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历史发展及感悟 中国是一个拥有八千年文明史的文化古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化历史发展及感悟中国是一个拥有八千年文明史的文化古国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中曾引领着世界潮流 在世界文明的百花园中曾结出影响深远的思想硕果。多民族多元化的文化特色绽放出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之花 典型地代表了东方文明。从盘古开天到三皇五帝 从夏商周秦到唐宋元明清 以先秦诸子百家和程朱理学融汇成儒、释、道为主要代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体系。中国文化经历了漫长的萌芽和发展期 对它的认识应该从宏观和全局上进行把握。结合中国文化在各个阶段的特征和主要成就 把中国文化发展分为七个阶段 前文明期 新石器时代和传说时代 、雏形期 夏商周时期 、形成期 春秋战国时期 、定型期 秦汉时期 、发展期 魏晋南北朝 、鼎盛期 隋唐两宋 、衰变期 元明清 。

一、前文明期 新石器时代和传说时代中国在进入文明前经历了漫长了进化历程 这段时期奠定了中国文化独立发展的基础。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 大约始于距今大约1万年左右 大约结束于距今4000年左右 延续时间长达五六千年之久。新石器时代最重要的特征是原始农业的出现、陶器的制造、磨光石器的广泛使用以及村落的出现、氏族制度的形成等。新石器文化遍布中国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和东南、西南及华北、东北各地。其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大时期 即仰韶文化以前时期、仰韶文化时期、龙山文化时期。农业、制陶和石器的磨制与钻孔 是新石器时代的三大文明成就。在传说时代 中国也产生影响比较深远的文化 三皇五帝的传说、羲和敬顺昊天和敬授民时等。二、雏形期 夏商周时期夏商周时期是我国的奴隶社会时期 这一时期初创的文化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基础。 1 分封制 西周建立后 把大批同姓贵族和异姓亲信赐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家 史称封建 所形成的社会制度 就是分封制。分封制的实施有以下特点和意义 第一 作为一种制度 分封实际承认了包括商人在内的异族生存的权利。第二 旨在维护王室的统治分封 实际形成的是周王与诸侯共治天下的局面 第三 分封制是一个激励历史创造力的制度。 2 农耕文化方向的选择 周人极端重视农业。但是考察周人的重农 他们不时仅把农耕当作简单的生产行为 而是赋予它某种“政道”的含义。周公赋予农耕活动两方面的政治含义 一是继承传统——稼穑之事是周家“王业”之所起 二是可以防止贵族像商朝的上层那样腐化。然而 农耕作为一种政道 还有它更深刻的内涵。所以 与周公的重农相应 《诗经》的《周颂》、《大雅》、《小雅》中 保存了大量农事典礼的诗篇 体现着西周农耕文化方向的选择。 3 文化特征 夏文化的重要特征是“遵命”、“近人”而“远鬼神”。商文化的重要特征是“尊神”、“事鬼” “先鬼后礼”。周文化的重要特征是强大的文化包容性与政治包容性。三、中国文化的形成期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 也是中国文化的形成期 诸子百家出现标志封建文化框架的形成。百家争鸣 周平王东迁后 诸侯国“挟天子而令诸侯”的争霸战争持续了几个世纪 在政治纷争不断的同时 我国文化出现了一次大繁荣。这一时期 由于激烈的社会变革 社会矛盾的错综复杂 激烈的政治斗争和经济文化的繁荣使人们对这一空前的社会变革中产生的问题各有自己的态度、愿望、主张和要求。同时 由于诸侯纷争 统治者不可能推行文化专制制度 统治者竞相招贤纳士 各个学派因此有了发展机会。各家著书立说 议论政治 既相互批判 又相互影响 百家争鸣由此出现 这一时期形成的各种学术思想成为以后中国思想文化的主要源头。这一时期的各个学派不仅是学术学派 而且是政治学派。社会上形成的众多学派 不仅各个学派的主张不同 而且在同一学派中也有不同的代表和主张。如墨家“节用”、“兼爱”、“尚贤”、“非公”的主张 道家主观唯心论与绝对相对论相结合得思想 儒家孟子“仁政“与”“性善说”、“民贵君轻”的民主思想 儒家荀子“礼治”与“法治”结合的主张 韩非子的法家思想等都各有特色。四、定型期 秦汉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它和后来的汉朝所采取的政治制度成为封建政权组织和统治机构的模范和蓝本 它们实行的文化政策对后世更是影响至深。

