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维管束性状的研究进展
不同耐热性水稻品种维管束解剖性状的比较
不同耐热性水稻品种维管束解剖性状的比较作者:王锋尖黄英金来源:《湖北农业科学》2013年第02期摘要:从穗颈节间、一次枝梗、叶片、二次枝梗、叶鞘等不同部位比较了不同耐热性水稻品种的维管束解剖性状。
结果表明,不同耐热性水稻品种间的维管束解剖性状存在较大的差异,耐热品种穗颈的大、小维管束个数之比大于不耐热品种,耐热品种穗颈的大维管束面积/茎壁面积大于不耐热品种,耐热品种叶片主脉的韧皮部面积/导管面积大于不耐热品种。
这些差异有望作为水稻耐热性育种中单株选择的指标,以利于水稻耐热资源的筛选、鉴定与利用。
关键词:水稻;耐热性;维管束解剖性状中图分类号:S511;Q9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02-0262-03水稻高温热害在许多盛产水稻的国家都有发生[1],也是我国稻作的主要自然灾害[2]。
气候预测表明,温室效应将导致全球气温上升,整个种植业面临高温挑战,因此耐热性研究变得日趋重要[3]。
国外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以高温胁迫后结实率与常温下结实率的比值为指标进行了耐热品种的筛选以及耐热性的数量遗传分析[1,4,5];国内徐云碧等[6]也报道过早稻不同品种耐热性的差异。
加速选育、推广应用耐热性强的优良品种是防止高温这一自然灾害的根本性措施[4,7,8]。
选育耐热性强的品种的前提是有具体可行的选择指标。
目前可供选择而又简便的指标不多。
研究从不同耐热性水稻品种的叶片、叶鞘、穗颈节间、一次枝梗、二次枝梗5个部位的维管束解剖性状入手,探讨不同耐热性水稻品种在维管束解剖性状方面的差异,以期找到可用于水稻耐热性育种中单株选择的指标,以利于水稻耐热资源的筛选、鉴定与利用。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试验于2010年在江西农业大学农学实验站网室试验田进行。
试验选用株高、生育期、粒重等性状基本一致,但灌浆期耐热性有极显著差异的2个水稻品种为供试材料,其中赣早籼56为耐热品种,华粳籼26为热敏感品种。
水稻幼穗形态发生与维管束生长变化的研究
m e r i s t e m( S A M)i n h t e c o u r s e o f y o u n g p a n i c l e d i f e r e n t i a t i o n a s w e l l a s t h e r g o w t h c h a n g e s o f v a s c u l r a b u n l d e s i n i r c e . T h e r e s u l t s
i n d i c a t e d t h a t :i n r i c e S AM ,t he d i f f e r e n t i a t i o n o f b r a c t p r i mo r d i u m a p p e a r e d a t t h e ir f s t s t a g e o f y o u n g p a n i c l e d i f e r e n t i a t i o n,t he d i f f e r e n t i a t i o n o f b r a n c h p imo r r d i u m a p p e a r e d a t t h e s e c o n d s t a g e .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w h i t e b r a c t h a i r s a n d s l u mo u s l f o we r s w a s o b — v i o u s a t he t t h i r d s t a g e,a n d b r a n c h p imo r r d i u m a n d l f o r e t p i r mo r d i u m g r e w o b s e r v a b l y a t t h e f o u r t h s t a g e . I n t h e p r o c e s s o f s p i k e l e t
水稻抗倒伏的遗传研究进展
水稻抗倒伏的遗传研究进展李进波;戚华雄【摘要】Lodging has been a major factor to restrict rice (Oryza sativa L.) production, leading to yield loss and deteriora-tion in seed quality. Rice lodging can be classified into root lodging and stem lodging, which are closely related to plant stature, culm structure and root growth. In the last decade, many QTLs or genes related to rice lodging have been mapped or cloned. In this paper, we summarize the advance in genetic understanding of the lodging resistance in associated with plant type, culm character,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root development. In addition, we put forward a breeding strategy for rice improvement by using gene pyramiding for lodging resistance.%倒伏是制约水稻(Oryza sativa L.)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发生倒伏后引起水稻产量降低、品质变差.水稻倒伏分为茎倒伏和根倒伏,与其株型、茎秆结构、根系生长情况等因素密切相关.近十多年来,随着水稻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快速发展,已定位或克隆了多个与水稻倒伏相关的QTLs或基因.对水稻抗倒伏的遗传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利用基因聚合育种技术培育抗倒伏品种的育种策略.【期刊名称】《湖北农业科学》【年(卷),期】2017(056)023【总页数】4页(P4450-4453)【关键词】水稻(Oryza sativaL.);倒伏;遗传;分子育种【作者】李进波;戚华雄【作者单位】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粮食作物种质创新与遗传改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64;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粮食作物种质创新与遗传改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6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1倒伏是制约水稻(Oryza sativa L.)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发生严重时,减产幅度可达50%。
从作物的源流库理论展望新型育种技术
从作物的源流库理论展望新型育种技术韩霄【摘要】综述了源流库理论的进展,着重描述了维管束作为流的通道不仅能够运输营养物质而且转运不同种类的生物信号。
结合最新的研究进展,针对反向育种中染色体非重组和染色体消除两个重要步骤,展望了利用维管束转运基因沉默信号实现花器官染色体操作的技术,为反向育种技术提供新的思路。
