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姓历史来源、家族名人

合集下载

两汉最牛一家人---班氏家族

两汉最牛一家人---班氏家族

两汉最牛一家人---班氏家族中国历史上,一家人都是杰出人物的情况有不少。

但大多数都是皇亲国戚、王侯将相之家。

像班彪、班固、班超、班昭这样,一家人不论男女,都是一时英才,且建树分布在政治、文化、外交、军事等不同领域的,却很稀少。

称之为“两汉最牛一家人”,并不为过。

据说这班氏家族是楚国令尹子文的后代,由于令尹子文小时候是吃虎乳长大的,因虎身有斑纹,后代就用“斑”为姓氏。

古代,“班”和“斑”两字通用,其后裔子孙后有改称班氏者,世代相传至今。

楚国灭亡后,班氏一族举家出徙塞北,过着游牧生活,并且日渐发达起来。

等到楚汉相争,刘邦胜出称帝,建立汉王朝,广纳能士,给了班氏一族机会,相继在汉王朝为官,其中的班况任左曹越骑校尉,他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长子叫班伯、次子叫班施、三子叫班稚;一个女儿就是汉成帝的妃子班婕妤。

班稚的儿子是班彪,班彪两个儿子分别是在历史上名声很响的史学家班固与名扬西域的班超。

班彪还有一个女儿叫班昭,也就是史学家班固的妹妹,因此,这班婕妤是班昭的姑奶奶。

今天我们说说班家这几位牛人。

班彪,东汉时期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出生于东汉书香世家,从小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好学多问,才思敏捷。

他经历了王莽代汉的政治大变局,以及新莽末年的全国大乱,从关中老家到西凉避难。

当时有不少地方实力派想代汉自立,班彪所投奔的西凉军阀隗嚣便是如此。

好在班彪性格沉稳、遇事冷静,他没有为了荣华富贵跟随隗嚣冒险。

在劝谏无果后,他另投其它忠心汉室的势力,汉室后裔刘秀最终在乱世中胜出。

班彪由于文采出众,他得到了汉光武帝刘秀的赏识,正式进入仕途。

但班彪与司马迁一样,志在著述历史,而非为官。

他没有把太多的精力投入官场,大部分的精力都用于搜集史料。

司马迁的《史记》只写到汉武帝太初年间,班彪著成《后传》长达六十余篇,这构成了班固《汉书》的基础,对后人研究汉史和前史带来了巨大便捷。

班彪生活的年代,儒学已经占据统治地位。

他的思想很正统,在乱世、在官场始终能够保持恬淡的内心,不贪权名利。

夏邑班姓发祥地

夏邑班姓发祥地

夏邑班姓发祥地火店乡班集村班集村位于县城以东22公里,火店集以北5公里,火店、韩镇、孔庄三乡结合部,濒临两省(豫、皖)、三县(夏、永、砀)的边界,北枕老黄河,东临王引河,火店至韩镇的公路从村东穿过,是由一个自然村组成的行政村。

班集村建于元朝末年。

当时,由于封建统治者,残酷的剥削压迫农民,导致战争不断,瘟疫流行,加之黄河泛滥,豫东大地出现了“野草丛生水茫茫,到处断烟火,百里无鸡鸣”的凄凉景象。

老谱记载,元朝至正元年(公元1341年),夏邑班姓的始祖从善公,奉命从陕西省扶风县班家沟迁入夏邑,在这块荒凉的土地上,结草为庐,披荆斩棘,垦荒种地,开始了班姓在夏邑的发展史。

传一子、二孙,逐渐发展,形成村庄。

周围的垦荒者都到这里进行集贸交易,故名班集。

村庄西南约300米的小河西岸,有从善始祖的墓地,二世祖文鲁和三世祖长谅、次让也长眠在这里。

墓前十二世祖大松公于清朝乾隆五十三年树立的石碑,默默的寄托着族人的敬仰与哀思。

村庄东西长约2000米,南北宽约1000米,一条大街贯穿东西。

全村共有5个村民组,550户,2200人,1506亩耕地,班姓村民占总人口的97%。

村民以务农为主,兼做旗穗、灯笼、布玩具、中国结等小工艺品,村民生活在当地处于中等水平。

该村有小学一所,公办教师10人,7个班级,在校学生380人;有卫生所三个,医务人员3人;代销点6个。

过去,村中逢集、逢会,后来由于交通发达,距离火店集较近,集会自动停止。

班从善是夏邑班姓的始祖,班集是夏邑班姓的老家。

660多年来,夏邑班姓由从善始祖孤身一人,发展到数万人之多。

明朝建文年间,四世祖忠公,入赘巴清河北岸李门为婿,迁居现在的骆集乡后班口,传五子,成为本谱并列十一门中的1至5门,形成了班姓在夏邑的第二个发祥地;五世祖六门曾公,传至九世外出从军而失考;七门通祖后裔,三迁住址而定居于现在的永城市顺和乡班庄和窦常庄;八门貌祖无子;九门镇祖于明朝正统、景泰年间(公元1437—1457年),迁居县城东南形成了夏邑班姓的另一个发展基地——四里班庄;十门铉祖传至八世而失考。

班姓的来源,姓班的名人百家姓

班姓的来源,姓班的名人百家姓

班姓的来源
班姓的起源
班姓来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部族,这个部族是居住在今天山西省太谷县一带的
居民,这个部族被称为班氏夏后氏族。

