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三、流感疫苗
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 --对高危人群 接种流感疫苗
我国实施流感免疫接种策略的主要目 的:
(4)自1977年H1Nl再现后,H3N2与H1Nl在 人群中共存。
(5)流感流行北方重于南方,而且北方有明显 的冬春季节性高峰
(6)病原上表现出乙型病毒株活动增强,而甲 型病毒株活力相对减弱的趋势。
12
13
(二)三间分布 1.时间分布
(1)季节性: (2)周期性: (3)长期变异: (4)爆发:
20
第四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
一、流感的流行病学调查 (1)注意研究样本 (2)临床病例的确诊 (3)疫苗效果考核时,减少错误分类
21
二、 疫情监测
(一)流感监测目的: 1.掌握疫情动态,分析预测趋势; 2.掌握流感病毒的分布和变异情况; 3.掌握人群免疫水平变化情况; 4.评价疫苗效果; 5.不断筛选新的疫苗代表株。 (二)监测内容: 1.流行监测 2.病原学监测
旧的亚型即不再在人群中流行。但新甲l 型出现以后,甲3型仍然存在,没有见到 新旧亚型取代的现象。
11
2、我国近50年来流行概况
(1)流行仍以甲型为主:
(2)新亚型出现后,则流行广泛,发病率高, 且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的发病一致;而在抗原 漂移阶段,亚型内出现的新变种仅能引起中、 小规模的流行。
(3)国内流行毒株的抗原性与国外流行的基本 一致。
• 自人流感病毒被发现以来,曾出现过三种 亚型,即1957年出现的甲2(H2N2)亚型 (也称亚洲流感),1968年出现的甲3 (H3N2)亚型(也称香港)和1977年重 现的甲1(H1N1)亚型流感(也称俄罗斯 流感),这三种亚型的流感均首发于中国
4
我国在世界流感监测中的重要地位 1、曾出现过的三种亚型的流感均首发
15
(三)超额死亡率 超额死亡率是指由于流感流行所造
成的超过预期的死亡率,即超过相近 的几个非流行年同期的平均死亡率的 部分。
16
每100人罹患率及死亡率
60 55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70 75 80 年龄(年)
9
五、免疫力
(一)体液免疫 1.血凝素抗体 2.神经氨酸酶抗体 3.核蛋白抗体 (二)细胞免疫 (三)局部免疫
10
第二节 流行特征
(一)流行概况 全球流感流行具有以下几大特征: (1)4次新亚型的出现有3次起源于我国,
其机制有待探讨。 (2)大流行期间,流感的发病率高,传
播速度快。 (3)多数情况下,新的亚型出现以后,
18
Leabharlann Baidu
二、传播途径 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
三、人群易感性 人对流感病毒普遍易感。男女之间易 感性没有差别。新生儿的易感性高, 感染后症状重,病死率高。老年人易 感性一般较低。
19
四、 流感流行的影响因素
(一)自然因素 1.温度和湿度 --低温高湿 2.自然灾害 (二)社会因素 --主要指人口密度与居住环境
2
关于流感的历史 • 世界范围内最严重的一次流感流行发
生在1918~1919年。 • 其次是1957年的甲2型(H2N2)大
流行。 • 1968年的甲3型(H3N2)亦引起了
世界性的大流行。我国流感流行的型 式与全球一致。
3
流感病毒的型别
• 甲、乙、丙三型流感的临床表现类似, 但其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特征有明显差异。
80 to 120 nm
内抗原 表面抗原
6
二、抗原变异
流感病毒不断引起流感流行,主要是其 HA和NA的抗原性容易发生变异所致,其 中以甲型流感病毒的抗原变异最为重要, 它同流感的世界性大流行密切相关。乙型 病毒变异性较弱,可引起中小型流行或局 部爆发;丙型病毒抗原相对稳定,多引起 婴幼儿和成人散发病例。
罹患率
死亡率
图24—3 流感罹患率和肺炎死亡率(中国 CDC,2002)
17
第三节 流行过程 一、传染源
(一)病人和隐性感染者 典型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发病初期
传染性最强,传染期约5天至7天。排毒 量和排毒时间与病情轻重呈正比关系。 隐性感染者见于有部分免疫的人群中。 (二)动物传染源
