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冯玉祥墓修建轶事
千古奇谜:到底爱国将军冯玉祥之死真相如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千古奇谜:到底爱国将军冯玉祥之死真相如何导语:“1948年7月31日我们秘密离开了纽约,在8月中旬抵达埃及亚历山大港时,发现那里停泊着一艘国民党的军舰,这引起父亲警惕。
父亲就不再外出,“1948年7月31日我们秘密离开了纽约,在8月中旬抵达埃及亚历山大港时,发现那里停泊着一艘国民党的军舰,这引起父亲警惕。
父亲就不再外出,就叫我母亲和我偷偷地下船,把他写给李济深将军的信和一首叫《小燕》的诗寄出去。
信中说船上的生活真是整齐、安静、快乐、和气,没有一个人不在那里读书。
马克思、列宁、斯大林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把人性全都改变了,彼此相亲相爱。
谁也没想到这信竟是父亲的绝笔。
”冯理达回忆说。
1948年9月1日,胜利号驶在茫茫的黑海上。
冯玉祥半倚在床上,向20岁的女儿颖达和19岁的女儿晓达,讲述着他1926年去苏联时的情景:“那时候苏联还很贫困,社会秩序也还没有完全上轨道,比较乱,但它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劳动人民掌权的社会主义国家,革命气氛很浓厚,生机勃勃的。
所以我就把洪国、弗能和弗伐送到莫斯科中山大学。
”突然,冯玉祥感觉到舱房内有一股异样的气味,回过头来一看,只见一丝黑烟正从紧闭的门缝中涌进包间。
由于大火首先烧毁了无线电报务室,报务员连拍发“SOS”的时间也没有。
因此,外界对“胜利”号大火一无所知,也没有外人前来救助。
“胜利”号上烈焰冲天,浓烟滚滚。
“谁也不知道那火是怎么着起来的。
我两个妹妹正在头等舱听父亲讲故事,舱门开着。
小妹晓达她说去看看,怎么会有黑烟?后来我妹妹就没有了,什么也没找到,就剩了一块小布。
”冯理达说。
生活常识分享。
冯玉祥三上天泰山
冯玉祥三上天泰山
马长亮
【期刊名称】《北京档案》
【年(卷),期】2000(000)003
【摘要】@@ 冯玉祥在北京驻军时,与京西天泰山结下了不解之缘.天泰山位于八大处西北10余里处,它的主峰西侧有慈善寺,寺周树茂林深、草深泉清,冯玉祥在天泰山就住在这个寺庙.
【总页数】2页(P34-35)
【作者】马长亮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75.1
【相关文献】
1.冯玉祥登天泰山 [J], 门学文
2.察哈尔抗战的酝酿:冯玉祥离开泰山移居张家口原因考述 [J], 王英维;赵国材;章国军
3.察哈尔抗战的酝酿:冯玉祥离开泰山移居张家口原因考述 [J], 王英维;赵国材;章国军;
4.布衣将军为国为民——记泰山冯玉祥墓 [J], 赵夫召
5.布衣将军为国为民——记泰山冯玉祥墓 [J], 赵夫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冯玉祥将军邀请清末翰林高熙喆泰山做客
冯玉祥将军邀请清末翰林高熙喆泰山做客民国十九年(1930年)金秋时节,天高气爽,泰山峰峦峡谷苍翠葱郁,鸟语阵阵,山泉淙淙,风光旖旎。
居住在泰山五贤祠的冯玉祥将军正与山东省主席兼第三路军总指挥的韩复榘品茗闲聊;他是来看望冯将军的。
因韩曾是西北军冯玉祥的部下,对冯毕恭毕敬。
闲聊中,冯将军提起曾做过宣化府(隶属河北省)知府的高熙喆来,说是滕县人,问韩知道其人吗?他是位清官,给百姓做过不少好事。
韩复榘略思忖了下说:“听说过,并曾见过一次面。
冯说:高先生很有学问,是清光绪宫廷翰林院的编修。
说罢,韩复榘连连点头,说:“景仰,景仰”。
冯将军便高兴的说:“那好,就请他来做客吧!”苍翠的松柏,林间百鸟齐鸣,像在迎接贵宾来临。
布衣学者高熙喆先生应邀来到了冯将军下榻的五贤祠。
冯韩对高翰林非常恭维,并一一握手,寒暄亲切倍至。
冯玉祥将军像清末翰林高熙喆像高熙喆来到的头一天,有韩复榘亲自陪客。
冯将军对高先生的贤能才华学识非常赞赏与景仰。
吃饭时,翰林不吃大鱼大肉,要求吃家庭便饭,以素为主。
冯玉祥便派部下在山上采挖野菜,还买来泰山煎饼,用豆面烀野菜卷煎饼吃;还有大葱蘸甜酱。
韩复榘特地在济南捎来济南的传统名吃,济南“聚丰德”的烤鸭,来馈赠冯玉祥将军的。
这种烤鸭可与北京“全聚德”烤鸭相媲美。
韩复榘最爱吃它。
济南烤鸭与北京烤鸭不同的是:北京烤鸭是挂炉烤,燃以果木。
济南烤鸭是焖炉烤,燃以高梁秸,古称炙鸭。
据志书记载:炙鸭已有1500余年。
饭后的当天,韩主席因有要事便返回省城了。
就在头几天里,北洋政府外交部长顾维钧游泰山时,也来五贤祠看望过冯玉祥将军。
冯将军在泰山休养的日子,据说有一个手枪营驻在他的周围保卫他。
在风景宜人的五贤祠里,高翰林几乎每天都随冯将军游览泰山风光;那松柏蔽日、山泉溪流的吟唱、百鸟的鸣叫,过得非常惬意。
一天,拾階走进幽静古雅的普照寺,便与义成和尚谈心拜禅,谈得非常投机。
高翰林与冯将军在五贤祠里度过了十多天。
在这“世外桃园”。
泰山脚下一将军
我们从泰山步行下来,过了龙潭水库,整个泰安市就在眼前了。
此刻,脚就踏在冯玉祥修建并亲笔题名的“大众桥”上。
话题也就转到这位传奇人物身上,因为这里的很多都是与冯玉祥相关的事物了。
一九三三年,冯玉祥第二次隐居于泰山。
在绵延三十里的泰山郊区办起了十五处武训小学,总校设在泰山南麓的小王庄。
学校由冯将军出资,免费供给贫苦百姓的子女上学,对个别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学校还给予“煎饼费”补助。
学校统一发给校服,笔墨纸张、课本教材也全部由学校负担。
而当时,他并没有直接经济来源,主要靠旧交资助,但他仍积极设法参加公益事业,为贫民百姓做好事。
他常去小王庄学校,有时看学生活动,有时在学校开辟的“核桃园”、“蔬菜园”里剪枝除草。
