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宗教改革研究与历史性质

合集下载

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考点三 宗教改革
一、考纲要求:
宗教改革
二、考点搜索:
1、宗教改革运动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 内涵;
三、梳理复习:
(一)宗教改革的背景: 1.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要求摆脱天主教的束缚 2.政治: 天主教廷对德意志的剥削和压迫最严重 3.思想: 文艺复兴在欧洲的影响 4.导火线: 1517年,教皇在德国出售赎罪券 (二)宗教改革的兴起: 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三)马丁路德的主张: 1.信仰上帝即可得救(因信称义); 4.简化宗教仪式,僧侣可婚配和还俗; 5.君主的权利高于教士甚至教皇;
2.人人有权读《圣经》直接和上帝沟通;《圣经》代表着理性, 代表着思想自由;
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含义:
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提倡人的个性解放,使 人从天主教会的宗教枷锁中解脱出来,获得更多的自主 权和精神自由。
(四)对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评价:
1.性质:
在宗教外衣下反天主教会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 (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宗教领· 路德强调因信称义,认为人只要信仰上 帝,就可以被上帝称为“义人”,于是信徒就不再是“罪人”,就 得救了。这一主张的进步意义在于( B ) A.率先揭露了教会的贪腐 B.使人们获得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和精神自由 C.使理性与自由平等思想迅速传播 D.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文艺复兴
14~17世纪 人文主义 基督教神权 肯定人性,要求把人和人 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 来 冲击封建神学的束 缚,解放了人们的 思想
宗教改革
16~17世纪 因信称义 教会特权 宣扬“信仰得救”和简化宗 教仪式,建立资产阶级化的 新教 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和 天主教会,促进西欧各国民 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人教高中历史选修1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共17张PPT)教育课件

人教高中历史选修1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共17张PPT)教育课件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1







5












楚 弄
有 怎
完 情













西
(





























)







拍 以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物必先腐而后生虫,教会之所以出现改革的 诉求,皆因自身的腐败”。

德国宗教改革运动对欧洲历史的影响

德国宗教改革运动对欧洲历史的影响

德国宗教改革运动对欧洲历史的影响16世纪初,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爆发,由马丁·路德所倡导的新教教义迅速扩散,对欧洲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场运动不仅改变了宗教信仰和思想观念,还对政治、社会、文化和艺术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影响,成为欧洲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之一。

一、宗教改革运动的背景和起因宗教改革运动源于欧洲中世纪的天主教教会内部,教会的财富和权力逐渐导致了腐败现象的加剧,而教义和仪式的规定也引发了教徒的质疑和不满。

马丁·路德在1517年公开发表了《九十五条论纲》,抨击教会的贪污和偏离原教旨主义的现象,提出了新教的基本教义和信仰原则。

此后,新教在德国境内广泛传播,引发了宗教改革的浪潮。

二、新教对宗教信仰和思想观念的影响新教的基本信条是信仰、恩典和圣经,强调个人信仰和敬虔生活的重要性,强化了个体对上帝的信仰直接性。

这种信仰上自由和个性化的特征,对欧洲宗教信仰和思想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会们不再是唯一的宗教权威,信仰的自由和多元化催生了新的宗教潮流和组织形式,这也为个人主义、自由、民主和人权等思想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启示。

三、新教对政治和社会变革的影响新教的迅速传播和信仰改变不仅引起了教会的分裂和重组,也直接或间接地对政治和社会产生了影响。

在德国,新教家族的统治地位和封建领主的利益矛盾导致了剧烈的冲突和战争;在英国,亨利八世炸毁了天主教,从而开创了英国国教的历史。

新教教义中所倡导的职业精神、个人主义和自由思想,也对商业和工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新教的贡献,不仅在于改变了先前的精神氛围,也在于开创了新的世俗空间,点燃了欧洲社会变革的火炬。

