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 第1课《沁园春 长沙》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语文教案

高中语文 第1课《沁园春 长沙》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语文教案

句:“独坐池塘如虎踞,”气度不凡,诗意美妙绝伦。

革命尚未开始,任何势力都没有,只有等待、积累吧!所以只能够在“绿杨树下养精神”了。

春天来了,冬眠的虫儿都醒了。

在农历惊蛰之后,纷纷开口鸣叫,在自然界里,都是青蛙先开口叫鸣的,所以就吟出了“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做声”的豪气。


2、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充满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请简析“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中“腾”“走”二字的妙处。

(学生的学案上无,教材的课后题)
过程展示
第一步:解释“腾”“走”二字在诗中的含义——
“腾”,翻腾的意思,“走”,跳跃的意思。

山本静态,化静为动。

第二步:把“腾”“走”二字放入原句中,想像、描述景象——
五岭山连绵起伏,蜿蜒不断,像细浪翻腾,乌蒙山高大巍峨,气垫磅礴,如同泥丸在阪上跳动。

第三步:点明“腾”“走”二字在烘托意境方面的作用——
腾”“走”二字化静为动,向读者展现动态美,恰切地表达了红军将士战胜高山险阻的豪情。

答案展示
“腾”,翻腾的意思,“走”,跳跃的意思。

五岭山连绵起伏,蜿蜒不断,在红军眼里却像微波细浪在翻腾,乌蒙山高大巍峨,气垫磅礴,对于红军将士来说,正如同泥丸在阪上跳动。

“腾”“走”二字化静为动,向读者展现动态美,恰切地表达了红军将士战胜高山险阻的豪情。

《沁园春长沙》(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沁园春长沙》(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沁园春长沙》(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沁园春长沙》(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1《沁园春·长沙》(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引言:《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在1925年夏天写的一首诗,为纪念他在长沙的革命活动而作,这是一首有着浓郁乡土气息的感人诗篇,成为了一代人的情感记忆,也成为了教育者传播毛泽东思想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本篇文章即将以《沁园春·长沙》为引子,分析其种种丰富内涵,进而设计高中必修文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一、诗篇背景诗中所提到的沁园,指的是1925年夏天毛泽东在长沙居住的房子,该房屋原名沁芳阁,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如今已经成为陈毅故居里的一部分,备受游客欢迎。

二、诗篇内容《沁园春·长沙》共五十四句,由四十多个平行结构的片断组成,抒发了作者对革命信念、人民疾苦、国家前途、民族与国家命运的无比热爱和坚定追求。

其中,每一句都描绘了长沙的美景和人民的艰辛生活,以及他们对革命的热切期望。

整篇诗歌以沁园为主线,融合了对政治、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回忆和思考,抒发了作者对新生事物的困惑和向往,可谓是一篇感人肺腑、别开生面的诗篇。

三、教学目的作为一名文学教育者,我们的目的首先是让学生读好这首诗,然后再让他们了解其中丰富的内涵,最后引导他们通过分析、理解和感悟,深入探讨诗歌的意义和价值。

在此基础上,教学目的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让学生了解作者的背景和创作原因,深入理解诗歌形式和风格特点;2.让学生掌握诗歌中的政治、历史、文化等多重内涵,从而增强他们对科学发展、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理解和感悟;3.让学生通过阅读、比较、讨论、解释等方式,加深他们对毛泽东思想的认识、理解和思考,明确自己的思想信仰。

四、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教学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毛泽东的生平及其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背景,深入理解诗歌的创作、发展和意义;2.讲解诗歌形式和意义:详细讲解诗歌的韵律、结构、语言和形式特点,配合诗歌的具体分析,让学生了解作者的语言技巧,加深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3.分析诗歌内涵:对每一句诗歌进行分析,挖掘其中的政治、历史、文化等多重内涵,让学生了解毛泽东思想的深刻含义,从而加深他们对社会时代和人民疾苦的认识;4.启发学生思考:通过老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讨论,启发学生思考现代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加深他们对和谐社会、民族复兴、文化传承等重大问题的思考和认识。