班姓的历史
班氏夏后氏族是一个非常有历史的部族,他们追溯到上古时代,当时他们是中
国周朝的一个重要部族,他们自称为周公所封的夏后氏,是一个神圣的血脉。

据史书记载,班氏夏后氏在周朝时期有非常高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

到了春秋时期,班姓的远祖已经成为了诸侯国的贵族,并且在晋国中有世卿之名。

而在秦汉时期,班氏夏后氏族还是一个具有世族地位的大家族。

班姓的分布
班姓的分布非常广泛,根据统计数据显示,班姓的分布在全国各地,其中以山
东省、陕西省为主要分布区域。

班姓人口较多的城市有济南、陕西等省份的大城市。

姓班的名人百家姓
姓班是中国的一个常见姓氏,下面是一些著名的姓班人物:
1.班固:汉代文学家、史学家,是班氏夏后氏的后代,著有《汉书》。

2.班婕妤:清代康熙皇帝的宠妃,著名的美女、文学家,被誉为“清代
四大才女”之一。

3.班飚: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地理学家,著有《万里长城图说》、《太
原府志》等。

4.班燕:清代著名的经学家和教育家,是清朝的文化名人之一。

5.班建明:现代著名的企业家、慈善家,被誉为“内地慈善第一人”。

6.班彪: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著有《三国志注》等。

以上是姓班的一些代表性的名人,他们的所作所为为班姓的荣誉添彩,也为后
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班姓的历史名人

班姓的历史名人

班姓的历史名人
班姓的历史名人班姓是中国常见的姓氏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杰出的班姓名人为我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我们不能不提到班固。

他是东汉末年的一位重要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也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编年史家之一。

他的代表作《汉书》被誉为中国古代史学的经典之作,为后世的历史研究奠定了基础。

班昭是班姓中另一位值得称道的名人。

她是东汉末年的一位杰出女性,以才华出众和学识渊博而闻名。

她的作品《女诫》被誉为中国古代女性散文的代表之作,对于推动女性地位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还有一位班姓名人值得一提,那就是班固的父亲班彪。

他是东汉末年的一位重要学者和文学家,尤其擅长文辞修辞。

他的代表作《汉书注》是对《汉书》的注释和补充,为后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班姓的历史名人不仅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也在其他领域有所建树。

比如,班超是东汉末年的一位杰出将领,他在西域的战争中表现出色,为中国的疆域拓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综上所述,班姓的历史名人为中国的文化和历史增添了光彩。

他们以自己的才华和努力为后世树立了榜样,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班姓的历史名人不仅是班姓族人的骄傲,也是中国人民的骄傲。

班固与斑姓——精选推荐

班固与斑姓——精选推荐

班固与斑姓□ 付笑萍班固(32—92),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他继承父亲班彪的遗愿,著述《汉书》。

《汉书》记载了西汉自高祖刘邦元年(前206)至王莽地皇四年(23)200余年间的历史,开创了断代史体例,记事严谨,文辞精练古雅,记录了大量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资料,史学上的地位仅次于《史记》,是研究西汉历史最重要的文献。

班氏家族历史悠久,尤其在两汉时期,班姓的名人特别多,如班氏六世的班婕妤,七世班彪,八世班固、班超、班昭,九世班雄等都是历史上的名人。

班姓渊源久远,复杂曲折,最早可以追溯到黄帝姬姓,其后经历了芈、熊、若敖氏、斗、斑、班等姓氏变迁,从史书记载,可查其演变轨迹。

《史记·楚世家》:“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

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

”[1]《史记·五帝本纪》:“帝颛顼高阳者,黄帝之孙而昌意之子也。

”[1]屈原是楚宗族后裔,在其《离骚》中也提道:“帝高阳之苖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2]证实了楚先祖的源头。

至于高阳之后的传承关系,《史记·楚世家》也有记载:“高阳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

共工氏作乱,帝喾使重黎诛之而不尽。

帝乃以庚寅日诛重黎,而以其弟吴回为重黎后,复居火正,为祝融。

吴回生陆终。

陆终生子六人,坼剖而产焉。

其长一曰昆吾;二曰参胡;三曰彭祖;四曰会人;五曰曹姓;六曰季连,芈姓,楚其后也。

”[1]陆终的六子长大成人后,各据一方,为不同部落的首领,最终形成了姓氏学史上著名的“祝融八姓”。

正如《史记·楚世家》所载“芈”姓是季连所在部落的姓氏,“楚其后也”[1]。

据此可知,陆终的第六子季连应是芈姓的得姓始祖。

以芈为姓的缘由,据说与季连之母女嬇有关,季连以母亲家族鬼方部落的图腾羊为姓。

鬼方即西方羌族中的一支,而羌族的图腾为羊。

《说文解字》:“芈,羊鸣也。

从羊,象声气上出。

夏邑班姓渊源

夏邑班姓渊源

夏邑班姓渊源班姓夏邑支脉(以下称夏邑班姓)是中华班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元朝至正元年(公元1341年),该支始祖从善从陕西省扶风县班家沟迁居夏邑。