有一天,他从五贤祠去学校途中,经过从百丈崖流下来的一道小河的时候,踏着流水里的石块过河,稍一不慎,滑倒在水里。
流水虽然不深,却也湿透了全身衣服,冯将军的膝盖也被碰伤。
他当时对跟随他的人说:“路过此地,我们空身人尚且滑倒,那些挑柴过河肩负着百多斤重的担子的人,又怎么办呢?一定要在这里修一座桥。
”于是,冯玉祥派人去济南请来工程技术人员制定方案,就近取用泰山石料,请工匠凿石,立即施工。
两个多月后,桥建成了,冯玉祥将军亲笔题名“大众桥”,以取方便大众之意。
在他去世后,一九五三年,政务院总理周恩来亲自提议为爱国将军冯玉祥在泰山修建纪念墓园。
几位能工巧匠精心设计,就利用这座石桥作为墓道。
这不但使“大众桥”增色,而且也很独特。
冯玉祥生前敬仰周恩来,在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的冯玉祥与政治部副部长的周恩来多次会晤,冯曾在他的客厅里亲笔写上“吃饭太多,读书太少”八个大字,表示自己不如周恩来。
由周恩来提议为他在泰山修墓,也可见他们的友谊之深。
我们沿着桥东首走,看到了将军之墓,墓壁上方有冯玉祥的挚友郭沫若书写的“冯玉祥先生之墓”七个金色大字,中间镶嵌着他的侧面铜质鎏金浮雕头像,下面用隶书刻有冯玉祥在一九四O年五月二十四日写的自题诗《我》:“市民生,市民治,不讲美,不讲阔。
泰山冯玉祥墓修建轶事
泰山冯玉祥墓修建轶事泰山冯玉祥墓修建轶事一、冯玉祥生平大事记1、与清王朝的纠葛2、两次直奉大战中的表现3、与共产党的杯葛4、与蒋介石的恩怨二、冯玉祥墓修建经过1、冯玉祥遇难原因分析2、墓址选定过程三、冯玉祥墓风水1、冯玉祥墓概况2、墓地风水初探四、冯玉祥墓修建轶事1、当头棒喝2、瑕不掩瑜之瑜(上为冯玉祥人生历程之标准照)一、冯玉祥生平大事记子曰:未知生,焉知死!今冯玉祥已遇难60余年,死而后已,现返求其一生之经历,以塞冬日午后之空虚也。
1、与清王朝的纠葛冯玉祥,安徽巢县人,1861年其父投身铭军,举家迁往直隶,光绪八年(1882年)11月6日冯在河北青县出生,自幼在保定长大,其母游氏,山东济宁人,因此冯玉祥心宽体胖、人高马大,很有山东大汉之遗风。
1896年,为维持生计,年仅15岁的冯玉祥便到淮军当步兵,每月三两六钱的俸禄,因淮军暮气日深,1902年,冯“生异志”,改投袁世凯的武卫右军,每月关饷四两八钱,历任哨长、排长、队官、管带等职,先后参加了河间秋操、彰德秋操和巨流河秋操,1911年的秋操没有举行,因为武昌起义爆发了。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可晚清政府实在腐败地扶不起来了,于是1909年,冯玉祥联合志同道合之人成立了“武学研究会”,从事反清的革命活动。
经过周密策划,1911年12月31日,辛亥滦州起义爆发,1912年1月2日滦州宣布独立,王金铭任大都督,施从云为总司令,冯玉祥为参谋总长,成立北方革命军政府,赞成共和反对帝制。
起义遭清军镇压而失败,2月12日,清帝下诏宣布退位。
大都督、总司令等壮烈牺牲,因冯玉祥不在起义现场、又有姑父陆建章的暗中搭救,遂革职递解原籍。
冯玉祥非常看重这次起义,他认为辛亥革命,南有武昌首义,北有滦州起义,因此1933年底他在泰山为王金铭、施从云等修建了烈士祠,1936年2月6日,身为副委员长的冯玉祥又提请国民党中央在北平西山建立了滦州起义烈士衣冠冢,在泰山南麓营建了滦州起义纪念碑,籍以提高声望和地位。
布衣将军 为国为民——记泰山冯玉祥墓
作者: 赵夫召[1]
作者机构: [1]山东省文物工程公司
出版物刊名: 人文天下
页码: 81-85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3期
摘要:"只求为民,只求为国.奋斗不已,守诚守拙."——冯玉祥《我》冯玉祥将军是民国时期的军事家、爱国将领、民国军阀、著名民主人士,有"爱国将军""布衣将军"之称.冯玉祥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也是赤心报国的一生.在"隐居"泰山期间,他心系国运,兴教办学,造福百姓.为了永久纪念冯玉祥将军,中共中央决定在泰山修建冯玉祥墓,安葬骨灰.1988年1月13日,冯玉祥墓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2020年公布的第一批山东省革命文物名录中,冯玉祥墓等1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列其中.。
九一八事变人物简介(精简版)
九一八事变人物简介九一八事变人物简介九一八事变人物简介冯玉祥行进途中,因轮船失火,于9月1日与女儿冯晓达一起遇难,享年66岁。
1949年9月,在冯玉祥遇难一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在北平隆重举行追悼会。
毛泽东送了挽联,周恩来致悼词,高度评价了冯玉祥为实现民主的新中国所做的努力。
1953年,根据冯玉祥生前的愿望,将他的遗骨安葬在泰山,安葬仪式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国家领导人题写了挽联,郭沫若题墓壁冯玉祥先生之墓周恩来总理在悼念冯玉祥将军时称:冯玉祥将军是一位从旧军人转变而成的坚定的民主主义战士;虽然和所有的历史人物一样,由于政治视野的局限,在他身上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但是,瑕不掩瑜,冯玉祥将军为中国民主事业的贡献,将是永垂不朽的。
1984年,山东省泰安市人民政府在普照寺举办冯玉祥先生在泰山展览,院内有补刻的冯玉祥、赵望云合作诗画碑48块、周恩来1941年11月10日撰书《寿冯焕章先生六十大庆》碑以及冯玉祥在泰山的活动资料等。
佟麟阁佟麟阁,原名凌阁,字捷三,河北省高阳县边家坞村人。
七七事变时,指挥29军浴血抗战,喋血南苑,壮烈殉国,是全面抗战爆发后捐躯疆场的第一位高级将领。
