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概论》教学改革与实践

合集下载

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讨1. 课程内容的更新与拓展环境科学概论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通识性课程,应当以丰富的案例和实践为支撑,引导学生认识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紧迫性。

可以通过更新和拓展课程内容,使其包括更多现实中的环境问题、热点事件和前沿科技,引导学生主动获取新知识,增强对环境保护的参与感和责任感。

2. 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在教学方法上,传统的课堂讲授应当与案例分析、实地考察、小组讨论等形式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尤其是在案例分析和实地考察环节,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环境问题的本质,从而更好地理解环境科学的相关知识。

3. 增加实践环节环境科学概论课程的教学改革中,应当增加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开展环保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环境保护公益活动或者开展环保科普宣传,从而巩固课堂学习的知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实践能力。

4. 强化跨学科融合环境科学概论是一门跨学科的通识课程,应当充分利用各个学科的优势,提供多元化的知识视角。

在课程教学中,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拓宽学生的学科视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推广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对于环境科学概论课程而言,可以通过建设网络平台、开设在线课程、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料等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对环境科学的学习兴趣和互动性。

6. 强化评价体系教学改革需要有一个有效的评价体系来检验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可以通过开展学生的课程评价和反馈,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将学生的学术能力、观念转化和实际应用能力纳入评价范畴,以便更全面客观地评价教学效果。

环境科学概论课程的教学改革需要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环节、跨学科融合、信息技术应用和评价体系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和改善。

希望通过这些改革措施的实施,能够促进学生对环境科学的理解和关注,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环境保护事业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做出贡献。

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环境科学概论课程的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科学知识,提高他们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我们需要对环境科学概论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本文将探讨当前环境科学概论课程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进行教学改革,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当前环境科学概论课程存在的问题1.知识面过于宽泛当前环境科学概论课程通常包括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环境污染和治理、可持续发展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由于知识面过于宽泛,导致课程内容过于碎片化,学生难以系统地掌握和理解环境科学知识。

2.缺乏实践性教学环境科学概论课程通常以理论知识为主,缺乏实践性教学内容。

学生只是被passively 接受知识,缺乏对环境科学知识的实际运用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理想。

3.缺乏跨学科整合环境科学概论课程通常由环境科学相关专业的教师授课,缺乏其他学科的融合。

环境问题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需要跨学科整合的教学模式来更好地解释环境问题的复杂性。

二、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方法1. 精简课程内容,突出核心知识针对环境科学概论课程知识面过于宽泛的问题,可以通过精简课程内容,突出核心知识,建立起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

可以通过专业化的教材编写,精心设计课程大纲,将过去零散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形成更加系统的知识结构。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环境科学概论课程可以增加实践性教学内容。

在课堂上进行案例分析、实验操作、野外考察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环境问题中去,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运用环境科学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效果通过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效果,可以发现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都得到了提升。

1.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精简课程内容、注重实践性教学以及跨学科整合的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环境保护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
议题。

为了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管理能力,环境科学概论课程的教学改革亟待
探讨。

一、课程定位的明确
环境科学概论课程必须明确其在课程体系中的定位。

该课程应该介绍环境保护的基础
知识和原理,以及环境污染的来源、种类和控制方法。

同时,还应该介绍一些成功的环境
保护案例,以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的多样性
教学内容应该丰富多样,不仅包括理论知识的讲解,还需要加强实践与案例分析。


环境保护为主题的调查研究、课堂讨论等方式,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交流和思考,进一
步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三、教学方法的创新
教学方法应该创新,包括采用先进的教学技术与工具,如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等,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同时,还需要注重实践教学,采用参观调研、实验室实践等
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结合。

四、评价制度的完善
环境科学概论课程的评价制度应该完善,评价内容应该全面,包括学生成绩、小论文、实验报告、项目调研等多种评价方式。

评价过程应该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创新思维
的表现、团队协作精神的体现等方面。

总之,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应该从定位、内容、方法和评价四个方面着手,注
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强化环境保护意识的同时,提
升学生的环境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