四、新教对文化和艺术的影响新教所强调的圣经和教义的普及,极大地促进了书籍印刷业的发展,从而也间接地对欧洲文化和艺术产生了影响。

贵族和中产阶级的大力支持,也使新教成为了艺术领域的一股重要力量。

在艺术审美上,新教强调清晰和质朴,摒弃了原来的轻描淡写。

8 2012级第十四章德国的宗教改革

8  2012级第十四章德国的宗教改革
1524年夏—1525年4月 士瓦本 三、四万百人 《书简》 第一个纲领 1525年3月末—7月初 法兰克尼亚 30万 规模最大斗争最为激烈 《海尔布琅 纲领》 1525年2月—5月 萨克森和图林根 其他地区的起义 托马斯 闵采尔直接领导
3、意义 ①德国的农民战争是一次具有资产阶级革命性质的反封建 运动。 ②农民军捣毁了许多教堂和寺院,没收了大量的教产,沉 重地打击了天主教的势力,动摇了天主教在德国的统治。 ③农民军捣毁了许多城堡,杀死了许多封建主,使德国封 建诸侯的势力遭到了打击,极度分裂的德国,发展成数十 个大诸侯并立的局面。各地获得了局部的统一(为全国的 统一奠定了基础)。 德意志农民战争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封建斗争,它在历史 上具有深远影响。 ④显示了德意志人民的伟大力量和英雄气概。在这次战争 中不仅广大农民登上了历史舞台,拿起武器,为自己的权 利而斗争,而且现代无产阶级的先驱——工场手工业者和 矿山工人也登上了历史舞台,表现出推翻一切剥削制度的 信心和决心。
(结果)战争以德国皇帝、德国天主教诸侯 和西班牙的失败而告终。从1643年起,交战 双方开始谈判,因法国和瑞典争议不一,谈 判分别在威斯特法里亚省的两个城市进行。 一直到1648年10月才达成协议,缔结两个合 约。因会议地点在威斯特法里亚省,故合称 “威斯特法里亚和约。这两个条约规定:法 国和瑞典夺得德国大片土地,德国各邦诸侯 在其领地内享有自主权,德国分裂局面进一 步加强。战争使德国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生 活更加困苦不堪。
第二节 三十年战争 1618—1648年,欧洲爆发的一场国际性战争,以 德国为主要战场。 (原因)皇帝和新旧教诸侯间的政治、经济冲突, 大国间的领土纷争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新旧教 之间的战争只是各国参战的借口。 (导火线)捷克反哈布斯堡王朝统治的起义导致了 三十年战争的爆发。接着西欧、中欧、北欧的主要 国家相继卷入,形成为欧洲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 国际性战争。 (双方)德国新教诸侯、丹麦、瑞典、法国一方, 并得到英国、荷兰、俄国的支持;德皇、德国天主 教诸侯和西班牙为另一方,并得到教皇和波兰的支 持。

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欧洲宗教改革一、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1、中世纪天主教神权占据统治地位政治: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 西欧处于天主教大一统的神权统治之下。

教会不断地干涉各国的政治权力经济:天主教拥有大量地产,是西欧最大封建主;还通过征收“什一税”、兜售“赎罪券”等方式搜括钱财思想文化:垄断了文化、教育、艺术等,成为封建统治阶级和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社会生活:天主教会的影响无处不在,一个人从生到死都离不开教会2、天主教会的专制和堕落引发了各阶层对天主教会的不满,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

3、野蛮的宗教裁判所对传播“异端”的人进行迫害、打击,充分说明了天主教会的统治已摇摇欲坠,这与资本主义的发展格格不入。

4、天主教面临着种种挑战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形成新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新兴资产阶级需要以自己为中心,重新认识人的价值,建立新的文化体系:1)民族意识的增长和专制君主的兴起对凌驾于民族、国家之上的天主教会形成威胁2)教会的经济特权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反对3)文艺复兴运动所宣传的人本主义思想,为挑战天主教会权威提供了思想源泉5、宗教改革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宗教改革原因)①社会原因:罗马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严重阻碍了欧洲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②经济根源(根本因素):14﹑15世纪西欧资本主义的兴起和重商主义思想的流行,同教会的轻商思想产生冲突;③政治因素: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及新贵族要求分享政治权利;民族国家的形成要求打破中世纪天主教会“一统天下”的局面;④思想文化:文艺复兴运动和反天主教的“异端”思想为宗教改革奠定思想基础;⑤导火索(直接):兜售“赎罪券”最终成为导火索二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一)宗教改革首先在德国爆发(马丁·路德宗教改革)1、改革首先在德国爆发的原因:(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原因)经济因素:德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国家统一,天主教会阻挠德国统一。

