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性状和数量性状
《选择原理数量性状》课件

05
CATALOGUE
总结与展望
总结
内容回顾
总结选择原理数量性状课件的主 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选择原理 的介绍、数量性状的特征、选择
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等。
重点解析
对课件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详细解 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案例分析
对课件中涉及的案例进行分析和讨 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选择原理数 量性状的应用。
详细描述
选择原理是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它解释了生物如何适应环境并发生进化。在自然环境中,不同的基因 型个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同,自然选择倾向于保留适应环境的基因型,而淘汰不适应环境的基因型。这种选择 过程不断进行,最终导致生物的进化。
选择原理的分类
要点一
总结词
选择原理可以分为正向选择、负向选择和平衡选择三种类 型。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正向选择是指选择过程倾向于保留有益的基因变异,使具 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更适应环境,从而在群体中占据更大的 比例。负向选择是指选择过程倾向于淘汰有害的基因变异 ,使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在群体中的比例降低。平衡选择 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不同基因型个体之间存在一定的 平衡状态,各自在群体中保持一定的比例。
量性状的表型表现。
数量性状与质量性状的区别
数量性状表现为连续的变异现 象,而质量性状表现为非连续 的变异现象。
数量性状受多基因控制,而质 量性状受单一基因或少数基因 控制。
数量性状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较大,而质量性状受到环境因 素的影响较小。
02
CATALOGUE
选择原理
选择原理的定义
总结词
选择原理是指在生物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通过保留适应环境的基因型,淘汰不适应环境的基因型,从而影响生 物进化的过程。
第8章数量性状遗传

加性-显性遗传模型
如果涉及k对基因 A=[a]=∑a+-∑a- D=[d]=∑d
基因型值是各种基因效应值的总和 G= A+ D P= A+ D+ E
加性-显性-上位性遗传模型
对于某些性状,不同基因座位上的基因 还可能存在互作效应,即上位性效应。 基因型值包括加性效应、显性效应和上 位性效应 G=A+D+I P=A+D+I+E
有些组合 3:1分离,1对基因控制 有些组合15:1, 有些组合63:1, 2对基因重叠 3对基因重叠
若观察再详细一点,可以发现,在红粒组中红 色的程度又分为好几个等级。
假设R基因使子粒呈红色,每增加一个R, 子粒的颜色就深一些 R,红色增效基因 R的效应可以累加 R的等位基因为r, r为减效基因
x1 x 2 x3 x n x x n n
5 4 6 21 7 21 8 8 x 6.632 57
二、的度量参数。 方差愈大,说明平 均数的代表性愈小 。 计算方法:先求出 全部资料中每一个 观察值与平均数的 离差的平方的总和 , 再除以观察值个数 。
现以 P G E 表示三者的平均数,则各项的方差 可以推算如下.
P P
2
G G E E G G 2 G G E E E E
G E G E
遗传学第四版第三章名词解释

遗传学第四版第三章名词解释1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2.相对性状:指同一单位性状的相对差异。
3.单位性状:个体表现的性状总体区分为各个单位之后的性状。
4质量性状:表现不连续变异的性状:它的杂种后代的分离群体中,对于各个所具有相对性状的差异,可以明确的分组,求出不同组之间的比例。
5.数量性状:表现连续变异的性状:杂交后的分离世代不能明确分组,只能用一定的度量单位进行测量,采用统计学方法加以分析:它一般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发生变异,这种变异一般是不遗传的。
6, 杂交:指通过不同个体之间的交配而产生后代的过程。
7.异交:亲缘关系较远的个体间随机相互交配。
8.近交:亲缘关系相近个体间杂交,亦称近亲交配。
9.自交:指同一植株上的自花授粉或同株上的异花授粉。
10.测交:是把被测验的个体与隐性纯合亲本杂交,以验证被测个体的基因型。
11.回交:是指将杂种后代与亲太之一的再次交配12. 显性:F1表现出来的性状。
13.不完全显性:F1表现的性状为双亲的中间型。
14.假显性:如果缺失的区段较小,不严重损害个体的生活力时,则存活下来的含缺失染色体的个体,不免表现各种形式的遗传上的反常。
当含缺失显性基国染色体的杂合个体表现其缺失染色体相对的隐性性状。
15、共显性:F1同时表现双亲性状。
而不是表现单一的中间型。
16.超显性:杂合体的性状表现超过纯合显性的现象称为超显性。
17.相引组:甲乙两个显性性状连系在一起遗传,而甲乙两个隐性性状连系在一起遗传的杂交组合。
18,相斥组:甲显性性状和乙隐性性状连系在一起遗传与乙显性性状和甲隐性性状连系在一起遗传的杂交组合。
19,显性性状:是指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后,能在F1表现出来的那个性状。
20,隐性性状:是指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后,不能在F1表现出来的那个性状。
21.基因型:个体的基因组合。
22、表现型:植株所表现出的单位性状,是可以观测的。
如红花,白花。
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的区别和联系