%Crop production is a process of photosynthates transportation from source to sink. The movement of photosynthates in plant vascular bundle could drive the movement of plant signaling molecules, such as hormone, transcription factor, peptides and RNAi. In reverse-breeding programs, two key steps including inhibition of chromosome recombination and selective elimination of chromosome could be manipulates by these signal. Recent advances in identifying these long-distance signals targeting flower tissues can be applied to reverse-breeding technique.【期刊名称】《生物技术通报》【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6页(P34-39)【关键词】源流库;维管束;筛管;反向育种;长距离运输【作者】韩霄【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北京 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作物生产的基础是利用光合作用合成养分并运输到特定的组织器官进行消耗或者储藏。
籼粳稻杂交后代倒二节间维管束性状与穗部性状的关系
a d P nce T at n Of p i g r m n ia a d J p n c c r s n a il r i i f r s fo I dc n a o ia Rie C o s s s n
L0 Z ibn, a X h n -i 1 h— i XU H i, U Z eg j n
中 图分 类 号 : 5 1O S 1 。1 文 献 标 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3 6 3 2 1 )3 0 0 — 5 1 7 - 7 7( 0 0 0 — 0 4 0
Reain b t e h r ces o s u a n l n T p S c n t o e o d S e o
稻
V 1 o o4 N . . 0 3
籼粳稻杂交后代倒二节 间维管束性状 与穗部性状的关 系
李 质斌 ,徐 海 ,徐 正进 术
( 阳农 业 大 学 水 稻研 究 所 / 业 部 作 物 生理 生态 遗 传 育 种 重 点开 放 实 验 窒/ 沈 农 辽 宁 省北 方 粳 稻 遗 传 育种 重 点 实 验 室 , 阳 l0 6 ) 沈 1 1 1
u e o s d eai n h p b t e n v s u a u de a d p n c e c a a trs c .T e r s l h we h t t e p l e a e s d t t y r l t s i ew e a c l r b n l n a il h r ce it s h e ut s o d ta h h o m r a u o i s o a g a c l r b n l i o e o d se wa i nf a t o rl td w t p k lt p r p n c e h r x s d f lr e v s ua u d e n tp s c n tm s sg i c n l c r ae i s i ees e a il ;t e e e it i y e h e sg i c n or l t n a n u e f lr e a d s l v s u a u d e ,p le a e f lr e v s u a u d e i o in f a t c re ai mo g n mb r o a g n ma l a c l r b n ls h o m r a o a g a c l r b n l n t p i o s c n tm n r r n e o d r r n h s h y e r a o ag a c l r b n l n r a o a g a c lr eo d s e a d p i y a d s c n a y b a c e ;t e x l m a e f l r e v s u a u d e a d a e f lr e v s u a ma b n l n tp s c n s m a in f a t c re ain wi e d s t n ae o r r a d s c n a r n h s a d s e u d e i o e o d t e h d sg i c n or l t t s e et g rt f p i y n e o d r b a c e n e d i o h i ma y s t n e c n a e h c n ia e h t lr e a u t o ag n mal v s u a u d e a d lr e a e s o ho m n e t g p re tg ,w ih i dc t d t a ag mo n f l r e a d s l a c lr b n l n ag r a f p le a d i x lm n tp s c n t m r e e c a t mp o e p nc e c aa t r t s ye i o e o d se a e b n f il o i r v a il h rc e i i . i sc
水稻根的形态解剖结构分析
水稻根的形态解剖结构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水稻根的形态解剖结构进行分析,探讨了其对生长发育的重要影响。
文章介绍了水稻根的解剖结构和形态特征,包括根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和根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变化。
接着分析了水稻根的解剖结构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指出其在吸收养分、水分和稳定植株结构中的关键作用。
文章还讨论了水稻根的生长环境对其形态结构的影响,强调了外界环境对根系的塑造和发育的重要性。
结论部分强调水稻根的形态解剖结构对其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并呼吁进一步研究水稻根的形态解剖结构,以提高水稻产量和抗逆性。
本文为深入了解水稻根的重要性和研究价值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指导。
【关键词】水稻根、形态解剖结构、生长发育、生长环境、产量、抗逆性、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形态特征、影响、重要、提高、研究、结构、水稻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农业生产中,水稻是人类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水稻的根系是植物的重要器官之一,它扎根于土壤中,起着吸收水分和矿质养分的作用。
水稻的根系结构和形态特征影响着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对水稻根系的解剖结构和形态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对提高水稻的产量和抗逆性具有重要意义。
水稻根系的解剖结构能够直接影响到水稻的吸收能力和养分运输,进而影响到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而水稻根系的形态特征则受到了生长环境的影响,不同的生长环境会导致水稻根系形态的变化,进而影响到水稻的生长发育。
深入研究水稻根的形态解剖结构对其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可以为提高水稻的产量和抗逆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中的这些问题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所在。