拉开了夏邑班姓的发展史。

660多年来,已繁衍到29世,总人口已超过5万人。

因此,我们把班从善称作是班姓夏邑支脉的始祖,也称作支脉之祖。

一、夏邑班姓的先世(一)、夏邑班姓先世的始祖。

春秋时期,斗伯比是楚国第十三代国君若敖的儿子,若敖死后,斗伯比寄居在陨国其舅父家中,和表妹私订终身,生下子文。

子文初生,被遗弃在荒郊之中。

后来其舅父外出打猎,看到老虎给他喂奶,感到非同寻常,便抱回家中。

后来子文官居楚国令尹。

子文的儿子因老虎有斑纹,取名斗班,也官居楚国令尹。

其后人为纪念他就以他的名字为姓而姓了班。

因此,斗班就是中华班姓的始祖(我们也叫称发源之祖)。

(二)、夏邑班姓先世的中兴之祖。

秦朝末年,斗班的后裔班壹,为躲避战乱,迁居楼烦(今山西宁武、保德一带)。

以牧起家,当汉孝惠高后时代,以财富称雄边塞。

年百岁以寿终。

他是班姓继斗班之后有史记载的又一先祖(我们叫他中兴之祖)。

后来,班壹生班儒,官至陕州郡歌之。

班儒生班长,任上谷太守。

班长生班回,以茂才为长子县令。

班回生班况,初为上农都尉,后迁左曹越骑校尉。

班况生三子:班伯、班游、班稚,一女即班婕妤。

班稚生班彪。

班彪,字叔皮(公元3年-54年),汉代著名儒学大师、历史学家,初任徐令,官至望都长,著有《史记后传》60余篇。

班彪生二子:班固、班超,一女名班昭。

班固,字孟坚(公元32—92年),东汉史学家,曾任兰台令史、玄武司马、中护军、行中郎将。

著有《汉书》、《两都赋》、《白虎通义》、《班孟坚集》。

特别是《汉书》,首开中国断代史之先河,在中国史学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班超,字仲升(公元32-102年),东汉名将、杰出的外交家、政治家、中国民族工作的先驱,曾任西域都护,出使西域30多年,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畅通丝绸之路,建立了不朽功勋。

那些历史上一门三杰

那些历史上一门三杰

那些历史上一门三杰:三班、三曹、三苏、三袁、三张、三柳中国古代文人辈出,而在家学良好风气的影响下,常会出现一家出现数个大文豪的现象。

1、三班班氏家族一门英豪,父子兄妹都名垂青史,尤其是在文史领域做出巨大贡献的班彪、班固和班昭更被奉为班氏三杰。

除了班氏三杰,班氏家族另外还有班婕妤、班超、班勇一批名人。

班氏一族,父辈班彪,字辈有班固和班超、班昭,除班超独以武功名于后世,都是是历史学和文学上名家。

班固继父志仿照司马迁《史记》体而作《汉书》。

班固死,东汉和帝命班昭辑校并续成该书共一百二十卷。

2、三曹指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三人。

因他们政治上的地位和文学上的成就,对当时的文坛很有影响,所以后人合称之为“三曹”。

曹操是建安时期杰出的文学家和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开创了建安文学的新风气,风格清俊通脱。

曹丕擅长诗文及辞赋,其名作有《燕歌行》、《与吴质书》等,其中《燕歌行》全诗均用七言,句句押韵,在中国七言诗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曹植是第一个大力创作五言诗的作家,《洛神赋》美不胜收、《与吴季重书》和《与杨德祖书》是两篇有名的散文诗札。

3、三苏三苏指北宋散文家苏洵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

“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

宋仁宗嘉定初年,苏洵和苏轼、苏辙父子三人都到了东京。

由于欧阳修的赏识和推誉,他们的文章很快著名于世。

士大夫争相传诵,一时学者竞相仿效。

4、三袁公安三袁(又称三袁)是指明代晚期三位袁姓的散文家兄弟,他们分别是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长安里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

公安派的文学主张发端于袁宗道,袁宏道实为中坚,是实际上的领导人物,袁中道则进一步扩大了它的影响。

5、三张西晋文学家张载与弟张协、张亢的合称。

张载与其弟张协、张亢,都以文学著称,时称“三张”。

其中,载、协相近,亢则略逊一筹。

《文心雕龙》说:“孟阳、景阳,才绮而相埒。

”6、三柳三柳,即指的是宋代时期的文人柳氏三兄弟。

姓名春秋(二十):为您解读“班”字,盘点名中有“班”字的能人

姓名春秋(二十):为您解读“班”字,盘点名中有“班”字的能人

姓名春秋(二十):为您解读“班”字,盘点名中有“班”字的能人牧云文海、放鹤书山!大家好,我是您的朋友牧云。

今天要和大家说的是“班”字,这个“班”字的意义主要如下:1、“班”字原始本意,是指用锋利的刀切割美玉,左右两个王字代表玉,中间的“丿”和“点”指代锋利的刀具。

因此这个字也代表分割、分开、分离、分配、赏赐。

2、古时也代表颁布、发布,后世和近代确定以“颁”字来表达此意。

3、代表返回,比如班师回朝。

4、代表排列、位次、等级和工作等,比如我们在学校最常用到的班级、班干部和工作当中的上班、下班等。

“班”也是姓氏之一,1、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令尹阙班,秦国灭楚后,其后裔迁居晋地和代地(今天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内蒙古等部分地区)2、源于子姓,出自春秋时期宋国大夫耏班,其子孙后代当中,有以先祖的名字为姓氏者,称班氏,世代相传至今。

3、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鲁国工匠公输班,世人又称其为鲁班。

被尊称为木工行业的祖师爷。

其后代和弟子中,多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班氏,世代相传至今。

4、源于其他少数民族,比如瑶族、壮族、蒙古族、土家族、侗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均有班氏族人分布,通过历朝历代的民族大融合汉化改姓而相传至今。

与“班”字相关的名人,盘点了几位如下:1、鲁班,中国建筑和木匠行业鼻祖,春秋时期鲁国人,姬姓,公输氏,字依智,名班,鲁班的名字已经成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象征。