政治因素:德国政治四分五裂,各阶层对教会普遍不满,整个德国与教会的矛盾非常尖锐。

宗教改革内容及影响

宗教改革内容及影响

4、影响: ①英国民族教会产生。
②英国国教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出现清教运动
三、天主教会应对措施
1、目的:
抵御新教攻势 2、措施: A、惩治贪污,加强监督。 B、坚持教皇至上: C、打击“异端” D、创立耶稣会 3、 作用: A、纯洁天主教会,恢复教会部分势力。 B、充当殖民侵略先锋,同时促进东西文化交流。
宗教改革背景
1.政治上:民族国家开始形成,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2.经济上: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 3.思想上:文艺复兴
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
一、马丁· 路德的宗教改革
1、背景
2、首先在德国爆发原因
1)经济:天主教掠夺大量财富。 2)政治:天主教会凌驾王权之上,阻碍德国统一。 3)思想:人文主义熏陶。
4)导火线:“赎罪券”兜售
改革人物
马丁· 路德 加尔文 亨利八世
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小结 人 新教 核心教义 其它主张 物 派别 路 信徒皆祭司 廉俭教会 德 路德教 ①“因信称义”②信
仰的唯一根据是《圣 经》
民族教会 民主教会 廉俭教会
影响 地域
德国 北欧 法国 英国 等
加 尔 文
亨 利 八 世
加尔 文教
①《圣经》权威至高 无上;②主张信仰得 救,即先定论 ①《至尊法案》规定 英王为教会首脑②废 除与国家法律抵触的 现行教规③英语为礼 拜用语
《九十五条论纲》——标志 3、序幕: 否定罗马天主教会 信仰的唯一根据是《圣经》 4、内容 否定神学说教垄断地位; 建立廉俭教会 资产阶级资本原始积累要求 信徒皆为祭司 资产阶级追求自由平等 建立民族教会 “因信称义”核心
利于建立统一民族国家
打击天主教会神权统治
4、影响: 推动广大民众反封建斗争

第十讲 德国宗教改革运动

第十讲    德国宗教改革运动

第十讲德国宗教改革运动1. 路德改革的背景罗马教会的危机无法通过传统的内部纯洁运动或对异端的镇压来解决。

为什么?因为15、16世纪的罗马教会已经把自己变成了一种世俗权力,在宗教、经济、政治方面都要根据世俗利益来进行安排。

这样,罗马教会就无法进行放弃世俗利益的宗教改革。

在罗马教会控制之外,爆发了僧侣的宗教改革,一些僧侣企图通过至下而上社会运动,来推进基督教的信仰。

德国的僧侣是免税的,况且修道院又占有大量的地产,使想得到租地的农民和想夺取这些地产的贵族都感到不满。

教会宽容乞丐行乞,把盈利活动说成犯罪,这也使得正在壮大着商人们大为不满。

教会又向农民征收什一税,这使得本来就处在缺地少粮境地的农民十分愤怒。

教廷对德国课以重税,任意干预教职任命,据估计,每年从德国流向罗马的现金达三十万古尔盾以上,德国的高级教士在就职时都要向教廷缴纳一万到二万盾。

德国的教会浪费成风,况且教廷办事的奢侈浪费程度也是惊人的。

这些情况,肯定是僧侣们起来进行宗教改革的原因之一。

中世纪后期,僧侣们的宗教改革有两个目标:一,指出罗马教会这项那项的做法是不符合基督教传统的(如圣职买卖、蜡烛费、反对十字军攻击基督徒),需要改革的;二是希望找到一种纠正腐败的途径(如宗教会议、如推行内部纯洁、禁欲、如派好的神父任地方教职)。

这样的改革的理论基础是基督教的传统,它主要在于废除一些不符合基督教传统的由罗马教会发明的新的弊端,而不能改造整个基督教体系和教会体系。

中世纪后期的宗教改革因此只局限于地方性的、反对个别腐败行为的范围,因而不能同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相提并论。

16世纪的提倡宗教改革的新教僧侣们也提出两个目标:一、他们指出教会的传统本身有问题,不仅不能有助于人的得救、还对灵魂得救有害的;二、他们认为彻底解决教会腐败的途径,是把教会所承担的那部分世俗权力交还给世俗权威,使教会重新变成“精神的”。