佟麟阁20岁时投笔从戎,入伍于冯玉祥麾下,转战南北,剿匪平藩,屡立战功,深为冯玉祥器重,先后任连长,营长,团长,师长等职。
1930年中原大战冯玉祥讨蒋失败后不久,佟麟阁与冯玉祥卸甲归田,总结以往斗争的经验教训,寻求救国之路。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九一八事变,炮轰沈阳北大营,燃起侵略中国的战火。
1932年佟麟阁应29军军长宋哲元的邀请,出山任职,1933年日军占山海关后,宋哲元任命佟麟阁为张家口警备司令,安定后方。
2月,日寇向长城各口独石口、古北口、喜峰口进犯,中国驻军奋起抗战,29军奉命在喜峰口抗击日寇,前方将士在前线激战时,佟麟阁在后方积极备战,维持局势,保障供给,使前线将士无后顾之忧,保证了长城前线战斗的胜利。
冯玉祥在泰山倡导民俗改革
作者: 韩尚义
作者机构: 泰安市电视台
出版物刊名: 民俗研究
页码: 34-36页
主题词: 冯玉祥;泰山;民俗改革;研究历史;春秋左传;新时代;风俗习惯;风俗民情;马列著作;探求真理
摘要: <正> 1932年至1935年间,冯玉祥将军曾两次隐居泰山。
他在泰山不仅刻苦攻读马列著作和《春秋左传》一类书籍,认真研究历史,探求真理,寻求抗日教国之路,而且还广泛接触当地贫民百姓,了解当地风俗民情,大力倡导民俗改革,鼓励人们从落后的、陈旧的风俗习惯中解脱出来,做新时代的新公民。
破除封建迷信思想。
冯玉祥与泰山 泰山埋忠骨 隐士不寂寞
参观冯玉祥墓宫里镇汶城联办小学四年级一班今年暑假,我们一家人参观了泰山脚下的“冯玉祥墓”。
一进门爸爸特意叫我一步步数起寓意深刻的墓前的台阶来。
爸爸告诉我冯爷爷的墓阶分四层,共66级。
四层标志着他一生走过的四个阶段,第一层20级,象征从出生到弱冠从军;第二层14级,代表着从青年到成年;第三层14级,标志着他由一个旧军人转变为坚定的民主战士;第四层18级,记录着他坚持抗日,反对分裂,为祖国的民主与和平而奋斗不懈的战斗生涯。
66级象征着他一生度过的66个春秋。
拾级而上,墓台宽旷。
墓园为壁式花岗岩建筑,由泰山花岗岩石砌成,傍山临水,庄严雄伟,苍松翠柏环抱。
墓壁正上方横镌着郭沫若手书“冯玉祥先生之墓”7个金色大字。
冯先生的骨灰盒就在墓壁中央的洞穴内,墓壁外嵌冯先生侧面铜浮雕头像,头像衬以白色花岗石底,周边黑色花岗石镶边,庄重朴素。
头像下又嵌黑色磨光花岗岩方碣,上刻冯先生于1940年5月30日隶书自题《我》诗:“平民生,平民活。
不讲美,不要阔。
只求为民,只求为国。
奋斗不懈,守诚守拙。
此志不移,誓死抗倭。
尽心尽力,我写我说。
咬紧牙关,我便是我。
努力努力,一点不错。
”冯爷爷在泰安期间,正值日本步步进逼,国家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
这位曾叱咤风云的军人内心十分痛苦,他并没有真正隐居,而是积极联络抗日力量,营救进步人士,赤心报国,利用一切机会和采取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
冯玉祥在洗心亭题刻“你想了没有,东三省被日本人占了去,有硬骨头的人,应当拼命夺回来”,表达了他对日本侵略行为的愤慨及唤起民众的愿望。
他还亲自书写了《墨子·非攻篇》,刻在黑龙潭下游的摩崖上,以借古喻今,鼓舞人们的抗日斗志。
青山肃立,绿水长歌,冯爷爷我们将永远铭记你的教诲,继承您的遗志,努力学习,发奋图强,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指导教师:孙蕾。
冯玉祥简历,冯玉祥墓的灵异现象
冯玉祥简历,冯玉祥墓的灵异现象冯玉祥简历,冯玉祥墓的灵异现象【冯玉祥简历,冯玉祥墓的灵异现象】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云南丽江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甘肃省委员会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原副主任冯玉祥- 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编辑词条修改义项名所属类别:其他人物相关冯玉祥(1882年11月6日-1948年8月22日),谱名基善,表字焕章,安徽巢县(今巢湖市夏阁镇竹柯村)人,生长于直隶省保定府(今河北省保定市),民国军阀,国民革命军陆军元帅,西北军领袖。
曾任陆军第十六混成旅旅长,第十一师师长,陆军检阅使。
1924年10月23日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发动“北京政变”,将其所部改组为国民军,任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后任国民军联军总司令,参加北伐,1926年9月17日冯在绥远五原誓师,任国民革命军联军(后改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司令,1927年5月5日,冯玉祥率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出师潼关,进入河南,策应武汉方面北伐的国民革命军,协同作战。
1927年7月7日,冯玉祥礼送共产党出境。
1933年8月3日,冯玉祥辞去同盟军总司令职。
后因与蒋介石集团发生利害冲突,举兵反蒋,自美回国乘船途经黑海时,因轮船失火于1948年8月22日遇难。