他发明创造了很多劳动工具,比如最常见的木工工具,手钻、刨子、铲子、曲尺,划线用的墨斗,据说都是鲁班发明的。

2、冯班,明末清初诗人。

字定远,号:钝吟老人。

江苏常熟人。

明末出生,师从钱谦益学诗,少时与兄长冯舒齐名,人称“海虞二冯”。

他的一句名言很值得借鉴:“好小利必有大不利。

”3、石班瑜,本名石仁茂,出生于中国台湾,祖籍广西桂林,影视剧配音演员,吉林动画学院客座教授。

他一个人包揽了周星驰数十部电影作品的配音。

我对“班”字的评价如下:名字当中带有“班”字的人,为人稳重,睿智聪明,思维活跃,善于平衡事物。

班氏人物资料索引FIL3626

班氏人物资料索引FIL3626

班氏人物资料索引班壹:班氏始祖,秦末人;为避灾祸,迁地于楼烦(在今山西),以牧起家。

当(西汉)孝惠、高后时,以多财而为边地之雄豪。

年百馀岁,以寿终。

《汉书·叙传上》,《二十四史》缩印本第2册第1064页《汉语大词典(4)》第558页《中国人名大辞典》第八二一页班孺:壹子。

《汉书·叙传上》,《二十四史》缩印本第2册第1064页班長:孺子。

官至上谷守。

《汉书·叙传上》,《二十四史》缩印本第2册第1064页班回:長子。

以茂才为長子令。

《汉书·叙传上》,《二十四史》缩印本第2册第1064页班况:回子,壹玄孙。

举孝廉为郎,积功至上河农都尉;(西汉)成帝时,为左曹越骑校尉。

《汉书·叙传上》,《二十四史》缩印本第2册第1064页《中国人名大辞典》第八二○页班伯:况长子。

拜中常侍,官定襄太守。

病卒,年38岁。

《汉书·叙传上》,《二十四史》缩印本第2册第1064~1065页《中国人名大辞典》第八二○页班斿(yoú):况次子。

博学有俊才,以对策为议郎,迁谏大夫、右曹中郎将。

帝器其能,赐以祕书之副。

早卒。

《汉书·叙传上》,《二十四史》缩印本第2册第1066页《中国人名大辞典》第八二○页班稚:况少子,名一作穉。

少为黄门郎中常侍;(西汉)哀帝时,迁广平郡太守。

《汉书·叙传上》,《二十四史》缩印本第2册第1066页《中国人名大辞典》第八二一页班婕妤(前48年左右~前6年以后不久):况女。

名字失传,婕妤是当时后妃的位名。

又称班媛、班妾。

贤才通辩, 被(西汉)成帝选入后宫,为婕妤。

卒时,年40馀岁。

《汉书·外戚传·孝成班婕妤》,《二十四史》缩印本第2册第1011页《汉书·叙传上》,《二十四史》缩印本第2册第1065页《辞海·文学分册》第30页《中国人名大辞典》第八二○页《中国文学家大辞典》第三九页《咸阳市志(五)》第101页班嗣:斿子。

班姓的历史名人

班姓的历史名人

班姓的历史名人班姓历史名人班姓是一个在中国非常常见的姓氏,有很多历史名人与班姓相关。

本文将介绍几位与班姓相关的历史名人,展示他们在不同领域中的贡献和影响。

班固班固(32年-92年),字长卿,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

他是《汉书》的主要作者之一,被誉为史学家中的巨擘。

班固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他的父亲班彪也是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

班固精通文史,才华横溢,他的《汉书》不仅记录了西汉到东汉初年的历史,还包括了诗歌、音乐、地理等方面的内容,对于研究当时的社会、文化和政治具有重要价值。

班固的贡献使得后世的历史学家能够更好地了解和研究中国古代的历史。

班婕妤班婕妤(约公元43年-公元102年),是东汉末年著名的美女。

她是班固的妹妹,因其出众的美貌而闻名于世。

班婕妤嫁给了当时的皇帝光武帝刘秀,并成为了他的贵妃。

她在宫廷中受到了极高的尊重和宠爱,为刘秀生下了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儿。

她的美貌和聪明才智使得她成为了当时宫廷中的王后,对于东汉的政治和历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班昭班昭(约公元78年-约公元144年),字孟卿,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女性学者和文学家。

她是班固的女儿,被誉为“博学之女”。

班昭精通经史文词,尤其擅长诗歌创作。

她的诗作以其清新脱俗、婉约细腻而闻名。

班昭的作品不仅表达了她对家国之情的关怀和思考,还展示了她对人生、爱情和自然的独特见解。

她的作品对于当时的文学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班固、班婕妤和班昭是与班姓相关的三位历史名人。

他们分别在历史学、政治和文学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对于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们的贡献不仅在当时受到了高度的认可和赞赏,也为后世的研究和创作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和参考。

班姓历史名人的故事不仅展示了他们个人的才华和魅力,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价值观念。

通过学习和研究他们的故事,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为我们的现实生活提供启示和借鉴。

千古名将班超

千古名将班超

四.永远的自由、理想与信念——丝路之神班定远【档案】姓名:班超,字仲升生卒:公元33年—公元104年性别:男属相:龙别称:班定远籍贯:右扶风安陵县(今陕西咸阳东北)人家庭出身:史学世家祖先:先祖为楚国名相令尹子文。