1.2 研究目的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其根系结构对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旨在通过对水稻根的形态解剖结构进行分析,探究其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机制。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以下几点:1. 深入了解水稻根系的解剖结构,包括根尖、根干、根毛等部位的形态特征和组织结构;2. 探讨水稻根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包括根系的生长速率、分支情况等;3. 分析水稻根的解剖结构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机制,包括对养分吸收、水分吸收等方面的影响;4. 探讨水稻根系在不同生长环境下的形态结构变化,包括对土壤性质、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的适应性;5. 最终旨在为提高水稻产量、改善水稻抗逆性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
水稻产量相关数量性状基因研究进展
水稻产量相关数量性状基因研究进展陈明亮;熊焕金;胡兰香;罗世友;刘志辉;肖叶青【摘要】High-yielding breeding is always the main target of rice breeding .With the completion of rice genome sequencing , the genetic researches on the quantitative traits related to rice yield have made great progress , and a number of rice yield -related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 QTL) have been successfully cloned .This paper briefly summarized the yield -related QTLs which have been cloned in recent years .%高产育种一直是水稻育种工作的主要目标。
随着水稻基因组测序的完成,水稻产量相关数量性状遗传研究取得了极大的进展,成功克隆了一批与水稻产量相关的数量性状基因。
综述了近年来已克隆的产量相关数量性状基因的研究。
【期刊名称】《江西农业学报》【年(卷),期】2014(000)012【总页数】5页(P16-20)【关键词】水稻;产量;数量性状基因;克隆【作者】陈明亮;熊焕金;胡兰香;罗世友;刘志辉;肖叶青【作者单位】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江西南昌 330200;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江西南昌 330200;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江西南昌330200;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江西南昌 330200;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江西南昌 330200;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江西南昌 330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1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球将近一半的人口以水稻为主食,稻米为亚洲20多亿人口提供了2/3的热量。
水稻叶片形态建成分子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http:///zwxb/ E-mail:xbzw@
D O I:10.3724/SP.J.1006.2013.00767
育种关注的重点。科学家经过多年的努力,在水稻 物,这4个方面相互关联,相互影响。改善叶形对水
叶片形态的建成机制和分子育种利用等方面研究都 稻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及挖掘水稻品种产量潜力都
取得了一些初步的进展。本文将综述前人在水稻叶 有重要作用。
片形态建成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展望叶片形态的研 究及育种应用,以期为超高产水稻育种和理想株型 2 植物叶片发育调控与进程
选育形态与产量兼顾的理想株型材料,以打破 直是水稻育种工作者的主要目标之一。叶片形态是 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水稻单产多年徘徊的局面,一 水稻“理想株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水稻高产
本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970171),国家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2009ZX08009-125B)和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项目(R3100100)资助。 *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s):张光恒,E-mail:zhangguangheng@;钱前,E-mail:qianqianl88@ 第一作者联系方式:E-mail:email_xj@ Received(收稿日期):2012-11-02;Accepted(接受日期):2013-01-16;Published online(网络出版日期):2013-02-19. URL:http:///kcms/detail/11.1809.S.20130219.1020.009.html
A bstract:R ice leaf morphosis is one of important com ponents in the design of ideal plant architecture,and is the main focus in high-yield breeding of rice.The paper expounds the advance in the molecular genetics research of rice leaf morphosis(including leaf rolling,leaf angle,leaf drooping,and leaf width)by analyzing the leaf shape regulating genes that have been cloned. Com prehensive analysis reveals that the leaf rolling is controlled by related genes that regulate the developm ent of leaf along the adaxial-abaxial axis,the developm ent of bulliform cells,osm otic pressure or turgidity in bulliform cells,the form ation of sclerenchym atous cells and the developm ent of cuticle.Leaf inclination,w hich affects the plant space extension posture,is regulated by the developm ent of phyllula which is controlled by genes conferring the biosynthesis or signaling of phytohorm one brassinosteroids(BR s).The only cloned drooping leaf gene controls the leaf shape