个人概况中文名:冯玉祥外文名:Feng Yuxiang别名:冯基善、冯焕章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直隶青县(今河北省沧州市)出生日期:1882(壬午年)年11月6日逝世日期:1948年9月1日信仰:基督教主要成就主要成就:第一(二)次兰封之战代表作品代表作品:《我所认识的蒋介石》其他信息军衔:北洋陆军上将、国军陆军一级上将籍贯:安徽巢县(今合肥巢湖)政党:中国国民党绰号:基督将军、倒戈将军目录1人物简介2不幸遇难3生平经历4情感生活5主要著作6人物评价7人物贡献8自编军歌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简介冯玉祥[2],安徽巢县人[3],原名基善,字焕章,中国近代军事家,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北洋军阀时期,曾任陆军第十六混成旅旅长,第十一师师长,陕西、河南督军,陆军检阅使。
泰安历史名人的景点
泰安历史名人的景点
泰安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有许多历史名人留下的景点。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历史名人景点:
1. 泰山石敢当景区:该景区位于岱宗大街西首,是泰安市唯一一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这里有石敢当祠、琼楼玉宇、红门宫等著名景点,是展示泰山文化和石敢当文化的主题景区。
2. 颜庙:位于泰安市岱岳区,是祭祀复圣颜回的专祠,在这里可以感受到儒家文化的深厚底蕴。
3. 戴公祠及墓:位于泰安市岱岳区,是明代兵部尚书戴溪的专祠和墓园,游客可以在这里了解戴溪的生平和历史地位。
4. 范蠡墓:位于泰安市岱岳区,是越国大夫范蠡的墓地。
范蠡是越国的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智慧和谋略在历史上有着很高的评价。
5. 冯玉祥墓:位于泰安市岱岳区,是中国近代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的陵墓。
游客可以在这里了解冯玉祥的生平和事迹,感受他的爱国情怀。
6. 李清照纪念馆:位于泰安市泰山区,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故居和纪念馆,游客可以在这里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7. 泰山博物馆:位于泰安市岱岳区,是展示泰山历史文化的综合性博物馆,游客可以在这里了解到泰山的自然历史和人文历史。
以上这些景点都是泰安市的历史文化瑰宝,是了解泰山文化和历史的重要场所。
2021-01-19泰安普照寺五贤祠三阳观冯玉祥墓(二)
这一带不是开放景区,山上一个人也没有,五贤祠往上还有石阶山路,上去看看山上俯览泰安城区,雾蒙蒙一片,这些年空气污染日重,雾霭天气占了大多数沿着山路向上走个半个多小时,路边出现大量石堆墓,粗略数了一下,至少有三十几座有些墓前还保留有石碑,从明代到民国,都是羽化道士的墓再向上走不远,是山东省保三阳观,这片墓群是观内道士墓地三阳观依山而建,创建于明嘉靖年间,曾经香火旺盛观内保存的明万历十七年皇醮碑,皇家也来此做法事万历元年萧大亨碑万历二十三年于慎行碑三阳观内状如登天的台阶三阳观内发现一块民国年间重修碑碑上刻有大量泰安老字号,不知道这些老字号还有几家幸存混元阁绿色琉璃瓦顶三阳观所处的小山名为凌汉峰,出西门继续上山山上的一处防火瞭望哨,山东五个月没下雨了,森林防火任务很重顺着防火通道下山山下是通往中天门的盘山公路,登泰山要走这里山坡上遍地是这种硬壳小果子,不知是什么东西山东大旱百年一遇,连山上都是干燥的土壤,土石松动,好几次险些滑倒艰难下山,总算看见路了来到山脚下的龙潭水库冬泳爱好者凿了个很大的冰窟窿游泳,够有勇气的顺着环山路下山,有不少担泉水的老乡路边这座单孔石桥是冯玉祥在泰安时所修的大众桥大众桥一端是冯玉祥墓墓上刻的冯玉祥诗《我》:“平民生,平民活,不讲美,不求阔,只求为民,只求为国,奋斗不懈,守诚守拙,此志不移,誓死抗倭,尽心尽力,我写我说,咬紧牙关,我便是我,努力努力,一点不错”冯玉祥墓南侧是夫人刘德贞墓冯玉祥墓和夫人墓之间竟然没有路,只能从排水沟上跳过去,看来规划冯墓的时候没考虑到夫人穿过冯玉祥修的大众桥,桥的另一端是登泰山的发车点天外村天外村远眺泰山从天外村打车回普照寺回到普照寺停车场。
今天行程结束,从普照寺到五贤祠,再到三阳观、冯玉祥墓,这一圈下来用了四个多小时回来时路过京沪高铁,已经有列车在上面缓慢运行了,通车为期不远END。
冯玉祥为何葬于泰山脚下?
冯玉祥为何葬于泰山脚下?冯玉祥冯玉祥,字焕章,原籍安徽省巢县,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西北军阀。
有「”基督将军”、「”倒戈将军”、「”布衣将军”之称。
是著名的爱国将领,爱国民主人士。
冯玉祥冯玉祥先生的墓,在泰山西麓天外村附近。
墓园掩映在青山翠柏之中,由绿水环绕。
整座墓园由大众桥、牌坊、石阶、墓冢等组成。
左侧为大众桥大众桥尽头的牌坊大众桥位于天地广场东北方向,横跨泰山西溪,桥的尽头立有牌坊,登上墓阶,即可看到墓的主体。
墓阶分4层,共66级,四层代表他一生走过的四个阶段:第一层,代表从出生到弱冠从军;第二层14级,代表从青年到成年;第三层14级,代表他由一个旧军人转变为坚定的民主战士;第四层18级,记述他坚持抗日,反对分裂,为祖国的民主与和平奋斗不懈的战斗生涯。
66级象征他一生渡过了66个春秋。
冯玉祥先生之墓陵墓由泰山花岗石砌成,依山凿壁成墓。
面南的墓壁正中,镶嵌着郭沫若先生题写的「”冯玉祥先生之墓”七个镏金大字。
大字下面是冯玉祥的铜浮雕侧面头像,其下嵌以黑色磨光花岗岩石碣,上刻冯玉祥的隶书自题诗: 《我》「”平民生,平民活,不讲美,不要阔。
只求为民,只求为国,奋斗不懈,守诚守拙,此志不移,誓死抗倭,尽心尽力,我写我说。
咬紧牙关,我便是我,努力努力,一点不错”。