曾祖父为西汉时越骑校尉班况。

祖父为西汉时广平相班稚,以方直自守见称。

后裔:扶风望族班氏定远堂学历:家学渊源专业:公羊春秋著作:《请兵平定西域疏》相貌:威武雄豪,燕颔虎颈经典战役:攻降莎车之役,力挫贵霜之役战功:1.以三十六人横行西域,取其君,欲杀则杀,欲擒则擒,更立六国国主,奇智神勇层出不穷。

2.乌合一帮多民族杂牌军,转战塞北,克定万里,征服西域五十余邦。

3.力挫亚洲第二大国贵霜,使之诚服,同时沟通西亚列国直至地中海沿岸特技:虎狩,合纵,谈判,以夷制夷爱好:旅行,喝酒,探险讨厌:抄书性格:疏朗豪迈,意志坚定,狠毒狡诈,忍者神龟缺点:看似多情,又似无情老师:父亲班彪好朋友兼忠实战友:徐干仇人:龟兹王尤利多粉丝:西域军民,梁启超座右铭: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理想:立功异域,维护世界和平经历:书佣——兰台令史——假司马——出使西域南道——军司马——将兵长史——西域都护——定远侯——射声校尉结局:生入玉门关历史评价:丝路守护神,伟大的外交家、统战家、探险家、政治家、军事家,可与阿提拉、成吉思汗、克莱武相比肩的世界级英雄【古人云】范晔《后汉书》:“定远慷慨,专功西遐。

坦步葱、雪,咫尺龙沙。

慬亦抗愤,勇乃负荷。

”东汉和帝:“班超逾葱领,迄县度,出入二十二年,莫不宾从。

改立其王,而绥其人。

不动中国,不烦戎士,得远夷之和,同异俗之心,而致天诛,雪宿耻,以报将士之仇。

”袁弘《后汉纪》批班超:“班超之功,非不谓奇也,未有以益中国,正足以伏四夷,故王道所不取也。

”诗僧贯休:“寻班超传空垂泪,读李陵书更断肠。

”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班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

班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

班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班氏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二百三十五位。

极盛于两汉魏晋,名门望族,人才辈出,灿若星河。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班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希望大家喜欢!班姓姓氏源流班(Bān)姓源出有二:1、出自芈姓。

是春秋时期若敖的后代。

若敖的儿子名叫斗伯比,斗伯比的儿子名叫令尹子文。

相传令尹子文是吃虎乳长大的,因虎身有斑纹,后代就用“斑”为姓氏。

“班”和“斑”通用,后改成“班”。

2、据《风俗通》记载:班姓为楚令尹阙班的后代。

得姓始祖斗班。

班氏是源自春秋时代的楚国。

按《风俗通》记载,班氏的始祖斗班,是楚国的公族。

推算起来是上古颛顼高阳氏的后裔。

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上记载所说,他是吃虎乳长大的,而喂他的老虎身上有班纹,所以他才以斗班为名,也使他的后人“以王父字为氏”而姓了班。

古代的“斑”和“班”通用。

古代的楚国,在今湖北、湖南一带。

望族居扶风郡(今陕西省咸阳县东)。

班氏后人奉斗班为班姓的得姓始祖。

班姓迁徙分布黑龙江:哈尔滨,牡丹江,大庆,黑河,齐齐哈尔,肇州,肇东,绥化,依兰,嫩江,龙江;吉林:长春,吉林,松原,通化,白城,蛟河,扶余,敦化,白山;辽宁:沈阳,大连,营口,大石桥, 铁岭,鞍山,丹东,抚顺,海城,锦州,盘锦, 朝阳, 建平;内蒙古:呼和浩特,包头,通辽,鄂尔多斯,集宁,巴彦淖尔市,锡林浩特,呼伦贝尔;河北:石家庄,承德,邯郸,廊坊,唐山,保定,衡水,秦皇岛,张家口,山海关,武安,三河,沧州,涿州, 广平, 大名;山西:太原,忻州,定襄, 原平,大同,阳泉,长治,霍州,朔州, 代县, 临汾, 浑源, 岢岚;陕西:西安,府谷, 榆林, 镇安;甘肃:兰州,天水,白银,庆阳,平凉,张掖, 秦安;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伊犁,阿克苏,博乐, 石河子,哈密, 乌苏;山东:济南,青岛,淄博,聊城,冠县,德州,临沂,平邑, 日照,莒县, 莒南,荷泽,惠民,枣庄,蓬莱,东营,滕州,微山,莱州,临沭;河南:郑州,洛阳,开封,商丘,新乡,南阳,驻马店,周口,焦作,濮阳,夏邑,清丰,永城,宜阳,上蔡,杞县,原阳;安徽:合肥,肥西,砀山,蚌埠,淮南, 宿州,阜阳,颖上,六安,黄山,铜陵,巢湖,宣城,池州,滁州,马鞍山,芜湖,霍邱,舒城,无为;江苏:南京,苏州,徐州,扬州,盐城,连云港,昆山,兴化,赣榆, 泗阳, ;浙江:杭州,宁波,温州,嘉兴,台州,金华;江西:赣州,南昌,吉安;福建:厦门, 泉州,南平;广东:广州,深圳,珠海,中山,清远,佛山,东莞,惠州,开平,连南;广西:南宁,桂林,百色,河池,柳州,桂平,贺州,防城港,钦州,金田,田东,来宾,北海;云南:昆明,楚雄,昭通,文山,富宁;贵州:贵阳,遵义,兴义,黔南,安顺,毕节,开阳,罗甸,望谟,紫云,清镇,惠水, 息烽, 修文,;湖北:武汉,潜江;湖南:长沙,娄底, 常德, 怀化;四川:成都,攀枝花, 泸州;海南:海口,三亚;台湾:台北;班姓历史名人西汉末年,班姓的子孙就进入了朝廷。