环境学概论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探讨

环境学概论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探讨
三尧教学的探索 1.教学内容方面
渊1冤课堂的讲授应注重基础 对于刚开始涉及环境方面知识的本科生袁其知识框架导致 其很难理解一些相对复杂的内容遥因此在授课内容上应注重对 基础知识的讲解袁而那些困难的推导过程则可以忽略袁因为这 些内容会在以后的环境毒理学尧环境工程等环境类相关课程中 有详细的讲解袁掌握基础知识后袁更容易理解和运用遥 渊2冤重视知识与案例的结合[3] 通过对近年来热门环境案例的讲解袁使相对枯燥的知识生 动起来袁这将对学生的听课效率有显著的提升袁有助于学生更 加系统的理解和运用环境学概论的基础知识遥同时让学生自主 查找近年来环境问题的相关案例袁探讨其产生的原因与治理措 施袁之后将自己的想法在课堂分享遥 从而培养起学生们查找问 题尧分析问题尧解决问题的能力遥
考索窑探微
课程教育研究Course E Nhomakorabeaucation Research
2020 年第 15 期
环境学概论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探讨
王昱人 张 帅渊通讯作者冤 蔡雄飞 冯丽娟
渊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25冤
揖摘要铱环境学概论是环境类专业的基础必修课袁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掌握程度袁将关系到今后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遥 针对目
由于本课程内容理论性较强袁每章内容都会涉及到许多专 业术语遥 只是靠阐述书本上的内容袁很难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程 的学习兴趣袁听课的效率也会随之降低袁进而导致学生在课堂 上睡觉尧玩手机尧学其他科目等现象屡见不鲜[2]遥
3.末考成绩难以反映学生的真正实力
本门课程期末考核的成绩往往采取实习成绩尧平时成绩和 卷面成绩的构成渊如 10%的实习成绩袁30%的平时成绩以及 60% 的卷面成绩冤遥实习成绩往往是仅提交一份实习报告袁未能真正 考核同学们在实习中真正学到了什么遥平时成绩常是课后作业 的完成情况袁而课后作业的答案在书本上均可找到袁学生仅靠 翻阅书本便可以完成袁 并不能体现学生对知识的个人见解袁同 时其试卷的考试内容袁也多是平时作业的内容袁学生只需要将 作业内容背下来便可以通过袁并不能体现学生对该门课程的理 解程度遥

[教育课,教学改革,概论]《环境保护概论》通识教育课教学改革与实践

[教育课,教学改革,概论]《环境保护概论》通识教育课教学改革与实践

《环境保护概论》通识教育课教学改革与实践摘要: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问题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环境质量的下降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环境问题已然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提高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已经迫在眉睫。

文章概括了通识教育课《环境保护概论》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这些问题应进行的教学改革的方式与方法。

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多方面的改革来达到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并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通识教育;环境保护概论;教学改革保护环境已成为当代大学生肩负的使命,这就要求学生对环境污染、治理、修复等各方面的知识都有很好的了解。

《环境保护概论》是我校在国家倡导建设美丽中国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开设的通识教育选修课,让绿色教育的理念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实践中,培养学生生态文明意识。

课程本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拓展知识面与提高素质相结合、系统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使学生认识到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将环境保护作为己任。

1 《环境保护概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环境保护概论》作为我校的通识教育课程目标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能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具有环保宣传意识和环境保护知识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大学生和国家公民,面向全校所有专业的学生开课。

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该门课在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取得的教学效果与我们的预期还有一定差距。

1.1《环境保护概论》课程章节过多、内容明显的专业化环境保护概论相关的权威教材颇多,这就需要授课教师在众多教材中优中选优,选出最适合作为通识教育课的教材,也可以将几本优秀的教材整合成授课资料讲授给学生。

环境保护概论的教材章节通常有十几章,涉及知识面很广,内容繁杂、分散。

如果要求面面俱到,对于仅仅24~30学时的上课时长是不够的,而且发现近年来出版的相关教材内容明显的知识化、相对专业化并侧重于应用性。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潜意识的价值取向还是偏向知识领域,而我们设置通识教育课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环保意识、了解环保知识的普通大众,而并非环境保护的专业技术人员、甚至是学者、专家。

《环境保护概论》课程教改的探讨

《环境保护概论》课程教改的探讨

《环境保护概论》课程教改的探讨【摘要】《环境保护概论》课程是环境专业的基础课。

笔者从课程设置、角色定位、课程安排、考核形式四个方面,对《环境保护概论》课程的教改进行了探讨,期望达到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环境保护概论;教改;探讨The Study of the Teaching Reform Involved in “Environment Protection Conspectus”(1.Electromechanical Engineering Department,Chengdu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Chengdu Sichuan,611730,China;2.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Chengdu Sichuan,610041,China)【Abstract】“Environment Protection Conspectus”is a basic course of the professional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the students,the author will from the four part of the curriculum,role orientation,curriculum,assessment to give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course of “Environment Protection Conspectus”.【Key words】Environment Protection Conspectus;Teaching reform;Discuss《环境保护概论》是环境监测及治理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环境专业的入门课程,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环境类专业的主要学习内容,掌握环境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环境工程专业《环境保护概论》教学模式初探

环境工程专业《环境保护概论》教学模式初探

环境工程专业《环境保护概论》教学模式初探环境保护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重大议题,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因此环境工程专业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环境工程专业中,《环境保护概论》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理论知识。

本文将探讨该课程的教学模式。

一、课程概述《环境保护概论》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介绍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技术,并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理论知识。

该课程包括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生态学、环境管理与评价、环境监测与治理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1. 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心。

通过讲解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的现状,引导学生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和环境保护的紧迫性,使其养成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习惯。