16世纪的新教僧侣们还宣扬《圣经》是基督教的基础。

他们高举《圣经》的旗帜,反对罗马教廷的腐败。

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经济: 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 政治: 民族意识开始觉醒,民族国家开始形成. 思想文化:文艺复兴大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更新了人
们的观念。
• 2.天主教面临的挑战:
1)民族意识的增长和专制君主的兴起对天主教形成 威胁。
2)教会的经济特权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反对。
3)早期基督教思想和文艺复兴运动所宣传的人本主 义思想,为人们挑战天主教权威提供了思想资源。
2、序幕及内容
序幕:
《九十五条论纲》
“因信称义” 核心
信仰的唯一根据是《圣经》
内容:
信徒皆为祭司(普遍祭司) 建立廉俭教会 建立民族教会
3、影响及实质;
影响:
1)冲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
2)促进了路德教派合法地位的确立;
3)推动了下层民众的反封建斗争;
4)为欧洲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实质:
资产阶级反对教会神权统治和封建统治的社 会及思想改革运动
3、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
政治:教权凌驾王权之上 经济:西欧最大封建主 思想:垄断意识形态 社会生活:从生到死,影响无处不在
4、麻醉灵魂的教义教规(原因)
1.天主教的思想基础: • 信仰高于理性
2.主要教义:
1)一神说和神创说; 2)原罪说和救赎说; 3)末日审判说; 4)禁欲说。
(二)教会的堕落和残暴
(二)卡尔文宗教改革----改革深入
1509年出生在法国努瓦营镇。他受 过良好的教育,在巴黎蒙泰居学院毕 业后到奥良尔大学攻读法律,也在布 尔日大学攻读过法律。正当卡尔文年 仅八岁的时候,马丁·路德把自己的 “95条论纲”张贴在教堂大门上发动 了宗教改革运动。卡尔文从小就成为 天主教徒,但在青年时期改信新教。 为了免受迫害,不久他离开巴黎。经 过一个时期的旅游生活后,就定居在 瑞士巴塞尔市。从此隐姓埋名,努力 钻研神学。1530年他二十七岁时发表 了他的最有名的著作《基督教原理》 。该书概括了新教的基本信仰,使他 一鸣惊人。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摘要:马丁•路德是16世纪伟大的宗教改革家,他破除了罗马教皇至高无上的权力,结束了基督教一统欧洲的局面,实现了信仰自由及新教与天主教平等的地位。

马丁•路德所处时代的德国四分五裂,没有统一的中央集权,教廷腐朽不堪,贪恋世俗权力。

然而正是这个时代赋予了马丁•路德改革的力量,一路走来经历无数生死劫难,最终却取得了改革的成功。

关键词:路德;宗教改革;基督教;因信称义15世纪后半期,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封建主义走上没落,“作为中世纪封建统治精神支柱的罗马教廷也在衰败”。

而且更重要的是在于西欧新兴的资产阶级的出现和发展,资产阶级的反封建的斗争,日益要求取消领域的地位,从其性质来看,已使教会自己远离原初的的基督教的传统的理论和教义,因而对原初的教义进行了重新的反思,重新理解,进而“拨乱反正”就成为历史的必然,在各种的综合的作用下,宗教改革首先在德意志开始了。

一、宗教改革的现实社会根源和思想渊源14至16世纪,西欧社会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当时西欧所发生的社会变动主要表现在三方面:第一,经济上,宗教改革之所以首先爆发于德国,是由于德国存在特殊的经济政治情况。

15世纪末和16世纪初,德国经济有了显著的发展。

封建经济仍占统治地位,但个别工业部门已经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因素,出现了分散型甚至少数集中型的手工工场。

德国银矿开采和冶炼技术的进步尤其突出。

从1460—1530年间,德国的银矿年产量增加5倍,最高年产量约300万盎司。

商业也相当繁荣。

德国位处欧洲商路中心,东西新航路发现后,商路虽有转移,但从印度经过意大利运来的东方商品,仍需经由德国运往北欧。

这时,出现了一些著名的银行家,富格尔家族在1564年已经拥有470万古尔登的巨额资本。

德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它的分散性,全国没有形成统一的市场,大城市多半分布在边区,和外国的联系要比和本国的联系更为密切。

德国在天主教世界是受罗马天主教会榨取最重的地区,也是劳动人民最受剥削的地区,因而是灾难最为深重的地区。

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2、时间:
153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至 尊法案”,进行宗教改革。
3、内容:
1)宣布国王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首脑,拥 有处理教会事务的最高权力; 2)成立专门机构,对现行教规进行审查 ,凡与国家法律抵触的一概废除。
4、影响;
1)英国建立了民族教会,打击了 天主教会势力,使英国教会成为封 建专制统治的工具,在一定程度上 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2)但改革很不彻底,英国随后出 现了清教运动;并对日后英国资产 阶级革命产生了重要影响。
对于宗教,路德就其实践来说,更多是一 个摧毁者,而加尔文则更多是一个建造者。
恩格斯所言:“加尔文的信条正适合 当时资产阶级中最果敢大胆的分子的 要求。”
《基督教原理》 书影(英文版)
1536年,加尔文出版了 《基督教原理》一书。首次 发表时共有6个章节,后经 多次增补修订,至1559年第 4版时已成为4卷约80章的巨 著,各卷分别以圣父、圣子、 圣灵等的教会为题,全面阐 述了卡尔文的改革派神学思 想。这本书对近现代基督教 以及近现代欧美思想的发展 有着重要影响。
①实质:反对天主教会, 材料2 加尔文是瑞士宗教改革家„„他废除主教制,代之以共和式的长老制; 简化宗教仪式;鼓励经商致富,宣称做官执政、蓄有私产、袋钱取利同担任教士职 反封建。代表新兴资产阶级 务一样,均可视为受命于上帝。加尔文的神学思想在许多方面与路德相同,如强调 ②都否定罗马天主教会权威, 圣经是基督教信仰的惟一根据和权威;主张因信称义等。 都主张信仰得救。 ──摘自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教学参考资料 ③主张建立民主的教会。
2)鼓舞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也为资 产阶级剥削提供依据。
二、卡尔文的宗教改革
1、主要内容:
1)信奉因信称义,认为《圣经》至高无上。 2)思想核心------“先定论”。 3)主张简化宗教仪式,建立廉俭教会。 4)主张建立民主教会 比路德更加激进,符合资产阶级的利益