班固家族史

班固家族史

班固家族史
1.班固家族的起源
班固,字孟詹,西汉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

班固家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家族,起始可以追溯到西汉。

2.班固家族的辉煌
在西汉时期,班固的祖先班昭是著名的学者和政治家,曾被任命为太学博士、博士令等职务。

班昭之后,班氏家族世代相传,为朝廷效力,在文学、历史、政治等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现。

班固是班氏家族中最著名的人物之一。

他是当时著名的汉朝史学家,著有《汉书》一部,被誉为中国古代史学巨著之一。

同时,他还曾任职于朝廷,是当时的重要官员之一。

班固为班氏家族增添了许多荣耀。

3.班固家族后来的发展
班固逝世后,班氏家族仍然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少闪耀的足迹。

比如,班婕妤是唐朝时期的美人,被封为“贵妃”,影响力甚大。

此外,班氏家族还有许多在文学、历史、政治等领域上有杰出贡献的人物。

4.班固家族的现状
随着历史的变迁,班氏家族的辉煌已成为过去。

但是,班固家族的后人们仍然秉承着先辈们的思想和行事风格,为祖国的繁荣发展做
出了自己的贡献。

让我们珍惜这段历史,传承家族文化,让班氏家族在今后的岁月中继续发扬光大。

班的经历氏父子

班的经历氏父子

班的经历氏父子两汉时期有三对父子才华卓著,他们因赓修史籍而名垂青史,分别是司马谈和司马迁、刘向和刘歆、班彪和班固,谈、迁因《史记》而不朽,向、歆以《别录》《七略》而闻名,彪、固由《汉书》而盛誉,上述杰作皆父子两代修成。

《汉书》以史料翔实、叙事清晰、体例严谨在“二十四史”中名列前茅,这一方面缘于彪、固父子之才能,另一方面亦归功于班氏家族之丰富藏书。

《汉书叙传》是班固自撰的家族史,内中记述其叔伯祖班斿“学有俊材”,曾参与刘向整理官藏,因侍读而获皇帝赏识,“赐以秘书之副”,即将官藏副本赐之,当时官藏敕不外传,而班斿获赐,足见其才能超众,由是班家始有藏书,后恃之育出彪、固两大史家。

班彪(3—54)是东汉初年扶风(今陕西)人,《汉书叙传》记他“幼与从兄嗣共游学,家有赐书,内足于财,好古之士自远方至,父党扬子云以下莫不造门”。

班彪幼年曾和堂兄班嗣一起游历学习,家有赐书,又足于财,力学成名后,喜好探研古史者远来造访,包括名望甚高之扬雄。

又《后汉书》本传记载:“才高而好述作,遂专心史籍之间。

武帝时,司马迁著《史记》,自太初以后,阙而不录,后好事者颇或缀集时事,然多鄙俗,不足以踵继其书。

彪乃继采前史遗事,傍贯异闻,作后传数十篇。

”此段大意是班彪才高喜爱撰作,专研史书,汉武帝时司马迁所著《史记》从太初年(前104)以后,就缺了内容,后来许多人补续,皆文采不济,班彪广搜博览,参考自家藏书,补作了数十篇。

然未竟而身卒,子班固赓续其业。

班固(32—92)亦博学能文,曾任兰台令史,负责国家藏书且躬亲校理。

后他凭借家藏与官藏,基本撰成了体大思精的《汉书》。

《后汉书》本传记道:“固以彪所续前史未详,乃潜精研思,欲就其业……帝乃复使终成前所著书。

”意谓班固因父彪续写汉史不够详细,于是潜心研究,欲赓修完毕,被人告发私修国史,后经皇帝亲审,欣其大才,于是令其修完,班固因祸得福,非但未遭处罚,反而允其参考官藏,以助修史书,如此《汉书》流传千古,今人幸而尚能阅学。

关于班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姓班

关于班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姓班

关于班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姓班“班”姓源于坐(mǐ)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斗班,属于以先祖名字来源为氏。

据史《风俗通》的记载:“班姓为楚尹令班(斗班)的后代。

得姓始祖斗班。

”秦国灭楚国后,其后裔(yì)迁居晋地和代地(今日山西全部、陕西东南、河南北部、河北中西部,内蒙古中部等)因为班姓。

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位著名的令尹叫阙班。

在斗班的后裔子孙中,与令尹子文的后裔子孙一样,皆以先祖名字中的“班”为姓氏,称班氏,后有改为半氏者,世代相传至今。

(班超)班超字仲升,扶风郡平陵历史县,今陕西咸阳东北人。

班超人物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但从内心孝敬恭谨,审察事理。

他口齿辩给,博览群书。

班超的身上也体现着汉族的冒险进取的精神。

据统计,截止到2021年7月,姓现状班的人口约在30万人。

在全国人口数量百分之9.
“班”姓为楚尹令班(斗班)的后代。

班姓从前不叫班姓,叫“华(mǐ)姓”是以令尹子文的后裔一样,皆以先祖名字中的“班”为姓氏。

主要是班姓不集中在这一块,主要集中在山西、陕西东南、河南北部、河北中西、内蒙古中部。

所以我们认识姓班的人太少。

班氏家族:一族群星闪耀,两件事功卓著

班氏家族:一族群星闪耀,两件事功卓著

班氏家族:一族群星闪耀,两件事功卓著在中国历史上,班氏家族可谓赫赫有名的大家族。

班家自迁址至陕西扶风,不仅贵为汉之外戚,而且忠勇功高。

东汉以来,一个不起眼的小姓“班”姓开始惹人眼球,班氏家族出将入相,频频登台亮相,编撰《汉书》,修辞作赋,北击匈奴,出使西域,建功边疆。

在东汉历史的天空班氏一族可谓群星闪耀,蔚为大观。

著名的有“三班”——班固、班超、班昭以及他们的父亲班彪。

班彪(公元3年―54年),字叔皮,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出身于汉代显贵儒学之家,先祖子文为春秋时期楚国楚国令尹,历代世祖励精图治,家底逐渐殷实,且有入朝为官者。