2. 知识体系建立。

将环境问题的来源、环境保护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等知识点整合起来,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便于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和较为深入的思考。

3. 提高综合能力。

通过分析环境问题的原因、评价环境影响、实施环境治理等,在培养环保意识的同时,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分析问题能力、归纳总结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

三、教学模式1. 讲授为主。

《环境保护概论》是一门基础课程,讲授环节是必不可少的。

在讲授中,应注重理论讲解和案例分析相结合,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学生对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的认识。

2. 课堂讨论。

为了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能力,可以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针对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进行深入的讨论和思考。

课堂讨论中,学生可以提出问题、分享经验,老师和同学们也可以进行相互交流和探讨,共同提高对环保课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实践环节。

《环境保护概论》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深入了解环保知识,通过开展实践环节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环节可以有多种形式,例如实习、小组项目等。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自主掌握环境保护技术和措施,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心。

四、教学内容《环境保护概论》的教学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环境保护概念和理论2. 环境问题与影响3. 环境污染控制和治理技术4. 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5. 环境监测与评价6. 环境管理与法规丰富的教学内容涵盖了环保工作的众多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环保领域的知识和技术。

《环境保护概论》教学大纲

《环境保护概论》教学大纲

《环境保护概论》教学大纲环境保护概论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环境保护概论课程学分:3学分总学时:48学时(理论课程36学时,实践课程12学时)先修课程:无一、课程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的理解,以及培养学生对于当前环境问题的认识,并提高学生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环境保护概念和意义1.1环境保护的定义和范围1.2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影响1.3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2.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与政策2.1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执行2.2环境保护政策的发布与实施2.3国际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与政策的概述3.环境污染与环境质量评估3.2环境质量评估的概念和方法3.3环境监测与环境检测技术4.大气环境保护4.1大气环境污染的原因和特点4.2大气环境保护的措施和方法4.3大气环境污染治理的案例分析5.水体环境保护5.1水体环境污染的原因和特点5.2水体环境保护的措施和方法5.3水体环境污染治理的案例分析6.土壤环境保护6.1土壤环境污染的原因和特点6.2土壤环境保护的措施和方法6.3土壤环境污染治理的案例分析7.生态环境保护7.1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7.2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7.3生态环境保护的策略和方法7.4生态环境保护的案例分析8.环境风险评估与管理8.1环境风险的概念和评估方法8.2环境风险管理的意义和方法8.3环境风险评估与管理的案例分析三、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课堂讲授,通过PPT、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2.实践教学:实验室实践,实地考察,设计环境监测方案和环境评估报告等。

四、教学评价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小组讨论、实验成绩等;2.期中考试:闭卷考试,涵盖课程理论知识;3.期末考试:闭卷考试,涵盖整个课程的内容;4.实践报告:根据实验和实地考察的结果撰写相关的实践报告,并按时提交。

五、教材及参考资料教材:1.滕国祥.环境保护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24年.参考资料:1.魏长仁,等.环境保护技术与法规.中国环境出版社,2024年.2.孟家森,等.环境保护工程原理.中国环境出版社,2024年.3.李国平,等.环境科学原理与工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24年.。

农学专业环境保护概论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农学专业环境保护概论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内容 多显得 陈 旧。
衡受到 日益严重的干扰 , 自然资源受到大规模破坏 ,
自然 环境 正在 退 化 。环 境 科 学 学 科 应 运 而 生 , 到 现 在 已形成 较完 备 的体 系 , 涵 盖 了 自然科 学 、 工 程技 术 科学 等诸 多 领 域 。从 人 类 社 会 的 整 个 发 展 历 程 来
基础。
大的发展空间, 但伴随 的却是全球 大气 、 水、 土壤 和
生物 遭受 到毁 灭性 的 污染 和破 坏 , 自然 界 的生 态 平
1 . 2环境 科 学 学科信 息更 新 快
在 环 境 问题 成 为 焦
点 的今天 , 国家大力扶持环保产业 , 环境技术及新理 念更新速率极快 , 而系统 的教材更新速率相对较慢 ,
这是 联合 国教科 文 组 织 作 出 的 权威 结论 。因 此
开 设环 境 教育课 程 是培 养现 代高 素质 应用 型人 才 的
必然要求。但是随着 国内外高新 技术的不断发展 ,

些教 学 内容 与教 学方式 、 方 法 已不 能满 足需 要 , 因
此 开展 本课 程 教学 内容 与方 法 的改革 与研 究是 十 分

2 . 1 教 学 内容 改 革 2 . 1 . 1 教 材选 取及 教学 结构 调 整 。环境 保 护 概 论课 程 教材 种类 较 多 , 但 是 对 农 学专 业 的学 生 较难 找 到 合适 的教材 , 从 内容 先进性 、 丰 富性 等角度 选取 的是 杨 志峰刘 静 玲 等编著 于 2 0 1 0年 出版 的《 环 境科 学概 论》 ( 第 二版 ) 。由于课 程 综合 性强 , 教 材 内容 丰 富 , 针 对农 学专 业培 养 目标 , 对课 程 教 学 结 构进 行 了更