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性质:是一场由尼德兰爱国主义者领导的具有资 产阶级革命和民族独立性质的宗教改革运动。
5、天主教会内部的改革
①目的: 抵御新教的攻势,重振天主教的声威。 ②措施:
A、整顿组织内部: B、坚持教皇至上: C、加强宗教裁判所的活动,加紧打击“异端”。 D、创立耶稣会,扩大天主教的影响。
③作用:天主教暂时摆脱了危机。
三、新教特点:
• 1、主张因信称义,否认教皇的权威 • 2、简化宗教仪式 • 3、主张王权高于教权,
四、宗教改革的性质:
一场有资产阶级发动的反封建统治和教皇神 权的政治运动。
五、宗教改革的意义
• 1、政治:为资产阶级描绘了政治蓝图,促进了民 族国家的发展。 • 2、经济:使大量的教会财产转移到了资产阶级手 中,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 3、文化:否定了天主教的权威,宣传了人文主义 思想,促进了思想的解放,为启蒙运动的发展做 了思想准备。
2、作用
比路德更加激进,更符合资产阶级的利益, 得到广泛的传播。
问题:比较卡尔文与路德两大新教教义的异同。 为何说加尔文教义更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相同:①强调《圣经》的地位②主张信仰得救 ③主张建立廉俭教会 不同:①加尔文把信仰得救解释为先定论, ②主张建立民主教会
三、英国的宗教改革
亨利八世的改革
(3)实质:1555年,《奥格斯堡和约》,标志 着路德教取得了合法地位。
思考1
马丁· 路德的这些观点对普通基督徒 来说主要意味着什么? (1)教皇或教会不再是精神权威; (2)人们获得独立思考的自由。
二、卡尔文的宗教改革
1、主要内容:
1)信奉因信称义,认为《圣经》至高无上。 2)思想核心------“先定论”。 3)主张简化宗教仪式,建立廉俭教会。 4)主张建立民主教会

探析德国宗教改革的原因及其意义

探析德国宗教改革的原因及其意义

探析德国宗教改革的原因及其意义一、德国宗教改革的起因宗教改革运动最早在德国出现并不是偶然的,16世纪的德国虽然被称之为“神圣罗马帝国”,但其实真正的中央集权从来都没有在德国建立起来。

国家长年处于四分五裂的诸侯割据,这使得德国皇帝无法不依赖于教会的力量,受制于教皇的王权也就成了一个虚名。

到16世纪,全德国有七大选侯,几十个大诸侯,二百多个小诸侯,以及上千个骑士领地。

一方面,由于封建割据,德意志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这个时期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崛起迫切需要德国建立起具有中央集权性质的王权统治。

经济上的分散又反过来影响了政治上的统一。

另一方面,分裂的德国使得罗马教廷有机可乘,特别是在敛取钱财方面,德国故被戏称为“教皇的奶牛”。

在德国宗教改革之前,教皇和神职人员在一段时间里极其腐败,他们行贿受贿,搜刮民财,鱼肉百姓,引起了德国各地教民和世俗社会各阶层的公愤。

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和城市贫民强烈要求政治民主,彻底改革教会。

与此同时,由下层贵族、行会手工业者组成的改良派也有进行改革教会的要求。

除了罗马教廷对德意志的神权统治和经济搜刮激起了宗教改革的呼声之外,文艺复兴运动也进一步推动了德国及整个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运动。

人文主义者力图把这个世界重新颠倒过来,恢复人对神、世俗社会对教会至少是独立的地位。

人文主义者通过办学和印行《圣经》和古教父著作等基督教书籍,使广大教徒第一次直接接触信仰的原始内容并对原始基督教有了了解。

人文主义进一步唤醒了长期植根在日耳曼民族心灵深处的民族意识,增强了德国各个阶层对教会改革必要性的意识。

作为德国宗教改革的先驱和领袖,马丁·路德立制改革德国宗教的决心和努力是掀起改革热潮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青年时代的路德与许多人文主义者一样对原始基督教感兴趣,在大学任教时主讲保罗和奥古斯丁的神学思想。