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的区别和联系植物的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是植物的重要性状,它们可以帮助科学家、农民和种植者更好地了解植物的功能和性状,从而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以实现最佳植物生长。
数量性状是指植物及其部分特征所表现出的某个数字序列,常以数字表示,如株数、叶片数、花开花落率等。
它反映了植物治理有关规定规格及其他质量要求的情况,同时它还可以帮助科学家、农民和种植者对植物有一个客观的了解,从而更有效地管理植物的增殖和生长。
例如:通过计算植物的株数、叶片数及花开花落率,可以计算出比特定区域植株数量,从中确定主要植物种类和数量,并进而确定植物植株总数量。
质量性状是指植物的形态体系及其系统的内在特征,如根、茎、叶、开花健康状况、抗逆性等,它反映了植物的形态结构状态,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这是植物生长和发育的重要依据,同时也帮助分析植物的抗逆性和其他性状。
例如,植物的叶片色、叶形、叶大小、外形和坚挺度等可以帮助科学家们判断植物的健康状况,而植物的根部结构可以判断植物是否受过逆境。
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是相互联系的,它们被认为是植物生物学和物理学属性的不同类型。
数量性状关注植物性状出现的频率和数量,以及这些特征和性状之间的关系,它包含了植物的各种特征,如株数、叶片数、花开花落率等。
而质量性状则关注植物的抗逆性、形态特征、色彩等特质,它反映了植物的形态结构状态,即可能会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因素。
植物的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各有不同的功能和意义,可以帮助科学家、农民和种植者了解植物,对植物进行有效管理,是植物科学研究和管理实践的重要资料来源,同时也为植物防病、灾害和异常衰退提供重要的支持。
第四章 数量性状遗传

第五章数量性状§1 数量性状的特征一、数量性状的特征:遗传性状分为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两类。
质量性状:在可以遗传的性状中,性状在后代的变异中是表现为不连续的变异,在它们之间可以明显的分组,进行频率的统计。
是由一对或少数n对基因所控制的遗传方式一般能符合孟德尔的遗传原则。
例如前几章所讲的豌豆的红花和白花,豆粒的黄色和绿色,家鸡的羽毛的黑白、芦花等,都是彼此差别明显,一般没有中间过渡的类型的性状。
数量性状:性状的变异是呈现连续性的,性状间的变化没有明显的类别,不易分组,是由微效的多基因控制的。
例如:产量,荚的多少、粒的大小,蛋白、脂肪的含量等。
数量性状的特点:1.性状的变化表现为连续的,不易分组进行组内的频率统计。
例如:水和小麦、玉米等植株的高矮。
生育期的长短,产量的高低等性状。
不同品种杂交后F2、F3等后代群体都有广泛的变异的类型,不能明显的求出分离的比例,只能用一定的度量单位进行测量。
2.数量性状极易受环境的影响而发生混淆,使遗传的动态和性质模糊不清。
二、数量性状在遗传中的特点:而数量性状在遗传中的特点又是怎样呢?我们以玉米果穗不同长度的品种的杂交及后代的分布频率来说明此题:P2页表从上面这个典型的数量性状遗传的例子中,可以看出数量性状遗传的主要的特点:1.某一数量性状在杂交中,F1的平均值大约介于两个亲本的平均数之间,呈中间型,但有时倾向于其中的一个亲本。
2.F2个体的平均数与F1的平均数相似。
3.F2出现明显的连续性变异,不容易分组,因而也就不能求出不同组之间的比例,变异的幅度比较大,变异基本上是以平均数为中心的对称的正态分布曲线,即常态分布。
100cm(A1A1A2A2a3a3) × 70cm(a1a1a2a2A3A3)↓F1 A1a1A2a2A3a3 (85cm)↓F2 A1A1A2A2A3A3(130cm):a1a1a2a2a3a3(40cm)4.F2会出现超出双亲的变异的类型:<当双亲不是极端类型时>100天 A×B 80天↓F1 90天→F2:75~110天值得说明的是: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之间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同一性状在不同亲本的杂交组合中可以表现不同。
数量性状遗传

