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模拟试题(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申论模拟试题(五)参考答案及解析
二、资料
1.随着儿童失学问题的日益突出起来,地方政府把失学儿童的家长告上法庭的报道越来越多,家长们屡屡败诉。可是,义务教育仅仅是家长的义务吗?义务教育应是为全体儿童提供一种养成国民素质的基础性教育,是由国家立法予以保证,主要由政府举办,强迫性、免费的教育。义务教育中的“义务”,就是指国家保障儿童受教育权利的义务,以及对社会所承担的义务,而不是相反。我国已签署的《世界人权宣言》也规定:“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教育应当免费,至少在初级和基本阶段应如此。”
2.但在现实中,相当多的贫困地区孩子因交不起课本费、杂费而辍学;流入城市的流动人口子女因交不起高昂的“借读费”而无法正常上学;大学的收费门槛更是连有些城市孩子也望而却步。数据表明,无论在世界范围还是在亚洲,我国公共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都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而在有限的教育经费中,投入高等教育的比重却明显过高。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是中央财政承担的义务教育的份额太少。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调查,目前我国义务教育的投入中,乡镇负担78%左右,县财政负担约9%,省地负担约11%,中央财政只负担2%。必须看到,县乡两级负担的87%基本上都直接来自农民--农村义务教育的费用基本上都是由农民直接承担的。
3.而且,这种不合理的义务教育负担体制是在“负担下压型”的财政和税收下完成的。所谓“负担下压”,指财税负担不是根据收入的比例而定,不是量入为出有多少收多少,而是税收任务一级一级往下分配,本级完不成的,就往下一级压。结果越到下面,压力越大,形成越穷的缴纳税费比例越高(比如城市人口月收入超过800元的才要交税,而农民收入不管多少都要负担各种名目的税费)。加上有些地方“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痼疾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根除,虚报浮夸难以铲除,底层的负担便一年比一年重。虽然三令五申农民负担不得超过5%,但事实上很多地方远远超过。
4.目前城乡差别扩大的速度和程度都已达到警戒水平,而城乡差别的消除将经历长期的过程。现在的任务是遏制差别继续扩大,并保证农村教育基本的生存条件。缩小城乡教育差别,需要农村经济政策、农村城镇化政策、财政政策和教育政策的支持。
为什么农村教育一直处于弱势?从资源配置看,农村教育始终处于因分配不公而资源严重缺乏的弱势地位。从发展目标看,农村教育起点低、被限制着比城里“慢一步”,在初等教育或基础教育阶段徘徊,步

步落后形成弱势。从过程控制看,长期以来以总量平均显示教育发展,掩盖了教育在农村发展的窘境与困难,农村教育弱势的艰难不为人知,在社会舆论上处于弱势。从理论指导看,农村教育研究之弱与中国这个农业大国、教育大国根本不相称,使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缺乏理论支撑与有效对策而处于弱势。
5.“教育的贫穷落后是不能翻身的贫穷落后。”诚如专家们所言,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最伟大的工具”,而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很可能造成一系列的社会不公。一位成人文盲在38岁终于学会识字,他在世界教育论坛上的一段发言震撼人心:“我想告诉你们38岁才学会识字是什么心情。如果你不识字,你每天都会生活在沮丧、忧郁、愤怒、孤独和暴躁中。你没有自尊。你常常撒谎……自从我识字后,我的生活彻底改变了。”教育不公不仅危及社会公平,而且危及社会稳定。以往我们花很大的力气投资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国民经济铺设一个大的基础,这没错。但是基础教育和基础社会保障不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吗?
6.教育公平是教育基本普及之后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这有历史形成的发展差距的因素,也反映出一定的教育观念。好的教育,应该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为大多数人提供同等机会和同样优质的教育。按照义务教育的本义和世界各国的惯例,由国家主办的义务教育必须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在美国,不同的学区,中小学校教育质量相差很大,美国教育部门对此十分关注。在中国,基本普及9年义务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基础教育在城乡之间、不同地区之间和同一地区之间,都有很大差异。“择校风”的长期存在违背了教育公平原则。
7.相对于农村经济与社会研究,相对于教育理论研究,农村教育研究队伍单薄、经费贫乏、总体科学含量不高,是落后于农村教育实践的弱势事业。今天许多研究者热衷于“言必称国外”,羞于讨论农村教育问题,调研也多去经济发达地区或先进学校,然而最能体现中国国情的教育实际,往往在人们缺乏深切了解与痛楚体验的偏僻乡村。
8.造成城乡教育机会差别的制度因素表现在两个方面:从社会制度层面看,我国社会现存的城乡分割对立的二元经济结构和社会体制,是使城乡教育机会产生严重差别的社会制度原因。首先,从整体上看,城乡人口经济状况的不同直接导致受教育机会的不同;其次,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导致教育制度的种种设置与安排存有突出的“城市取向”;再次,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导致城乡人口教育意识与教育观念的不同。从教育制度层