by influencing midrib form ation. Narrow leaf genes regulate the leaf width through controlling the synthesis of auxin and its polar transport,and the developm ent and distribution of vascular tissues.H ow ever,the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gulation roles of these cloned leaf shape genes. is not profound enough to draw an outline of molecular regulation network for rice leaf developm ent and morphosis com pletely and clearly. Therefore,on the basis of current research findings,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further explore the rice leaf molecular regulation mechanism for establishing related regulation network and shaping ideal rice plant architecture. K eywords:R ice(O ryza sativa L.);Leaf morphology;G ene;M olecular mechanism
关于维管束研究进展
玉米种质资源中维管束的研究进展种子科学与工程1302 郭聚领指导老师:郭晋杰摘要:回顾近年玉米维管束的研究,并运用源库流的相关知识,重点介绍了玉米种质资源中维管束的特性与产量和玉米倒伏的相关关系,对玉米维管束研究提出了问题,并对种质资源中维管束研究做出展望。
关键词:种质资源维管束倒伏产量玉米是非常重要的粮食饲料作物,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玉米种质资源是玉米育种的基础,丰富优质的种质资源是培育出优良新品种的前提。
玉米的种质资源非常丰富,玉米表现型水平和分子水平上都表现出较大的遗传差异。
目前,育种水平发达的美国利用的玉米种质还不到总量的5%[1]。
在1928 年,Masan 等在棉花上首次提出了源(source)库(sink)学说,进而推广到其他作物,这一理论对提高作物产量起到了重要指导和推动作用。
育种家以此为指导,从源和库及流三个方面对作物品种进行改造,使产量大幅度提高[2]。
维管束散生分布是禾本科作物的共同特点。
维管束主要分为韧皮部和木质部,韧皮部主要负责同化物的运输;木质部负责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类。
维管束起着作物体内长距离运输和机械支撑的作用[3]。
利用玉米种质资源培育具有优良源库流的品种,以达到高产和稳产十分必要。
1.玉米茎秆维管束的结构维管束散生分布是禾本科作物的共同特点。
维管束主要分为韧皮部和木质部,前者包括筛管和伴胞,主要负责同化物的运输;后者以导管为主,负责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类。
维管束同时还起着作物体内长距离运输和机械支撑的重要作用。
作物维管束的研究多集中在碳三作物上,对玉米的研究起步较晚且内容也较为分散。
玉米的维管束依大小和结构可分为两类:小维管束和大维管束。
小维管束面积小,多处于组织边缘且结构不完整,多数只有木质部;大维管束面积相对较大且处于组织中央,结构完整,木质部与韧皮部发育良好,在维管束系统中起主要的功能作用。
2.玉米维管束的特性与抗倒伏玉米倒伏会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产。
OsNramp5_基因突变影响水稻重要农艺性状的研究进展
中国水稻科学(Chin J Rice Sci), 2022, 36(6): 562-571 562 DOI: 10.16819/j.1001-7216.2022.20220316 OsNramp5基因变异影响水稻重要农艺性状的研究进展李小秀1吕启明1, 2袁定阳1, 2, *(1湖南大学研究生院隆平分院, 长沙 410125; 2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 长沙 410125; *通信联系人, email: *********************.cn)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Effects of OsNramp5 Mutation on Important Agronomic Traits in RiceLI Xiaoxiu1, LÜ Qiming1, 2, YUAN Dingyang1, 2, *(1 Longping Branch of Graduate School, Hunan University, Changsha 410125,China; 2Hunan Hybrid Rice Research Center /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Hybrid Rice, Changsha 410125, China; *Correspondingauthor,email:*********************.cn)Abstract: Developing low-cadmium (Cd) rice cultivars is the most economical and effective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Cadmium Rice”. Previ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OsNramp5 is the major transport gene for Cd uptake in rice. The functional deficiency of OsNramp5 leads to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the content of Cd in rice grains, and the uptake of manganese (Mn) is also affected. However, in previous studies on the effect of OsNramp5 variation on ric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the conclusions were inconsistent. The systematic understanding of the effects of OsNramp5 mutation on important agronomic traits in rice will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new rice cultivars with low-Cd and high-quality. This manuscript focuses on the effects of OsNramp5 mutation on the content of metal ions, growth and development, yield and quality of rice, so as to provide scientific guidance for the breeding of new rice cultivars with low Cd accumulation by OsNramp5 mutation.Key words: rice; OsNramp5; cadmium; manganese; agronomic trait摘要:筛选和培育镉(Cd)低积累水稻品种是解决稻米镉污染问题最经济、有效的办法。
超级杂交稻茎秆形态与抗倒伏相关性研究
2 结 果 与 分析
2 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倒伏 性指 标 分 析 .