许多游客,甚至泰安人在游览冯玉祥墓时,常常会有一个疑问:冯先生既不是本地人,也不曾在此地为官,他的墓地何以选址泰山呢?这就要说说冯玉祥先生与泰山的渊源了。
1932年至1935年间,因为历史原因,冯玉祥曾两次隐居于泰山普照寺正殿后的一座二层小楼里。
这期间,他热心于公益事业,救助了很多贫民,创办了十五所武训小学,出资修建了大众桥。
现在的冯玉祥小学就是十五处「”武训小学”之一,也是唯一保留到现在的一处冯玉祥先生办学旧址。
冯玉祥墓前正对着的大众桥,就是他生前为解决当地群众上山不便,出资架设的便民之桥,并亲自题写桥名「”大众桥”。
此桥是从天外村步行前往扇子崖的必经之路,在我之前的文章里写过扇子崖景区。
六年级游记美丽泰山之旅
美丽泰山之旅在清明节假期,我去了一个地方旅游。
所以我对杜甫的《望岳》这首五律诗。
想必大家已经猜到了。
没错就是泰山。
虽然临沂市和泰安市接壤,但是从平邑到泰安走高速也要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
可是我也太不争气了,居然在泰山脚下吐了!唉!真丢脸!我们先去了人称“布衣将军”冯玉祥的墓。
冯玉祥的墓1952年破土动工,1953年10月15日举行骨灰安葬仪式。
然后,我们在天外村乘汽车前往中天门。
这一条路又陡又急,还好司机的驾驶技术好。
这条路是谁设计的。
我划个圈圈诅咒你!到了中天门,我们徒步前往南天门。
在这中间有一个十八盘,这是非常陡的。
不过我还是上了“天”。
上了“天”,我可不敢和杜甫一样会当凌绝顶了。
因为我有恐高症。
坐索道的时候,我到大胆了。
我四处张望。
不过一会就到站了。
好了。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吧!今天,我们来到了五岳之首――东岳泰山。
它又称岱宗,位于山东中部。
经过一段蜿蜒曲折的山路,我们来到了中天门。
从南天门到中天门,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望人松”和“十八盘”了。
“望人松”,顾名思义,它的样子就像一个人正向远处张望。
远愿望去,它的树冠很大,有点斜,好象要掉下去似的……“十八盘”是泰山所有盘道中最为险要的一段,它全长0、8公里,1600级台阶。
它的特点是地势陡峭,蜿蜒盘旋。
远望如天梯高悬,明代人曾咏叹“拔地五千尺,冲霄十八盘”。
过了南天门,就是人们常说的“天街”了。
它的特点是地势平坦,跟“十八盘”正好截然相反。
走在天街上,北面是靠山而建的店铺,南面是一望无际的山原。
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犹如漫步在仙境中。
最终,我们来到了泰山极顶。
看着眼前美丽的景色,在这时,我才真正体会到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看着沿途那些文人墨客留下的雕刻如“秀锤造神化”、“海天在目”、“五岳独尊”……我真为泰山感到骄傲。
登泰山,不仅是一种自然美的享受,还是一种文化美的享受。
2002年的寒假,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泰山游玩。
伴着清晨前的鸟叫声,我步伐轻快地登上一级级台阶,爸爸妈妈都赶不上呢!经过了半天的攀爬,我和爸爸妈妈才登上了泰山的岱顶。
冯玉祥与泰山滦州起义烈士祠
冯玉祥与泰山滦州起义烈士祠
贺利平
【期刊名称】《岱宗学刊:泰安教育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7(000)002
【摘要】滦州起义是中国北方一次重要的革命事件,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清廷的统治给予了重大冲击,为最终推翻清王朝取得辛亥革命胜利起到了不可轻视的作用。
冯玉祥是滦州起义的发起人和组织者之一,1933年8月再次到泰山隐居,他做了一件功贯千古的大事,出资兴建了一座当时规模最大的滦州起义革命烈士祠,是冯玉祥先生对英烈的深切缅怀,是烈士精神与泰岱永存的长久纪念。
【总页数】2页(P40-41)
【作者】贺利平
【作者单位】泰山管委;山东泰安27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27
【相关文献】
1.首部研究北方辛亥革命的历史著作--《辛亥滦州兵谏与滦州起义》评析 [J], 辛业
2.从滦州兵谏到滦州起义 [J], 梁旭毅;吕迺澄
3.冯玉祥与滦州起义 [J], 陈建林
4.泰山辛亥滦州起义纪念碑记事 [J], 王新峰
5.冯玉祥与滦州起义 [J], 冷家煴;李宏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历史趣谈:“布衣将军”冯玉祥倡导什么?他是怎么死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布衣将军”冯玉祥倡导什么?他是怎么死的导语:人的一生,兴亡的成与败,在很大程度取决于一个人的性格特点,纵观冯玉祥的前前后后,有许多现象令人深思。
其中就会有人问道,冯玉祥是好人人的一生,兴亡的成与败,在很大程度取决于一个人的性格特点,纵观冯玉祥的前前后后,有许多现象令人深思。
其中就会有人问道,冯玉祥是好人吗?以至于人们对他的好与坏一直是褒贬不一。
冯玉祥的另个让人觉着他的好是应为他的朴素,长年累月,军装布鞋,粗茶淡饭。
在这一点上,近代史上只有彭德怀能与之比肩。
他带兵,力戒奢侈。
曾在《西北军集团军政秘档》中披露,在廊坊驻军时,一天军需官李荫九穿缎鞋被冯玉祥所看见,于是冯玉祥向他敬礼,李荫久很是吃惊,于是冯玉祥说道我不是向你敬礼,而是因为你的缎鞋而已。
冯玉祥的不贪钱财更是常人难为。
除了这个就是在滦州起义中,主带领队伍,密谋准备反对清王朝,武装起义。
并且还在士兵中秘密宣传反清革命的号召,暗地里积极开展革命活动。