面看,我国现行的一些教育制度实际上存在着较严重的城乡分野,存在着教育机会的认可与分配上的某种不平等的倾向。这是导致教育机会存在较严重城乡差别的另一种制度原因,具体表现在义务教育制度的设置、重点学校制度、高考招生制度等几方面。
9.同样,差别也存在于区域之间。一般认为教育的差别比经济的差别要小,其根据是从普及教育的入学率来看,地区差别比经济差别小。但事实上生均教育经费的差别可能会更大。北京大学的一份报告指出,我国省与省之间的生均教育经费的差别是7.8倍,这是世界上少有的。而县与县的差别是10倍到几十倍以上, 乡与乡之间的差别则会更高。所以从实际差别来看,教育的差别可能不亚于经济。
10.未来教育的发展,政府部门应确定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战略,在不断保障教育经费充裕、稳定的同时,要确立一个教育理想:确立以人为本的价值,提升和改善教育品质,保障教育公平。作为老师和学生家长,对孩子“成才”应该有一个更准确的认识。目前,国内的素质教育说明了人们对孩子能力发展的重视。美国人对成才的理解有一定借鉴意义。除了考试分数,一个人的成长经历,与社会的交往能力,以及心理成熟度,都是评判一个人价值的重要因素。
我们的教育在价值判断上需要一个深刻的转变:将目前的学历教育、以满足求职需要的一次性的学校教育,转向面向所有人的,非学历的多样化的教育,最终建立一个满足人们精神和文化需求的终身教育体系。教育要打破学校的视野,好的教育应该是高互动的教育,即使在一个普通学校读书的孩子,也可通过图书馆、电视、网络,以及校外辅导员等多渠道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11.有专家提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历史范畴,随着时代的进步,其内涵也相应地发生着变化。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应该逐步实现三个目标:为更多的人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为所有的人提供基本的教育;为尽可能多的人提供尽可能好的基本教育。目前我国教育的城乡差别、地区差别和校际差别,即基础教育的非均衡发展,滋生了极为明显的消极后果,这些后果对我国社会公平和社会进步均有着极大的负面影响。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在实践中产生多方面的负面影响:
其一,使政府在“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中的努力成效受到抑制。我国政府一方面竭力缩小不同地区、民族教育发展的差别,扩大教育机会,而另一方面却未能淡化地区、民族、阶层、性别和资源等方面的差异。更为突出的是,非均衡化发展实际上潜在地包容了整

体向优倾向的价值取向。经济发达地区的学校和质量、层次较高的学校往往能享有更多的资源,就读于其中的学生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的学校和质量、层次较低的学校获得的资源相对较少,其学生所能享有的资源和教育质量明显是次等的。这种向优倾向政策直接淡化了社会的公正价值。
其二,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铸成学校的等级意识和学生的等级意识,并将这种意识发散至整个社会。在竞争重点学校的压力下,相当多的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受到不平等的待遇。学校和教师往往将更多的注意力投放于有望进入高质量学校的学生,而忽视学业成绩一般和较差学生的需要。部分学业成绩一般的学生不仅没有愉快地接受教育的体验,有时还会遭受歧视,甚至要中途放弃学业。社会关注更多的是重点学校,人们向往的是发达地区,而一般学校的学生或生活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的人们,往往在社会上受到另类评价。
其三,我国基础教育的非均衡发展状态直接否定了补偿平等价值。补偿平等的基本含义是对处境恶劣的受教育者实行补偿,缩小其与处境优良的学生之间的差异。但无论从教育机会或资源分配来看,我国基础教育的非均衡发展都是对补偿平等的直接否定。
1.【参考答案】
教育上的贫穷落后给农村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消极影响。历史的原因、经济发展不平衡及地区差异等因素,造成了教育资源不合理的流动、积聚和配置,使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学校之间的相对差别和绝对差别明显拉大。政府理当调整政策,增加对农村的教育投入,缩小城乡之间的差异。