通过研究和授课教育,路德自己的神学思想受到保罗和奥古斯丁预定论思想的影响,认为人的救赎完全依赖于上帝的恩典,而非其他,因而逐渐形成了其宗教改革的中心思想——“因信称义”,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得救全在于信仰。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介绍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介绍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介绍宗教改革是指基督宗教在16世纪至17世纪进行的一次改革,是资产阶级披着宗教外衣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以下是为你整理的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希望能帮到你。

欧洲宗教改革最早发生在德国,当时的德国还没有真正建设成为中央集权制的国家,各个势力派别镇守一方,各自为政。

在这种情况下,德国皇帝只能寻求教会的帮助,企图依靠教会的力量来维护自己对于国家的统治。

教会趁机剥夺了皇帝的统治权,让皇帝成为了教会的傀儡。

宗教改革的背景就是以此作为导火索展开的。

在十六世纪的德国,国家领土四分五裂,中央缺乏健全有效的管理方式,德国王室并没有实际拥有统治权。

随着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在历史客观要求的背景之下需要德国统一中央集权来进行社会形态的变革。

此外,在封建割据的状况之下国内经济涣散,德国民众生活困苦,而在思想上还要受制于教会的统治。

从这一点上来说,宗教改革的背景就是由德国的内忧和教会的外患这两方面构成。

在宗教改革的背景之下,马丁・路德勇敢的站了出来,领导民众认清教会的腐败和教皇的贪婪,借助德国民众对于现状的愤怒来推动宗教改革的进行。

德国各地教民纷纷走上街头,揭露神职人员和教会的虚伪,呼吁对教会进行改革,要求政治民主,主张个人的政治权利和宗教权利。

在此背景之下,罗马教会得以彻底整治,并在原始基督教义的指引下成立了新的派别,将神从统治的神坛上拉下来,恢复了民众的独立地位,激发了民众的民族意识。

宗教改革的原因宗教改革是欧洲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次改革,宗教改革原因很多,当时天主教会的统治异常地黑暗。

而且当时欧洲的政治、生产、文化有了长足地发展,当时天主教会独裁的统治和精神控制已经阻碍了各方势力的发展。

由于新势力的发展,人们渐渐地反对神学的束缚,而且印刷业的出现,人们发现很多教义是被天主教故意曲解。

宗教改革原因还包括天主教会的腐败和奢靡,已经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甚至在德国境内兜售赎罪卷。

国家的大权掌握在教会的手中,无论谁犯了错即使是王室都要接受教会的严厉惩罚。

德国宗教改革

德国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The Reformation)是指基督宗教在16世纪至17世纪进行的一次改革,是资产阶级披着宗教外衣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改革代表人物马丁路德、加尔文及慈运理等人,以及发展出来的新教教派。

一般认为宗教改革始于1517年马丁·路德提出九十五条论纲,结束于1648年的威斯特法伦和约。

欧洲宗教改革的背景
一、政治上:民族主义观念的兴起,要求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打破天主教的控制。

二、经济上: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成长起来,要求打破天主教神学的精神束缚,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

三、文化上:文艺复兴的推动作用。

四、宗教上:天主教会在四分五裂的德意志势力很大。

不仅在精神上统治着德意志,还从德意志掠取了大量财富。

五、社会上:黑死病的蔓延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⑴序幕: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⑵主张:
① 思想核心是“因信称义”,每个人都可以凭借自己的虔诚信仰得到拯救。