水稻是否发生倒伏 取决于致 倒伏 力与植 株抵御 和缓冲
致倒伏力 的能力之间的对 比。有研究 表明 , 株茎秆在致倒 植
伏力作用下 , 基部 节间所承受 的严厉 相对 较大 , 机械 强度 其 对致倒伏力的抵抗 和缓 冲非常重要 。根 据 以上分析 , 以抗倒
的最 大承载量( Mma ) 而所测定 的穗 ( 弯 曲顶端与底 座 x, 秆)
种, 且其第二 节问平均 维管束数 目亦大于其他 品种 。 关键词 :超 级稻 倒 伏;茎秆物理性状 ;维管束
的高度( 为茎 秆的重心 。同时 , H) 测定稻穗载 重时与直杆 的 夹角( )稻穗 ( 弯曲顶点与茎 秆弯 曲点的距离 ( , 同 a、 秆) L)并 时测 量直杆与稻穗 弯曲顶点 的垂 直距离 ( ) 其抗 倒伏指数 s,
要 因素之一。2 O世纪 5 O至 6 O年代水 稻矮化育种成 功 以来 基本解决了水稻 的倒伏 问题 ,且水 稻 品种 的产 量潜力 有 了 明显的提高 , 主要 归功 于水稻 抗倒 伏能力 的提 高。但 是从
先将 3 蔸样按每粒种谷分开 , 然后测量地 上伸长节 间各节位
叶鞘 的总长度 ( d及各节位叶鞘包茎部分 ( s) 叶节至叶鞘与茎
要 :通 过 开展 水 稻 不 同 品 种或 组合 茎 秆 物 理 性 状 , 株 如
高、 节间长度 、 茎秆粗 度 , 茎秆壁厚度 、 茎秆维管束数 量的 及 研 究, 对抗倒伏 能力进 行 综合 分析 和评价 , 望通过 改 良茎 希 秆物理性状 , 来增 强茎秆物理 强度 , 高水稻抗倒伏性 , 高 提 为
产 栽 培 提 供 理 论 依 据 。研 究 结 果 表 明 : 优 9 1穗 重 心 低 , 黔 1 倾 角 小 , 重量 大 , 间粗 度 及 茎 秆 厚 度 均 大 于其 他 两 个 品 载 节
籼粳稻问亚种特征表现及其QTL分析
试验材料为典型籼稻七山占和粳稻秋光构建 的 F 、 F 重 组 自交系( I) R L 群体 , 共计 15个株 系 , 氏指数测定 参考程 6 程 侃声 的方法 … ; 维管束性状 测定于齐穗期 在每个株 系中选取
2 1 程 氏 指数 及 维 管束 性 状 在群 体 中 的分 布 .
程氏指数及维管束性状 为区分籼 、 粳的主要形 态及解剖
和第二 节问大 、 小维管束数 目, 计算大维管束比和大小维管束
比。选用均匀分布于水稻 1 2条染色体 上的 50对 S R引物 0 S 进行筛 选 , 出在 父母本 上有 差异 并且 扩增条 带较 清 晰的 选 12对引物对群体 进行标记 分析。Q L分析采 用 Mamakr 2 T p re 进行群体遗传 图谱的绘制 , 采用 Q ee2 2 gn .9软件 进行 各性 状的基 因定位分析 , 区间作 图法 , 选用 L D值 3 0作 为阈 O . 值来判断 Q L的存在 , T s T Q L 命名原则遵循 文献 [O 。 1 ]
指数总分值 的热点 区域 ; 在第 1 染色体上检测出的叶毛 、 抽穗
2 2 程 氏指数 、 . 维管束数 目比 Q L分析 T
种特征之 间连锁遗传现象较少 , 籼粳交后代 亚种特征 各性 状已重新组合 , 呈现出一种非随机 分离 现象较少 的状态 。
关键词 : 水稻 ; 重组 自交系 ; 程氏指数 ; 维管束数 目比; T QL 中图分 类号 : 5 102 F 1 .3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 :02—10 (0 1 0 04 0 10 3 2 2 1 ) 6— O0— 3
项亚种特征均呈连续分 布, 群体均 呈由籼到粳 的以偏 粳类型
收稿 日期 :0 1 7—2 2 1 —0 7 基金项 目: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 ( 号 : 3 06 ) 教育 部高等学校 博 编 3 7 86 ; 0 士学科专项科研基金( 编号 : 0 0 5 0 1 。 2 5 170 ) 0 作 者简介 : 艇 (9 5 ) 男 , 毛 18 一 , 辽宁沈 阳人 , 硕士研究 生 , 从事水 稻 常规育种及分子育种研究。E—ma:hnmat g9 5 6 . o 。 i cia oi 1 8 @13 cr l n n
籼粳稻维管束性状关系研究
等 级 及 评 分 L vl n cr ee a dsoe
1 2 3 4
稃 毛分 数 短 、 、 、 硬 、 齐 硬 稍 中或 较长 、 长 、 稍软 、 长 、 、 乱 P b se c 直 、 u ecn e 匀 齐 、 长 不太 齐 、 欠齐 或不 齐 软 稍 s rs c e o 略软 、 或仅 有 疣状 突起 酚 反应 分数
低, 而粳 稻 的较 高 。
关键词 : 水稻 ; 管 束性 状 ; 维 大维 管 束 效 率 中 图 分 类 号 :5 1 ¥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22 6 (0 2 0—0 40 10 —7 72 1) 10 0 —3
维 管束 ( ac lrb n l) 由初 生 木质 部 和 vsua u de 是
21 0 O年 4月 1 3日播 种 , 5月 1 5日插秧 , 每个 品种 种 6 , 行种 1 行 每 O株 , 距 为 3 m, 行 Oc 株距 为
1 . m。栽 培管 理 完 全按 当地 生 产 田。籼粳 亚 3 3c 种 属性判 定采 用程 氏指 数 法 和维 管 柬 数 目 比法 。 试 验于齐 穗期 调查 取 样 , 查 抽 穗 时壳 色 和 叶 毛 调 性 状 , 在每个 株 系中选 取长 势 中等 的 5个单茎 , 并 采 用徒手 切 片法于 显微镜 下调 查穗 颈和 第二节 间 大 小维 管束 数 目, 算 第 二节 问与 穗 颈 大维 管 束 计 数 的 比值 (V 管束 比) 3维 和穗 颈大 小维管 束数 的 比 值( 大小维 管束 比) 。并于 不 同时期按程 氏指数法 调查 稃毛 、~ 2穗 节 长 、 粒 长 宽 比、 毛 、 1 谷 稃 酚反 应, 分别评 分 。其标 准见表 1 。
行向对不同穗型水稻品种的影响
