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和自动化专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二
增设《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
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报告
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准备后,我院认为增设械制造与自动化的条件已趋成熟。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是国民经济中发展较完善、需求量最大的产业,也是人才需求最大产业之一,而机械设计与制造则是它的基础。为了更好的推进我市装备制造业发展,我院特申请增设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并提交论证报告如下:
一、专业设置的背景
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 是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基础工程,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它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也影响到国计民生和国防力量的加强,因此,各国都把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放在首要位置;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是国民经济中发展较完善、需求量最大的产业,我国要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必须依靠机械制造业的支持。
1、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概况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装备制造业已经形成门类齐全、规模较大、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产业体系,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特别是2006年《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实施以来,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明显加快,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水平显著提高,
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升,部分产品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跃居世界前列。《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调整优化原材料工业,改造提升消费品工业,促进制造业由大变强。2010年10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强化基础配套能力,积极发展以数字化、柔性化及系统集成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装备等。
装备制造业对工业经济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2010年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产值1626亿元,同比增长47%,占全市销售产值比重由2005年的12.9%增加到16.2%,是2005年的4.2倍,年均增长33.2%;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86亿元,同比增长61.5%,是2005年的4.8倍,年均增长37%。
2、重庆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与成果
(1)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具有传统优势的内燃机、输变电、仪器仪表、环保、机床、国防装备等六个产业正逐步向产业集群方向发展,其中内燃机、输变电、仪器仪表、国防装备产业产值已达到百亿。风电、轨道、重型铸锻、齿轮箱、制冷装备和特种船舶等六个装备行业正逐步形成新的亮点和竞争优势,其中风电、齿轮箱、特种船舶产业产值已达到百亿。目前,装备制造业已形成“6+6”产业体系,并逐步向大型化、成套化方向发展,产业结构更趋合理,为实现老工业基地向新型工业化基地的转变发挥了重要作用。
(2)进一步培养特色、优势产品:重点发展风力发电装备、轨
道交通装备、内燃机、输变电、仪器仪表、环保装备、机床产业、齿轮箱等产业。
(3)进一步打造龙头企业,推动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已形成机电集团、重庆船舶公司、四联集团等大型龙头企业,及与大型龙头企业配套发展的一大批“专、精、特、新”分工合理的专业化企业。
(4)进一步扩宽企业资金来源,推进上市融资取得突破:近五年来,通过上市共募集资金达39.4亿元。其中2008年机电股份公司在香港上市,募集资金11.5亿元人民币,用于发展汽车零部件、电器机械及器材、环保设备、机床工具、电力设备及器材、通信设备(不含接收和发射设施)、计算机及其零部件、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产品、仪器仪表、办公机械产品、风力发电设备,为打造千亿机电奠定了基础。
二、社会需求分析
随着“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移,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已经转变为集机械、电子计算机、信息和管理等学科于一体的新兴交叉专业,机械、电子电气、自动控制和数控技术的发展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呼唤我国高职专业要适应市场需求,高起点地培养机电复合型人才,以满足制造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目前国内机械制造与自动化行业的从业人员主要从事以下几个方面工作:机械制造业中利用计算机控制技术的技术改造工作。机械制造业中产品开发、产品制造工作、设备的使用与维护工作;特别是
先进设备、先进技术的使用与维护。模具的设计与制造、安装与调试等工作;特别是与CAD/CAM技术密切相关的工作。车间班组及其他基层部门的管理工作、质量管理等。机电设备的微机监控以及机电设备的运行、检修及维护等工作。由此可知,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人员的知识水平不高、业务水平有限、综合素质偏低,则不能胜任这个专业的工作,从而制约了这个行业的发展。行业未来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主导目前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需求数量方面:人才非常缺乏
机械工业是我国最大的基础工业,包括金属制造业、普通机械制造业、交通运输机械制造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6大行业,又可以分为汽车、电工、内燃机、机床工具、机械工程、农业机械、环保机械、仪器仪表、重型矿山机械、石化通用机械、文化办公机械、通用机械基础件、食品加工与包装机械等14个分行业,共约270个小行业。因此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我国缺乏大量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
2、在需求结构方面:结构性矛盾突出
虽然我国企业劳动力资源丰富,但是生产一线额职工技术素质不高。在全国城镇1.4亿职工中,技工人数只占一半,其中初级工所占比例高达60%,中级工的比例为35%,而高级技工只有5%。据有关统计,在企业的技术工人中,高级技师比重仅占0.1%,技师和高级工也仅仅各占1.1%和6.1%。这与发达国家中、高级技工分别占有50%,35%的比例有着显著差距。此外,近年来出现的紧缺技术人才断层的
尴尬现状在各地十分普遍,而机械行业首当其冲。在这一社会背景下,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当今中国制造业所需的具有专业技术实施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性技术人才的历史使命。
很多地区都呈现出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人才供求的结构性矛盾,即高层次人才紧缺。而普通人才供过于求。全国大中专院校在本科阶段开设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很少,一些省市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人才中高级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人才与初级人才的比例达到了1:19。行业的发展非常需要既懂机械制造又懂自动化技术的实用型高端人才。事实也证明,很多低端的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人才在为找不到工作而发悉,而懂信息技术的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工程师以及机械制造用高薪也难聘到。一些工作时间长、实践经验比较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会因为学历比较低而导致工资待遇的偏低,逐步离开机械制造与自动化行业,逐渐被刚从高等院校毕业出来的年轻人取代,其年龄结构有下降的趋势。有资料表明,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人才尤其是处于高端的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人员、机械制造人员全面紧缺。
机械制造专业是一个传统的工科专业,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机械制造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它渗透到从设计、工艺、制造、检测到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构成了计算机集成制造。建立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基础上的先进制造技术迅速发展,新的生产模式不断出现。现代制造业对人才的要求显然不同于传统机械制造业。因而,传统机械制造专业的教育体系,必须随时代的发展作相应的改革与调整。我们经过对相关企业广泛、深入的调研及几年来的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