2.【参考答案】
(1)各级政府应重视发展农村的基础教育,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加大对教育的投资,承担起农村的义务教育责任。
(2)要从体制上保证农村的优秀青少年有更多的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使他们了解各种助学贷款计划,并能够从中受益。
(3)允许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兴办教育。
(4)缩小城乡教育机会差别,不仅依赖于宏观制度环境的变革与改善,同时更应加强教育制度与教育政策自身的改革,努力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学校之间的差异,实现教育机会上的平等。

3.【参考答案】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之本
--教育应向弱势群体倾斜
相信你也在报章、杂志或者网络上看到过这样的事情,这些事颇引起人们的吃惊和忧虑:如有的学生为筹集学费,告贷无门,不得不持学生证上街求乞,有的学生因为没有学费绝望到坠楼身亡;有的女孩子甚

至声言,如有谁给她拿万元的学费,即许以终身;还有一个名叫张溪的女孩子,以615分的成绩考入中央民族大学,这本来是一件欢天喜地的事,但母女俩却为筹不到8000元的学费而抱头痛哭。事后,母亲悄悄上街贴出一张"卖肾"的告示,此事被女儿得知,她哭着说道:"妈妈,我不要你卖肾,我不上大学了……"这类事,谁听了能无动于衷呢!其实,穷人的孩子上学难,上大学更难,在我国的弱势群体中已经是普遍现象。每年高考,接到录取通知书因缴不起学费不能入学的事,几年前就已经不少了。
当前,一个至为明显的问题是,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必然会把一般的农民子弟和工人子弟以及城市贫民的子弟关在学校大门之外,那就会使这些青年人寒心了,以致引起他们的失望和愤懑。这样社会的公平何在?正像过去一部印度电影中说的:"法官的儿子永远做法官,穷人的儿子永远是穷人。"我认为,在教育问题上,必须向弱势群体倾斜。
在重重忧虑中,我提出如下三点建议:
首先,必须尽快地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当前,大、中、小学的收费如此高昂,固然与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的日益商业化有关,而其深层原因是教育的投入太少。从许多国家的情况看,人均GDP已经达到1000美元的国家教育的投入至少应占GDP的4%。而2003年,中国的GDP已达到1000美元,教育投入却仅占GDP的3.41%,连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数都达不到。现在中国经济的发展令世人瞩目,教育的投入却远远低于经济发展的速度,实在令人不解。我们不是天天都在喊"教育兴国"吗?为什么却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这说明我们不是没有能力,而是没有给予教育足够的重视。
其次,希望大幅度降低大、中、小学学费并取消一切不合理的收费,以解决更多的孩子入学问题。从国外的情况看,学费占人均GDP的比例,一般占20%左右,中国人均按美元计算,学费不应超过200美元,即人民币1700元左右,现在的5000元,显然是太高了。希望政府规定出科学合理的收费标准,并下大决心贯彻和执行。
第三,在当前的条件下,即在前两项尚未彻底实现的情况下,政府如果有条件,可以拨出来款对学校现有的及已被录取却缴不起学费的特困生实行优待,免除其学费负担,以利于其入学安心学习。更重要的是要进一步完善现在的助学贷款政策,彻底清除那种收到录取通知书却不能入学的不合理现象。
总之,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国青少年的入学和就业问题,都是他们应当享有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这些问题我们都能够解决,也必须解决。我国的经济

蒸蒸日上,国家的综合实力大大增强,我们有能力解决这些问题。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给予教育问题以足够的重视。总结我们过去和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大力发展教育是重要国家战略之一。面对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巨大差异,我们的教育应向弱势群体倾斜,因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之本,社会公平是社会进步之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