23 行 向对不 同穗 型 水稻 穗部 性 状的 影 响 .
O. 23
0.4 3
O7 .3
O_7 3
O.5 O
A( 向 ) 行 B 品种 ) ( A B互 作 x
R( 组 ) 区
O.6 7
61 . 1’
茎秆性状和穗部性状的测定 : 在成熟期每个品
种 除 去边 行 , 择 中间长势 均衡 的 5穴 植 株 , 选 调查
种 6d4月 1 播种 , , 0日 采用塑料薄膜覆盖旱育苗
培 育壮 秧 。5月 2 9日移栽 , 单株 插 植 , 苗 在 田间 秧 的分 布方式 设 有 东西 行 向 ( ) A。和南 北行 向 ( 两 A) 个 水 平 , 计 4个 处 理 , 共 田间 随 机 区组设 计 , 3次
重 复 , m 行 长 ,0行 区 ,株 行 距 3 . c l . 3 1 00 mx 33
基金项 目: 国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 项 目 (0 7 8 6 资 助 。 3 3 06 )
有 效穗 数 , 每穴 中选择 2个 单 茎 , 1 单茎 , 共 0个 测
定茎秆性状包括株高、 茎基粗 、 节间长和叶鞘长。 自 然 风 干后 , 测定 5穴植 株 的茎 秆重 和穗 重 , 折算 成
水稻 的 维 管束 影 响 较 小 , 对 穗部 性 状 有 一 定 的 影响 。 但 关键词 : 水稻 ; 向 ; 管束 ; 部性 状 行 雏 穗 中田 分 类 号 : 5 10 4 ¥ 1. 4 文 献标 识 码 : A
在水 稻栽 培上 ,不 同的 田间配 置对 产量 潜 力 的发 挥起 到重 要 的作用 。由于 目前水 稻 栽 培方 式 以垄 作 为主 , 同的行 向 由于其 群体 的通 风 、 光 不 透 效 果 都有 一定 的差 别 ,从 而导 致群体 的小 环境 也
作物源库流关系研究
作物源库关系研究进展学院:农学院年级:作物2013级姓名:谈建鑫学号:2013407007指导老师:马富裕作物源库关系研究进展摘要:作物源库关系是作物高产生理中的热点问题之一, 目前其研究已取得多方面的进展。
从源库超微结构、同化物运输机理以及蔗糖代谢关键酶的生理生化及定位等方面对作物源库关系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其研究展望。
关键词:作物; 源库; 超微结构; 同化物运输机理; 蔗糖代谢酶; 进展自从提出作物产量理论来描述作物产量的形成,弥补了光合性能理论的不足之后, 人们就常以源、库、流三者之间的关系来阐明作物产量形成的规律,以探索实现高产的途径, 近而挖掘作物产量潜力。
作物源库关系是作物高产生理中的热点问题之一,作物产量的形成是源、库、流互作的过程。
近年来,作物源库研究在理论、技术手段和应用范围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
1 源库超微结构的研究源库器官超微结构的研究为揭示作物源库功能提供了重要依据。
源器官光合产物向库器官输入过程中, 常以输导组织尤其是韧皮部或维管束的发达程度来衡量物质流的运转速率。
对水稻41个品种茎秆维管束和穗部性状的研究发现,所有品种的穗形大小与茎秆内的维管束数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1 ]。
周竹青[ 2]对小麦品种源库流生理特性及其子粒发育的显微和超微结构研究指出, 不同小麦品种的胚乳细胞数目表现为大粒饱满的品种> 子粒体积大而不饱满的品种> 小粒饱满的品种; 不同粒位子粒的胚乳细胞数目以强势粒多于弱势粒; 小麦颖果腹部维管组织的筛管横截面积和数目与品种子粒的大小和灌浆速率之间缺少必然联系。
2 同化物运输机理的研究传统的关于糖运输机理研究, 主要是采用植物解剖学和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近年来, 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基础免疫学和免疫化学等学科的发展, 以及应用现代高新技术建立的仪器分析日趋完善, 人们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 开创出了全新的方法, 也推进了同化物运输机理的研究。
水稻幼穗形态发生与维管束生长变化的研究
水稻幼穗形态发生与维管束生长变化的研究付娟;李霞;丁君辉;唐启源;王若仲【摘要】通过体视显微镜及石蜡切片观察,研究了水稻幼穗分化过程中生长锥的形态以及维管束的生长变化。
结果表明:水稻生长锥在幼穗分化第一期出现苞原基的分化,在第二期出现枝梗原基的分化,在第三期可见明显白色苞毛和颖花的发育,在第四期枝梗和颖花原基显著生长;在小穗发育过程中先后在枝梗末端分化出护颖原基、内外颖原基和雌雄蕊原基,在第四期花药中可见次级造孢细胞。
发现在幼穗分化过程中幼穗主轴的维管束数目往上递减,穗茎节部位的大维管束能通过分离和合并来调节生长;在穗茎节出现的一种纤维状组织能够限制维管束的生长。
%Through observing the paraffin sections under stereoscopic microscope , we studied the morphology of shoot apical meristem ( SAM)in the course of young panicle differentiation as well as the growth changes of vascular bundles in rice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in rice SAM, the differentiation of bract primordium appeared at the first stage of young panicle differentiation , the differentiation of branch primordium appeared at the second stage , the development of white bract hairs and glumous flowers was ob-vious at the third stage , and branch primordium and floret primordium grew observably at the fourth stage .In the processof spikelet development , glume primordium , inner glume primordium , outer glume primordium , pistils primordium and stamens primordium successively differentiated out from the end of branches , and the secondary sporogenous cells could be seen in the anthers in phaseⅣ.We found that:during the differentiation of young panicles , the number ofvascular bundles became less in the higher position of the main branch of young panicles , the big vascular bundles in the neck-node of panicles could adjust their growth by segregation and recombination;a fibrous tissue in the neck-node of panicles could restrict the growth of vascular bundles .【期刊名称】《江西农业学报》【年(卷),期】2015(000)008【总页数】6页(P25-29,35)【关键词】水稻;生长锥;幼穗;维管束;形态【作者】付娟;李霞;丁君辉;唐启源;王若仲【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植物激素与生长发育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 410128;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植物激素与生长发育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 410128;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植物激素与生长发育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 410128;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湖南长沙410128;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植物激素与生长发育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 4101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1.01幼穗分化是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一个最为重要的时期,涉及生长锥的分化、腋生分生组织发育、花序结构建成等复杂的生理生化过程。
输导组织的变化趋势
输导组织的变化趋势输导组织是植物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组织之一,主要负责植物体内水分、养分、光合产物等物质的运输与分配。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研究的深入,人们对于输导组织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入。
下面将从进化、发育、逆境响应、转化研究以及农业生产等方面,分析输导组织的变化趋势。
首先,从进化的角度来看,输导组织在植物演化中的重要性逐渐凸显。
早期的植物在无刚硬组织的情况下,靠着扩张细胞与细胞之间的孔隙来实现物质的分配。
随着地面植物的出现,输导组织开始形成,并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完善。
莽林植物的出现使得输导组织开始出现在叶片中,逐渐形成了现代植物体系中的主要输导组织——维管束。
其次,输导组织在植物发育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植物的胚胎发育过程中,初级中心柱发育为维管束,承担了物质的运输任务。
同时,维管束的分化也是植物生长中的重要过程。
叶片的形成离不开维管组织的分化和发育,叶脉的网络结构也是维管组织发育的产物。
因此,随着对植物发育机制不断的研究,人们对于输导组织的理解也将不断深化。
第三,逆境响应是生物体对环境变化的一种应激性反应,而输导组织在逆境条件下的变化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例如,干旱胁迫下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主要包括根系形态和维管束的调整。
根系的形态调整可以提高水分的吸收能力,而维管束的调整可以降低蒸腾速率,减少水分的流失。
此外,氮素缺乏也会影响植物体内氮素的运输与分配,导致植物的生长受限。
因此,随着对于逆境响应机制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输导组织在逆境条件下的变化规律。
第四,输导组织的转化研究也成为了当前的热点。