《环境保护概论》课程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究

《环境保护概论》课程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究

7 5・

到更好的教学效果。f 3 】
1 . 采 用 案例 教 学 ,理论 联 系 实际
职业时空
三 、注重实践教学
2 0 1 4 年 2 月
1 . 选 择环 保 杰 出企 业 ,开 展 实地 考 察 通 过理 论教 学 ,学 生 对 理 论 知识 还 缺 少直 观
在课堂上要注重师生互动 ,以培养学生 的学 习兴趣 ,培养学 生思考解决 问题的能力。如在讲 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时 ,只需提供一些典型 的环
境 污 染 时 间 案例 , 让 学 生 分析 其 中 的原 因和 后果 ,
的感性认识 ,根据教学 内容 ,组织学生 到蒙牛工 业 园区等知名企业进行参观学 习,把校外实习基 地作为第二课堂 , 使教学过程 中理论与实践结合 , 技术与工程结合 。教师在完成理论教学后 ,带领
学 生 去 蒙牛 工 业 园 区进 行 参 观考 查 。 蒙 牛 具有 全
“ 水污 染 控 制技 术 ” 、“ 固体 废物 处理 与处 置 ” 、
夕可 以完成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推进需要人类
社会整体的协调和配合。即将步人社会的大学生 , 应当为人类社会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承担更多的责任, 成为环境保护的主力军,因此 ,加强对高校学生环 境保护的教育尤为重要。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2 0 0 6 年开始招收环境监测 与治理技术专业 ,开设 了 环境保护概 论》专业 基 础课 ,同年面 向全院学生开设了相 关的公共选 修课程 ,任课教师全部为环境教研室教师 。传统
“ 环境 管理 与规划 ”等课程 ,故在 ( ( 环境保 护概 论 课程 中这 些 部分 内容 的学 习 不作 为讲 解 的 重点 , 而多 以参观实 习、 案例教学 的方式 进行教 学 。【 1 环境 保护 的基 本概 念 、环境 法规 、能源 与环 境 、最 新环 保理 念 的分析 是 我们理 论 教学 的重 点 。 在课程 讲授过程 中, 在保 留经典 知识的 同时兼 顾环 境保 护 的前沿 技术 与 发展动 向 ,不 断对 相 应 内容进 行更 新和 深化 , 以拓 宽学 生 的

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讨1. 引言1.1 背景介绍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是大学生普遍接触的一门课程,其内容涉及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传统的环境科学概论课程在教学方法和内容设置上存在一些问题,如理论知识过于抽象、实践环节不足、教学案例单一等。

随着社会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对环境科学概论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背景介绍现,以“碳中和”、可持续发展等新课题的出现,环境科学概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

教育部提出了“素质教育”的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环境科学概论课程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实践教学、案例教学等方式,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环境科学知识,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和实践能力。

环境科学概论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需要通过优化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等途径来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实践能力。

1.2 问题阐述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当前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普遍存在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缺乏案例分析等问题。

学生接受传统教学方式后往往难以深入理解环境科学的知识,缺乏对环境问题的全面认识和分析能力。

而且当前环境状况的严峻性也要求教学内容和方法不断更新,以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如何通过教学改革来提高环境科学概论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已成为当前环境科学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问题阐述】中,我们将重点探讨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所面临的问题,并寻求有效的教学改革路径,以期为环境科学教育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1.3 研究意义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意义在于提升学生对环境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念和行为习惯。

通过教学改革,可以使环境科学课程更贴近实际生活和社会需求,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探索解决环境挑战的有效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环境保护概论》通识课程课堂教学的改革

《环境保护概论》通识课程课堂教学的改革

第5期 收稿日期:2019-06-03基金项目:应用型本科院校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2012-JKGHAD-0213)作者简介:张 霞(1979—),女,山东泰安人,河南城建学院讲师,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水污染及大气污染控制。

《环境保护概论》通识课程课堂教学的改革张 霞,刘 彪,康海彦,庞丹丹,典平鸽,刘雪平,裴晓红,王国贞(河南城建学院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河南平顶山 467000)摘要:《环境保护概论》课程是高校为了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而在非环境专业开设的一门通识课程。

从通识课程的内涵出发,对课程教学目标、教材内容、课堂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探索。

注重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高,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环境保护的责任和义务。