高中语文必修一

高中语文必修一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沁园春·长沙》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材必修1中的第一单元第一课。

本词的上片中作者将生机勃勃,明丽可爱的秋景和昂扬、奋发的革命精神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在教学中也可以扣住上片当中的一些语言进行细致地揣摩,通过分析意象来领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本课是学生高中阶段诗歌鉴赏的开始,因此在进行本课教学时要让学生能够通过潜心诵读,涵咏揣摩凝练、形象的语言体会意境、把握情感,发展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和分析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对诗歌的学习与高中有一定的差异,尤其是对于诗歌中的意象没有概念。

而在本课的学生中,让学生能够通过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掌握通过意象来分析诗歌的方法,并且将这种方法运用于对其他诗歌的鉴赏中去。

并且不断运用,最终实现诗歌鉴赏能力的掌握和突破。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激情背诵课文,掌握诗中“舸”“遏”“遒”等词语。

2.联系上下文揣摩用词的传神之妙。

3.学习意象的概念及诗歌鉴赏方法——意象分析法。

过程与方法:1.反复吟诵诗歌,体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宏大崇高的意境,感受诗人的豪情。

2.通过对比,感受不同的诗歌意境,借助意象分析法,品析诗歌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毛泽东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学习毛泽东的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的宽广胸襟,追求完满人生。

【教学重点】1.通过意象分析法,把握本词中所描述的景物特点及作者所抒发的情感。

2.反复吟诵诗歌,感受宏大崇高的意境。

【教学难点】运用意象分析法,联系上下文揣摩用词的传神之妙【教学用具】多媒体黑板粉笔【教学方法】品读法讨论法谈话法演示法讲授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教师活动预设]朗读诗歌[学生活动预设] 倾听并正音,注意逎、遏等词语[设计意图]从课文出发直观感受《沁园春长沙》宏达崇高的意境二、拓展阅读,强化意境的直观感受[教师活动预设](一)ppt展示更多地毛泽东诗词《采桑子重阳》(1929)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高中语文 第1课 沁园春长沙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语文教案

高中语文 第1课 沁园春长沙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语文教案

《沁园春•某某》解读与探究预习提示词兴起于隋唐,是一种和乐可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初起时称“曲子〞、“杂曲子〞、“曲子词〞,后来也称作“乐府〞〔如《东坡乐府》〕、“长短句〞〔如《稼轩长短句》〕或“诗余〞〔如《草堂诗余》〕等。

词的特点是:“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

如“沁园春〞就是词牌。

有的还有标题。

如《沁园春•某某》《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某某〞、“赤壁怀古〞就是词的标题。

词题和词牌是有着严格区别的,词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表达,它概括乐词的主要内容,是词的作者写定的。

词牌是词的形式,决定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世代沿习相传。

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这是依照字数多少来划分的。

小令的字数在58字以内;59至90字,为中调;长调为91字以上。

例如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共46字,属于小令;《蝶恋花》共60字,那么为中调;《沁园春》,114字,属长调,分为上下两片〔阕〕,又称双调。

该词上片〔阕〕13句,某某韵;下片〔阕〕12句,五平韵。

上阕开头三句为“起句〞,中间七句叫“铺叙〞,最后三句叫“煞尾〞或“小结〞;下阕开头两句称“过变〞或“换头〞,下七句是“铺叙〞,最后三句是“煞尾〞。

《沁园春•某某》这首词作于1925年。

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

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某某、某某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

直接领导了某某的农民运动。

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某某正式成立。

这年深秋,去某某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某某停留期间,重游橘子洲,写下这首词。

据《某某全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日刊》载:“先生……去岁回湘养疴,曾于某某衡山一带,从事农民运动……后为赵恒惕所知,谋置先生于死地。