虽然革命失败了,但他的这一举动大大动摇了清军军心,大长了军士们的士气,并对推翻清廷统治有着积极的作用。
他虽然没有亲自上前线参与武装起义,但他以率先起义的身份,参与了起义的前期的策划过程。
所以,他是起义的主要策划者和领导者。
因此,从以上这两点来看,冯玉祥是个好人。
但是也会有人发出反驳的声音:“冯玉祥是好人吗?”他几次的倒戈行为以及毁了佛寺,将大相国寺改成市场。
并发动全省毁佛运动,将所有的比丘,比丘尼一律驱逐。
还将寺院全部改为学校,或者是用来当作救济院、图书馆,甚至是或成为一些供人玩赏的娱乐场所。
从这些行为来看,也难怪会有人质疑“冯玉祥是好人吗?”生活常识分享。
冯玉祥三隐北京天泰山慈善寺初探
冯玉祥三隐北京天泰山慈善寺初探作者:李宏平来源:《青年与社会》2014年第11期【摘要】中国具有悠久的宗教文化历史,宗教信仰在民间普遍存在,寺院成为历史文化遗产。
慈善寺是京西一座集佛教、道教和民间诸神为一体的寺院,这样三教合一的布局在国内是少见的。
文章以慈善寺为开端,从历史的视角梳理出冯玉祥将军三次隐居北京慈善寺的题字和楹联,进而从一个侧面展示出冯玉祥将军爱国民主勤俭的人生,提取到其中的一些文化价值和精神财富。
【关键词】慈善寺;冯玉祥;隐居;摩崖石刻中国具有悠久的宗教文化历史,宗教信仰在民间普遍存在,寺院成为历史文化遗产。
在各地的寺庙中,镌有大量的楹联,其中不乏名人和书法家的题撰或手笔,具有相当高的楹联艺术和书法水平,不仅可资研究宗教文化和民间信仰,同时也是一道文化景观,引起楹联爱好者的兴趣以及众多游客的注目。
同样,位于北京西部集佛教、道教和民间诸神为一体的慈善寺中,也留有冯玉祥将军在天泰山的摩崖石刻六处,这些保存完好的摩崖石刻和其佛道民间一体的格局使慈善寺在国内寺院中占有一席之地。
从某种程度上讲,慈善寺的名气与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有关。
据考证,民国时期,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曾四上天泰山,三次在慈善寺居住。
一、慈善寺(一)慈善寺简介。
天泰山西北峰有慈善寺,又称天台寺,俗称魔王老爷庙。
清《燕京岁时记》云:“天台山在京西磨石口,车马可通,即翠微山之后山也。
每岁三月十八日开庙,香火甚繁。
寺门在南山之麓,寺在北山之颠,相去几至里许,沿山有流泉三四,涓涓不穷。
”慈善寺始建于明末清初,整个寺庙基本上都是明末清初的原物,具有很高的文物保护价值。
该寺的主要特点是集佛教,道教及民间诸神为一体。
慈善寺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正式对外开放。
民国初年张恨水先生审编的北京旅游指南中说“进山门后有七座小庙,号庙七,是乾隆游寺时敕建,是按北斗七星方位排列。
”解放前夕,慈善寺失火烧毁了部分建筑。
“文革”期间,多数建筑被人为损毁。
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一、世界遗产2处曲阜“三孔”世界文化遗产泰山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1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6座(曲阜、济南、青岛、聊城、邹城、临淄)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97处省级优秀历史建筑345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0座四、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218处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东部分)目录编号名称时代地址第一批1 孝堂山郭氏墓石祠东汉山东省长清县2 嘉祥武氏墓群石刻东汉山东省嘉祥县3 四门塔隋山东济南市历城区4 曲阜孔庙及孔府金一清山东省曲阜市5 城子崖遗址新石器时代山东省章丘县6 临淄齐国故城周山东省淄博市7 曲阜鲁国故城周一汉山东省曲阜市8 孔林东周山东省曲阜市第二批1 灵岩寺唐一清山东省长清县2 蓬莱水城及蓬莱阁明山东省蓬莱县(包括戚继光牌坊)3 大汶口遗址新石器时代山东泰安市第三批1 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地 1888?1895年山东省威海市2 冯玉祥墓 1953年山东省泰安市3 驼山石窟北周一唐山东省青州市4 千佛崖造像(包括龙虎塔、九顶塔) 唐一明山东省济南市5 光岳楼明山东省聊城市6 聊城山陕西会馆清山东省聊城市7 孟庙及孟府明、清山东省邹县8 牟氏庄园清、民国山东省栖霞县9 十笏园明、清山东省潍坊市10岱庙宋一清山东省泰安市11崇觉寺铁塔北宋山东济宁市12 峰山、天柱山摩崖石刻北魏山东省掖县、平度县13铁山、岗山摩崖石刻北周山东省邹县14薛城遗址东周山东省滕县15田齐王陵战国山东省淄博市16苏禄王墓明山东省德州市第四批1 北庄遗址新石器时代山东省长岛县2 丹土遗址新石器时代山东省五莲县3 曹植墓三国山东省东阿县4 广饶关帝庙大殿南宋山东省广饶县5 魏氏庄园清山东省惠民县6 丁氏故宅清山东省龙口市7 烟台福建会馆清山东省烟台市8 青岛德国建筑清山东省青岛市9 八路军一一五师司令部旧址 1941?1945年山东省莒南县,第五批1 西河遗址新石器时代山东省章丘市2 桐林遗址新石器时代山东省淄博市3 丁公遗址新石器时代山东省邹平县4 景阳岗遗址新石器时代山东省阳谷县5 安邱垌堆遗址新石器时代一商山东省菏泽市6 即墨故城遗址东周一北齐山东省平度市7 汉济北王墓群西汉山东省济南市8 北寨墓群东汉山东省沂南县9 汉鲁王墓西汉山东省曲阜市、邹城市10 颜庙元一清山东省曲阜市11 临清运河钞关明山东省临清市12 