②提出“信徒皆为祭司”,否定了教皇和教会作为上帝代言人的特权地位。

③主张建立一个廉洁的教会和民族的教会。

⑶结果:
①马丁·路德点燃了德国人民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烈焰。

②1555年,《奥格斯堡和约》承认诸侯有权决定臣民的宗教信仰,这标志着路德教取得了合法的地位。

德国宗教改革与社会文化变迁

德国宗教改革与社会文化变迁

影响与意义
• 1555年奥格斯堡和约——教随国定 “wes das Land, dem der Glaube” • 直接后果:基督教历史上继1054年东西教会大 分裂后的第二次:天主教、新教(基督教、抗 议教) • 世俗权力越来越强大 • 《圣经·新约》的翻译统一了德语书面语 • 对德意志特性的影响
马丁·路德 Martin Luther
(1483 – 1546) • 著名的“雷电”事件——决定做修道士 • 1512年维滕堡大学神学博士 • 1517年在教堂门口贴出“九十五条论纲”—— 宗教改,也是德国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故而 德国人的所有优点和弱点在他的身上非常出色地结合在一起。” —“他是这个时代的喉舌和刀剑,…… 一个冷静的与学问的词语制造 者和一个有灵感的陶醉于上帝的先知,他呕心沥血地工作,来研究他的 费劲的教义上的特点,而在晚上他则拿起长笛,凝视天空的星星,把乐 曲和对神的敬畏融合在一起。” • ——海涅《论德国宗教和哲学的历史》
基督教的发展与分裂
• 313年承认合法,于四世纪末定为国教 • 1054年分裂为希腊正教(东正教)和罗 马公教会(天主教) • 1555年罗马公教会分裂为天主教和基督 教
忍 耐 顺 从 说
天 堂 地 狱 说
救 赎 说
原 罪 说
上 帝 创 世 说
• “ • • • • • 三 位 一 体 ” 说 基 本 教 义 的 教 督 基

“九十五条论纲”
• 核心:“因信称义”—Der Gerechte lebt aus dem Glauben. • 《圣经》是唯一的权威,反对“教皇永无谬误 论”(Unfehlbarkeitsdogma) Unfehlbarkeitsdogma • “平信徒皆为祭司”“Jedermann sein eigener Priester”—路德名言

欧洲中世纪时期的宗教改革

欧洲中世纪时期的宗教改革

欧洲中世纪时期的宗教改革在欧洲中世纪时期,宗教改革是一个具有深远影响的重要事件。

宗教改革的背景是天主教会日益腐败的体制,以及人们对宗教信仰的不满。

在这个时期,一些勇敢的人们敢于质疑教会的教义和实践,从而引发了一场宗教革命。

宗教改革的一位重要人物是德国的马丁·路德。

他在1517年发表了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对教会的“售赎罪券”和其他一些不合理做法提出了质疑。

这一行动被认为是宗教改革的开始,也揭开了欧洲各国宗教改革的序幕。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宗教改革在欧洲各地迅速蔓延。

路德的思想和观点得到了支持,同时也有其他的改革者如约翰·加尔文、乌尔里希·齐温利等加入了这场运动。

他们对天主教会的权威进行了挑战,主张每个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交流,而不需要通过教会的中介。

宗教改革不仅仅是一场对教会体制的质疑,它还导致了欧洲社会的深刻变革。

通过宗教改革,欧洲社会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宗教改革推动了教育的普及,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学习圣经和其他重要的文化知识。

这进一步促进了欧洲的文化繁荣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另外,宗教改革也促进了欧洲社会的民主化进程。

宗教改革者主张信仰的自由和个人责任。

他们反对教会对信仰的控制,主张每个人应该根据自己的信仰自由选择。

这种思想对后来的欧洲国家的宗教自由和民主制度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宗教改革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宗教改革导致了欧洲的宗教分裂,各个宗教派系之间出现了激烈的冲突和战争。

这些战争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给欧洲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另外,宗教改革也导致了一些僵化的教义和信仰的形成。

一些改革者过于强调信仰的个人性质,导致了对其他信仰和观点的不容忍。

这种思想的传播使得宗教变得更加排斥异己,导致了一些悲惨的事件,如术士审判和女巫狂热等。

总的来说,欧洲中世纪时期的宗教改革是一场席卷整个欧洲大陆的重要变革。

它对教会体制的质疑、对宗教信仰的改革以及对欧洲社会结构的深刻影响,使得这一时期成为欧洲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德国的宗教改革