先生闻讯,间道入粤。

〞学习这首词,可以采用下面的方法:1.从内容入手。

这是一首词,词的写法一般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情景交融。

据此,我们可以从词的内容入手把握它的中心。

教案-《沁园春 长沙》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

教案-《沁园春 长沙》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
任务四:比较品感情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秋思》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万类霜天竞自由:一改中国古典诗歌悲秋之传统,展现了伟人昂扬奋进、蓬勃旺盛的青春感悟。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廖廓江天万里霜。
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沁园春()橘子洲()漫江()
百舸():
怅寥廓():
峥嵘():
恰同学():
挥斥方遒():
任务五:诵读明主旨
【写作背景介绍】这首词写于1925年。1925年,是北伐战争开始的前一年,农民运动蓬勃开展。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运,建立了农民协会,创建了党支部,1925年10月,时年32岁的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创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回忆往昔的岁月,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教学设计亮点】
1、设计既体现了新课标大单元、大情境、大任务的理念,同时也没有忽视对诗歌基础知识的传授。
2、注重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阅读习惯和知识迁移的阅读能力。
【学习活动与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展示两张照片)
橘子洲,位于长沙市区对面的湘江江心。作为一座承接历史的桥,她浸染着湖湘文化,具有浓厚的历史底蕴。朱熹、张轼、曾国藩等名人与橘子洲有不解之缘。伟人毛泽东站在橘子洲头发出的"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青春呐喊更是长久回荡在历史的天空里。

高一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4篇

高一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4篇

高一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朗读感受词的慷慨激昂的情感。

2、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景、情的崇高美。

二、过程与方法1、感知作品内容、感情,建立整体认知。

2、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通过对秋景的把握,感受词的崇高美。

三、德育目标通过对抒情主人公及少年形象的把握,感受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代青年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命运、以国家振兴为己任的伟大情怀,从而树立远大的理想。

【教学重、难点】1、把握诗词内容,学会赏析诗词。

2、感悟词人崇高的理想和开阔的胸襟。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过:“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是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的文学。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毛泽东的一首词——《沁园春·长沙》(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课文1、词是一种具有音乐性的作品,很讲究节奏、韵律,所以,只有诵读出来才能感受词的艺术境界,下面听录音朗读,整体感知此词的艺术境界。

(教师)从朗读中,你们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生)慷慨激昂2、学生放开声音自由朗读,看看能否读出这种情感?3、学生朗读,边读边思考,词的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上片:写景下片:忆事三、鉴赏课文(一)赏析词的上片1、词的前三句给我们透露哪些信息?(学生朗读,个别回答,老师总结)交代观景的人物、时间、地点2、站在橘子洲头,毛泽东看到了哪些景物?(明确)山、林、水、船、鹰、鱼3、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学生回答,老师总结)色彩绚丽、生机勃勃4、面对这样的美景,你会想到什么?(学生可能回答)对祖国河山的赞美毛泽东又想到了什么?明确:毛泽东不仅仅是感慨祖国山河的广阔、壮观,尤为祖国命运担忧,从而有了深沉的思考—国家的命运由谁来主宰,抒发一种忧国忧民之情。

(二)赏析词的下片1、对于“谁主沉浮”的问题,作者在下片是否做出回答?(学生带着问题朗读下片)2、词的下片忆事,作者回忆了哪些事?(PPT展示毛泽东在长沙和同学们的一段经历。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6篇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6篇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6篇高中必修一语文《沁园春长沙》优质教案篇一第1课时教学准备教学目标1、鉴赏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2、体会把握毛泽东诗词的宏大意境及其壮志豪情。

教学重难点1、鉴赏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2、体会把握毛泽东诗词的宏大意境及其壮志豪情。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酝酿情感朱光潜先生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是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就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的文学,能欣赏诗的人,他决不会感到人生是干枯的。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

[板书课题:沁园春长沙]二、诵读感知,整体把握1、初读,入境,审美感知学生自由朗读。

师提示朗读技巧(注意节奏的把握)。

(设计依据:适时适当的指导会使学生的自由朗读事半功倍)2、听读,初步感受词的情境播放朗读录音或教师泛读。

出示毛泽东该词手迹,欣赏。

(设计依据:范读用以规范学生的朗读节奏及情感把握的分寸;手迹用以激发学生想象的思维和激情,更有感染力。

)3、齐读,深入体会词的情感、意境。

4、鉴赏,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词的意境,并写在笔记本上,然后请两名同学读自己的鉴赏记录。