例如,在杂交水稻的研究中,人们通过改变籼稻与粳稻的细胞壁特性,调控了维管束的发达程度,从而提高了杂交水稻的产量。
此外,在转基因植物的研究中,人们也通过改变转基因植物维管束的输导能力,提高了植物的耐盐性、耐热性等性状。
因此,输导组织的转化研究不仅可以为植物育种提供新的途径,也为植物遗传工程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水稻根的形态解剖结构分析
水稻根的形态解剖结构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水稻(Oryza sativa)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为全球人类提供了重要的食物来源。
水稻根系是植物的重要器官,承担着吸收水分、养分和提供支撑的功能。
水稻根的结构与功能对植物的生长发育、适应环境和抗逆性具有重要影响。
研究水稻根的形态解剖结构有助于深入了解水稻生长发育的机制,揭示植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
水稻根的形态结构不仅关系到水稻的生长状况和产量,也为水稻的选育、栽培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对水稻根的形态解剖结构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意义。
1.2 研究目的水稻根是水稻植株的重要器官,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旨在通过对水稻根的形态解剖结构分析,深入了解水稻根的组织结构和功能特点,揭示水稻根的生长规律,为水稻生长发育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目的包括:1. 揭示水稻根的整体结构,包括水稻根的主要部分组成以及各部分的特点和功能;2. 分析水稻根的解剖结构特点,包括根的细胞构成、细胞间关系以及各种组织结构的特征;3. 探讨水稻根的形态特征,包括根的形态结构、根系的分布特点以及不同部位的形态变化规律;4. 探讨水稻根的解剖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分析水稻根的结构特点如何影响其功能表现,为进一步探讨水稻根的生理生态特性提供基础。
通过本文对水稻根的形态解剖结构分析,旨在深化对水稻生长发育规律的认识,为水稻种植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1.3 研究意义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其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根系结构对其吸收养分、抗病抗虫等生理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深入研究水稻根的形态解剖结构对于揭示水稻的生长发育规律、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水稻根的形态结构及解剖特点是影响水稻吸收水分和养分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水稻根的解剖结构特点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水稻根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机制。
研究水稻根的形态特征和解剖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有助于为水稻选育和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推动水稻产量和质量的提升。
不同田间配置方式对超级稻穗颈维管束数的影响
Efe t o Ne k Va c l r Bu d e o u e c i Difr n fc s n c s u a n ls f S p r Rie n fe e t Fil Colc to Patr s ed lo ain te n
L ija , HA G X —u n , IHo gj o, U Z eg f IWe—u n Z N ija L n —i a X hn— n i
究 还 表 明稀 植 有 利 于穗 颈 大 、 小维 管束 的形 成 , 播 量 对 穗 颈 维 管 束 数 r 的 影 响 不 显 著 。 而 j
关键词 : 水稻 ; 管束 ; 维 不 田问 配 置方 式 ; 内 变异 株
中 图分 类 号 : 3 2 S 5 文 献 标 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3 6 3 ( 0 8) 3 0 5 — 4 17 — 7 72 0 0— 0 8 0
( e a oa r o oten J p ne ie B ed n fL a nn ,R e ntn e o h n a g A r u ua U ies y K y L b rt y fN r r a o i R e re ig o io ig i ls tt fS e y n gi h rl nv r t, o h a e i e i
维普资讯
告
9
稻
V I o o3 N . . 8 3
不 同田间配置方式对超级稻穗颈维 管束数 的影 响
李伟 娟 ,张喜 娟 ,李 红 娇 ,徐 正 进 术
( 宁省 北 方 粳 稻 育 种 重 点实 验 窒 , 阳农 业 大 学 水 稻 研 究 所 , 阳 101 ) 辽 沈 沈 61 1
S e y n 101 ,C ia h n a g 61 h n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