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烧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吸道烧伤

是严重而又比较难处理的,先要弄清楚其程度,然后仔细体查并严密监测患者的呼吸情况:(1)轻度呼吸道烧伤:指声门以上,包括鼻、咽和声门的损伤。大多有头面部烧伤,一般在最初24h内表现有鼻毛烧焦、咳嗽、喘鸣、口鼻渗液多、轻度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和疼痛,以及上气道阻塞的症状。粘膜有充血、肿胀,重者有粘膜坏死、糜烂和水疱形成,尤其在声门以上。(2)中度呼吸道烧伤:指气管隆突以上,包括喉和气管损伤。可出现明显的声嘶、喘息、刺激性咳嗽甚至呼吸困难。早期咳白色粘液痰或含炭粒的痰,2~3天后可有脱落的气管粘膜。肺部可闻及罗音和哮鸣音,严重者咳嗽反射消失或减弱。

(3)重度呼吸道烧伤:指累及气管以下,深达小支气管和肺泡的损伤。除上述症状外,突出的表现为短期内(烧伤后数h)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的表现,如心率加快、口唇发绀、血性泡沫痰、躁动、谵妄甚至昏迷。因广泛支气管痉挛,肺部可闻及哮鸣音和干、湿罗音。呼吸道粘膜广泛坏死、脱落,出现肺水肿和肺不张。

3、处理:1、呼吸道烧伤病人极易发生呼吸道梗阻,对轻度呼吸道烧伤应采用半坐位,减轻头面部水肿;中度病人多采用短期(5d)以内的气管插管;重度病人则应尽早行气管切开术。多主张尽早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2、主张补液量应控制在最低有效循环血量的水平。3、控制感染,积极化痰!

4、高压氧治疗!

1.先看损伤程度;

2.早期可激素冲击一下;

3.如气管切开感染的控制很重要,似乎现在的护士在这一块的操作部分不能令人满意;

4.粘膜的恢复还是很快的

吸入性肺损伤在我们烧伤科比较常见!呼吸道烧伤是烧伤的三大死亡原因之一!每次教授讲课,都是强调尽早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特别是院外抢救时,发现不对,立即行气管切开术,不管什么办法,先让他出气!

1、详细询问病史,这个很重要!热气、蒸汽、火焰、烟雾及伴随的化学毒气?都可以引起!

2、表现:(1)轻度呼吸道烧伤:指声门以上,包括鼻、咽和声门的损伤。大多有头面部烧伤,一般在最初24h内表现有鼻毛烧焦、咳嗽、喘鸣、口鼻渗液多、轻度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和疼痛,以及上气道阻塞的症状。粘膜有充血、肿胀,重者有粘膜坏死、糜烂和水疱形成,尤其在声门以上。(2)中度呼吸道烧伤:指气管隆突以上,包括喉和气管损伤。可出现明显的声嘶、喘息、刺激性咳嗽甚至呼吸困难。早期咳白色粘液痰或含炭粒的痰,2~3天后可有脱落的气管粘膜。肺部可闻及罗音和哮鸣音,严重者咳嗽反射消失或减弱。(3)重度呼吸道烧伤:指累及气管以下,深达小支气管和肺泡的损伤。除上述症状外,突出的表现为短期内(烧伤后数h)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的表现,如心率加快、口唇发绀、血性泡沫痰、躁动、谵妄甚至昏迷。因广泛支气管痉挛,肺部可闻及哮鸣音和干、湿罗音。呼吸道粘膜广泛坏死、脱落,出现肺水肿和肺不张。(部分摘自网络)

3、处理:1、呼吸道烧伤病人极易发生呼吸道梗阻,对轻度呼吸道烧伤应采用半坐位,减轻头面部水肿;中度病人多采用短期(5d)以内的气管插管;重度病人则应尽早行气管切开术。多主张尽早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2、主张补液量应控制在最低有效循环血量的水平。3、控制感染!

4、高压氧治疗!

5、护理好!

1、早期准确判断吸入性损伤程度,及时行气管切开

2、有效氧疗:早期高浓度吸氧,伤后立即吸入80%~90%高浓度的氧气甚至纯氧1~3h,

迅速改善低氧血症。如病人无低氧血症,1~3h后可停吸高浓度氧,采取鼻导管给氧法,氧流量4~6 L/min,持续监测血氧饱和度,动态监测血氧分压。

3、机械通气:在吸入性损伤出现明显呼吸障碍之前即可应用,可及时、充分地改善机体供

氧状态,改善气切术后的气道湿化,降低肺部感染率,通气模式我们一般选用辅助控制通气模式,参数设定采用小潮气量(6~8ml/kg)、低PEEP(4~10 cmH2O)和允许性高碳酸血症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和俯卧位通气,呼吸频率设定在12~20次/分,吸入氧浓度在纠正机体缺氧后由高到低调整,稳定在40~60%,并注意防止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4、加强气道湿化:采取定时超声雾化吸入、持续气管内滴药和气道冲洗三者结合的方法加

强气道的湿化。

5、加强气道管理:采取体位引流、刺激咳嗽、有效吸引等方法促进痰液及坏死组织排出,

保持呼吸道通畅。

1.早期气管切开加氧疗

2.气道湿化加雾化

3.符合指征时及时机械通气

4.翻身拍背体位引流,必要时用翻身床

5.糖皮质激素的应用(甲强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