长城一齐长城遗址春秋、战国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市、肥城市、泰安市、莱芜市、淄博市、沂源县、临朐县、安丘市、诸城市、沂水县、莒县、五莲县、胶南市、青岛市13 泰山石刻北齐一唐山东省泰安市14 白佛山石窟造像隋、唐山东省东平县15 青岛八大关近代建筑近代山东省青岛市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简介1孝堂山郭氏墓石祠时代:东汉地址:山东省长清县孝堂山郭氏墓石祠位于长清县孝堂山上,传说为东汉郭巨墓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泰山冯玉祥墓修建轶事一、冯玉祥生平大事记1、与清王朝的纠葛2、两次直奉大战中的表现3、与共产党的杯葛4、与蒋介石的恩怨二、冯玉祥墓修建经过1、冯玉祥遇难原因分析2、墓址选定过程三、冯玉祥墓风水1、冯玉祥墓概况2、墓地风水初探四、冯玉祥墓修建轶事1、当头棒喝2、瑕不掩瑜之瑜(上为冯玉祥人生历程之标准照)一、冯玉祥生平大事记子曰:未知生,焉知死!今冯玉祥已遇难60余年,死而后已,现返求其一生之经历,以塞冬日午后之空虚也。
1、与清王朝的纠葛冯玉祥,安徽巢县人,1861年其父投身铭军,举家迁往直隶,光绪八年(1882年)11月6日冯在河北青县出生,自幼在保定长大,其母游氏,山东济宁人,因此冯玉祥心宽体胖、人高马大,很有山东大汉之遗风。
1896年,为维持生计,年仅15岁的冯玉祥便到淮军当步兵,每月三两六钱的俸禄,因淮军暮气日深,1902年,冯“生异志”,改投袁世凯的武卫右军,每月关饷四两八钱,历任哨长、排长、队官、管带等职,先后参加了河间秋操、彰德秋操和巨流河秋操,1911年的秋操没有举行,因为武昌起义爆发了。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可晚清政府实在腐败地扶不起来了,于是1909年,冯玉祥联合志同道合之人成立了“武学研究会”,从事反清的革命活动。
经过周密策划,1911年12月31日,辛亥滦州起义爆发,1912年1月2日滦州宣布独立,王金铭任大都督,施从云为总司令,冯玉祥为参谋总长,成立北方革命军政府,赞成共和反对帝制。
起义遭清军镇压而失败,2月12日,清帝下诏宣布退位。
大都督、总司令等壮烈牺牲,因冯玉祥不在起义现场、又有姑父陆建章的暗中搭救,遂革职递解原籍。
冯玉祥非常看重这次起义,他认为辛亥革命,南有武昌首义,北有滦州起义,因此1933年底他在泰山为王金铭、施从云等修建了烈士祠,1936年2月6日,身为副委员长的冯玉祥又提请国民党中央在北平西山建立了滦州起义烈士衣冠冢,在泰山南麓营建了滦州起义纪念碑,籍以提高声望和地位。
有陆建章的保护伞,冯玉祥旋又重返袁世凯麾下,1914年任北洋陆军第16混成旅旅长,1915年袁世凯称帝前,令其带军入川镇压蔡锷的护国军,但冯玉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在前线虚与委蛇,而且还拒绝在拥护袁称帝的电报上签字。
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6月6日在期期艾艾中死去。
1917年7月11日张勋复辟,冯玉祥率旧部讨伐辫子军,攻入北京立首功。
9月孙中山北伐,开始护法战争,段祺瑞令冯玉祥南下迎敌,1918年2月5日,冯不听段的调遣,在湖北武穴停兵,主张对孙中山和平停战,5月孙中山辞去大元帅职,冯军进驻湖南常德,后入陕。
1921年8月任陆军第11师师长,8月25日就任陕西督军。
1924年11月4日,派鹿钟麟驱逐清废帝溥仪出紫禁城,结束了清朝在北京的历史,遗老们恨之为“乱臣贼子”。
2、两次直奉大战中的表现1922年4—5月,第一次直奉大战期间,冯玉祥派兵驰援直系军阀吴佩孚,在长辛店大败奉军。
他则假途伐虢,由陕入豫,打败了奉系支持的河南督军赵倜,主政河南。
但他背着吴佩孚私自招募军队,受到排挤,就任了陆军检阅使的闲职。
检阅使是民国时期的政治怪胎,不详叙。
1922年10月,冯率部进驻北京南苑,练兵买马,1923年达到了一生治军的巅峰,成为当时除孙中山之外的中国伟人,家喻户晓,炙手可热。
1923年10月曹锟贿选总统,北洋政府被直系控制。
是年9月18日第二次直奉大战爆发,在中南海四照堂冯玉祥被任命为讨逆军第三军总司令,负责古北口趋赤峰一线迎击奉军。
但是早在8月份,著名的三公子孙科、卢小嘉和张学良分别代表父亲举行会议,组成倒直联盟前,冯玉祥就已经和孙中山的代表洽谈,萌生倒直意向,并于9月10日在南苑劝忠祠和陕军胡景翼、北平城防司令孙岳结成密约,寻机倒直。
因此,接到吴佩孚的命令后,冯玉祥行动迟宕,在古北口和张作霖、段祺瑞达成共识:倒直后,由粤系孙中山主政、皖系段祺瑞主军、奉系张不入关。
于是10月21日,冯玉祥秘密班师,一声霹雳,发动北京政变,囚禁曹锟于光绪落难的瀛台,发布主和通电,公布《建国大纲》,邀孙中山进京共商国是。
军人干政,国家涂炭,从此直系一蹶不振,吴佩孚电斥冯为“吕布噬主,刘牢三反”。
11月21日,段祺瑞和张作霖相继拥兵入京,皖奉共执大权,段成为临时执政,又一怪胎产生。
11月10日,孙中山应冯之邀,发表《北上宣言》,1924年12月31日扶病到京,可这位曾见过慈禧太后的冯将军,却推辞不见,两大伟人终未谋面,只是在中山先生逝世前,1925年2月27日,派其夫人李德全看望了一下。
冯玉祥带兵打仗可以,政治上略逊一筹。
3、与共产党的杯葛1925年春迫于奉、皖两系军阀的压力,冯玉祥赴张家口就任西北边防督办,所部简称西北军。
2月,冯玉祥李大钊等人会谈,洽商苏联扶冯问题,接受中共建议,苏联顾问进驻张家口,西北军在装备、政治、军援方面大有改善,并组团赴苏考察。
1925年11月,冯玉祥和郭松岭反奉,五省联军司令孙传芳和吴佩孚的14省讨贼联军联合讨冯,无奈,1926年1月1日,冯玉祥通电下野,赴苏联考察。