动物流感与人类流感关系密切。 猪流感(HswNl) 禽流感
流行性感冒 Influenza
1.病原学 2.流行特征 3.流行过程 4.预防策略与措施 5.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1
简介 1、流感是一个古老的、第一个实行全
球性监测的、病毒性急性呼吸道传染 病 2、起病急、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容易实 现,传播速度极快 3、流感病毒易发生抗原性变异,人群 对变异株普遍易感,因此流行常具有 周期性、并容易迅速导致世界性的大 流行
于中国 2、自1988年以来,WHO每年所公布
的流感病毒疫苗中约80%为中国所提 供的毒株 3、中国被世界公认为是流感的多发地, 是世界流感监测的前哨
5
第一节 病原学
一、流感病毒的基本结构
核糖包膜: 核糖蛋白 (NP) -RNA (7 or 8 片断) 基质蛋白 (M) 脂质双分子层 血凝素 (HA) 神经氨酸酶 (NA)
8
四、致病力
(一)抵抗力 流感病毒对热敏感。室温、干燥、日光、紫
外线及通风等都不利于它的存活,对乙醚、乙 醇、甲醛、丙酮、氯仿等均敏感。不耐酸,最 适pH为7.0~8.0。一般抗生素对流感病毒无效。 (二)致病性
甲型流感病毒不仅可以感染人类,还可感染 多种动物。乙型流感病毒主要感染人。丙型流 感病毒可感染人和猪,但致病性较弱。
7
变异种类 • 1.抗原漂移 (antigenic drift)--小
幅度的变异--量变--流感中小型的流行 • --是病毒抗原基因的突变及宿主对病毒
选择性作用的结果 • 2.抗原转换 (antigenic shift)--抗
原变异幅度大--抗原的质变--引起流感 的世界性大流行—是属于基因突变和重 配
14
2.人群分布(流感的人群分布特征主要受人群
免疫力及接触机会这两个因素的影响。) (1)没有性别差异 (2)在各年龄组之间,以6—15岁为最高 (3)从职业看,服务行业、学生和工人的发病率
较高。
3.地区分布
地区分布的差异与病毒抗原的变异、人群密 集程度、交往频度、传染源数量、人群免疫状 况及防疫措施等有关。 先城市后农村,先平原后山区
三、流感疫苗
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 --对高危人群 接种流感疫苗
我国实施流感免疫接种策略的主要目 的:
(4)自1977年H1Nl再现后,H3N2与H1Nl在 人群中共存。
(5)流感流行北方重于南方,而且北方有明显 的冬春季节性高峰
(6)病原上表现出乙型病毒株活动增强,而甲 型病毒株活力相对减弱的趋势。
12
13
(二)三间分布 1.时间分布
(1)季节性: (2)周期性: (3)长期变异: (4)爆发:
20
第四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
一、流感的流行病学调查 (1)注意研究样本 (2)临床病例的确诊 (3)疫苗效果考核时,减少错误分类
21
二、 疫情监测
(一)流感监测目的: 1.掌握疫情动态,分析预测趋势; 2.掌握流感病毒的分布和变异情况; 3.掌握人群免疫水平变化情况; 4.评价疫苗效果; 5.不断筛选新的疫苗代表株。 (二)监测内容: 1.流行监测 2.病原学监测
旧的亚型即不再在人群中流行。但新甲l 型出现以后,甲3型仍然存在,没有见到 新旧亚型取代的现象。
11
2、我国近50年来流行概况
(1)流行仍以甲型为主:
(2)新亚型出现后,则流行广泛,发病率高, 且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的发病一致;而在抗原 漂移阶段,亚型内出现的新变种仅能引起中、 小规模的流行。
(3)国内流行毒株的抗原性与国外流行的基本 一致。
• 自人流感病毒被发现以来,曾出现过三种 亚型,即1957年出现的甲2(H2N2)亚型 (也称亚洲流感),1968年出现的甲3 (H3N2)亚型(也称香港)和1977年重 现的甲1(H1N1)亚型流感(也称俄罗斯 流感),这三种亚型的流感均首发于中国
4
我国在世界流感监测中的重要地位 1、曾出现过的三种亚型的流感均首发
15
(三)超额死亡率 超额死亡率是指由于流感流行所造
成的超过预期的死亡率,即超过相近 的几个非流行年同期的平均死亡率的 部分。
16
每100人罹患率及死亡率
60 55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70 75 80 年龄(年)