祖父班况举孝廉为郎,汉成帝时为越骑校尉;父亲班稚汉哀帝时曾任广平相,还有姑姑班婕妤是西汉末年著名的才女。

班彪家世儒学,自幼受家学影响极大,从小好古敏求,与其兄班嗣游学不辍,才名渐显,造诣颇深。

西汉末年,群雄并起,时班彪二十多岁时,始跟随天水隗嚣,勤于治学,感叹时局艰难,著《王命论》避走河西。

后事大将军窦融,替其出谋划策,敬事汉朝,抗拒隗嚣。

光武帝认为班彪很有才干,举他为司隶茂才作徐州令,又为司徒掾。

班彪时有奏言,上书《复护羌校尉疏》《上言选置东宫及诸王国官属》《奏议答北匈奴》等。

班彪学博才高,专力从事于史学著述。

写成《后传》60余篇,斟酌前史,纠正得失,为后世所重。

建武三十年(公元54年)去世。

班彪画像班彪作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代表作有《北征赋》《览海赋》《史记后传》等。

范晔评价班彪:“以通儒上才,倾侧危乱之间,行不逾方,言不失正,仕不急进,贞不违人,敷文华以纬国典,守贱薄而无闷容。

彼将以世运未弘,非所谓贱焉耻乎?何其守道恬淡之笃也。

”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班彪长子。

在家庭的熏陶下,特别是受父亲的影响,九岁就能写诗赋文,十六岁入太学接受正规教育,班固博敏好学,于儒家经典及历史十分精通。

班彪去世后,班固立志继承父亲之未尽事业。

在班彪《史记后传》的基础上编写《汉书》,但是,当时有人向朝廷告发班固,说班固“私修国史”,篡改汉朝历史,班固因此被下狱。

夏邑班姓的迁徙和分布

夏邑班姓的迁徙和分布

夏邑班姓的迁徙和分布公元1341年,夏邑班姓的始祖班从善从陕西省扶风县班家沟迁居现在的夏邑县火店乡班集村。

在历史的长河中,就以这里为基地,向外地迁徙发展,到了现在,其支脉已遍及全国各地。

这种迁徙大概有六种情况:一是适应人口增长的自然迁徙;二是投亲靠友的有目的迁徙;三是躲避战乱、灾荒的被迫迁徙;四是解放后,工作调动带来的迁徙;五是政府组织的支边活动;六是改革开放以来打工、经商、办企业带来的迁徙,等等。

支脉始祖从善传一子二孙。

三世长门让祖传一子名忠。

大约在明朝永乐末年,为婿李门,迁居到今天夏邑县骆集乡大梨树村后班口。

这便是夏邑班姓的第一次迁徙。

忠祖传五子:志刚、仁美、士整、士贤、士原;三世二门谅祖传三子:仲祥、仲容、仲海。

仲祥传三子:曾、通、貌。

仲容传二子:镇、铉。

仲海传一子名玘。

这就是本支世系中五世并列的十一门。

(一)、五世长门志刚祖后裔的迁徙和分布五世长门志刚祖传一子五孙,于明朝正统、景泰年间(公元1437—1457年),迁居夏邑县歧河乡班庄,因该村建有小有名气的青铜寺,故名青铜寺班庄。

志刚祖之长孙林祖后裔、二十世广田于清朝末年,从青同寺班庄迁居现在的夏邑县歧河乡张楼村臧楼。

志刚祖之二孙信祖的后人十世祖朱衣,大约在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年),从青同寺班庄迁居夏邑县李集镇班搂村。

因建有两座楼,故名为班楼。

其后人十七世志智于清朝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从班楼迁居夏邑县刘店集乡刘店村。

志智祖后人二十五世留义,因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驻乌鲁木齐部队副师长,于解放前从刘店村迁居新疆乌鲁木齐。

一九七○年前后,朱衣祖后人二十三世兴进从李集镇班楼再迁山东掖县。

志刚祖之三孙顺祖的后人十世秉道,明末被乱兵掳去,一子流离宿州。

十六世祖良彬、复志、震,十七世祖永泰、格于清朝乾隆年间(1736—1796年),从青同寺班庄迁居夏邑县胡桥乡班杜庄。

清朝嘉庆、道光年间(公元1796—1851年),十九世百忍从班杜庄迁居曹集乡李半截楼。

班氏家族简介

班氏家族简介

班氏家族简介2017-06-16 班氏人口总数在中国大陆和台湾省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不过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二百三十五位。

姓氏源流渊源(1)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若敖的后代斗班,属于以传说为氏。

若敖的儿子名叫斗伯比,斗伯比的儿子名叫令尹子文。

令尹子文,是春秋时期楚国名相,他为楚国的强大和北上争霸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令尹,是楚国的官名,相当于宰相。