4月15日,西北军和直鲁联军、奉军进行南口大战,8月15日,西北军退至五原、绥远一带,9月16日,冯玉祥由莫斯科秘密回国,17日主持“五原誓师”,在于右任的主持下,西北军参加国民党,李大钊授予“固甘援陕、联晋图豫”的八字方针,尔后1927年1月冯进驻西安,成立西北军政治学校,从校长到教员,大都是中国党员,5月9日,西北军悼念李大钊三天。
但是四一二后,冯玉祥与国民党过从甚密,6月在与汪精卫、蒋介石分别举行郑州会议和徐州会议后,就“分共”和“清党“事宜达成一致,冯开始反共,把军队和地方工作的共产党员全部遣送,把苏联顾问礼送到外蒙,从此冯又主政河南。
1931年11月3日,冯与中共代表肖明会谈,对过去所作所为表示“痛心”,抗战后和周恩来等中共人士接触,开始了由同情到支持的历程,直至1948年5月同意参加中共召集的新政协筹备会。
下图为徐州会议时冯玉祥与蒋介石等人的合影。
4、与蒋介石的恩怨1928年2月18日,冯与蒋在郑州互换兰谱,相互四拜,结为拜把兄弟,“以示同心同德,生死相共之义”,从此这对义结金兰的生死搭档开始了龃龉的交情。
先是二人共同北伐,由徐州经济南占北京,所向披靡,期间日本人在济南制造了五三惨案。
10月25日,冯就任国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长兼军政部长。
二是蒋冯大战。
1929年1月,蒋介石召开全国编遣会议,因削藩引起新军阀大战,3月26日蒋桂战争爆发,蒋令冯出兵助战,冯消极应付,蒋对这种“保存实力的封建地盘思想”十分不满,10月10日,蒋冯战争爆发,因韩复榘、石友三的叛变和阎锡山的摇摆,12月1日冯军战败。
三是中原大战。
1930年3月14日,反蒋联盟列数蒋介石十大罪状,敦促其下野。
冯玉祥经过与阎锡山、李宗仁、商震等人的周密部署,4月5日中原大战开始,陇海线、津浦线战火弥漫硝烟四起。
由于张学良的武装调停,11月4日冯通电归田,西北军被张学良和蒋介石吞并,从此冯在绛县、汾阳和泰山隐居。
四是察哈尔抗日事件。
九一八以后,冯主张抗日,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可在1932年1月26日,蒋与冯在孔祥熙家又握手言欢,旋又出尔反尔。
在胡汉民、中共等政治力量的影响下,1933年5月,冯与方振武、吉鸿昌等人组织抗日民众同盟军,打响了国人有组织抗战的第一枪,但在蒋重兵威逼下,冯辞职,8月14日又到泰山隐居,直至1935年10月。
五是抗战时期与蒋貌合神离,受蒋排挤无兵可带,便奔走全国从事抗日救亡活动,在大后方写字、作丘八诗。
1946年9月以水利考察专使的身份出访美国,从此与蒋分道扬镳,在美从事反蒋活动,发表了《我所认识的蒋介石》等文章,拒绝回国,1948年1月7日,被蒋介石开除党籍。
这段经历诠释了胜败乃兵家常事、厚颜为从政之本的道理。
1、冯玉祥遇难原因分析1948年7月31日,冯玉祥一行8人登上了“胜利号”豪华客轮,从美国驶向苏联。
能顺利的登上这艘船,背后有中共的努力,电影《建国大业》中曾有周恩来训斥李克农等人的镜头,就是因为对冯的保护措施不力也。
8月12日从大西洋驶入地中海,经亚历山大港和高加索后驶入黑海,9月1日上午,无声无息中轮船突然起火,冯晓达被烧死,冯玉祥出舱门进过道,人高马大,被浓烟熏倒窒息而死。
多少年来,冯玉祥遇难的原因众说纷纭,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探求和分析。
(1)国民党暗杀说一是1948年2月10日,冯玉祥在纽约写了一份遗嘱,原因是“蒋派出特务很多,他们一定要用种种卑劣的手段对付我。
”冯有了预感。
二是2007年9月,事件亲历者冯理达在《凤凰卫视》中说,在埃及亚历山大港运载亚美尼亚人上船时,看到一艘国民党的军舰也泊在港内,不排除保密局的特工潜入船上。
但这艘军舰值得考证,新中国的军舰到亚丁湾护航都费了九虎二牛之力,国民党的军舰能驶到地中海,要么是出访,要么是专门派去截杀冯玉祥,若真是后者的话,代价确实很大,只有盼望1948年间《蒋介石日记》的公开了。
(2)美国策划说一是胜利号到达美国后,美方以消毒为由,在无人看管的情形下对轮船进行油漆粉刷。
二是起锚时,一名苏方人员的家属不愿回苏联,夺窗跳海,被美方救起,但是行李没有下船。
三是美国提前报道了轮船起火的消息。
四是美国对黑海事件不作评论。
在冷战初期,美为巩固与国民政府的关系,而在对手的船上做点手脚,一举两得,殊可理解。
1982年夏,事件亲历者冯的秘书赖亚力曾说,大火是由烈性炸药引起的,和油漆有关也未可知。
(3)苏联阴谋说一是船上有4名苏联高官,事发后3人死亡,1人重伤,可能正中某些人的下怀。
二是9月1日中午1点至2日早晨,轮船无线电通讯一直静默,岸上却无人警觉和过问,是不是知道要发生的事?三是此事件引起了苏方高层领导的重视,斯大林亲自过问。
四是苏方进行了长达5个月的调查,1948年2月8日,最高法院进行了秘密审判,对6人进行了严厉处罚,好象是给某些人看的。
五是对冯玉祥亲属厚重的优抚和高规格的礼仪。
先是海难发生后,苏联派专机将冯的灵柩运到莫斯科,按阵亡军人的最高礼仪举行了追悼仪式。
其次斯大林安排外长莫洛托夫慰问李德全。
最后苏方表示承担孩子的全部学业。
给人的感觉好像是苏方内部的政治斗争,无辜殃及了冯玉祥,过意不去,才有如此厚重的优抚礼仪,准确与否,只有等待前苏联的档案解密了。
总之,冯玉祥的遇难,本人不明不白,家人一头雾水,世人莫衷一是。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他不是死于意外,而是死于谋杀,未得善终。
二、冯玉祥墓修建经过2、墓址选定过程冯玉祥没有看到新中国胜利的曙光,却看到了“胜利号”上的火苗,被窒息在头等舱的过道上。
轮船劫后余生,游荡在茫茫的黑海海面上,黑海舰队的侦察机发现后,苏联派了救援队前来营救。
9月3日李德全和2个女儿乘快艇去克里米亚治疗,其余人员带着2具尸体于9月5日上岸,冯晓达异国孤魂,葬在了敖德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