关键词:环境保护概论;通识课程;课堂教学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21X(2020)05-0201-01ClassroomTeachingReformonGeneralEducationCurriculumofIntroductiontoEnvironmentalProtectionZhangXia,LiuBiao,KangHaiyan,PangDandan,DianPingge,LiuXueping,PeiXiaohong,WangGuozhen(HenanUniversityofUrbanConstruction,SchoolofMunicipalandEnvironmentEngineering,Pingdingshan 467000,China)Abstract:Thecourse"IntroductiontoEnvironmentalProtection"isageneraleducationcurriculumfornon-environmentalmajors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Thepurposeofthiscourseistoimprovestudents'awarenessofenvironmentalprotection.Startingfromtheconnotationofgeneraleducationcurriculum,thereformandexplorationarecarriedoutintermsofteachingobjectives,teachingmaterialsandteachingmethods.Emphasisshouldbelaidonenhancingstudents'interestinlearning,improvingtheirabilitiesandqualities,andmakingstudentsdeeplyawareoftheresponsibilitiesandobligationsofenvironmentalprotection.Keywords:introductiontoenvironmentalprotection;generaleducationcurriculum;classroom “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是中华儿女的一致追求,三大保卫战吹响了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攻坚号角。

环境相关专业“环境科学概论选修课教学改革与实践

环境相关专业“环境科学概论选修课教学改革与实践

环境相关专业“环境科学概论选修课教学改革与实践摘要:对与环境相关专业,如地学类专业所开展的“环境科学概论”选修课通常与对环境类专业所开展的必修课以及作为通识教育所开展的公选课在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本文通过对“环境科学概论”选修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考核模式等方面的改革与实践的探讨,旨在提高这一课程的教学效果,实现该课程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环境科学概论;环境学导论;选修课“环境科学概论”是环境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核心课程,是环境科学专业学生认识专业的启蒙课程,也是很多高校开展环境素质教育的通识课程,同时它还是与环境相关专业,如地学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环境科学概论”课程内容丰富、涉及的知识面广,并且环境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日新月异,学科发展极为迅速。

因此,针对不同专业学生需求层次的不同,以及对课程理解所存在的较大差异,有必要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针对性地调整和完善。

吉林大学自2000年合校以来,对地学部的与环境相关专业,如应用地球化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等专业的本科生开设了“环境科学概论”选修课。

本文就这一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模式上的改革与实践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针对不同授课对象,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较为广泛,教学对象包括环境类本科生、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公选课学生,因此不能一成不变地将同一教学内容应用于所有层次的学生。

对于环境科学专业学生,该课程注重的是原理、机理方面的讲解以及全面介绍环境科学的概况,使学生对环境科学所涉及的主要领域有全面的了解,激发学生对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兴趣;而对于选修该课程的与环境相关专业的学生,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环境科学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环境科学中处理问题的思路,提高学生环境保护的认识与参与意识,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2]。

因此,在教学内容深度上应该有别于环境类专业的学生。

而目前大部分教材更适合于环境类专业的学生,如上世纪90年代以来出版及再版的多本教材,包括北京师范大学刘培桐教授主编的《环境学概论》、杨志峰教授主编的《环境科学概论》、清华大学何强教授主编的《环境学导论》、南京大学左玉辉教授主编的《环境学》等,这些教材多注重于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程度较深,更适合于环境类专业的学生。

《环境保护概论》教学实践与探索

《环境保护概论》教学实践与探索

《环境保护概论》教学实践与探索摘要:近年来,环境保护和环境教育日益受到重视,各高校都相继开设了环境教育类公选课程,并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作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着重阐述了环境保护概论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多元化教学方法的探索、考试考查形式和实习实践活动的改革等,以期推动我国的公共环境教育。

关键词:环境保护概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考核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1-0154-02目前,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挑战中国未来的一个战略性、全局性的根本问题,也是公众关注的最大焦点问题。

《中国21世纪议程》(1994年)指出“在高等学校普遍开设环境与发展课程,……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贯穿于从初等到高等的整个教育过程中”,这个文件成为各个高校开展公共环境教育的政策依据和指导原则。

将环境保护列为当前高等教育非环境类专业本科生的公共课,也成为培养新世纪复合型人才,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上海海洋大学开设环境保护概论课程已有7年的历史,累计选修的学生达700多人,此课的开设对提高在校大学生的环境意识、普及环境保护知识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教学内容繁多且更新速度快,教学课时不足,学生专业基础差异大,合适的教材选择困难等。

鉴于上述情况,本文从环境保护概论多年教学实践出发,通过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合适的教学模式,以达到提高学生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素养的目的。

一、基于课程特点,构建既有继承又有创新的内容体系环境保护概论作为非环境专业的公选课,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希望在传授环境保护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保护环境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热情和责任感,使学生成为保护环境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骨干和核心力量。

选修环境保护概论的非环境专业学生的专业不同,基础各异。

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我们打破任何一本教材的编写体系,在全面系统的基础上,依据教学目标的要求设置若干专题,增大选修课程的空间度。

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讨环境科学概论是环境科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它涉及生态学、气象学、地理学、地球物理学、化学、物理学等多个学科,对于培养环境科学专业学生的跨学科综合素质和环境保护意识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当前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普遍存在知识点繁杂、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教学效果不佳。

