),叫作频率(f)。
真空中电磁波的波速为c,它等于波长λ和频率f的乘积:
c=λf
c=2.99792458×108m/s=3×105km/s
电磁波频率的单位也是赫兹(Hz),也可以用千赫(kH)和兆赫(MHz)。
探究点三:电磁波的应用
电磁波是个大家族,通常用于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频率为数千赫至数百赫那一部分,叫作无线电波。
日常生活中可看到各种各样的天线,们有的是发射电磁波的,有的是接收电磁波的,我们就生活在电磁波的海洋中。
教师让学生在举出一些有关电磁波应用的实例。
板书设计
19.1 最快的“信使”
一、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
二、电磁波是怎样传播的
1.波速、频率和波长的关系。
2.在真空中,电磁波的波速一定,电磁波的频率越高,波长越短。
三、电磁波的应用
教学反思
这节课比较抽象,因为电磁波看不见、不着,所以如何把电磁波将直观了,是这节课的关键。
首先我由声音和光等知识来与电磁波进行对比从而使电磁波更突显它的特点,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之后我通过水波和声波讲电磁波,采用实验视频让学生回忆水波和声波产生的原因及过程可以使学生感知水波和声波的形成,进而能更好的理解电磁波的相关概念。
最后,我让学生自己举出电磁波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加深学生对电磁波的认识。
【素材积累】
不怕你不懂不会,旧怕你不学不干。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摘避风的港湾里,找不到昂扬的帆。
如果爱,请深爱;如不爱,请离开。
富人靠资本赚钱,穷人靠知识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