9
五、免疫力
(一)体液免疫 1.血凝素抗体 2.神经氨酸酶抗体 3.核蛋白抗体 (二)细胞免疫 (三)局部免疫
10
第二节 流行特征
(一)流行概况 全球流感流行具有以下几大特征: (1)4次新亚型的出现有3次起源于我国,
其机制有待探讨。 (2)大流行期间,流感的发病率高,传
播速度快。 (3)多数情况下,新的亚型出现以后,
18
Leabharlann Baidu
二、传播途径 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
三、人群易感性 人对流感病毒普遍易感。男女之间易 感性没有差别。新生儿的易感性高, 感染后症状重,病死率高。老年人易 感性一般较低。
19
四、 流感流行的影响因素
(一)自然因素 1.温度和湿度 --低温高湿 2.自然灾害 (二)社会因素 --主要指人口密度与居住环境
2
关于流感的历史 • 世界范围内最严重的一次流感流行发
生在1918~1919年。 • 其次是1957年的甲2型(H2N2)大
流行。 • 1968年的甲3型(H3N2)亦引起了
世界性的大流行。我国流感流行的型 式与全球一致。
3
流感病毒的型别
• 甲、乙、丙三型流感的临床表现类似, 但其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特征有明显差异。
80 to 120 nm
内抗原 表面抗原
6
二、抗原变异
流感病毒不断引起流感流行,主要是其 HA和NA的抗原性容易发生变异所致,其 中以甲型流感病毒的抗原变异最为重要, 它同流感的世界性大流行密切相关。乙型 病毒变异性较弱,可引起中小型流行或局 部爆发;丙型病毒抗原相对稳定,多引起 婴幼儿和成人散发病例。
罹患率
死亡率
图24—3 流感罹患率和肺炎死亡率(中国 CDC,2002)
17
第三节 流行过程 一、传染源
(一)病人和隐性感染者 典型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发病初期
传染性最强,传染期约5天至7天。排毒 量和排毒时间与病情轻重呈正比关系。 隐性感染者见于有部分免疫的人群中。 (二)动物传染源
动物流感与人类流感关系密切。 猪流感(HswNl) 禽流感
流行性感冒 Influenza
1.病原学 2.流行特征 3.流行过程 4.预防策略与措施 5.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1
简介 1、流感是一个古老的、第一个实行全
球性监测的、病毒性急性呼吸道传染 病 2、起病急、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容易实 现,传播速度极快 3、流感病毒易发生抗原性变异,人群 对变异株普遍易感,因此流行常具有 周期性、并容易迅速导致世界性的大 流行
于中国 2、自1988年以来,WHO每年所公布
的流感病毒疫苗中约80%为中国所提 供的毒株 3、中国被世界公认为是流感的多发地, 是世界流感监测的前哨
5
第一节 病原学
一、流感病毒的基本结构
核糖包膜: 核糖蛋白 (NP) -RNA (7 or 8 片断) 基质蛋白 (M) 脂质双分子层 血凝素 (HA) 神经氨酸酶 (NA)
8
四、致病力
(一)抵抗力 流感病毒对热敏感。室温、干燥、日光、紫
外线及通风等都不利于它的存活,对乙醚、乙 醇、甲醛、丙酮、氯仿等均敏感。不耐酸,最 适pH为7.0~8.0。一般抗生素对流感病毒无效。 (二)致病性
甲型流感病毒不仅可以感染人类,还可感染 多种动物。乙型流感病毒主要感染人。丙型流 感病毒可感染人和猪,但致病性较弱。
7
变异种类 • 1.抗原漂移 (antigenic drift)--小
幅度的变异--量变--流感中小型的流行 • --是病毒抗原基因的突变及宿主对病毒
选择性作用的结果 • 2.抗原转换 (antigenic shift)--抗
原变异幅度大--抗原的质变--引起流感 的世界性大流行—是属于基因突变和重 配
14
2.人群分布(流感的人群分布特征主要受人群
免疫力及接触机会这两个因素的影响。) (1)没有性别差异 (2)在各年龄组之间,以6—15岁为最高 (3)从职业看,服务行业、学生和工人的发病率
较高。
3.地区分布
地区分布的差异与病毒抗原的变异、人群密 集程度、交往频度、传染源数量、人群免疫状 况及防疫措施等有关。 先城市后农村,先平原后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