因此,本文探讨了环境科学概论课程的教学改革措施,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一、强化基础知识环境科学概论课程应该重点突出环境科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概念,使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能够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环境科学的一般性原理和基本概念。

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主动放弃一些枝节繁多的知识内容,强调基础知识的传授。

此外,为了使基础知识更加深入人心,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如讲解、习题课、场地实习、实验、讲座等多样化的形式,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环境科学的基础知识。

二、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环境科学概论课程应该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有效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操作进一步了解和掌握。

针对实践教学的要求,教师应当以工作重点为中心,围绕实践操作开展课程教学,注重实践操作课程管理,使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更加紧密的结合起来。

三、注重问答式教学问答式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加强“学以致用”的能力。

教师应该在讲解知识点时,适时地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问题,积极参与讨论,营造开放性的课堂气氛。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当及时给予回答和指导,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

四、加强教学实践教学实践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技能,加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为此,教师应该注重教学实践的设计和实施,增加实践的比重。

在实践操作中,教师应该注重每个环节的指导,帮助学生理解操作原理和技巧,并注意安全教育。

五、课堂互动课堂互动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

教师应该尽可能提高课堂互动的形式和内容。

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讨环境科学概论是环境科学类的基础课程之一,其主要目的是介绍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和应用,为学生的环境科学学习奠定基础。

由于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环境保护已经成为社会发展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之一,因而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探讨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1.增加应用实践环节环境科学概论课程应该增加与实际环境问题相关的应用实践环节,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实验室操作、案例分析等方式了解环境污染与治理技术、环境监测方法及环境政策法规等相关知识,并开发出一些小型环境保护项目,让学生从中获得实践经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2.更新课程内容应当及时更新环境科学概论课程内容,增加新的环境问题、新的控制技术和新型污染源,包含新能源、新材料及生物制造等热点领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保科学理论水平,使其在新的环保领域中有一定的领悟和理解。

3.强化与环境经济的联系环境问题的本质是与资源的有机结合紧密相关,因此环境与经济问题既有冲突也有互补,应该在教学内容中引导学生理解环境与经济间的关系,关注环境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发展间的平衡,从而提高学生的环境权益意识。

1.倡导探究式学习传统的环境科学概论教学多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灌输和笔记记忆,缺乏与环境实践相结合的环节。

应该倡导探究式学习,通过讨论、合作学习和问题解答等方式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中制定方案、解决问题和汇报成果,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2.发挥团队合作的作用多数环境问题是复杂的系统问题,需要不同专业和领域的人员共同解决。

因此,应该发挥团队合作的作用,通过让学生组成小组做课题研究,相互合作、沟通和交流,提高学生在集体中思维和协作能力,加强教学互动性和学生的自主性。

1.应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方式传递信息快速、直观、生动,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措施。

非环境类专业《环境学概论》课程改革与实践

非环境类专业《环境学概论》课程改革与实践

非环境类专业《环境学概论》课程改革与实践一、教学理念的改革与实践1. 环保意识引导教育环保意识引导教育是当今环境教育的一种流行趋势。

在环境学概论课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当下环境问题的实际,通过引入惨痛的环境案例,以及环保知识的普及,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绿色消费观,强化环保意识,在生活中积极地采取行动,实现环保目标。

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环境学概论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但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通过实践课程来进一步加强和深化。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讲解环境保护理论知识,还要通过参观环保公益活动、考察环境污染指数、开展环保实验、讲解环保案例等形式开展实践教学,使学生对环境问题有更直观、更深入的认识。

3. 教育与互联网相融合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教育成为了现代教育的一个必然趋势,而环境学概论也可以融入到网络教育中。

例如,教师可以开设网络课程、创建微信公众号、推出环保应用程序等,使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学习到环境学概论的知识,同时产生更好的教育效果。

1. 课堂教学的创新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多种方法,如投影演示、视频播放、图片展示、微课讲述等形式,这样可以使学生对环境学概论的知识更直观、更生动、更深入地了解。

2. 探讨性学习学生是主体,合适的探讨性学习使学生成为他们自己的学习者,从而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教学内容,并形成对环境保护的认知。

对于环境学概论这类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研究报告、案例分析、讨论小组等多种形式,紧密联系生活和社会实际,深度掌握环保知识。

3. 学习体验的激发学生是自己的学习者,他们可以通过学习体验来提升学习热情和动力。

对于环境学概论这门对生活相关性高的课程,可以利用环境保护活动,即使只是进行简单的垃圾分类实践,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进一步掌握环保知识,有效提高教学成效。

总之,环境学概论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是整体环境教育的一部分。

授课者通过灵活地运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增强环保意识,树立爱护环境的信念,更好地为环境问题的解决出一份力,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土木工程专业环境保护概论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土木工程专业环境保护概论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土木工程专业环境保护概论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作者:邓弘扬黎丹段翔来源:《科教导刊》2024年第12期摘要环境保护概论课程在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实践中存在课程内容较多、课时安排较少,学生重视程度低、课堂氛围差,授课形式单一、实践教学较少等问题。