1 加强中央集权:一、实行“强干弱枝”政策 将家财在躲闪万以上的郡国豪富和二千石以上的官员之家迁往长安附近的皇陵地区 二、任用酷吏 惩治那些地方的豪侠 三、“内

朝官”地位逐渐取代“外朝官” 皇帝剥夺了丞相的权力。 2 文化专制 秦始皇在文化上采取了偏激措施 他焚书坑儒的政策虽然在短时期内维护了统治 巩固了统一 但这些措施对我国文化起了极大的破坏作用 造成文化上无法挽救的损失。汉武帝在主客观条件成熟后 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用改造后的儒家思想作为统治思想。自从汉武帝确立独尊儒术后 以孔孟为正宗的儒学成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正统思想 儒学开始成为封建统治者的首要选择 并且影响到文化的各个方面。“儒学的提倡和尊奉 才真正使其成为封建王朝实用的政治学说 才使儒家思想所派生的伦理规范深入人心 以至成为中国文化的主体精神。”五、发展期 魏晋南北朝这一时期的文化在秦汉文化的基础上曲折发展。 1 儒学的动摇 东汉后期政治混乱 儒学失去了政治依靠 佛教的广泛传播和道教的迅速发展 以及儒学本身的日趋僵硬 缺乏群众基础 使儒学在文化上的主导地位开始动摇。这一时期 玄学开始成为独领风骚的一种意识形态。 2 南北民族融合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融合 不仅是北朝的现象 也发生在南朝境内各民族之中。中原人群的南迁及对南方的开发过程 也正是南朝民族融合的过程。开发所至 也就是融合所至。北方边地民族内迁的过程同样也是融合的过程。十六国时代许多政权的建立者 都对中原文化有较深的熏染。就在混乱的十六国时期 北方各政权就已经开始仿照汉族王朝的政治文化模式 建立自己的国家体制 提倡文教。不能将北朝的民族融合简单地视为汉化 融合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也是“胡化”。六、鼎盛期 隋唐两宋中国文化从魏晋南北朝曲折发展走向了隋唐两宋的鼎盛时期。 1 科举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隋朝开启的科举制替代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这对中国此后的统治秩序、教育方式、文化内涵都产生了深层次影响。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 科举制度形成。唐代的科举分常举和制举 武周时开创武举 北宋实行试卷的“糊名制” 科举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科举制度“以地主阶级思想意识、伦理道德为准则” 扩大了统治秩序 对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2 制度文化的完善 隋朝改革官制 实行三省六部制 将相权一分为二 兵役上实行府兵制和兵农合一 赋役上实行大貌索阅和输籍定样 实行均田的土地制度 租庸调制的赋役制度。唐朝实行了府兵制度。北宋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在中央分隔宰相权利。隋朝的《开皇律》、唐朝《唐律》 集成了中国封建法制的基本精神 为社会秩序的稳定和文化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3 理学的形成 宋代由于阶级矛盾和民族斗争的推动 佛道两教对儒学的渗透 儒学开始哲学化 并越出了单纯研究儒家经典的范围 成为包括经学、文学、史学、哲学等在内的一门新学问 形成了宋学。南宋后宋学各家此消彼长 理学在与各家的竞争中胜出。理学使儒学重新确立了正统地位 成为此后影响中国文化甚久的一个重要因素。七、衰变期 元明清步入鼎盛时期的中国文化 在元明清时期慢慢步入衰变期。 1 中央集权的强化 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专制的一个顶峰时期 明朝废除丞相制度 加强监察制度 创立五军都督府和卫所制度 颁布《大明律》 从各个方面巩固了专制制度 加强了皇权。清朝削弱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 雍正时设立军机处 进一步加强了君主的专制权力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2 文化上的专制制度 明清时期加强了对思想的控制 其中最具代表性和最有破坏力的措施是文字狱。统治者对持不同观点的知识分子大肆镇压 造成文化上的恐怖 使“文化与思想的专制达到万马齐喑的地步” 严重阻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以此为背景而兴起了考据学 在考据上取得了大量成果 但严重脱离实际 没有现实意义 中国文化开始进入一个衰退期。 3 文化由开放向封闭的转变 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因其对外的良好开放性 而能够虽然经受过佛道的冲击 胡汉文化的融合以致外族的入侵都能够一脉相承的延续下来 但到明清以后中国文化却开始走向了一条封闭的道路。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后为了防止倭寇的侵略 巩固封建统治 开始限制通商。清朝更是在文化、政治、经济文化上实行全面封闭政策 朝着自我封闭的方向发展。中国文化独立产生于本土 在以原生的农耕文化为主体的同时 与周边游牧文化相互影响 对外来文化或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