令尹子文姓斗,名豰於菟(gōu wútù),字子文。

他是楚国贵族若敖氏斗伯比和表妹邙子之女偷情所生,生下后弃在云梦泽北(今湖北天门),被母虎抚养,当时楚国称老虎为“於菟”,把喂乳叫“豰”,因此豰於菟的意思就是“虎乳育的”。

当时,楚国的附庸国祁国国君祁子出猎时见到豰於菟被老虎喂养,觉得很惊奇,遂抱回鞠养。

豰於菟当上楚国令尹,改名令尹子文。

为了楚国的强大,令尹子文主动地献出自家的私财来缓解国家的财政困难,而不惜自己“有饥色,妻子冻馁”,他在政治上侵削诸大夫的封邑,交还给楚成王芈頵(熊恽),以壮大楚国王室的财富和力量,强化楚成王的王权。

这就是子文“毁家纾难”的故事。

据史籍《左传》中记载,子文于周惠王姬阆十四年(楚成王九年,公元前663年)开始做令尹,到(楚成王三十六年,公元前636年)让位给子玉,在这二十八年中,他曾数次被罢免而又被重新任命为令尹。

由于令尹子文小时候是吃虎乳长大的,因虎身有斑纹,后代就用“斑”为姓氏。

古代,“班”和“斑”两字通用,其后裔子孙后有改称班氏者,世代相传至今。

渊源(2)源于子姓,出自春秋时期宋国大夫耏班,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在史籍《左传·文公十一年》中记载:“宋公于是以门赏耏班,使食其征,谓之耏门。

”周顷王姬壬臣四年(宋昭公子杵臼五年,公元前615年),宋昭公将城门的税收赏赐给大夫耏班,后世遂用“耏门”来作为食税、征税之典实。

在耏班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的名字为姓氏者,称班氏,世代相传至今。

三班父子:班彪、班固、班昭的生平、关系及发展贡献

三班父子:班彪、班固、班昭的生平、关系及发展贡献

三班父子:班彪、班固、班昭的生平、关系及发展贡献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家族以其卓越的才华和杰出的贡献而名垂青史。

其中,“三班”父子——班彪、班固、班昭,便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代表。

他们不仅在史学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还对中国古代文学、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三班父子的关系三班父子指的是东汉时期的著名历史学家班彪、其子班固以及幼女班昭。

他们三人以深厚的家学渊源和卓越的学术成就,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史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班彪:作为父亲,班彪(公元3—公元54年)字叔皮,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市东北)人。

他出身于汉代显贵和儒学之家,自幼便展现出对史学的浓厚兴趣。

班彪学博才高,专力从事于史学著述,收集前史遗事,写成《史记后传》60余篇,为《汉书》的修纂奠定了坚实基础。

班固:作为儿子,班固(公元32—公元92年)字孟坚,是东汉著名的史学家和辞赋家。

他继承了父亲的遗志,继续《汉书》的修史工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修改和补充。

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班固终于完成了这部不朽的史学巨著,使其与《史记》并称为“前四史”之一。

此外,班固还是“汉赋四大家”之一,其辞赋作品如《两都赋》等,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班昭:作为幼女和班固的妹妹,班昭(约公元49—约公元120年)字惠班,又名姬。

她同样才华横溢,家学渊源深厚。

在班固去世后,班昭接过了续写《汉书》的重任,并成功完成了这部史书的最后部分。

此外,班昭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教育家,她的作品如《东征赋》、《女诫》等,均体现了她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女性视角。

二、三班父子的生平1.班彪的生平班彪出生于官宦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

他与其兄班嗣一同游学不辍,才名渐显。

班彪学博才高,专力从事于史学著述,不仅完成了《史记后传》60余篇,还为《汉书》的修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班彪的一生也充满了坎坷和不幸。

建武三十年(公元54年),班彪因病去世,享年五十二岁。

2.班固的生平班固自幼聪慧好学,九岁便能属文诵诗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布地区
郡望扶风郡:据《姓氏考略》及《郡望百家姓》的记载,班氏望族出自扶风郡。

汉武帝太初元年置右扶风,与京兆、左冯翊合称三辅,三国的时候改名为扶风郡。

在今天的陕西省内长安县以西的地区。

历史来源
「班」源出
班姓渊源1、出自芈姓。

是春秋时期若敖的后代。

若敖的儿子名叫斗伯比,斗伯比的儿子名叫令尹子文。

相传令尹子文是吃虎乳长大的,因虎身有斑纹,后代就用斑为姓氏。

班和斑通用,后改成班。

2据《风俗通》记载:班姓为楚令尹阙班的后代。

得姓始祖
斗班。

班姓是源自春秋时期的楚国。

按《风俗通》记载,斗班是楚国望族,推算起来是上古时期高阳氏的后裔。

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记载,他是吃虎乳长大的,而老虎身上有斑纹,所以他才以斗斑为名,也使他的后人以王父字为氏而姓了斑,古代的斑和班通用。

古代的楚国在今湖北,湖南一带。

班氏的望族居住在扶风(今天的陕西省咸阳县东)。

班姓后人奉斗班为得姓始祖。

堂号
定远堂:汉朝的时候班超出使西域有功,被封为定远侯。

汉书堂:汉代班彪的儿子班固、女儿班昭,父子三人一同写成了《汉书》。

迁徙分布
班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如今,班是子弟遍布全国各地,集中在一起的不是很多。

我听说在西安市有个班家庄,我想去考察一下。

在山东临沂平邑县有个叫大三阳的村庄,大约有1500位班氏族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