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市民间歌谣概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石市民间歌谣概述

黄石,是我国一个新兴的重要工业城市,地处鄂东南长江中游的南岸,东北与浠水、蕲春两县隔江相望,西南与咸宁、武汉接壤.南与江西省通山县毗邻,西北与鄂州市沿江并立。是连接中南、华东的通衢之地。

黄石市区,原为大冶县所辖的石黄镇(含黄石港、石灰窑)。1 9 5 0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批准为省辖市建制。现管辖黄石港、西塞、下陆、铁山四个城区和大冶市、阳新县,总面积4630 平方公里。全市丘陵起伏、阡陌纵横,湖泊、水库分布其间,铁路、公路、水路四通八达。境内矿藏丰富,铜铁、煤矿的开采历史悠久。举世瞩目的大冶铜录山古矿冶址说明,三千多年前,古代劳动人民就在这里采铜、炼铜,在这里钻研技术,创造文化。大冶,古代曾为楚国辖区(熊渠王以后)。公元9 05年(唐天佑二年)我国先民在铜录山.建置青山场院。公元6 7年(宋乾德五年)南唐取“大兴炉冶"之意,定名为大冶县。从见诸于各地的青铜器艺术精品看出,黄石是我国青铜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而“楚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我国青铜时代的一种区域文化",因而,这里的古代劳动人民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及楚文化的产生、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黄石地区的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其中的民间歌谣,植根于楚文化的沃土之中,是世代生活在这里的黄石人民智慧的结晶,“黄石歌谣是黄石人民心中冶炼出的红铜纯钢"(吴超为《黄石市民间歌谣集成》题词)。

黄石歌谣有着悠久的历史,黄石人民世代口承相传、繁衍、演变,发展到今天,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蕴藏量极为丰厚。黄石有一大批民间歌谣爱好者和搜集者,据不完全统计,他们已搜集有10000余首,本书精选其中的一部分以享读者。这些歌谣,仅仅是流传于群众口头中的一部分,从内容上看.可分为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生活歌、情歌、历史传说歌、儿歌、杂歌及其他等共八大类。

劳动歌,是归纳和总结劳动经验,或在劳动中唱以及协调劳动动作的歌。它有呼喊口令式的谣,也有描述抒情的歌。黄石的劳动歌,主要是总结劳动经验和抒发劳动的苦情。黄石是以工矿为传统特色的地区,其劳动歌亦反映了以工业为特色的风貌,其中有些反映工矿生活的作品,是全省稀少的品种。如:《四方谣》“两块石头夹块肉,前进后修不能筑”、《挖煤谣》“挖煤见了潮,丢落扼子掉头跑”,总结了挖矿的劳动经验。有些歌谣哭诉了徒工的苦楚辛酸,如《学徒歌》“工人最苦是学徒,白干三年不如牛,残菜剩饭不饱肚,挨打受骂一身愁,稍有一点没应酬,赶出厂门无活路”;诸如此类的有《少混嘴,老讨米》“少时顾个嘴,老来去讨米,三病两痛,江里一蹦”,以及《工匠门》、《穷人血泪洒满山》等,记述了矿工的悲惨遭遇和血泪控诉。他行业的劳动歌亦不少,农业的有《插秧歌),挑箩的有《挑箩歌》,驾船的有《驾船歌》,木匠的有《木匠歌》,打铁的有《打铁歌》等等,生产劳动几乎无所不包。

时政歌,是劳动人民群众鲜明政治态度的直接表现,而自然流露其爱憎情感的歌谣。黄石市流传的这类歌谣,深刻反映了黄石市劳

动人民群众对历史各时期时事政治的切身感受,或歌颂或揭露。褒砭公正,态度明了。《朱毛把权掌》、《十爱党》讴歌了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闹革命的伟大业绩;《铁山一团帽》、《光洋价飞涨》揭露了国民党统治时期的腐败:“鬼子逃,国军到,闹得铁山一团糟;国民党,到处抢,敲骨吸髓肥肚肠”、“大冶各工厂,工资洋码用,冶矿以钱计,光洋价飞涨,恐慌成反响”借铁山、大冶这些地方以歌谣的形式,把当时兵荒马乱、物价飞涨的局面暴露了出来。《恨难填》反映了我国人民不当亡国奴,奋起反抗日本侵略军的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十恨民团》一歌,用当地传统的歌唱形式,既揭露了反革命民团的罪行,又表现了劳动人民鲜明的革命态度。《算盘响》用新旧对比的手法,控诉了封建地主对农民的残酷剥削,逼得农民“当衣卖儿郎”、“穷人把命丧”。歌颂了党的好领导,农民“建起新楼房”、“送钱进银行”、“幸福到天堂”。有的歌谣对当今的时弊进行了辛辣的讽刺;“不吃白不吃,不喝白不喝;不吃不喝,不叫工作。工作要搞,酒要喝倒”、“早晨转一转,上午看不见,中午上餐馆,下午当睡仙,晚上来了劲,义务去搬砖(打麻将)”这些歌谣是对吃喝风,赌赙等不正之风的揭露,看似牢骚话、怪活,其实“怪活”不怪,它正是我们体察民情、审谣知政,改进工作的重要参考资料。

仪式歌,是古代伴随着婚嫁丧葬、做生祝寿、建房构造、祈年庆节、宗教祭祀等仪式而产生的歌,它们是反映古代传统的“活化石”,黄石地区流传的这类歌谣数量很多。就仪式应用的情况来看。

可分为;诀术歌、人生礼俗歌、节令歌、建房起造歌、祀典歌等五种。

黄石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至今仍然保留有古扑的楚风,楚人崇巫善哭的特点反映在黄石民间歌谣主要是诀术歌和人生札俗歌。

诀术歌就是被认为具有法术作用的民间歌诀与咒语。如:“七月半,烧野钱,大鬼细鬼来拿钱,我走路,你莫邪! ”(《七月半烧纸钱诀》)。再譬如,新发现的《流年花甲好歹吉凶口诀歌》,无论从内容,还是题目看,是一首很有民俗价值的长歌。咒语有的与符相配合。诀术歌谣明显地反映了楚人崇巫的习俗,大都带有迷信色彩,但在初民社会却具有和神话相同的意义,它们表现了黄石地区先民的坚强意志、美好的愿望和纯真的幻想。人生礼俗歌。主要是指在人的一生中,从生到死各个重要阶段举行某种仪式而唱的歌。这种流传在黄石大地的一首首歌谣、描绘出了一幅幅当地人民的生活风俗画,保留着不少的古楚遗风,其中最多的则算有关婚俗的歌谣。

在黄石地区的歌谣中,有关婚姻习俗的相当多,对婚姻习俗、礼节的描述琳漓尽致,可说是一部荆楚婚姻礼俗大全。这些歌谣反映出婚姻活动,还是婚礼仪式的有机组成部分。开始是女方出嫁前至出嫁当天的哭嫁,表示拉开了婚礼活动的帷幕。女儿出嫁实乃人生的一大喜事,然而要哭,名为“越哭越发”,并边哭边诉,其哭的诉的就名《哭嫁歌》,有女儿哭、姑嫂哭、母女对哭、姊妹哭等。其中尤以《哭百花》独具特色。再就是新姑娘出嫁成人的开脸仪式,边开脸边吟唱《开脸歌》;“滚来滚气,事事如意”。然后上轿就有《上轿歌》;同时男方也忙个不亦乐乎:请福禄双全的同族妇女上新婚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