数量性状— 数量性状—例子
人的身高:最矮者和最高者的差 人的身高: 异可能是40厘米或多一点 异可能是40厘米或多一点 畜禽的体重:如猪的180日龄体 畜禽的体重:如猪的180日龄体 重可能在60千克到 千克到120千克间变动 重可能在60千克到120千克间变动
表型方差分量(variance component) 表型方差分量
表型方差分量分解。根据性状效应值分解可得: 表型方差分量分解。根据性状效应值分解可得:
VP = VG + VE 此时基因型与环境间无互作效应,其中: 此时基因型与环境间无互作效应,其中: VP 为群体表型方差 为群体表型方差(phenotypic variance)(由性状资料计算 ; 由性状资料计算); 由性状资料计算 VG 为群体基因型差异所引起的变异方差,称为遗传方 为群体基因型差异所引起的变异方差, 差(genetic variance),也称为基因型方差; ,也称为基因型方差; VE 为环境因素所引起的变异方差,称为环境方差 为环境因素所引起的变异方差, (environ-ment variance);无互作时为机误方差 e, ;无互作时为机误方差(V error variance).
1. 平均数 平均数(mean):对性状的集中程度的度量。 :对性状的集中程度的度量。
均值可以用个体量度值的总和除以个体数 n 来求得。
x1 + x 2 + x3 + ... + x n X= n
也可以写成
遗传学 第六章 数量性状遗传

第四节 遗传力及其估算
一、表型值及其方差的分量
1. 表现型值:
某性状表现型(度量或观察到)的数值,用P表示;
2. 基因型值:
性状表达中由基因型所决定的数值, 用G表示;
3. 环境型值:
表现型值与基因型值之差,用E表示
三者关系: P=G+E
表型是基因型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方差可以用来测量变异的程度,各种变异可以用方差 表示 表型方差 = 遗传(基因型)方差 + 环境方差
第六章 数量性状遗传
第一节 数量性状遗传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数量性状遗传的多基因假说 第三节 数量性状遗传的统计分析方法 第四节 遗传力及其估算 第五节 近亲繁殖与杂种优势
第一节 数量性状遗传的基本特征
一、数量性状的概念
1. 质量性状与数量性状
质量性状(qualitative character):不易受环境条件影响,
三、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的划分不是绝对
同一性状在不同亲本的杂交组合中可能表现不同。
举例:植株的高度是一个数量性状,但在有些 杂交组合中,高株和矮株却表现为简单的质量性状 遗传。
数量性状与质量性状区别 质量性状
1.变异 F1 F2 2. 对环境 的效应 3. 控制性状 的基因及 效应 4. 研究方法 非连续性 显性 相对性状分离 不敏感 基因少,效应明显 存在显隐性 群体小, 世代数少 用分组描述
表型之间截然不同,具有质的差别,可以用文字描述的性状。表 现不连续变异的性状。如红花、白花、水稻的糯与粳,豌豆的饱
满与皱褶等性状。
数量性状
表
频 长
玉米穗长的遗传
世 率f 度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N X S V 代 短穗亲本 4 21 24 8 57 6.632 0.816 0.666 (N0.60) 长穗亲本 3 11 12 15 26 15 10 7 2 101 163802 1.887 3.561 (No.54) F1 1 12 12 14 17 9 4 69 12.116 1.519 2.307 F2 1 10 19 26 47 73 68 68 25 15 9 1 401 12.888 2.252 5.072
数量性状遗传专家讲座