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全过程的课程教学设计,在不改变总学时的情况下改进教学安排,增加教师评卷、学生互评课程作业等教学元素,在教学实践中顺利推行。

通过分析调查问卷结果,发现此教学改革得到学生较好的反馈和积极的回应,若持续改进、不断完善,可使针对土木学子的环保教育落到实处。

关键词土木工程;环境保护概论;全过程;调查问卷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2024.12.029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of Introduction 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Course in Civil Engineering MajorDENG Hongyang, LI Dan, DUAN Xiang(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Wuh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Wuhan,Hubei 430023)Abstract The course of Introduction 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has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civil engineering major, such as a large amount of course content, limited class schedule, low attention from students, poor classroom atmosphere, single teaching format, and limited practical teaching. This study proposes a curriculum teaching design based on the entire process, which improves teaching arrangements without changing the total learning hours, adds teaching elements such as teacher grading and student peer evaluation of course assignments, and smoothly implements them in teaching practice. Through questionnaire analysis, it was found that this teaching reform has received good feedback and positive responses from students. If continuouslyimproved and perfected, it can make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for civil engineering students practical.Keywords civil engineering; Introduction 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ull process; questionnaire近年来,“新工科”“互联网+”、智能建造等新理念涌现,掀起了土木工程行业领域新一轮的改革和升级,也为土木工程这一传统工科专业的教学带来了重大机遇和挑战[1]。

环境工程概论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

环境工程概论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

环境工程概论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M TI'通识教育课程包括6个部分,分别是数学与自然科学、人文艺术社会科学、科技限制性、实践、沟通表达和体育等课程。

1.数学与自然科学数学与自然科学课程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学。

同一学科不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难度有差异,不同专业的学生要根据需要进展选择。

几乎M TI'所有专业都要求学习“数理化生”这些学科,共六门课程,这是M TI'通识教育课程不同于耶鲁大学}z和斯坦福大学[3]等美国著名大学通识课程之处,也不同于国内知名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田。

M TI'认为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对现代生活有宏大影响,作为培养现代社会合格公民的根本要求还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凡从教学内容上看,数学包括单变量微积分和多变量微积分(含线性代数)两门课程。

化学课程只有一门化学科学原理,内容偏重化学根本理论(主要是物理化学和构造化学内容,还涉及详细的无机、有机和生物化学内容。

物理学包括经典力学和电力与磁力两门课程。

生物学只有生物学导论一门课,内容侧重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根本内容。

可以看出,M TI'强调通识课程教学内容的根底性,而非专业性。

2.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课程共有8门,要求从5个系列的根底人文艺术社会科学((H A SS-D)中选3门不同类别的课程,从专业性人文艺术社科科学系列课程((H A SS-C)的某个领域中选3一4门,如历史学领域,要求在历史系专业课程中选修3门,且只能选1门(不能超过2门)导论性课程(intivductory se},选课要求由历史系教师确定Csl。