德国的宗教改革

1517年10月教皇立奥十世派特使去德国出售赎罪券欺骗人们说只要购买赎罪券的钱一敲响钱柜罪人的灵魂立刻就可以从炼狱跳上天堂这种敲诈勒索的伎俩使本来已经痛恨罗马教廷的德国人民终于怒吼了起来
德国的宗教改革
1.时间:1517年10月31日 2.发起人:马丁·路德 3.改革前夕德国的社会状况: 十六世纪初,德国仍是封建经济占统治地 位,但工业、农业和商业进步很快,有些部门 甚至超过当时西欧国家的水平。但是德国经济 发展极不平衡,全国没有一个城市能成为国内 的工商业中心。导致经济发展起来形成许多利 益各不相同的地方集团,这些集团对皇帝实行 分权,在领地内则实行集权。皇帝始终不能实 行中央集权,国内没有统一的币制和关税。这 种政治上的分裂割据,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这也立即在德国引起了 燎原大火,农民、平民把它 看成起义的信号,市民、骑 士甚至部分诸侯也卷入了反 教会的浪潮,顿时,路德成 了各种反对派团结的中心, 《九十五条论纲》也成了各 派的共同纲领。由此开始, 要求宗教改革的呼声传遍了 整个德国。
路德张贴《九十五条论纲》
5.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活动的评价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德国社会各阶级 之间显现出了尖锐、复杂的矛盾,构成了复杂的 社会阶级结构,农民和城市平民阶层备受压迫。 由于政治分裂,罗马教会从德国搜刮和劫走大量 财富,教会封建主成为大家痛恨的对象。因此, 在德国,反对罗马教会的斗争往往就和争取国家 统一的斗争密切相关,它激发了民族意识,使革 命较早成熟,从而爆发了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 的第一次大决战,即路德的宗教改革和1525年的 相反, 而是要维护这个罪恶的社会,他 虽然宣扬过暴力,但他是要诸侯 和国王掌握暴力,而对农民和平 民进行的武装斗争却竭力反对。 第四,对于他后期翻译圣经和改革 宗教的活动也不能不加分析地肯 定和赞扬。

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政治:天主教会在西欧社会垄断了一切,是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教权高于王权,不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天主教会的堕落和残暴激化社会矛盾。

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天主教会的束缚。

思想:文艺复兴宣扬了人文主义,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德国:德国四分五裂,是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

导火线:1517年教皇印制大量“赎罪券”向教民兜售,引发宗教改革
性质:宗教改革是披着宗教外衣的反对罗马神权统治的思想和社会运动
分析讨论引起不同反响的原因?
教皇:冲击了罗马教皇的权威,动摇了他的神权统治
诸侯:迎合了一些诸侯加强王权、实现国家统一的政治要求。

市民:提倡信仰自由、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
1.开始标志: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2.思想主张:
(1)依靠信仰才能得救,不能靠善功、圣礼和神职人员。

(2)赎罪券功效微不足道,只要内心真诚悔罪即可赦免。

(3)简化宗教仪式,僧侣可以结婚。

(4)每个基督徒有权阅读《圣经》。

3.意义:
(1)性质:是资产阶级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

(2)人文主义的体现:使人获得了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3)欧洲宗教格局的变化:改革后的新教登上欧洲历史舞台,与天主教、东正教形成三足鼎立的新局面。

政治:打击了欧洲天主教的神权统治;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

经济: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思想:新教登上历史舞台,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文化:促进了文学艺术和教育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宗教改革研究与历史性质
德国是一个拥有着丰富历史和文化的国家,它的宗教改革运动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宗教改革在德国被视为一次重大的历史事件,它彻底改变了当时整个欧洲的宗教面貌,使得新教的力量逐渐崛起,从而影响了欧洲历史的发展进程。

尽管改革运动已经过去了很久,但对于历史的研究和探究仍然呈现出极其重要的意义。

宗教改革的背景与原因
16世纪是一个以宗教膜拜为主导的时代,天主教教义深入人心,但同时也存在着教会的腐败和暴行,人民的民族和宗教矛盾由来已久,激化的矛盾导致了改革运动的爆发。

改革运动以马丁·路德等人为代表,他们开始反对教会的腐败和居高临下的态度,呼吁信徒强化个人信仰,改善教会的局面。

宗教改革的影响
宗教改革虽然发端于德国,但它的影响却超乎了所有人的想象,最终成为了这个时代的一种思潮,远远超出了宗教的范畴。

改革的精神,即创新、宽容、自由、民主,成为了后来很多国家的流行思潮,甚至直接影响了人类的文化和社会形态的发展。

宗教改革的历史性质
宗教改革的历史性质,不仅在于它促进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推进了国家民族的建立和发展,而且在于为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等进一步的历史事件打下了基础。

德国的宗教改革历史被视为这一时期最早和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它奠定了现代欧洲的基础。

宗教改革的研究
宗教改革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历史研究课题,研究它的意义和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

德国宗教改革研究被认为是比较深入和完整的,除了马丁·路德的思想和活动外,德国宗教改革奠基人约翰内斯·克朗与瑟尔博斯、热夫斯、梅兰希顿、卡尔斯塔特、克朗哈德也是研究的重要对象。

而宗教改革背景下发生的宗教战争、农民起义等事件也是被研究者重点关注的领域。

总结
因此,德国宗教改革研究的深入探讨和研究,对于增强历史意识、拓宽历史视野,有着重要作用。

宗教改革不单是宗教活动,它背后亦涉及人文主义思潮与宽容的西方文明,是一个历史和文化互融的精华,是我们维护文化历史记忆、传承文明的重要使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