VB2 ) 100%
数量性状遗传专家讲座
第26页
例题:依据试验测出小麦各世代抽穗期(开花 时间)表现型方差和平均值以下:
世代
平均数
方差
P1 P2 F1 F2 B1(F1×P1) B2(F2×P2)
13.0 27.6 18.5 21.2 15.0 23.4
11.04 10.32
5.24 40.35 17.35 34.29
3
100% 57%
5.072
数量性状遗传专家讲座
第25页
(二)狭义遗传力估算
狭义遗传力主要利用回交群体估算,方法是: 利用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取得F1代,然后再和两
个亲本分别回交,得到两个回交群体B1、B2。 再计算出回交群体B1、B2方差,就能够利用下 面公式计算狭义遗传力了。
hN2
2VF2
(VB1 VF2
第一节 数量性状特征及其原理
一、质量性状与数量性状概念 1、质量性状 表现不连续性变异性状叫质量性状。 如花色、豌豆形状、玉米糯性与非糯 2、数量性状 表现连续变异性状叫数量性状。 身高、体重、产量、成熟期等。
数量性状遗传专家讲座
第1页
二、数量性状特征
第一、数量性状变异表现为连续,杂交后分离世代不能明
VP=VG+VE 遗传方差又可分解为三项:
加性效应方差:VA 显性效应方差:VD 上位性效应方差:VI 即: VG=VA+VD +VI 其中加性效应方差:VA 是能够固定遗传方差。
数量性状遗传专家讲座
第17页
三、遗传力估算
对数量性状方差估算和分析是是数量性状 分析基础。利用统计分析方法,硕士物体 所表现变异(表现型)原因,是遗传原因 还是环境原因。
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的区别

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的区别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的区别数量性状是指可以在数量上区分开来的性状,一般表现为可测定的值,如高矮、胖瘦、粗细、深浅、长短等。
植物通过对种子或花粉育种,便是为了创造新的数量性状。
例如,玉米矮秆、小麦宽叶、大豆绿色。
质量性状是指生物个体之间在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上具有一定差异的性状。
这些性状必须经过人工选择,方能成为可遗传的变异。
所以数量性状可以根据具体要求进行选择和改良。
例如,玉米株高就是由遗传决定的一种性状。
它在品种中的表现虽然因品种不同而各异,但都可以用数量性状——株高来加以描述。
另外,数量性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物本身的特征。
例如,农作物的优良品种高产、抗倒伏、不早衰、早熟等。
8月份气候比较闷热,夏季学校操场的跑道上总是积满了小水洼。
看到这一幕,我心里直打鼓:“万一孩子们在跑道上摔跤怎么办?”正在我担忧的时候,老师走过来说:“你放心,咱们班的孩子有经验,肯定能平安度过这个暑假!”“什么经验?”我急切地问。
“跑道太滑了,我们会提前练习的。
”听了老师的话,我悬着的心终于落下来。
可是,没想到, 9月份开学后第二天,一位同学脚底一滑,从三楼摔了下来。
还好没有骨折,但是,擦破了皮,又惊又怕的我直掉眼泪。
我忍不住向老师问起原因,原来,那天早晨,他爸爸开车带他来上学,没想到学校跑道上竟然也有水洼,两人都摔倒了。
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每次户外活动,我们都有预案,而且会做好充足准备,防止意外发生。
但是,由于你对跑道的情况不了解,所以遇到意外才手忙脚乱。
老师想对你说,要提高安全意识,随时注意观察环境和路面情况,不要因自己的疏忽导致事故的发生。
”听了老师的话,我这才明白,原来我对学校安全措施一无所知,只凭借自己的直觉做事,缺乏安全防范意识。
今后,我一定提高警惕,多留意安全隐患,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
几周以后,那块跑道平整了,水洼不见了,老师说:“你安全意识强,学校真幸福!”我心里美滋滋的,像吃了蜂蜜一样甜。
遗传学——数量性状的遗传

即 VF2 = VG + VF1 代入公式: H广
2=
∴ VG = VF2 - VF1
VG VF2 - VF1 = ×100% VG + V E VF2
例:测量矮脚母鸡与芦花公鸡和它们的 杂种的体重,得到下列的平均体重和表 型方差:
矮脚鸡 芦花鸡 F1 F2 B1 B2 平 均 1.4斤 6.6 3.4 3.6 2.5 4.8 方 差 0.1 0.5 0.3 1.2 0.8 1.0
如: 一对基因差别 3:1 两对基因差别 15:1
(2) 由于杂交亲本之间相差的基因对数不同:
如植株高度为数量性状,但孟德尔的豌豆杂 交实验中高植株和矮植株,也表现为质量性状 的遗传方式。 如: 水稻株高的遗传
(2) 水稻株高的遗传
相差三对基因的亲本杂交: P: T1T1T2T2T3T3 × t1t1t2t2t3t3 ↓ F1: T1t1T2t2T3t3
2)穗长与大写字 母数目成正相关 (累加) 。
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的区别
基因 控制 数量 性状 质量 性状 多 基因 单 基因 变异 分布 正态 分布 二项 分布 表型 受环境 遗传 分布 影响 规律 连续 分散 大 小 性状 特点 研究 对象 群体 个体和 群体
非孟德 易 尔遗传 度量 孟德尔 不易 度量 遗传
(3). 阈性状(threshold character): 性状达到某一特定值表现为正 常,达不到则为不正常,如血压, 血糖含量等。
1.2 数量性状与质量性状
(1) 由于区分性状的方法不同: 如小麦粒色遗传,如果采用非红 即白的区分方法,则表现为质量性状; 如果再加以细分,就表现为数量性状的 特点。
回交一代平均表型方差: 1/2(VB1 +VB2) = ¼ VA + ¼ VD +VE ∵ VF2= ½ VA + ¼ VD+ VE ∴ VF2 - 1/2(VB1 +VB2) = 1/4VA (加性的遗传方差) 或: 2VF2 - (VB1 +VB2) = ½VA 令: a2 = VA d2 = VD
第三章数量性状的遗传模型