而且,要从其他可以满足人文艺术社会科学要求的课程中选2门或1门课程。

可以看出,M TI'环境工程专业(其他专业也一样)对人文艺术社会科学的要求,不仅有广度,而且有深度。

一方而,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领域,让他们承受不同的思想和思维方式,客观评价主体和客体或个人与社会,从多个角度科学地看待个人专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 为 全校 本 科生 的 公共 选 修课 , 旨在 培 其 他 物 理 性 污 染 及 防 治 等 专 业 性 较 强 态 系 统 的 破 坏 ; 可 以 播 放 水 俣 病 、 痛 还 骨 出 现 的 环 境 问 题 , 养 学 生 的 社 会 责 任 的 人 类 灾 难 , 中 得 到 警 示 进 而 培 养 其 培 从
目的 。
将 叉 学 科 。 用 常规 教 学 方 法 , 息 量 小 、 采 信 资 运 用 , 媒 体 教 学 和 我 们 传 统 教 学 手 段
实时 性 差 、 果 难 以 保 证 。 效 因 中 优 秀 经 验 有 机 地 结 合 起 来 , 补 互 进 。 互 1 教 学 内容 的改 进 , 助 学 生树 立 社 源 利 用 率 低 、 帮 此, 我们 改 过 去 常规 的教 学 方 法 为 案例 式 、 如 重 点 内 容 及 公 式 采 用 传 统 的 黑 板 加 粉 会 责 任 感 随 着 环 境 问 题 的 出 现 并 日益 尖 锐 化 , 保 护 环 境 成 为 了 我 们 人 类 共 同 的 伟 大 事 业 。 了顺 应 环境 保 护 事 业 发 展 的需 要 , 为 环 境 保 护概 论 作 为 一 门 应 用 科学 逐 渐 发 展 起 来, 它是 一 门 涉及 自然 科 学 、 术科 学 和 社 技 会 科 学 的 综 合 性 边 缘 科 学 。 我 国现 代 化 在 的 进 程 中 , 避 免 走 “ 污 染 后 治 理 ” 弯 要 先 的
学 中 存 在 的 问 题 , 索 环 境 保 护 概 论 》 学 方 法 和 手 段 探
实 践 教 学 方 法 , 而 进 一 步 完 善 环 境 保 从
护 概 论 》 践 教 学 体 系 , 达 到 培 养 和 提 实 以 高 学 生 的 环 境 保 护 与 可 持 续 发 展 素 养 的
科 教 研 究
环境 保 护 概 论 教 学 改 革 与 实践 ①
曹 福 ( 江苏科技 大学生 物与环境 工程学 院 江苏镇 江 2 0 3 1 0 ) 2 摘 要: 阐述 了《 环境保 护概论》 的教 学模 式改革 方案 , 包括教 学 内容 , 学手段 和考核 形式 等方 面的改 革与实践 ,目的是使 学生 了解 目 教 前 所 面 临 的 环 境 问题 , 握 解 决 问题 的 基 本 方 法 和 措 施 ,旨在 使 他 们 具 有 环 境 保 护 与 可 持 续 发 展 理 念 。 掌 关 键词 : 环境 保护概论 教 学方法 教 学改革 实践教 学 中图分 类号 : 4 G6 2 文献 标识 码 :A 文章编 号: 7 —9 9 ( 0 1o ( ) o 4 2 I 3 7 5 2 1 ) 3b 一o 2 —0 6
互动式 、 验式 、 场式 等多种方法结合 , 体 现
学 等 多 种教 学 手 段 ; 加 课 程 信 息 量 , 高 增 提 业 化 ; 同学 的 环保 意 识 真 正 提 高 , 落 实 使 并 到 行 动 。
对 大 学 生 进 行 环 境 保 护 与 可 持 续 发
点 , 合 实 际 生 活 中 环 境问 题 的 实 例 进 功 能 , 发 学 生 的 视 听 能 力 , 而 提 高 课 结 激 从
堂 学 习 效 果 。 如 在 水 污 染 时 , 以 首 先 例 可
展 的 系统 教 育 是 实 施 科 教 兴 国 和 可 持 续 行 深 入 讲 解 , 而 激 发 学 生 兴 趣 , 被 从 变 发 展 战 略 的 重 要 措 施 之 一 , 全 面 实 施 动 学 习 为 主 动 学 习 。 对 大 气 污 染 及 其 是 如
学 行为 。 课 堂上 , 生和 教师长 期集 中 在 学
和 互动 , 容 易忽视 学生 的个体差 异性 , 也 问 题 。 们 应 该 扬 长 避 短 , 选 择 地 进 行 我 有 往 环 境 保 护 概 论 课 程 的 特 点 是 融 社 会 科 在 多 媒 体 上 , 往 会 忽 视 与 学 生 的 交 流 学 与 自然科 学 为 一 体 , 一 门 动 态性 、 合 是 综 育 、 德 教 育 和 科 学 知 识 教 育 为 一 身 的 交 道 不 解 性、 应用 性 的 边 缘 交 叉 学科 , 是集 素 质 教 不 能 因人 而 异 , 能 及 时 发 现 问 题 , 决 也
通 过 松 花 江 硝 基 苯 事 件 、 湖 蓝 藻 暴 发 及 太
海 水 赤 潮 等 图 片 , 观 表 现 水 污 染 对 生 直 病 等 录 像 资 料 , 学 生 了 解 水 污 染 带 来 使
素 质 教育 的重 要环 节 。 环境 保护 概 论》 防 治 、 污染 及其 防 治 、 学 环 境保 护 、 《 水 声
养和 提高 当 代大 学 生的 环 境道 德 素 质 , 是 新 时期 大 学生 素 质教 育的新 起 点 , 也 是 当 代 大 学 生 顺 应 社 会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时 代 要 求 。 了培 养 他 们 的 环 境 意 识 , 升 为 提 他 们 的 环 境 素 质 , 文 从 环 境 保 护 概 本 论 》实 践 教 学 出 发 , 过 分 析 当 前 实 践 教 通 的 知 识 , 紧 密 联 系 当 前 全 世 界 范 围 内 应
感 , 发 其 内 在 动 力 , 合 本 专 业 有 责 环 保 意 识 。 激 结
任 也 有义 务 减少 环 境污 染 。
多 媒 体 因其 形 象 生 动 、 形 兼 备 等 优 音 点 更 能 吸 引 学 生 , 是 多 媒 体 教 学 的 独 这
2 根 据 环境 保 护概 论 课 特 点 , 新 教 特 优 势 , 它 并 不 能 替 代 所 有 的 课 堂 教 更 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