5、评价,同学们互相评价,互相补充完善,教师引导、点拨。

6、老师总结陈述(作为一种意见供学生参考):深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湘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

远望层层叠叠的树林,经霜染后,一片火红;近看碧绿清澈的湘江,无数船只竞相行驶。

雄鹰在高空展翅飞翔,鱼儿在江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泳,宇宙万物都在竞相向上,蓬勃发展。

面对这一派勃勃生机的大千世界,怎能不令人思绪万端: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你的主人呢?回忆往昔,同许多同学在这一带游览、聚会,度过了许多不平凡的岁月。

那时,正值青春年少,风采迸发,才华横溢,意气奔放,遒劲有力,同学们经常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反动统治者视为粪土。

还记得吗,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只?7、再读,把握词的脉络。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沁园春长沙》教案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沁园春长沙》教案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一、教学设想:1.教材分析:《沁园春·长沙》是必修一第一单元(诗歌单元)的第一课,《沁园春·长沙》是一首古典诗歌,而其后两篇诗歌都是用白话写成的现代自由诗。

虽然《沁园春·长沙》被列为略读课文,但编者将其放在第一单元之首篇,是有其用意的。

在初中阶段,学生接触的多是古典诗歌,对现代自由诗比较陌生,在进入高中阶段后,在第一单元第一课安排《沁园春·长沙》,编者是要将其与新诗进行比照,让学生能初步了解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的异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故而,它起到了承前启后的衔接过渡作用,其作用不容忽视。

更何况其作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一代伟人毛泽东,所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作为一首词,《沁园春·长沙》分为上下两阕,上阕写景,下阕抒情,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改造旧中国,由无产阶级掌控国家民族命运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

学习这首诗应抓住词中壮景与豪情之间的关系进行品析。

同时结合诗人无产阶级革命者的特殊身份,及其心系国家民族命运前途的爱国思想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2.学情分析:学生刚从初中升入高中,他们虽然在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学习了一些古典诗歌,对古典诗歌也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但是毕竟还是比较简单浅易。

在他们的心中,古典诗歌还是比较神秘的,对学习创作诗歌更是有为难情绪,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激发他们学习诗歌的热情,并进而能燃起他们创作诗歌的欲望,学习用诗的语言来表达他们丰富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练习带感情诵读,提高诵读能力。

2. 体会诗歌通过绘“壮景”叙“壮事”抒豪情的艺术特色3. 激发创作诗歌的热情,学习创作诗歌4. 感受并学习伟人心系国家民族的爱国之情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体会壮景、壮事抒豪情的艺术特色2.感受并学习伟人心系国家民族的爱国之情难点:学习创作诗歌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五、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多媒体展示自己创作的几首诗歌)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诗歌《沁园春长沙》,这首诗想必大家已经学习过了,今天我们再一起重新学习它,来个“老歌新唱”,就如孔子所说的那样:“温故而知新”,希望我今天的课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新意。

《沁园春长沙》说课及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沁园春长沙》说课及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沁园春长沙》说课及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一、教材内容分析《沁园春长沙》选自中学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是阅读鉴赏第一单元(诗歌单元)的一篇文章。

《沁园春长沙》通过对湘江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战斗生活的回忆,颂扬了当时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

提出了革命领导权的问题,艺术的表现了毛泽东关于无产阶级掌握革命领导权的光辉思想。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诗词中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完美结合的精品,引导学生领会作者主宰天地沉浮的宽广胸襟和无所畏惧的革命气概,对学生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起着重要作用。

根据《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和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确定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如下:(一)知识、技能与能力1.了解《沁园春长沙》的写作背景。

2.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3.训练学生诵读能力。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2.感受革命前辈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热情。