1
一、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character)
质量性状 性状间差别明显,一般没有中间过渡类 型;这种呈现不连续变异的性状叫做质 量性状。 数量性状 性状间只有数量的不同,没有明显的质 的差别,其间有一系列的过渡类型;这 种表现连续变异的性状叫做数量性状。
p(a d ) q(d a)
a d (q p) 1 2
1 q
2 p
单基因座模型
育种值 A(breeding value)
一个个体的育种值是它所携带的等位基因的平均效应之和。 一个个体的育种值是将它与群体中的其他个体随机交配后 所得后代的平均数与群体均数的离差的2倍。 也称为基因的加性效应(additive effect)值
p2 A aA
座位 A A1A2
2 p Aq A
A2A2
q2 A aA
B1B1
2 pB aB
座位 B B1B2
2 pBqB
B2B2
aB
2 qB
dA
dB
VG VA VD VI
2 2 VA 2 p Aq A A 2 pB qB B
VD (2 p Aq Ad A ) 2 (2 pB qB d B ) 2
环境效应
环境方差
VE VE R VE VE C I VE VE VE C P T
(对某些性状)
(对某些性状)
小结
PGE
VP VG VE
G A D I
VG VA VD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VI
E ES EC EP ET
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的特点

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的特点
植物的生长和繁育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因此研究植物的性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植物表现出来的不同表现特征,将植物相关特性划分为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两大类。
数量性状是植物表现出来能够直接计量的特性,它主要指物种的生长形态、植株的数量、叶片的表面积、根系的深度和粗细、植物的重量等一般可用数值衡量的特性。
它们最显著的特点是能够进行定量量化计量,便于精准测量植物形态特征,并作出合理判断。
另一方面,质量性状是植物表现出来无法直接用数值衡量的特征,它主要指植物的抗病性、抗逆性、光合效率、乳糖耐受性、根据颜色、气味、口感来判断等特征。
这类性状是由植物生长期间累积、变化的生理和生化特点所组成的,不仅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而且决定植物的后期综合能力,包括产量、品质。
综上所述,植物的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均是研究植物的必不可少的元素。
前者利于定量分析植物的物种和形态特征,而后者则能够更加准确地了解植物调节累积作用和后期应用能力,来确定植物的遗传能力。
因此,做为一个农业科技专家,敏锐捕捉植物的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定期做出及时而准确的研究定位,对于提高中国农业生产水平和发展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C10 数量性状

C10 数量性状数量性状和质粒性状的比较:质量性状:表型之间截然不同,具有质的差别,在群体中显现不连续变异,称质量性状。
数量性状:性状之间呈连续变异状态,界限不清楚,不易分类,用数字描述的性状。
红、深红、中红、浅红质量性状举例:如水稻的糯与粳,豌豆的饱满与皱褶等性状。
又如鸡羽的芦花斑纹和非芦花斑纹、水稻的粳与糯、角的有无、毛色、血型、遗传缺陷和遗传疾病等都属于质量性状,这类性状在表面上都显示质的差别。
数量性状举例:动植物的许多经济性状:农作物的产量、成熟期、奶牛的产奶量、棉花的纤维长度等。
数量性状与质量性状的联系:●控制性状的基因都存在于染色体上,都遵循孟德尔定律。
●某些性状既有数量性状的特点,又有质量性状的特点(例如小麦的粒色:红对白)。
●某些基因同时影响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例如三叶草)。
●同一性状因杂交亲本的类型不同或基因数目不同表现不同的性状。
(如豌豆的株高)数量性状与质量性状的差别(1)变异的连续性(2)杂种一代的类型(3)环境变化产生的影响(4)杂种后代中各种变异类型的个体数的分布(5)支配性状的基因数目概念理解:•质量性状与数量性状的区分并不是绝对的,有时质和量会表现出主次关系。
•因为区分性状的方法不同,或者由于观察层次的不同,质量性状与数量性状也是可能相互转化的。
数量性状数量性状的基本特征:(1)数量性状呈连续变异,作成数学图形接近正态分布。
(2)性状变异通过度量值的频数表现出来。
(个体数量少时为直方图)(3)增加度量个体数量,直方图变成光滑曲线。
(4)控制性状的基因数目越多,每个基因座的多态性越丰富,数量性状的表现越接近正态曲线。
数量性状有3个主要的特征:⑴.数量性状的变异呈连续性,杂交后代难以明确分组,只能用度量单位进行测量,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⑵一般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出现连续变异,这种变异不遗传,往往和那些能够遗传的变异相混淆;⑶控制数量性状的基因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表达,在不同环境下基因表达的程度可能不同。
第六章数量性状的

