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湿地公园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城市湿地公园设计
摘要:文章以松山湖湿地公园为例,从规划设计的角度,立足于城市湿地的独特性,从城市湿地生态恢复和保育出发,通过对其规划理念、规划目标和规划布局等层面分析,初步探究了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方法和途径,以期为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湿地保育;湿地公园;规划设计;
城市湿地是湿地的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自然资源。通过对自然湿地的合理的恢复、保护与利用,形成具保育、科普、生态旅游等多功能的湿地公园,是一种新兴的公园设计与研究方向,是建设绿色生态城市的重要手段,成为近年城市建设的热潮。如何在规划设计理念及功能布局等各个层面,实现城市湿地公园保育湿地的本质,笔者试图从松山湖湿地公园规划设计项目中进行探索与分析。
一、项目概况
松山湖湿地公园位于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内,总面积约为144公顷,其中水面面积约32.93公顷。湿地公园外围的北侧为大学路,西侧、东侧、南侧均被松山湖水面环绕。松山湖湿地公园现状用地主要以水体、果园、绿地、村落等为主。
表1
二、规划理念
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不是单纯的生态保护规划,更不是建筑规划、景观规划,它是多学科的有机综合,是一个具有地域特
色的系统规划,也是一个整体恢复、综合“疗复”的系统规划。
(一)城市湿地公园
城市湿地是在城市或城市附近利用现有或已退化的湿地,通过人工恢复或重建湿地生态系统,使其成为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城市湿地公园与其它水景公园的区别在于湿地公园强调了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特性和基本功能的保护和展示,突出了湿地所特有的科普教育内容和自然文化属性。
城市湿地公园与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区别在于湿地公园强调了利用湿地开展生态保护和科普活动的教育功能,以及充分利用湿地的景观价值和文化属性丰富居民休闲游乐活动的社会功能。
(二)规划设计原则
1.系统保护的原则:(1)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2)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连贯性;(3)保护湿地环境的完整性;(4)保持湿地资源的稳定性。
2.合理利用的原则:(1)利用湿地动植物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2)利用湿地提供的水资源、生物资源和矿物资源;(3)利用湿地开展休闲与游览;(4)利用湿地开展科研与科普活动。
3.协调建设的原则:(1)城市湿地公园的整体风貌与湿地特征相协调,体现自然野趣;(2)建筑风格应与城市湿地公园的整体风貌相协调,体现地域特征;(3)公园建设优先采用有利于保护湿地环境的生态化材料和工艺;(4)严格限定湿地公园中各类管理服务设施的数量、规模与位置。
(三)规划设计目的
湿地公园是从自然环境中恢复、保育出来的,而不是人为创造的。保育自然湿地,实现生物多样性,恢复城市自然景观生态体系;利用规划区域自然湿地优势,结合自然,营造现代化城市湿地公园;结合“以人为本”的概念,营建多样的滨水观光、旅游娱乐、休闲度假区。
湿地公园建设强调自然生态景观的保育和发展,以湿地文化为依托,坚持整体性原则,利用松山湖的道路、绿地等形成的网络生态廊道将湖滨景区、生态绿地、湿地公园等连成一个有机的景观生态结构,构成一个与城市交融共生的景观生态体系。
三、规划设计内容
湿地在地貌上具有陆地→草滩→泥滩→浅水区→深水区的结构特征;在植物上具有陆生植物→湿生植物→挺水植物和浮游植物→浮叶植物和浮游植物→沉水植物和浮游植物→浮游植物的结构特征;在以湿地为生境的鸟类上具有留鸟(林中)→涉禽(滩地和浅水区)→水禽(水面)等的结构特征。湿地生态系统的这些结构组成具有特定的生态位,它们互为条件、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共同维系了湿地生态功能和湿地景观。由湿地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决定了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内容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根据湿地公园用地现状,确定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划定公园范围和功能分区,确定保护对象与保护措施,规划游览方式、游览路线和科普、游览活动内容,确定管理、服务和科学工作设施规模
等内容。提出湿地保护与功能的恢复和增强、科研工作与科普教育等方面的措施和建议。
四、规划设计要点
开展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应对项目基址进行详尽的调查,如植被、动物、水文、土壤、环境等。
对于城市湿地公园,需要恢复或重建湿地生态系统的,其建设的次序应先进行地貌适当改造,再进行植被的恢复,最后实施动物的引进。同一种湿地景观类型在公园内应相对集中,特别是动、植物的引种布局等,并按照“食物链”原理进行配置、设计,确保生态安全。
五、功能分区及景点规划
根据松山湖湿地公园基址内现状要素,将全园划分为五大功能区:水鸟湿地保育区、湿地景观展示区、观光游览区、湿地缓冲区、公园管理区(图1、2):
图1 图2
(一)水鸟湿地保育区
该区位于公园西部,主要利用生态景观优势和地理优势,将现有鱼塘改造为湿地,恢复生态环境,吸引各类水鸟、动物回归。在湿地中设木栈道、木平台,外围则以尽端式观鸟廊把人的活动影响降到最低,在园区形成人与野生动物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
该区主要由三大景点组成:“苇海莺飞”、“湖畔观鸟”、“玉露幽兰”。
1.韦海莺飞。此区域主要为湿地保育区,针对禽鸟类生物的繁殖地及栖息地设置为禁入区,同时考虑生物的生息空间及活动范围,在外围划定适当的滩涂觅食区,以充分保障生物的生息场所。为使湿地公园能大量召引鸟禽,在此区种植榕树等高大乔木,杨桃、杨梅、黄皮、番石榴、李树、柿树、枇杷、番木瓜等坚果、浆果植物和蜜源植物,吸引禽鸟筑巢、觅食,创造“好鸟枝头,游鱼波际”的景色。
2.湖畔观鸟。该处主要作为观光游览区和湿地保育区的分隔,结合观鸟设施,采用高大浓密的,多层次的植物形成隔离,尽量减少对禽鸟的影响。主要为小叶榕、高山榕、樟树、荷木、假萍婆、重阳木、木棉、人面果,增种木质藤本植物作为间层植物,主要有买麻藤、鸡血藤、红花油藤、龙须藤、藤黄檀、酒饼叶、紫玉盘等,林下则自然种植海芋和蕨类植物。
3.玉露幽兰。该区植被茂密,保护培育好这部生态用地,使之成为茂盛的森林,对保持水土、美化环境、保持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在现有基础上增加林下的荫生植物,如合果芋、喜林芋、蕨类植物,以及榕树和老茎生花,蔓性藤本植物,营造出一种静谧郁闭的具有典型南亚热带植物特征的植物群落系统。还可增加一些较常见的粗生的兰科植物,以形成一片以兰科植物为主的兰花园,可领略到大自然的幽香。
(二)湿地景观展示区
该区位于公园北部,包括绵延数里的狭长水系及两岸滨水区域。