教学重点揣摩关键词语,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感受革命前辈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热情教学难点:从意象的角度了解《沁园春长沙》中关于湘江秋景的描写,把握词作的形象性和抒情性;深刻领会“浪遏飞舟”的含义二、学生特征分析从学生的知识构成来看,学生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了《沁园春雪》,所以对于毛泽东的诗歌有一定的认识,并且也掌握了一定的鉴赏诗歌的能力。

同时,从学生的情感体验来看,学生正处在年轻气盛的阶段,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已经能够感悟,所以对于本文的学习也较容易把握,他们能够善于自主探究并且有一定的创新思维。

三、教学方法课前指导学生预习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掌握有关字词读音及含义;初步理解词作含义。

课中教学方法1.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有感情地反复诵读。

2.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并精讲有关内容和必要的历史知识。

3.作为诗词教学,诵读法是贯穿本课的基本教学方法。

高一语文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高一语文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高一语文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品味诗歌语言的表现力,体会诗的宏阔意境和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反复运用进而掌握朗读的方法,自由发挥想象并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开阔博大的心胸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陶冶情操。

教学重难点1、重点:运用联想、想象体会并把握诗歌形象,理解诗的意境。

2、难点:体会诗中所运用的情景关系并掌握一般诗歌的鉴赏方法。

教学方法朗读法、联想法、合作探究法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正式上课之前,我想先请同学们跟我来一次穿越,(多媒体播放抗战时期中国国内的片段,炮火连天,山河破碎;然后画面转入一座山顶,其下可见河流树木)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此刻你就站在山顶,秋日的天空显得无比辽阔、高远,远处有一只雄鹰在展翅飞翔,漫山火红的树林,山下是滚滚而去的长河,河面千帆相竞……而你就站在山巅,你会有何感想?请学生畅谈,教师稍作评价并总结。

现在我们回到课本,通过一首词,走进1925年的那个秋天,看看*在我们刚才所体验的情境中都看到、想到了什么,都生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这首词就叫《沁园春长沙》板书2、简要解题(可根据学生情况简化)词,因句式长短不齐,又叫长短句,最初被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称为诗的一种别体,有人将它称为“诗余”。

词有词牌,或称词调,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均有各自不同的规格。

作者按照不同的规格去写,又叫做“填词”。

词按字数多少,分小令、中调、长调。

《沁园春》属于长调,分上下阙,也叫双调。

本课的“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题目。

沁园春:相传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威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得名。

二、听读全诗1、布置思考题:①词中表现了哪些主要景物?其典型特征是什么?②词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2、播放配乐朗诵,注意字词读音,感受词中所抒情感。

高一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教案教学设计

高一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教案教学设计

高一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教案教学设计高一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教案教学设计「篇一」沁园春长沙(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思考、分析与联想,实现“披文--及物--物我合一”的教学目的。

让学生在诵读诗词的过程中,主动积极地感受诗词意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已的看法并在实践中提高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方法,并且能够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把握本词中所描述的景物特点及作者所抒发的情感;(重、难点)2. 了解词的结构及有关知识(重点)3. 指导学生掌握鉴赏诗词方法,训练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难点)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对于秋天,不同人有着不同的看法与感受:(幻灯片一)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忧国伤己)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清静无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少年壮志)自古言秋多寂寥,我自言秋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九霄。

(老而弥坚)(二)诵读(注意以下字的读音)橘舸遒遏(三)研习全文1、前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及人物寒秋,(我)独立橘子洲头,(看)湘江北去。

问题:寒秋作何理解?明确:深秋而非寒冷的秋天。

2、赏析由“看”字领起的秋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绿色给人以活力/(百)舸--(争)流竞争给人以动力/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要点:“击”透出猛、劲;“翔”突出轻、快。

这远比用“飞”与“游”好得多。

3、用一句总结性的`话概述此秋景特征:万类霜天竞自由。

4、面对着如此富有激情、活力的景色,我想到了什么?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小结:此上阕由景生情,表达了一个胸怀天下的青年的豪情壮志。

5、齐读下阕,说说这段为我们塑造了怎样的少年形象?明确:风华正茂,意气奔放,指点江山,胸怀天下,粪土当年万户侯。

6、问题:上、下阕的最后一问是否相同?若不同,则请说明。

明确:上阕为设问,引出下文;下阕为反问,回应前文。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1课沁园春长沙教案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1课沁园春长沙教案