F2代中:
1/4红:2/4中等红:1/4白 1/16深红:4/16次红:6/16中等红:4/16淡
红: 1/16白 1/64深暗红:6/64深红:15/64次深红:
20/64中等红:15/64中淡红:6/64 淡红: 1/64白
从图中可见,因为R1和R2的作用相等而且相加, 所以子二代的表型决定于基因中大写字母的数目,
b=(Xg-Xr)/ag
=3.090-1.838/3.367
=0.372
h2=b/r=0.372/0.5=74.4%
另一种估算法:
(没有群体发病率)
利用对照组亲属发病率(qc)来估算遗传度,其 估算式为
h2=b/r=pc(Xc-Xr)/acr Xc表示对照组亲属中的易患性平均数与阈值
二、遗传力的估算和应用
(一)遗传力的定义
表型值:一个多基因系 统控制的某种数量性状 所表现出来的数值,称 为该性状的表型值,
P
由于性状的表现型值又 是基因型和环境相互作 用的结果,所以表现型 值可分为两个部分:基 因型值和环境差值。
基因型值:就是表现型 中由基因型决定的那部 分数值。 G.
如果是n对基因则F2的遗传 方差是1/2VA+1/4VD
如果基因的作用和环境影响 是被此独立的,则F2群体中 各个方差的组成部分应为:
VGF2=1/2VA+1/4VD+VE …… (1)
VA加性方差: VD显性方差。
回交世代的方差组成
(1) Aa×AA→B1
B1基因型 1/2AA,1/2Aa B1的基因型值 a, d
(1)性状的变异呈连 续性,表现为正态分布
(2)符合孟德尔遗传 定律 。
数量性状与质量性状有什么区别

数量性状与质量性状有什么区别
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的区别主要有:
①质量性状的变异是呈间断性,杂交后代可明确分组;数量性状的变异则呈连续性,杂交后的分离世代不能明确分组。
②质量性状不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数量性状一般容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发生变异,而这种变异一般是不能遗传的。
③质量性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表现较为稳定;而控制数量性状的基因则在特定时空条件下表达,不同环境条件下基因表达的程度可能不同,因此数量性状普遍存在着基因型与环境互作。
对于质量性状一般采用系谱和概率分析的方法,并进行卡方检验;而数量性状的研究则需要遗传学方法和生物统计方法的结合,一般要采用适当的遗传交配设计、合理的环境设计、适当的度量手段和有效的统计分析方法,估算出遗传群体的均值、方差、协方差和相关系数等遗传参数等加以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
质量性状是指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型之间不存在连续性的数量变化,而呈现质的中断性变化的那些性状。
它由少数起决定作用的遗传基因所支配,如鸡羽的芦花斑纹和非芦花斑纹、水稻的粳与糯、角的有无、毛色、血型、遗传缺陷和遗传疾病等都属于质量性状,这类性状在表面上都显示质的差别。
质量性状的差别可以比较容易地由分离定律和连锁定律来分析。
除质量性状外,还广泛存在着另一类性状差异,这些性状的差异呈连续状态,界限不清楚,不易分类,这类性状叫数量性状。
动植物的许多重要经济性状都是数量性状,如作物的产量、成熟期,奶牛的泌乳量,棉花的纤维长度、细度等等。
质量性状的区别可以用文字描述,而数量性状的差异要用数字表示,如水稻种子的千粒重,不能明显地划分为“重”和“轻”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