1课沁园春长沙错误!伟人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井冈山上的星星之火,官民亲如一家的红色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体现了“敌军围困万千里,我自岿然不动”的豪迈气概;长征路上的四渡赤水、爬雪山、过草地的惊世之举,响起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盖世绝唱;出自窑洞的战胜强敌的持久战略,为民族大义孤身犯难的“挥手之间”,发出了“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的深沉慨叹;天安门城楼上的惊世宣言,北抗南援的振臂一呼,显示了“敢上九天揽月,敢下五洋捉鳖”的雄浑气魄!壮哉!峥嵘乱世,独立寒秋,望湘江北去,挥斥方遒,错误!毛泽东,笔走龙蛇惊风雨,白纸黑字写春秋!这志向,是从青年时就立在心里的-—“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

"基础导学1.走近作者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

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以天下为己任也!这个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能够引起我们内心深处的震撼:一个是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个是人类崇高的精神境界.2.写作背景《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

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

错误!。

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

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为躲避军阀赵恒惕的追捕,秘密到长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中语文《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1【导学创意】:采用点拨式教学法,在学生阅读和朗读的过程中,提出问题,通过问题的跟进,加强阅读理解,把握诗歌主旨。

通过提问,让学生学会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把握诗歌鉴赏的规律。

让学生通过探究时代背景或写作背景来理解毛主席诗词的思想感情。

通过齐读和默写填空来加强识记,强化语言学习。

【教学课时】共3课时。

【教学重点】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分析自然巧妙的过渡。

【教学班级】奈曼实验中学高一188班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对照注释阅读全诗,做夹注。

2.朗读比赛,看谁读得又准,又有感情。

3.把生字写两遍,然后集体听写。

4.提问:上下片的内容有什么不同?所写意象有什么特点?上下片有什么联系?共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目标3。

【教学关键】上下片是怎样过渡和联系的。

【教学时间】45分钟。

【实施目标】1.给10分钟时间,对照注释自由阅读全诗,做夹注。

2.找两名同学(男女生代表各一名)朗读比赛,看谁读得又准又有感情,教师计分,并纠正朗读中存在的问题。

(5分钟左右)3.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在本子上把生字写两遍,然后抽查作业,主要看准确性和字体。

4.用5分钟时间集体听写,交听写作业。

5.提问:上下片的内容有什么不同?(预设:上片主要写景,下片主要写人)所写意象有什么特点?(程序:让学生先找出所写意象,看修饰语或具体描写,说出这些景物、人物有什么共同特点。

)(预设:景物——生机勃勃;人物——意气风发。

)上下片是怎样联系的?(预设:引导学生把上片写景和抒情的句子分别画出来,然后给写景的句子划分层次,找出描写的具象,分析特点。

认识由概括到具体的描写方法,指出“看”有总领下面具体描写的作用。

小结:作者从概括到具体描写,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充满生机的湘江秋色图。

)那么,面对着这样壮丽的山河,作者的心情如何?(预设:让学生对照注释解读后三句──一个“怅”字,写出了作者当时由沉思到激昂慷慨的心绪。

)作者想到了什么?(预设:寥廓江天,苍茫大地谁来主宰?即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深深忧虑,可见毛主席当年博大的胸怀。

)当时,作者为什么会想到这个问题?(让学生看背景资料)(预设:当时,正是1925年,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

但中国大地正处于军阀混战时期。

作为有抱负的革命青年,他怎么能不思考这个问题呢?他也在斗争之列,那时候,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

干得挺出名,被称为“农民运动的王”。

)(10分钟左右)。

(布置课外作业1:查阅资料,看毛泽东同志在1925年左右,都做了哪些革命工作。

)提问:那么,从全词看,作者有没有对这一问题做出回答?(预设:让学生朗读下片,预习下片内容,并留作业。

)反馈练习:一/5页:朗读并背诵这首词,注意把握情感和节奏。

(5分钟左右)教师强调课外作业和预习内容。

(二分钟左右)。

【板书设计】沁园春·长沙毛泽东(1925年)上片(上阕):写景——壮丽、充满生机的湘江秋色下片(下阕):写人——(特点)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背诵10分钟。

(散背与齐背,并找一名同学课堂背诵,检测整体背诵水平)2.听写句子,交作业。

(5分钟左右)3.检测第一课时作业(口头儿回答)。

(5分钟左右)4.从上下片联系的角度,鉴赏过渡句和下片意象描写,分析词人寄寓其中的思想感情。

(5分钟左右)5.在整体感知词意的基础上,鉴赏词的语言。

(10分钟左右)6.欣赏《沁园春·长沙》的书法作品,与同学交流心得。

(5分钟左右)【教学重点】1.背诵、默写,在整体感知词意的基础上,分析过渡句和下片的意象描写,理解词人的思想感情。

2.进一步鉴赏词的语言。

【教学关键】分析过渡句和下片的意象描写,理解词人的思想感情。

【实施目标】1.散背5分钟,齐背两遍。

检测背诵。

2.书面听写带生字的句子,交作业。

3.检测第一课时作业(口头儿回答)。

预设:这一时期,在长沙,他组织了湖南学生联合会、新民学会,开办了平民夜校,文化书社和湖南自修大学,参加了反对袁世凯称帝、领导了驱逐张敬尧等军阀活动。

特别是创办了《湘江评论》,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为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湖南地区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1925年,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

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这年秋天他要离开长沙,到广州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

4.分析过渡句的作用和下片的意象描写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朗读下片,找出描写了什么人物。

(预设:少年时代的同学。

是革命青年的群像,包括词人在内。

)“同学少年”在第三行,下片1-2句为过渡句,有什么作用?(预设:“携百侣”“游”是对下文描写对象和内容的巧妙概括;“曾”“忆”说明以下内容是作者面对壮丽的湘江秋色浮想联翩的结果,是回忆,所以一个“忆”字领起下文具体描写。

)下片为什么想起了少年时代的同学?(预设:认为他们能主宰国家命运。

)为什么?(预设:带领学生阅读具体描写,看写出了这些少年同学的什么特点。

具体描写大致可分三层,写出了少年同学“风采才华正盛,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有爱国热情,轻视军阀官僚;有革命的力量和豪情。

)这样写是在回答什么问题?(预设:谁主沉浮?)提问:1925年的毛泽东含蓄地告诉我们,谁能主宰中国大地的沉浮?(预设:他和他的战友们。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总结下片主要抒发了词人什么思想感情。

(预设:抒发了一代伟人青年时代的自信和抱负。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为什么这么自信,有自信的基础吗?(预设:有。

是湖南农民运动的播火者,革命上取得了成功,受到了鼓舞,1925年他要离开长沙到广州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离开长沙时,面对湘江秋色写下了这首词。

)教师小结:上下片虽然内容不同,却因过渡自然巧妙而浑然一体,成为“写壮景抒豪情的不朽杰作”,毛主席的诗词大都“写壮景,抒豪情”。

(5分钟左右)(课外作业2:结合课后第三题,课外欣赏毛主席诗词,进一步认识毛主席诗词的鲜明个性和独特风格,每人在读书笔记上搜集10首,并按历史时期分类和熟读成诵。

)5.语言鉴赏导入:毛主席是个非常乐观的人,他的许多诗词都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从课后《采桑子·重阳》中,我们也能看得出,革命战争年代多艰苦呀!他依然能写出“战地黄花分外香”的动人诗句。

连台湾人都很喜欢收集他革命战争年代照的一些照片,灿烂的、发自内心的微笑,感染多少人就不知道了。

沧海横流的中国,给了他展示才华的舞台,让他获得了无穷的乐趣,也给了他诗人的灵感和非凡的写作方式(马背诗人)。

他不论对自己的前途和国家的命运,都信心百倍,希望满怀,所以,在他眼里大自然永远生机勃勃,天地万物都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5分钟左右)找出上片中能突出景物特征的字词。

预设:红遍尽染碧透——有一种竞争的态势,突出了大自然的生机。

争、击、翔:突出了人、物都在竞争中求生存。

特别是“击”和“翔”二字历来为人称道,它们写出了一种战斗的豪情,竞争中生命的活力。

这样的描写,就为下文总括性诗句——万类霜天竞自由,做了铺垫,为下文的抒情蓄足了势。

可见毛主席对诗词的语言修养很高,用字用词凝练,诗意鲜明,脍炙人口。

(5分钟左右)【课堂作业】1.找出下片中用得好的字词,体会它们对突出诗意的作用。

(预设答案:正茂、方遒、指点、激扬、粪土、遏——突出了这群少年同学的才华、抱负和力量。

)2.把《沁园春·长沙》默写成书法作品,与同学交流比较后,交给老师。

【板书设计】:(用大屏幕显示)沁园春·长沙毛泽东(1925年)上片(上阕):写景——壮丽、充满生机的湘江秋色下片(下阕):写人——有才华,有抱负,有力量的少年同学写壮景,抒豪情,抒发了词人(青年时代的毛泽东)的自信和抱负上片:红遍尽染碧透——有一种竞争的态势,突出了大自然的生机。

争、击、翔:突出了人、物都在竞争中求生存。

击:搏击,战斗翔:飞,自由轻快。

下片:作业:1.找出下片中用得好的字词,体会它们对突出诗意的作用。

毛主席诗词特色:写壮景,抒豪情语言特色:用字用词精炼传神,有气势。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让学生全面了解诗人毛泽东和他的诗词,以及欣赏他的书法作品。

【教学重点】了解诗人毛泽东。

【实施目标】观看历史文献资料纪录片《独领风骚·诗人毛泽东》第一集和第二集——《宏程心路》和《青春意气》。

【课堂作业】根据自己的需要做读书笔记。

【作业】1.与同学交流观看所得。

2.背诵自己喜爱的毛主席诗词,为背诵比赛做准备。

2019-2020年高中语文《沁园春·长沙》教案新人教版一、学习目标:(如果是单元起始课,先明确本单元教学目标,请同学们看教材说明)1.情感目标:学习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和高尚的情操。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和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提高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3.知识目标:掌握词中生词、典故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

二、教学要点及难点:通过作品及其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改革社会、改造自然的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宏大境界。

三、教学仪器:多媒体,录音机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教学步骤:学生活动活动目的教师指导用时一.课前:预习,自行初步解决字词问题,四人小组根据课文在投影片上描绘文中景色培养合作精神、自读、想象能力,初步感知课文发放投影片(每四人一张)二.导语:写作背景(讲故事)为深入理解作者思想作准备播放课件背景部分1′三.导入:1.观看课件,巩固词的基本知识,体会作者形象和思想感情2.齐读,注意感情、节奏,结合背景3.正音感受作者形象和感情掌握字词教师范读,播放课件图片部分播放课件字词部分2′1′1′四.分析上阕:1.挑选优秀幻灯片,观看(写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景色?朗读2.(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这些景色有什么特点?和以往描写的秋景(屈原“哀秋冬之绪风”,宋玉“悲哉秋之为气”,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审言“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有何不同?为什么?3.四人小组讨论:你觉得那些地方写得精彩,朗读,评价。

之后自由发言或请代表发言4.通过课件,试背上阕,注意感情、节奏5.找出点睛之笔有何作用引起学习兴趣深入分析课文学习、掌握自读方法联系旧知识,突出本词特点学习鉴赏诗词积极思维,语言组织能力即时背诵“看”字领头的部分生机勃勃介绍背景教师引导分析写作特点播放课件,引导试背“问”字领头句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深思,体现其高瞻远瞩和敏锐的洞察力,引起下文1′5′5′2′1′五、分析下阕:1.齐读下阕,教师结合背景引导分析。

2.(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根据上阕学习方法自行分析:忆的内容?怎么忆的?表现了什么感情?目的?3.结合分析《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情景人结合写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